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相比于清代的弱柳扶风, 当代就应上追秦汉厚拙朴茂之风韵


来源:新快报

大匠欧广勇的门庭亦留下了蔡照波造访问学的足迹,其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书风早已深深落入他的眼底与心底。“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审美风致。相比于清代的弱柳扶风,当下就应该上追秦汉厚拙朴茂之韵,重振阔大雄壮之风。”在欧广勇这里,再加上自己传媒业摸爬滚打的经历、大开大合的识见,蔡照波确立了自己的审美趣味。

原标题:相比于清代的弱柳扶风, 当代就应上追秦汉厚拙朴茂之风韵

日期:[2014-08-10] 版次:[A16] 版名:[收藏周刊·封面] 字体:【大中小】

蔡照波  广东潮州人,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现为广东广播电视台副台长。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作家协会理事。

蔡照波 广东潮州人,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现为广东广播电视台副台长。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作家协会理事。

■蔡照波作品:龙 幸福南粤    西游记 绿动春鸣 向南的河流

■蔡照波作品:龙 幸福南粤 西游记 绿动春鸣 向南的河流

■照波画竹

■照波画竹

商承祚 人书近老

商承祚 人书近老

西泠印社社员、南方印社社长蔡照波:

万家灯火正要一一寂灭之时,他才回到一间斗室,打开一盏孤灯,斟上一杯醇酒,拿起一方青石,手抓一把快刀。执刀有拔山扛鼎之力,运刀若风云雷电之神。刀起刀落,石破天惊,方寸之地便映出秦砖汉瓦的遗风。

他是蔡照波,一位资深媒体人,或者一位画家、书法家、散文家。

饶宗颐对其捉刀才华曾给予鼓励

蔡照波的书房兼画室并不宽敞,也算不上豪华,几幅名家字画透着雅气,数方名坑砚石散着清辉,再加上排满书架的藏书,倒充实了少有的文人之趣。“似乎每一件清玩、每一幅字画、每一本书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蔡照波格外珍视这些往日旧忆,将此视为生命之所系。

一代国学宗师、西泠印社社长饶宗颐的一幅对联特别夺目,上书“称心固为好,有情且赋诗”,笔势俊健,风致清朗。这是饶宗颐20年前赠送给蔡照波的墨宝,当时,蔡照波为其奔走组织了在大陆的第一个书画展,请来关山月、赖少其等大家助场。饶宗颐虽不擅耕石,但对于蔡照波的捉刀才华给予了由衷赞许,“年轻人能有这样孤寂的追求不容易”,并鼓励他坚持下去。

画桌上摆放着一具圆形的砚台,侧身刻着他与文献学家、收藏家王贵忱合作的书画佳构,小字文气逼人,而画中的竹则摇曳生姿。早在1983年,两人便已结识,敦敦忘年交惹人艳羡。那时,全城很少有复印机对外服务,北京路的科技书店是一家。有一天,蔡照波去那里复印自己的篆刻作品,而王贵忱恰巧也去复印书信,两人一前一后排着队。这位中年先生瞥见那一方方的印文后,主动向年轻后生蔡照波打招呼:“这是你的作品吗?”蔡照波忙回一个“是”字。“很好。”王贵忱话不多,还邀请蔡照波去他家里做客。

岭南书坛泰斗秦咢生生前曾偶然一见蔡照波的篆刻艺术,也不吝美词大为赞赏:“蔡照波的篆刻在我省青年中是一流的。”其后,他还抱病为其篆刻集题签。秦咢生爱才惜才,也曾亲自为蔡照波挑选送日本展出的篆刻作品。

大匠欧广勇的门庭亦留下了蔡照波造访问学的足迹,其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书风早已深深落入他的眼底与心底。“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审美风致。相比于清代的弱柳扶风,当下就应该上追秦汉厚拙朴茂之韵,重振阔大雄壮之风。”在欧广勇这里,再加上自己传媒业摸爬滚打的经历、大开大合的识见,蔡照波确立了自己的审美趣味。

商老教导“不学时人更不要学我”

在蔡照波与前辈的这么多交往中,不得不提起与一代学术宗师商承祚的师徒关系。“商先生是我此生遇到第一位篆刻高人,也是我走进篆刻艺术殿堂的领路人。”对于恩师的谆谆教诲,蔡照波自是一幕幕清晰记得。

