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joying your free trial? Only 9 days left! Upgrade Now
Brand-New
Dashboard lnterface
ln the Making
We are proud to announce that we are developing a fresh new dashboard interface to improve user experience.
We invite you to preview our new dashboard and have a try. Some features will become unavailable, but they will be added in the future.
Don't hesitate to try it out as it's easy to switch back to the interface you're used to.
No, try later
Go to new dashboard
Like
Share
Download
Create a Flipbook Now
Read more
Publications
Read Text Version
More from New Asia College, CUHK
P:01

金禧回歸校園晩會/大團圓晚會

a

H i I i

新亞生活27:2 ( 1999年10月) -丨3

M

1

M #月

M 1九九九年九月十五日,第

1 一十七卷第一

香港中文大

學 新亞書院出

版 非賣

• 本刊創刊於一九五八年五月。一年中除七八月外,每月出版

院長梁秉

中 新亞書院五十周年紀念活

動 弘揚中華文化推廣中西學

一九九八年十

一 一月八日舉行的

r傅聰先生鋼

演奏會」’拉開了書院五十周年紀念活動的序幕。

聲國際,有「鋼琴詩人」之稱的傅聰先生,當天演

的全屬蕭邦作品,傅先生以演奏蕭邦作品最為人

頌’他精彩的演出,令人難忘

,這樣特殊的一個音樂會,我發現竟沒有樂評

寫一點評論。當日座無虛席,樂迷如癡如醉,難道

有一位賞識家可以為我們作一點解說。我向一位寫

評的知交請教,他說,傅聰先生獨創的風格’把自

的個人感覺及深厚的文化修養融入了蕭邦的音樂中

雖然他演奏的蕭邦音樂仍是蕭邦的音樂’但卻大大

樂,但沒有能力評文化。」我恍然大悟,我們能邀

別於一般的演奏。樂評家謙遜地說:「我只能評音 請

到傅聰先生蒞港,確是極大的欣幸。傅先生既能融

P:02

(4750)

新亞生活27:2 ( 1999年10月) -丨3 中國文化於蕭邦音樂中,這不是貫通了中西文化,

我們的

r新亞精神」不謀而合嗎

演奏會為我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足以支持

後一連串四十多個豐富的活動。直至今天為止,金

紀念活動已進行了九個多月,完成的項目已有十

項,其中由同學主導的四項,同事安排的九項,書院.

安排的三項,還有校友安排的兩項

同學舉辦的活動多采多

姿

同學舉辦的活動多采多姿。新亞劇社的話劇

演,表現了同學對戲劇的熱情和投入,演出後的

討,更為劇社今後的發展奠下里程碑。社會服務團

廣東清遠市一個山區考察,贈書講學,充分體會到

國農村的困苦,然後舉辦

了 一個「內地扶貧工作研

會」,邀請了十多個慈善團體交流經驗’這是香港

一次舉辦這一類型的會議。社會人士沒法相信這研

會是全由同學自發、自主、自組的活動哩!天文學

與香港業餘天文學會在新亞合辦的

r天文活動營」

招待

了 一百多名中學生。遺憾的是當日碰上天陰,

置的天文望遠鏡又未能及時投入服務,實美中不足

但同學與業餘的天文愛好者已建立珍貴的友誼,今

將會繼續交流天文知識

研討會以社會實用性為

從今年三月開始,各學系同事已積極響應籌

紀念活動’迄今已舉辦了八個小型研討會,包括醫

院四個、社會科學院兩個,及理學院兩個

醫學院的四個研討題目以醫學衛生為主題。

區及家庭醫學系以「中國大陸的家庭醫學進展」

題,內地在此方面的發展還是一片空白,研討會為

國大陸提出了初步發展家庭醫學的意見。兒科學系

本港和亞洲當前之熱門話題「病毒感染的變遷」為

題,頗引起公共衛生及傳染病專家的關注。護理學

的亞太區大會,加添

了 一項以中國護理實況研究為

題’對目前護理不完善地方提供了寶貴的意見。解

學系在校內舉辦的「華人腦科學協會成立會議」及

校外舉行的展覽,為華人腦科學發展奠下良好的

理學院食品及營養科學課程舉辦之

r營養教

研討會」,探討了各方面的營養教育方式,又提供

不少營養及健康的食品資料,對人類健康當有一定

助益。生物系的「藻類研討會」,集合了亞太區的

類生物學專家,對藻類的實用價值研究進行交流

社會科學院人類學系舉辦的「傳統與變遷•.

南的認同、性別和文化」研討會,參加的學者來自

界各地’討論範圍包括間南地區的社會變遷、南中

婦女問題、文物保存等。新聞與傳播學系也舉辦

「邊界追尋:傳播、國家與文化認同」研討會,大

邀集了跨科際專才,從多角度分析全球化、本土化

國家界線之間複雜的傳播現象。兩項研討會均取得

碩成果

書院主辦的活

由書院推動的活動,已有三項完成’與藝術

合辦的「藝術精品展」於許氏文化館展出,正好配

了校友回歸的敘會,難得可集中觀賞藝術系老師的

作,或者真的要再待五十年才可再欣賞呢

保障個人安全和避免意外發生’是現代生活

可忽視的事項。書院乘瑞典學者I^rof

. Leaf

Svanstrom蒗港之便,特邀請他主持「社區安全及

園安全研討會」,Prof. Svanstrom是社區安全運

的創始人,這個研討會旨在探討由一個完整的小社

安全概念,引申到社會的應用

由書院主持的兩項大型活動,分別是四月中

舉行的「香港文學國際研討會」’和在七月舉行的

禧研討會「中國文化的檢討與前瞻」。不論在海

外,這樣大型的研究「香港文學」的國際研討會尚

首次,在研究香港文學史上’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內外數十名著名的學者聚首一堂參加「冲國文化的

討與前瞻」,就中國文化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作

入的檢討和研究,在新亞慶祝創校五十周年的時刻

舉行這意義深遠的研討會,正好肯定了與新亞淵源

厚的國學家,在承先啟後方面的偉大使命

校友對母校的熱

新亞校友對母校金禧紀念的熱情,不亞於同

和同事,他們舉辦了「金禧回歸校園晚會」及「大

圓晚會」,邀請海外校友回校共聚。在宴會上’很

興知道五十年來,校友遍佈世界各地’他們對母校

念念不忘,尤其懷念創校先賢的諄諄教導。又藝術

系友會在七月也舉辦

一個

r全港中學生視藝創作

活營」’招待了六十多位中學生在新亞校園內渡過

三日兩夜,引發他們對藝術創作的興趣

已經舉行的五十周年慶祝活動,俱能達到

求,避免了慣常的「牛角尖」學術性研究,而以實

性的社會題目作研討。同學的活動’也靈活地邀請

校外人士參加,並對主題作深入的研討’體現了服

社會的主旨。至於書院推動的文化研討會,取得的

果自是難能可貴的。我們期待在未來半年的金禧

動’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將會取得更豐盛的成果

P:03

(4751)

本期要目

1 弘揚中華文化推廣中西學術 梁秉中

3 本院五十周年校慶節目一覽

3 「通識教育導論」講題(1999-2000)

4 「中國文化的檢討與前瞻」

國際學術研討會後記 陳特

6 第二屆亞洲太平洋藻類研討會 伍澤賡

7 「邊界追尋:傳播、國家與文化認同」研討會

7 「護理在中國」研討會 陳慧慈

8 華人腦科學協會成立會議 陳新安

8 內地扶貧工作研討會 新亞社會服務團

9 新亞劇社周年公演九九 新亞劇社

9 山區之行一一有情天地 新亞社會服務團

9 新亞體育消息

1 0天文活動營 武釣亮

1 0視藝創作生活營 左燕茶

11訪余英時教授與孫國棟教授 黃子峰

1 2記珠江三角洲遊 山爾

1 3五十周年大團圓晚宴 麥美娟

1 4新亞迎新營九九 楊國雄

14同學們!請熱心參與書院活動 陳新安

1 5本院大事記

16香港及兩岸大學生互訪交流論

「文化傳統與現代化」

24李金鐘夫人捐資二十萬助建「新亞醫院」盧達生

26院務委員會暨各附屬委員會及

小組成員名單(1999-2000)

28 t卜告:馬健南博士辭世

2 9本院教師學術活動

3 0 榮 譽 / 榮 升 .

30本院各學系聯絡人(1999-2000)

3 0歡迎新同事加入本院

新亞生活27:2 ( 1999年10月) -丨3

本院五十周

校慶節目一

開幕

日期.•九月十

日 時間:下午一時三十

糖水夜

日期:九月十五日時間:晚上九時

觀雞蛋比

日期:九月十七日時間:上午十一時三十

環校

日期:九月廿七日時間:晚上六時三十

歷任院長盈師生比

足球:九月

一 一十三

日 時

象棋:十月十一

日 時

橋牌、兵兵球:十月十

一 一日

羽毛球、綱球:十月十三曰

籃球:十月十四

日 時

校慶暨金禧講

日期:九月廿四

日 時間..上

if

•間:下午五時

•間:晚上六時

•間:晚上六時

•間:晚上六時

-間:晚上五時三十

-十一時三十

論壇:下午一時四十五分茶會:下午三

千人

日期:九月三十

日 時間:晚上六時

晚會晚上九時正舉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

「通識教育導論」講題(1999-2000)

通識教育課程概

覽 黃榮春教

認識與善用大學圖書馆系

廖建強先

體驗建

築 何培斌教

中西醫學比

較 梁秉中教

中西績畫比

較 莫家良教

歷史的研

究 張學明教

性別與文

化 譚少蔽教

戲劇12

3 蔡錫昌先

十一月十二日中西詩歌比

較 黃維樑教

十一月十九日香港報紙面面

觀 蘇鏡機教

十一月廿六日複製之

謎 辛世文教

九月十七

九月廿四

十月八

十月十五

十月廿

十月廿九

十一月五

P:04

(4752)

新亞生活2 7 : 月

中國文fl!购轍謎與__學術研

The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Chinese Culture

-九九九年七月+

中國文化的檢討與前瞻

國際學術研射會後

今年是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創校五十週年

五十年前,錢穆、唐君毅、張不一介等先生由中國大

陸來到香港,•於中國政局的變化與動遺’中華

族的前途黯淡不明,諸先生以為要拯救中國’必

從最根本的教育文化著手,因唯有當國人了解中

文化的優點與缺點,同時採長補短,以吸收外來

化,中國始有光明的前途。於是在極度的艱難困

中’創辦了新亞書院

•三日S十四日•番•

文大攀新S書院

圃賺攀摧交流墨金1

主講

輯助;

五十年來,經過諸先生等人在講壇上及刊物

作上的闡發,中國文化的研究已成為世界學術一

潮流’中國文化的特殊價值也得到世界人士普遍

確認。新亞書院為慶祝五十年前新亞的誕生,也

了紀念五十年來新亞諸先賢在中國文化研究上的

力,舉辦了以「中國文化的檢討與前瞻」為題的國

學術研討會

研討會於一九九九年七月十三及十四日在中

大學舉行,參加此研討會的有余英時、饒宗頤、

存仁、金耀基、劉述先、狄百瑞、墨子刻等

一十

位教授,分別來自美國、加拿大、丹麥、台灣、

國、中國大陸以及香港本地,宣讀的論文共廿

篇,未宣讀論文而參加會議人士的則不計其數

由於研討會的主題內容極為廣闊,參加會議

教授可各就其研究興趣撰寫論文,因而此次會議

討論的範圍甚為廣泛’

括了中國傳統的政治

律、教育、宗教、音樂

儒家思想、東西方文化

比較等等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

的民主政治是否互相

突’不可並存’是爭論

許久的問題。香港大學

律學院陳弘毅教授提出

一個新的看法,他以為

種爭論沒有必要,因為真正的問題,不在於純學

觀點上中國文化傳統或儒家思想是否傾向於民主

而在於我們今天可否對中國文化與儒家理念作出

利於民主的解釋,從而把傳統轉化為現代化的畜(

他指出現代西方的民主自由主義也有其困境

即權利意識的過度膨脹,每個人都只爭取更多的

利而忘記了自己的義務,儒家重視責任與承擔、

崇禮讓,可以平衡此一缺點

。 ,

一百多年以來,中國文化一直處於弱勢,一

人皆以西方文化馬首是瞻’但許倬雲教授指出,

一 一三十年,台灣及中國大陸,都在經濟發展的

程中,相當程度地將自己原有社會與文化結構中

某些部分,轉化為經濟發展的載具’譬如台灣的

族企業,大陸的單位企業,與英美經濟發展的企

組織大不相同,但卻都為台灣及大陸打下了經濟

展的基礎,舉凡集資、管理,都藉這些中國式的

群結構的管道,得以提昇生產與貿易的運作水平

形成獨特的經濟模式。他以為這個例子可以啟發

們,西方文化並非一成不變的樣板,在發展我們

國新文化時’西方文化固然是好的參考,但在其

也許有許多待補足的空間式缺點’我們可以在中

傳統文化系統中’找到一些可以補這空間缺點的

五十年前,當錢穆、唐君毅、張不一介等先生

辦新亞書院的時候,正是中國人對自己的傳統文

最失去信心,中國文化最風雨飄搖的時刻。中國

陸當時崇奉馬列主義,要破舊立新’而台灣的許

知識分子在高舉自由民主的旗幟,要打倒中國傳

文化。五十年後的今天,無論兩岸三地,無論海

P:05

^外的中國知識分子

授都已逐漸認識到,

I使中國必須走民主

t道路,但自由民主

要不停留於抽象的

I念理論層次,而能

i體地在中國實現,

•須在中國自己的文

土壤中立根和成長

上面舉的兩個會議

的論文例子,都表

這次參與研討會的

(4753)

員在這方面的共識。這

然是今天文化學術潮流

勢之所趨,但也不能不

是創辦新亞書院諸先賢

十年來力挽狂瀾,默默

耘的成果。撫

追昔,我們固

看到創校諸先

當年的真知

見,同時也可

識到這次研討

的特殊歷史

新亞生活2 ' 丨99年9月

P:06

(4754)

新亞生活27 :

2 ( 1999年10月

) -丨3第I 一屆亞洲太平洋藻類研討會 伍澤賡

—丨:i nf nic^i 中

第二屆亞洲太平洋藻類研討會(The Second

Asian Pacific Phycological Forum)已於六月廿一至廿

五日在香港中文大學蒙民偉樓成功召開。這次研討

會由中大生物系主辦,並作為新亞書院五十週年院

慶的慶祝活動之一 ’得到新亞書院的贊助。此次研

討會以r亞太藻類科研在廿一世紀的前景及展望」

為主題。

本研討會在六月廿1 一日舉行開幕典禮,承蒙本

校副校長楊綱凱教授、理學院院長柳愛華教授、新

亞書院院長梁秉中教授、以及生物系的朱嘉濠教授

代表系主任辛世文教授蒗臨並致歡迎詞,亞太藻類

學會會長——日本東京大學漁業研究所前所長Y.

Aruga教授致開幕詞’研討會籌委會主席——生物系

的伍澤賡教授任大會司儀。

將近一 一百位來自十九個國家及地區的藻類科研

學者及學生參加了這一次亞太地區藻類科研在本世

紀內的最後一次盛會,其中有四十位來自中國大陸

及台灣,本港參加的學者、學生也有册八人之眾,

這次盛會造就了中、港、台三地的藻類學者一次難

得的機會,聚首一堂交流經驗及切磋心得。六月廿

三日晚上’大會安排了中、港、台的學者在逸夫書

院教職員餐廳聚餐’探討三地學者今後合作的方

向、項目及途徑,初步達成共識,建立一個貫通三

地的藻類信息網路,以加強彼此間的聯系。

本研討會邀請了加拿大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的 Robert

De Wreede 教授、荷蘭 Leiden

University / Rijskherbarium 的 W. Prudhomme van

Reine教授’以及曰本東京Institute of Marine

Biotechnology 的前所長 Shigetoh Miyachi 教授為主

講人,分別討論了亞太地區藻類科學在海洋生態、

自然資源利用、以及海洋生物科技各方面在本世紀

的發展及回顧’並指出這各方面在下世紀的展望及

科研方向。

此次研討會共收到九十五篇口頭報告的論文摘

要以及五十一 一篇壁報。另外,本大會也就十一 一個專

項舉行了專題討論’這些專題包括藻類群落的生

態、藻類化學防線的形成及其抗敵被動物鶴食的功

能、藻類的藥用價值、發展藻類的生化產品、藻類

生物技術的應用、藻類養殖的問題及展望、大型藻

類及環境的關係、微藻及環境污染、綠潮一綠色海

藻的泛濫、藻類分類及進化、藻類細胞作為科研實

驗的系統、以及熱帶亞太地區的藻類分佈’值得一提

的是此次會議的所有專題討論,都是由年青一代的科

研學者所籌備及主導,以充分突出藻類學者新一代在

本世紀末、下世紀初所將要擔當的重要角色。

為了更充份的展現亞太藻類科研在進入新世紀

的美好遠景,大會特別安排了六月廿三日下午,作

為研究生專題報告及討論的時段,一共有來自十八

間大學及研究所的廿四位研究生作了口頭報告,大

會安排了兩組評判’選出了本校生物系的江秀麗及

黃家興同學’關島大學的C>avid Ginsburg ’以及北

京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的陳穎同學,頒與大會的

最佳學生報告獎。另外大會也選出加拿大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Ken-i&iro Ishida 博士的壁報,頒

