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焦點

蔡明忠 我要當金融業的台灣之光

連續四年榮登金控獲利王,兩岸佈局大幅領先競爭者,王國橫跨金融、電信、營建、有線電視、甚至零售通路。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說,我沒有明星經理人,但我有明星團隊。

富邦金控-蔡明忠-蔡明興-金控獲利王-大陸市場-華一銀行-併購 圖片來源:鍾士為
    其他

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與副董事長蔡明興的精明與實際,不是新聞。

但當蔡明忠很有使命感地說,要當大陸第一名的台資銀行品牌,要當金融業的台灣之光時,卻是一種令人驚訝的轉變。

「過去我是最討厭喊口號的人,但現在老了心境改變,發現口號其實很重要,永續經營怎麼講得這麼好,」蔡明忠接受《天下雜誌》專訪時半自嘲地說。

兩岸佈局最完整

一九八五年十信事件,讓台灣首富蔡家分為國泰、富邦等集團。當年的么子蔡萬才,分到最小的事業體—產險,更名富邦產險。三十年來,都是富邦望著國泰的背影。

現年五十七歲的蔡明忠,辦公室裡,迄今放著拿到新銀行執照不久,他與父親、弟弟接受《天下雜誌》訪談時,在當時的富邦銀行總行拍攝的合影。

將近二十年過去,富邦金控已連續蟬聯四年金控獲利王。在全台銀行業西進的戰局中,富邦也在繞道入股廈門商銀,並且去年底擊敗眾多競爭對手,從台商大股東寶成手中接手股權,共取得大陸全國性銀行「華一銀行」八○%股權後,大幅領先同業,成為目前兩岸佈局最完整的台資銀行。

經營心境的轉折

金融股王贏了,獲利王也贏了。台灣所有的金融業,現在都望著他的背影。

廣告

在接受《天下雜誌》專訪時,他自剖心境的轉變,事業之於他,二十年來意義不同。

「最初十年是少不更事,加入富邦的經營,只是想要得到父親的肯定。後來十年,富邦慢慢成長壯大,我也成為CEO,腦子裡想的則都是股價,要的是投資人肯定我的經營能力,」他說。

如今,這位橫跨金融、電信、營建、有線電視、甚至零售通路的富邦集團總舵手,想要什麼?

近來鮮少接受媒體專訪,蔡明忠難得與《天下》採訪團隊從經營心法、兩岸佈局、未來規劃,甚至近年心境轉折,無所不談:

富邦連續四年獲得金控獲利王,老實說,成就感和壓力是並存的。

我之前常說,經營企業,像跑步一樣,當不斷進步的第二名最好。一方面有第一名當目標鞭策自己;另一方面,緊追在第一名後面,看對方緊張,感覺也很「爽」。

廣告

現在富邦金控變成第一名,變成跑給人家追,壓力到自己身上了。(笑)

我們在○九年中正式併購ING安泰人壽後,逐年調整壽險的投資組合,做了大幅度的改變,降低投資報酬的波動性。

過去ING安泰只買政府公債,我們重新配置,逢高賣掉公債後,轉買體質不錯,有現金收益的公司債。老天眷顧,在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等低點時,分批購入IBM、GE等大型企業的高信評等級公司債。近兩年我們陸續逢高出售部份當時投資,產生很可觀的獲利。

我們經營壽險業政策是,以長期穩定收入優先,先看投資市場的預期報酬,再決定保費利率,不會靠高利保單,搶初年度保費市佔率。

富邦金控這幾年最大的進步,我認為與整個經營團隊,在日常營運的原則、方向感抓得很清楚有關。

廣告

團隊戰力最堅強的時刻

我這幾年凝聚的共識是,不論保險、銀行、證券等子公司,經營重點都在提升服務滿意度,建立品牌長遠的價值,追求與客戶長遠而穩定的關係,不會以當年度銷售業績為導向。

我認為上市公司經營者,最神聖的任務,就是持續、穩定的成長,替股東創造長期的價值,金融業尤其應該如此。

這樣的方向,讓富邦近年沒有什麼「明星經理人」,卻打造出一整個明星團隊。我們的一級主管經營團隊,多是五十多歲最成熟的時候,專業經驗豐富,也熟悉我們經營文化的一群。這是富邦金控成立至今,整體實力最整齊堅強的時刻。

