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聚焦
汕头海关钟楼修复开放  关史陈列馆见证汕头开埠历史

Updated: 2008-10-22 17:44

汕头海关钟楼原貌

钟楼见证汕头百年开埠史

汕头是我国沿海最早设关的口岸之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天津条约》,于186011成立了由英国人控制的潮海关,亦称洋关,这就是汕头海关的前身。潮海关的关税征收等海关管理权被洋人掌管近90年,期间还包揽海务、港务、检疫、邮政等事务。中国人民为收回海关主权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直到解放后才真正收回主权。上世纪20年代汕头港迎来了辉煌时期,远洋航线四通八达,其经济腹地涵盖粤东、赣南及闽西南。日、德、法、美、俄等国家的洋商纷纷来汕插足。上世纪30年代高峰期,汕头港口船舶吨位数居全国第三。潮海关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但自1939年日本侵略汕头后汕头港从此一蹶不振。19426月成立伪潮海关。19491024汕头解放,潮海关终于回到人民手中,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汕头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1950214,潮海关更名为汕头海关。老海关钟楼经历了近百年的沧桑,凝聚了汕头港对外贸易发展的缩影。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陈景熙表示:海关钟楼不仅仅是汕头海关的历史建筑,也是汕头珍贵的文化遗产。研究东亚历史的日本籍学者滨下武志在其著作里就强调,汕头港是当时东亚非常重要的口岸,地方海关的历史并非是孤立的,是研究整个东亚通商网络的切入点。原汕头大学党委书记、著名潮汕文化研究学者黄赞发说:“汕头海关钟楼见证了汕头开埠的历史,也见证了近代洋人把持我海关管理权的屈辱史,更见证了汕头发展的变迁,也为汕头现在的发展提供着启示。”

陈列馆展示汕头海关关史

汕头海关1994年汕头海关钟楼被汕头市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12月汕头海关正式启动对钟楼的修复工程并于今年6月顺利完工。钟楼外观修复遵循“容貌复原”原则,保留了原来欧式古典建筑风格。

修复后的海关钟楼室内面积1500多平方米,作为汕头海关关史陈列馆,上下两层分成“解放前的汕头海关”和“当代汕头海关”两个展区,展示了潮海关设立、收回海关主权的斗争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汕头海关与粤东经济息息相关的发展史。展品包括许多珍贵的历史文档和图片资料,如:妈屿关产房契原件、共产党员郭沫若任潮海关监督的咨文、海关监督马文车强行收回50里内常关的伟大创举历史记录等重要文物。陈景熙表示:“海关钟楼能够在原址原貌保留下来是汕头学术界的福址,应该好好珍惜。无论是它的所处的位置,它的建筑特色、艺术风格以及现在收集到的藏品,都系统地反映了汕头港发展的历史轨迹。”黄赞发则表示:汕头海关通过文物的修复和保护与陈列馆相结合的做法,很好的利用了空间,赋予了文物充实的内涵,使它们具有了生命力和现实意义。对文物进行原址原貌的修复是对文物价值的保护,也是对人类特有的怀古情感的一种保护。

据汕头海关关史陈列馆负责人介绍,关史陈列馆将作为汕头开埠史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外开放,通过历史文物展出和图片介绍,配套钟楼本身的文化底蕴,展现汕头海关乃至汕头市开埠以来历史变迁及发展轨迹,发挥“资政、存史、教育”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和现实教育意义。目前陈列馆采用团体预约的参观方式,今后将逐步向公众开放。

记者在现场看到,新修复的海关钟楼毗邻西延的海滨路,见证着周围一切的巨大变迁,将成为汕头港和海滨路西段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中国日报深圳记者站 记者:杨应森、陈虹  摄影:黄勇哲 通讯员:郑晓洁、陈岱芬)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