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

疫情期間口罩不離身!專家分享4撇步,降低皮膚、耳朵傷害

【專家觀點】
疫情期間口罩不離身!專家分享4撇步,降低皮膚、耳朵傷害 長時間戴口罩時,引發顏面、鼻樑或耳朵皮膚磨損的風險會增加,嚴重時留下疤痕,影響美觀,應遵守基本要項,才能維護安全。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去年以來,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目前尚無有效治療藥物,阻止病毒傳播的最直接對策,為戴口罩和保持安全社交距離。許多國家因疫情嚴峻,限制民眾外出,降低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外出時須全程戴上口罩,以策安全。

目前台灣疫情吃緊,全國嚴格要求戶外須戴上口罩,應配合防疫政策,才能保護自己,保護他人。長時間戴口罩時,引發顏面、鼻樑或耳朵皮膚磨損的風險會增加,嚴重時留下疤痕,影響美觀,應遵守基本要項,才能維護安全。

口罩須正確配戴,才能發揮良好作用

口罩的材料種類很多口罩材質包括一般紗布口罩、活性碳口罩、醫用口罩(外科口罩)和N95口罩等,各種材料有其特性,設計和適用情境各有不同耳帶的長度、寬度、鬆緊度、與顏面接觸密合度,各有不同。 

以醫用口罩為例,分為掛耳式、綁帶式兩種。使用掛耳式口罩時,應拉緊兩側的彈性耳帶,依鼻樑外形來塑型口罩上緣的金屬鼻夾,使口罩貼合鼻孔和口腔,達到隔離效果。 

考量各人的頭型和大小不同,應選用合適的口罩

以免使用不當,引起局部的壓迫或磨擦,常見臉頰、鼻樑和耳朵的磨損。目前須長時間配戴口罩,更應注意安全,本文從多方面介紹基本要項,供讀者參考 

一、注意顏面和耳朵的受力增高:

有些專家建議,先將掛耳式口罩的耳帶先轉一圈後後再配戴,這樣可增高口腔和顏面密合度,此時應注意顏面和耳朵的受力增高,容易引起局部磨擦若戴上口罩會使眼鏡蒙上一層霧氣,因此有人會用膠帶粘貼口罩和鼻樑的交界處,但在長間使用後,取下口罩時可能會使鼻樑的皮膚受損。 

二、不宜超長時間戴著口罩:

因為使用時間越久局部長期承受的壓力越大受傷風險越高在取下口罩時,不妨檢視一下臉部和耳朵,是否出現壓痕,以決定是否需調整。  

三、特殊體質者應多注意:

有些人常常流汗浸濕掛耳式口罩的彈性耳帶增加磨傷風險有些人皮膚較細膩,比較容易受傷,眼鏡族同時戴眼鏡和口罩耳帶局部承受壓力更大,應多注意 

四、有特殊病情的患者:

需他人幫忙戴口罩時應隨時檢視口罩是否適當例如:中風病患失智症患者嚴重衰弱症、上肢功能障礙、失語症、感覺功能障礙者等,此時除幫忙配戴之外,應隨時檢視是否有壓痕,不可等到出現皮膚損傷後才謀求補救。

要發生長時間戴口罩造成的傷害,最根本的方式為避免過長時間配戴口罩,注意局部顏面和耳廓的護理,維持局部皮膚健康狀態和完整,使用乳液或凡土林具有相當的作用若掛耳式口罩太緊可改用綁帶式口罩。

幫行動不便的患者配戴和取下口罩時,動作要輕巧,壓力要適當,其他可考量使用襯墊隔開口罩和臉頰,護耳套來隔開耳帶和耳廓,也可戴上帽子減少頭髮暴露於空氣中並且縫上紐扣來掛耳帶,避開接觸,都是有效的防護方式

(本文作者為台大醫學院骨科教授)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