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TA说
百度百科·TA说
知行路上话历史
把历史变为自己的,遂从历史进入永恒
性学博士张竞生,提倡节育优生遭拒绝,悲惨结局折射中国文化缩影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是对外的影响力却不甚明显。在唐朝时期,我国与外的文化交流较为频繁,鉴真东渡、文成公主入藏等都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

而到了宋清朝代,中国开始排斥对外开放,采取闭关锁国政策,这严重限制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文化停滞不前甚至退步,这也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悲剧,著名哲学家张竞生的结局就是中国文化的悲剧缩影。

张竞生,字公室,于1888年生于广东省饶平县浮滨镇。张竞生是著名的留洋博士,在教育界、文学界都有卓越的贡献。1921年至1926年,张竞生被聘请为北京大学教授,他是有着先进思想的留洋博士,而中国的教育相对比较保守,务必会有一场风波。

张竞生在性学方面有一定的研究与热爱,而在那个时代,性学不被中国教育界接受,张竞生无疑有悲惨的结局,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悲剧缩影。

弃政从文,留名文学界

张竞生早期出现在大众面前是因为在政界崭露头角。他是一个激情的理想主义者,在校就读期间张竞生就有反清的思想。

1909年,张竞生在黄埔军校陆军小学就读期间就经常阅读《民报》和其它的革命报刊,倡导同学一起剪辫子,为首组织整顿饭堂伙食和秩序,后来学校领导以不服从校训为借口,开除张竞生。

离开学校不久后,黄埔陆军小学的赵声介绍他去见在新加坡的孙中山,后来跟随孙中山一起干革命,回国后曾参与过营救汪精卫的行动,他谴责混乱的军阀,他协作蔡云培等革命家.

但他同时又是一个脆弱的现实主义者,当政治变得日渐乌烟瘴气,军阀愈发混乱,张竞生感到无力和对政治的厌倦。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南北议和,张竞生决定离开政界。张竞生对孙中山讲了自己要出国留学的想法,孙中山许可给他出国留洋的名额。

政治的晃动只是他退出政界的一个导火线,根本原因是张竞生自己的信仰发生了改变,他认为认真钻研文学比搞政治更有价值,而政治的混乱更让他坚信自己的信仰。

张竞生在1912年前往法国留学,1916年张竞生在巴黎大学取得学士学位,后来继续在里昂大学深造,1919年取得哲学系的博士学位。1920年张竞生学成归国,授任广东省立金山中学校长,1921年,北大聘请张竞生担任哲学系教授。

性学博士张竞生

张竞生在法国留学期间学习了国外先进的学说,他立志回国后用自己的知识改造中国文化的现状。14-16世纪欧洲就开始了文艺复兴,法国早已经历了一场思想文化改革,法国又是一个浪漫主义的国家,开放的人际关系和极度先进的思想对张竞生有巨大的影响,有一颗种子在张竞生的身体内萌芽。

张竞生早在1910年,就被迫接受了父亲安排的包办婚姻,娶了邻村一个比他小几岁的姑娘,婚后留下妻子,一个人去上海读书,后来他的妻子病逝,张竞生和这个不熟知的妻子没有任何感情,两个人并没有孕育子女。

经历了这次的包办婚姻,张竞生对封建的婚姻条例更加不满,对自由的爱情更加渴望。

张竞生在法国留学时身边是异国风情的美女,对于一个长期在外的男子,难免会被开放,热情的异国女子吸引。张竞生也不例外,他的感情生活十分丰富,在法国交往了多任女友,但是都没有好的结局。

从法国留学回来,在北大任教期间和褚问鹃相识相恋。1923年两人结婚生活一年并产下一子,后来感情不和,褚问鹃离家出走;1933年,在抗战期间张竞生与中山大学学生黄冠南结婚;感情生活的丰富多彩对他日后对"性学"的研究有必然的关联。

张竞生在"性学"方面的研究开始在留法归国后。1920年,张竞生担任立金山校长时他第一次打破不收女生的制度,在学校开设游泳课程。但是人们依然在旧思想中,认为男女不可以一起学习,游泳这种事情更是做不得,不合乎国情。

后来在游泳课程中,有一个学生不幸溺水,张竞生被罢职;1923年,张竞生担任北大哲学系教授,他在课堂上正式开展"性学"的第一堂课。

1925年张竞生写出了一部关于如何度过高质量的一生,以及情爱,性生活的讲义——《美的人生观》,吸引许多青年的阅读;张竞生曾在全社会公开征集关于"性"的投稿,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公开向全社会征集"性史",他提倡人们写出自己真实的性生活经历和感受,以及身体上的变化。

