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映荷:粤剧曲艺世界“别样红”

2017-08-17 10:51 中国网
  • T大

2016年11月20日,由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东莞粤剧发展中心承办的“映日荷花别样红——陈映荷粤剧曲艺欣赏会”在东莞市道滘镇粤韵馆举办

一支清音,刺破了早晨的宁静。

东莞市莞城区新风路151号,东莞市粤剧发展中心。乐音是从这个院落里传出的,走近,几个老者聚集一起,正在练习粤曲,陶醉其中。陈映荷站在远处静静的听,有人发现了她,远远叫着她,陈映荷走了过去……

陈映荷(左)在”映日荷花别样红——陈映荷粤剧曲艺欣赏会“与拾档一起演唱

大家唱的正是《雨夜忆芳容》,陈映荷的拿手好戏。

在东莞,陈映荷被誉为东莞粤曲三大平喉王之一,现为东莞粤剧发展中心副主任。她是东莞第一个举办过粤曲个人演唱会的人,原本600多个座位的剧场,竟然塞下了1000多人,这在东莞曲坛可谓一段佳话。如今,陈映荷成为“艺起来——东莞文艺名家推广计划”中的“推广对象”,她将站在更广阔的平台,向外界展示东莞文艺形象。

“艺起来——东莞文艺名家推广计划”,是东莞发展精品文艺事业的一项创新工程,强化了精品艺术创作成为城市文化的形态显现,也是突出东莞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一种实际行动。而这些“东莞文艺名家推广对象”很大程度上也推动了东莞文艺的繁荣和创新,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成就,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为传播东莞城市形象赢得了荣耀和声誉。

东莞素有“粤剧之乡”的美誉,是粤剧的发祥地之一。粤剧是东莞最受广大群众喜爱和欢迎的传统艺术,也是东莞打造文化新城最具岭南特色的文化品牌。为了传承粤曲,陈映荷正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如衔泥筑巢的燕子,精心铸造着东莞的粤剧曲艺世界:她的《广场之夜》开启了时代气息的粤曲创作;她为了传承粤曲收徒弟不收钱;她推动粤剧进校园,亲力亲为授课;她尝试创作粤剧小品,她希望东莞的粤剧粤曲,能够像“映日荷花别样红”……

在300多年的发展流变中,粤剧艺术涌现了无数优秀曲目,产生了无数名家大师,成为岭南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近数十年来,东莞籍的粤剧名家不少,成就较著有林瑜、梁沛锦、陈天纵、陈笑风、楚岫云、卢启光、陈少茶、叶弗弱、黄不灭、袁仕骧、林家声等。

陈映荷近照

近年来,东莞市实施新的文化发展战略,全力打造文化新城。早在2002年,东莞与中国歌舞团合办了中国歌舞团东莞分团(东莞歌舞团),创造了一批高品位的文化节目。同时,全市各种文艺创作喜获丰收,涌现出一批优秀艺术小品,获得全国全省多个奖项,并举办了文化高地直播车系列活动,在社会反应强烈。

陈映荷正是在这种文化土壤中走出来的一位新的东莞文艺名家。

“映日荷花别样红”

2016年11月20日,这也是陈映荷生命里难忘的一个晚上。当晚,陈映荷迎来了自己的第三个粤剧曲艺专场。

由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东莞粤剧发展中心承办的“映日荷花别样红”陈映荷粤剧曲艺欣赏会在道滘镇粤韵馆举办,曲艺欣赏会是“东莞文艺名家推广计划”之一。当晚,道滘镇粤韵馆爆满,当地群众在门口进不来,只好在门口等着,门口的台阶上都坐满了观众,大家“洗耳恭听”东莞粤曲三大平喉王之一陈映荷的“好声音”。

