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

Page 1

教育部部聘 教授

中央研 究院首 届院士 (1948

中国科学 院学部委 员 (1955)

教授分级 (1956)

) 姜立夫

数学家

数理组

中山大学

许宝騄

数学家

数理组

数学物理 学部

陈省身

数学家

数理组

1949 年初,举家迁往美国。 1995 年,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

北京大学

外籍院士。 华罗庚

数学家

苏步青

数学家

吴大猷

物理学家

吴有训

物理学家

李书华

数理组

国立浙江大 学

数理组

数理组 国立西南联 合大学

数学物理 学部

1956 年,筹建中科院

数学物理 学部

复旦大学

1949 年,前往美国。

数理组

数学物理 学部

物理学家

数理组

数学物理 学部

叶企孙

物理学家

数理组

数学物理 学部

严济慈

物理学家

数理组

数学物理 学部

饶毓泰

物理学家

数理组

数学物理 学部

赵忠尧

核物理学 家

数理组

数学物理 学部

萨本栋

物理学家、

数理组

国立西南联 合大学

计算数学研究所。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1949 年 1 月 31 日 逝世于美国加


电机工程 专家 马大猷

州。

物理学家 声学家

数学物理 学部

王竹溪

数学物理 学部

王淦昌

数学物理 学部

王湘浩

数学物理 学部

吉林大学

江泽涵

数学物理 学部

北京大学

李国平

数学物理 学部

武汉大学

余瑞璜

数学物理 学部

吉林大学

张钰哲

数学物理 学部

陆学善

数学物理 学部

陈建功

国立浙江大 学

北京大学

数学物理 学部

复旦大学

周同庆

数学物理 学部

复旦大学

周培源

数学物理 学部

北京大学

胡宁

数学物理 学部

北京大学


柯召

数学物理 学部

四川大学

段学复

数学物理 学部

北京大学

施汝为

数学物理 学部

钱三强

数学物理 学部

钱伟长

数学物理 学部

钱临照

数学物理 学部

黄昆

数学物理 学部

彭桓武

数学物理 学部

葛庭燧

数学物理 学部

吴文俊

增选院士 (1957)

汪德昭

增选院士 (1957)

张文裕

增选院士 (1957)

张宗燧

增选院士 (1957)

钱学森

增选院士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1957) 郭永怀

增选院士 (1957)

庄长恭

化学家

数理组

化学部

曾昭抡

化学家

数理组

化学部

侯德榜

化学家

数理组

技术科学 部

吴宪

生物化学 家,营养 学家

数理组

吴学周

物理化学 家

数理组

国立西南联 合大学

化学部

卢嘉锡

化学部

纪育沣

化学部

李方训

化学部

杨石先

化学部

张青莲

化学部

汪猷

化学部

张大煜

化学部

赵承嘏

化学部

柳大纲

化学部

侯祥麟

化学部

恽子强

化学部

厦门大学


袁翰青

化学部

钱志道

化学部

唐敖庆

化学部

吉林大学

黄子卿

化学部

北京大学

黄鸣龙

化学部

北京大学

梁树权

化学部

傅鹰

化学部

北京大学

虞宏正

化学部

西北农学 院

赵宗燠

增选院士 (1957)

蔡镏生

增选院士 (1957)

朱家骅

地质学家

数理组

李四光

地质学家

翁文灏

地质学家

数理组

黄汲清

地质学家

数理组

地学部

杨钟健

古生物学 家、地层 学家,地 质学家

数理组

地学部

谢家荣

地质学家、 矿床学家

数理组

地学部

竺可桢

地理学家

数理组

地学部

中央研究院

数理组

地学部


和气象学 家 尹赞勋

地学部

田奇

地学部

乐森浔

地质学家

地学部

许杰

地学部

孙云铸

地学部

孟宪民

地学部

赵九章

地学部

侯德封

地学部

俞建章

地学部

夏坚白

地学部

顾功叙

地学部

涂长望

地学部

黄秉维

地学部

斯行健

地学部

程裕淇

地学部

裴文中

地学部

何作霖

地学部

张文佑

地学部

武衡

地学部

北京大学

东北地质 学院


王竹泉

增选院士 (1957)

