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国防专刊丨黄友:少年英雄气,抗战飞鹰烈

东莞时间网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继缅怀王作尧将军后,由东莞市国防动员委员会政治动员办公室、中共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主办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莞国防百年巡礼”专栏第七期来到凤岗镇“黄友亭”,缅怀“以一当百的少年英雄”,致敬先烈。

红色莞邑,山水有情,不会忘记在老虎山下,曾经发生了一场中华民族抗战史上感天动地的浴血战斗,在这场悲壮惨烈的阻击战中,黄友等东纵五少年“以一当百光荣殉国”。这是一个可以与“狼牙山五壮士”齐名的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时维七月,序属仲夏,万物繁盛。在凤岗镇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巍峨挺拔,“黄友亭”耸立山顶,一束束摆放的鲜花,寄托着人们对烈士的怀念和敬意。

青山有幸埋忠魂,烈士英风永不绝。77年后,同样是一个稻香四溢的季节,“黄友亭”里小学生们的缅怀活动,带人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少年英雄气,抗战飞鹰烈。长篇通讯《老虎山的英雄——纪念牺牲了的黄友同志》在华夏大地广为流传,东纵将黄友带领的“小鬼班”永远定名“黄友班”、中央军委追认黄友同志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战斗英雄、中共模范党员……

■凤岗镇烈士陵园

设伏凤凰山上,冲锋在前

“在广九路沿线,军民间传诵着机智的‘仲夫队’袭击常平的新闻,还有‘老虎山下的英雄’黄友小鬼的感人事迹。”王作尧将军曾于1983年在《东纵战旗》一文中如是表述。其中,“黄友小鬼”是他对黄友的昵称。

少年英雄气,千秋尚凛然。7月8日,记者重走红色印迹,拾阶而上花果山顶,驻足黄友亭前,举目四望,读懂“山河无恙,国泰民安,盛世如你们所愿”——昔日血与火的战场,已被高楼大厦所取代,入目所及皆是一派盛世繁华景象。

1942年9月,黄友如愿以偿当上了一名抗日游击队队员。这一年,他才14岁。“他当上游击队队员时只比我大3岁。”凤岗镇中心小学学生戴庆淳瞻仰黄友亭时说。

东江纵队有不少年龄才十四五岁的少年战士,被人亲切地昵称为“小鬼”。东纵独立第三中队(飞鹰队)就有一个英雄的黄友小鬼班。敌人的残暴,军民的抗争,激起无数中华儿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雏鹰”在战斗中锻炼成长,冲锋在前。

1943年6月,夜袭驻梧桐山下伪警察中队,黄友担任突击手,最先突入敌营缴敌武器。

1944年1月,解救凤岗虾公潭村乡亲,黄友率领“小鬼班”战士像猛虎下山一样,很快就冲垮了敌群。

1944年2月,设伏凤凰山上,战斗打响后,黄友猛扑敌机枪射手,一枪将其击毙,迅速上前从日军手里夺过机枪,但被趴在地上的另一名日军打中了大腿。

……

猛虎下山,名传乡里。人民群众亲眼看到了游击队勇猛杀敌的英雄气概,而他的名字和英勇的事迹就在路东的民众传遍了。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司令部在给中共中央军委的报告中,这样评价黄友:“在党的教育下把他的意志锻炼得钢铁般坚强,在无数次的战斗中表现英勇果敢的模范精神。”

1974年,黄友牺牲30年后,原东江纵队飞鹰队队长何通回到家乡东莞,专程前往凤岗老虎山,在当地老游击队员的帮助下,寻找到黄友、傅天聪、尹开、赖志强等5位烈士的骸骨。当时,凤岗公社党委把这5位烈士的骸骨迁葬到凤岗花果山公园内。

“英雄者,国之干。”如今,在凤岗花果山烈士陵园,巍峨挺拔的烈士纪念碑上镌刻着“凤岗镇烈士英名录”,黄友等烈士名字在列,耀目吸睛。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着一段段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情怀。

骁勇飞鹰,东江赤子。

1944年3月,黄友枪伤还未完全治愈,就急着归队。“他于同年三月被提拔为班长,同时加入了党”。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陈立平曾如是表述,黄友牢记共产党员的使命,决心在党的教育下,继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不怕牺牲,英勇奋斗。

飞鹰队成立后,以新的战斗姿态在路东地区展开对日、伪军的打击。

■黄友亭

血洒老虎山下,为国捐躯

“李查理刚一进门就给打中了胸膛,倒在地上。黄友心急了,这样就是失败呀!日本仔离这里不够一百米远,他马上命令同志们齐放了三排枪,压制住敌人。五分钟后,他又喊道:‘停放!跟我来!’他握紧手枪,跳过了李查理的尸体,冲了进去,大家也一齐向敌人的中队部冲……”

上述一幕战斗画面,记载于1944年何通写的《老虎山的英雄——纪念牺牲了的黄友同志》一文中。当时,飞鹰队正在平湖夜袭伪军。战斗结束后,飞鹰队换上缴获的新枪,迅速向东南方向转移。一路上,仍然风雨交加,队伍行进缓慢。黄友带领“小鬼班”战士作为尖兵,轻装走在队伍前头。1944年7月22日拂晓“小鬼班”行进到老虎山西面的沙岭。

“喂,班长,那是自己人吗?”赖志强喊。

“哪里?”黄友马上看见左侧方公路上五个穿黄雨衣的尖兵。“敌人呀!”他喊,“小鬼班卧倒!”来不及判断,敌人机枪响着向前头扫射,黄友马上还击,一场恐怖的遭遇战开始了。

