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少權
潘少權

#愛斯基摩人#極地生存#蒙古人種

發佈時間: 2023/01/06

#愛斯基摩人#極地生存#蒙古人種

讀書時,說住在北極的人都叫愛斯基摩人;但到過格陵蘭和挪威最北、接壤芬蘭和俄羅斯等北極圈地方,卻「沒有」愛斯基摩人,只是在阿拉斯加聽過。

在格陵蘭探訪過的原住民是因紐特人(Inuit),他們身形較矮小,不像北歐維京人般高頭大馬,近似蒙古人種。因紐特人分布在加拿大、阿拉斯加北部和格陵蘭。

曾在他們家作客,聽他們講歷史,他們靠一些傳統的生存技巧,捕捉猛獸和鯨魚等而存活萬年。他們雖然和我們般住在房屋內,不再住在野外,卻仍然保留吃生海豹等動物肝臟的生活習慣。

在挪威最北、接壤芬蘭和俄羅斯等北極圈地方,見過另一極地民族薩米人(Sámi)。相信他們是北極圈內最後一個Sámi原住民族群了,他們的文化同樣悠久,歷史上和維京人經常發生摩擦,練就他們學習人家的生存智慧。

我坐着赫斯基狗拉的雪橇,在雪林中穿梭,聽着他們講歷史。今天他們的生活已經現代化,卻仍保留着傳統生活方式,零下30度仍愛在野外住營帳。或因為生於極地,長時間與大自然鬥爭,得以淨化而沉澱出自己的音樂。在英國讀大學時,便聽過他們的現代詩歌,也看過因紐特人的臉譜舞蹈。

不過網上許多資訊指愛斯基摩人應是這些不同極地民族的總稱。愛斯基摩(Eskimos)由印第安人先叫起來,解作「吃生肉的人」;而歷史上印第安人與愛斯基摩常有衝突,又含貶意,愛斯基摩人不喜歡,因而將自己稱為因紐特人,在愛斯基摩語解「真正的人」。說他們不是愛斯基摩人遠親,也是近鄰。

不過,說法肯定未經查證。曾在《科學》期刊上讀過一篇講古愛斯基摩人的文章。這篇由丹麥自然歷史博物館發表的論文指,古愛斯基摩人橫渡白令海峽,從西伯利亞移居北極圈,與歷史上不同時期經由相同路徑遷徙至美洲土著和因紐特人等種族,其實完全沒有接觸過。

文章說,古愛斯基摩人在北美北極圈內孤獨地生活了4,000年,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個民族像他們那樣寂寞了。700年前,他們消失了,卻有不少相類種族存活了下來。

這些身形矮小、黃皮膚、黑頭髮,似蒙古人種,有基因研究發現更像西藏人的極地民族,從亞洲經兩次大遷徙進入北極地區,幾千年來在極端氣候和嚴酷環境下,在死亡邊緣掙扎,能活到今天,不只是奇迹,更值得令人敬佩。

(本欄逢周三、五刊登)

撰文: 潘少權 喜旅遊 穿梭南北東西 愛讀書 探索中外古今
欄名: 天地#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