冯景兰

增选院士 (1957)

傅承义

增选院士 (1957)

北京地质 学院

周仁 冶金学家 陶瓷学家

茅以升

土木工程 学家、桥 梁专家

凌鸿勋

土木工程 专家

国立交通大 学

数理组

技术科学 部

数理组

技术科学 部

数理组

王大珩

技术科学 部

王之玺

技术科学 部

石志仁

技术科学 部

叶渚沛

技术科学 部

朱物华

技术科学 部

刘仙洲

机械学家

国立西南联 合大学

技术科学 部

哈尔滨工 业大学


刘敦桢

技术科学 部

南京工学 院

孙德和

技术科学 部

严恺

技术科学 部

李强

技术科学 部

李薰

技术科学 部

李文采

技术科学 部

李国豪

技术科学 部

同济大学

杨廷宝

技术科学 部

南京工学 院

吴学蔺

技术科学 部

汪胡桢

技术科学 部

张维

技术科学 部

清华大学

张光斗

技术科学 部

清华大学

张德庆

技术科学 部

邵象华

技术科学 部

华东水利 学院


周志宏

技术科学 部

上海交通 大学

孟昭英

技术科学 部

清华大学

赵飞克

技术科学 部

钱令希

技术科学 部

陶亨咸

技术科学 部

黄文熙

技术科学 部

华东水利 学院

章名涛

技术科学 部

清华大学

程孝刚

技术科学 部

靳树梁

技术科学 部

雷天觉

技术科学 部

褚应璜

技术科学 部

蔡方荫

技术科学 部

吴仲华

增选院士 (1957)

汪菊潜

增选院士 (1957)

大连工学 院


王家楫

生物组

生物学部

伍献文

生物组

生物学部

贝时璋

生物组

生物学部

生物组

生物学部

生物组

生物学部

童第周

生物组

生物学部

胡先骕

生物组

殷宏章

生物组

生物学部

生物组

生物学部

钱崇澍

生物组

生物学部

戴芳澜

生物组

生物学部

罗宗洛

生物组

生物学部

秉志

陈桢

国立中央大 学 动物学家、

北京大学

遗传学家

张景钺

国立西南联 合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农业 大学


李宗恩

生物组

袁贻瑾

生物组

张孝骞

生物组

陈克恢

生物组

吴定良

生物组

汪敬熙

生物组

林可胜

生物组

汤佩松

生物组

生物学部

冯德培

生物组

生物学部

生物组

生物学部

蔡翘

国立中央大 学

生物学部

李先闻

生物组

俞大绂

生物组

生物学部

邓叔群

生物组

生物学部

丁颖

生物学部

马文昭

生物学部

王应睐

生物学部

叶桔泉

生物学部

冯泽芳

生物学部

朱洗

生物学部

刘承钊

生物学部

北京农业 大学


刘崇乐

生物学部

李庆逵

生物学部

李连捷

生物学部

李继侗

生物学部

杨惟义

生物学部

肖龙友

生物学部

吴征镒

生物学部

戴松恩

生物学部

潘菽

生物学部

蔡邦华

生物学部

梁伯强

生物学部

梁希

生物学部

盛彤笙

生物学部

黄家驷

生物学部

诸福棠

生物学部

涂治

生物学部

秦仁昌

生物学部

侯光炯

生物学部

钟惠澜

生物学部

胡经甫

生物学部

赵洪璋

生物学部

云南农业 大学


吴英恺

生物学部

承淡安

生物学部

郑万钧

生物学部

周泽昭

生物学部

金善宝

生物学部

林巧稚

生物学部

林熔

生物学部

陈焕镛

生物学部

陈世骧

生物学部

陈文贵

生物学部

陈凤桐

生物学部

张肇骞

生物学部

张锡钧

生物学部

沈其震

生物学部

魏曦

生物学部

王善源

增选院士 (1957)

刘思炽

增选院士 (1957)

