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讯精密王来春的“激流勇进”

图片
立讯精密的股价处在3年来的谷底。
在2月初的交流会中,创始人王来春也是少有的感性道,“我深知一段时间来买入立讯的朋友们都觉得委屈了,我本人也觉得蛮委屈的。其实立讯在行业下滑和同行纷纷负增长甚至暴雷背景下依然有良好的表现。”
从4月28日发布的2022年年报、2023年一季报和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来看,立讯精密成绩单不错。
2022年实现收入2140亿,同比增长39%,实现归母净利润91.6亿,同比增长29.6%。
2023年一季报公司实现收入499亿,同比增长20%,实现归母净利润20亿,同比增长12%。
2023年半年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1.6-45.4元,同比增长10-20%。
从以下历年财报表格中,对这家公司成长的心电图一览无余。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3年4月28日
在5月4日立讯精密的业绩交流会中,有投资者提问王来春:
“王总,立讯在我心目中是一家精益求精,匠人精神的公司,业绩也一直不令人失望……可是如今股价来到了26元不到,股民损失很大,您觉得高估了吗?”
王来春回复道:“理解您的心情,我们也在反省,如何让更多海内外的投资人了解立讯与市场认知的立讯同业的本质差异,并将立讯在中长期发展的蓝图与大家作更深度交流,而非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心态。”
身为创始人王来春,在今年3月7日福布斯中国发布的《2023杰出商界女性100》中,再次“力压”董明珠问鼎榜首。
立讯精密作为苹果供应链体系的重要供货商之一,是一家以消费电子为主,横跨汽车、通信、工业、医疗等业务的中国制造业龙头企业。
在2020年10月,立讯精密的市值一度超4300亿元。
但万物皆有周期,企业也是。何况是掺杂情绪的市场表现。
市值摸高止步之后紧接而来的是连续两年股价震荡走低。截至2023年4月28日,立讯精密股价早已腰斩,总市值仅余1860亿出头。
究其原因还是最主要的还是“含果量”的锅,但其中也不乏市场本身的因素。
立讯精密一路走来,可以简单概括为“成也苹果,跌也苹果”。
自2017年进入“果链”一时风光无限,到2020年,苹果占立讯精密年度销售总额的69.02%,客户高度集中。
如此大的依赖度,以至于在苹果发行遇冷,直接导致立讯精密净利润增速大幅放缓。从2021年的年报来看,公司净利润78.21亿元,同比增4.4%,而同样的数据,在过去的连续4年里面,都不曾低于47%。
专业机构心态不一地做出了反应。
市场抛售。2022年,立讯精密连续三个季度被机构减持,公募持股占其流动股比例在从12.29%降至9.83%。而2020年股价高位时,机构的拥挤曾达到15.5%。
聪投TOP30中的“排雷高手”周蔚文,其管理的中欧时代先锋从一季度开始,连续三个季度大笔减持。
而一度将立讯精密视为爱股的傅鹏博,虽然在一季度有小幅加仓,但在之后的两个季度也是连续减持。
富国老将朱少醒则逆势而为,2022年连续三个季度逐步加仓,广发基金傅友兴在二三季度也有小幅加仓。
但随着消费电子的持续低迷,龙头公司的估值也渐具吸引力,立讯精密在四季度获得了机构的小幅增持。
聪投TOP30中除了周蔚文、傅鹏博有所增持,谢治宇则有所减仓。
而在聪投所关注的中生代中,泉果基金赵诣的新产品泉果旭源三年持有在四季度重仓买入立讯精密,但兴证全球的乔迁则是大笔减持。
可惜好景不长,由于受到2022年全球疫情、通货膨胀等的滞后性影响,2023年消费电子市场整体开局并不顺利。
在业绩“真空期”内,立讯在20023年一季度再次被机构“抛售”。
但从重仓立讯的前十大基金(剔除被动指数型股票基金、增强指数型股票基金)来看仅有傅鹏博的睿远成长价值与邵洁刘金辉周蔚文共同管理的中欧创新未来有所减持。
大部分都有所增持,尤其是赵诣,一季度将开放申购进来的资金大部分投到现有重仓股中,其中有大约4亿买了立讯精密,保持了该股第四大重仓的位置。
2023年一季度重仓立讯精密前十大基金
图片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3年4月28日
作为近几年机构的“爱股”之一,立讯精密是如何从籍籍无名,到历经风雨后在逆境中绽放的,值得花点时间看看。
