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世界阅读日,与《陈丹燕的上海》行走在城市的记忆里

文汇客户端

2021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淮海路上两座百年风尚地标——淮海大楼和武康大楼,相继举办了作家陈丹燕的两场关乎阅读和行走的分享活动:记忆城市容颜,阅读建筑风景。老字号的乔家栅和新生代的织城网络,以自己的方式,与“《陈丹燕的上海》系列”跨界对话。

undefined

DSC_6775.jpg

这是一场聚合了多种燃点的碰撞:上海故事、年代记忆、咖啡文化的氤氲、阅读品享的惬意,老字号从岁月中一路走来的辉煌与艰辛,以及人物故事交融在建筑细节中的回忆。主办方上海文艺出版社、徐汇区文旅局、乔家栅、UTC行家、织城网络,从各自的领域,以跨界的精神,碰撞了一场场惊艳。

WechatIMG528.jpeg

DSC_6870.jpg

从小随父母从北京移民而来的陈丹燕,因其影响广泛而深入持久的上海写作,被称为“最上海”的作家。从1990年代,她就开始持续不断地书写上海的非虚构故事。在她的回忆里,曾经全中国球鞋是上海的回力最好看,奶糖是上海的大白兔最香浓,最拉风的自行车是上海的凤凰牌,新嫁娘最心仪的蝴蝶牌缝纫机产自上海,很多人的童年青年记忆里都有一个印着外滩天际线,写着“上海”二字的轻便结实的包包,里面是长辈掏出的各种满溢着亲情的日常用品:《参考消息》、夏天的盐汽水、冬天的热馒头、漂亮的铅笔、柔软的毛线……从“上海三部曲”《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到“外滩三部曲”《外滩:影像与传奇》《公家花园的迷宫》《成为和平饭店》, 书里提到过许多诞生在1960年代的上海、曾经在中国人生活中占举足轻重地位的产品,如上海牌手表、培罗蒙西装、红双喜乒乓球、光明牌雪糕、白玉牙膏、英雄钢笔、龙虎清凉油、恒源祥毛线……这些老品牌是中国人喜怒哀乐中的物质细节,它们构成了陈丹燕笔下上海故事的生活气氛,也构成了人们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屏幕截图.jpg

WechatIMG523.jpeg

而今,这些老品牌有的顺应时代潮流另辟天地,有的在岁月的流逝中销声匿迹。2020年,陈丹燕回顾自己二十多年来的上海写作,决定再出新书《陈丹燕的上海》。那一年也正是国潮热在中华大地兴起的时候,那些希望在全球化浪潮中获得更多身份认同的年轻人,在走向世界的同时,也不忘回顾传统。陈丹燕决定为六本书中有意无意提到的上海产品做个注释,她发现,作品中那些寻常人物的日常生活已被这些老品牌的细节渗透,从中足以洞见生活在那个时代留下的样貌。

WechatIMG522.jpeg

《陈丹燕的上海》的“外一章”,是陈丹燕历时7个月之久,查找各方、联络多人,整理出来的一份首批40个上海老品牌的名录。陈丹燕注释了这些老品牌的前世今生,旁边附上在自己的书中提到它们的段落。她渐渐有了一个想法:如何使曾经的海上国潮,焕发出新的沪申摩登?如果说记录时代是陈丹燕作为作家的天职,那么作为市人大代表的陈丹燕,则将呼吁国潮复兴作为了自己的使命担当。

彼时正逢新版《陈丹燕的上海》系列7本发布之际,上海文艺出版社与陈丹燕目光对视之下,决定将这套上海特色极其浓郁的书,与埋藏着上海品牌基因的老字号携手,共同为传统文化的振兴、上海精神的传扬做出贡献。