冯兰洲

增选院士 (1957)

张香桐

增选院士 (1957)


汤飞凡

增选院士 (1957)

吴稚晖

人文组

金岳霖

人文组

哲学社会 科学部

汤用彤

哲学家、 佛学家

国立西南联 合大学

人文组

哲学社会 科学部

冯友兰

哲学家

国立西南联 合大学

人文组

哲学社会 科学部

余嘉锡

人文组

胡适

人文组

张元济

人文组

杨树达

语言文字 学家

国立湖南大 学

人文组

柳诒徵

历史学家、 国立中央大 古典文学 学 家

人文组

陈垣

陈寅恪

历史学家、 国立西南联 古典文学 合大学

北京大学

哲学社会 科学部

人文组

哲学社会 科学部

北京师范 大学

人文组

哲学社会 科学部

中山大学


研究家、 语言学家、 诗人 傅斯年

人文组

顾颉刚

人文组

李方桂

人文组

赵元任

人文组

李济

人文组

梁思永

人文组

郭沫若

人文组

董作宾

人文组

梁思成

人文组

王世杰

人文组

王宠惠

人文组

周鲠生

人文组

钱端升

人文组

萧公权

人文组

马寅初

人文组

陈达

人文组

陶孟和

人文组

哲学社会 科学部

技术科学 部

国立武汉 大学

哲学社会 科学部

哲学社会 科学部

清华大学


丁声树

哲学社会 科学部

千家驹

哲学社会 科学部

于光远

哲学社会 科学部

尹达

哲学社会 科学部

王亚南

哲学社会 科学部

王学文

哲学社会 科学部

向达

哲学社会 科学部

艾思奇

哲学社会 科学部

何其芳

哲学社会 科学部

王力

哲学社会 科学部

吴玉章

哲学社会 科学部

吴晗

哲学社会 科学部

吕叔湘

哲学社会 科学部

吕振羽

哲学社会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科学部 李亚农

哲学社会 科学部

李达

哲学社会 科学部

李俨

哲学社会 科学部

杜国庠

哲学社会 科学部

沈志远

哲学社会 科学部

狄超白

哲学社会 科学部

周扬

哲学社会 科学部

季羡林

哲学社会 科学部

马叙伦

哲学社会 科学部

侯外庐

哲学社会 科学部

胡乔木

哲学社会 科学部

胡绳

哲学社会 科学部

范文澜

哲学社会 科学部

茅盾

哲学社会

北京大学


科学部 夏鼐

哲学社会 科学部

张如心

哲学社会 科学部

张稼夫

哲学社会 科学部

许涤新

哲学社会 科学部

郭大力

哲学社会 科学部

陈望道

哲学社会 科学部

陈翰笙

哲学社会 科学部

冯至

哲学社会 科学部

冯定

哲学社会 科学部

黄松龄

哲学社会 科学部

杨献珍

哲学社会 科学部

刘大年

哲学社会 科学部

潘梓年

哲学社会 科学部

翦伯赞

哲学社会

复旦大学

北京大学


科学部 邓拓

哲学社会 科学部

郑振铎

哲学社会 科学部

黎锦熙

国立西北师 范学院

哲学社会 科学部

钱俊瑞

哲学社会 科学部

骆耕漠

哲学社会 科学部

包尔汉

哲学社会 科学部

薛暮桥

哲学社会 科学部

魏建功

哲学社会 科学部

罗常培

哲学社会 科学部

北京师范 大学

北京大学


注: 中华民国教育部部聘教授 中华民国时期部聘教授指由国家教育部直接聘任的教授。一般用来 特指国民政府在大陆时期遴选的两批。教育部部聘教授是当时中国 教育界的最高荣誉。有人称之为“教授中的教授”。 1941 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行《部聘教授办法》,实行“部聘教 授”制度。由各大学各行各业的教授对本行投票推选,得票最多者 被委任为教育部部聘教授。在大学任教 10 年以上,声誉卓著,对所 在学科具有特殊贡献的教授,经教育部学术审议会三分之二以上通 过,方可成为部聘教授。部聘教授任期 5 年,可续聘。