白手起家
在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创立起一番事业,被称为白手起家。
柳传志的父亲曾参与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筹建工作,后又在多个经济部门任职,同时也是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前驱者。
美团创始人的王兴家庭背景也不一般,其父是福建省龙岩市当地的著名水泥大王,身家达亿万。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父亲是著名港口集团的董事,在马化腾创业的初期,他的父亲亲自下场指导他去运营公司。
这样看来,真正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其实比例十分有限。
而另一类的“小镇做题家”们,通过努力学习,用实打实的技术“破”开一条路,也能成就一番事业。
但王来春,什么也没有。
1967年,王来春出生在广东汕头一个小农村之中,和那个年代的大多数家庭一样,吃饱穿暖对女孩子来说就够了,学习这样的事情是“奢侈”的。
所以小小的王来春初中毕业便辍学回家了,那时候挣钱才是正事。
但是没学历、年纪又小,王来春的每一份工作都不长久,去哪里才能安稳的挣钱?
这个答案从今天来看显而易见,富士康。
1987年9月,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第一次回到山西晋城老家,这一趟不仅仅是探亲,更是为了找机会建厂。
当时的低端产业正在从发达国家和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所以很多的台商去了东南亚建厂。
但是郭台铭更倾向于大陆,因为语言相通、劳动人口众多、人力成本也只有台湾的五分之一,又值改革开放,这样的综合条件不是东南亚能比的。
所以郭台铭先去了上海,但那时候的上海对外招商引资的条件还不好,他又到了深圳。
当时设立深圳特区只有7年,当地依旧是一片荒芜,而且有着更适合外商的政策环境,地理位置也非常好。
1998年10月,郭台铭在深圳西乡崩山脚下成立了第一座工厂,深圳海洋精密电脑接插件厂。
当时由于工厂刚刚成立所以对员工没有那么多的要求,不看学历只看能力,所以有众多员工前来应聘。
但是,地处偏僻,条件艰苦,大多数人被这样的环境劝退了。
可对于王来春而言,从农村苦出来的人,这些条件远不如能挣到钱和学到本事的诱惑。
21岁的王来春凭借着早期的工作积累,成为了富士康首批的150名员工之一。
虽然一天的工作内容就是坐在生产线旁拧螺丝钉,但这份工作给了王来春想要的“稳定”。
每天八到十个小时机械又重复的工作,枯燥且乏味,而且当时工厂的硬性规定是停电不停产,这意味着,如果停电要加班加点的把没有做完的工作再补回来。
除此之外,住宿条件也很艰苦,因为工厂刚建成不久,所以很多设备都不完善,王来春住的女工宿舍是大通铺,一百多个女工挤一个屋子里,四张木板子随便一围就是澡堂。
这样的环境让富士康厂房中的女工换了一批又一批,但王来春却不喊苦不喊累的坚持了下来,每天保质保量的努力完成工作。
王来春后来回忆“小时候春节的新衣裳,都是自己做手工赚钱买来的,那时候没觉得辛苦,现在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要不是有小时候的那段经历,我或许会觉得很苦,也可能熬不下去”。
王来春的勤劳刻苦,郭台铭看在眼里,自然也愿意多教她一些,当其他人还在抱怨的时候,王来春则是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学到了扎扎实实的技术。
就这样,王来春用了十年的时间从“打工妹”成为了优秀员工,之后更是晋升为工厂课长,管理数千员工,也学习到了更多的核心技术,值得一提的是课长也是当时中国大陆员工在富士康的最高级别。
在大多数人看来,这份工作稳定也有前途,只要好好的干下去,足以带给她优渥的生活。
但王来春不这么认为,不甘心做一辈子“打工人”的她,决定辞职,自己另起炉灶。
彼时的王来春,在工作中察觉到了电子产品代加工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决心自己试一试。
这一举动遭到了全家的反对,只有哥哥王来胜愿意支持她,兄妹俩一起来到了香港进行创业。
