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土木工程宏志 筑建香港未来

2023-07-31 17:30

服务社会、为工程界培育新力军,是土木工程师的使命。作为工程界行尊,(右起)刘正光博士、李启光教授及林志雄教授,聚首香港珠海学院结缘,共同为学院土木工程系发展出谋献策。
服务社会、为工程界培育新力军,是土木工程师的使命。作为工程界行尊,(右起)刘正光博士、李启光教授及林志雄教授,聚首香港珠海学院结缘,共同为学院土木工程系发展出谋献策。

香港珠海学院土木工程系,一直是工程界的摇篮,毕业生以务实见称,在不同工程岗位上各司其职,桥梁专家刘正光博士、邓文中院士均出身「珠海」。「珠海」土木工程系创系近70载,与业界并肩走过高山低谷,本集「智珠骊探」将分享3位本港工程界行尊,与「珠海」土木系的故事。

(编按:香港珠海学院历史悠久,曾是除香港大学外最具规模的综合性大学,在香港珠海学院 75 周年校庆之际,结合成语「探骊得珠」与校训中「求智珠,通四海」之意,推出「智珠骊探」系列活动,希望连结「珠海」情缘,传承「珠海」历史,讲好「珠海」故事,了解「珠海」贤达,展望「珠海」未来。

「珠海」学院土木工程系学士课程全面通过香港工程师学会(HKIE)评审,迈向新里程。「智珠骊探」第四集,特别请来香港珠海学院校董兼土木工程学系校友刘正光博士、前香港珠海学院行政副校长李启光教授,以及香港珠海学院土木工程系系主任林志雄教授,𣈱谈他们与「珠海」土木工程系的点滴情缘,如何带领学系逆难而上。)

奠定基础 赋能转跑道机遇 
1960年代初,香港经济腾飞,政府大力发展城市交通基建,带动长远及大量的行车及行人天桥的建造。有「香港桥王」之称的刘正光博士,当时在正英国土木顾问工程师事务所工作,主职房屋结构设计,由于自觉基建工程知识不足,他遂以半工读方式,修读珠海书院(香港珠海学院前称)土木工程,而他人生路亦随之改写。

「土木工程专业就如长江,河流量大且支流多;我工专(香港理工大学前身)毕业后,一直做房屋结构工程这条支流的工作,但原来还有其他支流,包括交通运输、道路、填海、机场、铁路、桥梁、隧道、环保及供水排水等。『珠海』给了我转跑道的机会,让我能于长江畅泳,见识木土工程界的一片海阔天空。」

刘博士说,珠海书院学士课程获台湾教育部注册认可,有利他日后到外国进修,加上课程采用学分制,上课时间灵活,非常适合在职人士修读,「当年不少小学老师也报读『珠海』,许多学生晚上上课,气氛特别热闹,犹如大家庭。」

身为香港珠海学院土木工程系杰出校友,刘正光博士坦言,就读「珠海」是其人生的重要转捩点,为他开启土木工程仕途。
身为香港珠海学院土木工程系杰出校友,刘正光博士坦言,就读「珠海」是其人生的重要转捩点,为他开启土木工程仕途。

集土木工程精英 培养人才基地
1963年9月,刘正光直接入读「珠海」土木工程系三年级,他每天中环下班后便坐船往九龙,到旺角亚皆老街校舍上课,两年的学习时光,他仍记忆犹新。「还记得是个典形井字形的中学校舍,中间有个大操场,四边是班房和学校办公室。由于课堂时间紧凑,加上每个级别有70至100个学生,每到小息或转课堂时,走廊及操场便十分热闹。回想起来,当年『珠海』真的培养了不少土木工程界人才。」

刘博士以「珠海」为基石,毕业后顺利加入路政署任职助理工程师,及后申请「政府训练奬学金」到英国修读工程硕士,回港后一直从事桥梁有关工作,并主笔订立香港桥梁设计规范。努力不懈及好学不倦的性格,是刘博士成功之道,而就读「珠海」土木系,则是他职涯的重大转捩点。