1942 年 8 月,经学术审议委员会表决,产生了首批三十位部聘教

授。但当时对外公布的名单仅二十八人,即杨树达、黎锦熙、吴宓、

陈寅恪、萧一山、汤用彤、孟宪承、苏步青、吴有训、饶毓泰、曾

昭抡、王琎、张景钺、艾伟、胡焕庸、李四光、周鲠生、胡元义、

杨端六、孙本文、吴耕民、梁希、茅以升、庄前鼎、余谦六、何杰、

洪式闾、蔡翘。另两位部聘教授,学术审议委员会宣布因他们当时

正身在沦陷区,故暂不公布其姓名。

那么这两位未公开身份的部聘教授究竟是谁?谜底在 1947 年部

分揭开,当时首轮部聘教授聘期届满,教育部宣布对 29 位首批部聘

教授延聘,名单中除上述 28 人之外,还有一位就是被誉为“中国近

代生物学第一位宗师”的著名生物学家秉志先生。秉志先生抗战爆

发时因夫人患病,不得不滞留上海,为避敌伪拉拢,被迫长期化名

隐居。他虽然身处敌占区,暂时失去在高校任教的机会,仍然当选


为首批部聘教授。或许出于减轻敌伪对秉志先生压力的考虑,因此

教育部对他的当选未做公布。

至于第三十位首批部聘教授的身份,则迄今仍没有一个确定的

结论。从部聘教授的学科设置和其他 29 位部聘教授的学科专长判断,

他应该是一位抗战期间在沦陷区的数学家,有人推测可能是当时的

私立大同大学校长兼交通大学数学系主任胡敦复先生,但这一猜想

并没有得到档案文献的证实。

1943 年底,学术审议委员会又按照与之前类似的程序,进行了

第二批部聘教授评选,这一轮在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史学、哲学、

教育、数学、物理、化学、政治、法律、经济、农科、工科、医科、

艺术十五个学科各评选一名部聘教授。最终胡小石、柳诒徵、楼光

来、冯友兰、常道直、何鲁、胡刚复、高济宇、萧公权、戴修瓒、

刘秉麟、邓植仪、刘仙洲、梁伯强、徐悲鸿等 15 位学者当选。


1941 年,全国大学共有 30 位教授被遴选为第一批部聘教授。其中沦 陷区 2 人。 1943 年,15 人当选为第二批部聘教授。

胡小石(国学,国立中央大学) 楼光来(外文,国立中央大学) 柳诒徵(历史,国立中央大学) 徐悲鸿(艺术,国立中央大学) 艾

伟(心理,国立中央大学)

孙本文(社会,国立中央大学) 戴修瓒(法律,国立中央大学) 常道直(教育,国立中央大学) 高济宇(化学,国立中央大学)


希(林学,国立中央大学)

胡焕庸(地理,国立中央大学) 何杰(地质,国立中山大学) 蔡翘(生理,国立中央大学) 秉志(生物,当选时困居上海,1946 年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 吴宓(外文,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汤用彤(哲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冯友兰(哲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饶毓泰(物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黎锦熙(国文,国立西北师范学院) 曾昭抡(化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陈寅恪(历史,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吴有训(物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张景钺(生物,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刘仙洲(机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庄前鼎(机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苏步青(数学,国立浙江大学) 陈建功(数学,国立浙江大学) 王琎(化学,国立浙江大学) 张其昀(地理,国立浙江大学) 吴耕民(农学,国立浙江大学) 李四光(地质,中央研究院) 刘秉麟(经济,国立武汉大学) 杨端六(经济,国立武汉大学) 周鲠生(法律,国立武汉大学) 胡敦复(数学,大同大学) 杨树达(国文,国立湖南大学) 杨佑之(经济,国立四川大学) 胡元义(法律,国立西北大学) 何鲁(数学,国立重庆大学)