在此期间,王来春还弥补了自己学历上的遗憾,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考入了清华大学深圳的研究生院。
富士康的“富士康”
1999年,王来春收购了香港的一家立讯公司,开始做起了连接器的生产。
当时的立讯公司只是一家普通的电子产品代加工公司,通过代加工订单来赚取其中的利润,等生产完代加工品之后,将代加工品交给这些需要进一步精加工的公司,再从其中赚取利润。
但是产品有了,却没有买家。
恰逢富士康因为战略发展调整,出现了很重的订单负荷,急需要出现一家同样性质的代工厂分担任务,当王来春找上自己的老东家后,郭台铭很乐意达成合作。
王来春从2001年开始承接国际订单并通过香港立讯委托国内来料加工生产,所生产的连接器产品通过富士康的加工组装应用于众多国际知名品牌的3C电子产品,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客户资源。
2004年王来春回到深圳,通过香港立讯投资设立立讯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
手握富士康的订单,立讯精密一边发展,一边汲取营养。
从立讯精密的招股书来看,2007-2009年,立讯精密向富士康销售产品的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47.73%、56.46%、45.38%,很多年来,富士康一直都是立讯的第一大客户。
与此同时,王来春进一步加强自主研发,立讯精密陆续进入到当下热门的PC、手机、汽车等行业。
2007年前后,公司开发出台式电脑连接线的自主品牌,成为了联想、华硕的供应商。
值得一提的是,王来春在企业经营管理上,也很大程度的借鉴了富士康。
用王来春的话说“派驻干部亲历亲为的工作作风、言传身教的工作方式及先进的经营理念对我的影响很大。
我自己的公司从刚建厂的100多人,发展到如今的近万人,虽然期间经历过许多挫折,但我坚持用在富士康学到的一套管理模式来经营,事实证明它是正确的。”
在立讯精密的办公室里也贴着“走进实验室,没有高科技,只有执行的纪律”、“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再犯同样的错误”等富士康总裁郭台铭的语录。
王来春解释“郭总裁的语言虽然朴实,却蕴含着深邃的内涵。我经常把郭总裁的名言讲解给员工听,让员工感受富士康文化。”
而在上市前夕,因为金融危机富士康订单骤减,立讯精密的收益也随之向下波动,王来春意识到,想要发展壮大必须要转型,随即结束了与富士康的代加工业务,业务重心调整为自主生产连接器。
早些年富士康的营收占立讯精密总营收的45%以上,但2010年前两个季度,占比降低到16.81%。
2010年立讯精密凭借联想供应商的身份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加入“果链”
2010年前后,智能手机在苹果iPhone的推动下已经开始形成趋势,智能手机对传统手机替代进入加速期。
2011年立讯精密通过收购联滔电子,以MacBook的连接线供应切入苹果体系,后续进一步布局了iPhone的Lightening电源线,转接头,声学器件等多类产品。
同年立讯精密花费7500万元收购了科尔通实业75%的股权,顺势切入华为供应链,并开始在通讯行业布局。
为了更好的绑定客户,获取更多的供应话语权,立讯精密也在同年展开了一系列的并购动作。
尤其是收购昆山联滔而获得大客户的直接供应商资格,以及江西博硕实现在线束上的全系列规格供应能力,为公司在大客户线束和连接器业务的快速提升奠定条件。
通过给大客户的代工,立讯精密也奠定了公司在行业的口碑和地位,随后在android客户拓展速度非常快,迅速奠定了国内手机线束一哥地位。
王来春在采访中回忆,大约就是从这个时候(2012年)开始,她逐渐理解企业制定“短中长期”规划的重要性。
“我们肯定要把产业链拉宽,这样企业的发展才会更健康。”
随后,立讯开始切入苹果的其他组件以及后继的移动智能装备。
在通过一系列收购和技术研发后,立讯快速切入到了天线、无线充电、声学器件、软板、线性马达和摄像头模组等手机组件领域并获取份额。
这些业务的成功切入一方面来自于公司在运营管理上的独到之处,另外一方面也得益于手机仍处在快速技术迭代的进程中。
