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皇小西川 一门六宰相

2021-05-27 22:29
河北

赞皇小西川

石家庄市赞皇县城东南,有一座石臼山,虽仅172米,却是赞皇县城的制高点。山顶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石雕像,这就是唐朝一代名相李德裕,据说他是当地历史上官职最高的人物。李德裕的石雕像面朝西北,遥望着他的家乡——许亭。

许亭,在赞皇城西北三十华里,是全县四大集镇之一,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史书记载,公元前204年,淮阴侯韩信用兵曾有许亭之捷。许亭村人杰地灵,自隋开皇年间建赞皇县以来,人才辈出,在唐朝时一共出过六位宰相,被称为“唐相故里”。清道光皇帝的老师杜南棠亦是许亭人,至今村中尚有“翰林宅”。

三河江水是宝地 天然山城流清泉

驱车出赞皇县城向西约20分钟,就到了许亭地界了。许亭村是赞皇西北最大的一个村庄,人口约3000多人。许亭村南北长,东西短。西北临井陉测鱼,西面与山西昔阳接壤。村西山峰海拔一千多米,如屏如障;村东金字漫峰,巍然挺立;村南村北山脉平等相对,近村又有五座丘陵和两道龙岗石壁将村落团团环抱,因此许亭在历史上有莲花山城的美称。如今的许亭,已是赞皇的一个乡政府的所在地。

有山就有水,昔时许亭的水脉极旺。据许亭老人曹焕平回忆,许亭村西谷涧清流不断,曾有一远近闻名的山泉叫“一股泉”,泉水滚涌下山,蜿蜒向东,与村中河、村北河三河汇水到村东吸水珠山下,浩浩荡荡,向南流出山城。昔时许亭泉水平流,水到成渠,曾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在我们进入许亭的路边,是一条被当地百姓称之为“葡萄河”的干涸河道,众多鹅卵石散落其间。这里仍有一处被当地人称为“水磨林”的地方。解放前,这里曾安有几十盘水磨,附近乡亲都来加工粮食。

许亭被誉为“赞皇小西川”。曾有一首歌谣这样流传:“南和任县不求天,赶不上赞皇小西川;三河江水是宝地,天然山城流清泉。”

许亭名字的来历,民间传说也有很多。其一,说这里曾经是一片湖泊,湖泊上有一个小亭,小亭的名字叫浒亭,所以这个村子也就叫浒亭。后来由于湖泊干涸了,所以大家把浒的三点水去掉,变成了许亭。

其二,说西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置亭长,掌治安警卫,治理民事。《汉书·百官出卿表》上也记载:“十里一亭,十亭一乡”。当年的第一任亭长姓许,所以取名许亭。

还有一种说法,与韩信“背水一战”的故事有关。相传,公元前204年,汉高祖刘邦让韩信、张耳出兵东下井陉口,与赵王歇、陈馀交兵。经过背水一战,韩信大胜,斩陈馀于汦水之上。后韩信回兵此地,将士请“停”以便犒赏三军,韩信“许之”,故有“许停”之名。久之,“停”变为“亭”,就成了许亭。

名相李德裕 功篑朋党争

在赞皇,许亭是以出宰相而闻名的。在许亭村口,村民用瓷砖水泥砌了一座村名碑,上书“唐相故里许亭”六个字。而李德裕,就是其中一个标志性的人物。

许亭人杜南棠,曾做过清朝道光皇帝老师,他在《许亭形势纪略》中写道:“治之西迤逦蜿蜒,地愈高山愈众,约30里有乡曰水峪,唐相卫公李文饶有别业在焉,所载平泉庄是也。又西二里为吾乡许亭,……则李氏茔域存焉。”文饶,是唐宰相李德裕的字。平泉庄,就是李德裕的别墅,后来此地被改为了平泉寺。至今,在许亭村东还存有平泉庄的遗迹。

赞皇县冯建林对李德裕颇有研究,并曾出版过《李德裕评传》一书。据他介绍,李德裕是晚唐最为杰出的政治家。因为著名的牛(僧孺)李(德裕)朋党之争,李德裕几次遭贬黜、几次复相。李德裕出身名门,生活奢侈,但所任之地政绩卓著,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在历史上,李德裕还曾被大诗人李商隐赞为“万古之贤相”。作为杰出的政治家,他辅佐武宗皇帝,使腐败衰弱的晚唐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会昌中兴”的繁荣局面。清人评价李德裕“其才不在诸葛亮下”。李德裕南贬琼崖而卒,现海南岛多港峒还有他的不少后裔,都已经化为黎族。如今海口市的“五公祠”内还立有李德裕(五公之首)的塑像和牌位,供人祭祀瞻仰。近代学者梁启超更是认为,中国古代一共有六大政治家。李德裕便是其中的一位,其他五人是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都是宰相身份。

