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花雀快被好吃的中国人吃灭绝了

近日,国外期刊发布的一篇研究论文指出,作为亚洲和欧洲地区数量最多的鸟类之一,禾花雀由于中国人的吃鸟陋习等原因,已濒临灭绝。

图为志愿者解救落入网中的禾花雀 图片来源:Cfp

据德媒近日的报道,一篇发表在《保护生物学》期刊(Conservation Biology)上的论文指出,作为亚洲和欧洲地区数量最多的鸟类之一,禾花雀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其数量已大幅减少90%。该研究称,禾花雀将可能重复北美旅鸽的命运,后者在1914年因为大规模捕杀而绝种。

据了解,禾花雀学名为黄胸鹀,其胸腹部为鲜黄色,经常筑巢于矮树丛底。每年冬天,这种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的小候鸟会飞到较温暖的中国东南沿海或部分南亚国家过冬。然而近年来,禾花雀正逐渐消失在东欧、日本及俄罗斯的多数地区。

该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是明斯特大学学者坎普(Johannes Kamp)。他在国际生态保育联盟“国际鸟盟”曾发表声明称,虽然人类活动常常导致物种灭绝,但许多灭绝物种原本就数量较少且分布范围较窄,像禾花雀这样分布极广数量众多的生物因遭到人类捕杀而濒临灭绝实属罕见,他说,“大量猎捕似乎是造成它减少的原因。”

在中国,禾花雀被认为是一种美食,食客们将其称为“天上人参”,并称其有补肾壮阳的功效。因此,禾花雀在从北向南迁徙的途中,由于夜间大量聚集于栖息地,极易被猎人用网捕杀。“国际鸟盟”指出,中国人猎捕禾花雀已超过2000年的历史。

尽管1997年中国已明令禁止猎捕禾花雀,但这篇发表在《保护生物学》的论文称,随着经济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日益富庶,食用此类鸟禽仍保持上升趋势,当下数百万的禾花雀及其它鸣禽仍遭捕杀。2001年就有一百万只被猎捕的禾花雀在广东省成为餐桌上的佳肴。

根据《中国新闻周刊》2011年的一篇报道,广东人一直在大量捕杀食用禾花雀。民间吃鸟的习惯甚至得到部分地方政府的支持。1990年代末,佛山市三水区还专门举办过禾花雀美食节,食客蜂拥,鸟儿惨遭大面积捕杀。尽管广东省林业厅几年前对上述美食节进行了取缔,但禾花雀并没有在人们的餐桌上消失。

在《野生动物保护法》没出台的1988年以前,禾花雀由于啄食谷物等粮食作物,一直被中国人归类为害虫一类,所以人们捕杀这种小鸟也被认为是在除害。但其实科学界早已将其剔除害鸟之列,因为禾花雀在繁殖时期也会大量啄食害虫。

2000年8月,中国国家林业局就将禾花雀列为三有物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08年,广东省也将这种鸟儿列为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13年11 月 26 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禾花雀由“易危”级别提升至“瀕危”级别,与黑脸琵鹭同级。

这种小鸟在2000年时还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无危”级别鸟类,但只是短短的13年时间,这种分布广泛的小鸟就将近濒危。

但即便如此,2013年之后仍有大量禾花雀出现在交易市场,数量最多时,广州和韶关查获的被捕杀禾花雀就高达10万多只。

去年,一个名为“让候鸟飞”的公益基金项目在广东进行了一项相关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广东已很难看到禾花雀的身影了。 

(上图为禾花雀的分布区域和数量下降情况。浅色区域为繁殖区域,深色区域为越冬区域;箭头表示观测到数量下降的地点,三种箭头自上而下分别代表数量下降的程度为中度、严重和极其严重;橙色圆圈表示禾花雀遭猎捕的区域。)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