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立讯精密迅速在各行业领域站稳了代工厂的脚跟,凭借华为、苹果、日系汽车等多家知名品牌的代工厂商,立讯精密摆脱了业务的单一局限性,也增强了立讯精密的行业竞争力。
然而王来春的扩张还未结束。
2017年,王来春前瞻性的收购了上海美律进入了声学部件供应链,并逐步替代英业达成为了大客户TWS耳机的系统组装核心供应商,从而一举拿到Airpods的几乎100%代工份额,营收快速增长。
随后,又通过收购纬创、日凯电脑等持续扩大在苹果供应链中的业务版图。
图片
资料来源:民生证券研究院整理
立讯精密通过不断并购收购,成为了富士康的一大竞争对手。
不得不说,立讯的多次并购都十分成功,对此王来春如此道:
“除了通过尽职调查能够发现的各项问题外,我们更注重去发现“看不见的东西”。
如果是我们想要的市场补充、客户补充、产品补充、技术补充,我们会主动出击。
可能会有一些公认很好的标的,但是它背后存在的问题点可能不是公司目前能够解决的,我们会谨慎。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关键是看匹配度。”
但在版图扩张的同时,立讯对于苹果的依赖也越来越重。
从2018年开始到2020年,立讯精密的销售毛利率就已经开始缓慢下降,2021年更是下降了5.81%,幅度较大,详细来看,主要是公司出口的消费电子产品销售毛利率大幅下降,毕竟苹果的钱不是那么好挣的。
在主营业务增长乏力之际,王来春开始寻找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
离不开的新能源车
新能源车作为当前的热门行业,外来者络绎不绝。
2022年2月11日,立讯精密发布公告与奇瑞新能源共同组建合资公司,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研发及制造。
看着像是立讯闻风而来,但其实早在2007年,立讯就已经在汽车领域有所动作了。
立讯在2007年着手开始汽车连接器的研发,随后得到国际Tier1龙头厂商德尔福Delphi的认可,2009年通过德尔福顺利导入福特汽车定点项目,产品应用在车载娱乐系统上,主要包括USB、RCA音频连接器等。
后续又收购了福建源光电装、德国Suk,最重要的是2018年通过体外关联公司收购了国际汽车零部件四大Tier1巨头之一的采埃孚下属公司,这是立讯精密在汽车零部件战略中的关键一步。
图片
资料来源:民生证券研究院整理
需要强调的是,立讯精密在汽车领域的发展路径是整车ODM模式最后成长为业内领先的Tier1(车厂一级供应商)厂商
目前来看,立讯精密在汽车连接器及线束方面已构建起丰富且完备的产品矩阵,但汽车零部件的经验,并不能直接套用在整车上,立讯精密的“造车之路”前途还未可知。
去年5月的公司股东大会上,王来春提出:“公司目标是在三个五年内,Tier1业务能进入全球前十。”
但隐忧也随之而来,造车无疑是一件“烧钱”的业务,截至2022年三季度,立讯精密的资本支出已超100亿,这对于立讯的财务数据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虽然立讯精密也就此作出回应,表示公司预期全年资本支出是100-120亿元,主要是为明年部分产品需求的持续增长做相应的准备。
也这样的解释对于财务数据不太好看的立讯来说有些单薄,很难不对立讯造车的未来打一个问号。
在今年4月28日的调研会议中,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及公司汽车产品出海口未来1-2年的展望及规划如何?”的提问,王来春解答道:“对于我国汽车产业,我认为将会有两点变化。
其一,随着自主品牌汽车的逐步发展及品牌影响力的逐步扩大,相信更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支持国货。
其二,自主品牌借助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优势,持续加强海外市场的拓展,在市占率方面将迎来更大突破,这二者对于长期服务车企的Tier1厂商而言,都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目前,公司在多个国家均有配套产能就近服务客户,但从基础设施和当地招商政策上评估,越南更具优势。
我认为,现在公司在汽车业务上并不是在等待商业机会,而是在等待团队的成长,因为汽车的Tier1团队培育与消费电子不同,无论是技术的储备还是人员的培养,周期会更长,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铸就在产品及业务上的护城河。”