晚会共分“小荷初露”“荷映灿灿”和“荷韵飘香”三个篇章,以表演陈映荷的作品为主,将传统粤曲腔调配以轻松欢快的节奏,讴歌新城市建设风采,传播正能量,反映新生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陈映荷领衔表演嘉宾们为大家带来了自己谱写的粤曲小调《水乡新韵》《莞邑新歌》《十里长堤咏新篇》《松山湖礼赞》《春暖东江》以及《飞龙逐浪志气扬》等一批富有时代气息的粤曲作品,以及星腔独唱《风流梦》、双平喉表演唱《茶香情厚水长流》《天仙配之“重逢”》等节目让广大戏迷过足戏瘾。

“这次能够借道滘第14届粤剧曲艺黄金周这个机会,为道滘的父老乡亲演一场自己的个人专场,我觉得很荣幸,很开心,道滘是一个粤剧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镇街,来道滘开个人专场是我多年来的心愿,今天达成心愿,而且看到东莞道滘的父老乡亲给了我这么大的热情支持,我觉得很开心。”

举办东莞首个个人粤曲专场

陈映荷的个人粤曲专场演出,是在十年前。

2006年10月22日晚,这是陈映荷生命里一个重要的晚上,那天“陈映荷粤曲专场欣赏晚会”在东莞成功举办。流行歌手开演唱会,大家司空见惯了,但像陈映荷开个人粤曲专场,这在东莞还是头一回。

陈映荷身着古装戏服形象

当晚,城区东门下沉式广场灯火辉煌、鼓乐喧天,为广大戏迷所熟悉的“粤韵金声”舞台上赫然闪亮着“陈映荷粤曲专场欣赏晚会”几个大字。因为是东莞市首个个人粤曲专场,演唱者又是被誉为东莞三大女平喉之一的东莞市曲协副会长陈映荷,因此慕名前来观看她演出的观众热情甚高,离演出还有三十分钟时间,原本600多个座位的剧场,已经座无虚席,塞下了1000多人专心听她演唱,比预想的来多了一半的人,盛况空前。

晚会上,陈映荷充分展示了她在粤曲方面多才多艺的天分,用她婉转细腻、饱含深情的唱腔,娴熟自如地演绎了《惆怅杜鹃红》《重上媚香楼》等星腔名曲,并和其他的表演嘉宾演唱了她自己编撰的《金鳌抒怀》《曦龙之歌》以及《东莞新唱》等原创作品,经典名曲与新创粤曲交汇生辉,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说起当晚的晚会,陈映荷说,自己真的非常感动,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人劝她不管怎样这两年应该把最好的声音记录下来。

处女作《广场之夜》开荒

虽然经典粤曲渊源流长,但是却少有人用粤曲来表达新生活。

1998年的东莞城市建设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触动了陈映荷创作的灵感,让她萌发了创作的欲望,她想把自己在万江生活、工作亲眼目睹的变化用粤曲写出来,用粤曲唱出去。

凭着一股创作的激情,以及多年来对粤剧曲艺的研究和自身一定的文学素养,陈映荷一夜之间创作了她的粤曲处女作《广场之夜》,并在当年广东电视台举办的电视粤曲大赛中首次亮相,并获得铜奖。之后,随着亲身目睹东莞城市变化的日新月异,用粤曲讴歌现代生活的想法更是一发不可收。多年来,她先后撰写了《万江行》《曦龙之歌》《十里长堤咏新篇》《松山湖礼赞》《东莞新唱》《莞邑新歌》《水乡新韵》《春暖东江》等一批颇富有时代气息的粤曲作品并在省、市内多次获得粤曲创作奖。

陈映荷虽然不是专业的撰曲人,但她撰写的粤曲,音律流畅自然,节奏轻快,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在东莞的民间曲艺社、各种公演场所以及校园里都深受欢迎和传唱。凭借着个人实力,陈映荷多次获得东莞市文化系统授予的文化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3年,演唱、创作水平已日渐成熟的陈映荷参加了首届广东省曲艺邀请赛,凭一曲自创作品《金鳌抒怀》成为青年组的冠军得主;粤曲《金鳌抒怀》经过了广东省著名粤剧撰曲家潘邦臻等人的点拨,还在粤剧曲艺专刊《南国红豆》杂志刊登。近几年,陈映荷又尝试撰写历史题材的粤曲,推出了《苏东坡醉月抒怀》等新的曲目。