1979年,蔡照波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师从商承祚先生。商承祚系出名门,堪称博学鸿儒,不但在古文字研究领域功力深厚,早已扬名在外,刀下功夫亦非常了得,篆刻炉火纯青,方寸之间尽显浓郁古风。本已封刀的商先生在教授古文字时,为了让学生领悟其中奥妙之处,便引入篆刻一课。本就技艺在身的蔡照波,自然很快脱颖而出。商先生见他手上功夫不凡,且勤学上进,遂细心教导,并一语点化。“商老指点我,技法游刃有余,但还不过是停留在技的层面,要想学有所成,必须技进乎艺、进乎道。艺术与技术虽一字之差,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蔡照波突然有所省悟。

在恩师指点下,蔡照波在洋洋大观的中国印学史中,避过六朝纤丽之病、唐宋妄怪之失、明清柔糜之弊,直追秦玺汉印,每逢金石碑文,无不沉醉其间。蔡照波追摹秦汉印的做法,也正应了有“西泠八家”之称的奚刚的一句话,他在《冬花盫》一印的印跋中说:“印之宗汉,如诗之宗唐、字之宗晋。”

大三时,蔡照波被推选为中山大学篆刻社首任社长。毕业之后,治印兴趣延续不缀,商承祚对这位弟子的指导与提携亦顺及终老。1985年,蔡照波停薪留职半年,全心投入考研,结果,专业课、英语成绩过关,而综合科则低于及格线。商承祚看到爱徒有名落孙山之虞,便直接给校方写了一封“关于录取蔡照波为硕士研究生的请示”。在这封信里,商承祚赞誉弟子是“多方面可堪造就的人才”。蔡照波尽管最终因为其它原因没有读研,但对老师的恩情始终感念于心。

蔡照波念兹在兹的还有恩师留下的句句箴言。“养生最大的秘诀在今日事今日了”,“学艺应取法乎上,不要学时人,更不要学我,学了就死”,商老的这几句话放在当下,也会有振聋发聩之效。

闭目敲打只为破除印面板滞不化

收藏周刊记者翻看他积年出版的多部印谱,白文浑厚朴拙,朱文静雅工致,但都洋溢着朴茂大气与文人之意,兼具庄重与率性之态,又无怪僻巧丽之形。其格局疏而不散、密而不促,其线条肥不臃肿、瘦不枯槁,其细微处收放有度、挥洒自如。

“我不过是以刀代笔,凡字以中锋写出,务求有笔有墨。”每每一印镌就,蔡照波都难免陶陶然大有“别人的妻子自己的印章”之叹。即便如此,仍要闭上眼睛往印面上再行敲打几下。这并非是妄意敲击,而是为了破除印面板滞不化的弊病,以得神化。“看似少了一份完美,实却多了一份天成。”蔡照波坦认没有一方“完美”的印章,都存在着缺憾之美。

他更乐意表达的是,这种“不完美”其实像极了人生,也犹如维纳斯的雕像——少了一条手臂,但激发了更多的想象力,艺术魅力浑然天成。

“一把刻刀就着一方石章,生命的韵律便融入这方寸之中,情绪也得到了疏导与排解”。在鑿白刓朱之间,在杯酒瓯茶之旁,蔡照波独享人生的大自在。在他看来,篆刻教人以空疏之心去解悟人生,也就把一些东西看淡了。

蔡照波亦擅墨竹,其快意人生得到更充沛的挥洒。相传墨竹始于唐吴道子,经宋代的文同、苏东坡,到赵孟頫,再到郑板桥,已形成完备的美学体系,表现形式几乎用尽,再能有所长进实属不易。但蔡照波偏向虎山行,硬是要走出自己的审美道路。蔡氏画面蕴含的篆籀之气与酣畅之味,便是其数十年探索的结果。

“我读的是中文,干的是新闻。任是文学也好,新闻也罢,都要直面赤裸裸、活生生的社会现实。文学离不开怒与哀,而新闻更实在,未免让人把现实看得太重,甚至有些事情让你纠缠不清了,大有‘身在庐山’之叹。”在工整细密的工作与生活秩序中,蔡照波执意要追求散淡率性的写意人生。

“醉时可抒情,酒后得文章。”《历代名画记》中说吴道子“每欲挥毫,必须酣饮”;画家傅抱石有一枚闲章“往往酒后”,喜在创作之前痛饮几杯,之后尽情挥洒。蔡照波作画亦喜酒作伴。酒后的蔡照波,运笔迅疾、泼墨果敢,大概确实达到了“陶然忘机”的境界。但看其画面,可见风中竹、雨中竹、雪中竹,而静态之竹实属罕见,大抵也能印证了蔡照波的快意人生。

篆刻名人堂

商承祚(1902-1991)

广东番禺人,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金石篆刻家、书法家。出身书香仕宦之家,早年从罗振玉选研甲骨文字。曾任中山大学教授,有《殷虚文字类编》、《商承祚篆隶册》行世。

标签:商承祚 篆刻 饶宗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