本日焦點

蔡英文大贏韓國瑜11個百分點 專家預警:「亡國感」會麻痺

總統大選倒數四個月,蔡英文民調暫時領先,但韓國瑜與可能成形的郭柯聯盟仍有機會。《天下》調查顯示,蔡英文施政滿意度回升,可是對民進黨極度反感者還有近三成,尤其新北戰況激烈、49歲以下偏愛柯文哲。「亡國感」還有市場嗎?

2020總統大選-韓國瑜-柯文哲-蔡英文-郭台銘-天下縣市調查-反送中-兩岸關係-拚經濟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左)在黨內初選結束後,民調開始下滑,到8月底已落後對手總統蔡英文(右)11個百分點。雙方都訴諸「亡國感」,但調查發現人民更期待能進入國政實質討論。圖片來源:王建棟、劉國泰攝
    其他

隨著香港的情勢愈趨緊張,台灣的總統大選也不斷在加溫。

9月中旬,兩岸三地都是多事之秋。香港反送中運動仍未停歇,已傳出中共將在中秋月圓前「攤牌」;而同一時刻,可能是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脫離國民黨「起義」時機。

不論民進黨或是國民黨,都在靜觀國際局勢變化,因為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影響到2020的大選結果;親美和中、親美抗中、親美友中,不同路線也意味著台灣將走向不同的未來。

台北市長柯文哲會否和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前立法院長王金平結盟,是連月來最熱門的話題。民調顯示,柯文哲的票源偏綠,若他出馬對蔡英文可能造成衝擊。(劉國泰攝)

在台灣,藍綠各自贏在哪裡?《天下雜誌》進行2019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同時了解人民心目中屬意的總統人選,從結果可以看出,要贏得民心,藍綠都有罩門。

首先是歷經香港反送中事件,國人對台灣前途選擇維持現狀的比例,創2009年後新高,選擇統一則是新低。

蔡英文領先拉大,新北膠著

其次是若藍綠捉對廝殺,韓國瑜和蔡英文的差距已經明顯拉開。當詢問受訪者「假如明天就是總統投票日,會投給誰」時,回答蔡英文為45.9%、韓國瑜為34.7%,兩者差距已逾10個百分點。

在六都中,蔡英文大獲全勝,台北、桃園均贏超過10個百分點,即使是韓國瑜的大本營,讓他從失業魯蛇掀起韓流旋風的高雄市,蔡英文也贏12個百分點;在台南更是大勝30個百分點。

廣告

但在藍營執政的台中市,差距縮小至不到7個百分點,新北市更差不到3個。

在非六都地區,蔡英文也是一路開綠燈,而韓國瑜勝選區域侷限在人口和規模較小的藍營縣市,包括新竹縣、苗栗縣、南投縣、花蓮縣、台東縣、連江縣與金門縣。

若是台北市長柯文哲個人參選,形成三人對戰局勢,蔡英文會以31%贏過其他兩人。

但柯文哲對蔡英文確實會形成壓力,「他的支持者在偏綠這邊,」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所長劉正山說,從數據來看,49歲以下全都是柯文哲領先,吸納瓜分蔡英文的支持者。

不過三方局勢的變化詭譎,若以區域來看,六都中柯文哲僅能贏得台中市,韓國瑜則可能取得新北。在新北,三人差距僅在1至2個百分比的伯仲之間。

事實上,國民黨內部對韓國瑜的情勢確實憂心。「我想跟韓國瑜說一句話,莫忘初心,他現在『想要』的太多,」一位藍營高層無奈地說,「當初大家投他就是因為他做自己、無所懼,可惜現在不見了。」(延伸閱讀:施政滿意度低落 韓國瑜:民調是魔幻的,人民的未來才是真的

眼看去年捲起的韓流,被外界稱為「一人救全黨」,如今卻是「一手好牌怎會打到差點玩不下去?」這位不願具名的高層坦承,郭台銘會更有國際觀、也有帶台灣走出去的人脈,「現在我們只能在後面乾著急,也上不了牌桌。」

討厭民進黨,是挑戰者的機會

雖然情況如此,但挑戰者並非完全沒有機會。

廣告

蔡英文施政成績,去年是她的總統生涯滿意度最低點約30.7%,隨著政績的展現和香港反送中運動,今年衝高到46%,逐漸逼近聲望最高的第一年51.8%,差距僅6個百分點。只是看起來雖然前景一片大好,背後仍潛藏隱憂,因為蔡英文的不滿意度仍高於滿意度。

「一般滿意度應該是常態分布,大部份的人會『有點滿意』或是『不太滿意』,」政大選研中心副研究員俞振華說,但對蔡英文非常不滿意有28.2%,高於不太滿意24.5%,「討厭她的人已經根深蒂固。就算滿意度提升,去年那群討厭民進黨的人,仍是非常穩固。」

