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专访彭博亚太区总裁李冰:提升跨境基础设施服务水平 满足境内机构南向投资需求

新华财经|2022年09月28日
阅读量:

开通一年来,南向通作为中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格局的重要一环,正在逐步发挥其重要作用,为境内投资者提供多元化资产配置的机会,满足不同的风险偏好,也有利于满足实体经济更加多元化的融资需求,同时为香港金融市场注入更多活力

新华财经北京9月28日电(王菁)近日,债券通“南向通”迎来上线一周年节点,市场对于中国债市开放的关注再度火热。作为参与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的主流渠道,债券通的发展近况如何?机构参与程度与外资流动有哪些变化?未来市场各方将如何“升级”交易方式?......新华财经针对相关问题专访了彭博亚太区总裁李冰。

李冰表示:“开通一年来,南向通作为中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格局的重要一环,正在逐步发挥其重要作用,为境内投资者提供多元化资产配置的机会,满足不同的风险偏好,也有利于满足实体经济更加多元化的融资需求,同时为香港金融市场注入更多活力。”

可投资产扩容、收益丰厚 “南向通”托管规模年中大增

近半年以来,“南向通”市场活跃度明显上升,境内机构“南向通”债券的托管规模实现不断翻倍的增长速度。

上清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机构通过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模式托管“南向通”债券共339只,余额2241.1亿元,环比增长155%;截至今年6月末,上清所托管的“南向通”债券为272只,余额1702.1亿元;5月末时,“南向通”债券托管规模为178只、余额878.9亿元;而在今年4月末,上清所通过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模式托管“南向通”债券仅87只,余额仅296.7亿元。

李冰表示:“结合上海清算交易所公布的数据和我们从相关客户方面了解到的信息,南向通愈发活跃起来。尤其是近半年来,托管量出现明显增长,参与南向通交易的投资者范围也有所扩展。其背后原因包括近期离岸市场的相对高收益率、可投资债券发行增加等等。”

今年以来美联储不断加息,投资者对于美元资产收益率的要求“水涨船高”,在此背景下,中资企业若要发行美元债,则需要承担较高的融资成本和较大的外汇风险敞口,因此企业纷纷将目光转向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这使得点心债供给量有所增加。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8月,点心债发行规模达到历年同期的高峰。据香港中资银行业协会数据,截至今年9月20日,香港点心债的发行规模达2673亿元,同比增长182%。

从需求端来说,债券通“南向通”的运行,也为香港点心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一年来,境内投资者可以便利地投资境外债券,而无需开立境外账户。此前数据显示,“南向通”首个交易日便达成了150余笔债券交易,成交金额约合人民币40亿元。

李冰认为:“开通一年来,南向通作为中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格局的重要一环,正在逐步发挥其重要作用,为境内投资者提供多元化资产配置的机会,也为香港债券市场带来更多内地资金,并有利于吸引企业在香港发债融资。”

跨境基础设施提升至关重要 境内机构对南向资产估值与风险数据需求增长 

债券通“南向通”市场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直接参与交易和做市的金融机构,也体现在为投资者搭建“桥梁”的机构服务商方面。境内机构进行南向投资时,需要面对广阔的境外债券市场和并不熟悉的债券发行人,那么,如何了解发行人相关信息,如何对境外债券进行估值定价,以及如何发现最佳价格等问题,对机构来说是一种挑战。

可以说,债券基础数据、估值数据和做市商报价数据等信息,是“南向通”交易的基础。那么,让境内机构获得高质量的数据信息变得至关重要。

作为全球领先的金融数据和信息提供商,彭博在全球固定收益市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全球最大的债券电子交易平台之一,为全球金融机构提供全面的数据和交易解决方案。就在去年南向通开闸之时,彭博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联合宣布,彭博成为南向通债券的基础和估值数据的主要来源,其相关数据也展示在交易中心平台上。

去年10月,彭博又成为了全球首个与交易中心合作提供“南向通”指示性报价功能的交易解决方案提供商。境外做市商通过彭博提供南向通实时报价展示,拓展了境内投资者价格发现的方式,也有利于提升“南向通”交易活跃度。