在许亭,关于李德裕的传说很多,“牛山抵李”就是其中一个。曹焕平说,在许亭村西北有座牛角山,形状象牛角,角尖直抵东南方向的李氏祖坟,恰巧唐朝时期就发生了牛僧孺与李德裕的“牛李党争”。于是,民间流传着歌谣说:“唐朝牛李有斗争,牛奸李忠世人评;只因许亭李氏坟,牛山紧抵不相容。上天造就牛克李,最后李败牛氏赢;民间无奈常叹息,众说纷纭不休停。”

历史上“牛李党争”的深层原因,是新兴科举出身的以牛僧儒为首的牛党,和北朝以来世族出身、并以“门荫入仕”的以李德裕为代表的豪门政治家之间的党派斗争。李德裕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皇帝的态度:唐武宗时李德裕得势,权倾朝野;而唐宣宗素来对唐武宗的治国之道深为不满,在他继位之后,李德裕作为前朝要臣当然被贬。加之牛党乘机报复,李德裕便被一贬再贬,直至客死海南。

许亭李半朝 辉煌铭青史

“在中国历史上,像赵郡李氏这样,出了这么多政治家的确实很罕见!”冯建林说。良将,有曾与韩信交战的赵将李左车;大唐名臣,有以李吉甫、李德裕为代表的唐朝六宰相;诗词歌赋方面,有李华、李峤为代表的大文豪。这些人都姓李,均为赵郡李氏的子孙。因此,要说唐朝六宰相,还要从赵郡李氏说起。

韩信“背水一战”的主战场在井陉,距赞皇许亭四、五十里。赵军大败,向邯郸逃窜,许亭是必经之路。据许亭出土的李氏家谱碑记载,汉初李左车为战国时赵将李牧之重孙,赵郡李氏第五代始祖。那次著名的“背水之战”后,李左车被汉军所擒。受韩信优待后,李左车终被劝降归汉,为汉室建业立过汗马功劳。

根据著名学者梁勇考证,李左车出身于赵郡李氏,其后人落籍许亭,并成为许亭、赞皇的望族,成为赵郡李氏的重要一支。许亭李氏自北朝时期起便地位显赫,成为以定州刺史李宪及其子孙为代表的世族豪门。李宪儿子李希宗、李希礼等,都是北朝时期的高官显贵。他们与渤海高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等著名世族关系密切,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均具有很大的影响。

李希宗膝下数女,最后都嫁入了豪门。其中李祖娥嫁给了北齐皇家,成为高洋的皇后。到了唐朝,许亭李氏成了宰相世家和文豪大家。先后出了李峤、李绛、李珏、李吉甫、李固言、李德裕六名宰相。有“许亭李半朝”之说。自唐至清,李氏宗族名人辈出,见诸史者计有31位之多,其中不乏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过影响的政治家,也不乏以文章辉耀史册的文学家。

李峤曾三度为相,是初唐著名文学家,为“文章四友”之一。

李吉甫两度拜相,平叛“削藩”、“裁减冗官”,史称“经纬之臣”,而且还是著名的地理学家。

李绛是有名的谏臣,直言陈奏,“知有国而不知有身”,宪宗皇帝称他“绛言骨鲠,真宰相也”。

李珏,唐穆宗李恒即位时得信用,任翰林学士,赐紫金服,又加屯田员外郎,有“内相”之称。

李固言,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壬辰科状元及第。连续被聘请在江西等地任职,后任工部侍郎、尚书右丞。

李德裕,李吉甫之子。唐穆宗时擢为翰林学士,累迁中书舍人、御使中丞。后召拜兵部侍郎、兵部尚书,封赞皇开国伯,后封卫国公。

帝师杜南棠 尚留“翰林宅”

李氏家族强盛之时,许多人已由许亭村迁往了外地,如今留在村庄中的李氏,人数并不多,亦无太多的旧迹。如今村中褚姓、曹姓,倒是占了大半。而在历史上,许亭村中,除了李氏,杜家也是当年的大家族。

在许亭村,有西垴坡等丘陵,因此许多房屋也都是按照地势而建。漫步村中,能看到很多用石块砌成的老房子。而在旧时,村中有名望的大户,则多为青砖墙面,且在房角屋檐下,置有砖雕。在西街,一处不起眼的胡同里隐藏着一座荒芜了的宅院,那就是被称之为“翰林宅”的杜南棠老宅。

《京兆杜氏宗谱·历代名宦》载:“南棠,乾隆丁未进士,任翰林院检讨。”杜南棠,字召亭,号荔村,生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也是赞皇县许亭村人。杜南棠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中进士,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任翰林院检讨,职兼编修国史,后又升任左春坊左中允,并先后两次担任会试同考官。杜南棠曾主讲于正定城的恒阳书院,著有《荔村诗稿》、《荔村山房文集》。嘉庆十五年(1811年)病逝,享年63岁。

杜南棠宅院门口并不大,因为久已无人居住,门前有些破落,但从雕刻精美的门石上,还能依稀看出这处宅院的不同。在门头上方,两根锈迹斑斑的铁链,空空荡荡的垂在那里——这是当年悬挂匾额的位置。村里的老人说,“七七事变”之前,“翰林宅”的门口还挂有“太师第”金字牌匾一块,可惜后来被汉奸劈柴做饭烧掉了,入社的时候,宅中存有的圣旨还曾在县文化馆展览,但后来下落不明。

