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喧嚣的时代,谁来为范伟鼓掌?

赵本山曾说,“要说表演上能压我一头,只能是范伟”。

在影视圈里,能让一代“小品王”公开称赞的,范伟属于独一份,而他也确实担得起这份赞誉,甚至更令人惊喜。

你以为,他是那个憨傻蠢笨的“伙夫”,或是水库浪子“范德彪”,亦或是自诩为文化人的“药匣子”......但这些却不全是他,真正的范伟,你也许从未见过。

他就像隐藏武林的“扫地僧”,执迷武学,却又波澜不惊。

2003年,赵本山正式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作为最信任的自家兄弟,范伟可以说是“本山传媒”当仁不让的头牌,但他却放弃了成名成腕的机会,孤身走上一条人迹罕至的路。

为了追求心中的艺术,他跑去拍电影,还是没什么观众的文艺片,要知道,当年他随便上一场春晚,都比他几部电影加起来的票房多,但他却只在意角色内核。

在争名逐利的娱乐圈,范伟是另一种存在,他不爱凑热闹,也不会曲意逢迎,只是守着心里那点“念想”,细致打磨角色,对得起观众,也不失落自己。

毋容置疑,能把观众演笑了,是一种本事,再把观众戳哭了,就是一份功力了。

不禁要问,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如此珍珠一般的好演员,谁来为他鼓掌?

一、“孟不离焦”的兄弟情

其实,范伟与赵本山,注定要走上两条截然不同的路。

1962年,范伟出生在辽宁沈阳,比赵本山小5岁。

也就是这年,赵本山的母亲去世,父亲远走他乡,从此成为孤儿,跟随盲人二叔学艺,为了混口饭吃,他啥都干。

相对来说,范伟的童年幸福很多,虽然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却十分支持儿子从艺,16岁时,他就被去大师陈连仲那里,学习相声表演。

从小,范伟性子拘束,少言寡语,加之长相周正,在这个“扮丑卖乖”的行当,他的资质不算好,只能以勤补拙。

1980年,范伟进入铁岭民间艺术团,3年后,又被调回沈阳曲艺团,而直到1987年,赵本山才进入铁岭市民间艺术团,两人因此错过。

但他们早已耳闻对方大名,那时的赵本山凭借《摔三弦》,强势闯入东北文艺圈,而范伟也因自导自演的相声《无事生非》《烦恼》和《小偷奇遇》,小有名气。

31岁时,范伟终于凭借《要账》,拿到相声大赛一等奖,而这也是他表演的极限,腼腆木讷的他,在相声舞台上总也放不开,于是,他决定转型。

此时的赵本山,早已不是当初混口饭吃的“卖艺人”,他的野心将他推上了春晚舞台,1990年,他因小品《相亲》在全国声名鹊起。

在赵本山眼里,范伟是个好苗子,有曲艺功底,也不抢戏,两人要是搭档,那就是二龙戏珠,肯定十分精彩。

1993年,赵本山第一次向范伟伸出了橄榄枝,邀请他出演春晚小品《老拜年》,这让范伟又惊又喜。

为了这次机会,他提前半年开始琢磨角色,台词也背得滚瓜烂熟,只等春宵一刻。

却不想,台里领导不愿用新面孔,为了不让赵本山为难,范伟一句怨言没有,悄悄回了老家,虽然与成名失之交臂,但他的心里却难得轻松。

经过这次事故,赵本山更加看中范伟为人,一向重情义的他,怎么也不会让兄弟吃亏,便又盘算着如何再次提携他。

1995年,赵本山拿到崔凯以亲身经历创作的剧本《牛大叔提干》,他第一个想到了范伟。

这部讲述“因为马经理不在,牛大叔为了村里学校的玻璃假扮马经理陪酒”的故事,中途差点被毙,经历一波三折之后,才终于登上了猪年春晚的舞台。

其中范伟饰演的“胡秘书”精明谄媚、溜须拍马,一副黑方眼镜下藏着为领导“排忧解难”的智慧,范伟将这个小人物拿捏非常到位。

从此之后,范伟就成了赵本山的“御用配角”,两人焦不离孟的感情,成为春晚舞台上的佳话,也缔造了一个又一个难以企及的“小品神话”。

1996年,在小品《三鞭子》里,范伟带上金边眼镜,成了狐假虎威的县长司机。

1997年,在小品《红高粱模特队》中,范伟一改土味形象,穿上波点衬衫,头扎丝巾,秒变模特队教练,不管是翘起来的兰花指,还是扭起来的模特步,一颦一簇都引得观众爆笑不止。

如果说,这些作品只让范伟混个脸熟,那么《卖拐》的出现,就让他成为了现象级的表演大师,甚至,有人说他的表演超过了赵本山。

对于外界如此评价,范伟却非常谦虚且感恩地说道,“如果不是本山大哥拉我一把,我也不会有今天,我永远甘心让他走在我前面!”