李冰表示:“在过去一年中,全球金融市场大幅波动、不确定性激增,境内机构对南向投资债券的估值,以及信用风险数据需求明显增加。越是在复杂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就愈发需要更全面、透明和准确的信息对其投资组合进行分析、计算并管理风险。”

“境内金融机构正在通过‘南向通’更全面和深入地参与境外市场,在这一过程中,投资和风险管理能力都得到提升,这对于中国金融机构的长远发展都非常重要。”李冰补充道。

此外,“南向通”债券交易需要境外做市机构为境内投资者提供服务,那么保证交易流程的顺畅也是“南向通”发展的重要一环。在这一方面,彭博也与外汇交易中心紧密合作,双方基于系统的连接,为债券通“南向通”的境外做市商提供无缝化交易解决方案。

具体来讲,通过南向通机制,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可在交易中心债券交易平台上选择向使用彭博系统的境外做市机构发出报价请求。做市机构收到请求后将在彭博交易委托管理系统(TOMS)中回复报价,该系统通过彭博南向通解决方案与交易中心的债券交易平台连接。境外做市机构使用彭博TOMS自动化定价和交易工作流程的好处是,无需更改其已有的成熟做市业务流程,因此,即使是开展“南向通”这一新的互联互通机制的业务时,也可以确保较高的交易效率。

在“南向通“运行一年之际,彭博也对交易双方需求有了更深的了解。李冰称,“我们也了解到,目前境内外机构对于进一步简化交易登记流程、拓展可投资产品范围,以及丰富衍生品种类等方面有所期待。”

“北向通”吸引外资贡献卓越 境内机构做市能力不断成长

债券通“北向通”于2017年7月3日正式启动,经过5年的发展,成为国际投资者加码中国债市的主要渠道。

五年来,债券通“北向通”投资者数量持续增长。以法人为统计口径,截至8月末,债券通北向通有766家入市投资者,全球前100家资产管理机构中已有78家成为债券通投资者。据新华财经统计,2018年5月-2022年8月这4年多的时间内,市场参与机构规模增长1.43倍有余。

而在吸引外资的成效方面,也可以看出北向通的巨大作用。据债券通最新公布的研究报告,截至2021年9月底,境外机构持有的内地人民币债券规模达到3.94万亿元,较债券通开通前大幅增加了322%,外资持有债券占比则由1.3%上升至3.1%。

对此,李冰提到了更细致的观察结果:“彭博作为债券通主要合作境外电子交易平台之一,根据我们与客户的沟通发现,债券通投资者类型已经更加多样化,境外一些小型资产管理机构、欧洲的一些地区性银行陆续参与进来,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兴趣与日俱增。”

“从投资标的来看,利率债仍然是债券通投资者持有的主要标的。信用债持有规模相对较小,但从我们与客户沟通的情况来看,投资者已经开始更加关注中国信用债市场,通过彭博查询中国信用债相关指数、数据和分析的投资者日益增多。”李冰称。

李冰还指出:“彭博等电子交易平台在债券通交易中的使用,确保了交易的高效率,也更符合境外投资者的使用习惯,这也是债券通受到境外投资者青睐的重要原因。延长交易时段、增加结算实现选择、推出做市机构付费模式等等,也有助于投资者通过债券通参与中国债市投资。”

“除了外资参与的增多,境内金融机构做市能力的成长也是债市开放的成果之一。”李冰还提出观点称,“面对更多类型和数量的境外投资机构,境内做市机构的经验和能力在不断提升。我们在服务这些做市机构的过程中观察到一些机构开始更加精细化地管理客户和其需求,并加大了在科技方面的投入,通过技术提升服务能力。”

展望未来,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程度将不断加深。正如李冰此前观点称:“越来越多的境外投资者布局中国债市,而中资机构也迅速融入全球金融市场,中国金融市场将继续为境内外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提供长期机遇。”


编辑:王柘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