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荀子是蚂蚁精神的粉丝


来源:新快报

陈训勇:前段时间逢老家澄海中学百年校庆之时,我回到母校,给学弟学妹们做了一个讲座,以荀子的《劝学篇》为案例阐释了蚂蚁精神。“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的是蚂蚁不畏艰险、勇于承续的精神;“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说的是蚂蚁坚韧的毅力;“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说的是蚂蚁的锲而不舍,“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说的是蚂蚁也讲究巧妙的方法。由此我认为,蚂蚁精神能够给年轻的学生进行“心灵的军训”,进而形成他们的行

原标题:荀子是蚂蚁精神的粉丝

日期:[2015-05-31] 版次:[A20] 版名:[收藏周刊·名家] 字体:【大中小】

■陈训勇 七蚁下天山

■陈训勇 七蚁下天山

■陈训勇 自拼明珠羡蚁儿

■陈训勇 自拼明珠羡蚁儿

■陈训勇捐给母校澄海中学画作

■陈训勇捐给母校澄海中学画作

十二年颂蚁从不言弃,陈训勇坦言新的感悟:

“《劝学篇》从头到尾都是在论说蚂蚁的精神,荀子其实也是蚂蚁精神的粉丝。”蚁民陈训勇坚持颂蚁十二载,并不断从历代典籍中发掘与蚂蚁精神相关的著述,从自己的视角重新解读名家名作,并将这份理解以笔墨的形式呈现到画纸上。

对于蚂蚁这个鲜见他人着墨的题材,陈训勇为何要痴狂颂之?他从中收获了什么,目前又面临怎样的障碍?围绕着这些问题,他接受了收藏周刊记者的专访。

“蚂蚁是世界的图腾”

收藏周刊:“万众蚁(一)心”、“上善若蚁(水)”、“从蚁(一)而终”……这些都是您在历代典籍的基础上对蚂蚁精神做出的阐释,您最近对蚂蚁精神又有哪些新的体会?

陈训勇:前段时间逢老家澄海中学百年校庆之时,我回到母校,给学弟学妹们做了一个讲座,以荀子的《劝学篇》为案例阐释了蚂蚁精神。“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的是蚂蚁不畏艰险、勇于承续的精神;“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说的是蚂蚁坚韧的毅力;“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说的是蚂蚁的锲而不舍,“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说的是蚂蚁也讲究巧妙的方法。由此我认为,蚂蚁精神能够给年轻的学生进行“心灵的军训”,进而形成他们的行为准则。

收藏周刊:蚂蚁可以启迪人生,而在您看来,蚂蚁还有哪些普遍的意义?

陈训勇:我越来越觉得,蚂蚁不只是民族精神的外化,还是世界的图腾。不管是成功人士,还是正在走向成功的人们,身上都体现着显明的蚂蚁精神,比如团结协作、无所畏惧、坚毅向前、以小搏大。其实,艺术的最大价值就在于思想与情感内涵,而技法只是表达思想与情感的手段。

收藏周刊:墙上的这幅“七蚁下天山”颇有趣味,用蚂蚁演绎梁羽生的经典小说,有何用意?

陈训勇:有个朋友看到这幅作品后问我,您画了七只蚂蚁来象征“七剑”,但天山在哪里呢?我告诉他,蚂蚁已经下山了。(笑)不管是孔孟老庄、唐诗宋词,还是当下的名家名作,我都可以从中汲取营养与灵感,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由我去“山寨”、去调侃。有人对我说,原来艺术可以这样轻松、这样好玩。其实,艺术就是如此。

“好作品往往是正经创作的副产品”

收藏周刊:仅就我个人而言,我尤喜欢您略具抽象与朦胧意味的“蚁画”,而过于具象的作品可能少了更深层次的意味。

陈训勇:意义混沌、画面混沌的作品,无疑代表了我创作的最好状态。好作品往往是正经创作的副产品,不经意的一气呵成,往往是我最痛快、最顺畅的表达。但这样的表达可遇不可求,需要经过长时间对物象的自觉内化,需要磨练。磨练之后的不经意,最能出其不意。

收藏周刊:您坚持画蚁、颂蚁十二年,从中收获到了什么?

