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潮汕、老挝走出来的法国华人首富养成记

“陈氏兄弟有限公司”, 41年风雨沧桑,可以视为华人创业史的一个缩影。

(左2.左3为陈氏兄弟公司陈克光和陈克威)

俗话说的好:创业难,守业更难。创业之初,哪个企业里没有自己的一两个亲戚、三亲六故,大家“义”字当头,携手向前;可分手之际,哪个不是“利”字为先?

患难与共不易,有福同享更难,如何平衡“义”与“利”,或许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不过,西欧最大华商企业、法国华人首富——陈氏兄弟艰苦创业、相互协作的故事,可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风云突变

一个富足家族逃出老挝的苦难史

2017年,是法国陈氏兄弟有限公司成立41周年。41年,弹指一挥间,如今,陈氏兄弟集团不仅是西欧最大华商企业之一,在法国500强企业中,排名也比较靠前,在法国零售业界赫赫有名。

另外,他们还涉足传媒界,促成了央视4套在法国落地,旗下的陈氏传媒,成了中法电视节目双向交流的重要媒介。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陈克威回忆起当初兄弟俩两手空空来到法国,感慨颇多。

陈克威,今年83岁,1934年出生在老挝的一个华人家庭。其父陈仲卿,14岁从潮汕老家普宁大长陇村离家漂洋过海,先在泰国打工谋生,后往老挝南方重镇百细市,靠着与兄弟陈昆卿合做小生意度日。他的母亲,也是一个来自中国的农村妇女,生有十一个孩子。

1952年,正是四弟陈克光出生那年,17岁的陈克威看到父亲刚过40岁,就因操劳过度累弯了腰,很不忍心。作为家中的长子,陈克威毅然放弃高中学业,开了一家杂货铺,与父亲共同负担起家庭的重担。

(陈克威拍摄的老挝木材厂旧照 来源:欧洲时报)

老挝中部森林茂密,木材资源丰富,陈克威2年后转营实业,开办木材厂,当时工厂有350名工人,颇具规模。靠着木材生意的积累,他又办起了辗米厂、味精厂、拖鞋厂等。

此间,家中兄弟的老二陈克齐也辍学,跟随父兄奔波在印支三邦(老挝、柬埔寨、越南)之间跑生意。老四陈克光后来说,当年若不是二位哥哥的无私奉献,他和三哥是无法完成大学学业的。

1975年,正当陈克威的事业如旭日东升之际,风云突变,老挝革命改换政权,华人命运开始曲折艰辛的历史,湄公河河水挟带着多少难民的血与泪!

在此之前,华人在寮国(老挝)的经济中举足轻重,万象的商店,约90%是华商开设的。

可“变天”之后,华人被促弃商从农,两次货币改革,严重打击华人,变相没收华人资产。许多惊慌失措、千方百计设法外逃的华人沦为难民,当时,只要能换到一张出国的机票,很多人不惜放弃辛辛苦苦累积下来的资产。

印度支那烽火四起,打乱了陈克威家族安宁而富足的生活,在老挝所有的事业,一夜之间陷入化为乌有的危机。“树挪死,人挪活”, 固守已不可能,等待更是遥遥无期,面临的艰难抉择,就是抛弃老挝第二热土,迁徙他乡,另闯新天地。

(左为泰世界集团董事长陈克齐)

说是迁徙,其实就是一次艰苦的自我“流放”。 次子陈克齐,早年在泰国出生,他去了泰国,现任泰世界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涉足加工、国际贸易、种植园、发电、物流等产业,成了泰国的商业巨子,尤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影响更大。由于经营有方,曾荣获泰国“模范企业家”称号,拿到企业界最高奖“金帆船奖”。

近十多年,事业成功的陈克齐回归老挝,致力于老挝的城市与基础设施建设,成了老挝最热的“红顶商人”。老挝第一条铁路、第一座立交桥、第一个水上乐园等,还有为举办2014年东盟峰会的两个重点项目——老挝国际贸易会展中心及元首下榻别墅区,都是由他集团旗下企业兴建的。

老三陈克群,1968年毕业于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斯大学商科。1975年,印支三邦政权大变动后,他带着父母、妻女、两个妹妹及侄子去澳洲开始新的生活。他先后在法国、泰国、美国、澳洲等地开创食品生产与贸易的公司,并于1981年创办香港昆仲和贸易有限公司(注:“昆仲和”名称,出自其父陈仲卿和其伯陈昆卿两人早年合开的商号,用这一字号,既是一种家族传承,也是遵循“兄弟和、家道昌”的中华传统古训)。

如今,昆仲和公司,已是香港食品出口著名的商号之一。

(陈克威向欧洲时报展示他当年来法所带的皮箱)