在政府服务36年,刘博士负责青马大桥、汲水门大桥及汀九桥等世界级水准的悬索吊桥的建造工程,为他赢得「香港桥王」美誉。他亦先后获委任为路政署副署长及土木工程署署长,在任土木工程署署长期间,他主持兴建香港迪士尼乐园工作,不断攀登事业高峰。

刘正光博士谈到最深刻的桥梁工项,非1997建成的青马大桥莫属,他当年与队团以最高规格,打造这条全球最长的行车铁路双用悬索吊桥,由于大桥位处台风威胁地带,故建造难度极高。
刘正光博士谈到最深刻的桥梁工项,非1997建成的青马大桥莫属,他当年与队团以最高规格,打造这条全球最长的行车铁路双用悬索吊桥,由于大桥位处台风威胁地带,故建造难度极高。

应用广阔人脉 连结中港两地交流
饮水思源,刘博士用行动回馈母校。他在70年代起已回「珠海」执教鞭,目前任教土木系硕士班,把在土木工程署的实战经验传授下一代。近年本港基建工程的工艺发展飞快,加上港珠澳大桥在内的不少内地工程已达世界水平,刘博士认为,要抓紧新发展,应当亲身体验,故他亦以不同身份参与大型基建,吸收新知识,带领学生迈向新领域。

「拥有强大的内地教育机构背景及联系,是香港珠海学院独有优势。」他认为,两地学术交流尤其重要,他在清华大学担任兼职教授期间,获赞助安排「珠海」土木系学生到北京参加清华的暑假短课程,同学也获益良多 。

「疫情后,中港两地学术交流活动将再定期举办,有效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学院可善用优势,帮助土木系学生了解内地土木工程及建造业,对学生将来发展有莫大帮助。」

刘正光博士于1965年修毕珠海书院土木工程系学士课程,由台湾教育部颁发学位及毕业证书。
刘正光博士于1965年修毕珠海书院土木工程系学士课程,由台湾教育部颁发学位及毕业证书。
投身职场10年后,刘正光博士于1975回「珠海」执教,回馈母校。
投身职场10年后,刘正光博士于1975回「珠海」执教,回馈母校。
1998年,刘正光获母校颁发荣誉博士学位,表彰他对本港基建的贡献。
1998年,刘正光获母校颁发荣誉博士学位,表彰他对本港基建的贡献。

 

刘博士于1998年荣获「中国茅以升桥梁大奖」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他的作品更于2006年被国家建设部中国建设文化中心制作成「当代建设名家专题邮票」。
刘博士于1998年荣获「中国茅以升桥梁大奖」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他的作品更于2006年被国家建设部中国建设文化中心制作成「当代建设名家专题邮票」。

融入新科技 提升学系及业界标准
刘正光博士工务繁忙,仍坚持回校教书育人,现届退休之龄,还担任学院校董,助力土木系及学院发展,实属可贵。去年荣休的香港珠海学院行政副校长李启光教授表示,刘博士的无私回馈,正是传承了「珠海」服务社会、作育英才的人文精神。

李教授继指,学院以人为先,着重学生中国文学及历史之修养,学院亦设有佛学研究中心及一带一路研究所,除了提供学术及专业教育,也向学生灌输人文精神,教导他们为社会服务。

李启光教授于2017年入职香港珠海学院理工学院院长,及后晋升行政副校长,他在任内致力为学生创造跨学科的学习环境。作为工程师,李教授把土木工程与建筑等学科连结起来,扩阔学生知识领域,达至全人发展。

李教授荣休后,仍心系学院土木系,积极提出发展方案。「外国已运用新科技于土木工程上,学院土木系不妨加强与外国院校联系或合办课程,以提升土木工程业界的安全及专业认受性,进一步协助承办商减低成本。相信在系主任林志雄教授引领下,把新科技及人工智能融入课程,有助吸引更多年轻一代入行。」

