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知道悟道 走上一條人生真實路

E-mail 列印
「竹筒有空間,克難做撲滿,為籌慈濟金,儲蓄買菜錢……」日存五毛錢,就能行大善,12月1日來自全球十九個國家/地區的三百多位海外志工,齊聚花蓮靜思堂,在慈濟歌曲〈竹筒歲月〉的手語演繹中回眸過去。

緊接 著,在慈濟功德會創立早期即得遇證嚴上人,四位合計三百多歲的資深志工,包括進入慈濟四十四年現年八十五歲的紀靜暘、慈誠隊前身「保全隊」第一號隊員黃永存、三十餘年慈濟經歷的潘廖葉與林智慧,分享盤點自己的生命故事。

有幸值遇睿智明師,更將教示點滴入心,調伏了剛強習性,撥開心中層層迷霧,也走出一條人生真實路,體悟佛陀「苦集滅道」四聖諦。如同林智慧所言,「人」字,兩撇而已,卻是最難懂的,各自堅持想法,導致人與人之間的磨合不斷。

◎翻轉惡緣為善緣

進入慈濟三十九年,潘廖葉分享,從家庭難念的一部經,到幸福快樂的一部經,自認如今的她,是好命又有價值的人。

「媽媽、婆婆不一樣」的分別心,讓潘廖葉有了計較、比較的無明煩惱。「以為順就是孝,給予婆婆有形物質,卻欠缺打從內心的真誠與恭敬,那麼,樂於行善,虔誠禮佛都不是真的,因為父母是堂上活佛。」她說,上人話語直指人心。

服用上人開立的四神湯良方:「知足、感恩、善解、包容。」釋懷婆婆的嚴厲苛責,「別人說的話,秤起來沒重量,你卻重重聽入心。」潘廖葉省悟了,更加深信因緣果報,謹記惡緣轉成善緣要歡喜,才能打折還,否則,來生肯定本金加利息。

不合標準的丈夫,「將就」了二十年,潘廖葉遇見上人,「夫妻像一雙筷子,一支是夾不起來的」、「不要以為吃到蘋果,就說是自己種的,吃到苦瓜都說是先生種的」、「夫妻間要了人情,才不欠人情」、「付出多少,收回多少,不要用天秤秤重量」,上人給了潘廖葉一帖帖的良藥,讓她圓滿此生的緣分。

◎自以為的迷信 到智慧花開

過去的迷信顛倒,林智慧感恩資深志工林勝勝的接引進入慈濟,遇明師教導智慧花開,從此人生黑白變彩色。「縮小自己,縮小到別人的瞳孔,鑽進人的心裡,還不會扎到人家。」服用上人開立的妙方,和緩硬碰硬的夫妻關係。林智慧進一步說:「夫妻相處是一門學問,家庭的成敗在於一家之主。」傳統男性一肩扛起,「夫妻床頭吵,床尾和。」相互體貼一下就沒事了。

寡言含蓄的第五組學員何錦棠談起,育養四位子女,結褵近半世紀的妻子對家庭的奉獻,滿是疼惜與感恩。2010年剛接觸慈濟,「只是想,有時間做有意義的事而已。」何錦棠平日上班,每週參加慈濟活動兩天,一天在廚房幫忙,一天參與佛學班,學習佛陀智慧眼光看待大自然法則,漸漸地,顛覆自己過去對佛教是「迷信」的認知。

2014年何錦棠罹患肝癌,「世間苦,人生無常,能做到『無我』,就能安樂自在。」學會慢慢放開執念,何錦棠感恩上人指引明確方向。

聽何錦棠分享,慢慢地,太太楊惠蓮也跟隨腳步,應邀加入慈詠合唱團。「普通話可能只聽懂百分之六十」,楊惠蓮不若先生的投入與對佛法的理解,六年前看過紀靜暘師姊「無子西瓜」的故事,讚歎資深志工將上人的法實踐在生活中,因為「學了法之後有體會,懂得用。」

2018年,楊惠蓮意外發現罹患胰臟癌,經歷一年期間的化學與放射線治療,身體虛弱因而暫停投入慈濟活動,豁達的她沒有埋怨,只有勇敢面對。資深志工廖奕君用上人的法:「把身體交給醫生,把心交給佛菩薩。」給了楊惠蓮很大的鼓勵。

楊惠蓮一向以家庭和四個孩子為重,對於受證,她鼓勵何錦棠加入,自己並沒有想法,然而,何錦棠希望個性樂觀開朗的楊惠蓮也能同行,讓自己內心有更大的支持力量。「一直希望太太和我,一起給上人授證。」不擅表達的何錦棠,摯愛妻子,內心有著同行菩薩道,深深的渴望與期待。

「你不要錯過機會喔,你家師兄已經等你很久了。」楊惠蓮病況穩定後,廖奕君不斷給予勉勵,感受生命的短暫與無常,楊惠蓮發願與先生一起積極投入,每星期三天煮餐,給貧困弱勢人送溫暖,這是第二次參與完成見習培訓,如願回到臺灣和先生一起,給最敬愛的上人授證為慈誠、委員,內心無比歡喜。

◎省悟做改變 走出康莊慈濟路

「老了怎麼辦?」進入四十四年,委員號碼一○四,紀靜暘請示上人。「出來給人看啊!」意謂鼓勵年長志工,振奮人心起作用。以前是「困難的不會,簡單的不做。」傲慢難教,對於上人的教示,「知道,知道,知道!」一付漫不經心的回應,現在則是「一日做一日功」,精進不懈,頭髮灰白仍然堅持入經藏,「歲月匆匆過,人生不留白。」