粤曲创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要熟悉粤曲的音韵乐理,掌握粤曲唱腔的体系,又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基础。在粤剧曲艺的创作过程中,陈映荷凭着自己的一份痴爱,硬是摸索出粤曲创作的门道和规律,对如何将粤曲固有的梆簧与旋律优美的小调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形成适合现代观众口味的“时尚粤曲”,她也花了不少功夫。“望着满场都是上年纪的白发苍苍的观众,作为戏曲工作者,我们深深感到,传统艺术的发展,不仅要搞好传承,更要注重创新,传统艺术只有走向市场,时刻接受观众的检验,才能永葆生命与活力。”

2011年,她尝试创作的粤剧小品《盘夫》获得了东莞市第五届小品小戏创演的银奖。

带徒弟学粤曲不收钱

比赛参加多了,陈映荷开始有了担忧,每次参加比赛,一起比赛的都是年纪较大的,东莞的粤曲难道就这样青黄不接下去?

她一边尝试创作新生活的曲目,同时也在物色自己希望碰到的“好声音”,把粤曲传承下去。她说当代观众知识化、年轻化的趋势十分明显,戏曲艺术发展必须考虑当代观众的欣赏需求,戏曲工作者要努力创作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观众的戏曲作品。戏曲需要继承,更需要发展,需要老一代艺术家坚守舞台,更需要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年轻演员,形成老中青演员梯队,实现艺术的薪火相传。

陈映荷指导粤曲爱好者演唱粤曲

粤剧的传承,不可避免地遭遇和中国戏剧其他剧种一样面临的后继乏人的问题,“粤剧是集萃古今中外、南北东西之所长的剧种,作为爱好者,我希望它能一直传承下去,让爱听爱学的人越来越多。”陈映荷清楚明白这点。听到陈映荷要收徒弟,不少家长都很高兴,希望孩子能够跟她学习,不少人还给她塞钱,但是都被她拒绝了,经过精挑细选,陈映荷带了三个学生,而且都是免费的。

2002年,作为文艺特殊人才,还在万江中学任教的陈映荷被调到万江宣传科教办担任艺术辅导员。唐沛文就是那个时期开始向她学习粤剧的,那年唐沛文年仅十三岁。经过陈映荷一年多的教导,唐沛文考入了广东省粤剧学校,她也是近二十年来东莞第一个考取该专业院校的学生,成了粤剧专业演员。

“这女孩子很痴迷演戏,做功方面很有灵气有感觉,唱功方面也很努力,十四岁那年,偷偷溜出家门去考粤剧学校,当时初到学校几天的一个晚上吧,我在外面演出,她打电话给我哭诉剧校辛苦,想回来,我鼓励她咬牙坚持下,结果坚持下来了,一读就是五年,比起那些很小就在粤剧学校读书的同学一点都不逊色,毕业后还被学校留了下来。”

2004年,陈映荷的学生何堃玉演唱她创作的粤曲《碧水蓝天万江美》参加东莞市少儿艺术花会获得了金奖。2007年,唐沛文参加了“粤韵竞芳华”东莞市电视粤曲大赛获得“最佳新人奖”,2010年光荣入选广东省“明日之星”,现在已经成为一位在全市颇有名气的专业粤剧老师。

2014年年初,陈映荷被调到东莞粤剧发展中心,任副主任一职,更是以振兴东莞粤剧粤曲为己任,积极参与组织策划各类市粤曲比赛和演出。“过去,我只关心粤剧,现在看到很多其他的地方剧种、小戏小品以及音乐剧等,发现有一些好故事可以进行改编,准备将其改成小粤剧,让孩子或成人来排练,这样可以丰富粤剧的内容。”(毕中林曾炳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海南无关。其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