與最佳壁報獎。

除了嚴肅的科研討論之外,大會也安排了 一些

輕鬆的節目。六月廿三日晚上為r學生之夜」,來

自各地參與會議的研究生度過了 一個熱熱鬧鬧的晚

上,彼此增進了認識,減少了隔膜。

大會晚宴在廿四日假座沙田敦煌畫舫大酒樓舉

行’邀請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的名譽所長曾呈

奎教授作為晚宴的特別嘉賓,探討中國藻類的開發

及利用,以及在科研方面的成就及未來的方向。晚

宴在非常歡樂的氣氛中進行’與會者或高歌一曲,

或當場獻舞,而最後的抽獎遊戲,把晚宴的熱鬧氣

氛推到最高潮,晚宴於十時多結束,賓客們都盡興

而歸

大會在六月廿五日圓滿閉幕,在閉幕禮之後

安排了專車帶領與會者到太平山一遊’然後到灣仔

吃宵夜。

這次研討會能夠舉行得如此成功,有勞很多生

物系的研究生及教職員在幕後不辭勞苦的操作。這

次研討會的成功也奠定了本校在亞太地區藻類科研

的地位.,在研討會所發表的論文,將被收集為一本

論文集,以將此次研討會的資料保存下來,此論文

集期望可在來年暑假出版,作為往後發展藻類科研

的重要參考文獻。

P:07

邊界追尋:傳播、國家與文化認同」與會者合影

新亞生活27: 月

(4755)

的學派與傳統,兩曰生氣盘然的討論後,與會的

家學者均深表讚賞,認為會議能以多元視野考察

球化、本上化與國家界線之間複雜的傳播現象

會議中發表的部份文章將會結集成書

邊界追尋:傳播、國家與文化認同』研討

六月

一 一十五至

一 一十六日,新聞與傳播學院於

堯堂舉行國際學術研討會’題為「邊界追尋:

播、國家與文化認同」,此研討會由新亞書院

辦,並由副校長金耀基教授及新亞書院院長梁秉

教授致開幕詞

與會者分別來自美國、英國、以色列、台灣

星加坡等地的著名大學,計有牛津大學、那魯

學、紐約大學、麥芝根州立大學、明尼蘇達大學

理斯特大學、伯明翰大學、特拉維夫大學、德州

學、星加坡南洋科技大學、台灣國立中正大學等

本地學者則來自中文大學、城市大學及浸會大學

講者之中’包括著名傳播學家Tod

d Gitlin

李金銓教授、社會學家Debora

h Davis、法學

Monro

e I^rice、國際傳播學

家 Annabclle

Srcberny、城市研究學者3eralc

i Sussm目及文化

究學者Ton

y Miller

與Fran

k Webster

會議籌備委員會主席為新聞與傳播學院的陳

文教授。會上’陳教授及新傳學院的李少南教授

蘇鑰機教授、梁永熾教授、魏然教授、馬傑偉教

等均有發表論文

是次國際會議的特色,是集合跨科際專才,

別從傳播學、社會學、法學、城市規劃研究、文

研究的角度,共同探討全球化之下的國家、文化

傳播界線的重整與追尋,觀點與研究進路橫跨不

「護理在中國」研討

1 一百位來自美

H —

陳慧

>洲、英國、加拿大、

本、新

西

蘭、菲

賓、中

大陸、

灣及香

的代表

港,參

由本院

護理學

於本年

月九日

辦的「護理在中國」研討會,此為本院五十周年金

的一項紀念活動,也為護理學系主辦之第一屆泛

平洋護理會議的一個環節

研討會的主題講者有兩位,她們是來自內地

林菊英博士及台灣的陳月枝教授,分別就護理在

國的發展及護理與中國文化發表演說。除兩位主

者外,尚有四位與會學者發表論文,她們是Carolyn

S

. Mclby

士 (香港)、Pamel

a Minarik

教授(美

國)、Rut

h Taylor-Pilia

c

士 (香港)及二ong

Zhao女

士 (日本)。各出席者一致贊同護士要瞭

個體的文化背景才可提供全人護理,以及中國應

立有中國文化特色的護理

此次研討會反應熱烈,座無虛席,為內地、

灣、香港及亞太區護理同業提供

了 一個良好的溝

P:08

(4756)

新亞生活2 7 :

2 (1999年10月

)-丨3華人腦科學協會成立會議 陳新安

首屆「華人腦科學協會」於七月十五日假中文

大學新亞書院舉行。此次會議由新亞書院及中大醫

學院解剖學系合辦,其宗旨在增進內地、台灣和香

港從事神經科學研究部門的合作’並介紹及推廣最

新的神經科學成果給公眾。這次會議也是慶祝新亞

書院五十周年金禧紀念的項目之一。•

會議得到內地、台灣和香港的神經科學家鼎力

支持。出席會議者有三十多人,包括首都醫科大學

內地扶貧工作研討會

stfallj

^H 1I 』

校長徐群猫教授、第四軍醫大學人民解放軍神經科

學研究所所長_躬教授、台灣國立中山大學神經科

學中心主任陳慶鏗教授、台灣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

生理研究所所長潘偉豐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醫學解

剖學系姚大衛教授,及香港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陳應

城教授等,以及多位在三個地區中享負盛名的神經

科學家。

首天會議在新亞書院舉行,除成立儀式外,與

會者發表了多篇研究報告,討論氣氛熱烈。第二天

會議和香港科學館合辦,舉行了三個神經科學普及

講座和一系列海報展覽’目的是讓公眾認識神經科

學在三個地區的發展和貢獻。講座的內容包括:

陳慶鑑教授:《一個神經家對生與死的看法》;

鞠躬教授:《脊髓損傷致下身癱瘓的手術治療的可(左起)伍淑清校董

能性》.,及

姚大衛教授:《人腦發育和老化研

究的重點提要》。

出席會議的有一百多人,不少

與會者對演講內容都極感興趣,並

向主講者提出問題,氣氛熱烈。海

報展覽主要介紹內地、台灣和香港

的神經科學研究中心和它們對治療

腦疾病的貢獻,吸引了很多市民觀

看。當日的會議也吸引了眾多傳媒

的採訪和報導,充份地達到「華人

腦科學協會」在推廣公眾認識神經

科學的目的。大會最後議決下次會

議在台灣舉行。

為慶祝新亞書院的五十周年院慶,新亞書院社

會服務團於一九九九年七月三十一日在新亞書院誠

明館新亞會議廳舉辦了 一次「內地扶貧工作研討

會」,廣邀了多個社會服務機構和學生團體的代

表,以及社會服界的知名人士如伍淑清校董、邱浩

波先生、陳鳳霞女士和瑪可立教授出席。

這次研討會有兩大主要目的。首先是讓在本港

從事內地扶貧工作的機構有機會交流所遇到的困難

和解決方法,再就是聯繫這些工作性質相近的社會

服務機構。是以這次研討會除包括了多個專題講座

和經驗分享外’還製作了一本印有各個機構簡介的

小冊子,方便他們日後聯絡。(新亞社會服務團)

P:09

新亞生活27:2 (1999年10月)-丨3

(4757)

新亞劇社周年公演九

為響應新亞書院五十周年院慶,新亞劇社於

年五月十七、八日假沙田大會堂文娛廳舉行了戲

公演。是次活動得到新亞書院和同學的支持,參

製作和演出的同學逾五十,大家都獲得了寶貴的

台經驗

當晚演出的兩齣短劇為

r劃過黃土的流星」

「尋人」都是同學的原創劇。

r劃過黃土的流星

的編導分別為若愚和李展鑾,該劇講述一個決意

在內地貧窮村落教書的女子’與一個當地人和香

人的三角戀情;而

r尋人」則由凌靜妍編劇、鍾

龍導演,故事有關一個作家為尋靈感而登尋人

示,找尋題材過程中又在尋找自己

早在本年

一 一月,我們台前幕後已密鑼緊鼓地

備今次的演出。同時,本劇社邀得劇壇前輩蔡鍚

先生和張秉權先生擔任顧問’在劇本、表達形式

演出各方面提出了許多具啟發性的意見,為兩劇

除了不少沙石。在此,我們予以萬

一 一分的謝意

兩晚演出都相當順利,觀眾人數超過九成半

其中大部份為中大學生。在五月十八日演出後,

們更進行了演後座談會,並邀請了潘惠森先生及

思朗先生為嘉賓,與在場觀眾及製作人員分享

見。參加者都表現得十分躍躍,為是次公演畫上

滿的句號

。 (新亞劇社)

山區之行

I有情夭

在本年的五月

一 一十日,新亞書院社會服務團

行二十人,帶著物資、好奇和一份心意,從香港

發’到達了廣東省清新縣白灣鎮’進行了為期五

的農村服務,其中包括為該縣的一所小學設立圖

室,製定完善的借書系統,以及探訪農戶

是次活動其實早於年初便開始籌備,由三月

精品展和鉛筆義賣拉開了序幕,然後用籌得的善

購買適合當地兒童的課外讀物,再進行宣傳和

試,結果便組成了參加是次活動的廿一位熱心

學,為祖國的農村服務

探訪過後,同學獲益良多。他們都說原來是

探訪的村民的生活並不如想像中差’農民的生活

需品一般都不缺,但當地家庭大多未能負擔家中

子的學費,學費是由該校墊資借出的。對於當地

小朋友’同學都讚不絕口,經過多個下午的集體

戲,同學都被小朋友的熱情所感動’離別時都感

依依不捨

。 (新亞社會服務團)

新亞體育消

水運會、陸運會將於九、十月舉

本院水運會將於九月廿

一 一日(星期三)在

學游泳池舉行。而陸運會也訂於十月廿

一 一日(

期五)在夏鼎基運動場舉行。歡迎本院同學躁

報名參加。詳情請留意學生會或體育部有關

P:10

& 厂 議 J -

_生視薩割作生 活

香港藝術餘餘長部海超先生

致開幕辭

新亞生活2 7 : 月

(4758) 勇闖千禧創新

左燕

芬 視藝創作生活

千禧年將近,又遇上新亞書院金禧紀念,因

藝術系系友會籌辦了一個名為

r勇闖千禧創新風

的視藝創作生活營。此項活動聯同香港藝術館

劃’由臨時市政局與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合辨

中大藝術系協辨。參加者都是從全港中學報名的

生中選出,共有十七間中學的六十名生參加。

天更有若干名中學美術老師出席’參加美術教師

討會

•開幕禮於一九九九年七月十五日在香港中文

學蒙民偉樓演講廳舉行’由新亞書院院長梁秉中

授、香港藝術館館長鄧海超先生及香港中文大學

術系系主任李潤桓教授主禮並致辭,歡迎並勉勵

加生活營的同學們。梁秉中院長還表達了他的

望:不單在新亞金禧紀念始舉行創作生活營,更

望每年都能把這樣有意義的活動辦下

視藝創作生活營邀得吳觀麟先生、鄧榮之

生、陳錦成先生、呂振光教授、鄺忠良校友、李

猛校友、黃麗貞校友及李錦華校友等擔任導師,

別指導西畫、國畫、版畫和立體創作。三日兩夜

創作生活營順利完成,參加的同學均感獲益良多

各項活動除由營長左燕芬校友、陳其謙校友及林

天文活動

經過三個多月的籌備’加上十三位籌委的

力’中學生天文計劃終於完滿結束了。想當年,

也曾是個參加者,後來又當過籌委,而今年則是

天文營的主席,可謂百般滋味在心頭。在中學生

時,我還不知道要在三月時把籌委會組織好。四

頭便要設計好海報,一切有了初稿,發信給一百

十間中學。幸運地,今年是新亞書院五十週年

慶’得到書院金錢上的資助和香港天文學會的

辦’令報名人數大幅增加,比往年多

了 一半,逾

百五十人之多

原以為一切在我們的掌握之中,但在天文營

行前一個多星期才收到一個壞消息。因為新亞體

館要封場安裝冷氣,令我們有三個節目受到影響

幸好,新亞書院協助我們另外訂

了 一些場地,化

了這場危機

第一次講座是和中學生們的第一次見面,心

既與奮,又緊張,因為我從未嘗試過控制一百三

人的場面。當日他們進行

了 一個小時的認識遊

後,吃過

了 一些小食,便到科學館聘聽香港天文

會理論天文組組

鍾偉強先生的

講。他們聽得津津

樂道,講座後還

出了不少問題呢

而第

1 一次講座則

在一個下了風球

晚上舉行。由物

系的王永雄博士

李榮基教授主講。在演講後,大家還有機會嘗試

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呢

準備多時的三日兩夜天文營終於開始了。在

幕後,首先是一小時遊戲作為熱身。然後,由物

系的湯兆昇博士為我們講解當晚的星空。晚飯是

范克廉樓小食部。用膳後便返回新亞’玩一個名

「模擬人生」的遊戲。其實是不停地玩大量不同形

的遊戲,他們如能勝出得到一些積分點,最後以

大作出勝負。他們對這遊戲感到非常新鮮,所以

分投入。後來安排中學生們到蒙民偉天台觀星和

天文攝影’還讓他們分批參觀錢穆圖書館上的天

台。當晚,有不少中學生玩至清晨四時亦不想

睡,他們這樣熱衷參與,真令我們高興

早餐後’有一個天文講座,由湯兆昇和鄭啟

博士主講。自由時間過後是電影欣賞。由於燈光

弱,究竟中學生們是在看電影還是在睡覺’實在

以得知。接著是個既緊張又刺激的競技遊戲,如

報紙鬥高、解手、阿瑪遜河等。晚會可算是我們

後的一個大型節目,當晚的氣氛很好’大家都玩

很認真。可惜,正當我們跳營舞時,突然下起滂

大雨,真是掃興。不過一場雨後,天色竟然轉清

比第一晚還要好呢!當晚,我們更煮了兩大赁腐

雞蛋糖水,味道好極了

第三日早上’我們安排了太陽觀測。之後,

便

回到林夫人堂舉行天文營的閉幕禮。錯!這才是

始。

r天文把我們拉在一起,是我們的緣份。只

大家繼續熱愛天文’他日一定會再見的。」這是

位香港天文學會成員的話,一番令人感動的話

這次的天文營’非常幸運:天時’地利,

P:11

天文講座

(4759)

視藝創作生活營

新亞生活27:

1 (1999年9月

) - 1

1

(接上買第三攔)

如校友努力統籌外,也有賴藝術系同學參與擔任組

長,引導各中學生進行創作’並在晚上彼此分享心

得。

同學在生活營內創作的作品於九月上旬假香港

藝術館展出,讓各校師生聚首一堂,欣賞生活營參

加者的心血結晶。

此創作生活營命名為「勇闖千禧創新風」,是

希望帶出一個訊息•.由此營開始能創一風氣,讓新

與舊的藝術追求者能聚首新亞書院交流創作心得。

但願今後藝術系系友會能每年舉辦此類活動,既引

導後進,亦面向全港老師及同學,讓他們多接觸藝

術,創作新的風氣。

訪余英時教授與孫國棟教授 新亞歷史系系會主席苦(子峰

新亞書院金禧院慶’同為新亞歷史系創立半百

『,本會乃繼承創校錢賓四先生之治史精神,賡

續前輩學統,

編輯「新亞書院歷史學系系刊(第十期)」,更定名

為金禧院慶專號。除廣集前輩學長及在學同學學術

論文外,更增加新亞歷史系系史稿(1994-99)及學

人學長專訪,以發潛德之幽光,

仰鴻儒之風采。緣「中國文化的

回顧與前贍」金禧研討會,得張

學明教授引介,訪問與會學者余

英時教授及孫國棟教授。

余英時教授乃錢賓四先生門

下的第一代新亞學長,當今史學

泰斗,中國思想史權威。筆者雖

在修習歷史時’拜讀余教授的鴻

文’無奈未能親聘其教。訪問期

間,余教授本論「新亞精神」,對

後學誨勉有加,言及對錢先生的

情誼,亦誠如余教授的文章r猶記風吹水上鱗」般摯

情滿溢。筆者雖未及請益史學問題,惟從余教授口

中憶述新亞歷史的語絲,已是一大美事。

孫國棟教授執掌新亞歷史系多年’離開中大赴

美亦十餘年了。訪問期間,孫教授憶述在學與任教

新亞時之片段,更以新亞校歌啟迪後學,授修德習

史之法。孫教授夫人席間在旁,閒語道來曩昔與歷

史系同學交遊之樂。筆者所感受到的不止是長者之

風,更像是家中閒話,彌足珍重。當孫教授得悉系

刊出版,更答應為刊物題字,厚意盛情,非筆墨所

能言表。

筆者往日從中學業師口中相傳余教授及孫教授

在新亞講學之情景,今能一睹其風采,實是愉悅無

限。面對幾位學術碩果之史家,拜函時總有焦恐,

惟諸位前輩那份對後學的關愛慈祥,春風舞雩,實

是難忘的經歷。

P:12

.12- 新亞生活27 :2 ( 1999年10月

4760: 記珠江三角洲

校友會為慶祝母校金禧’舉辦了多項重頭戲

組織海外校友回歸是其中之一。許多海外校友去

多年,對香港回歸中國大陸後的發展,多希望能

身耳聞目睹,而大陸近十多年的飛躍發展,也真想

見證一下。因此,校友會特別安排珠江三角洲遊

由中國旅行社設計行程

七月十五日早上一行册九人,其中海外校友

家屬佔一半(分別來

日本、馬來西亞沙巴

美國三藩市和華盛頓

義大利羅馬、法國

黎、加拿大多倫多及

加里),齊集港澳

頭’乘坐雙子星號直

r珠海」。船行一小時

五分到達目的地。珠

屬廣東沿海四經濟特

之一。市容十分悅目

綠化非常成功’難怪

年屢次獲選為全國十優城市

上岸首個觀光點為海旁「漁女像」,這顯然

丹麥之美人魚像啟發而建,當然不及後者之聞名

其後到石景山風景區’團友自費坐吊車到

頂,珠海整個市容盡入眼簾。下山時,有些團友

坐吊車下山。但也有不少團友一試索道衝鋒車,

山頂滑下,其中險情與快感,兼而有之

午膳之菜餚不俗。飽餐後,去參觀珠海土特

——蠔油——製作過程。不少團友購下作

r手信」。

跟著到

r圓明新園」,該處為

r珠海」近年投入

資興建之景點,佔地甚廣,修建精細’尤其周圍

植各類熱帶植物,茂盛壯觀,怎也猜不到只是移

該處

一 一、三年’如遊遍整個園地,非要整整一天

可。在園內餐廳用過晚膳後。到露天劇場觀看大

舞蹈劇

r東方神珠」,除了演員精湛舞技,配合

特技、道具和實景,也極之迫真,有些場景多達

人演出,高潮疊起,令人目不暇給,各人無不歎

觀止,有團員表示這劇之演出水準可比得上巴黎

馬夜總會。觀賞完後’立即乘車到中山。抵達中

已是晚上十時’旅行社沒有帶團友入住酒店’反

讓團友先品嚐一下當地宵夜,席間有賣唱與推銷

籍,不少團友購下熱門貨如

一 一月河《雍正皇朝》

《乾隆皇帝》等

一宿無話’所住中山國際酒店已啟用八年’