這也意味若有第三組人馬出線,對蔡英文將是極大壓力,因為韓國瑜的基本盤相當穩固,不會有任何事情撼動鋼鐵韓粉,成功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蒙志成指出,他就是要靠少數當選。

廣告

「蔡英文的不確定性比較高,只要類似私菸案的未爆彈再爆一次,郭柯聯盟就可能成為避險投票的選擇,」他說。三方情勢下,誰能穩固基本盤,誰就有機會勝選。

如此一來,韓國瑜的基本盤有多大是關鍵。

《天下》在調查中詢問受訪者覺得哪位縣市首長的施政表現最好,韓國瑜和柯文哲雖然不受多數高雄市、台北市民青睞,但在全台仍分別有13.14%以及25.55%的民眾認為兩人是最好的首長,位居第3與第2名。

除了和兩人挑戰總統的高知名度有關,韓國瑜更已是國民黨推出的候選人,「會選韓國瑜應該就是深藍、韓粉,」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陳光輝指出。因為外縣市的選擇更傾向意識形態和政黨,本地縣市評價則較傾向利益分配、執政能力等。

還有個變數是「討厭民進黨」的人能否被激化出來。當「不喜歡」、「討厭」成為投票給另一方的動力,可能因為政黨極化現象,出現高度動員,也就是藍綠對抗。

廣告

隨著選戰的腳步逼近,第三組人馬也隱隱浮現,但柯文哲、郭台銘甚或郭柯結盟,面臨的問題是,他們爭取的中間選民是最不穩定也動員力最弱的一群。「與其說中間選民,不如說是對政治最無感的一群人,」劉正山提醒。

若他們的聲勢沒有衝上去,即會產生棄保效應,「我一直對郭台銘選舉的動員力很懷疑,」一位不願具名的觀察者坦言。(延伸閱讀:妥協或投機?第三勢力的孤獨與結盟 柯文哲:我還沒說服所有人

雙方陣營都將「討厭」升高到「恐懼」,便是想化為更有效的驅力。藍綠都在訴求「亡國感」,一方擔心中華民國亡國、一方擔心台灣亡國,加上香港反送中抗爭持續不墜之際,台灣人對國家未來的態度悄悄產生變化。

亡國感?「統一」直逼最低點

當問到對台灣與大陸關係的期望時,有55.1%選擇維持現狀,32.3%為台灣獨立但與大陸維持和平關係,去年底《天下雜誌》「國情調查」曾經詢問同樣問題,相較之下兩者均有升高趨勢。

廣告

而主張「盡快統一」加上「在一定的條件下統一」者,也從13.9%降為6.5%,與此項調查近18年來的最低點、2009年的6.48%差距毫釐。

中國的步步進逼反而讓台灣人更為警覺,尤其是20到29歲族群,有54%選擇台灣獨立但與大陸維持和平關係,其次為35%維持現狀。相較於其他年齡層多以維持現狀為主要選項,年輕人顯然更勇於表態,對國家的路線更為明確,也就是「中華民國在台灣」。

雖然台灣目前一支國旗各自解讀,有領土含大陸的「中華民國派」、也有堅持台澎金馬的「台灣派」,但「實質內涵是大家愈來愈認同和對岸是兩個不同國家,我不會跟你敵對,也不會不跟你交往,」蒙志成認為,「這就是國家正常化,台灣的國族認同已經非常清楚。」

只是,即便亡國的恐懼是催化劑,卻不一定可以獲利。去年地方選舉,民進黨不斷強調國家安全的重要,從中國介入打到反紅媒,「民進黨常常會過度行銷國家安全,將自己的立場推到極致,但推到極端後效果有多大?我滿懷疑的,」俞振華說,這恐怕只穩固住基本盤。

劉正山也提醒,民進黨戰略上從去年到今年都用國家安全當大砲,「大砲一旦看過就免疫,只會慢慢麻痺中國威脅的刺激感,不是國家安全不重要,而是對這事情麻痺了。」

經濟怎麼拚,仍攸關兩岸路線

《天下》調查發現,人民更希望藍綠回歸經濟議題。當問到未來領導者最應該優先處理的項目,有35.7%認為是經濟發展,其他為政治惡鬥、國家安全、兩岸關係。即使將國家安全和兩岸關係合併,仍敵不過國人對經濟發展的憂慮。

但細究「經濟發展」,牽涉的不只是經濟本身,而是如何救經濟——是透過兩岸關係和緩?抑或是走產業升級、不依賴中國來帶動?「這是兩種不同的作為,也是國、民兩黨走的不同路線,」蒙志成說。

