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梦,姬姓、字熟姑,春秋时期吴国君主,是吴王阖闾的祖父。史书有载,"寿梦"为其王号,他的另一个称谓是"乘"。所谓"乘",此字古时以青铜铭文刻写,形状好似一个张臂站立在竹筏上的人,这就是"乘"字本身蕴含的意义。

寿梦中的"梦"古时读音与"忙"读音相同,时至今日,现代吴地方言还保持着这种读法。简单来说,"梦"通"网",所谓"寿梦",就是"长久牢固之渔网",寓意与吴地的水、鱼密不可分。公元前十二世纪,太伯创立吴国,传至第五代时,遇武王伐纣得胜。

周朝建立,吴国被一分为二,一国为虞国,建于中原,另一国为吴国,建在蛮夷之地。传至十二代时,晋国灭掉了中原地区的虞国。两代之后,蛮夷之地的吴国崛起,纵观吴国历史,从太伯创国至寿梦时期崛起,总共历经十九代更迭。

吴地最早的百姓被称为"东夷",至夏商时期,改为"九夷"。寿梦时期前,吴越民族一直生活在南部平原,而这里一直被北方百姓视作"蛮荒之地",吴越原住民自然而然成为了"蛮夷"。吴国的起源,离不开太湖水网地域,为渔耕部落。

随着历代发展,吴地衍生出独特的水文化、鱼文化,船文化。受此影响,历代吴国君主的名字与王号,都与这些文化息息相关。在他们看来,由独特地域衍生出来的文化,是吴国的灵魂,更是赖以生存的根基。

公元前601年,楚国与吴越结盟,从某种形式上看,此举代表着两国外交关系的开始。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吴越属于楚国的附属国,国君为太伯十九世孙寿梦。寿梦是一位有着远大抱负的君主,他刚称王时,吴国已经据有江苏、浙江嘉湖平原、安徽江南等地,极具发展潜力。同时,国内还拥有水兵约三万人。公元前585年,寿梦继位。

这一年,他意气风发、壮志在胸,迫不及待施展抱负。不久后,他率领一支队伍亲自前往洛邑,拜见登基不久的周简王。追根溯源,吴、周本是同脉,吴王寿梦的这次"拜见",更像是一次认亲。一行人抵达洛邑后,受到了周简王的热情接待,并赐特殊待遇。

寿梦此次出访,可不仅是为了朝见周室天子,更多的时间,他用在了访问其他诸侯国上。寿梦前往晋国时,同样,受到了晋景公同宗礼待。其后,在晋景公的陪同下,吴王寿梦参阅了晋国的战车兵阵。如此看来,倒是有些出访的模样。

晋国对于寿梦的到来,颇显重视,外交礼节、欢迎仪式皆一应具备。按照当时的礼制,一国来访,受访者应回访还礼,于是,晋景公派巫臣访问吴国,建立友好关系。同时,使其子狐庸为吴行人,以方便联系各国,晋国还使人传授吴国兵士乘车、御射、列阵等作战技巧。

寿梦觉得晋国对己方十分友好,可与其结盟,便于日后对外扩张。吴国、晋国交好后,积极吸取对方的长处,像车战战法、组建战车军队等,都是由晋国传授。与此同时,吴国国力得到了迅速提升,经济、文化皆有了显著进步,这一切都要得益于晋国不遗余力的帮助。

不久后,吴国有了自己的年号与文字记载,相比于以往,这是新气象、新时代的开端,吴国也是从此刻,逐步酝酿未来的宏图霸业。

晋楚之争,起始于公元前632年,当年双方发生了一场大战,名为"城濮之战",自此开始长达五十多年的争斗厮杀。当时有句话:"惟楚有才,晋实用之",意思即"楚国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人才频出,不过最后都跑到了敌对国家晋国为官。"

像巫臣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他是楚国人,博学多才,富有谋略。宣公十一年,楚国覆灭陈国,楚庄王见到夏徽舒的母亲夏姬,心生爱慕,想要将其娶如宫中,而楚庄王的弟弟子反,也相中了夏姬,二人都想占为己有。

然而,夏姬是郑国郑穆公的女儿,巫臣出面劝说,二人方才作罢,最终,夏姬嫁给了连尹襄老。

两棠之役中,巫臣冷箭射死了连尹襄老,其后,以护送尸体为由,掩护夏姬逃至郑国。巫臣自知行迹不久就会暴露,为了保存性命,他没有选择回楚,而是由郑投奔晋国,被晋景公拜为邢大夫。此事传回楚国后,子反怒不可遏,下令诛杀巫臣全族,其余妾女家财,皆被瓜分一空。

