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大款”环伺汕尾需左右逢源
2009年06月14日 06:25南方都市报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制图/卢笳

“迎头赶上正当时,汕尾能够不当尾。”

———去年8月,汪洋视察汕尾布置任务

“软硬环境明显改善,人心思进奋为新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弯道超车大有希望。”

———昨日,汪洋实地考察后对汕尾做出评价

西连珠三角,北接海峡西岸,位于两大经济圈交叉点的汕尾,区位优势不言而喻。昨日的现场会,汕尾多次提出要用好这张牌。汪洋也鼓励它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左右逢源”。汪洋还举例汕尾跟深圳共建的特别合作区,希望双方研究出一套互利共赢的模式。因为深圳需要学习新加坡,利用别人的资源来发展自己;而汕尾则有“傍大款”的需求和优势。

“汕尾不当尾”,昨日汕尾成为粤东四市现场会的第一站。接下来的四天里,现场会还将在汕头、潮州、揭阳三地陆续举行,各安排一天时间。其中,上午参观考察,下午召开座谈会,检查各市推进“三促进一保持”和“双转移”等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

现场会由省委书记汪洋主持,省长黄华华和其他省领导以及粤东四市的市委书记、市长,省直有关部门、部分中央驻粤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参加。

“傍珠又傍海”,这是汕尾市委书记戎铁文对汕尾区位优势的概括。围绕这一优势,他在昨日的现场会上大胆提出了几个想法,希望寻求省里的支持,一是帮助把汕尾市列入海峡西岸经济区规划发展范围;二是把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延伸到汕尾市区。对此,省发改委主任李妙娟回应,城际轨道规划中有预留通入粤东包括汕尾的出口,对于汕尾纳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广东已经向国家发改委上报了有关文件,国家发改委非常关注,省有关部门也会进一步跟踪。

想争5亿产业转移扶持金

省长打气“以后资金都还是会采用竞争的方式来分配,汕尾要争取下一次机会。”

汕尾的几个建议都是在两大经济圈上做文章,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深汕特别合作区”。这是深圳和汕尾两地共建的一个产业转移园,戎铁文希望,将深圳———汕尾经济特别合作区上升为省的发展战略,作为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的重要内容加以扶持。

虽然这个建议比较“隐讳”,但书记、省长、厅长们也听出了“话中话”———汕尾想争取5个亿的产业转移竞争性扶持资金。开展产业转移扶持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是去年广东在推进“双转移”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政策创新———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共建产业园,省里一年拿出一定数量的扶持资金,向这些产业园招标,然后请专家去论证。谁的方案好,谁的效益大,就由谁来用这笔资金。

汕尾跟深圳共建的特别合作区,已多次参与该项竞争,有两次甚至入围专家评审,但都被其他兄弟市PK下来。听说汕尾两次入围,但都无功而返,黄华华也替它感到遗憾,他说,以后这个资金还是会采用竞争的方式来分配,汕尾要争取下一次机会。汕尾市市长郑雁雄说:“省长这么一打气,我们信心百倍。”

深汕合作要探讨出新模式

书记支招“去游说深圳,告诉他,他就是广东的新加坡,解决深圳问题要到汕尾来。”

此外,汪洋还鼓励深圳、汕尾要以这个特别合作区为基础,探索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合作的新模式。他对双方的情况都进行了分析。他说,汕尾一边是珠三角、一边是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个优势利用好了可以“左右逢源”;利用不好就会被两边边缘化,也可能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从环珠三角的范围来看,汪洋将汕尾定在“内环”,毗邻珠三角最具活力的东岸,包括广州、深圳、东莞、惠州,四个市占全省经济总量的60%.对这些城市而言,汕尾资源丰富,土地和环境容量充足,劳动力成本比较低,所以产业从珠三角核心区向汕尾转移是必然的趋势。

对于深圳,汪洋认为,它确实到了利用别人的资源来发展自己的时候了。因为深圳基本上没有地可开发了,环境容量和土地容量都饱和了。“深圳,现在真要学习新加坡。”

将深圳类比新加坡,汪洋说,新加坡国土狭小,就研究开拓海外市场,到中国来办了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广州知识城。“解决新加坡的问题到中国来,解决深圳的问题就要到汕尾来。”所以深汕特别合作区就要多考虑合作的模式问题,怎么能调动双方积极性。

分析完双方情况,汪洋给汕尾“支招”———因为深圳刚到任的代市长王荣,原来是苏州市委书记,新加坡在苏州办了工业园。所以汪洋建议汕尾去“游说”王荣,“你告诉他,他现在就是广东的新加坡,解决深圳的问题要到汕尾来。”

汪洋还承诺,如果这个模式研究出来了,特别合作区可以纳入全省的战略规划。

■热点话题

汕尾“脱帽”

这是汪洋第二次来汕尾,去年8月,汪洋视察汕尾后,布置了一个意味深长的任务———“迎头赶上正当时,汕尾能够不当尾”。多年来,经济总量处于倒数第一的汕尾,听了这句话还是很受触动。去年,汕尾一“发狠”,真的“脱帽”了,实现G D P350.23亿元,把云浮挤在了后面,不再是倒数第一。

甩掉全省最尾帽子,汕尾市委书记戎铁文把它归功于前三年打下的基础。他说,三年前省委、省政府召开了促进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工作会议,对汕尾提出了“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变化,十年大发展”的目标。从此,汕尾就开始壮大产业堆头,强化产业基础。三年来,大打招商引资翻身战,拉动增长。G D P年均增长16.7%,人均G D P年均增长15.1%.

汕尾的“砍尾”行动收获颇丰。经过一个上午的实地考察,汪洋也感慨:“软硬环境明显改善,人心思进奋为新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弯道超车大有希望。”黄华华用了“高速增长”来概括汕尾经济呈现的态势。

领导“挑刺”

[财政]财政收入居末G DP效益比较差

一番鼓气打劲之后,参会的省领导、有关厅局负责人开始“挑刺”了。“汕尾财政不当尾,难度还很大!”省财政厅厅长刘昆不留情面地指出,虽然去年G D P不是最末,但财政的一般预算收入还是老幺。对此,黄华华很耐心地帮汕尾进行了分析。他说,G D P总量上去了,但财政收入还是最后,这说明G D P带来的效益比较差。云浮去年G D P虽然全省倒数第一,但财政收入是倒数第四,相比较它G D P的效益就要更高一些。他告诫汕尾,G D P上,效益也要上。

[教育]人才升级速度难及产业升级

跟刘昆一样,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直言不讳:“汕尾教育要真不当尾,还要付出艰难的努力。”他一口气举了几个例子:高中普及率全省倒数第一,义务教育辍学率在全省居高不下……他直言,教育不发展,人口素质跟不上,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高级人才和技能人才都会跟不上。

[人口]人口增长过高人均经济难提

众多指标中,汕尾的常住人口增长水平大大高于全省的人均水平。汪洋提醒汕尾要注意这一问题。他说,由于历史原因,汕尾的经济规模仍然不大,人均水平仍然不高,目前仍处于后进行列。

为什么发展速度上来了,但人均却上不来?因为新增加的财富都被新增加的人口吃掉了。汪洋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后进地区做“人”的文章,有时候比做“物”的文章可能还重要。他建议,汕尾在进一步做大经济规模的同时,要努力减少人口数量。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田霜月实习生徐佳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田霜月   编辑: 印权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