茅以升(土木,国立交通大学) 萧一山(历史,国立西北大学) 李凤荪(农学,湖北省立农学院) 余谦六(电机,国立西北工学院) 孟宪承(教育,国立湖南师范学院) 洪式闾(病理,江苏省立医政学院)

各大学部聘教授人数排名: 中央大学:13 人 西南联合大学:9 人 国立浙江大学:5 人 国立武汉大学:3 人 国立西北大学:2 人 国立交通大学:1 人 国立四川大学:1 人


国立重庆大学:1 人 国立中山大学:1 人 国立湖南大学:1 人 国立湖南师范学院:1 人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 人 湖北省立农学院:1 人 国立西北工学院:1 人 江苏省立医政学院:1 人 大同大学:1 人 中央研究院:1 人 无单位:1 人

1948 年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5 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28 年 4 月,国民政府成立国立中央研究院,蔡元培任院 长。1946 年 10 月,中央研究院决定建立院士制度。1947 年 5 月, 在全国展开院士候选人提名,产生 510 名候选人。1947 年 8 月至 10 月,选举筹备会经过 4 次会议,减去 108 名,产生 402 名候选人。 1947 年,中央研究院评议会召开第四次年会,最终确定 150 名院士 候选人。 1947 年 11 月,中央研究院于政府公报和京沪各大报公告最后候选名 单及每位候选人所治之学科或事业著述,并在发表公告后 4 个月内 欢迎各界人士提出批评及建议。北京大学化学教授袁翰青指出,纪 育沣“在化学界虽为前辈,亦偶有论文发表,但所发表之论文均无 创见”;王和夫指出,北京大学医学院院长马文昭数篇文章“皆其 技术员、助手及友人代作、代写”,“评议员林可胜及吴宪二先生 熟知此人,可请其作证”;傅斯年提出,刘文典君校《庄子》而错 误无穷,曾为土司之宾且吸、卖烟土。以上几人,后来皆未当选。 在院士候选人的标准上,除了学术贡献,还规定曾出任伪职者不得 入选。如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萨本铁,曾在日据北京大学当过化学 系系主任而被除名。再如,郭沫若因政治上倾向共产党,有人提出 应该将其排除在候选人名单之外,但夏鼐等人则为郭沫若辩护: “至于政党关系,不应以反政府而加以删除。”后经人文组评议员 以无记名方式表决,13 票赞同,8 票反对,郭沫若列入候选人名单。 马寅初亦反对国民党而入狱,政治上倾向共产党,最终当选。


1948 年 3 月,评议会召开第五次年会,经过分组审查、一次普选和 四次补选,原定选出 100 名,但初次只有 60 多人选票过半,最终 69 人票数未能过半,选举数理组、生物组、人文组 81 名中央研究院首 届院士。 1948 年 9 月 23 日,中央研究院成立第二十周年纪念会暨 第一次院士会议在南京鸡鸣寺中研院礼堂开幕。

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 81 名,名单如下: 数理组 28 人:姜立夫,许宝騄,陈省身,华罗庚,苏步青,吴大猷, 吴有训,李书华,叶企孙,赵忠尧,严济慈,饶毓泰,吴宪,吴学 周,庄长恭,曾昭抡,朱家骅,李四光,翁文灏,黄汲清,杨钟健, 谢家荣,竺可桢,周仁,侯德榜,茅以升,凌鸿勋,萨本栋。 生物组 25 人:王家楫,伍献文,贝时璋,秉志,陈桢,童第周,胡 先骕,殷宏章,张景钺,钱崇澍,戴芳澜,罗宗洛,李宗恩,袁贻 瑾,张孝骞,陈克恢,吴定良,汪敬熙,林可胜,汤佩松,冯德培, 蔡翘,李先闻,俞大绂,邓叔群。


