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上的“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

4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古迹遗址日”,今年的主题“Heritage Changes”试图探讨近年来我们共同生活的世界上发生的剧变及其影响。已进入申遗冲刺阶段的北京中轴线“历经长期演进延续至今”,见证中国从封建王朝向现代国家的历史变革。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作为“北京中轴线”上变化最大的构成要素之一,在国际古迹遗址日到来之际我们对广场及4组建筑群进行整理,也算是对“Heritage Changes”的呼应。
天安门广场
图片
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位于北京中轴线的核心位置。其范围南至正阳门城楼,北至天安门城楼,东至中国国家博物馆,西至人民大会堂。广场南北长880米,东西宽 500米,总面积达44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之一。广场建筑群沿北京中轴线呈对称布局,在中轴线上从北至南依次为国旗旗杆、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广场东、西两侧分别对称布置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
明清两代,天安门前原为封闭的“T”字形宫廷广场,是举办重大庆典和向全国发布政令的场所,为皇家禁地禁民通行。广场上有沿北京中轴线东西两侧对称布局的“千步廊”,两廊相夹的纵向空间被称为“天街”,廊庞之外有红色宫墙环绕。千步廊南端为大明门(后来的大清门、中华门),东、西宫墙与长安街交接处东、西各设两门,为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明正统元年 (1436 年) 又在长安左、右门外各建公生门,通向官署各部。乾隆十九年(1754 年),重建长安左、右门,并于门外增筑围墙,各设东、西三座门。
中华民国成立后,为便利通行,1912年将长安左、右门的汉白玉门槛拆除。1913年长安街正式通行。1914年,拆除千步廊,变为公共空间。20世纪上半叶,天安门广场见证了一系列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转折事件。其中,1919 年5月4日,北平学生5000余人在天安门广场集会,掀起举世闻名的“五四运动”,这一事件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举行,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阅兵仪式。当日,30万人民群众举行了盛大的文艺演出以庆祝新中国成立,天安门广场地区正式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
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广场共进行了两次重要的改扩建,第一次为1949-1959 年(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今国家博物馆的建设与广场扩建),第二次为1976-1977年(随着毛主席纪念堂的修建展开),形成今天的格局。期间,1952年长安左、右门被拆除。1958年,千步廊东西复墙被拆除。1959年,曾经的“国门”中华门被拆。
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的形成对于北京中轴线的发展演进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展示出北京现代城市发展对于北京中轴线所建立的秩序与景观的尊重与继承,还见证了北京中轴线近现代公众化的转变历程。今天,天安门广场仍然是重大国事活动和市民活动的举办地,已由皇权至上的象征转变为人民至上的公共广场。  
人民英雄纪念碑
图片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建设的,它是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中第一个选址于北京中轴线之上的纪念性建筑,奠基于1949年,于1952年至1958年建设完成。
图片
人民英雄纪念碑采用了中国传统碑碣形式,碑身坐南朝北,面向天安门,由花岗岩和汉白玉砌成。纪念碑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分四面镶嵌八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以172个精心设计的人物形象反映了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历史,从图案设计到雕刻技术均代表了20世纪中叶中国雕塑的最高水平。碑身正面最醒目的部位镶嵌着巨型花岗石,上面镌刻有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碑身背面则镌刻着毛泽东主席起草、周恩来总理题写的镏金碑文 。碑顶采用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古典建筑样式,形态庄严凝重。
纪念碑碑身下方的八幅浮雕分别记载了哪些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渡江战役。
纪念碑为什么坐南朝北?
中国传统的碑祭性建筑一般都是坐北朝南,人民英雄纪念碑最初设计方案也是如此。但在建造过程中发现,参观的人流多是从长安街进入天安门广场,并集中在广场北部,如果坐北朝南,不便于人们在第一时间看到毛主席题字,在天安门广场有大型纪念活动时更是如此,因此调转方向朝北。
毛主席纪念堂
图片
以毛泽东主席为核心的中国第一代革命领袖的纪念堂,竣工于1977年,建筑内有多处厅室供公众举行纪念活动。
毛主席纪念堂位于天安门广场南端(原址为中华门),平面呈正方形。纪念堂建筑主体由基座、柱廊和屋顶三部分组成。基座部分为双层镶有汉白玉栏杆的红色花岗石基座。44根方形花岗岩石柱环抱外廊,柱间距按中国古建筑手法明、次、梢间距离依次递减,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屋顶为棕黄色琉璃板装饰的重檐屋顶,檐间镶葵花浮雕。建筑整体色调素雅。正门朝北,面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堂的建筑装饰大量采用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与天安门广场整体环境氛围相呼应。
毛主席纪念堂展示了哪几位革命领袖的革命历程?
纪念堂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革命领袖集体的纪念堂,二层设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革命业绩纪念室。
毛主席纪念堂的高度是如何确定的?
纪念堂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与正阳门的正中间,正阳门城楼高43.65米,人民英雄纪念碑通高37.94米,这就需要考虑到站在天安门上、金水桥畔看纪念堂时,正阳门城楼大屋顶的轮廓不能与纪念堂的最高处重叠。也要考虑到纪念堂的高度不能太高,不能有压过纪念碑的态势。经专家组计算与分析,将纪念堂通高定在33.6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
图片
中国国家博物馆竣工于1959年,扩建于2007年,它是我国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和文化客厅。国博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以北京中轴线构成东西对称布局。老馆设计时采用了“目”字形为基础的内院式布局,并在西侧入口安排了空廊,和人民大会堂形成“一虚一实”的体量对比,以保证立面尺度、形式与手法的对称。
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是哪座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其前身可追溯至1912年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目前总用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高度42.5米,地上5层,地下2层,展厅48个,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
新中国成立十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中,有几个在中轴线上?
两个。“十大建筑”是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博物馆与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北京火车站、工人体育场、农业展览馆、钓鱼台国宾馆、华侨大厦。其中,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博物馆与中国历史博物馆(即今天的国博),分列天安门广场西、东两侧。
人民大会堂
图片
人民大会堂是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地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场所,竣工于1959年,是党、国家和各人民团体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
人民大会堂位于天安门广场西侧,平面呈对称造型。立面采用古典的竖向三段式设计,台基、柱廊、屋檐均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图案加以装饰。台基上为12根红色大理石柱础、淡灰色大理石柱身的门柱,按照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手法,中间柱距略宽,两侧依次递减。四周入口由134根直径2米的柱廊组成。正门前有5米高、83米宽的花岗石台阶。人民大会堂呈南北长的矩形,烘托了北京中轴线开阔而又深远的效果。
图片
在天安门广场上,哪座建筑被称为“浓缩的中国”?
人民大会堂,因为在这里举行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和国家的大部分重大政治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中国版图上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都有以自己名字命名、体现地方特色的厅室。
人民大会堂是在多长时间内建成的?
10个多月。人民大会堂于1959年9月24日建成。作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首,人民大会堂工程结构之复杂、建设标准之高、工艺之多、施工速度之快,堪称当时国内之最。
参考:
北京中轴线官网
https://bjaxiscloud.com.cn
100个问题,带你了解北京中轴线的前世今生
https://m.bjnews.com.cn/detail/166841308614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