此外,王来春对于Tier1项目的成长空间也做出了回应:“从业务模式上而言,新产品、新项目的落地速度主要取决于不同客户对于产品需求的紧迫性。
现阶段来说,我们会着重思考手里掌握多少资源,如何更好地分配这些资源,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占位优势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收益,因此我们更希望将有限的资源分配给海外及国内领先的客户群体,以此给汽车业务带来新的增量空间。
在逆境中“绽放”
未来有点遥远,但至少我们可以从短期成绩单中窥得一二。
据4月28日立讯精密公布的年报与一季报来看,有很多亮点值得期待。
首先,分行业来看。
图片
资料来源:立讯精密2022年年度报告
2022年立讯消费电子营收稳步增长至1797亿元,涨幅达33.44%,但营业收入比重有所下降主营业务有所倾斜
年报中还有一个亮点,通讯业务实现营收128亿元,增速高达292.55%。
立讯从 2012年通过收购科尔通实业开始,就已经通过华为切入了通讯市场。并在2021年收购汇聚科技,进一步完善了通信业务产品布局。
目前,立讯通讯领域产品主要包括基站天线、滤波器以及整机、高速连接、光连接等等。
同时,立讯也在积极拓宽产品覆盖,增加了热管理和工业连接等产品系列,加码服务器整机组装业务,向数据与通信的多品类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迈进。
截止2022年,通讯板块也算是“静待花开”了。
此外,电脑与汽车业务也都保持了较高增速,分别为43.57%、48.44%。
对于汽车板块,立讯在今年年初的调研会议中就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汽车电子未来5年的成长幅度是几大板块中最大的,第二是通讯板块,第三是消费电子板块。
因为消费电子目前来讲营收占比较高,所以增速相对来讲会不及前面两大业务板块。”
在5月4日的业绩交流会中,王来春解释道:“消费电子的景气度相较于今年1、2月,3、4月份有好转,但欧美的通涨仍然比较严重,是否持续改善还需要继续观察。”
对于投资者所关心的“造车烧钱”这件事情,从年报来看,可以“小松一口气”,在诸多同行陷入应收帐款高企、坏账频出之下,现金流达到127亿元,同比上涨74.72%。
图片
数据来源:wind
此外,近三年立讯累计研发投入 208.34 亿元,其中2022年84.47 亿元;在研发成果方面,公司累计拥有发明专利4526件,较2021年末增长46.47%。
从各项数据来看,的确印证了王来春在去年10月调研会中所述“公司对现金流量表及相关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预期”。
进入2023年以后,立讯精密在夯实了企业基本面的前提下,还精修了企业内功。
据立讯精密2023年一季报显示,因内部费用管控优化,公司销售费用1.93亿元,同比下降9.29%。
同时,立讯精密去库存效应明显,一季度公司存货资产账面价值295.46亿元,同比下降20.92%,库存压力出现边际改善。
在2月的调研纪要中对于资本支出与融资计划的问题,立讯也做了进一步解释:“根据目前团队在汽车电子及通信等长周期领域上的发展来看,我们是走在正确的路线,因此近期不考虑特别设置投资上限。
与公司一季报共同发布的还有公司半年报的预告。
图片
这份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也算是给广大投资者们打了一剂强心针,像立讯这样一个“卖铲子”的企业,未来还有更广阔的前景。
正如王来春在年初的交流会中说:“在一些细分领域立讯之所以能够走得更快更远,不是因为我们天赋异禀,而是我们比过去更努力、比同业更进取,我们从来不躺平! ”
写在最后
立讯精密发展到今天,除了苹果的光环,其实我们还应该去看光环后的东西。
如果只是简单的代工,立讯精密未必可以走到今天。
早在2017年12月,苹果公司CEO库克专门造访了立讯精密位于昆山的工厂,并且发了一条微博,盛赞了立讯精密的工艺和文化。
他写道:“他们超一流的工厂将了不起的精良工艺和细思融入AirPods的制造,董事长王来春女士打造了以人为本的卓越文化,我们很高兴可以跟他们合作!”