另一方面,不同世代對經濟發展也有不同著眼點。陳光輝解釋,韓國瑜提出發大財、人民有錢,都是訴求超過50歲族群,他們歷經台灣經濟高速發展、懷念蔣經國時代穩定快速的成長,希望每年都可以預期往上走。

但年輕人出生時,經濟就相對安全,他們在乎的不只是物質,而是更接近「後物質」,也就是永續發展、環保、反核、同婚等價值,「當韓國瑜只會訴求發大財,年輕人會覺得,這不是我要的,」陳光輝說。

總而言之,經濟無法獨立於政治已經很清楚。回頭看,台灣並非不曾經歷過兩岸情勢和緩、雙方握手言和。

在前總統馬英九執政時期,是兩岸關係最為緊密階段,但從「國情調查」也可發現,2015年是國人主張「台灣獨立但和大陸維持和平關係」以及「台灣盡快獨立」,兩者相加比例最高者,達44.2%,還較維持現狀40.3%來得高。同一調查中,近八成民眾對經濟表現不滿。

「兩岸關係變好,對台灣經濟是加分嗎?從以往經驗看來,不一定,」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兼人文社會學院院長黃秀端強調,當時只是少數人獲利,多數人沒有得到好處。

話雖如此,但絕望的人,需要希望,不管希望有多渺茫。尤其是超過50歲的族群。

到最後,看似經濟決定我們的未來,但政治才是背後最深層的驅動力。在台灣,親美已經是共識,接下來是抗中、和中或友中?人人都有一票可以選總統,這一票也會決定這個國家的前途。(責任編輯:曹凱婷)

【2020大選看天下】
候選人專訪持續更新/2020總統參選人,台灣為何非你不可?


2019年《天下雜誌》幸福城市大調查排行說明

為了解縣市發展現況,《天下雜誌》以經濟、環境、施政、文教、社福五大面向,共計73項主、客觀參考指標,對幸福城市進行排名。另考量發展差異,將幸福城市分為六都與非六都兩組。在六都組各指標分數計算方式,是在最大值與最小值之間等距分成五組,落在表現最佳組別的縣市給予5分,其次4分,依此類推,最低組別得1分;非六都組計算給分方式亦同。

客觀指標來自2018年各級政府調查、統計資料,主觀指標則取自《天下雜誌》對民眾進行的意見調查;佔分比例前者為80%、後者20%。最後將各縣市五大面向得分平均後,再轉換為千分制分數獲得總分。

縣市長施政分數計算方式

《天下雜誌》縣市長施政分數自2010年開始,開創結合民意調查和專家評比的縣市長施政滿意度,將民眾與專家對縣市長施政表現的調查結果進行加權,加權比例為民眾80%、專家20%。其中,民意調查分總體施政滿意度(30%)與五力施政面向滿意度(50%,每一面向各佔10%);專家評比分總體施政滿意度(10%)與分項施政滿意度(10%),共同構成《天下雜誌》縣市長施政分數。

縣市民意調查說明

本項調查進行時間為2019年7月18日至8月22日,調查對象為居住在台閩地區年滿20歲以上之居民。總成功樣本數為14818位。調查方法是以台閩地區為調查母體進行分層隨機抽樣電話調查,為符合縣市代表性,各縣市需完訪樣本數依縣市人口數,從550至1004個。

今年同時針對六都居民進行手機訪問,每市成功訪問200人。市話與手機樣本合併方法採用張鐙文、黃東益、洪永泰(2017)之合併估計方法,並以國發會之市話與手機族群比例,進一步進行資料合併,故統計數據以合併樣本後的為準。

當信心水準在95%時,每個縣市的抽樣誤差為正負3.1至6.9個百分點(連江縣訪問200人,抽樣誤差為正負6.9個百分點),台閩地區的抽樣誤差為正負0.8個百分點。所有資料依性別、年齡及教育程度進行統計代表性檢定與加權處理。

縣市長施政滿意度專家評比說明

本次調查於2019年7月22日至8月6日進行。《天下雜誌》與中華民國全國中小企業總會、台灣河溪網、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以及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合作,請四家專業團體推薦熟悉各縣市當地相關事務的學者專家參與評比,共同對縣市長的施政進行考核,總共對22縣市計613位學者專家完成問卷調查。

調查執行:熊毅晰、鄧凱云、張育瑄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天下雜誌》681期《網紅政治退潮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光林智能與AI攜手,打造淨零城市|2024 第五屆天下SDGs雙日國際論壇
最新訊息
領取首訂優惠3個月$499(原價$790)
App內開啟 更舒適的閱讀體驗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