人文组 28 人:吴敬恒(稚晖),金岳霖,汤用彤,冯友兰,余嘉锡, 胡适,张元济,杨树达,柳诒徵,陈垣,陈寅恪,傅斯年,顾颉刚, 李方桂,赵元任,李济,梁思永,郭沫若,董作宾,梁思成,王世 杰,王宠惠,周鲠生,钱端升,萧公权,马寅初,陈达,陶孟和。 人文组院士候选人 55 人,最后当选 28 人。落选者 27 人如下:陈康, 唐兰,刘文典,李剑农,徐中舒,徐炳昶,陈受颐,蒋廷黻,王力, 罗常培,徐鸿宝,吴经熊,李浩培,郭云观,燕树棠,张忠绂,张 奚若,方显廷,何廉,巫宝三,陈总(岱孙),杨西孟,杨端六, 刘大钧,吴景超,凌纯声,潘光旦。 当选院士在学术上大多贡献卓著,但亦有可议之处。如朱家骅、姜 立夫、李书华、叶企孙、周仁、袁贻瑾等人以学界前辈、主持学术 机关而当选,尤以中研院院长朱家骅訾议颇多。人文组吴敬恒、李 济、王世杰、王宠惠等人亦受议论。 1949 年前后,81 名院士有 22 名离开大陆,59 人留在大陆,28 名人 文组院士有 18 名留在大陆。其中,李济、董作宾、袁贻瑾、王世杰、 傅斯年、朱家骅、李先闻、王宠惠、凌鸿勋、吴敬恒等 10 名去台湾; 陈省身、李书华、吴宪、林可胜、汪敬熙、陈克恢、李方桂、赵元 任、吴大猷、萧公权、胡适、萨本栋等 12 名赴海外。 1948 年中央研究院院士最长者为 83 岁吴敬恒,最年轻者为 37 岁陈 省身。2004 年 12 月,陈省身驾鹤西去。2009 年 10 月,贝时璋谢世,


享年 106 岁。贝时璋既是中央研究院最高寿的院士,也是最后一位 院士。

1955 年 1 月,中国科学院党组第一次会议讨论筹建学部;1955 年 5 月,中国科学院党组致函中宣部,汇报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 对学部委员名单所作修改情况。学部委员选定标准,从学术水平和 政治情况两方面考虑,总的原则是“学部委员必须是学术水平较高, 在本门学科中较有声望,政治上无现行反革命嫌疑的人”。学部委 员名单草案 1954 年 11 月初定 165 人,几经变动至 238 人,1955 年 5 月报送中宣部名单减至 224 人,审批时增加 11 人,合计 235 人,国 务院批准并于 1955 年 6 月公布名单 233 人。从 238 人、235 人到最 终的 233 人名单,落选者胡先骕、汤飞凡、刘思炽、张香桐、冯兰 洲等 5 人,原因主要是政治历史问题,后 4 人于 1957 年获得增选。 1955 年学部委员没有经过学界评议和公示,而完全由推荐和协商产 生。 中国科学院 233 名学部委员名单如下: 数学物理学部 30 人:马大猷,王竹溪,王淦昌,王湘浩,叶企孙, 华罗庚,江泽涵,许宝騄,严济慈,苏步青,李国平,吴有训,余 瑞璜,张钰哲,陆学善,陈建功,周同庆,周培源,赵忠尧,胡宁,


柯召,段学复,饶毓泰,施汝为,钱三强,钱伟长,钱临照,黄昆, 彭桓武,葛庭燧。 化学部 22 人:卢嘉锡,庄长恭,纪育沣,李方训,杨石先,吴学周, 汪猷,张大煜,张青莲,赵承嘏,柳大纲,侯祥麟,恽子强,袁翰 青,钱志道,唐敖庆,黄子卿,黄鸣龙,梁树权,傅鹰,曾昭抡, 虞宏正。 生物学部 60 人:丁颖,马文昭,王应睐,王家楫,贝时璋,邓叔群, 叶桔泉,冯泽芳,冯德培,朱洗,伍献文,刘承钊,刘崇乐,汤佩 松,李庆逵,李连捷,李继侗,杨惟义,肖龙友,吴英恺,吴征镒, 沈其震,张孝骞,张景钺,张锡钧,张肇骞,陈桢,陈凤桐,陈文 贵,陈世骧,陈焕镛,林熔,林巧稚,罗宗洛,秉志,金善宝,周 泽昭,郑万钧,承淡安,赵洪璋,胡经甫,钟惠澜,侯光炯,俞大 绂,秦仁昌,钱崇澍,殷宏章,涂治,诸福棠,黄家驷,盛彤笙, 梁希,梁伯强,童第周,蔡翘,蔡邦华,潘菽,戴芳澜,戴松恩, 魏曦。 地学部 24 人:尹赞勋,田奇,乐森,许杰,孙云铸,李四光,杨钟 健,何作霖,张文佑,武衡,竺可桢,孟宪民,赵九章,侯德封, 俞建章,夏坚白,顾功叙,涂长望,黄汲清,黄秉维,斯行健,程 裕淇,谢家荣,裴文中。