香港珠海学院前行政副校长李启光教授表示,学院宗旨以人为本,培育学生人文精神。
香港珠海学院前行政副校长李启光教授表示,学院宗旨以人为本,培育学生人文精神。

 

李启光教授去年荣休后,仍继续为学院及土木系出力。(摄于去年李启光教授荣休欢送会)
李启光教授去年荣休后,仍继续为学院及土木系出力。(摄于去年李启光教授荣休欢送会)

各方面提升土木工程系  备获业界肯定
「珠海」土木工程系与业界共度辉煌,也并肩走过低谷,起跌中一路前行。2004 年,香港珠海学院作为全港唯一开设政府认可土木工程学士课程的私立大学,学术资格得到肯定。今年,学院土木工程系学士课程全面通过香港工程师学会(HKIE)评审,能达此重要里程,时任系主任林志雄教授对教学团队心怀感恩。

他指,课程通过HKIE的全面审核,包括透过面试测试学生的专业认知、表达能力,以及是否有清晰的职涯规划,「评审对教师资历亦有很高要求,而我们所有全职教师皆有博士学位,最后评核则看学校是否投放足够资源,过程可说相当艰钜。」

曾任香港工程师学会会长的刘正光博士坦言,HKIE的评审过程,较学术资格评核更严格,他亦给予学系建议,协助课程通过评审,为师弟妹开拓更佳的仕途。「学生毕业后可成为HKIE初级会员,参加学会的培训计划,经过考试可更快跻身受人尊重的专业工程师之列,一登龙门,声价十倍。」

有教无类 发掘学生优点助成才
香港珠海学院作为私立院校,资源相对有限,幸得一众有心人相助共谋发展,而引领「珠海」土木工程系跨进新章的林志雄教授,便是其中一人。

本已退休的他,对培育后进热诚未减,便决定重回职场,开办科研公司之馀,亦于2012年起兼教「珠海」土木工程管理学士及硕士课程,并在4年前获邀担任土木工程系系主任,全力倾注教育事业。

「我们不想抹煞成绩未如理想的学生加入工程专业。」林教授坦言,学院土木系学生并非尖子,教学队团均本着有教无类精神,因材施教,「我们会鼓励学生多做练习及积极参加比赛,提升他们的自信心。」林教授亦把前沿的科研成果带入课程,加强学生的竞争优势。

香港珠海学院土木工程系系主任林志雄教授鼓励学生多参与学界及业界专业比赛,透过密集式的训练,学习解难,为投身工程界做好准备。
香港珠海学院土木工程系系主任林志雄教授鼓励学生多参与学界及业界专业比赛,透过密集式的训练,学习解难,为投身工程界做好准备。

 

香港珠海学院土木工程系同学参加「低碳混凝土奖杯比赛2022」,在林志雄教授及系内教授引领下,同学不断尝试,最终在比赛夺冠。
香港珠海学院土木工程系同学参加「低碳混凝土奖杯比赛2022」,在林志雄教授及系内教授引领下,同学不断尝试,最终在比赛夺冠。

为社会服务 工程师职涯发展潜力大
土木工程师需要面对不同的挑战,刘正光博士表示,排除万难、完成项目后的强烈满足感,正是土木工程的吸引处。近年政府以「基建先行」及「创造容量」的规划方针推动运输基建工作,以释放主要运输基建沿线周边地区的发展潜力,令工程人才需求长期高企。

「香港目前仍欠缺3,000名工程师,其大部分是土木工程师。」随着明日大屿人工岛、北部都会区、新铁路、青龙大桥、房屋建设等大小基建陆续上马,刘博士估计未来20年,土木工程师更是炙手可热,他大力鼓励年轻人入行:「不但有不俗的收人,又可以为建设美好香港出一分力,何乐而不为?」

(教育资讯)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