陈训勇:我每天都在收获幸福。对于这十二年的画蚁经历,我这样总结:无蚁非勇,无勇非蚁,蚁勇相忘。什么意思呢?如果不画蚂蚁,我就不是陈训勇;如果没有陈训勇,也就没有如此痴迷蚂蚁的画家;我和蚂蚁已经浑然一体,创作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太多场合中,很多人不知道陈训勇,但一说起“画蚂蚁”,大家都会知道。社会所能给予我的,已经太多太多了,我的画作能够进入教育部审定的小学美术教材,可以成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员中唯一的广东籍研究员,已经非常知足了。所以,蚁以邻,德不孤,信然。

收藏周刊:您目前画蚂蚁是否存在一些困惑与障碍?

陈训勇:有太多太多的人告诉我,这小小蚂蚁已经画了那么长时间,不用再画下去了,可以改画其他题材了。画蚂蚁果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吗?我从不觉得如此,反而认定了蚂蚁是仍有无法穷尽的取材空间。我制造了一个原子弹,但总不能将按钮交给其他人吧。所以说,我坚信蚂蚁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坚信为蚁而生,我的下半辈子就是要“从蚁而终”了。我可能会尝试用不同的艺术手段来画蚂蚁,比如超写实、雕塑、装置。广东人有一个不好的心理,以为蚂蚁是一个不太亲切的生物,在家里挂上一幅蚂蚁画总会觉得不太舒服。其实这是对蚂蚁的误解,还没有真正体悟到蚂蚁的精神。这十来年我说蚁多过画蚁,就是要尽可能去除掉人们对蚂蚁的误解。

“绘画题材应小精专”

收藏周刊:您如此专一画蚂蚁,由此他人对您冠以“蚁王”的称号。您喜爱这个略具江湖色彩的称号吗?

陈训勇:我一向反对称“王”,但别人这样称呼我,我也总不能无礼阻拦。在潮汕话里,“王”与“缘”是同音,所以我更愿将自己的创作说成“蚁缘”——没完没了的缘分。

收藏周刊:您画蚂蚁,与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黄胄画驴有何不同?他们的题材甚广,不只是这些“招牌动作”,而您似乎只有蚂蚁这个题材。

陈训勇:美术史上真正的大艺术家都有一个看家本领,我不奢望与这些大家相媲美,但至少能自娱自乐。就题材上而言,高大上是美好的愿望,但小精专同样不失为理性的选择。成为最美的小花就可以了,而不必把自己装点成花篮的全部。

收藏周刊:您不是体制内的专业画家,身份多少有点体制外的意味,这对您的创作有无影响?您又是如何看待体制的?

陈训勇:郭莽园老师说自己是“野生”的画家,我姑且自称“半野生”。我也在美院接受过专业训练,也是中国美协会员,还是广州画院的特聘画家、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的研究员,多少和体制沾了一点边,但仍不算严格意义上的体制内。这看起来可能比较尴尬。我是“四不像”的人,原来做生意,但因为喜欢画画,喜欢画蚂蚁,喜欢玩物丧志,结果就把生意玩没了。但我很庆幸自己不是在体制内,可以不用仰人鼻息,可以单打独斗,可以自由创作。我是在用蚂蚁衡量我的人生,我画蚂蚁乐此不疲。

收藏周刊:您的蚂蚁画市场反响如何?您在乎市场吗?

陈训勇:市场其实就是社会对艺术的需求。最近一两年,艺术品的礼品市场受到了很大冲击,光环正淡化,泡沫正褪去,市场逐渐回到真实的面目。就我自己而言,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市场都不是我“画蚂蚁”的目的。我从没有靠“蚂蚁”来换米换油,而是将画蚂蚁、传播蚂蚁精神当做我立命的意义。

陈训勇

广东澄海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研究员。

《劝学篇》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与其弟子撰成《荀子》一书。其中,《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劝学,就是鼓励学习。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前一部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而以“学不可以已”作为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

标签:蚂蚁 郭莽园 承续

人参与 评论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