我們很早就透過富邦(香港)銀行入股廈門商銀、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實際作戰的經營經驗較同業豐富,成為在大陸市場、甚至整個企金市場上,領先競爭者的利基。

廣告

我們透過在海西的廈門商銀網點,主攻當地業務。富邦今年可以認列廈門商銀一億人民幣左右的獲利。預計今年中,華一銀行完成交割,可認列下半年獲利兩億多人民幣。富邦今年總體從大陸獲利三億多,將是業界最高。

併購華一(未來的富邦華一)表面上不便宜(價格淨值比二.一),但這是富邦未來十年在大陸最重要的一個佈局。我預期,即便利率自由化,未來十年中國銀行業的獲利還是好光景。

華一不只擁有一線城市的十四家分行,早已打入整個大陸存匯、通匯體系,更幾乎有所有大陸本地銀行業務的執照。

透過併購取得這樣的資源,對大陸市場的開拓,和慢慢設立辦事處、分行相比,可說是天差地別。

廣告

這次股權改造後,我們會向銀監會申請零售銀行的執照,開始吸收民眾存款。華一將是富邦在大陸壽險、產險,最重要的通路平台。

帽子、位子、面子還不夠

宣布買了華一之後,許多在外商或大陸本地銀行,有五到十年管理經驗的金融菁英,毛遂自薦如雪片般飛來。這是過去我們求才若渴時從來沒碰過的,感覺上,他們好像找到了一艘母船。

我們併購華一的出價,其實與對手差不多。我想,我讓同樣是台商背景的華一大股東放心的是,我一路談的是困難。我沒有跟他們打高空、講不切實際的美好願景,反而談我自己在大陸經營銀行,遇到的種種困難、挑戰,怎麼一步步去慢慢克服。

這一點,反而讓對方心有戚戚焉,也較相信我們經營的能力,才將「女兒」放心嫁給我們。

富邦金控一路併購成長,最難的是如何管理改變(how to manage change)。上次有個大陸同業開玩笑說,管理有什麼難,就是多給部屬帽子(戴高帽)、位子、面子,但我覺得不那麼容易。

我自己覺得,關鍵還是要「真心誠意」。每一次併購,我們都要花非常多資源和心力,在兩邊的磨合上。讓對方融入我們的管理體系,在最短的時間發揮綜效,反映到經營業績上。

拿最早的併購台北銀行來說,在(併購交易完成後)前兩年,兩家銀行(富邦、台北)完全不談合併,整個富邦集團只有我一個人去台北銀行當董事長。

我花上非常多時間,慢慢和對方建立互信,並且調整制度。到正式合併時,雙方可以馬上接軌。這過程當中有很多「眉角」,真的是只能從經驗中學習。

如今併購華一銀行之後,有了過去的經驗,要凝聚企業內部、和新加入者的向心力,共同的使命和願景是不可或缺的。

過去我是最討厭喊口號的人,但現在老了,心境改變,發現口號其實很重要(笑)。永續經營怎麼講得這麼好,只是難在要把口號落實。

這幾年下來,我愈來愈覺得經營事業、尤其金融事業,責任無比重大。去年,我發現《易經》小畜篇裡有句很有智慧的話:「有孚攣如,富以其鄰」,馬上拿來和員工共勉。

「有孚攣如」的意思是,要把誠信,當作是自己的孿生兄弟,要擁抱誠信。「富以其鄰」則是共好的概念,要讓鄰居、社會也跟著富有。總裁那時取名,希望富邦成為富足之邦,但我現在知道富有的來源,必須要誠信、共好。

我給自己的短期目標是,在國內的消費金融、信用卡等業務上,要逐步追上、並超越我們的主要競爭者。大陸市場上,則要複製富邦在台灣的「雙引擎」,未來也不排除透過併購的方式,積極切入壽險與證券市場。

而長期,我給自己和富邦金控的共同使命是,讓富邦金控真的機構化,從家族企業走出來,變成能夠永續長存的金融企業。甚至走出台灣,在大陸市場和國際,成為金融業的台灣之光。 (張翔一整理)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光林智能與AI攜手,打造淨零城市|2024 第五屆天下SDGs雙日國際論壇
最新訊息
領取首訂優惠3個月$499(原價$790)
App內開啟 更舒適的閱讀體驗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