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大师:做学问遍及十三大门类

中国江苏网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大师:做学问遍及十三大门类

饶宗颐

大师:做学问遍及十三大门类

饶宗颐(中)由南大名誉校董林健忠陪同拜会季羡林先生(左)。

中国江苏网2月7日讯(记者 张楠 齐琦)钱钟书称他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认他为“心目中的大师”,而他也曾与这两位大师先后并称为“北钱南饶”和“南饶北季”。金庸则说,有了他,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能被称为大师的学者相继远去,已过期颐之年的饶宗颐于昨日凌晨在香港逝世,享年101岁。扬子晚报记者张楠通讯员齐琦

大师:做学问遍及十三大门类

饶宗颐出生于1917年8月9日,字伯濂、伯子,号选堂,又号固庵,广东潮州人。中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现代人很难想象,其巨著《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全套共十四卷二十大册,学问遍及上古史、甲骨学、简帛学、经学、礼乐学、宗教学、楚辞学、史学、敦煌学、目录学、古典文学及中国艺术史等十三大门类。

饶宗颐家学渊源深厚,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饶宗颐躲进书楼成一统,打下良好的传统文化根基。饶宗颐曾说:“我家以前开有四家钱庄,在潮州是首富,按理似乎可以造就出一个玩物丧志的公子哥儿,但命里注定我要去做学问,我终于成了一个学者。”

有人当面称颂他是“大师”,饶宗颐笑言:“大师?我是大猪吧(潮汕话里,‘大师’与‘大猪’谐音)。现在‘大师’高帽满天飞,太多了。其实大师原来是称呼和尚的,我可不敢当。”

去年8月,饶宗颐刚刚过完百岁生日。2017年11月,“莲莲吉庆——饶宗颐教授荷花书画巡回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百岁高龄的饶宗颐仍精神矍铄,亲到现场参加开幕式。饶宗颐说,父亲为其取名“宗颐”,就是让他宗法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周敦颐的《爱莲说》有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会玩:少年时绘画老师是南京人

饶宗颐成为自2005年前任社长启功先生去世,并时隔6年空缺后,西泠印社选举产生的第七任社长。江苏省篆刻研究会会长、西泠印社社员李路平告诉记者,自己去年拿到饶先生签注的西泠印社社员证书。据悉,7日起将在杭州孤山的社址内设灵堂,接受社会各界吊唁。

艺术方面,饶宗颐不仅写过小说、弹古琴,还于绘画、书法造诣尤深。擅山水画,写生及于域外山川,不拘一法。人物画取法白画之白描画法,于李龙眠、仇十洲、陈老莲诸家之外,开一新路,曾得到张大千的赞赏。书法方面,植根于文字,而行草书则融入明末诸家豪纵韵趣,自成一格。在李路平看来,饶先生的书法字画因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迥异于现下书画家,颇有六朝“高古”风貌。行书中杂糅篆书,“玩”中都带着学问,没有一定的文字基础写不了这种文人字。

许多人都不知道的是,饶宗颐先生跟南京有一段很深的渊源,在于其少年时的绘画老师金陵杨栻先生,令他一直念念不忘。杨栻(1886—1966年),字寿玬,又字寿扬,祖籍金陵,因随其父亲杨国崧去潮落户,遂为潮汕人。饶宗颐曾说,他幼年跟随金陵杨栻先生学画,杨先生家藏海上任伯年氏绘画盈箱,得以时常临写,且皆为抵壁挥毫,故至八十以后,仍能纵笔作巨幅人物。他的师古作品,大多数已不是对摹原作,不追求亦步亦趋的形似,而是在其中掺合了他对古人作品的独特理解与体会。

交往:他还是南大的名誉教授

原南大校长助理、香港办事处主任左成慈告诉记者,自1999年以来,饶先生一直担任南京大学名誉教授,对南京大学国学、新闻、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指导良多。饶老1999年来过南大做讲座,被授予南大名誉教授。还与南大知名史学家茅家琦交流,并题写诗和对联。

左成慈多次拜会过饶老。2002年随南大名誉校董林健忠前往北京,见证饶宗颐拜会季羡林,“南饶北季”两个耄耋老人碰头。还记得饶宗颐95周岁寿辰之际参加港大活动,代表南大前往,送他一套书作为生日礼物。最记忆犹新的还是在香港饶先生家附近,跟他和女儿一起吃饭。“当时南大聘请饶先生为中日文化研究中心名誉所长,饶先生和蔼可亲,讲话也很睿智。”十多年前的事情,左成慈说,很多细节记不清了,只是觉得他80多岁人精神得很,围着红围巾,讲话中气很足。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