外保養很不錯,以大陸標準言’簡直屬超班。用

早膳,繼續行程,目的地是「佛山」之「梁園」

「梁園」是廣東四大名園之一,近年由市政府出資

事翻新,大致已恢復舊貌。四周有高樓大廈環繞

極目所及’園中之小樹、松竹寮別出心裁,充滿

情畫意。唯一可惜者,是它地處市中心,景緻大

折扣,這是無可奈何的事實

離開

r梁園」,午膳之食肆,另營茶檔,顧

留存之茶葉皆為名品,可見當地之閒情逸緻及富

經濟條件

赴南海途中’車上校友才華大展,有獻唱的

有說故事的’有隐詩的,精彩紛陳。如唐端正之

提歌謠,情真字正,唐太瑪笑芳之歌喉有鄧麗君

準。李杜背隐李清照詞’只見他表情十足’參透易

居士深意,他後來更高張「夫綱」,出賣太太瑪

瑩,令人捧腹不已。鍾善儀和阮少卿之粵曲清唱,

直是「劍雪」翻版。楊啟樵之京腔,也屬別開生面

錢有立所說之故事,不脫銀行家本色

i離不開財

而最特別是一位法國姑娘,本科藥劑’跟一位團友

來’她用法語唱

了 一首歌’大家不知她唱的內容’

都為她之熱誠而報以熱烈掌聲。在一片歡樂聲中,

車抵達一觀光點

I齒國桃園。此地群山環抱、綠

成蔭,稍作逗留,繼續旅程’車行八十餘分鐘,到

廣州白雲山之「雲台花園」。雨適停:空氣清新

常,花園佔地十

一 一平方米,園內廣植各類觀賞花幷

很具立體感,景點包括:醉花苑,飛瀑流光,岩

園,玻璃溫室花溪潮香,令人流連忘返

離開賞心悅目的「雲台花園」,直趨市內一

肆’品嚐團友期望甚殷之

r翅皇全鮑宴」,各人

懷著

I食餐「勁嘅」!誰知希望大則失望愈大

那酒樓空有其表,巧立名目,話說鮑魚资仔翅每

一忠,內有翅

1 一兩。實際所見’全席十人之翅也

足二兩’其餘菜餚也很普通,毫無盛宴之實

夜宿「東方賓館」’這家老牌名店,仍保持一

貫水準,房間設備裝飾接近五星級,只可惜其附

商場正變成平價市場,有失皇者風範

食過早餐,開始觀光五羊城之名勝。首站

r中山紀念堂」。到達時’當值同志還未上班’

團在國父銅像前拍團體照。不久,入內參觀,內

別有乾坤,可容觀眾三千人,四周燈飾和裝修,

屬上乘之作,其中尤以天花最壯觀’有如透明

璃,難怪市府或廣東省府之重要會議皆在此處

行0

「六榕寺」是緊接之遊點,蘇東坡書之

r六榕

匾額,釘在入口門頂’分外吸引人。寺內有窥峨

P:13

新亞生活27 :2 ( 1999年10月) -丨3

(4761)

五十週年大團圓晚

麥美

由新亞書院校友會主辦的新亞書院五十週年

團圓晚宴已於九九年七月十四曰假中環交易廣場洞

樓舉行。當晚筵開

一 一十席,出席的有錢穆夫人、金

耀

基副校長、梁秉中院長、余光中教授及畢業於不同

代的新亞海內外校友,場面好不熱鬧。晚會的司儀

現職鳳凰衛視節目主持的嚴力耕校友(88中文)

現任葵青區議員的麥美娟校友(93英文),兩位

儀一個說國語、一個說粵語,倒也代表了新亞的

式。校友會亦邀請了梁沛錦校友(62中文)、香

輝校友(71經濟)及張建雄校友(70工管)任嘉

司儀,訪問多位畢業於新亞不同年代,來自海內外

校友’包括楊啟樵(59文史)蔡海雲(64中文)

友坑儷、丁家

(69經濟)陳小

(69會財)校友

儷、陳永明校

(63中文)、白月

校友(62中文)

陳松起校友(61

學)、瑪德堅校

(85政政)、楊錚

校友(91電算)

彭志宏校友(94

學)等。各位校

暢談當年校園生

和畢業後的經歷

校友的發展亦反映了新亞書院在教育路向上作多元

的發展。五十年來新亞書院的畢業生不僅在文、史

哲方面有出色的表現’還在財經、醫學、工程界等

當一面,最重要的是各位校友對母校的情誼五十年

變,相信昔日創校的各位恩師也感安慰

新亞書院四十週年紀念時,創校人錢穆老師

程回港出席校慶晚宴,當晚的情景,不少十年前有

參與的校友記憶猶新。雖然錢老師已過世,但錢師

仍回港參與八

r年金禧校慶的各項紀念活動,並出席

大團圓晚宴。當晚錢師母說起錢穆老師生前對新亞

院的關心,令在場校友也為之動容

一群剛於今年畢業的校友和仍在學的師弟妹

晚宴完畢前為大家獻唱

一 一首歌曲《明天會更好》

《Aul

d Lan

g sync》,師妹們美妙的歌聲令姜國

校友、阮德添校友大叫安哥。師妹們的歌聲固然

聽,不過價值近百元的原聲CD也實

錯,音色可婚美現場演唱’所以買门13

還是要選正版的好

晚宴結束前師弟妹們還到每席

’ 一時說國語、一時說粵語:

r

師兄、師姐’飮杯!」、「各位大師兄

大師姐,飮多杯!」、「各位教授,

杯!」’乾杯之聲不絕,氣氛最是

洽。其實,除了校友會各位理事外,

位師弟妹為今次的大團圓晚宴也花了

少心機,早於五月已開始籌備,晚宴

成功也是各位校友努力的成果。筆者

借此機會向以肥仔堅為首的十多位師

妹致謝,當然還要多謝各位支持校友

的海內外校友和師長

立的花塔’塔高五卜七米,八角九層’遊人不准

入塔內,免生危險。該塔保留了宋代的建築形式

風格,唯一令人無奈的是,「六榕塔」四周為高樓

圍,有英雄被困之感

r陳家祠堂」是今次觀光最後一個點。陳氏書

集中國古代建築的傳統風格,並保留南方建築

色,是一座極有代表性的民間建築。難得是四周

細雕刻保存得十分好。據說,周總理在文化大革

時特別指示紅衛兵不能進入破壞。同時,

r陳家

堂」內展出不少藝術精品。團友購置的也不在

數。其中,錢有立顯露銀行家之傑出討價本領,

價四百三

H元一隻之鼻煙盡給他說到減至一百五

元,他以九百元購下整套六隻,節省

了 一千六百

十元

在「北園」午膳,頗有意外之喜’本來國營 。

肆一向不予人好感,但此處則例外,無論出品與

務皆屬上乘,值得舉薦

至此’珠江三角洲遊之行程已算完結。由於

猶未盡,李金鐘校友邀一眾參觀他掌蛇之

r廣東

港人子弟學校」。該校地處深圳市郊,佔地甚廣

教學設備完善,全部學生寄宿,宿舍有空調,四

1房,整潔舒適。目前,開設由幼稚園至中二

級’將來的目標為開設整個中學及預科課程,為

生投考香港及海外大學作準備。參觀完這所模範

校後,繼續前往一位校友推介之樓盤參觀,可惜

間緊迫’略作逗留即趕赴酒樓,晉行程最後的潮

菜晚膳’非常可口,大獲好評

總結,這次校友會安排之旅遊’非常成功,

論住食及參觀行程都使人滿意,校友們特別對中

大陸自改革開放後之迅猛發展’佩服不已

P:14

(4762)

.14- 新亞生活27:2 ( 1999年10月輔導長陳新

請熱心參與書院活

在這短文中,希望和同學們分享一點在書院

作的感受

。 :

過去一年,我擔任學生輔導工作,包括緊急

濟援助、舒緩學習壓力、尋找工作,以至感情問

等’對同學作出

了 一點助益。我也很高興能參與

亞眾多的學生活動,如四十九周年校慶活動、中

台學生交流、新亞耶魯學生互訪和各類型的體育

動,可說是改變了我過去埋首於教學和研究的生

規律

在新亞書院的活動中,同學們的參與和支持 。

最重要的。去年在籌備院慶的時候,籌委會和執

會的同學都十分努力地去完成工作,特別是在千

新亞迎新營九

楊國

今年的迎新營已於八月廿七至三十日舉

了 ’場面盛大’新同學積極參與’比去年有過

無不及。同學經過整天的活動,還要晚上參加

題講座’實在疲累不堪,但熱情不減,很多新

學更躍躍發問。當日的論題是關於個人及社會

的問題,討論極為熱烈。新同學活躍的表現,

來下屆學生會幹事會有望組成了

另一件值得欣喜的事,就是中大「片」

了。由於上年天雨關係而取消了,今年各人就

餓了很久的獅子一樣,叫口號時特別起勁。差

宴和晚會舉行當日,同學都忙得不亦樂乎!他們

投入和認真的態度,我是十分欣賞的。還有參加

流活動的同學,他們用了很多時間和心力’預備

商討報告的內容,並編排接待回訪同學日程,都

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交流活動最可貴的地方是與

地同學建立珍貴的友誼、擴闊視野,和認識自己

足之處,從而求取進步

此外,我認識

了 一群新亞學生會的幹事,這

是很寶貴的。學生會在多年出缺後’去年終能成

組閣’這是可喜的。學生會推動書院活動的功能

常重要,因為如果沒有他們的參與和協助,計劃

難圓滿推行。同學和書院合辦的活動,首要的是

好的溝通,因此我與同學維持每星期會面,交流

匯報各自的工作和面對的難題,商討解決的方法

我們訂立一個清楚的目標後,便開展工作,如招

人手和籌募經費等。一些新的學生服務,如筆記

簿

多整個百萬

道都擠滿新

學,場面極

時之盛。從

r戰事」中

更表現了新

學活躍的

面0

最近大

傳媒指現今

學生的迎新

不成樣子,

全只有嬉戲

沒有認真的

型電腦優惠計劃,和在樂群館學生活動地方增設

網設施等’都是如此展開的

輔導處也積極研究如何提供更佳和更方便的

務給予同學。在新學年開始,我們更新了新亞書

的網頁,在以往已有的書院資訊外,加上了各類

下載的申請表格,提供網上選擇出席雙周會的

務,和增設同學分享園地等。這些改變都希望能

同學們更多運用書院提供的設施和參與書院的

動。在此特別一提,更新網頁和雙周會登記系統

都是由新亞同學努力設計完成的,我謹向他們致

謝意。這網頁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同學多

意見,以使盡善盡美。同時,我希望同學多利用

院網頁,將個人參與活動的經驗和感受在網上

表,使網頁內容更豐富

最後,我祝願同學在來年學習愉快’有一個

實和精彩的大學生活

擔。但從這次迎新營看到的,卻全不是這個樣子

迎新營的節目,不但有外訪老人院及老人中心,

且更有新舉辦的「貧富宴」。而我曾問過新同學對

些活動的看法,他們也深表贊同。我曾隨團觀看

們外訪的情形’雖然可能不太切合老人家的心意

但新同學對這次活動的熱誠,我是畢生難忘的

另一方面’我非常讚賞這一屆籌委的毅力。

問一個數百人的迎新營要讓九人的籌委籌辦,這

件不可思議的事。但他們成功了,而且是非常

功。雖然我不是他們的一份子,但看見後也不禁

他們的熱誠而感動。李啟泰、羅翠敏、簡天樂、

麗珊、林永哲、黃榮藥、范詩韻、關紹君、葉

峰,及所有的執委’我要向你們

一 一致敬。真的

我愛你們

P:15

(4763)

本院大事记

-九九九年六月—日至八月册一曰)

人類學系主辦「傳統與變遷:華南的認

同、性別和文化」研討會。

六月九日護理學系主辦「護理在中國」研討會°

六月十一日 本院校董會本年度第一次會議,通過 下

列人士連任本院校董,任期三年,由一九九九年八

月一日起:陶學祐博士、香樹輝先生、金聖華教

授、周文軒博士、周君廉博士、瑪昇先生、林耀明

先生、廖烈文先生、唐英年議員及湯恩佳博士。

六月十三日本院「到北京學官話」學習團一行五十位

同學,由輔導處聶家璧先生率領,前往北京首都師

範大學學習普通話,為期四周。

六月十四至十七日 本院院長梁秉中教授率領香港 職

業安全健康局代表團赴韓國及日本訪問考察。期間

訪問韓國產業公團及日本中央勞動災害防止協會。

期間,輔導長陳新安教授署理院長職務。

六月十六至廿一日及廿四至三十日院務主任文直 良

博士休假。期間,輔導長陳新安教授署理其職務。

六月廿一至廿五日生物系主辦「第二屆亞太藻類研討

會J °

新聞與傳播學系主辦「邊界追尋:

證家與文化認同」研討會。

中大校董會會議通過委任梁秉中教授續

任新亞書院院長,任期三年,由一九九九年八月一

曰起生效。

七月九至三十日由藝術系主辦之《藝術精品展》假「許

氏文化館」舉行。該展覽展出多位新亞校友之藝術

作品。

七月十三至十四日由本院主辦之「中國文化的檢討與

前瞻」學術研討會假大學祖堯堂及中國文化研究所

舉行。大會邀請了四十多位港內、外知名學者從歷

史、社會及哲學方面探討中國文化的過去、現狀與

未來。晚宴於七月十三日假樂群館雲起軒舉行。

七月十五至十七日 由本院協辦,藝術系系友會及 香

港藝術館主辦之「全港青年視藝創作營」假本院舉

行。

七月十六至十七日 由解剖學系舉辦之第一屆華人 腦

科研究會議假本院會議廳舉行。是次會議共有二十

多位本港及海峽兩岸的專家參與。大會之召集人為

姚大衛教授,秘書長由陳新安教授及陳活彝教授擔

任。

金禧講座:

李遠哲教授主講

曰期

時間

«中國文化與教育》

九月二十四日(星期五 )

上午十一時三十 分

邵逸夫 堂

•月十六至廿五日 國立東華大學及山西大學師生 共

三十五人分別蔽校訪問,進行中港台三地的學生互

訪交流。訪問期間除參觀遊覽外,各同學並於七月

二十日於人文館舉行之研討會,發表有關「文化的

傳統與現代化」的論文。

•月十七日 本院教職員聯誼會於下午四時至晚上 九

時假新亞體育館及雲起軒舉辦「家庭同樂日」。

•月十九至廿三日 本院院長梁秉中教授參加香港 特

別行政區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考察團赴青海視察,

及率領「關懷行動」醫療隊赴青海西寧及南疆開展

義務醫療服務。期間,由輔導長陳新安教授署理院

本院十位同學前往創價大學參加為期三

周之日語密集課程。課程結束後,由日本研究學系

兒島慶治先生率領同學往關西見學旅行。

七月三十日至八月一日 由新亞天文學會與聯校天 文

學會及香港天文學會為120名中學生舉辦3日2夜天

文營,慶祝本院創校五十周年及本院新天文台落

成。天文營為中四至中七的中學生提供觀測環境,

讓中學生能有機會對天文科學作更全面的了解,啟

發他們對天文的與趣,培養精密的思考方法。

七月三十一日由新亞書院社會服務團舉辦之「內地扶

貧工作研討會」假本院會議廳舉行。大會除邀請院

長梁秉中教授致歡迎詞外,並邀得邱浩波先生、®

可立教授及伍淑清校董為作專題演講。

七月三十一日 本院三十六位同學,由翻譯系何元 建

教授率領前往英國西敏寺大學進修英語課程。

八月二至七日及十六至十八日 輔導長陳新安教授 休

假。期間,由院務主任文直良博士署理其職務。

八月九至十日 院長梁秉中教授赴新加坡作公開 演

講,講題為《中醫藥發展前瞻--兼談香港中醫藥

港的問題》。期間,輔導長陳新安教授署理其職

務。

八月十二日至十九日 本年度「新亞書院概覽」於 許

氏文館舉行。

八月廿三至廿八日 院務主任文直良博士休假 ° 期

間,由聶家璧先生署理其職務。

本年度學生會舉辦迎新輔導營°

新亞生活27:2 ( 1999年10月) -丨3

P:16

t vV

山西大學三位同學在研討會上

新亞生活27:2 (1999年10月)-丨3

(4764)