技术科学部 36 人:王大珩,王之玺,石志仁,叶渚沛,朱物华,刘 仙洲,刘敦桢,孙德和,严恺,李强,李薰,李文采,李国豪,杨 廷宝,吴学蔺,汪胡桢,张维,张光斗,张德庆,邵象华,茅以升, 周仁,周志宏,孟昭英,赵飞克,侯德榜,钱令希,陶亨咸,黄文 熙,章名涛,梁思成,程孝刚,靳树梁,雷天觉,褚应璜,蔡方荫。 哲学社会科学部(文学、哲学、历史学、语言学、经济学)61 人: 丁声树,千家驹,于光远,尹达,王力,王亚南,王学文,向达, 艾思奇,何其芳,吴玉章,吴晗,吕叔湘,吕振羽,李亚农,李达, 李俨,杜国庠,沈志远,狄超白,周扬,季羡林,金岳霖,侯外庐, 胡乔木,胡绳,范文澜,茅盾,夏鼐,马寅初,马叙伦,张如心, 张稼夫,许涤新,郭大力,郭沫若,陈伯达,陈垣,陈寅恪,陈望 道,陈翰笙,陶孟和,汤用彤,冯友兰,冯至,冯定,黄松龄,杨 树达,杨献珍,刘大年,潘梓年,翦伯赞,邓拓,郑振铎,黎锦熙, 钱俊瑞,骆耕漠,包尔汉,薛暮桥,魏建功,罗常培。

比较 1948 年中央研究院院士和 1955 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名单, 中央研究院人文组 28 名院士中,法学政治学有王世杰、王宠惠、周 鲠生、钱端升 4 名。留在大陆的人文组 18 名院士有 9 名当选学部委 员:金岳霖,汤用彤,冯友兰,杨树达,陈垣,陈寅恪,郭沫若, 马寅初,陶孟和。留在大陆而落选者 9 名,其中余嘉锡、梁思永逝


世,政治学家周鲠生、钱端升和社会学家陈达落选,张元济、柳诒 徵可能因年龄而落选,顾颉刚与胡适关系近而落选。另外 10 名,吴 敬恒、李济、董作宾、王世杰、王宠惠、傅斯年等 6 名去台湾,李 方桂、赵元任、萧公权、胡适栋等 4 名赴海外。而延安党政干部和 知识分子如于光远、尹达、王学文、艾思奇、何其芳、吴玉章、李 亚农、狄超白、周扬、胡乔木、胡绳、范文澜、茅盾、张如心、张 稼夫、陈伯达、冯定、杨献珍、潘梓年、邓拓、薛暮桥等一大批当 选,中宣部部长陆定一退出。 相对而言,数理组、生物组院士,留在大陆的只有 5 名落选,即数 理组姜立夫、翁文灏和生物组胡先骕、吴定良、李宗恩。翁文灏有 “战犯”之名,姜立夫、胡先骕亦受政治影响,人类学家吴定良之 学科被取消,医学家李宗恩票数不足。 1957 年,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 21 人。其中数学物理学部 6 人:吴文 俊,汪德昭,张文裕,张宗燧,钱学森,郭永怀。化学部 2 人:赵 宗燠,蔡镏生。生物学部 5 人:王善源,冯兰洲,刘思炽,汤飞凡, 张香桐。地学部 3 人:王竹泉,冯景兰,傅承义。技术科学部 2 人: 吴仲华,汪菊潜。哲学社会科学部 3 人:嵇文甫,吕澈,陆志韦。 1980 年,中国科学院恢复学部委员增选,增选 283 名;取消哲学社 会科学学部委员。 1994 年,中国工程院开始选聘工程院士。