当时,敌人已挡去路,占领了小山蔗地的边沿,而黄友他们却处在开阔的稻田,除卧在无水的田里,利用极矮的田坣和半黄的禾稻以外,一点地形也没有可利用的。黄友转过头来向稻田开阔地望去,发现自己部队的主力正陷入绝境之中。他当机立断,率领全班战士冒着日军的密集火力,抢占附近一条田基阻击敌人。这条田基高约50厘米,宽不过1米,两边的稻田长着青黄的禾稻。黄友带领“小鬼班”战士们就是利用这样的地势顽强阻击敌人。

在“小鬼班”的掩护下,何通率领飞鹰队主力边打边撤,终于摆脱了敌人,安全转移到黄阁坑村。王作尧将军曾这样回忆道,“全班的小英雄在尽力杀伤敌人后,大部分都壮烈牺牲了,只剩下17岁的共产党员、班长黄友。他的头部负了重伤,还竭尽生命最后的力量,抱着枪滚到泥潭旁边,把枪推下泥潭,不让武器落入敌手。”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何通这样写道:“四个抗日小英雄永久安息了。傅天聪同志的尸体仍然保持着射击的姿势,他在临死一瞬,依然把枪支对准敌人。战后的田野死样的安静,庄严的崇敬和复仇的观念充塞着每个人的心怀。”

英雄们绝境中的牺牲,支撑起了一个民族的苦难辉煌。如今,在凤岗镇,离黄友亭不远处的沙岭村,青山依旧,老虎山下的稻田上建起了林立的房子,“小鬼班”五少年牺牲的地方如今建起了长途汽车客运站。

■凤岗镇烈士陵园内,烈士纪念碑巍峨挺拔

屹立花果山顶,英气永存

热血洒山河,铸就英雄魂。1944年,新华通讯社将《老虎山的英雄——纪念牺牲了的黄友同志》转发到各个解放区的部队。东江纵队司令部政治部发出通报,授予黄友“抗日英雄”光荣称号,并把“小鬼班”定名为“黄友班”。同年12月23日,延安《解放日报》第一版以“东江纵队五少年英雄以一当百光荣殉国”为题作了详细报道。

战争硝烟早已逝去,悲壮历史却有着史诗般的回响。

1994年7月22日,黄友殉国50周年。当天,凤岗镇举行纪念抗日英雄黄友殉国50周年暨烈士陵园及烈士纪念碑、黄友亭奠基典礼。原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题写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名,原广东省人民政府省长刘田夫为“黄友亭”题名,何通撰写《黄友亭志》,英雄屹立山顶,英气永存。

铭记历史,向英雄致敬。近年来,凤岗镇委书记张耀洪,镇委副书记、镇长宁康带领人民在英烈家乡绘就出一幅改革创新、繁荣发展的新画。其中,包括黄友亭在内的凤岗镇革命烈士陵园将焕发新颜。该镇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李志杰介绍,一个崭新的国防教育双拥文化公园将新建,成为市民“打卡地”。

今年,凤岗升级改造位于花果山的烈士陵园,并对包括“黄友亭”在内的区域进行重点修葺。目前,凤岗镇国防教育双拥文化公园视觉设计方案已基本敲定,其在重新改造烈士陵园的基础上进行景观结构规划,诠释英雄历史、国防教育和双拥文化。具体来说,该公园将通过一个个点状的雕塑、展板连成线面,打造富有文化气息的主题公园。

触摸历史旧迹,在历史场景的还原中重温黄友等那一代青年人的理想与信仰,是一次次生动的国防教育。凤岗镇制定青少年国防教育5年规划,计划投入经费250万元,组织全镇近8000名初一学生开展军训和国防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接好国防事业的“接力棒”。

“只有来这里看过了,才能更深刻地感受‘英雄永垂不朽’的意义。”戴庆淳说。他和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缅怀先烈事迹。

缅怀英烈,传承红色基因。戴庆淳说:“我们从漫画书中了解黄友少年英雄的事迹,非常感动。如今在烈士陵园重温那段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战斗历程,更要好好学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凤岗镇武装部副部长荣晓军说,老虎山见证了那段惨烈和悲壮的历史,如今的老虎山虽然没有了当年的战火喧嚣,但是我们不会忘记过去。每年清明时节和烈士公祭日时,都有不少学生和市民前往烈士陵园祭奠和缅怀革命先烈。

英雄黄友铁心向党感染着一代代凤岗民兵。该镇民兵入队第一课就是聆听黄友事迹,参观见学第一站就是瞻仰烈士纪念碑,出队必到黄友亭祭奠先烈,这已经成为凤岗民兵的常学课、必修课。其中,凤岗镇委书记张耀洪亲自为民兵讲课,担起“第一书记”责任,激励后来者赓续红色血脉。

铭记历史,是为了新的出发。

以黄友为代表的东纵五少年英雄故事,一直名传南粤。

在广东省军区召开的先进事迹报告会暨“七一”表彰大会上,凤岗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叶林以《传承“黄友精神”奋进国动事业》为题,分享赓续传统、逐梦强军的奋斗历程。他说,“黄友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凤岗武装的不变传承和宝贵财富,我们将秉承先烈遗志、弘扬先烈精神、沿着先烈足迹,在建党百年的新起点上,奋力开创武装工作新局面。”

文字:付碧强

摄影/视频:陈栋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