WechatIMG533.jpeg

WechatIMG531.jpeg

志同道合,就会心有灵犀。新徐汇集团总经理郑华、UTC行家创始人Daisy、九口山设计师杨军都是同道中人。上海作为一个商业文明发展迅速的国际化大都市,曾经熠熠生辉的百年老字号、老品牌一度撑起了一个时代的商业荣光,也成为了一代人的经典回忆。几经磨合之下,陈丹燕和她的小伙伴们做了第一个尝试——复刻了印有“上海”二字的上海牌包包。这个行走的包包在怀旧的记忆中融入时尚的品味,恰好把陈丹燕写上海的7本书收纳其中。你也可以在春日的午后,在包里放上笔记本电脑,拎着它走进咖啡馆的氤氲香气中安静地阅读。包包是一个款型,有五种表情:经典黑简约大气,承载着岁月中的亲情与回忆,复古粉的灵感源自《上海的金枝玉叶》,复古绿暗合《上海的红颜遗事》,复古蓝回应着《上海的风花雪月》,最新出炉的咖啡色款,则是老品牌“乔家栅”名下的“乔咖啡”联名款,它被人们爱称为:拿铁包。

屏幕截图3.jpg

WechatIMG526.jpeg

DSC_6794.jpg

在淮海大楼,在武康大楼,在和平饭店,渐渐地在上海的许多地标性建筑的橱窗,你都可以找到这款用时尚复刻传统的手提包。复刻这款包包的初衷是向年代致敬,向记忆致敬,也是对上海精神、上海老品牌革新的一种致敬。

4月23日下午的乔咖啡,室内的读者们正在咖啡的氤氲中与陈丹燕分享传统背后的文化底蕴;外立面的大橱窗上,作家陈丹燕、企业家郑华与上海包包、乔咖啡神采飞扬的巨幅海报,扑面而来。这种有影响力、有传播力的国潮惊艳,也可以说是老品牌在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屏幕截图2.jpg

DSC_6758.jpg

DSC_6789.jpg

沿淮海路1314号的老字号“乔家栅”转场到1848号的“Urbancross Gallery城市交集”,陈丹燕携《上海的风花雪月》进入了另一时空。这里是织城网络所运营的一个城市建筑文化空间,创始人童明教授带领自己年轻的团队将街区的历史转化为建筑展览、活动和文创品牌,促进街区的文化再生。“建筑记忆,城市风景:《上海的风花雪月》特别路线”探索版就将从这里启程和出发。读者们可以先参观Pop-up 展览中的“记忆橱窗”和“文学教室”,那款从传统中复刻的“陈丹燕的上海包包”,和抽象化的建筑元素形成一幅上海城市的蒙太奇,它们与陈列在旁的“《陈丹燕的上海》系列”7本,有着一种对话式的奇妙呼应。随后,大家人手一本《上海的风花雪月》和导览地图,跟随具有建筑学专业背景的领队实地探访书中提到的那些发生过许多故事的地标实景。一行人看着街景,戴着耳机,认真聆听,积极互动,这种秘境式的导览将成为一项可预约、可持续的城市文化项目,帮助大家了解不同风格的建筑是如何塑造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海派文化,体会那些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是如何在丰富着我们这座城市的风景。

DSC_7328.JPG

DSC_7256.jpg

据悉,特别线路“建筑记忆,城市风景”——《上海的风花雪月》将在“五一”期间正式上线。UNO Tour后续还将推出另外两条文学线路《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走过陈丹燕用笔触轻轻划过的天主教教堂遗址、张乐平故居、马里昂巴咖啡馆、自由公寓和梧桐树荫下的小店铺们……在充满植物清香的上海初夏,大家一起站在建筑之外,感受他人的人生印记,收获勇气。

屏幕截图4.jpg

DSC_7251.jpg

DSC_7207.jpg

陈丹燕对历史的回望是为了向未来出发。传统可以用时尚来表达。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用来漫步的。因为城市的历史,是有温度的。

DSC_7236.jpg

WechatIMG525.jpeg



摄影:张挺

剪辑:周俊超

编辑:陈云峰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