由本院主辦「香港及兩岸大學生互訪交流

動」,今年已是第六屆了。本年五月下旬’新亞十

同學由人類學系王鹏林教授率領,前往台灣花蓮國

東華大學訪問.,六月上旬’新亞另十一位同學由中

系樊善標教授率領,前往内地山西大學訪問。七月

旬,該兩所大學師生共三十五人落臨本院訪問。隨斗

這次相聚,本年度之交流活動也圓滿結束。此次

動,兩岸三地的老師和同學寫下他們的感想’本刊

刊載於後

相聚在紫荆花

山西大學張憲平教授行龍教

繼樊善標教授、王鵬林教授分別率團赴大陸

台灣訪問後,七月,山西大學、4口灣東華大學的師

又來到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回訪。紫荆花下’兩

三地師生聚首,新朋老友握手言歡,自有一番有朋

遠方來的欣喜和血濃於水的親情

我們今年互訪和學術交流的主題

i文化傳

與現代化——是一個常談常新的主題。現代化需要

斷演進的文化滋養,而文化的演進則需思想的交流

碰撞。有著相同文化傳統而生活在不盡相同的文化

景之下的兩岸三地同學,共同切礎研討這個主題’

義便盡在其中了。同時,由繼承著文化傳統,又肩

著現代化建設重任的青年學子來探尋

1 一者的關係,

可說是一次學術交流’更可以稱是對一代跨世紀青

建設者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明確與激勵。

也是

r兩岸三地互訪計劃」結出的碩果之一吧

這次在香港逗留時間不長,卻時時感到充實

興奮與滿足

學術報告會上,同學們或縱覽,或橫剖,對

化的傳統與現代化的關係做了深入探討,「奇文共

賞’疑義相與析」,是為理性的思考與對話;各種

聚三地青年細論古今文

盡_旬歡會莫忘南北友

香港及兩岸大學生互訪交流論

r文化傳統與現代

觀、遊覽活動中’我們又從不同的側面對香港作進

步了解,成嶺成峰,臨境自斷之,是謂感性的體味

交流。正是在思考與體味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

統文化的薰陶和現代化成就的鼓舞

而感受最深的,自是中文大學和它的新亞

院。從現代化校園設施創造的良好教學環境,到

r

文約禮」所追求的育人目標

• ’從中文大學匯合中西

化,融合雙語,致力培養樣合中西學術文化知識之

生的辦學精神,到新亞書院的以「誠明」為校訓

「為學」與「做人」並重的育人方法,無不讓人耳

一新。還有那意氣風發的學子,還有那豐富多彩的

生生活……而極富新亞特色的「八方雲集,庄諧

之」的學術活動,則是親身體驗了。這次勾留,

這一切只能是匆匆一瞥。儘管只是一瞥’也足以

人心馳神往:名校風采,果然名不虛傳

在「會友樓」,一天緊張的交流’參觀之餘’

眺海港燈火璀壤’每每夜不能寐。返晉後,三地

生送行時’執手淚眼,相擁泣別情景,又常歷歷

目。思之所繫’唯在感激。感激喬健先生,是他

穿

針引線’鋪路搭橋,才有了兩岸三地師生之盛會.

感謝梁秉中院長、陳新安輔導長、文直良博士、

善標教授、王鵬林教授、譚少激教授、廖倩儀

姐,及各位老師的精心安排與鼎力支持’才有了

次盛會的順暢與圓滿.,感謝接待我們的

一十

一位

學’是大家的竭慮組織和辛勤勞作,朝夕相處’

使這次盛會

r交流學術’增進理解,開拓視野’

強聯繫」的目的得以完好體現與實施。撫摸著手

這冊精美的學術交流論文集’心中不禁輕輕呼喚

今天,我們相聚在紫荆花下,明天,我們定

相約。讓我們「趁青春’結隊前行」

i 香港及兩岸大學生交流活動專

P:17

台灣國立東華大學五位同學在研討會上

新亞生活27:2 ( 1999年10月) -丨3

4

(4765〕

I九九九盛夏香港紀

,東華大學吳天泰教

記憶中的香港,是一座擁有美麗港灣的城市

整齊的街道’熙來攘往的人群,現代化的建築與熾

的海洋公園,傳統的九龍寨城與曾大屋,企圖融合

方與西方的道風山聖殿,以及充滿著熱情與活力的

港中文大學師生,這些使得維多利亞港灣的陽光更

摧壤,太平山上的燈光更加閃耀,好一個豐收的一

九九年假期

在往大陸參訪的途中,同學們一再講起過去

天來,在香港中文大學發生的種種故事,使得沒有

加的同學開始懷疑起來,香港能有這麼多的回憶?

人好?是景美?還是這次的活動觸動了青年男女

心?據說,別離的那一天,清晨六點,我還在睡眼

濛中,張疆第一個落淚了,接著是紅著眼的鵬鵬’

達則不斷的拭淚。香港、台灣之間也許容易相見,

西則路途遙遠了。是多麼不容易的相聚時刻,短短

十天中,由陌生、懷疑到深度交談,互道珍重,這

經是將近一個世紀的等待了

還記得研討會時,來自山西同學的表現,從

題到發表’處處顯露出融合傳統與現代的心願。中

這麼大,人口這麼多,歷史這麼久,如何加速現代

並在轉變的過程中不致於迷失自己?晉商的精神、

言的特色、對科技的重視……同學們一再的思索

各種可能性。然而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有些傳統是

去不回了,我們是否要付出失去傳統的代價去換取

謂的現代化?對於目前的中國似乎是別無選擇。台

的同學則關注經濟與多元文化的發展,由於海島資

有限,開展國際經濟與培養多元的文化觀是不容忽

的課題。對於傳統與現代化的討論,已在後現代化

潮流中淡去。畢竟傳統與現代難以

1 一分,東方與西

不是

一 一元對立的思考,甚麼是我們正擁有的以及透

努力後可以掌握的,才是關切的焦點。對於文化浪

的情懷與實際的追求,傳統與現代的抉擇,在在考

著兩岸的菁英

在參訪的行程中,傳統與現代的課題一再

現。東道主香港中文大學的師生,似乎準備在十天

讓我們看到、聽到香港,並能由吃到各式飮食中,

會到香港的多元風貌。山西的同學看傳統的建築與

畫,一再表示我們那兒很多’更急於看到現代設備

城市。看到了海岸,立刻著迷,因為山西多山,難

體會海浪拍腳的感覺。至於香港,由九龍城寨的解

員中聽到’由於快速的現代化已找不到幾處傳統的

築,因此政府開始重視文物保存並加強歷史文化

說,希望年輕人不要忘了歷史。在曾大屋處拍到幾

傳統與現代並存的照片,似乎傳統的式微,已到了

動用政府的力量才能殘存

一 一的地步。也因此曾大

有了保存的空間與機會。畢竟,傳統難以再生’真

是一去永不回了

對於台灣的同學來說,海岸不陌生,傳統建

與字畫,電腦與圖書,我們也有。最羨慕的是地鐵

火車了,但願台北的捷運早日全部完工,讓我們能

有便捷的交通工具。當然滿街的打折商品與隨處可

的購物商場’成了逛街的最大樂趣。由於即將去

古,不能多添行囊,只好看著別人滿載而歸。心裡

著,下一次再來,我還要去蘭桂坊、半島酒店、乘

艇出海,沒想到十天下來香港還沒看個夠。臨行時

山西的教授一再邀約冬季時前往太原,也表示想到

灣參訪,聽說經濟系的同學已與中大同學約定寒假

暑假時互訪。能結識天下知交,真是一大收穫

對於我,甚麼是香港?走過這一回,香港不

只是港星的故鄉,或者一個單純的購物及美食天堂

已。到處都聽得到我的母!S S^^^^^

K東話。一種熟悉

陌生的感覺,讓我無法不去想念兒時旁聽大人在耳

發出的聲響,那是遇到故鄉人時熟絡的聲音。可惜

是我的

r識聽不識講」,讓我只能當半個香港人。

想在台灣推行母語應該有十足的道理,至少可以免

我這種®逾。去黃大仙廟為家人求籤祈福,儘管命

注定,行旅中的人生,需要更多的心靈慰藉。這半

住過許多城市,香港之於我,不是哥倫布市,不是

京,也不是台北,更不是高雄與花蓮,它是我夢中

家鄉。祝福它,在面臨人口壓力而填海造地的每

天,仍能繼續保有它的美麗與•傲。看到優秀的中

師生,讓我對於香港的未來充滿著信心。下回見

P:18

兩.岸年地太學生在尖沙嘴東部留影

1 8 - 新亞生活27 : 1 (1999年9月 )

香港及兩岸大學生交流活動專

難忘的香港之

山西大學梁

時光如水,為期九天的香港之行匆匆淌過。

日來的研討及參觀遊覽活動使同學們異常激動,感

頗深。

r文化的傳統與現代化」這個主題貫穿了整

活動,使每個人有思考、有收穫,同時也體會到主

的苦心和匠心

我們來自內陸省份山西’初來香港,令我們

奮的不僅是湛藍的大海和美麗的海洋公園,還有蘊

在每一個角落的現代氣息和傳統氛圍。香港不僅是

遊、購物和美食的天堂’更是一處發人深省、令人

動的佳地。每到一處’我們都細心地感受,用心靈

手掌去觸摸這塊被傳統和現代化深深浸潤的神奇

無論是美麗的新界還是喧鬧的中環,到處都

為生活和理想而奔波的香港人。他們行色匆匆’難

閒暇,在公園及各種休閑場所少見真正的香港人。

節奏的都市生活使他們充實又辛勞。在香港,生活

非易事

同樣,在貨櫃碼頭公司、九廣鐵路公司、聯

交易所等地,我們也感受了這座城市的忙碌和有序

一切都那麼從容而安靜。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雖然緊

但並不浮躁

在林立的高樓、閃燥的霓虹之中,我們仍能

受到生生不息的傳統文化•.荷里活道上精緻恬靜的

董店、香客如雲的文武廟、古樸神秘的黃大仙祠、

家和基督教奇蹟般融匯的道風山,還有飽經蒼桑的

大屋、美麗的黑釉瓷和狗燥的嶺南山水畫:,這

切都默默地告訴我們:在香港,傳統文化和現代化

間的衝突在緩和’而和諧卻在增加了

站在太平山頂,鳥職整個香港’只見燈光

壤,如臨仙境。可愛的香港’你雖然漂泊百餘年

久,但始終心有所屬,神有歸處’我在感受著你的

在^^的輝煌,你的繁榮,你的偉大和你的堅強

香港’我們愛上了你

新亞書院是當之無愧的好主人,不論走到

裡’看到的是親人般的笑臉,撲面而來的是家的

覺。豐富多彩的活動和無微不至的關愛使我們不僅

動,甚至是感激了。看著新亞小主人忙碌的身影,

們不禁讚嘆:耐心、愛心、責任心在他們身上體現

是如此具體而完美

這次兩岸三地的聚會可謂一次年輕的心靈的

撞。九天的交流和相處使香港中文大學、台灣國立

華大學和山西大學的同學們互相學到了很多,也結

了深厚的友情

背好行囊,再次回首,同新亞和東華的同學

道聲再見。再見了,知行樓;再見了,新亞;再

了,中大;再見了,香港。帶著淡淡的離愁’我們

上返程的列車。令人難忘的香港之行結束了

理性的對話感性的交

東華大學代

正如新亞書院樊教授在活動手冊所言,「互

計劃」既有嚴肅的論文報告,也有輕鬆的遊覽參觀

前者是理性的對話,後者則是感性的交流。文化也

確體現於社會生活的每一個層面,我們在香港的十

之中,除了在論文研討會之外,新亞書院的師生們

安排了多樣化的遊覽節目’從充滿市井風情的顧街

市到展示科學新知的太空館’從古老的曾大屋到新

的商業區,讓我們看到了香港這城市的各種面貌,

因此對於這次互訪計劃的主題——文化的傳統與現

滿意足地回來

——有了更進一步的領會。我們大夥盡情投入,更心 。

P:19

新亞生活27

:

2 (1999年10月

)-丨3

記得夜訪山頂的那一夜嗎?記得海洋公園的過

山車、海洋生態與海洋劇場嗎?記得太空劇場的喜瑪

拉雅山嗎?記得廟街的燙仔飯嗎?記得黃大仙的香火

嗎?記得九龍城寨公園那認真的解說員嗎?記得旺

角、尖沙阻、銅鑼灣嗎?記得第一晚的糖水會嗎?記

得碼頭公司窗外的景緻嗎?記得明亮、快速、冷氣強

的地鐵嗎?記得研討會當天的投影片、幻燈片、影帶

與歌聲嗎?記得山西同學的特質嗎?記得新亞書院特

(4767)

別的光景與師生細心的款待嗎?記得的早已銘刻,遺

忘的也留在相片上’於是銘記與遺忘都在某個角落等

待著下一次的開啟與延續。

互訪計劃的重點更在於彼此的互動與學習,亦

如山西大學行龍教授所期望的,透過這次活動進一步

提高當代大學生的科技、文化及綜合素質,也進一步

增進我們之間的友誼。想想送別山西同學的那個早

上,想想上飛機前的道別,那一幕幕的景像,便已述

說了這一切的期盼。互訪計劃的成功,必須有人穿針

引線,正如台灣的吳天泰教授所提到的緣由一般,喬

健教授在這之間的出力已不在話下,再加上香港中文

大學幾年來辦理學生交流的經驗,更是讓我們覺得十

分的溫馨與體貼。

細細回憶著’走在香港的街頭,很難不被它妓

目的霓虹燈所吸引;開車在公路上,很難不替一棟棟

高大的建築物劃上驚嘆號;每當穿梭在巷弄中,便可

感受到市民生活的景況.’每當遊逛購物中心,便可感

受香港商業的生氣;每當在香港的地鐵站,便能感到

人們與現代化設備的結<口。兩岸三地有點熟悉又不全

相同的環境,在這三地成長的學生也就有點熟悉卻也

陌生,人們總會調合彼此的不同,讓彼此相互瞭解。

幾天相處下來,可以體會到生長背景的不同所孕育出

的特質便有所不同,就好比是異文化的接觸般’我們

體驗了生活也體驗了文化思維。對學生們來說是件好

事’也因此而開拓了視野。

.安排行程是件難事,在這幾天的行程安排中可

以深刻體會到新亞師生們的用心’這份用心讓我們下

一次還想再來,不論是自助或是團體交流,都是很值

得再來的地方,香港雖然不大,但細細品味,我們還

有許多來不及造訪之處,有待下次的再拜訪。

南北友情聚香江

張冠雄

今年r香港及兩岸大學生互訪活動」’新亞同學

於五月下旬起組成兩團,分別前赴山西大學和台灣的

國立東華大學體察’但所謂殊途同歸,三地學生最終

在七月十七日至一 一十五日期間,聚首香江’為今年的

主題「文化的傳統與現代化」寫上忘不了的感嘆號!

新亞同學深感山西和台灣兩地的厚待,都希望

可以趁他們來港之際,盡一點力回饋他們。幸得書院

在財政和統籌上的支援,許多訂下的計劃都如願以

償,加上天公造美,儘管炎熱迫人’戶外活動一直未

受影響,簡直喜出望外。第一天晚飯已邀得梁秉中院

長出席和演講,可見書院非常重視是次互訪活動。

雖然歡迎晚會在兩地同學蔽臨第四天方舉行,

氣氛依舊良好。大會邀請新亞國術會打響頭炮,為來

訪師生接風洗塵。是夜到場的嘉賓眾多,包括輔導長

陳新安教授、歷史系張學明教授等。一時間,整個雲

起軒都是歡聲笑語。

為盡量使來訪師生瞭解和投入本地的文化和社

會模式,今年以認識古今香港的各方面為重心。除了

遊覽山頂、海洋公園和鬧市購物外,更參觀多個博物

館,踏足多個新市鎮。務求凸顯新舊之變,先後淺嘗

廟街小食、元朗盆菜,另一邊又走到尖沙阻的西餐

廳、荷里活道、會展新翼等。中西薈萃,讓人感受傳

統與現代的傳承和創新。要實實在在投入其中’就需

要到訪不同層面的機構,諸如貨櫃碼頭、香港大學、

聯合交易所、立法會大樓、規劃署和九廣鐵路公司

等。仔細觀摩,對這塊彈丸之地就自然不再陌生了。

研討會當日,兩地大學生在人文館輪流發表報

P:20

.20 - 新亞生活27:2 ( 1999年10月

香港及兩岸大學生交流活動專

告。同學躁躍討論和發問’圍繞三地的現代科技、

濟商貿、文化意識、語言思考、民族生活抒發己見

從理性和客觀的原則下互相學習,並且從爭辯當中

立起真摯的友誼

山西遠離海洋,當地同學來到香港,都驚嘆

兒的山水美態。他們跑到屯門的黃金海岸,紛紛為沙

-

灘和碧海吸引著,幾玩至遍身濕透。台灣同學對現

後排 新.

