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TA说
百度百科·TA说
勇哥读史
给你好看的历史
一百年前革命先驱致父亲的绝笔书,读来令人肝肠寸断
110年前的1911年,一名25岁的革命先驱在参加黄花岗起义之前,给父亲写了一封绝笔书《禀父书》。那是一曲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慷慨悲歌。

“夫男儿在世,若能建功立业以强祖国, 使同胞享幸福,奋斗而死,亦大乐也;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也。”

110年前的1911年,一名25岁的革命先驱在参加黄花岗起义之前,给父亲写了一封绝笔书《禀父书》。那是一曲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慷慨悲歌。

这名革命先驱叫方声洞。

方声洞,字子明,福建侯官(今福建省福州市)人,生于1886年5月。方声洞出身福州富商家庭,父亲叫方家湜,是一个在汉口经营运输货栈的商人。方家湜经常在上海、广州等地经商,思想开明,将子女纷纷送到新式学堂读书,乃至于让他们去日本留学深造。

1902年,16岁的方声洞追随哥哥方声涛、姐姐方君瑛、嫂子曾醒的步伐,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成城学校学习军陆军。

1905年,方声洞与哥姐、两个嫂子一起加入了同盟会。1908年,方声洞回家结婚后,又将妻子王颖带到日本,介绍加入同盟会。方家6人加入同盟会,一时传为美谈。

1910年,同盟会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开会议,决定于1911年4月27日在广州发起第二次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方声洞作为同盟会的骨干会员,知道了这件事情,积极报名参加武装起义。可是,几名福建籍同盟会员认为,方声洞还很年轻,只有24岁,又是新婚燕尔,希望他留在日本。

方声洞激动地说:“诸君不许吾同死耶,是焉置我也。我虽不才,习医数载,颇自信有得,义师起,军医必不可缺,则吾于此,亦有微长,且吾愿为国捐躯久矣。今有死所,奈何阻我去?况事败诸君尽死,我能独生耶?留我奚意?”方声洞认为,自己学过医术,能够在武装起义时派上用场,不怕牺牲。可是,大家出于为革命保留后备力量的想法,没有让方声洞参加这次起义。

不过,方声洞没有放弃参加起义的打算,一直在寻找机会。1911年3月中旬,机会终于来了。

原来,眼看武装起义就要打响,大家却发现军火准备不足,需要有人将一批军火秘密运送到广州。方声洞自告奋勇地接受了这个任务。3月底,方声洞从日本回到广州,完成了运送军火的任务。按照计划,此时方声洞就应该回到日本了。可是,他想到机会难得,决定留在广州,参加武装起义。

4月26日夜里,方声洞思绪万千,辗转难眠。第二天就将打响起义。面对占据优势的清军,这注定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死难料。想到这里,方声洞起床写了两封绝笔书,一封给父亲方家湜,是《禀父书》;一封写给妻子王颖,是《与妻书》。

在《禀父书》里,方声洞向父亲解释了自己为什么要参加武装起义的原因,指出“满政府一日不去,中国一日不免于危亡。故欲保全国土,必自驱满始”。方声洞进而认为,一个男人生在世界上,如果能够建功立业使祖国强大起来,让同胞享受幸福,便是最大的乐事了。况且为国家而死,也是义所应当的事情。

“他日革命成功,我家之人皆为中华新国民,而子孙万世亦可以长保无虞,则儿虽死亦 瞑目於地下矣。”方声洞掷地有声。

在《与妻书》里,方声洞说:“当吾由东承运军火来港时,已决志捐躯于沙场,为祖国报仇,为四万万同胞求幸福,以尽国民之责任。所不即行相告者,恐吾爱卿以吾赴死为悲耳。刻吾为大义而死,死得其所,卿亦可以无憾矣。”他希望妻子继承自己的遗志,悉心奉养父母,抚育子女,“并教导诸子侄以爱国之精神,以继吾未竟之志,或可以稍慰兄于泉下矣,幸吾爱卿勉之。”

我们知道,与方声洞一起参加黄花岗起义的林觉民,也在起义前夕写下《禀父书》和《与妻书》。他们在绝命书里蕴藏的厚重家国情怀,都让人感动不已。

4月27日起义爆发后,方声洞与同志们一起冲进两广总督署,发现两广总督张鸣岐已经闻风而逃,就转而进攻负责练兵事宜的督练处。当他们来到双门底时,与清军狭路相逢,展开一场激战。在战斗中,方声洞身上多处受伤,仍然浴血奋战,直至弹尽力竭而死,年仅25岁。

后来,方声洞的遗体被收入黄花岗,成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1911年5月,方家湜在汉口收到了方声洞的两封绝命书,肝肠寸断。4个月后,身在日本的王颖生下了一名女婴方孜,也看到了《与妻书》。新中国成立后,王颖和长子方贤旭将方声洞《禀父书》和《与妻书》捐给了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

原创|2021-04-07 10:55:34
阅读8631 70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举报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勇哥读史
给你好看的历史
勇哥读史
给你好看的历史 百科特约作者
4119
篇文章
粉丝
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