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斥资140亿拿地王,这家粤系房企有一个真·霸道总裁

图片
今天来说说粤系房企龙光及背后的掌舵人纪海鹏。
前几天龙光集团董事会宣布,集团于2021年2月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约销售额约为人民币120.9亿元,同比增长357.2%。
2020年,龙光实现了千亿目标,成功跃入千亿房企阵营。
但成绩亮眼的背后,龙光因为家族经营带来的问题也正在凸显。
龙光管理层已经意识到了问题,近两年开始频繁从外部引进职业经理人,努力“去家族化”。
但效果并不理想。龙湖副总裁胡浩,从加盟龙光到离职,仅用了一个月,其他被龙光引进的职业经理人同样没有呆太久。
不过从龙光过去的业绩增长和盈利能力来看,家族企业的通病在龙光的发展中体现的不太明显。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龙光有一个霸道总裁。
在龙光重大决策都是纪海鹏说了算,其他人话语权没有那么大,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家族企业管理体系混乱的问题。
尽管纪海鹏因此被贴上“强势”、“霸道”的标签,对待明星经理人也毫不客气。但在他的强势带领下,龙光过去在大方向上没有出现偏颇。
1
汕头起家
出生在汕头的纪海鹏,很擅长做生意。在踏入房地产之前,纪海鹏做过医疗器材和建筑材料的生意。
这时候的纪海鹏已经表现出了卓越的经商能力,很快挣到了第一桶金。
据说创立龙光的启动资金就是纪海鹏做医疗和建筑生意挣的。
1996年,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通货膨胀从1994年的24.1%降到1996年的8.3%。
房地产开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对象,敏锐的纪海鹏从中看到了机会。
1996年,纪海鹏在汕头创立了龙光。不出几年,龙光已经在汕头小有名气。
2001年,销售额已占据汕头房地产市场的1/3,一举成为当地龙头企业。2003,龙光正式进入深圳,开启快速发展。
2011年—2018年,在2372家港股上市公司中,仅有11家上市公司ROE连续超过了20%。其中房地产公司仅有龙光一家。
龙光能从众多房企中脱颖而出,实现千亿目标,其实是也是纪海鹏经商能力的一个体现。
2
入驻深圳
从宏观角度来看,龙光的快速发展是跟对了趋势。
从2003年龙光走出汕头,入驻深圳开始,龙光的发展就搭上了时代的列车。
与追求全国化扩张的房企不同,龙光绝大多数土储都押注在了粤港澳湾区。
而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既有自身优势,又有国家战略支持的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长为对标硅谷的经济新区。
总部位于深圳的龙光,发展核心区域就是粤港澳大湾区。
龙光地产管理层曾说:“大湾区有全国最庞大的市场、最旺盛需求、最高的价值,也是未来盈利能力最强的地方,相信也是投资者回报最高的区域。”
所以致力于深耕大湾区的龙光,既是大湾区的建设者,也是大湾区发展的受益者。
一方面有政策背书,另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特有的务实和开放,使得龙光可以快速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也是纪海鹏跟对趋势、顺势而为的结果。
3
偏爱“地王”
在生意之外,纪海鹏为人非常低调,几乎不出现在大众视野,网上也鲜少有他的报道。
但每一次拿地都是简单直接,不给对手任何反转的机会。
媒体人提到纪海鹏就三个字:太狠了。
有这么一个场景:
在深圳前海土拍现场,很多房企入场围猎,其中不乏央企国企,大多抱着志在必得的心态。
开拍后,现场争夺异常激烈,举牌超100轮,但最终毫无悬念,被龙光拿下。
对于深圳的地,其他开发商们总是趋之若鹜,但能拿到地的几率很小。
在拿地策略上,纪海鹏有一套自己的拿地方法论。
每当房地产行业比较低迷,大多数房企调整投资策略,缩减拿地规模和强度时。龙光开始大量扩充优质土储。
而在市场比较火热的时候,减缓拿地速度。这也使得龙光在过去的发展中,很多时候成功避开了拿地高峰期。
另一方面,龙光偏爱拿地王。
2003年,龙光以2.86亿元拿下深圳宝安中心一宗地王。
2014年,龙光斥资46.8亿拿下龙华地王,楼面地价逾25000元/平方米,超过当时龙华的新房价格。
刚好赶上2015年深圳房价迅猛上涨,曾经孤注一掷高溢价拿地王,很快就赚回了本。
2016年6月8日,龙光斥资140亿拿地王轰动地产圈。当时龙光地产总市值折合人民币约127亿元,这意味着龙光为了拿地赌上了“全部身家”。
龙光敢于多次拿下“地王”,离不开“金主”的支持,同时也与龙光创始人纪海鹏孤注一掷的勇气有关,在无法保证能盈利的时候,没有多少人敢赌上身家去拿这些地王项目。
不过龙光并不是每一次成功避开拿地高峰,在大规模的地王项目开发背后,其实也存在着发展隐忧。
关于龙光及创始人纪海鹏,大家还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