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茧之四 - 槲寄生Fw190A&V-1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模茧之四 - 槲寄生Fw190A&V-1

以前哥 - 模茧之四

—槲寄生Fw190A&V-1

一、 脑洞设计

笔者翻看完第三帝国的航空技术发展路线,德意志人民严谨得近乎刻板的印象瞬间颠覆了;虽然德国制造以可靠耐用、百世传家为终极目标,使得他们的设计总显得厚重古朴。单纯从技术角度来看二战德国的航空器,各种脑洞大开的设计前卫而激进,完全执航空航天理论之牛耳。。

对于二战德军的Bf109、Fw190、Ju87和Ju88等耳熟能详的机型,笔者并不是太关注,但一直好奇于 帝国航空部(Reichs luftfahrt ministerium,缩写RLM) 的各种二次开发计划。局限于战时条件又追求极致性能的脑洞设计,笔者拍案叫绝。量产的He111Z双体机、实用化的槲寄生(二战德国子母机计划的代称)就是其中的佼佼;围绕着导弹鼻祖V-1和V-2的各种衍生设计也是奇葩一朵。由于第三帝国在1945年终结,但大量的军事技术和资料被苏联和欧美强国瓜分,并验证和实用化了其中一部分,由此引申出一个架空话题—“Luft46”,这个话题的技术部分是基于已公开资料资料的合理推论,还是很有看点的。

用现代的眼光看 “槲寄生Fw190A&V-1”(以下简称槲寄生V-1) 战机携带飞弹的组合不属于子母机的范畴,但因为历史局限性,国外的航空和模型圈都把它归类为槲寄生;这是一个有着详细设计的纸面方案,但没有付诸实施。有国外的“槲寄生”爱好者复原了这一图纸。笔者看到这套三视图时,被其独特的结构和复杂的滑车造型吸引,内心蠢蠢欲动之下再次作茧。

二、 模型改造

“槲寄生V-1”最出彩的是地面滑车,此外的难点就是载机Fw190A挂载巡航飞弹V-1后与滑车的适配。Fw190A和V-1都使用田宫出品的1/48模型,都是常规制作和上色,不做过多描述了。

限于手头资料寥寥,笔者必须先识别平面图纸,尝试画出立体结构图才能展开计划。判图过程中发现三个方向的投影视图互相矛盾,一度想放弃;但“内心的小野兽”(笔者的英语高考阅读理解题)出笼难收,尝试再三后找出了原图作者的笔误,顺利画出3D视图(图1)。

面对复杂的钢管结构,笔者一度陷入困境:直接手工搭建的滑车局部结构存在误差,多次叠加后,无法于已完成的其它部件对接,强行粘合只能得到一个扭曲的滑车。两次尝试均宣告失败

笔者不得不暂停制作计划。仔细思考一段时间后,笔者决定先借助雕刻机制作滑车的结构型板,再依托型板制作规整的滑车结构,将结构误差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因为笔者比较熟悉电路板的PCB文件绘制,所以直接用球形铣刀替换平面雕刻刀,利用电路板2D雕刻机在绝缘板上雕刻了一块型板

将2.5mm直径的胶棒镶嵌在型板上定位和粘结,得到滑车结构前、后、左、右4个部分,再将4个部分组合成滑车

笔者使用手头积攒的树脂负重轮(1/48、Do335)作为滑车的轮胎,安装后滑车基本完工。

V-1飞弹背部后端安装有高耸的脉冲发动机, Fw190A腹部挂载 飞弹后,机腹与飞弹背部之间形成一个视觉上的“陷弹区”;笔者参考He111H挂载V-1的改装项目,利用 Fw190A腹部挂架,臆测了一个V-1启动装置

弥补一下视觉缺陷。载机Fw190A、飞弹V-1和滑车假组无误后,模型喷漆、水贴、旧化并组合。终于又搞定一个模茧。

滑车制作时,为防止手工不到位导致部件组合失败,笔者一次加工了两辆滑车的部件,最终都组装成功;庆幸之余,也开启了另一个槲寄生的模茧。制作不懈、模茧不断!

魔茧前三作

木头飞机也能上舰?海蚊TF Mk.37了解下!

糟糕了,这大海上怎么还有那么大的蚊子!

模茧之三 — 航博断翅蚊FB Mk.XXVI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