1971年,四弟陈克光被送往法国留学,在里昂国立高等理工学院攻读电机工程专业。1975年,由于老挝政局不稳,战祸连连,刚过不惑之年的大哥陈克威告别老挝,带着一姐一妹,“两手空空”来到法国与正在上大学的弟弟会合。自此,陈氏四兄弟逃离老挝后,完成了一次家族跨国迁徙的战略大转移,各自从难民史转入家族二代创业时代。

初至法国,陈克威、陈克光兄弟原本想在巴黎第13区开一家餐馆,因经验不足,租下店铺没有煤气,也就开不成。

1976年,两人巴黎第12区一条一条不起眼的街上,租赁了一间30平方米的小商铺做批发业务,创办了“法国陈氏兄弟公司”, 开始了由小至大,由弱至强的创业历程。

如今,这家企业成了法国最大的进口兼批发零售华商、西欧最大的华商企业,陈克威、陈克光两兄弟也成了法国华人首富。

陈克威兄弟公司新开张之时,没有喜庆的鞭炮,也没有祝贺的人群,当年在老挝的辛苦打拼事业,已付诸东流,故而也没有可支持长期运营的流动资金。要想在陌生和艰苦的异国环境中求得生存,凭的一股自强不息的拼劲,还有华侨、华人具有的那种勤奋精神和经营才能。创业之初的陈克光,既当公司总经理,又兼车夫,还是搬运工。

上世纪70年代后半叶,随着东南亚难民陆续涌入法国,越来越多的亚洲人聚集到巴黎13区,专营亚洲食品进口和批发生意陈氏兄弟,已将公司从第12区迁到了塞纳河对岸的第13区(中间曾迁到第11区),公司营业面积也随之不断扩大。

(广东华侨博物馆留存的陈氏百货商场开业时的照片)

此时,陈氏兄弟敏锐地感觉到,仅靠进口和批发食品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要设立连锁超市直接卖货,才能走上永续经营之路。于是,他们做出一个大胆而又实际的决策:建一座现代化的超级市场。

1981年8月15日,在巴黎第13区IVRY街区,由3000平方米废弃火车货运站改造而成的亚洲食品连锁超市——“陈氏百货商场”开张了,这是巴黎有史以来第一家华人经营的亚洲食品连锁超市,专门销售来自泰国、中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各地的特色食品。

陈氏百货商场的揭幕,是陈氏兄弟家族事业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自此,业务迅速拓展,营业额蒸蒸日上。1987年,陈氏兄弟公司营业额突破二亿七千万法郎,荣登法国著名企业“龙虎榜”。 2002年,公司在大巴黎地区投资数亿法郎兴建的公司总部新大厦落成后,成了欧洲最大的中国及东南亚食品零售和批发中心之一,俨然一座巴黎“中国城”。

陈氏四兄弟的成功,

源于传统文化的自珍与深耕

老挝华侨陈氏四兄弟的移民创业史,是海外华人家族企业成长的一个缩影。这个华侨大家庭跨越半个多世纪三代人的奋斗历程,中间穿插了印度支那数十年来的历史变动,也有欧美、东南亚及中国历史变迁的印记。

尽管世事风云变幻,受到社会、历史、文化、以及地理环境等多重因素的牵引和左右,陈氏兄弟家族的成功,有一点因素始终不变,那就是源于传统文化的自珍与深耕。

日本家族企业的传承发展,如同竹子般一节一节纵向成长,与“竹型”的日本家族企业模式相比,中国的家族企业更像“榕树型”。像陈氏家族,兄弟姐妹十多位,多子多孙,就像榕树大小树枝上的气根,只要能接触地面,就能“另起炉灶”,长成树干、枝繁叶茂,无论是主干还是支干,都可相互支持,一根树可发展成一片森林。

(巴黎的陈氏连锁超市)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素有“家和万事兴”古训,“和”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陈氏企业成功的精髓,手足之情,凝聚了就是一种伟大神奇的力量!

逃离老挝重新创业的过程中,即使分布各地,四兄弟仿效古代合纵连横之术,将香港、泰国和法国的陈氏企业联合起来,他们团结互助的精神,造就了陈氏家族辉煌的事业。

在四兄弟的商业王国里,来自亚洲尤其是中国、泰国等地的食品,占有重要的事业版图。食品这东西,看似简单,实则维系着祖籍国与移居国的感情,有深厚的文化元素。当不少法国朋友把“老干妈”、“王致和”等放进购物车时,他们感受到中国文化,而对在法的华侨华人来说,只要中国味道能留住他们的胃,就能留住中华文化在他们心中的根。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