巫臣得知此事后,悲痛中写信给子重、子返两人,严厉谴责他们的暴行,并发誓定要让二人疲于奔命而死。当时,晋国已经收复了大多数小国,唯有郑国还未拉拢过来。主要原因还是郑国距离晋国太远,有心而无力。表面上郑国还向楚国臣服,其实,早有意向臣服晋国。

晋悼公自然明白,他召集朝内诸多大臣谋士,商讨如何收服郑国,鲁国大夫仲孙蔑献策道:"郑州与楚国连接要道处,有一险地,名为虎牢。我们可在此处修筑城墙,增设关卡,断绝郑国与楚国的来往,到时郑国自然会臣服于晋。"

另一大夫巫臣亦献计称:"楚国东面与吴国接壤,我们可让吴国去扰乱楚地边境,令楚国无法抽身,到时收郑自会水到渠成。"晋悼公思虑一番后,最终采纳的巫臣的计策。其实,此计策也算无奈之举,须知当时晋国时六卿专政,派系林立,根本无法专心对外作战。至少在晋悼公看来,让吴国牵制楚国,是唯一可行之计。

寿梦二年,巫臣奉命出访吴国,一同随之前往的还有夏姬。至吴国后,夏姬深得吴王寿梦喜爱,宠溺宫中。而这只是巫臣送给讨好吴王的"见面礼",他此行的真正目的,是帮助吴国训练作战军队,传授楚国先进的军事作战技术,提高吴国军队战斗力。除了这些,巫臣还让自己的儿子留在吴国,担任外交官角色,负责游说周围各国联盟。

在巫臣的帮助下,吴国军队实力迅速壮大,外交方面亦取得不少突破。吴国开始尝试攻击周边一些小国,目标主要定为被楚国占据的诸侯国。吴军先是对巢国、徐国进攻,而后又在马陵之地直接对抗楚军,取得了不小的战绩。楚国意识到危机后,派子反、子重一年内各地奔返七次,实现了巫臣当日所立誓言。

吴国在多次对楚作战中,皆占得上风,并夺走楚占的东南地区,将此处的蛮夷部落尽数剿灭。此役之后,吴国进一步壮大,国力达到强盛,成为楚国中原称霸的劲敌。楚国公子婴齐向楚王说道:"吴国以前从未进攻过楚国,近来却频频挑衅。如果我们忍让,必然会使对方有恃无恐,更加肆无忌惮。我们不如率领大军攻打吴国,让其知道后果。"

楚王觉得言之有理,便命公子婴齐率军讨伐吴国,然而,由于轻敌,楚军中途遭遇吴军伏击,公子婴齐大败,溃退路上因心中羞愤,患病而死。

公园前584年,吴入州来。同年,吴国正式对楚宣战,先后攻占附楚的巢、徐两地。次年,寿梦率军攻郯,而后郯国君主求和。晋景公以郯事吴,率三国联军进攻郯。寿梦五年,即公元前581年,吴国兴兵进攻楚国,子反率军迎战,其后不敌溃败。

至寿梦十六年,楚国不满吴国在中原地区的外交策略,命子重率领大军进攻吴国。不料,中途遭遇吴国伏兵,楚军溃败,大将邓廖被俘。吴国并未善罢甘休,采取自卫反击,一路反攻,势不可挡,杀至楚国城邑,引得楚国朝野上下震惊。

负责此次作战的子重成为众矢之的,后来,在一片指责声中郁郁而终。

公元前576年,吴国第一次参加诸侯联盟,此次会议由晋国发起,主要目的是为了抗衡楚国。公元前576年,楚国再次伐吴,势力延伸至长江西游,引起周边诸侯警惕。前563年,晋悼公、齐世子光、吴子寿梦共聚于木且江苏沛县东,谋联师伐郑。

吴王寿梦到了年老时,遇到了一个难题,与其先祖古公亶父的经历相似。他一生留有四子,即诸樊,余祭,余昧,季札,其中,以季札最为仁爱贤明,富有能力。寿梦派其周访各国,表面是观习礼仪传授国人,实则是为刺探情报,每次季札都能够出色完成寿梦的要求,深受寿梦喜爱。

不过,由于古时传统向来是传位长子,寿梦未能避俗,临死前把位置传给了老大诸樊。然而,也正是这种决定,为后世种下了一场灾难。

公元前560年,吴楚爆发庸浦之战。当时,楚国君主去世,吴国新君错估形势,认为楚国忙于新丧,必然不能整军迎敌。于是,吴国集结大军,进攻楚国,不料对方早有防备。吴军进攻不久后,即陷入楚军埋伏之中,损失惨重,吴公子党尽数被俘。

参考资料:

『司马贞《史记索隐》、《左传》成公七年至襄公十二年、《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第一》、《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