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第一部“下流电影”,居然是他拍的

在左翼知识分子的帮助下,蔡楚生对自己以前的创作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于是才有了之后[渔光曲]和[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经典诞生。

1906年1月12日

蔡楚生出生于

上海的一家洋杂货店

蔡生12岁后被父亲

带到汕头市万安街

在祖父开办的

“纶章百货批发店”

学习推销百货

▲蔡楚生无心经商,反倒是对文学、戏剧兴趣浓厚

年轻的蔡楚生终日畅读小说

吸收了不少旁门艺术知识

为日后从影打下基础

▲1932年,蔡楚生接连拍摄了[南国之春]和[粉红色的梦]两部作品(图为[南国之春]剧照)

只是,[南国之春]虽然带有男女受制家庭无缘结合的批判性,但左翼电影评论家们仍然就爱情故事的虚幻,批评蔡楚生“以唯美掩饰现实”,只能被“迷恋画面的观众喜欢”。

等到[粉红色的梦]上映之后,刺耳的声音越来越高。

▲对蔡楚不失期许的左翼电影人怒了,其中以联华公司的同事聂耳尤甚

1932年6月的某天,几个同事聚在蔡楚生的房间里聊天,聊到沪上观众近期很是喜欢反映贫民生活的影片时,一个资方代理人大放厥词,将谈到的那些影片称作“下流电影”。

蔡楚生当即反唇相讥,表示“我也正在准备写一部‘下流电影’。”

▲图为[新女性]片场,前排为蔡楚生,后排中为阮玲玉

在场的聂耳听见这话,以为蔡楚生当真这么想,于是回家在日记里写道:“回家写了一篇短文《下流》,是谈蔡楚生预备要出的‘下流’的影片,给他一点影响。”

随后署名“黑天使”将文章发表在《电影艺术》创刊号上,指名批评蔡楚生:“楚生亲口说出‘我正预备拍一部下流的东西’这样的话。这倒是出我意外的消息。

在我的理想中,也许他渐渐地在转变。否则,必然是替资产阶级统治者做欺骗大众、麻醉大众的工具!”

▲《下流》的影响很快传到蔡楚生耳里,他多方打听,才得知是聂耳写了这篇文章(聂耳常常与上海文艺界友人聚会,前排中为聂耳)

于是蔡楚生专门找到聂耳,向他解释:“你的文章意思很好,但是我并不是你所讽刺的对象,我绝不会把劳动人民看成下流坯子。”

并表示自己今后的电影“最低限度要做到反映下层社会的痛苦,我还年轻,只要不死,我会以更大的努力来报答你们的期望。”

▲两人的心结很快解开,后来聂耳还担任了[新女性]和[渔光曲]的配乐一职(图为[渔光曲]片场,左三是蔡楚生、右四是聂耳)

不久,在聂耳的影响之下,蔡楚生毅然加入了左翼电影运动的队伍。

在左翼知识分子的帮助下,蔡楚生对自己以前的创作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于是才有了之后[渔光曲]和[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经典诞生。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