化的香港,仍保留簡樸的地道美食感到相當新奇,

對於道風山這個本來是基督教的樂園,卻糅合中國

庭園面貌嘖嘖稱奇。漫步香港公園’他們大多欣賞

港在有限環境裡充分利用空間的智慧

配合今年互訪的主題,人類學系譚少觀教授

王鵬林教授在誠明館會議廳準備兩節講座’分別

「性別角色與工作私有化:香港的專業女性」以

「文化的傳統與現代化」作深入淺出的介紹和探討

言談之間,發現三地雖然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和社

背景’但面對性別問題、文化傳承的困難時,都有

通的話題和處境

負責帶隊的老師均充分參與是次互訪活動。

西大學有行龍教授、張憲平教授.,國立東華大學有

健教授和吳天泰教授。喬健教授既熟悉山西,也曾

中大任教,如今穿針引線,造就三所學府融洽來往

世紀之交,台海適值局勢緊張,但都沒有阻礙彼此

歡愉和情趣。中文系樊善標教授興之所至’借對聯

懷:「聚三地青年細論古今文化,盡一旬歡會莫忘

北友情」。互訪活動最後在新亞燒烤場、走讀生舍

的喧嗜聲裡告一段落。那一夜,三地同學都不願意

睡’就連數月來一直為搞好兩岸三地互訪而奔波勞

的輔導處師友:文直良博士和廖倩儀小姐’都一起

舍堂跟同學舉杯盡興

十天的佈置安排,縱然未達完善,仍得行龍

授一番美言。他認為香港的天氣確實相當熱,不過

亞師生的熱情招待,較諸香港的天氣,更加織熱。

來似乎太過誇獎了。但是,若然再有機緣歡聚,我

又何妨再當東道主恭候相迎呢?所謂「有朋自遠

來,不亦樂乎」。不過屆時也許另一個千禧年早已

門,搶先駕臨了

I大文化底下的

I

人有時候會不知自己身處在何時何地,就算

知道所謂的

r日期」,這亦不能代表甚麼。一九九

年七月十六至廿五日對很多人來說並沒甚麼特別’

我來說亦不知是否深刻。那段日子中我雖經歷

東西,卻又似很遙遠,遙遠到有不真實的感覺。經

新亞的教職員餐廳或知行樓,腦海會突然浮起一些

像,可能這是更深的恼念,令我為自己仍在那十

中,那特別的十日……

新亞書院跟過往一樣舉辦了名為「兩岸三地

訪活動」,不同的是我今年參加了。我們廿多位同

分兩批於五月底及六月初前往台灣及山西’訪問國

東華大學和山西大學。我往訪的是山西大學,回港

便忙於籌備接待他們的回訪。計劃的活動包括:參

中大、遊覽香港名勝如宋王臺和山頂等、研討會、

物、講座……。這些活動’看來沒有甚麼特別,但

我們來說卻殊不簡單。香港是我們土生土長的地方

或許是太熟悉的緣故,當我們陪同他們遊覽的時候

還要提起興趣,確是有點辛苦,但這是值得的

十天的活動,印象最深刻的是研討會時間,

別由台灣及內地的同學宣讀論文’然後由與會者

問。令我吃驚的是,他們的論文像是教授的文章。

真的想不到甚麼問題,還要時間消化他們的報告呢

另一個使我驚奇的是’內地同學側重文化上的宏觀

問題,而台灣的同學則注重微觀的問題,而香港的

學與台灣的同學思維較為接近。這不能說熟優熟劣

若不是有差異,又何須交流呢

P:21

新亞生活27:2 ( 1999年10月) -丨3

我們的盡心盡力,實在是我們應盡的地主

誼。山西之行,行程緊密而豐富,他們更為我們準

一個文藝晚會。而台灣同學招待我們的時間,正值

試,他們放棄了溫習’每天都與我們一起參與活動

兩地同學對我們的熱情接待,我們怎會感受不到。

此,我們的努力,僅是一種回報,實在是微不足道

交流是否真的要在研討會上討論才是交流呢

當然不是,我們單就一個小小的話題如三地的天氣

已能使我們體會出各自盼不同。這次的交流由點點

滴所組成,我們並沒有刻意談一些文化的大話題。

麼多的差異’我們感受最深的是在山西訪問的時候

每當到一個地方,都由當地的人作導遊並作詳盡的

紹’可以看得出他們是經過事前縝密的組織的。

反,當我們招待他們在香港參觀訪問的時候,往往

待的機構只是簡簡單單作介紹’真有點不好意思呢

在這次交流中,我深深感到香港的學生較內地同學

惰一點’我們不懂得珍惜讀書的機會,而只會養尊

優呢

洄瀾之

訪台灣國立東華大學旅行日

唐挺

步進新亞門檻三年,赫然驚覺大學生涯一瞬

逝,寶貴光陰一去兮不復返,猶幸臨別之際參加書

舉辦的兩岸三地大學生互訪活動,此行收穫甚豐,

天樂趣無窮,故以輕鬆筆調,一一誌之

五月二十

雨 行程首

沉重!怎能不沉重!這次交流活動主題為

r

化的傳統與現代化」,平素以「但求無恙,玩樂

上」的心態旅遊列國的我頓感舉步維艱,何解?面

如此富有歷史感的大題(據筆者粗疏學識所知,北

大學多年前亦以此舉辦

了 一場大型研討會)’以新

學生身份遠赴花蓮造訪,深知不可掉以輕心,故坐

機椅中如坐針氍

尚幸所乘航機乃「聞名」的華航,自身的危

感已掃除了訪問的憂慮

甫出機場,東華大學璀壤奪目的歡迎標語高

於人堆之中’熱心的台灣同學把我們從花蓮機場接

到面積大中大六倍的國立東華大學。我們怔住了,

目四顧

’ 一片青葱翠綠,放大六倍的「中大」竟然

是平地!東華的同學望著我們驚惶的表情,連番詢

是否遺失行李,我們相視而笑

飽嚐

了 一頓晚宴後’王鵬林教授率領本團步

歡迎晚會會場。一進會堂’歡呼聲、音樂聲、喇

不絕於耳,原來東華經濟系動員熱烈歡迎我們’喬

教授、鄭活明教授、吳天泰教授更代表東華大學向

們致送多種精美的紀念品及連番問好,新亞的同學

恩圖報,在東華的同學及王教授鼓勵下以

r新亞

歌」和「東大的同學看過來」幾曲回贈花蓮好友,

興而歸

五月二十一日晴第二

東華大學乃台灣國立大學的新貴,成立短短

年已甚具規模。東大校長牟宗燦教授對此次交流極

重視,更親自設宴招待我們,與新亞師生暢談了幾

三個小時,確使我們獲益良多

下午走訪玉山神學院,盡覽鯉魚潭勝景之餘

又可搜集一些台灣原住民的資料,體驗交流主題

五月二十二日晴第三

花蓮乃台灣未受污染的樂土,東華大學流行

句話:「我們是淨土的衛護者」,東大的使命從中

見。這兩天日間我們參觀了不少自然勝景,領略淨

風情,一嘗寧靜之美’確是城市生活難嚐的清泉。

大的同學非常體貼’晚上安排了香港罕見而花蓮普

的剌激活動——,遊電單車河。在標準安全的車速下

我們一行十人如一支麥拿侖車隊從東大飛馳至夜市

品嚐台灣地道小吃,港台界限已漸消失’換來一片

東聲笑語

P:22

.22 - 新亞生活27:2 ( 1999年10月

香港及兩岸大學生交流活動專

五月二十三

日 晴第四

參觀過太巴塱,欣賞了原住民的舞蹈’吃過

米族精心泡製的露天午膳,我們的心情已不再輕鬆

今天各位同學收斂心神,分組準備明天的研討會。

個多月為主題花盡心思的準備使我們不敢怠慢,連

操練生疏的國語’期許明夫不負書院寄望,不辱

命,不知不覺零晨三時還在模擬報告

五月二十四

日 晴第五

眾人臉上笑容不見,怵然為戒。早餐席上喻

國語聲不絕於耳。西裝畢挺的團長臉上泛著汗珠’

叫我們緊張。此時,王鵬林教授親切的向大家勸勉

番’為我們打

一 口強心針。新亞書院同學以香港

司法制度、家族生意、粵劇為題材’希望以微觀、

案式的報告介紹香港的傳統文化與現代化之關係,

而以小見大’探討交流主題要旨,猶幸報告尚算

俗’東大同的問題亦能以流利的國語

一 一回答,總

一 口氣,達到學術交流的目的

步出會堂,我們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

臉喜悅之情洋溢旅遊車內。有一件趣事不可不提:

團某馬姓組員手提行李竟被一女團員棄置一塊幾近

一 一

十磅的巨型石頭仍不知情,其臂力與智力可見一斑.

女團員當然難逃責難,各團員一致認為兩人之行為

有可疑,巨石更被視為「訂情信物」。我們的笑語

使王教授笑不攏嘴。師生融洽,打成一片自不待言

五月二十五曰晴第六

是曰遠征太魯閣’此乃花蓮著名的國家公園

山景宏偉,實是奇觀。港台師生夜宿於太魯閣山上

祥活動中心,八人一房,也是奇觀

五月二十六曰晴第七

不知不覺到花蓮已一週了。甚少遠足的我們

嚐健行太魯閣步道滋味,脂肪立消。午膳於山中郊

公園,竹筒飯的野趣,東大學生的幽默’我們的

皮,王教授的瞌睡為行程生色不少

晚上我們堅持自由購物,一乃還我港人瘋狂

物的本色,

一 一是我們想藉此選購些禮物致送給東大

學,以聊表一點謝意

花蓮最後一夜’眾人依依不捨,盡乾酒杯,

醉無歸,笑聲、酒杯聲、叫喊聲掩不住離愁。心有

戚焉

五月二十七

日 雨第八

離開淨土東華之前,喬教授、鄭教授代表東

歡送我們,一眾港台同學難捨難離’還好他們會來

新亞

五月二十八

雨 第九

人在台北,整天下雨,動彈不得。仍回味花

日子:台北與香港差別不大’而東大的學生不在

五月二十九日晴踏上歸

十天匆匆已逝’意義卻殊不簡單。這次交流

有雙重意義:從學術交流而言’我們一行十人大都

試過代表香港學術團體作文化、知性上的交流研討

此行著實令我們大開眼界,國語亦有所進益。另一

交流是跨地域,純友情的感性交流,港台師生共融

花蓮,透過不同活動促進了解,一份真摯的友情實

I。此外,台灣的文化氣息也是我們香港學子值

細味,反覆思考的所在。隨行的4口灣司機周大哥的

化修養,言談舉止讓我們這一輩所謂天子門生實在

愧不如。交流,就是讓我們抽離狹窄的環境,置身

心靈飛馳的空間’感性與知性句稱配合。此行可謂

滿

載而歸。在此衷心向陳新安輔導長,文直良博士,

鵬林教授及廖倩儀小姐致謝’讓我能於畢業之年飛

於廣闊的空間•’感謝新亞,三年無悔

山風海雨話花

張冠

花連縣位於台灣東部,面臨太平洋,四邊都

秀麗雄奇的崇山峻嶺族擁著,樸素雅澹,又不失繁

熱鬧的一面。五月

一 一十日,十位來自新亞書院不同

別的同學,由人類學系王鵬林教授率領下,與國立

華大學進行為期十天的交流活動。他們先乘坐飛機

往高雄市,再轉搭內陸航線抵達花連縣。東華大學

台灣面積最大的學府’座落花蓮縣縱谷平原上的壽

鄉。那是一塊詩意盘然,閒靜幽美的大草原。十位

學以

r文化的傳統與現代化」為主題,分別圍繞

律、企業管理、民間戲劇三方面發表論文

有賴當地師生周密安排’中文大學的同學得

親善款待。他們先後參觀過縣內佛教、基督教和天

教的重要機構,訪問阿美族原住民的生活情況,以

嬉遊較諸香港的中學大得多的小學校園。期間除了

賞太魯閣國家公園、鯉魚潭、林田山、美斋山生態

示館等名勝,晚上更一睹熙來攘往的夜市,靜論的

村和原野,原來也披上了現代化的外衣

同學安排居住東華大學的訪問學人宿舍。宿

並排而建’遠看像一堆小矮人’外型十足像離島的

P:23

樊善標教授(後排左二)新亞 门

悬 * 广

r!

f

H

i f m

I

j

新亞生活27:1 (1999年9月 ) - 2 3

(477]

假別墅。在東華大學遊訪的曰子,每位同學都有自

的房間,房間外面有寬敞的客廳。站在陽台外望,

是綠草如茵。可謂窗外有藍天,窗內好房間。花蓮

夏日,上午多是陽光燥爛,但到了下午,往往又刮

風雨。然而大雨過後,曰問的悶熱全消,夜幕低垂

風聲颯颯。大學的燈火不太多’沒有中大般光猛,

顯得校園份外深沉。地平線上,看不見盡頭,只有

草輕輕緩緩的隨風搖曳。有人說,在遠遠的叢林坦

間,常有小白兔的縱影。香港的同學似乎跟牠們

緣,卻常常有tes穿插校園的角落,而每次總是大

出動

東華大學總面積達 。

一 一百五十一公頃,連香港

積最廣闊的中文大學也望塵莫及。可是校園內並沒

校車服務’同學出入都是靠自己騎小型摩托車。台

學生的生活習慣很像香港,晚上他們在宿舍很喜歡

電腦’也習慣外出夜宵。好幾天,當地學生漏夜組

摩托車隊’專誠從他們的宿舍來到香港同學下榻的

方,接送大家到外邊吃台灣地道小菜。車隊在黑夜

疾馳,越過田林和村莊,在公路上高速行走,那才

道他們雖然平日都文質彬彬’但玩樂的時候卻幾近

花蓮夜色的迷人處不在閃爍的霓虹燈’卻在

幕遮蓋下的一份寧靜美。有一晚趁夜空無雲,同學

在校園的空地上,臥看天際’方知星羅棋佈的真義

銀河猶如一條白色的彩帶自南至北擦過,四面繞著

不清的星塵’看起來倒眼花繚亂,其實充滿規律。

幅景象,在香港幾乎看不到’至少去年在中大看流

雨時所見到的漫天星斗,也比不上花蓮的恆河沙數

台灣的宗教團體眾多’其中佛教慈濟基金會

得上數一數二。該機構至今已有三十三年歷史,在

港也有辦事處’總會則位於花蓮市。在石屎森林中

建一座媳美香港紅館般宏大的

r靜思堂」已經殊不

易,更在附近設立自己的學校和醫院。靜思堂外貌

中國傳統風格,但設計極盡現代情調。不但內部裝

豪華,有博物館和會議廳,也沒有一般廟宇裡人潮

攘、煙火鼎盛的俗氣。參觀者都必須脫去鞋子’因

地面一律鋪上亮澤的木地板。慈濟基金會熱心公益

有自己營辦的安老院、電視台和出版社,規模猶似

所大企業,惟目標旨在弘揚佛法,普渡眾生。「知

感恩」大抵是他們的理想吧

台灣政府在發展各方面之餘,也重視環境

護。在太魯閣的國家公園,天然景色目不暇給,最

得的是,同學可以在國家公園留宿一宵。旅舍建在

山峭壁上’霧氣充盈,台港兩地同學躲在日式寢

中,斗酒暢談,忽然都成了山中人

香港同學在花蓮縣一共逗留了七天,接著大

離開東華大學,沿火車路直抵台北,飽覽莊嚴大方

建築,諸如中正紀念堂、國父紀念館等。一方面感

台灣的地道景貌,仍不忘走到西門町、新光摩天展

台上,體會大都市的動人魅力。將繁華鬧市與碧海

天相比,看似兩種印象,但在台灣,卻又交融得和

無間

山與海的呼喚’小鎮人們悠然自在的生活, 。

及各族群文化交疊激邊後產生的多元社會,是東華

學學生對於台灣風物的聯想’也是那十多天香港同

在山巒起伏的土地上的所見所聞。荒地有情,溪流

生機,讓久居城市的你我,帶著歸真反璞的心情,

向太陽初昇的東方

P:24

梁沛錦博士與聯合國無國界醫生商談推行「大骨節病醫療計劃_

(98年7月拉薩)

(4772)

.24 - 新亞生活27:2 ( 1999年10月本院前中文系老師梁沛錦教授三年前退休後

即致力在內地貧困地區興建一百所小型醫院。為慶

祝新亞建校五十周年,他希望在內地設立一所

r新亞」名字命名的小型醫院。這個計劃在校友回

晚宴上,獲得了李金鐘校友的夫人響應,捐助二

萬元,作為部份興建醫院的費用。整個計劃約需

十萬元,梁校友為完成此心願’特呼籲校友鼎力

持,躁躍捐輸,使計劃早日完成。有關在內地興

醫院的緣起及進展’梁教授特向本刊讀者作一錄

訪問介紹

「各位,您們好!我是梁沛錦,本是中文大學

亞書院中文系一位教授,我今年六十三歲。六十

在中大退休,九七回歸前後,我當了兩屆廣東省

協委員,所以對國內的運作和人際關係比較瞭解

我覺得六十歲的健康還是很好’原來希望為內地

生建設一些學校,但發覺國家取銷

了 r大鑊飯」福

政策,變成多勞多得、自給自足的一種政策。在

多方面來說,有它的道理。但在醫療衛生方面,

其在最基層的衛生院(小型醫院)影響甚大’由於

村的貧富發展差距很大,很多地方沒有辦法維持

生院,所以很多窮困地區的衛生院出現缺醫少藥

現象’再加上醫療人才趨向城市,所以地區的醫

衛生運作完全破壞了。我感受到這種漏洞和缺口

同時我覺得最基層的醫療很重要,因為預防勝於

療’中國很多赤貧的人亦因為這個基層衛生做得

好,家中有人患病,本來已脫貧’有百分之八十

再重返貧窮’這情況如果不解決,會越來越嚴重

將會影響國家的安定

基層醫療衛生缺乏不能延

我覺得如果要支持一個國家’有三種事情值

幫忙,一在天災人禍的時候,二是教育’三是

療。我曾參與華東賑災活動,在九

一 一至九六年間

建數間學校,但現在發覺很多人參與希望工程的

育事業,因此我覺得在這方面不是那麼迫切,反

是基層醫療衛生很缺乏,不能延誤’所以我立定

李金鐘夫人響應梁沛錦善

捐資

一 一十萬助建「新亞醫

盧達

願,在六十歲退休時,將我的退休金和家中千多

古董變賣,計劃變成大約一千萬,作為一個『中

健康工程引發基金』’以其孳息用作在全中國聯

奔跑勞務的運作經費,希望在中國最貧困的地方

立一百間小型醫院,無條件送予當地政府。在九

回歸的時候,我和法國政府合作在法國五月藝術

(Franc

e May)舉辦了『陳建中油畫義賣展覽』,

到了五百萬,另加上其他人士的捐獻’直至今天

止,我們已先後落實籌建了

一 一十五間小型醫院,

至在西藏拉薩也有兩間。聯合國無國界醫生,以

美國、香港、法國、德國的醫生,以及一些慈善

體也協助我們。今年是中國建國五十周年,同時

新亞建校五十周年。在這幾個月內,新亞的慶祝

動,包括會議及聚會都辦得很好。在校友回歸的

會中,我深切體會到那種服務社群,以及關懷

國,幫助貧困人士的「新亞精神」的高度發揮。在

會上,李金鐘校友的夫人即時捐出

1 一十萬港幣’