1956 教授评级 北京大学一级教授

冯友兰、唐钺、熊十力、江泽涵、许宝禄、段学复、周培源、黄昆、 叶企荪、王竹溪、饶毓泰、胡宁、傅鹰、黄子卿、张景钱、李汝祺、 陈祯、乐森浔、王力、游国恩、曹联亚、季羡林、魏建功、冯至、 朱光潜、向达、陈岱孙 清华大学一级教授:章名涛、孟昭英、梁思成、张光斗、施嘉炀、 钱伟长、张维、张子高、马约翰 北京师范大学一级教授:陈垣、黎锦熙、傅种孙、钟敬文、黄药眠、 武兆发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何干之、何思敬 北京医学院一级教授:马文昭、胡传揆、藏玉涂、刘思、毛燮君、 薛愚毕、华德、沈琪、林振纲、吴朝仁、金宝善、蒋明谦 北京工业学院一级教授:张翼军 北京钢铁学院一级教授:魏寿昆 北京地质学院一级教授:冯景兰、王鸿祯


北京铁道学院一级教授:金士宣 北京农业大学一级教授:戴芳澜、俞大绂、沈其益、林传光、熊大 仕、黄瑞纶、李连捷、陆近仁、周铭、娄成后 天津大学一级教授:潘承孝 南开大学一级教授:邱宗岳、杨石先 唐山铁道学院一级教授:顾宜孙、罗河 大连工学院一级教授:钱令希 沈阳农学院一级教授:章守玉 吉林大学一级教授:王湘浩、余瑞璜、唐敖庆 东北地质学院一级教授:俞建章 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级教授:朱物华 复旦大学一级教授:陈建功、苏步青、周同庆、郭绍虞、卢鹤绂、 周谷城、陈望道 上海交通大学一级教授:陈孝刚、钟公瑾、周铭、周志宏 西安交通大学一级教授:陈大燮


华东师范大学一级教授:孟宪承、吕思勉 同济大学一级教授:李国豪、叶雪安 上海第一医学院一级教授:颜福庆、黄家驷、胡懋廉、钱慧、张昌 绍、荣独山、徐丰彦、谷镜开、林兆耆、杨国亮、吴绍青、陈翠贞、 王淑贞、郭秉宽、苏德隆、杨铭鼎 上海第二医学院一级教授:高镜朗、兰锡纯、邝安堃、叶衍庆、胡 文耀、倪葆春 上海水产大学一级教授:朱元鼎 南京大学一级教授:曾远荣、高济宇、戴安邦、徐克勤、胡小石 南京农学院一级教授:冯泽芳、罗清生、邹钟琳、魏景超、王栋 南京工学院一级教授:杨廷宝、刘敦祯 华东水利学院一级教授:黄文熙、严恺、徐芝纶、刘光文[3] 浙江大学一级教授:李寿恒 浙江农学院一级教授:陈鸿逵、吴耕民 山东大学一级教授:冯沅君 山东工学院一级教授:刘先志


青岛工学院一级教授:王之卓 武汉大学一级教授:李剑农、李国平、高尚荫 武汉水利学院一级教授:愈忽 华中农学院一级教授:章文才 中山大学一级教授:姜立夫、陈寅恪、容庚 华南工学院一级教授:冯秉铨 华南农学院一级教授:蒋英 厦门大学一级教授:卢嘉锡 四川大学一级教授:柯召、方文培、徐中舒 西南农学院一级教授:侯光炯 四川农学院一级教授:杨允奎 四川财经学院一级教授:陈豹隐 云南大学一级教授:刘文典 云南农业大学一级教授:秦仁昌 西北大学一级教授:岳劼恒、张伯声


西北农学院一级教授:虞宏正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