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图书馆2.0                                                              ·安图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安徽省图书馆主页安徽文献徽派朴学馆藏书目评介

  水经注:不分卷/(后魏 范阳)郦道元注;(清 休宁)戴震订正.—刻本.—曲阜:孔氏微波榭,清乾隆间[1736-1795]
  8册;29×19cm.-(微波榭丛书/ (清 曲阜)孔继涵辑)
  孔继涵,字莼谷,山东曲阜人,乾隆进士。
  半页10行,21字,白口,单边,无鱼尾。间有抄补页。卷首刻孔继涵序。线装。
  每册扉面正中钤印(阴文正方印)。
                                        古籍书库 索书号:2:28773-2:28780

    

   

    戴震校勘《水经注》,删去妄增之字 一个多个 ,改正错讹三千多处,补葺阙佚两千多处,足见功夫之深,如段玉裁所说:“凡故训、音声、算数、天文、地理、制度、名物、人事之善恶是非,以及阴阳、气化、道德、性命,莫不究乎其实。”
                                                                                         ——《戴震全书》
    《水经》,旧题汉代桑钦撰,是我国最古的一部地理专著。传世有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郦注既保存了《水经》原文,又作了非常有价值的注释。但在流传过程中,经文与注文相混,错乱颇多,由来已久。戴氏在整理时,总揽全局,发明条例,寻找内在规律,使经、注分开。他发明的条例有三条:一、经文中首云某水所出,以下不另再举水名,注文中不得不屡为另行举之;二、经文叙次名水所经州县,仅说某县,注文常称“某故城”;三、经文云“过”,注文云“迳”。这是戴震整理《水经注》的最大贡献,有了这三条,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郦注的机缄,使经、注相混的郦注归于纯粹。段玉裁在《戴东原先生年谱》中评论说:“得此三例,迎刃而解,如庖丁解牛,故能正千年经注之互讹。”戴震自已也说:“审其义例,按之地望,兼以各本参差,是书所由致谬之故,照然可举而正之。”“审其义例”,即据本书文例,属“本校”;“按之地望”,据实际道理,属“理校”,“以各本参差”,即据不同版本,属“对校”,在校勘学上带有普遍意义,为后代校勘学家所遵循。
                                                                             ——余国庆《戴震文献学著作述评》
   