助興建一所醫院。我們過去興建的醫院約需五十

元,面積約一萬五千呢’富有特色

’ 一方面是新

建築物,另外在醫療、建築各方面都有專家提供

見,因此做得很好。加上有長遠的理想,小型醫

有中西藥的設備,大多數以婦產科為主,加上有

科,換晶體手術,再加上一些康復計劃,使創傷

療也可以不牟利形式來幫助內地貧困人士。也有

些專科的小型精神病醫院、中醫院、救急中心醫

建設『新亞醫院』的緣

今次新亞為了紀念五十周年校慶,亦發起此

善活動,打算在廣東省內,找一個貧困地方,建

P:25

(4773)

梁沛錦博士與梁秉中院長等合攝於西藏拉薩孔夫子醫院開幕禮上

新亞生活27:2 ( 1999年10月) -丨3

一所『新亞醫院』’目前我已與廣東省政府和衛生

領導聯絡’計劃在距肇關一個多小時車程的樂昌

興建這所小型醫院,當地的政府也積極配合。現

物色一處地點適中,交通便利,面積一萬五千沢

上的地方興建,醫院將設有急疼、門疼、兒科、

產科等等。這類小型醫院稱衛生院,屬於縣級以

區鎮的小城市’為五萬至八萬人服務。我們計劃

的醫院,希望為兒童做好疾病的預防工作,包括

射預防針,宣傳醫療衛生常識、節育’及治療瘆

一般疾病等。我們捐資的五十萬,主要是用來購

磚、鋼筋、水泥,以建築醫療大樓,其他土地、

生、護士和職員,一切設備和醫療儀器,包括

3()()K單位的

X光機、心電圖機、

B超等等,都是

省政府撥給。同時已與省衛生廳協定,醫療大樓

成後,省政府提供的所有設施將全部交付醫院

使

用。所以這所醫院,可以幫助五萬人,以五十萬

成本來說,每十元便可以幫助一個人一生可向醫

求診’甚至他的子孫、三代(六十至八十年間)都

以得到醫院的服務。所以新亞五十周年校慶能在

個歡樂聚舊當中,促成『新亞醫院』在樂昌縣興建

充份體現了這個理想很高尚遠大、很有意義的新

精神。我們目前已有

一 一十萬元,再多籌三十萬元

便可即時開工

除此以外,今年九月至十一月,我與臨時市

局在香港藝術館舉行『香港藝術家系列II

I

:饒

頤』書畫展’並請了李嘉誠先生光臨剪綵,展期

九月

一 一日開始。展覽會完結後,將會義賣饒教授

畫作,這個展覽將會配合籌建『新亞醫院』而舉行

但義賣所得的款項將用在其他醫療方面,而興建

院尚欠的三十萬元經費,希望可以從新亞校友及

新亞有關的人士中籌得。我在退休後的目標是興

一百間醫院,目前做了

一 一十五間,分佈在十六個

內。還有七十五間醫院,我仍要努力。新亞如有

量建設一所,便毋須抽調其他資源建設這所醫院

希望籌款可以從校友中盡量發動,同時在校董、

校委員,與新亞有關願意出錢出力的朋友中籌集。

幾十年的人生感

最後,梁教授談他幾十年的感受:「錢穆校

對我影響最大。1959年我在台灣念大學,當時中

和台灣空戰,我不想當兵,我在台灣聽錢先生

講,我請求他給我免試轉讀新亞,所以可以說我

在台灣跟錢先生返香港,以後幾十年還有來往。

先生說人生有三個階段:學業,要好好地讀書,

一個有專業的人;職業,要高尚的職業,要對人

益,對自己家庭能維持;假如兩樣做到,你只是

和,在這個世界裡,你沒欠人,也沒給人甚麼’

該要求自己建立第三個階段,事業,事業可以做

問、寫書,影響將來的人類,或者做些慈善,社

福利的工作’甚至為人民服務的政治活動,都是

個事業。因此,我有幾個夢想:做一個大學教授

著名的學者、不窮困的學者’以及將中國傳統的

劇在香港發揚光大。前幾個夢想,總算可以做到.

現在正向最後的目標而努力,我倡議及捐獻文物

一個包括戲劇文化的博物館,將於明年在沙田

用;另外在演藝學院開設粵劇課程’今年九月開

有專修粵劇的學生’這課程設兩年基本文憑課程

修畢可再讀三年高級文憑課程,相當於學位。

外,香港特區政府已決定撥款超過億元,在香港

藝學院旁建一所中國戲曲中心,現在已進入籌建

段’將成為一個旅遊熱點。

請熱烈支持捐建『新亞醫院

梁教授的夢想已

一 一實現,雖然他已退休,

仍然感到時間不足,他感嘆在美國的孫兒也無暇

往探望。梁教授兩位兒女事業各有所成,也不需

他操心,因此他可以全力實現他的人生目標。他

個人能力有限,引起愛心發動群力’為籌建「新

醫院」有待心懷新亞精神造益社群的師兄弟們多

出力,現在正是時候請大家熱烈支持!有意捐款

請與校友會、院務室和他本人聯絡通訊(電話

2777-1222)

P:26

委 秘 主

員 書 席

(4774)

新亞生活27 : 2 (1999年10月)-丨3

出版委員

•麥松

.文直

.院長(當然委員)

黃維樑閔建蜀盧乃

陳學霖劉昌

梁偉賢潘偉

三、龔氏訪問學人委員

主席:梁秉

秘書:文直

委員:麥松威閔建蜀金耀基陸潤棠潘偉

許正德周文林黃維樑張學

四、明裕基金運用委員

主席:梁秉

秘書:文直

委員:金耀基麥松威閔建蜀陳維鄂盧乃

潘偉生陳學

委秘主 七 席 員書席 ^

學生交流委員

•陳新安輔導

.廖倩

.院長(當然委員)院務主任(當然委員)

張學明瑪明糾鄭偉楠陳

何偉傑呂自成唐環璋學生代表二

新亞\\日本大學交換生計劃委員

.黃耀

.游吳慧

•院長(當然委員)輔導長(當然委員)

張展鴻高美慶文直良張學明趙達

李剛壽陸德富長原彰弘兒島慶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

一九九九—二零零零年

院務委員合日暨各附屬委員合

及小組成員名

(一)院務委員

主席:梁秉

秘書:文直

委員:朱嘉濠陳新

金耀基陸潤

許正德周文

盧乃桂麥松

陳維鄂霍泰

黃耀堃瑪明

榮潤國張學明J

Robert Jones

陳學

姚大

金聖

閔建

麥肖

李潤

張明

李錫

石丹

劉可

何培

梁偉

黃榮春史怡

黃乃正黃維

董何淑

(二)院務委員會附屬委員會

_ 、常務委員

主席:梁秉

秘書:文直

委員:華

巍 陳新安閔建蜀金聖華陸潤

姚大衛黃乃正劉可復黃耀壁麥松

朱嘉濠黃榮春張明遠黃維樑石丹

I _、錢穆講座籌劃委員

主席:梁秉

秘書:文直

委員:金耀基陳學霖金聖華黃維樑黃耀

委秘主 九

員 書 席

陳萬

雄 Lynn

e Nakano

八、獎助學金委員

主席:朱嘉

秘書:游吳慧

委員:院長(當然委員)輔導長(當然委員)

張學明陳維鄂張明遠廊覺仕譚少

溫有恒陳小章黃耀壁劉可復李浩

王卓棋學生會代表一人學

i委員一

學生紀律委員

:姚大

:聶家

:院長(當然委員)輔導長(當然委員)

院務主任(當然委員)劉國強麥肖

霍泰輝榮潤國吳奇黃榮春董何淑

良 石丹理許正

十、學生宿舍委員

主席:陸潤

秘書:聶家

委員:院長(當然委員)輔導長(當然委員)

院務主任(當然委員)

劉可復張明遠周文林劉昌元何培

廖國樑石丹理榮潤

知行樓宿舍主任學思樓宿舍主

志文樓宿舍主

宿生會代表三人(每宿舍一人)

學生會代表二人走讀生舍堂代表二

十一、通識教育委員

主席:黃榮

P:27

委 秘 主

員 書 席

(4775)

新亞生活27:2 ( 1999年10月) -丨3

•梁秉

.黃維

.輔導長(當然委員)院務主任(當然委員)

金聖華盧乃桂黃榮春黃耀壁陸潤

蘇鑰機羅黎鳳

十三、校園文化生活委員

主席:金聖

秘書:文直良院務主

委員:院長(當然委員)

聯誼會主席(當然委員)

金耀基史怡中陸潤棠黃維棵黃乃

黎淑儀許正德蘇_機關彩華童元

董何淑

十四、體育委員

主席:黃乃

秘書:沈梁鳳

委員:院長(當然委員)院務主任(當然委員)

李錫欽張偉傑陳志明陸潤棠林漢

聶家璧張明遠瑪明則瑪統照馬金

湯遠

秘書:廖倩

委員:院長(當然委員)輔導長(當然委員)

雅禮協會主任(當然委員)

錢穆圖書館主任(當然委員)

陳維鄂史怡中張明遠吳子斌莫文

張學明瑪明釗金國慶劉昌元莫家

學生會代表二

十二、語文委員

十五、餐廳管理委員

主席:劉可

秘書:游吳慧

委員:院長(當然委員)院務主任(當然委員)

知行樓宿舍主

(由各宿舍主任輪流出任一年)

鄺覺仕廖建強莫家良梁偉賢敖恒

沈梁鳳

學生委員六至十二人

三宿生會委任代表各一人(共三人)

三宿生會遴選代表各一人(共三人)

學生會委任代表

學生會遴選代表

走讀生舍堂代表

十六、許讓成藝術交流委員

主席:梁秉

秘書:陳育

委員..輔導長(當然委員)院務主任(當然委員)

李潤桓(藝術系系主任)何培

高美慶(校外傑出藝術家)莫家

十七、許氏文化館管理委員

主席:梁秉

秘書:文直

委員:李潤桓梁偉賢陳育強何培斌張展

)常務委員會附屬委員會

組成員名

I 、學生服務資訊科技委員

主席:張明

委員:院長(當然委員)輔導長(當然委員)

錢穆圖書館主任(當然委員)

院務主任(當然委員)

王香傳先生(大學電算機服務中心)

新亞學生會兩位學生代

學思、志文、知行宿生會各一位代

新亞微型電算機學會兩位學生代

走讀生舍堂學生代表一

I一、校慶籌備小

主席:陳新安輔導

秘書:廖倩

委員.•院長(當然委員)院務主任(當然委員)

沈梁鳳蓮教職員聯誼會代表一

校友會代表一人學生會代表二

宿生會代表三人(每宿舍一人)

走讀生舍堂代表二

餐廳管理委員會代表一

三、雙周會小

主席:陳新安輔導

秘書:聶家

委員:院長(當然委員)院務主任(當然委員)

通識教育委員會主席(當然委員)

梁偉賢姚大衛鄭偉楠劉國強石丹

許正德李潤桓學生代表二

四、新亞月刊諮詢小

主席:黃維

秘書:霍偉

委員:院長(當然委員)輔導長(當然委員)

何培斌蘇鏡機王卓棋張學明梁偉

P:28

(4776)

※藥理學系副教授林富源博士於六月廿七至三十曰,

在法國出 席 T h e 4th Worl d Congress on

Inflammation,並提交海報°

※婦產科學系副教授鍾國衡博士於六月廿八日至七月

二曰,在英國出席 The 1999 Annual Meeting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 並提交海報。

※精神科學系副教授李德誠醫生於六月廿八日至七月

二日,在英國出席 The 1999 Annual Meeting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並提交海報。

※精神科學系副教授林翠華醫生於八月十五至二十

曰,在加拿大出席 T h e 9th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 Association ’ 並提交兩

份海報。

(理學院)

※生物化學系助理教授林漢明博士於七月廿四至廿八

日,在美國出席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Plant Physiologists,並提交海報。

※生物化學系副教授D r. G. S. Guldan於七月廿四至

廿八日,在美國出席The 32nd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Nutrition Education,並提交論文。

※中大化學講座教授麥松威博士於八月四至十三曰,

言卜告

在英國出席 The 18th Internationa l Union of

Creystallography Congress ’ 並提交論文。

※中大統計學講座教授李錫欽博士於八月十至十八

曰,在芬蘭出席The 52nd Ses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in Helsinki,並提交論文。

※生物系教授朱家濠博士於八月廿三至廿八日,在加

拿大出席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Comparative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 並提交論文 °

(社會科學院)

本院榮休同仁馬健南博士不

幸於本年六月十八日辭世。其喪

禮已於七月六日於香港殯儀館舉

行。本院同仁深表哀悼!

「馬健南博士一九二七年香港

出生,於解放初期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接受化學本科

訓練,以優異成績獲取學士學位。馬博士在五十年代

回港定居,先任職於香港大學化學系,從事植物化學

研究,及後受聘於一法國顧問工程公司,負責船灣淡

水湖施工期間的土壤分析。馬博士工作審慎,處事幹

練,備受公司器重,曾被調派至中南半島助機場建造

工程,後來更受推薦到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深造,專

攻有機天然化合物結構鑑定,榮獲科學博士學位。六

十年代中期,馬博士轉赴加拿大在阿爾伯特大學及西

安大略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鑽研質譜法與核磁共振

波譜法在有機化學的應用,期間屢有發現,集而成

文,刊於各國際學報。馬博士於一九六六年重返香

江,加入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化學系,先任講師後

※人類學系助理教授王鵬林博士於六月十七至二十

曰,在美國出席 Meeting of Asian Studies on the

Pacific Coast,並提交論文°

※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王卓祺博士於七月四至九曰,

在南非出席The 1999 IUCISD Symposium,並提交

論文。

※社會學系導師古學斌博士於八月六至十日,在美國

出席 The 94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並提交論文。

※經濟學系副教授汪勇博士於九月一至四日,在西班

牙出席 The 1999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

Congress,並提交論文°

晉升為高級講師,至一九八七年榮休,繼後獲大學理

工研聘為榮譽研究員至一九九零年。馬博士任教中文

大學廿餘年,主要講授有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及核

磁共振波譜法各課程。研究工作方面,除有機合成及

有機分析課題外,更首先拓展中草藥有效成分的分

離,提純及藥理研究,為以後中文大學建立中藥究中

心奠下基礎。馬博士對色層分析法有精湛理論,並依

照其獨特的概念設計了一式色柱,獲得美國專利登

記。一九七二年中文大學化學系添置全港第一台核磁

共振儀,其間選購型號,闢室設計防震地基以至裝嵌

機件等工作,均由博士一手主理。及後系方再增購的

高分辨質譜儀及全港首有的超導核磁共振儀的兩項先

進儀器的安裝、服務和維修等工作均由博士主管擔

當,對同仁的研工作,貢獻良多。馬博士為人樂觀、

豪爽,熱愛教學和科研工作,思考問題,鍥而不捨,

輒有所得,不掩雀躍之情,赤子之心,溢於言表。博

士畢生奉獻於科學,排李盈門,知交逼佈天下。馬博

士不幸於六月十八日與世長辭,噩耗傳來,我們深表

痛惜,並永遠懷念他。」

陳子樂、麥松威草

2 8 新亞生活27 : 2 (1999年10月)-丨3

P:29

(4777)

本院教師學術活 動

(文學院)

※本院成員、中大中文系教授黃維樑博士應邀於五月

廿七、廿八日訪問武漢市華中師範大學及武漢大

學。廿七日擔任華師兩篇博士論文的校外考試委

員,出席答辯會。議廿八日上午在華師演講,題為

《香港文學的發展》,下午在武大中文系演講,題

為《世紀之交回顧中國新詩》°又:黃教授於八月

中旬訪問南京大學中文系,並主持學術討論會,題

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中的香港文學》。

※歷史學系助理教授黎明則博士於六月八至十四曰,

在中國內地出席T h e Symposium on Chinese

Archaeology: The State of the Field,並提交論文。

※現代語言及文化學系助理教授Dr. S.J. Bucher於六

月十四至十六日,在德國出席The Global Culture of

the Techno-Economi c Change and Cultural

Globalization,並提交論文。

※藝術系副教授莫家良博士應邀於六月十七至十九

曰,在蘇州出席由中國搶浪書社及台灣何創時書法

藝術基金會合辦的「《蘭亭序》學術研討會」,並宣

讀論文《蘭亭序與宋高宗的書法》。

※翻譯學系副教授何元建博士於七月五至七日,在澳

洲出席The 8th Annual Conference of lACL,並提交

※哲學系教授劉昌元博士及副教授王燈博士於七月廿

五至廿八日’在台北出席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hinese Philosophy on \"Chinese