图片
来源:库克微博
立讯精密优异的精密制造能力,以及自主研发能力,常常被“代工”两个字所掩盖,需要被正视,而王来春极具前瞻性的战略布局也是立讯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虽然苹果依旧是立讯甜蜜的负担,但在2022年年中的公司股东大会上,王来春直言理想状态是10年后单一客户对立讯精密(业绩贡献)不超过三分之一。
由此也能看出立讯在去“富士康化”之后,开始决心去“苹果化”。
从年报与季报中也不难看出立讯精密正在挣脱单一业务的桎梏,走向更多元化的发展之路。
在今年2月广东省工商联召开的誓师大会上,王来春更是直言:“目前立讯仅有3%产品走进全球行业的“无人区”,这些产品净利率均远超公司平均水平,也是接下来我们会重点去培育的。
下一步,企业的发展目标是在未来的20年,推动30%的产品系列进入全球行业“无人区””。
在最新的业绩交流中,面对市场因ChatGPT引起的算力服务器需求大爆发,王来春也透露:“目前ChatGPT带来高超算力服务器很强的关注度,我们在高速传输、热管理和电源部件都深度参与,未来会有帮助。”
对于产业外迁趋势,东南亚市场的挑战,王来春也是积极“迎战”,提早布局,于2016年便启动越南投资,目前运作趋于成熟。
公司4年前在印度金奈购买了前Nokia和Moto两个完善的生产厂区,也有5倍于目前厂房的扩建土地,现在配合欧洲通讯客户在保证3年价量的前提下已在去年底投产。
王来春说,“至于消费电子客户,我们会谨慎考虑,因为投资重、需求波动大、政策影响也大,我们会考虑轻资产方式谨慎,或合作前行。
如大家看到宁德和福特在美的模式,目前环境下,应是有能力的中企在特定环境下不错的选择。”
虽然这些布局的结果还需时间给出答案,但王来春在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困境时,不断的自我突破与勇于纠错的魄力值得敬佩。
参考资料:
【1】《立讯精密:立足A客户基本盘,汽车业务开启新成长征程》,浙商证券
【2】《立讯精密:跟踪报告之八,中国智能汽车Tier1领导厂商的崛起》,光大证券
【3】《立讯精密:公司首次覆盖及半年报点评报告,完成布局,静待新产品迭代周期》,东亚前海证券
【4】《立讯精密深度报告:汽车赛道新成长,精密制造龙头再启航》,民生证券
【5】《立讯精密:业绩符合预期,静待消费电子回暖》,平安证券
【6】《立讯精密董事长王来春:让30%的立讯产品进入全球行业“无人区”》,南方日报
【7】《直击股东大会丨立讯精密董事长王来春:智能手机需求较稳健,Tier1业务目标是三个五年内进全球前十》,每日经济新闻
—— / Cong Ming Tou Zi Zhe / ——
图片
排版:慧羊羊责编:艾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