村民杜兆兰说,以前村里有很多块牌匾,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间,有的被砸掉了,有的被刨平,做了案板。

“翰林宅”以前是穿堂过厅的两重院,后来被改建了。1951年春,赞皇四区还在这里创办了高级小学。

据说,当年杜南棠还曾带道光皇帝来许亭住过数十天。相传,当时谁也不知道光的身份。一次在学堂玩耍时,道光玩到兴起,就与几位许亭的学童说:“你们谁愿意和我拜为盟兄弟?”但学童们却不喜欢道光,谁也不愿意和道光结拜。杜南棠感慨地说,许亭没人啊。意思是说,如此大的荣耀,却无人接受。

从“翰林宅”向西向南,在如今许亭村大桥北头的位置,有一个叫做“校台”的地方。这里是清朝翰林杜南棠读书的地方,也是杜氏家族的私塾,培育了四个进士,多个举人。现在的“校台”老房子已经被盖到了民房中,而且也有部分出现了坍塌。

村民褚爱臣说,“到了许亭村,如果没有看过大槐树,那就算没有到过许亭。”在村东街一个胡同口,远远就能看到这棵粗壮高大的槐树。本地人都把这棵树叫做“唐槐”,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唐槐树身很粗,足足三个人牵手才能将其抱住。胡同并不宽,路边唐槐粗大的树身又占据了三分之一的位置,来往的车辆在树身上留下了刮蹭的痕迹。赞皇县有关部门在树身上钉了一个古树的铭牌,进行保护。

“小时候,这棵树的西南角还有一个石碾。我每次走到这里,都要从石碾和树身的缝隙中钻过,但后来缝隙越来越小,后来石碾被拆掉,盖上了小房。”褚爱臣说,许亭村里原有四棵大槐树,北边的一棵最大,但在解放初建设岗南水库的时候,被挖掉解成木板,支援建设了;村东街也有两棵,一棵在1978年左右被村里卖掉了,另一棵在2002年夏天枯死,被大风刮倒了。

在许亭村西,有一片长势喜人的小叶杨林,在林中有一个石头垒成的大坑,被当地人称之“大水坑”。碧绿色的水坑中,泉水不停地向外涌。据村中老人们讲,这座“大水坑”应该是清朝时垒起来的。“大水坑”中有一个泉眼,常年往外流水。夏天泉水冰凉,到了冬天,热气则呼呼往外冒。1988年左右,褚爱臣还和当地村民一起对这个大水坑进行了清淤。“水坑大概有十来米深,下面都是石头。”褚爱臣说。

虽然许亭现在没有了环绕村庄的“三河江水”,但相对其他村庄而言,许亭的水位还是比较高的。这里家家户户都挖有水井。水井不深,5、6米就能看到水。这里的地下,都是石头,乡亲们顺手就把打井挖出来的卵石,一块块摞了起来,垒成了圆形的井壁。然后,在井台上架一个辘轳,或系下一台小潜水泵,这井就成为村民的取水井了。

从杨树林再往西,还有一座水库,名为许亭水库。近年来,因为有平泉庄,因此村里人也给它起名为“平泉湖”。这是1973年时修建的水库,至今还是当地灌溉农田的主要水源。褚爱臣说,当时为了修岗南水库和县里的白草坪水库,村里的壮劳动力都被派了出去,只剩下一些妇女和老人。但就是这些老人和妇女,硬是把许亭水库建了起来。

打造“六宰相”文化品牌

红旗大街与高赞公路交叉口西北角,赞皇县南邢郭村东的位置,有南北朝时期,赵郡李氏的墓群。俗称为“五疙瘩”的墓丘,如今只剩下三座。1976年文物部门挖掘了两座,证实为东魏司空李希宗和其弟李希礼之墓。另外三座墓葬也都是李家人的墓葬,这都是李德裕的先人墓。在“五疙瘩”东北约二三百米处,还有一个坟丘,据传就是李德裕的衣冠冢。

古墓封土之上,长满了小桑树。多年的风雨,加上周围农田取土,如今的封土最高也只有四米。这里距离许亭,已经有几十里之遥了,但这也能看出当年许亭李氏家族曾是何等的辉煌。从许亭到赞皇,从赵郡到洛阳,李氏家族成为中国历史上绕不开的大家族。

以李德裕为首的唐朝六宰相,更是达到了许亭李氏家族声望的巅峰。有关唐朝六宰相的传说,在许亭源远流长。唐朝六宰相这一文化品牌也越来越受到当地的重视。在南邢郭李氏墓群的北面,有酒厂打出了“金相府”的招牌。又听说,在石臼山下的赞皇城东北角,原先耸立的县标建筑“太行明珠”,县里已有意进行更换。取而代之的,将是唐朝的六宰相 来源:赞皇之窗

(来源:赞皇之窗)

原标题:《赞皇小西川 一门六宰相》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