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服务青少年要用上“互联网+”

深圳商报

关注

深圳市关工委历任三位主任与奖牌合影,从左至右分别为姚欣耀、李海东、刘秋容。深圳商报记者陈晓薇 摄

【深圳商报讯】(记者 陈晓薇)昨天下午,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关工委”)举行会议,传达纪念中国关工委成立25周年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精神。据悉,在8月底召开的这次表彰大会上,深圳市关工委、龙岗区关工委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同时有5人被评为先进个人。

此次获评“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是我市关工委组织首次获得这一关工委工作的最高荣誉,而此前已分别有8个、44个基层关工委组织获得全国、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各种表彰。处于特区前沿,深圳关心下一代工作屡获殊荣的背后有何亮点和经验?昨天上午,市关工委成立以来的三任主任——李海东、刘秋容、姚欣耀,共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讲述了深圳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15年来的心得体会。

打基础,关工委组织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全覆盖

深圳市关工委成立于2000年,由原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海东担任首任主任。虽然工作起步较晚,李海东仍记得当年自己向省关工委的表态:“我有决心‘快马加鞭,迎头赶上’。”

如何赶?李海东重点抓了一件事——打基础,用了一年时间,分级分批把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的关工委组织逐步建立起来。他认为,如果没有这个组织基础,而且如果不把触角延伸到社区这个基层,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就是空谈。

经过15年的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关工委组织1773个,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全覆盖”;企业关工委200多家,学校关工委(包括中小学校、高等院校)460多家,基本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多项工作也“迎头赶上”走在全国前列,受到上级关工委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肯定。

与组织建设并行的是制度建设。市关工委从创建初期便实行下基层调研制度,每个关工委成员都有联系点。“关工委的工作不能停留在会上,只有下基层才能了解问题、发现问题,才能开展工作。”李海东说。

在人大工作过的李海东,还善于用立法的形式来推动问题的解决。比如校园安全问题,就是市关工委在学校调研时发现种种安全隐患后,推动相关部门组织立法,最终由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了深圳市学校安全管理条例,保障青少年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

规范化,全市各级关工委建立“双主任制”

接替李海东担任市关工委第二任主任的是原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秋容。“一批可爱的老人退而不休,不求名不求利,不计报酬,只为发挥余热培养下一代。这也是我们在有生之年所做的一件有益的事情。”回忆起在市关工委的8个年头,刘秋容深有感触地说。

刘秋容感触最深的还有市委市政府对关工委工作的重视。2013年,为建立关工委工作的长效机制,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关工委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关工委工作的主要任务,对关工委的组成机构、领导体制、班子任期、“五老”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并对加强关工委工作的领导和保障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目前全市各级关工委已基本理顺管理体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条例或章程,建立健全了工作制度体系,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逐渐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关工委屡次被全国、省关工委表扬的“双主任制”。为加强班子建设,全市各级关工委创新建立了“双主任制”,即由同级在职领导与退休老领导共同担任关工委主任,同时有关部门分管领导兼任副主任或委员,形成了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在职领导支持参与的组织领导机制。比如当前市关工委的主任,其中一位就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担任。刘秋容认为,这让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有了更强的领导力量和资源保障。

重创新,引导“五老”用网络手段服务青少年

我市各级关工委组织始终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通过抓活动开展,树立起不少在全国、全省叫得响,同时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平台和品牌,包括“四点半学校”、 “中国梦·我的梦”、“法官进校园”等。据统计,15年来,我市累计接受各类教育的青少年达400多万人次。

“要努力创新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增强工作的实效性。”谈及未来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点和方向,现任市关工委主任、原市政协副主席姚欣耀认为,要切实从青少年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关工委工作的服务内容,让青少年主动选择关工委,信任和支持关工委,使关工委活动既能适应青少年需求的多样化特点,又能体现自身特色、形成品牌。

姚欣耀非常强调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的运用,提出打造关心下一代工作网站和微信、微博平台建设,引导“五老”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与青少年交流互动,更方便快捷地宣传关工委工作,扩大关工委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信息化发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