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培学院举办“名家对话:书法艺术与文化自信”座谈会

2016年9月25日上午,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在俄文楼举办“名家对话:书法艺术与文化自信”座谈会,邀请澳门书法家协会主席连家生先生、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廖廷建先生担任主讲嘉宾。座谈开始前,学校党委副书记叶静漪亲切会见了参加座谈会的嘉宾,元培学院党委书记孙华参加了会见。座谈会由元培学院党委副书记丁夕友主持。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高福庭先生、澳门书法教育研究会理事长龚宝美女士、艺术家许秋斌先生等也出席了此次座谈会。

 
座谈会现场

 
连家生先生向北大赠书

廖廷建先生首先发言,他高度肯定了北大元培学院的教育模式。他指出,元培学院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包括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大学生对中国的文化有自信心,中国才能树立文化自信。中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汉字书法艺术更是中国的国粹。在外来文化不断冲击的当下,教育者应该具有中国文化人的担当,青年应该承担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廖廷建先生发言

连家生先生指出,座谈的选题非常有意义,只有自信才能有决心和毅力。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拥有树立文化自信的丰厚土壤;中国作为世界大国,树立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书法之所以能成为艺术,一在汉字“天生丽质”,具有象形的特点;二在中国书法使用的毛笔是独一无二的。书法需要传承,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也有点乱象丛生,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书法家”的也越来越多,因此书法教育要激浊扬清。苏轼诗云“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说的是书法教育与学问修养是分不开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学习与弘扬传统文化,不可泥古,应结合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书法跟字外功夫,如文学、逻辑学、哲学、文字学、诗词歌赋甚至音乐都有关系,是综合艺术,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另外,书法与人生,练字与炼人,也是相关的,现在提倡“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都是素质教育。连先生最后强调,书法艺术是国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们应该保卫我们的汉字,保卫我们的(文化)成果,并传承弘扬下去。

高福庭先生认为此次座谈以文化自信为题目非常契合时代的主题。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书法艺术本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人能够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中国人的根,是中国自信的源流,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应该有自信,要有一种自意识,自己要热爱自己的文化。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自信提升到“四个自信”的高度。一方面它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修养,另一方面,文化逐渐成为国家的一种强大的软实力,被当成一种国家发展的力量,推向世界,得到认可。教育应该担当起中国书法艺术传承与弘扬的义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有担当,对学生要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建设文化自信要有一种担当意识,把传统文化通过创新加以发扬,弘扬正能量。

 
高福庭先生发言

许秋斌先生认为,书法艺术传承几千年,是中华文明优秀文化之代表,当代大学生学习书法是一种自信的表现。

 
许秋斌先生发言

嘉宾精彩的对谈后,参加座谈的学生向连家生先生当面请教。对于缺乏时间练习书法的问题,连家生先生指出书法不只是在多写,学书法有三多——多读帖、多写、多比较。学习书法需要静、兴、恒。其中最重要的是兴趣的“兴”。有了兴趣,时间是能挤出来的。对于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困惑,连家生先生说书法的五种字体中,楷隶篆是静态的,行草是动态的。初学者应该从楷书入门,草书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形态。书法练功与欣赏书法是不同的,多看名帖,欣赏能力的提高往往会快于前者,所以书法中“眼高手低是常事”,眼睛进步快,而手进步慢。

座谈结束后,连家生先生现场挥毫,题写了王安石的“染云为柳叶,剪水作梨花。不是春风巧,何缘有岁华”一诗,赠给元培学院。

 
连家生先生作品展示

此次座谈让参与者领会了书法艺术的魅力,也明确了作为文化传承的主体应该承担的责任,为书法艺术的传承和文化自信的树立起到了推动作用。元培学院2014级留学生廖梓珺同学表示:“有那么一瞬间的感觉,他们看作品不仅仅是从艺术方面,甚至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文/元培学院 罗琳山)

 
嘉宾合影

编辑:安宁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