Philosophy Towards the 21st Century\",並提交論

文。王博士並任一組主席 。

※哲學系副教授王煜博士應邀於八月十八至廿日,在

山東省滕州市出席第四屆墨學國際研討會,宣讀)

《評介英國漢學家格瑞漢(A.C. Graham)「後期墨家

的邏輯、倫理學與科學」》,並任廿日第三組主

席。王氏又應邀於九月十一日在九龍擔任「香港藝

術與香港特色」公眾論壇擔任講者;又於九月廿六

曰孔誕2550週年紀念在香港擔任海德公園真言宗

講座主講者:《萬世師表孔子》;又應邀於九月廿

五曰在香港道教學院演講《三國至五代的道教文

學》;又於十月四日應孔教學院邀請在大埔何郭佩

珍中學出席「孔子思想光輝耀寰宇」國際學術研討

會,宣讀《儒學心得六題》。

※中大歷史學講座教授陳學霖博士於八月廿二至廿七

日,在捷克出席 The 42nd Meeting of Permanent

International Altaistic Conference,並提交論文。

(工商管理學院

※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學系副教授金承哲博士於七月

四至七日,在希臘出席T h 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Decision Sciences Institute,並提

交論文。

※財務學系副教授張華博士於七月八至十日,在新加

坡出席 The llth Annual PACAP/FMA Finance

Conference ’並提交論文。

※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學系副教授莫文光博士於七月

十二至十四F1,在西班牙出席The 1999 Academy of

Business & Administrative Science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並提交論文。

(教育學院)

※體育運動科學系副教授洪友廉博士於六月三十曰至

七月六日,在澳洲出席T h e 1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mechanics in Sports ’ 並提交論

文。

※課程與教學學系高級導師楊熾均先生於七月十一至

十六日,在中國昆明出席 T h e Internationa l

Symposium on \"Writing: Towards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並提交論文。

(工程學院)

※電子工程學系副教授張元亭博士於六月十二至十四

曰,在美國出席 The 3r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Biosignal Interpretation ’ 並提交兩份海幸艮 °

(醫學院)

※腫瘤學系副教授陳若翰博士於四月六至十一日,在

美國出席丁he 1999 KEYSTONE SYMPOSIA

Conference on Apoptosis and Programmed Cell

Death,並提交海報。

※生理學系副教授陳小章博士於四月十七至廿一曰’

在美國出席The Experimental Biology '99,並提交

論文。

※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副教授吳香玲醫生於六月九至

十二日,在西班牙出席The 4th Congress of the

European Haematology Association,並提交海幸15 °

新亞生活27:2 (1999年10月)-丨3

P:30

(4778)

.30- 新亞生活27:2 ( 1999年10月

※本院前任校會主席唐翔千博士獲香港特別

政區政府頒授金紫荆星章,以表彰唐博士在工商

之傑出成就及其在籌備成立香港特行政區時對本

作出之貢獻

※本院校董伍淑清女士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

頒授銀紫荊星章,以表彰伍校董在向青少年推廣

國文化及歷史的工作上之傑出成就

※本院院長梁秉中教授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

委任為太平紳士,由一九九九年七月一日起生效

本院同仁謹致賀忱

※本院成員、中大解剖學系姚大衛教授由本 升

:一日起獲晉升為中大解剖學講座教授

本院同仁謹致賀忱

九九九至

一 I零零零年度本院各學系聯絡

文學

中文系:黃維樑教

英文系:Prof.

J

. Glec±man

藝術系:莫家良教授歷史系:黎明釗教

哲學系:王啟義教授翻譯系:童元方教

英語教學組•

.

Ms

. Neeraj

a Sharma

日本研究系:

M s. Lynn

e Nalcano

現代語言及文化系:瑪統照先

工商管理學

本科學:敖恒宇教授會計學:鄺覺仕教

酒店管理學院:黃剥教

計量財務學:敖恒宇教

醫學

臨床前..陳良教授臨床:陳兆儀教

藥劑學..李明德教授護理學:任文中教

教育學

體育:沈梁鳳蓮女士體育運動科學:洪友廉教

小學教育:何偉傑教授語文教育:何萬貫教

工程學

電子計算:簡永基教授電子工程:許建斌教

訊息工程:張明遠教授機械工程:黃捷教

系統工程及工程管理學系:嚴厚民教

理學

生化系:吳子斌教授生物系:瑪明刹教

化學系:吳奇教

授 物理系:羅志輝教

統計系:李錫欽教授數學系:溫有恒教

食品及營養科學..;Prof. Georgi

a

Su

e Guldan

環境科學:李秀端教授材料科學:羅志輝教

份子生物技術學:林漢明教

中醫學院:車鎮濤教

社會科學

人類系.•張展鴻教

經濟系:周文林教授政政系:馬樹人教

•蘇_機教授社工j

•陳海文教

.林雲峰教

•瑪可立教

歡迎新同事加入本

一九九九至

1 一零零零年度新聘任隸屬本院

教師,已陸續到任,名單如後

名 學系\\職

劉兆琪教

授 教育心理學系講

車鎮濤教

授 中醫學院高級講

司徒卓俊教授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講

Prof.

A

. Elaref

i 外科學系講

項兵博

士 會計學院訪問學

郭坤豪教

授 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講

林錫樂教

授 化學系講

麥建華博

士 化學系一級導

王紹光教

授 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

梁禮國教

授 生物化學系講

Prof.

J

. Williams英文系講

梁玉珍女

士 財務學系

一 一級導

虞有桓教

授 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講

李有仁教

授 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學系訪問學

蔡舒®教

授 管理學系講

李玉雲女

士 護理學系一級導

李兆波先

生 會計學院一級導

《新亞生活》月

主編:張學

明 執行編輯:盧達

編輯部:香港沙田香港中文大

新亞書院誠明餘2

電話..2609-763

4 傳真.

• 2603-5418

發行量:本期發行五千

歡迎投稿每月廿日截

稿

P:31

(4779)

CONTENTS

‘50th Celebratory Activities of New Asia College' by Prof.

P.C. Leung

Conference on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Chinese Culture' by Prof. Chen Te

The 2nd Asian-Pacific Phycological Forum' by Prof. Put

O. Ang

Conference on 'In Search of Boundaries: Communication,

Nation-State & Cultural Identities'

'Nursing in China Symposium' by Prof. Sally Chan

'Inaugural Symposium of the Chinese

Organization' by Prof. Chan Sun-on

Seminar on 'How to Eradicate Poverty in China'

Annual Performance by the Drama Society of the College

To Help the Poor Hill Children

News about the NAC Physical Education Unit

'Astronomy Camp /Vision Arts Creative Camp' by Mr. Mo

Kwan-leimg

11

12

13

14

15

Interview with Prof. Yu Ying-shih & Prof. Sun Kuo-tung

Trip to the Delta of Pearl River' by Shan Yee

'Banquet for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College' by Ms.

Alice Mak

The Student Orientation of the College' by Mr. Yeung

Kwok-hung

'Participate in College Activities' by Prof. Chan Sun-on

Major Events

Hong Kong-Mainland-Taiwan University Visitation Programme on Tradi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Culture'

\"Mrs. Lee Kam-chung Donates $200,000 to Suppor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Asia Hospital',,by Mr. T.S.Lo

Lists of the Committees of NAC

Obituary - Prof. James C.N. Ma

Academic Activities

Honours/Promotion/College Coordinators for 1999-2000

New Colleagues of New Asia College

MAJOR EVENTS

(From 1st June -

June 3 - 5, Conference on 'Tradition and Change: Identity,

Gender and Culture in South China' was organized by

Anthropology Department.

June 9’ 'Nursing in China Symposium' was organized by

Nursing Department.

June 11, At the 1st (1999) meeting of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College, the following persons were re-elected Trustees

for a term of three years commencing August 1,1999: Dr.

Edwin H.C Tao, Mr. Heung Shu-fai, Prof. Serena Jin, Dr.

Chou Wen Hsien, Dr. Chow Kwen-lim, Mr. Fung Shing,

Mr. David Y.M. Lam, Mr. Liu Lit-man, The Hon. Henry

Tang Ying-yen, Dr. Tong Yun-kai.

June 13,A group of 50 students of the College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Mr. K.P. Nip visited Capital Normal

• University, Beijing for an intensive summer Putonghua

course.

June 14-17, Prof. P.C. Leung, Head of the College, led the

Hong Kong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Council

I visit Korea and Japan. During the period,

Chan Sun-on served as the Acting Head of the

June ,Peter J.L, Man took leave. During

,Prof. Chan Sun-on served as Acting College

Secretary.

June 21-25, The 2nd Asian-Pacific Phycological Forum' was

organized by Biology Department.

June 25-26, Conference on 'In Search of Boundaries:

Communication, Nation-State & Cultural Identities' was

organized by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Department.

June 28,The University Council has reappointed Prof. P.C.

Leung as Head of the College for another term of three

years from Aug. 1, 1999.

July 9 - 30,An exhibition on the Works of New Asia Alumni

was organised by the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July 13 -14,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Chinese Culture' was organized by the

College.

July 15 - 17, 'An Vision Arts Workshop for the Youths' was

organised by the Alumni of the Fine Arts Department.

July 16-17,'Inaugural Symposium of the Chinese Brain

Research Organization' was organized by the Department

of Anatomy.

31st August, 1999)

July 16 - 25,Under the HK-Mainland-Taiwan University

Student Visitation Programme of this year, 35 staff and

students from Shanxi University and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visited the College.

July 17, The Staff Association organized a 'Family Fun Day, at

NAC Gymnasium and Yun Chi Hsien from 4 pm to 9 pm.

July 19 - 23, Prof. P.C. Leung, Head of the College, participated

in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 1. Visited Qinghai Province

under the Hong Kong SAR's 9th National People Congress

Visiting group; 2. Led a group of rehabilitation

professionals to provide voluntary medical services in

Xining City and Southern Xinjiang. During the periods,

Prof. Chan Sun-on, College Dean of Students, served as

Acting Head of College.

July 26’ A group of 10 students attended a three-week intensive

Japanese course at Soka University. After completed the

course, the students went for a study tour to Kansai and

Mr. Y. Kojima of the Department of Japanese Studies was

the tour-in-charge.

July 30 - Aug. 1,A three day astronomy camp was organized

for 120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by the New Asia

Astronomy Society.

July 31, The New Asia Social Service Group organized a

seminar on 'How to Eradicate Poverty in China'.

July 31,A group of 36 students under the supervisory of Prof.

He Yuanjian of the Translation Department attended an

intensive English course at the 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

Aug. 2-7 & 16-18,Prof. Chan Sun-on took leave. During the

periods, Dr. Peter J.L. Man served as Acting Dean of

Students.

Aug. 9-10, Prof. P.C. Leung, Head of the College, visited a

trade union of Chiu Chow kinship in Singapore and

delivered a talk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During the period, Prof. Chan Sun-on served as the Acting

College Head.

Aug. 12 - Oct. 9, The College's Exhibition 'New Asia Profile'

of this year was held at the Hui Gallery.

Aug. 23-28, Dr. Peter J.L. Man took leave. During the period,

Mr. K.P. Nip served as Acting College Secretary.

Aug. 27-30, The Student Orientation Camp was organized by

the NA Student Union.

新亞生活27 : 2 ( 1999年10月) -丨3

P:32

统迎99骞新同攀!

華人腦科學協會成立會議

與會者合影

.32- 新亞生活27:2 ( 1999年10月

(4780)

Mr. Joe Li

New Asia College Library

New Asia Life

A Monthly Publication of New Asia Colleg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atin, Hong Kong 15th September 1999

i 内地扶貧工作研討會與會者合

P:33

21

22

23

本期要目

中國文化與教育 李遠哲

九八至九九年度「誠明獎」領受人讚辭

賀?馬健港校友任中大校友會聯會會長 盧達生

校友會消息

記金禧校友回歸晚會 唐挺堅

專訪新亞南洋學生會第一屆主席郭益耀教授盧達生

「特首」與「新亞」 山爾

認識自己的領袖培訓計劃 第一組組

脊柱裂兒童護理新進展 中大外科學系

山西行 陳娜芳

本院五十周年校慶環校跑成績

依依西安 傅琳娜

西安之旅 林幗英

九九年度日本鹿兒島企業研修報告 嚴思敏

第十一屆國際中國哲學會議花絮 王煌

書訊

本院教師學術活動

本院大事記/榮升

新亞生活27: 2 月

(4781)

: Mi

y I . i / , !

新亞生活月

刊 九九九年十月十五

一 一十七卷第

香港中文大

學 新亞書

版 非賣

本刊創刊於一九五八年五月。一年中除七八月外,每月出版

金禧講座••李遠哲教授主

甲國文化與敎

人類能夠在地球上生存、發展與繁榮,文化

傳承也許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我們沒有歷史留

來的共同的回憶’沒能繼續累積好的經驗,去除

好的夢魘,我們就很不容易滿懷著信心往前走

去。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的社會結構一直

演變,許多一直被認為是良好的傳統習俗’往往

發現已不適合於現代社會的需求。但是歷史畢竟

連續的,久遠的歷史留下的文化的因素,常深遠

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與我們的觀念

過去的兩百年內,我們便體驗到社會的一大

革。在農業社會裡,在竹圍裡居住的大家庭,往

是自給自足的。那時代,一個小孩在農村誕生後

如果家人依照祖先留下的方式培養小孩,他會慢

學會農村生活的點點滴滴,如果沒有得什麼疾病

他不會有很大的問題長大成人。不過工業革命發

之後,隨著生產效率的提升與社會分工的深化,

事工作的地方與生活的地方也就開始分離開來。

業社會的大家庭漸漸消失,人口往大都市集中’

與社群之間的關係發生巨大的變化。幾千年來我

習以為常的許多觀念,許多風俗習慣,甚至道德

念,便有重新檢討的必要。對於居住在中國或東

亞各地的人們而言,這檢討是非常嚴酷的。這些

方的人們因為沒有趕上工業革命的浪潮,不但在

多方面——特別是科技與物資文明——落在人家

面,也受到列強的壓迫,因而失去了信心與客觀

討的能力。有時過度崇洋

’ 一昧地想打倒孔家店

全盤否定祖先留下來的文化,但也有不少人堅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看不清楚大時代的

勢。但是同樣可怕的是生活在現代的社會裡,卻

P:34

(4782)

新亞生活27: 2 (1999 年 1 0 月脫不開傳統中渣滓的成份的束縛,讓舊有的惡質

東西繼續主宰我們的行動,完全丟棄了傳統文化

的精髓

影響教育最深遠的儒家思想.

在中國文化中,影響教育最深遠的莫過於儒

思想,不管在家庭、學校與社會都會看到,我們

行為規範’或一些基本的價值觀念,確是根源於

家思想,影響之深遠遍及日本、韓國及其他亞洲

家。在儒家思想中,在人與大自然的關係上,目

最值得令人深思的,莫過於

r天人合一」的觀點

尤其在人類近百年來對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而影

到人類在地球上永續發展的今天。我們要覺醒

來,畢竟人類並不主宰宇宙,人類只不過是大自

的一部份’我們要學會與萬物同生。在過去的兩

世紀,隨著生產力的提昇,能源與其他資源的大

使用,人類的物質生活條件確實有大幅度的改善

相隨而來的是地球人口的急速增加。僅在

一 一十世

短短的一百年內,世界人口便從十五億增加到今

的六十億

在世界不斷競逐經濟發展與成長之後,大家

漸發現,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無論陸地、海洋

大氣’它所蕴藏的資源與能量和它吸收或化解人

的活動產生的污染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毫無節制

開發觀念與成長需求,將造成生態體系無可挽救

災難。原來造就人類成為萬物之靈的高度智慧,

可能成為毀滅地球與人類生命的劊子手

最近幾年,人類開始嚴肅的面對臭氧層破壞

酸雨與溫室效應等問題。這些問題在在告訴我們

在有限的地球上,人類不可能從事無止境的開發

尤其不能盲目的繼續國際間的經濟競爭,.否則生

環境的破壞將導致人類無法在地球上永續生存

在教育的領域裡,最值得提起的也許是孔夫

「有教無類」的思想,一個人雖然有先天秉賦的

同,或生活環境各異,但孔子覺得每個人都可以

過教育使他們既「成人」又「成才」,也就是說

個人都可以成為有道德有能力的人。非常可惜的

目前在過度激烈的升學競爭中,「成人」的教育

忽略了,而「成才」的教育,也因為過度重視

r筆試」的結果來衡量學生的成就而受到很大的

害。在一個民主的社會裡,我們都堅信人生而

等’職業也沒有什麼貴賤,在一個分工很細的社

裡,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依賴變得非常重要,不同

行業在不同的領域做出貢獻。在這種情況下,如

能夠好好培養自己的興趣與才能’站在個別的工

崗位上好好為人群社會作出貢獻,便是偉大的人

也就是說’每一個人不一定都有出眾的才華,但

每一個人經過教育與努力便能成為真正偉大的人

這個是我們該追求的理想,也就是儒家

r有教

類」的中心思想。但是目前我們的教育,由於升

的競爭,教育不但未能達成「有教無類」的理想

反而成為人與人競爭的場地。在鼓勵學子們力爭

游的過程中,許多青少年便被無情地折磨,甚至

毀。如果我們能夠深深思索「成人」與「成才」

兩大宗旨’更進一步體會「有教無類」的真正

義,我們的教育才不會走入迷途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

中國文化所留下的另一個珍貴的教育理念

r因材施教」,但是我們沒能在目前的學校教育

好好將它落實。孔夫子深深體認到教育的主體是

習的學生,學生的學習遠比老師的教學更重要,

以他對學生的指點與啟發也有很深入的看法。論

述而篇有一句「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

話告訴我們’如果學生自己不努力想學習,那麼

輸他知識也許沒多大用處。每一個人因為個別條

不同,學習的方式不同’對事物的感受也很不

樣。如果不瞭解學生,不分析學生的落觀條件,

注意學生的成長背景與學生的性向與學習努力,

用同一方式,一廂情願的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方

來教導,對很多學生的培養往往不能有很大的

助。非常遺憾的是,在東南亞國家,隨著教育的

及’國家機器全面掌控國民義務教育之後’為了

便、為了效率、或為了容易管制,對學生的教育

度劃一化,全國學生被放入同一個課程標準,同

個進度’要全國千千萬萬同年齡的學子們去迎合

尤其在班上學生數目過多的情況下,學生們幾乎

不到個別的照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能適應

趕不上進度便遭淘汰,除了少數考試成績好而最

有希望進入大學的學生外,大半學生的學校生活

能是不快樂的,而社會的很多問題便產生在這一

被學校教育遺棄的不幸的人們當中。五十年前當

分之七

h的人口還在農村的時候,小學班上五十

同學的成長或社會背景也許不會相差太多,但在

元化的工業社會裡,幾乎每一個學生的背景都不

樣,已經沒有所謂「一般的學生」。我們的教育

果做不到「因材施教」’是不可能得到很大的預

效果的。怎麼樣才能夠把所有的國民好好培養

來,使他們在各自的舞台上貢獻最大的力量,便

教育改革最重要的課題。我們的教育必須有更多

P:35

(4783)