这么多年,两人在舞台上相互成就,赵本山是那个掌舵的人,而范伟却是扬帆的人,因为两人同心同力,大船才会驶向深海。

二、离开春晚的真实原因

对于范伟来说,真正让他在喜剧领域一战封神的角色,要属李宝库和范德彪。

2001年,赵本山开始接触农村题材电视剧,自导自演了地方剧《刘老根》,又与范伟、高秀敏组成“铁三角”,亮相荧屏。

因为范伟戏好,又爱琢磨,所以赵本山一路给他加戏,其饰演的“药匣子”李宝库,从小配角一跃成为男二号,戏份直超主角赵本山。

剧中,范伟金句不断,搞笑古怪,总认为自己怀才不遇,没事时找事,惹出事来又怕事,将农民身上典型的狡黠与懦弱,表现得入木三分。

3年之后,两人又合拍了另一部剧《马大帅》,可以说,这回范伟的表演简直登峰造极,至今仍被观众顶礼膜拜,甚至成为东北文化中灿烂一笔。

水库浪子范德彪,堪称辽北第一狠人,认真办不靠谱的事,严肃说不靠谱的话,是“彪哥”一贯的人生准则,剧中,范伟举手投足之间,都是味道。

凭借这两个角色,范伟野蛮打进东北三省,并迅速占据全国观众的心,而其带着大碴子味的口音,和憨傻蠢笨的农民形象,也成为那个时代的温情记忆。

2003年,赵本山正式成立“本山传媒”,从小品到影视再到电视节目,遍地开花,同时,赵本山开始广收徒弟,不断扩展业务,从此,屹立在厚黑土地上的商业帝国,就这样形成。

毫无疑问,范伟是最好的“头牌军”,无论从名气还是实力,他都是赵本山最得力的搭档,也是本山传媒的另一张名片。

后来,两人又合作了《乡村爱情》等好几部剧。

2005年,范伟再次登上春晚,与赵本山搭档小品《功夫》,这也是两人最后一次在春晚舞台上合作表演。

当年,范伟由于紧张,出现两次失误,将“非常6+1”说成了“非常6+7”,还说错了“一眼慧眼”,虽然最后都给圆回去了,却极大挫败了他的自信心。

这次之后,范伟无法原谅自己的失误,心里发怵,向赵本山请辞,不再上春晚。

没有了得心应手的老搭档,赵本山开始大力培植自家演员,带火了徒弟王小利、小沈阳、丫蛋等,“本山传媒”由此登上巅峰。

这边,范伟向赵本山提出北上发展,也为了儿子日后的教育,赵本山是个痛快人,他同意了范伟的决定,还帮他推荐进入煤矿文工团。

此后,范伟就很少出现在赵本山的作品中,而关于两人不和的消息,更被传得甚嚣尘上,有说两人分钱不均,有说范伟膨胀忘恩等等。

但其实,范赵二人从一开始,就注定会走上两条截然不同的路。

范伟没有赵本山的野心,也不妄图称霸哪个圈子,但他却有自己的想法。

不管是在相声界混得小有名气时转行,还是正当红时退出春晚舞台,范伟始终遵循内心,对艺术的渴望和敬畏,他想突破自身限制,成为一名真正的演员。

而第一步就是要走出“赵式幽默”,摘掉角色标签,这一次,他走上了大荧屏。

三、这条寂静的路,慢慢走

可以说,范伟的决定是大胆的,甚至有一种壮士断臂的勇气,而他当初投身文艺片领域,更是不被许多人看好,叫衰一片。

元宝眼,蒜头鼻,溜下巴的范伟,让人看着就想笑,加上“彪学文化”的深入人心,范伟给观众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刻板印象,如果出演正剧,观众很容易出戏。

