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金山葵扇湖梯田,再現傳統牛耕文化 把螢火蟲找回來

有多久沒有看到在田間飛舞的點點螢光、在稻田上耕耘的水牛身影?新北的葵扇湖梯田找回來了,將過去牛耕、不施農藥的農業方式帶回金山,也讓孩子們在傳統的農村風景中成長茁壯。

新北金山葵扇湖梯田,再現傳統牛耕文化 把螢火蟲找回來

葵扇湖田區人工插秧。

老金山人記憶中,出沒在山林、水圳、稻田間的各種小生物,現在的人們已難以想像。農運人士楊儒門無意間與金山結下一段不解之緣,將過去牛耕、不施農藥與化肥的農業方式重新帶回金山,孩子們也因此參與在傳統的農村風景中。

楊儒門原本只是為了潛水才來金山,復耕梯田純粹是一個偶然的機緣。有天,生態導演張博鈞告訴楊儒門:「金山兩湖里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叫葵扇湖,你看了會感動的。」楊儒門回答:「不會,我的心腸很硬,很難被感動。」其實他是怕去了會有感情,愛上這個美麗的地方。但他終究和張博鈞相約去了葵扇湖,看見這處獨特的梯田正在荒廢,不忍任其凋零,決定復育。

葵扇湖梯田。

與地主協調溝通後,由「台灣農民組合協會」協助復耕,後續在林務局的「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支持下,開始復耕葵扇湖水梯田,希望為下一代留下珍貴的梯田景觀與淺山的生態廊道。

水梯田保存與維護是非常累人的事,沒有什麼捷徑,只能傻傻地做,會就做,不會就問。

楊儒門說,「糊田埂」是最具藝術性也最不好學,當地耆老簡定吉說:「田埂要糊,洞要補,田埂不能只做表面,做表面沒有用。」在地居民常提到,會做的人都老了,要找人來學,不然山頂田(梯田)的技藝會無法傳承給晚輩。無人傳承,其實正說明了水梯田耕作辛勞不易。

廣告

黃緣螢照亮水梯田

黃緣螢成蟲。

驚蟄過後,葵扇湖梯田進入春耕時節,生活在水田裡的黃緣螢也展開牠的一生。黃緣螢開始羽化為成蟲,牠的腹部發光器布滿發光細胞,即是人類肉眼所見的閃爍微光。牠們發送訊號吸引另一半,完成重要的終身大事。夜晚的葵扇湖沒有光害,黃緣螢可以安心在這裡傳宗接代。(延伸閱讀:讓和美山成為「世界螢火蟲中心」與「蝴蝶廊道」,為城市留下一處生態樂園

金山夏天少雨,灌溉水圳的水量不穩定,水梯田要維持長年有水,才能穩定水生螢火蟲黃緣螢的繁衍,於是巡水和接水就成了重要的事。海拔較高的可以多種原生植物「慈菇」與「穀精草」,越多越密越好,營造水生螢火蟲幼蟲可以躲藏的棲地,讓幼蟲在每年四月與八月的黑夜裡,爬上陸地準備化蛹。

黃緣螢剛孵化幼蟲。

葵扇湖水梯田不用除草劑與農藥,為螢火蟲化蛹提供了最好的條件,到了繁殖季節,田埂打草作業會暫緩,讓螢火蟲有適合的場域進行交配與自然生息。

放牛班上課了!

二〇二〇年,台灣農民組合協會邀請水牛學校校長李春信的兩隻水牛來參與「大牛迺田,揪你來走」活動。這讓在地的農民阿土伯和張水枝大哥興起了養牛的念頭:「要不要養牛來耕田,傳承老一輩農村文化?」

廣告

養牛不容易,要照顧、訓練、陪伴,要有牛舍住、要能耕田,適合的飼養者不易找尋,所幸人稱亮哥的徐文讓主動幫忙照顧。在林務局協助聯繫下,協會從陽明山國家公園領養兩頭野化水牛,分別取名為牛小妹、六阿哥。

 

協會致力於再現金山傳統牛耕文化。

亮哥是行動派的人,把家裡的景觀池改成水牛的泳池,荒廢許久的五階梯田也重新打田放水,一階種蓮花、三階種水稻、一階種地瓜,除了可以和水牛親密互動,也有了體驗食農教育的場地。(延伸閱讀:宜蘭壯圍牛頭司耕牛小學堂 帶孩子近距離餵牛、洗牛,體驗傳統耕牛文化

放牛班就這麼開始了,一開始從附近的休耕地出發,一一詢問地主是否可以放牛吃草,到後來,變成眾家地主來問,可不可以牽牛來吃草。

在農村裡,水牛是家人。過去農民習慣在每年「冬至」進行土地交易或繳交田租給地主,因此會讓耕牛休息一天。農民會準備湯圓給牛吃,也在牛角、額頭貼湯圓,俗稱「圓仔釘」,感謝水牛一年來的辛苦。

開放之前 我們準備好了嗎?

人工採收友善耕作稻米。

廣告

復育梯田就是要「笨」,照著步驟、季節走,肯做就不難,難的是面對大眾。要如何開放參觀?最大的生態容許量是多少呢?社區居民的想法呢?目前梯田的田埂正在養護和拓寬中,不適合過多「踩踏」。許多事都在準備中。

美景大家都喜歡,來訪的人很開心,卻不見得能體會農友的用心。梯田美景,美則美矣,但當大家都來了,梯田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因此在地方還未凝聚共識前,葵扇湖梯田暫時無法開放參觀。

目前,台灣農民組合協會打算從棲地復育、導覽到生態承載量整體規劃,保存能讓我們引以為傲的「金山葵扇湖梯田」。這樣的未來,需要更多人參與,一同來推動永續的山村生態旅遊。

*本文同步刊登於微笑季刊2022夏季號《小鎮的101種生活

責任編輯:魏嘉慧
核稿編輯:林君翰

廣告

森‧旅

林華慶,在基隆暖暖出生,從小在鄉野長大,主修動物生態,長期從事野生動物與濕地保育,致力農田生態體系保全與里山倡議推廣。

曾任職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台北市立動物園、林務局、文化部、國立台灣博物館,目前為林務局局長,推動國土綠網,翻轉林業。

粉絲專頁:森活情報站

立即加入會員,取得
專屬服務
立即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