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台東蘭嶼緊緊相依的林投樹,果實淡甜清爽、功用多,根裡藏著達悟族的古老智慧

林投樹是蘭嶼常見植物,強健的支根有良好的防風定沙作用。五、六月成熟的林投果是橘紅色的,外形酷似鳳梨,可生吃、作湯底也能製成林投果汁,喝起來淡甜清爽。然而,觀光旺季時林投果的大量採集也影響到當地椰子蟹的食物來源。

與台東蘭嶼緊緊相依的林投樹,果實淡甜清爽、功用多,根裡藏著達悟族的古老智慧

早晨時段,途經蘭嶼紅頭部落,大路上只一個攤位開著,鐵皮屋上以藍白油漆漆著「蒸吟Brunch」,店名取自老闆娘的名字,小店從早上賣到午後,除了一般早餐品項,還有飛魚湯麵、飛魚卵蛋餅,其中有項月桃飛魚飯糰,是來自花蓮布農族的老闆娘自創的產品

早餐店老闆娘烝吟(圖右),「蒸吟Brunch」,即取自老闆娘的名字。

月桃葉,除了是台灣漢人飲食文化裡常用以枕墊糕粿或包粽的要角,在更早以前,便存在原住民的生活中,且用途在不同族群的文化裡大相徑庭,對蘭嶼雅美(達悟)族人來說,他們稱之為azngas的月桃葉,便是喪葬時,用以取代姑婆芋盛裝食物的容器,除此之外,雅美(達悟)人並不會使用月桃葉,這月桃飛魚飯糰,應是相異文化碰撞下的產物。(延伸閱讀:原住民日常素材月桃可以如何運用?精選花東三家月桃工藝品牌,部落世代傳承的編織技藝

蒸吟早午餐老闆娘的月桃葉飛魚粽,口味清淡,卻有濃濃的月桃香與筍香。

琳瑯滿目的菜單上,最多客人點播的,當屬林投果汁,一簍橘澄橙的林投果擺在小攤位前,任誰經過,都會忍不住停下來一瞧

廣告

一簍橘澄橙的林投果擺在小攤位前,和天藍色的小店鋪成了街上最鮮明的顏色。

一顆顆橘色的林投果,來自蘭嶼的日常風景,到過蘭嶼的人,想必都曾騎著機車、沿著高高低低的路面繞島而行,一側是海,一側是山坡,多數人看見的是啃著草的羊群,而少有人注意到,其中挺立著許多林投樹。

林投樹的樹幹有許多既粗且長的支根(氣生根),深入土中形成強健的根系,吸收水分也能增添抓地力,能在海風強勁的沿海地區穩穩的站住腳,成了良好的防風定沙植物。(延伸閱讀:城市角落的「鈔票樹」,台灣原生植物構樹展現生命力 訴說南島語族遷徙秘密

每年五、六月,是林投果成熟的時候,果實從綠色變成橘紅色,整體外形呈球狀,近看,林投果實是由數十枚小核果聚集而成的聚合果,乍看像是樹上長出來的鳳梨。

林投果是由數十枚小核果聚集而成的聚合果。

林投果實乍看像是樹上長出來的鳳梨。

在島上幾個較熱鬧的部落,常見店家販售林投果汁,蒸吟早午餐的老闆娘說,製作步驟雖容易,卻極為費工,摘採後得細細清洗果實溝槽,雙手與小刀並用,將一枚一枚的核果剝下,入水熬煮數小時,再將纖維濾出,才能端出幾乎和果實一樣鮮橘色的林投果汁。淡甜清爽,單一果實卻彷彿集合了多種蔬果之味

廣告

剝下來的果實瓣需入水熬煮數小時,再將纖維濾出,才能端出幾乎和果實一樣鮮橘色的林投果汁。

林投熟果也可直接剝著吃,果肉纖維多,味道有如地瓜,煮湯時放一些入鍋作為湯底,會讓味道更豐厚。林投樹的嫩心也可食,只採樹莖末端,煮後口感爽脆,被稱為「林投筍」,不過摘採嫩心時,容易被帶刺的林投葉刮傷,料理又頗費工,因此在島上少見,頂多供自家人食用。

而在蘭嶼,依然會有老一輩的族人,會採集林投樹的氣生根,削去表皮,剖成約一公分厚的片狀,再慢慢撕成條狀,稍微曝曬後,便是傳統曬飛魚的繫繩了!

林投樹是台灣本島的沿海風景,不過現在人們對林投樹的利用少見,也多不知林投果的樣貌及可食性。然而在蘭嶼,林投果/汁卻是大人和孩子們的零嘴,也是近年遊客到島上嚐鮮的必點品項,於是林投果在觀光旺季時,被採集的量大增,連帶影響了當地的居民──椰子蟹

椰子蟹是台灣列為保育類的甲殼動物,能以螯弄破椰子外殼、取椰肉為食而得名,在台灣只少量分布於東部以及綠島、蘭嶼,而林投果,是牠們在椰子之外的大宗食物來源。或許我們能試著為椰子蟹留下一些果實,讓人與蟹都能長久地共享林投果清甜的滋味

廣告

美麗的蘭嶼。

*本文作者:蘇凌,本文轉載自台東食育提案所,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光點

蒸吟Brunch
地址:台東縣蘭嶼鄉紅頭村29號
電話:0978-927413
FB:蒸吟早午餐

 

責任編輯:許茜
核稿編輯:林君翰

台東食育提案所

「台東食育提案所」是一群集合關注台東食物教育的政府、學校、在地人、設計師,展開的在地紮根食育行動,以有趣與價值深遠的紀錄方式推動 「台東食育新觀點」。

主辦單位:臺東縣政府
承辦單位:臺東設計中心
執行單位:水越設計

前往粉絲專頁

立即加入會員,取得
專屬服務
立即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