「要比誰更愛誰,不要比誰怕誰。」紀靜暘笑稱這句〈靜思語〉是自己貢獻出來的。從頑強抗拒到學習婆婆西瓜去籽的柔軟與甘願,「舉案齊眉」恭敬奉上給先生的那一刻,紀靜暘同時也化解自己結婚十五年一直以來的怨懟。

從此,不論先生說什麼,都是「是是是,好好好。」回花蓮精舍,家人不再有意見,「康莊的慈濟路,是因為自己的改變。」摳掉西瓜籽的當下,也摳掉自己內心的貪嗔痴黑籽,紀靜暘體悟,就像自己的頭髮無染,心漸趨清淨無染。

◎傲慢受教 行善願行增福慧

資深志工黃永存回顧過去,年輕當老闆盛氣凌人,不可一世,不斷追求更多頭銜。上人當眾教示:「我的乖弟子,你在慈濟笑咪咪,畢恭畢敬,聽說你常扳一張臉給人看,你也把你的董事長臉給我看看。」黃永存受教,跪在上人法相前,一邊刮下心愛的八字鬍,一邊掉下懺悔的淚水。

心生警惕,黃永存學習放下汲汲追求,因為「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開始跟著上人行菩薩道,做該做的事,利益人群。1991年華東大水災,到2023年俄烏戰爭爆發,從事國際運輸的黃永存,將賑災物資從臺灣,輾轉送到波蘭,救助無辜難民。慈濟就如茫茫苦海中的一艘法船,為苦難眾生伸出援手,大愛一家親,沒有國籍、宗教的分別。

不僅是國際賑災,社區福田、香積、環保、醫療志工等,黃永存身體力行,一步一法地實踐,「逆境現前時,要心存感恩,因為它,可遇不可求。」三十多年來上人的智慧調伏黃永存的貢高我慢,在一點一滴的察覺省悟中,黃永存慢慢修正習性,行善願行,修福也增慧。

◎經驗傳承 中生代接棒

「他們超棒的。」感恩王慶與王美玉同修的熱誠接引,1970年出生的劉昌馨夫婦是慈濟的中生代,有著資深志工郭夢麟、覃凱苓的勉勵與深深期許,2020年圓緣完成培訓,2021年COVIC19疫情影響,在溫哥華接受加拿大分會執行長代表上人授證,今年疫情緩和,不遠千里特別回來給證嚴上人親自祝福。

2018年朋友帶著去素里市的食物銀行發放,劉昌馨與李欣遠夫婦越做越歡喜,也越來越投入,包括遊民發放,關懷遊民之家,今天課堂上幾位資深「做慈濟,人生不留白。」劉昌馨特別有「做慈濟這幾年,生命因此豐富許多。」的感觸。

2015年移民溫哥華的劉昌馨夫妻,將生活重心全擺在孩子身上,孩子上了高中後才慢慢放手,聽到上人告訴資深潘廖葉:「愛小孩,不要安排孩子的未來,因為生得孩子的身,卻不能生孩子的心與命運。」未來要好,唯有努力去當別人生命中的貴人,祝福孩子,啟發善念。

「爸媽做慈濟,變得比較好說話了。」孩子已經從大學畢業,會主動關心爸媽回臺灣,到花蓮靜思精舍見師公上人及受證營隊裡的狀況。「愛孩子,就給孩子祝福。」劉昌馨有著深深的體會。

◎受證 謹記上人的期待與祝福

既發生生世世要跟隨上人的心願,法一定要熏習,一旦世間事稍稍脫隊,這輩子就跟不上了,更何況「隔陰之迷」之後的來世呢?授證是上人對新發意菩薩的祝福與期待,受證後更要精進付出當「人間菩薩」,千萬不要將委員證置入箱中,懈怠當「箱子菩薩」,也不要遇上阻礙就自行「中途解約」。

受證只是入門,「隨心所欲,隨心受教育,才能隨心如意。」靜思弟子法入心行,從知「道」,悟「道」, 走上一條人生真實路,塵盡光生,預約人間淨土的到來。

圖左 :即將接受證嚴上人授證,近三百名學員由課務團隊帶領,在花蓮靜思堂透過慈濟歌曲〈竹筒歲月〉的手語演繹,回眸過去。[攝影者:童茹棠]
圖右 :慈濟功德會創立早期即遇見證嚴上人,四位資深志工,在花蓮靜思堂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營,為即將接受證嚴上人授證的學員分享人生不留白的生命故事。[攝影者:楊凱誠]

圖左 :資深志工潘廖葉(左)潘廖葉分享,從家庭難念的一部經,到幸福快樂的一部經,資深志工林智慧(右)分享,過去迷信顛倒,進入慈濟遇明師教導智慧花開。[攝影者:楊凱誠]
圖右 :資深志工黃永存(右)是慈誠隊前身「保全隊」第一號隊員,與進入慈濟四十四年,八十五歲的紀靜暘(左)在講經堂上分享自己過去的傲慢,進慈濟遇上人調教後的改變。[攝影者:楊凱誠]

圖左 :進慈濟,顛覆自己過去對佛教是「迷信」的認知,2014年罹患肝癌,來自澳洲的何錦棠感恩上人指引方向,放下執念,學會「無我」的安樂自在。[攝影者:童茹棠]
圖右 :來自澳洲的楊惠蓮感受生命的短暫與無常,發願與先生一起積極投入,如願回到臺灣,和先生一起,給最敬愛的上人授證,內心無比歡喜。[攝影者:童茹棠]
圖左 :20015年移民加拿大的劉昌馨是慈濟的中生代,因朋友接引,在慈濟越做越歡喜,2021年COVID19疫情影響,在溫哥華接受加拿大分會執行長代表上人的授證,疫情緩和的今天,不遠千里特別回來給人親自祝福。[攝影者:童茹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