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职业技术学院:打造“创新育人、文化兴校、德教共筑”办学新模式
江西
江西 > 教育 > 正文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打造“创新育人、文化兴校、德教共筑”办学新模式

每天早上6:00,小李和室友都会准时起床,整理内务洗漱后到操场训练;白天,他们按教学计划上课,晚上接受系统的国防教育。

电气与自动化专业的小李是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也是该校“国防班”学员。这是该校人才培养的创新方式之一,与此同时,学校还秉持德才共育、文化兴校等办学理念。

创新育人

小李是赣县人,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军人。赣州职院的“国防班”,让他离梦想更近了。自从学校通知招收学员,小李就开始准备,增加体能训练,提高综合素质,经过报名、体检、体能考核等层层筛选,他梦想成真。

一边学习文化知识,一边进行军事训练,小李觉得生活很充实。他的目标是,毕业后成为一名机务兵,这样就可以和专业结合,更好地发挥专业特长,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这届“国防班”有45名学员,4人一间宿舍,实行统一着装,军事化管理。

联合人才培养计划,在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取得了显著成效。邱燕美之前是赣州农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毕业后考取赣州职院同类专业,学习2年即可毕业,这对小邱来讲,有更多时间到社会积累经验。

“中专学了3年,应该说有一定的专业基础,读大学就更轻松了。”邱燕美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花更多时间到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实习,参加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让自己提前进入社会角色。

她的同学张文燕也是联合培养计划的学生。她在学习之余,利用所学专业,深钻宠物美容技术,目前已取得“初级美容证书”,还获得全国“校园杯”职业院校宠物美容与护理技能大赛特等奖。

张文燕的梦想是毕业后到大城市的宠物医院积累经验,将来自己创业开“医疗美容”店,让更多宠物享受专业VIP服务。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联合培养计划的学生,因为专业基础扎实,到学校后接受创新人才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且都从事专业技术相关的工作。

德教共筑

左伟平是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也是机电工程系负责人,职教生涯已有约20年。如今,左伟平已是桃李满天下,教过的学生超过2000人,多在广东、深圳等沿海城市从事技术类工作。其中,不少毕业生在企业担任技术骨干,有的还走上了领导岗位。

左伟平常教育学生,作为一名职业技术专业学生,首先要把技术学精。而在专业上,他“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科学技术,吸收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总结经验和开展技术革新,让自己有不断充实的知识,助力学生们成长成才。

除了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左伟平还注重学习方法和人格的培养,让学生不仅具有学习能力,还有良好品德和人文精神。

“先做人,再做事。”左伟平说,“技术能让一个人有一份工作,品格则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

左伟平认为,一个技术人员的品格,就是能否精益求精,能否具有工匠精神,能否用技术体现价值,实现技术技能的转变。

左伟平曾获得2014年“江西省技术能手”称号和“江西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20年指导学生参加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大赛获一等奖;2021年受聘担任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集成电路开发及应用赛项裁判员工作。

黄颛磊是数控技术专业教师,也是校实训基地负责人。科班出身的黄颛磊,毕业后在上海一家大型企业从事技术类工作,具有丰富的技术类实践经验。从课堂的理论教学,到实践基地的实战指导,“黄指导”尽可能让学生理论与实践融汇贯通。

黄颛磊说,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学生们不光是理论学习者,更是一名实战技术的掌握者,毕业上岗后能很快适应企业需求,进入技术工作的角色。

每天研习各种设备的性能,设置多样化的教学课程,让学生在严谨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技能,黄颛磊成了实训基地的“总工”,也是教师队伍的“青年明星”。去年5月,黄颛磊作为江西省唯一代表,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获得五轴联动技术(教师组)三等奖。

左伟平和黄颛磊是赣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的缩影。赣州职院始终遵循“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办学理念,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青年教师卢培文领办成立江西省第三批技能大师工作室——江西省卢培文数控加工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晖等16人领办了市级“大师工作坊”。学校还有刘源等国家级技能竞赛裁判6人、钟闽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10人、左伟平等省级首席技师7人、杨孟鸿等江西省科技特派团成员5人、陈曦等江西省职业技能鉴定专家2人。

另外,学校还有“全国优秀教师”曾卫平等国家级荣誉称号教师3人、“全省模范教师”吴辉生等省级荣誉称号教师7人。到2023年,学院将通过引进和培养等渠道,使专任教师达到450人左右,博士、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300人;正高及副高以上职称教师达到150人;“双师型”教师达到180人,计划培育省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同时,按照“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原则,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

文化兴校

彭安邦是校园的一道“人文风景”,身残志坚的他,在这个充满人文情怀的校园里,找到了自信,更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小彭今年18岁,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学生。由于患有先天性脑瘫,他不能独立行走,与人沟通也存在障碍。考取职院读书后,班主任夏奔主动与学校协调,为其安排了一个平地单间,安装普通床铺和坐式马桶。同时,一名同学与他同住,照顾其生活起居。

小彭是单亲家庭,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学校为他减免全部学费,还为其申请了贫困补助金。解决了生活和经济问题,班主任夏奔还倡议同学们多关心小彭,无论是在上学放学路上,还是在去食堂的途中,总能看到同学为他推轮椅的画面。

班长潘绍辉是彭安邦的知心好友,每次到阶梯教室上课,班长都是亲密“护工”。每当遇到烦心事,班长又成了彭安邦倾诉的对象。

夏奔说,彭安邦心智更成熟一些,比较懂事,平时很少有迟到早退的现象。学习上老师和同学都很关心他,自己也比较努力,进步很大。

“到了大学觉得大家都很亲切,这份关心让我心里很踏实。”彭安邦对未来很有信心,“我会在学校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将来成为一名软件编程师,经济独立后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让人文情怀在校园里生根发芽。赣州职院每年还会组织“三下乡”活动,今年5月,该校学生会主席谢凯和志愿者40余人一同到全南县川垇村接受红色教育,开展人文关怀活动。他们了解“火炬台”的红色故事,听村干部上党课,还帮助贫困户干农活,解决农户杨梅滞销问题。

小叶是经济与人文管理系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学生,同时还是青年马克思理论学习社副社长。参加“三下乡”活动,让她感触非常深:“从小在城市长大,深入到农村才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生活的不容易。”

小叶说,她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毕业后加入到乡村振兴的队伍中,为农村教育贡献力量。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构建人文校园的同时,还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校团委主办了一场红色青春风采主题的晚会,以艺术设计系为主的学生演员们在舞台上用艺术呈现了视觉盛宴,期间穿插“党史问答”环节,让大家欣赏艺术的同时学习知识。

段金香是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学生,同时是经济与人文管理系学生会的一名负责人,近期,组织开展了由校团委主办的一场绘画展,各系推选的绘画作品,形式多样,主题鲜明。一等奖得主的绘画作品融入了多种元素,表达了对祖国的美好祝福。

红歌大合唱中,每个系组织的合唱团歌唱祖国繁荣富强。经过初赛、复赛、决赛层层角逐,汽车工程系合唱团夺得一等奖。

院系篮球赛里,运动员们在球场上挥汗奔跑,赛场下的啦啦队们鼓劲加油,少年们在比赛中展现水平,也收获了友谊和团队精神。

还有主持人大赛、演讲比赛、志愿者公益活动,这些校园文化活动,成为学生们大学生活的陪伴。

来源:赣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