而范伟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就像观众的情绪按摩师,可以精准摸到穴道开关,让你跟着他笑,也跟着他哭,相信他就是那个人。

2004年,他出演了自己的首部电影《看车人的七月》,饰演一个老实巴交的单身父亲,在娱乐会所给人看车,地位卑贱。

剧中,当他走向敌人,做抵死反抗时,面无表情的一张脸,竟出奇地刺痛人心。

凭借该角色,他获得了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这一奖项激励他继续转型,却也让更多的导演看到了他。

2008年,导演张猛打响了东北电影文艺复兴的第一枪,他为文艺片《耳朵大有福》找来了范伟。

这部讲述铁路工人王抗美退休一天的故事,拍摄地点正是范伟儿时生活的地方,沈阳铁西区,记忆的重合,让他仿佛回到了,东北被下岗潮席卷的父辈时代。

片中,不管是出门戴口罩,进门就把口罩拽到脖子后,还是骑车前用手套掸一掸车座上的灰,范伟都在用一种极克制的感情,演出那个背景下人们的颓丧与挣扎。

对于表演,范伟是认真的,常常与自己较劲,他将每一个角色反复咀嚼,打碎了咽下肚,再剥离掉自己的那部分,注入新的灵魂,也就成了他。

拍《手机》时,为了演出一个河南农民,他专门学习了河南话;

拍《芳香之旅》时,为了贴近劳模的人物形象,他坚持三个月不吃主食;

拍《不速来客》时,为了一场20秒的戏,他连扇了自己17个巴掌......

然而,为了戏下狠手的他,却并没有得到同等的回报,这几部文艺片的票房十分惨淡,观看电影的人数,甚至远远不及上一场春晚。

“我特别愿意演这样的电影,哪怕条件艰苦点,什么方面条件都不谈,只要有这样的人物,我就演”,范伟淡然说道。

不为赚钱,也不为争名,只为了心中那点艺术梦想,他甘愿走上这条寂静的路。

2015年,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让范伟走上了演艺生涯的巅峰。

这是老舍笔下的人物,丁务源,一个城府极深、八面玲珑的农场主任。

正是这部电影,让观众看到了范伟的戏剧功底,全片没有一个大开大合的动作,但所有的表情、动作和眼神,却从始至终没有断过。

毫无疑问,范伟出色的表演,让他获得了金马奖最佳男主角,与他同台竞争的有张学友、梁家辉和许冠文。

正如导演许鞍华评价他,“范伟的表演诚恳的可怕”,这也是他10年电影生涯最好的褒奖。

后来,《我和我的家乡》中令人肃然起敬的“范老师”,

《天下无贼》里智商欠佳的“打劫犯”,

《私人订制》中假装大领导的“司机”,

《一秒钟》里坚守信仰的老放映员“范电影”......

在高手如云的武林,范伟早已成为那个“一代宗师”,无相无心,八卦自生。

四、如此生活

在事业上一路勇进的范伟,感情上,也非常简单。

1988年,通过朋友介绍,范伟认识了沈阳市儿童医院的美女护士杨宝玲,一见钟情的他,经过2年苦苦追求,于1990年,两人步入婚姻殿堂。

婚后,杨宝玲生下儿子儿子范曦文,一家三口幸福美满。

32年之间,范伟始终将爱妻视作唯一,即使身处诱惑巨大的娱乐圈,范伟也始终洁身自好,坚守婚姻底线。

从不被看好的“卖艺人”到满身荣誉的“影帝”,杨宝玲默默陪他走过一路,情坚至深,矢志不渝,也成为了业内的一段佳话。

生活中,范伟并不是一个幽默的人,还是那样腼腆、木讷,甚至很少接受采访,就算他演便天下人,却总演不好自己。

如今,60岁的他,更像一个普通人,不爱凑热闹,也不会曲意逢迎,没有戏的时候,他经常消失在大众视野中。

他不爱参加综艺,更不喜欢酒局,因为不会喝酒,王志文常取笑他,给他起外号“范小抿”,大多时间,他愿意窝在家里,陪陪老婆孩子,在他看来,这才实在。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360娱乐观点或者立场,360娱乐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后的30日内与360娱乐联系
  • 0

    呵呵

  • 0

    雅蠛蝶

  • 0

    哇嚓

  • 0

    呜呜

  • 0

    哈哈

  • 0

    么么哒

  • 0

    哔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