乾隆三十八年先生五十一岁校成,自刻本,武英殿聚珍版本、《遗书》本。有提要,有自序,有孔继涵《后序》。
    启超谨案:校定《水经注》,实先生毕生大业之一。经始于乾隆三十年乙酉,越九年,至三十八年癸巳乃告成。乙酉八月初校定一卷,自记云:夏六月阅胡腓明《禹贡锥指》引《水经注》,疑之,展转推求,始知朏明所由致谬之故,实由唐以来经注互讹……今得其立文定例,就郦氏所注考定经文,别为一卷,兼取注中前后倒紊不可读者而为之订正,以附于后。是役也,为治郦氏书者棼如乱丝而还其注之脉络,俾得条贯,非治《水经》而为之也。(《文集》六《书水经注后》)段茂堂云:“按此《水经》一卷今未著录,然别《注》于《经》,令《经》、《注》不相乱,此卷最为明晰。后召入四库馆纂修此书,纲领不外乎是,特以讨论字句加详耳。”(《年谱》十五页)据此可见先生著此书之动机及其先后研精进益之迹,此书大段成于壬辰以前,癸己入四库馆,不过据《永乐大典》本稍补葺耳。聚珍本全列校语,最能表出先生研索之勤,《遗书》实宜刊此本。聚珍版为官书,反可以用《遗书》写定本也。
     启超又案:孔巽轩《总序》题此书四十卷,即聚珍版卷数,循宋以来之旧也。《遗书》本以水为篇,不复厘分卷数,其理由详《自序》中。
     启超又案:与先生同时先后校《水经注》者,有赵东潜(一清)及全谢山(祖望)。赵、戴所校,大体相同,赵年辈稍先于戴,而其书由梁燿北(玉绳)、处素(履绳)兄弟刊行,传布在聚珍版戴本后。于是此事成为疑案,为赵、戴暗合耶?为赵勦赵耶?聚讼至今不决。段茂堂谓:“赵书经梁处素校刊,有不合者捃戴本以正之。”(段《谱》页二十六。)段又有书梁燿北诘问此事,凡千余言,略云:“赵书成于乾隆甲戌,戴书成于乙酉,相距十二年,赵先于戴;戴书出于甲午,赵书出于丙午,相距十三年,戴先于赵。其果闭户造车出门合辙耶?何以东原氏条举义例,诚夫不著一字也?两先生之齿,赵长于戴,其将谓戴取诸赵欤?则东原之德行,非盗窃人物以欺天下者也……且两先生者,面未尝相识也,足未尝相过也,音问未尝相通也,诚夫之书,秘藏高庋,至其孙刊行,未尝稍传于外也,此两家子弟共知,不可诬者也,将谓赵取诸戴欤?则诚夫之学,亦必非盗窃人物以欺天下者也。未详其卒年,即乙酉以后。获闻东原氏之说补缀已书,亦必明言所出,断不深没其文默默而已也。此仆所不能无疑也。丙午丁未间,卢召弓先生予言,梁氏燿北处素昆仲校刊赵氏《水经注》,参取东原氏书为之。仆今追忆此言,意足下昆仲校刊时一切仍旧,独《经注》互讹之处,不从戴则多不可通,故勇于从戴,以补正赵书以成郦书善本,与戴并行,所以护郦,而非所以阿赵,足下昆仲之意则善矣。但亦不宜深没其文默默而已也。”(《经韵楼集》卷七)据此,似赵、戴原无互勦之事,所以生此疑案者,全由梁氏兄弟。燿北《清白士集》中亦未有复茂堂书辩此事(处素前卒),似是默认。惟魏默深(源)则为赵鸣不平,其《书赵校水经注后》云:“考赵氏书未刊以前先收入《四库全书》,今《四库书》分贮在扬州文汇阁、金山文宗阁者,与刊本无二,是戴氏在四库馆先睹预窃之证明。其后聚珍官版刻行,又在其后。若谓赵氏后人刊本采取于戴,则当与《四库》著录之本判然不符而后可,岂《四库书》亦为赵氏后人所追改乎?”(此文不见《古微堂集》,据周寿昌《思益堂日札》卷四引)。张石洲(穆)似亦有是说。(据徐时栋《烟屿楼文集》云,然张氏《 [‘殷'左]斋集》中无此文。)果尔,则召弓、茂堂之对于燿北兄弟所怀疑,纯属错误。而东原竟不免盗窃之罪矣。然据孔葓谷为戴书作序,称“东原治《水经注》,始于乾隆已酉夏,越八年壬辰,刊于浙东,未及四之一,奉召入都”,则先生未入四库馆以前之八年,已经从事此书,且有刊本。茂堂亦言:“先生更正《经》、《注》,定于乾隆乙酉,入都即以示纪文达、钱晓征、姚姬传及玉裁,不过四五人。钱、姚皆录于读本,玉裁亦以明人黄省曾刊本依仿以朱分勒,自此传于四方。”(段《谱》页二十五。)然则东原必非入四库馆后睹赵著而剽窃,固无待言,东原固必非穿窬,葓谷、茂堂又岂妄语者哉!窃意赵、戴之于此书,皆用过十年苦功,造诣各臻其极,其治学方法又大略相同,闭门造成车,出六合辙,并非不可能之事。茂堂尊师太过,终有石洲、默深之反唇,实则两皆失之也。兹案关系东原人格,吾故不惮词费,胪举两造之说而平亭之如右。
    启超又案:魏默深又云:“戴氏臆改《经》、《注》字句,辄称《永乐大典》本,而《大典》现贮翰林院,源曾从友人亲往翻较,即系明朱谋玮等所见之本,不过多一郦《序》,其余删改字句,皆系戴之伪託。”启超未见《大典》,不敢置一词,且于《水经注》素未研究,更不敢断言戴氏“臆改”者之是否悉当,但以为如其当也,则虽不出《大典》何害,戴氏之学,本空诸依傍而以求是为主也。

                                                                            ——梁启超《戴东原著述纂校书目考》


返回              

建议使用IE5.0及以上版本,800×600,16位色以上浏览Copyright? 2003. Design By NLC-digital inc.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