《性史》的编撰由此开始,1926年,《性史》问世。它是一部关于人结构、身体、情爱、私生活的书,使得许多青年男女疯狂阅读。"性学"的大门打开了,张竞生的代名词也由留洋博士变成了性学博士。

张竞生的悲剧,中国文化的缩影

张竞生在"性学"道路上的探究一路坎坷,最后以悲剧收尾。早在1920年,张竞生就向广东省长陈炯明提交节育优生的提倡书,结果却遭到省长拒绝,把他称为"神经病"。

1923年4月29日,张竞生在《晨报副刊》发表"爱情四定则",即1.爱情是有条件的;2.爱情是可比较的;3.爱情是可变迁的;4.夫妻为朋友的一种"。四定则倡导男女平权、夫妻关系平等,新的爱情观。梁启超,鲁迅等人关于这篇文章发表意见,大多数人言语讽刺张竞生,不同意他的爱情观。

张竞生关于"性学"的研究终结于《性史》,在那个封建的社会,《性史》的问世无疑是把人们剥光了放在大众面前,引起社会的一片哗然。在《性史》出版后不到半年时间,南开校长请求警察局销毁此书,后来《性史》先后在上海、广州禁止传播。

《性史》被称作淫书,张竞生被人们称为"大淫虫",和他同批出国留学的宋子文也斥责张竞生在倡导"淫伦",冒天下之大不韪。面对这么大的舆论压力,张竞生只能把《性史》下架,张竞生也被北大辞退,生活每况愈下。

晚年张竞生携妻黄冠南来到乡下生活,然而舆论并没有消减。1970年6月18日张竞生因突发脑溢血病死在乡下,无人问津,几位好心人埋葬了张竞生。文学界的佼佼者因为对"性学"的研究最后却是悲惨的结局,这是张竞生的悲剧,也是中国文化的悲剧。

张竞生希望自己打开中国的"性学"大门,但是他却忽略了人们接受新事物需要一个过程,尤其在当时中国的文化背景下,科学最终没能打败舆论。

张竞生对待"性学"的研究态度科学、严谨,但是把"性学"呈现出来的方式太过文学化,以文字、文章的形式呈现出来,读者难免会把它当做"淫书",张竞生百口莫辩。

学者认为关于"性"的话题是不耻的、肮脏的,不能有关于"性"的学说,更不应该把它搬到明面上。张竞生打破了禁忌,被这些学者嗤笑、嘲讽,被扣上"淫学博士"的帽子,一生走向悲剧。

而造成张竞生悲剧的原因,无外乎有三点:

1、封建的文化思想

著名的"性学"学者金赛,他关于"性学"的研究晚张竞生一二十年。1948年,金赛出版了《男性性行为》的书籍,也是在这一天,美国的文化发生了改革,人们开始讨论性,金赛也推动了美国的性改革。同样是"性学"研究者,而张竞生的结局和金赛却截然不同。

欧洲早期经历过一场巨大的思想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只会以严谨科学的眼光看待"性学",断然不会出口污蔑科学。而中国人仍然浸泡在封建的大缸中,以封建保守的目光去窥探新事物,发觉"性学"偏离了自己的思想和认知度,就去批判它。

2、国人固步自封,见识浅薄

"井底之蛙"见到的只有一片天。它若不外出,死亡时也不会知道是井限制了自己的目光。学习新思想,到今天仍然被倡导。一个人或一个国家只有对比和永无休止的学习、吸收别人的优点才会进步。

张竞生留洋归来,带回学习到的外国文化,而从未见识过外面世界,吸收进步思想的国人不能接受"荒谬"的学说。

时代一直进步,"性学"在如今不再被称为"淫学"。马寅初的计划生育已经科学的实施过,在中学生的课程中就有对男女身体结构的学习,可见"性学"是我们必须要学习和研究的知识。

而当张竞生提出这些观点的时候,却不被世人所接受,招到万人辱骂,最后病死他乡。

归根结底是封建的文化思想和固步自封的国情,严重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前进,思想文化的先驱者落得万人辱骂的下场,张竞生是封建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牺牲品,他的悲惨结局也折射出中国文化的悲惨缩影,可悲可叹。

作者  知行路上话历史|2020-12-03 10:41:23
阅读514 1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举报
转载本文时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请附上出处(百科TA说)及本页链接地址。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百度百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知行路上话历史
把历史变为自己的,遂从历史进入永恒
知行路上话历史
把历史变为自己的,遂从历史进入永恒 百科特约作者
43
篇文章
粉丝
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