諾貝爾化學獎得獎人、4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教授

新亞生活 27: 2 ( 1999 年 1 0 月 ) -丨3

彈性,我們的學生也該有更好的個別輔導’學生

學習與成長也應該有更多的管道與機會。三年前

台灣,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曾為了台灣的

育改革提出了幾個改革的方向:教育體制的鬆綁

帶好每位學生’打通升學的管道,提升教育的品

與建立終身學習制度等五個方向,都是為

一個

樣的目標’也就是希望我們的教育能夠讓社會上

每一個人實現他們人生的理想,也為社會培養各

有道德有學問有能力的人

在教育的領域裡,最令人擔心的莫過於我們

惰性。人們常常盲目地相信,我們的傳統文化博

精深,而不檢討我們走的路可能不是理想的。在

南亞某些華人社區裡’我們常看到一種「華人沙

主義」,他們受到儒家文化的薰陶,總覺得自己

文化是優越的而看不起不同的文化。前幾年許多

方的人在研究亞洲經濟奇蹟的時候,就把它與儒

思想密切地結合在一起。他們覺得亞洲的經濟

蹟,也許會使儒家思想重見天日。研究儒家的學

們倒是沒有這麼大的信心。最近,亞洲金融風暴

生’暴露出亞洲國家中金融與政商關係的諸多不

全的地方’這次倒很少有人再深入研究它與儒家

想的關係了

中國文化裡有非常根深蒂固的人文傳統,從

教育研究的人’常常發現不管是教育宗旨’教育

方法與材料,或在師道的本質上,都能在這個傳

中找到能夠啟發我們、或是在不知不覺間提供調

生命情調的養分。但是我們也要深切地檢討士大

勞心不勞力的習俗。其實在孔子時代便有人批評

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了。嚴元章先生在他

「中國教育思想源流」這本書裡也有一段有趣

話,

r在這裡我不免又想到,孔子對政治過於

心,在政治活動上浪費了許多時間’因而對教育

作不夠時間照顧,同時為後來的儒家學者開

不良的先例——出入於政學之間,這對於政治不

得有利,對教育卻是不利。」周遊列國十三年到

尋找機會希望施展政治抱負的孔夫子,不知能否

意嚴先生的觀點

考試文化對教育的危

如果我們今天要提出一個危害教育最深的傳

遺產,那便是由「科舉制度」留下來的考試文化

用考試來衡量教育的效果。「考試之法」由董仲

提出,是要在政治上取士任官的。隋唐設制,分

取士,明清兩代則以八股文為考試主要內容。科

誤盡了天下人才’這也許是這四、五百年來,中

漸漸落後在西方國家的主要原因,一直要到一九

五年(光緒三十一年)才正式「廢科舉,興

校」。不過非常遺憾地,科舉文化並未因此斷絕

它以學業成績至上的方式如幽靈一般從後門溜進

新式的「學校」教育。台灣與其他亞洲國家,近

年來’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相當有限,升學的競爭

常激烈,尤其在以筆試為主而常被稱為「一試定

身」的聯合考試制度下,嚴重地扭曲了整個教育

目的與理想,也不知摧殘了多少年輕的學子。知

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經對大學入學考試對中學

的全面性損害,提出了簡單有力的批評。他認為

生在準備大學入學考試的過程中,是「以智

德」、

r以智害體」、

r以題害智」。在競爭激

的升學考試中,不但未能做到三育並進,相反的

徹底地把「德、智、體」都毀了。他講這句話時

三十多年前的事’但在今天’這卻仍是許多亞洲

家的教育的寫照。我們把學生送到學校,確是希

他們能夠接受

r教育」與「訓練」。學生們到學

接受「教育」是為了讓學生們學做人,培養能力

決世上還沒有解決的問題。學生們接受「訓練」

往是為了使他們學會一些技能或祖先留下的知識

為了「訓練」學生’使他們熟練,需要的很可能

是深深的思索而是機械式的重複地操作。一般

來,為了在考試中得到較多的分數,能夠在一定

時間內解答所有的問題,學生們不但要學會解題

而且要解得快’腦筋裡要儲存很多東西,而且對

決題目要非常熟練。為了熟練’每個學生便得花

多時間看各種例題,參加模擬考試,做很多習題

通常在學校與家長們的配合下,藝術課精減了,

育課沒有

了 ’睡眠的時間減少了,好奇心與創造

P:36

(4784)

, 飞

广,•‘..

. —

右起:教育統籌局局長王永平先生、金耀

李遠哲夫人及新亞校友會會長黃建

新亞生活 27: 2 ( 1999 年 1 0 月 ) -丨3 也都消失了,也就是說在升學主義掛帥的制度下

我們不再好好「教育」我們的學生,只是努力

r

練」他們成為只會解決考卷上的問題的「技工」

令人非常傷心的是,我們看到一種奇怪的現象’

長一方面是心裡不忍,也深知這樣的教育是不

的,但另一方面又不放心兒女在入學考試裡落在

後而

r毀」

了 一生,所以積極地加入折磨自己兒

的行列

在急速轉變的世界裡,我們不但看到整個世

的全球化與科技深遠地影響人類生活的每一個

落,也看到民主化將是人類共同邁進的路。隨著

球相對地變小’各地人民之間的聯絡變的更頻繁

我們一定會看到各個地方傳統文化與不同的宗教

間的摩擦。因為各民族的語言與習俗是長久的歷

遺留下來的東西,不可能像物質文明一樣’容易

各個不同的地區被接受。所以有些學者便悲觀地

I

為以文化、宗教差異引起的世界大戰將不可避免

不過我倒覺得在資訊高度全球化的今天,我們將

有機會接觸並學習不同地方的人民的文化。如果

家同時也學會以更寬廣的胸懷尊敬不同的文化,

們不但會看到世界各地人民融洽地一起生活在這

地球上,也會看到由於各種文化的深度交流’使

類與地球上建構新的更燦爛的文化

民主是推動社

進步的最有效制

雖然世界上的很多人都認為

一 一十世紀是平民

紀的開始,但是要等到下一個世紀,世界上的大

數的人才能進一步脫離威權統治的桎捨,而生活

民主的社會裡。這個時代的大趨勢,在許多亞洲

家裡還沒有普遍地被接受。一百年前五四運動高

的口號是

r科學」與

r民主」,去年在北大慶祝

百週年的校慶時,提出的口號是「科教興邦」。

遺憾地,在整個慶典裡,再也沒有聽到「民主」

兩個字。有時當亞洲國家的領導人,在「人權」

r平等」的議題上受到批評時,他們常常以東

西

文化的差異,或社會價值觀念的不同,而逃避

r

主化」是人類社會發展必經之路的這一個信念。

多發展中的國家的人們’常會覺得

r民主社會」

是推動社會進步最有效的制度,為了更有效地發

經濟,強而有力的英明的領導人是不可或缺的,

民有太多的自由只會帶來更多的亂象,而不利於

計畫的經濟與社會的發展。確實,如果社會上的

民沒有基本的知識與文化的水準及

一些共同的價

觀,穩定地運營一個民主社會是不容易的。要使

民成為社會真正的主人也必須經過

一段學習的

程。我雖然也相信在民主國家也一樣需要強而有

的領導人來引導社會的進步,但是領導人的強大

力量的來源,不是上面給的,也不是自我的主張

而是人民共同的託付。一位被推舉成為領袖的人

如果能聽取各方面的意見,經過溝通凝聚共識’

1步說服大眾為什麼這樣做,而不是一意孤行,

麼這位領導人’不但能得到大家的支持,也會產

很大的力量’而領導大家實現共同的、理想。畢竟

民主社會裡,人民才是國家的主人

民主社會的一個最基本的「人生而平等」的

念,也往往因為每個人在這個地球上誕生時,由

先天條件的不同,使以後在體力、腦力的發展上

能產生巨大的差異而受到質疑。但是非常有趣

是’隨著科技的進步’「人生而平等」的理念似

更容易實現了。在人類還沒有用機械代替體力勞

以前’體力強大的人是具有絕對的優勢的。但自

工業革命發生以後,基本上,人類便從體力勞動

限制解放出來。當人們操縱機械從事比人類的體

能做的大幾十倍、幾百倍的工作時,工人們操縱

械的熟練比工人本身的肌肉的強弱重要多了。也

是說,工業革命以後’由於機械的使用,人與人

間的體力的差別變得不那麼重要,也可以說,

r體力」的觀點去比較不同的個人時,我們會發

在社會生活上確實變得更平等了

同樣地,常被稱為第

一 一波產業革命的微電子

進步帶來的資訊科技的進展與電腦的普遍使用,

在某種程度上使人類從他們腦力的限制中解放

來。當我們能從網際網路取得比儲存在我們大腦

多於千萬倍的資訊時,有沒有出眾的記憶力,便

是那麼重要了。記憶力的好壞不再是成敗的最重

P:37

(4785)

新亞生活27: 2 ( 1999年 1 0月) -丨3

的關鍵,我們在利用各種軟體在電腦從事各種設

或規劃時,也會發現以前只有幾個「天才型」的

才能做的事,現在似乎大家都會做了。從「腦力」

觀點看人類的社會活動,不也是變得更平等了嗎

最近由於生物科學的神速進步,我們常聽

r基因工程」或「基因治療」方面的新發展。許

由於遺傳的因素而容易得到某種疾病的人,常慨

他們出生以前不能好好地

r選擇他們的父母」,

了具有與生俱來的遺傳因子而影響一輩子的健康

幸福,確是一件不公平的事。但基因治療如能糾

先天的缺憾,那麼

r人生而平等」的觀念,也許

不只是人類在社會上機會的平等而已了。當然,

們也不能忘記,雖然科技的進步能使

r人生而

等」的理念在實質上更容易實現,但如果我們不

提供讓

一個人

能夠在

平與合

的情

下,取

這些能

大量延

人類能

的各種

具或

件,而

有少數

才能夠

到的話

那麼人

起 .新亞校董會副主席唐英年議

李遠哲教授及梁秉中院

人之間的差距反而會變得更大。民主社會的有效

公平地運營需要建立大家必須遵守的規範。如果

有「法制」,民主不可能落實,社會也容易出現

象,這也是在台灣或許多剛走入民主社會的國家

在教育與制度上亟待努力的地方

知識與科技的創新

發展經濟最重要的因

最近常有人提到,人類的經濟活力已不是建

r能源」的大量使用上,而是立基於人類的

r

識」上,知識與科技的創新被認為是發展經濟最

要的因素。那麼到底中國傳統文化裡有什麼缺失

使我們在這幾百年之內落後在西方國家之後?是

面提到的科舉制度?是士大夫不重視動手的勞心

勞力的習慣?是王陽明先生的「格物致知」的

響?是統一帝國在歷史上的太早出現?或是我們

傳統文化裡不重視

r抽象」,或沒養成探討事情

後的「更根本」的原理的習慣?這些討論我相信

會不斷地進行。但從培養科學家的觀點看’我們

會習慣的「論資排輩」或單向的由下而上的「尊

重道」卻是不利的。我們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是

r已知」的世界走入

r未知」的世界。人類雖然

積了不少知識,我們還是相當地無知。科學家在

長的過程中確實要學習祖先留下來的許多寶貴的

識,但這些知識並不一定是完美的。每次當科學

們有了些很大的發現時,他們往往是領悟或觀測

新的、以前沒人瞭解的東西,或是發現以前的科

家們信以為真的結論是錯誤的。國際有名的化學

鮑林博士曾說過,科學的進步往往發生在當一位

輕的學生告訴他的老師說:「老師,我發現你

了,你告訴我的觀點是不對的」那一剎那之間。

為人類累積的知識並不完美,也非常有限,所以

們才從事研究工作。如果我們的教育,不能讓學

在追求知識與探求真理的過程中,維持高度的興

與熱誠,培養追根究底的精神,與老師建立「亦

亦友」的平等的關係’討論或是質疑老師的一些

點時不會有犯上的顧慮,勇於挑戰權威’不輕易

受或相信沒親身經驗的任何事物,那麼我們將只

培養一群總是跟在別人的後面或只學會在「已知

的世界裡團團轉,而無法勇敢地走入「未知」的

界而發現「新天地」的人

在世紀的轉捩點上,如果人類要解決人口

增,資源短缺與生態環境破壞等問題帶來的困難

人類便必須深切地討論我們這一百多年來走過

路,是否能繼續走下去。另一方面,在整個世界

速走向全球化、國際化的今天,我們有充分的理

相信,在下一個世紀人類將慢慢覺醒過來。只有

人類同心協力,進一步合作,才能在有限的地

上,為人類的子子孫孫走出一條永續發展的康莊

道。人類面對著的許多問題,確實是能夠從我們

力獲取的新的科學知識,發展出來的新技術,與

的社會理念及新的文化得到解決。我一直相信,

過我們共同的努力,社會是可以改造的,也許轟

烈烈的革命可以去除妨礙社會進步的阻力,但真

推動社會進步的是社會基層的草根行動與全民的

育的提升。我們如果沒有學會成為國家的主人’

正的民主社會是不會形成的。如果我們要走出自

的路,開創人類的新紀元,那麼檢討我們的文化

教育的確是很好的開始

P:38

(4786)

新亞生活27:2 ( 1999年 1 0月) -丨3 誠明獎乃本院之最高榮譽獎,得獎人獲獎狀

獎牌各一,另現金港帶一萬元。獲獎者須學業成

異(總平均成績不低於3.3)、品行良好、有傑出

學術表現,以及熱心社會服務或具超車之領導才能

應屆畢業生獲優先考慮。九八至九九年度之獲獎同

為新聞與傳播學院方東昇同學、工商管理學院李踢

同學及社會工作學系王智源同學。本刊特刊載三位

受人的讚辭如下

方東昇同

反省創新追求卓

方東昇同學以一級榮譽畢業於新聞與傳播

院。他的學業成績一向優秀,進入大學後更見

出,平均積點高達三點七五,連續兩屆榮登社會

學學院院長優秀學生名單’又獲得七項獎學金’

中包括受人尊崇的尤德爵士紀念獎學金

在強烈的求知慾驅動下,方同學喜歡閱讀課

書刊,涉獵範圍廣泛’積極爭取學習機會。還在

預科的時候,他已經閱讀《亞洲週刊》、《信報財

月刊》、《新聞週刊》等,所閱讀的課外書籍則除

武俠小說外’也包括文化分析等較嚴肅的書籍,

以方同學常常給人常識豐富、言之有物、議論縱

的印象

態度認真,做事專注,是方同學的特性。本

新聞與傳播學院要推薦他參加一項暑期國際交流

劃,但他為了更好地集中準備無線電視的實習

選’情願放棄前者而取後者’足見他清楚曉得自

要的是甚麼。結果他如願進入無線電視實習,畢

後更獲得挽留,給予正職。他擔任實習刊物《大

線》的執行編輯時’主動革新求變,最後獲得當

最佳編輯獎,他這種反省創新的精神無疑是追求

越的表現

除了在知識追尋有突出表現外,方同學在

論、運動、書法與寫作方面也很活躍。還在中

時,他曾出任穗港澳辯論賽香港隊隊長。由於方

九八至九九年度「誠明獎」領受人讚

辭 學能言善道,所以常常獲邀出任各種活動的司儀

方同學喜歡寫作,其作品可見於《明報》等校內外

物,又曾獲得新亞書院中文寫作比賽亞軍等獎項

從各種活動看來,方同學長於交友,有領導才能

受到同學的愛戴和尊重

方同學發展全面,如今獲得新亞書院頒授「

明獎」,實在值得祝賀,我們在此祝願方同學在

有的基礎上繼續奮進,為社會作出貢獻,光大誠

精神

。 .

(此讚辭由新聞與傳播學院陳鹤文教授撰寫)

李賜惠同

成績優異學習不

李賜惠同學在大學的成績一直都很優異。在

期間,她先後獲得多項獎學金及獎狀,其中包括

禮協會獎學金、新亞書院/加州大學學生交流獎

金、新亞書院優異生獎狀、工商管理學院優異生

狀、精英培訓計劃獎狀及香港秘書協會獎學金等

李同學所得的榮譽,充份反映了她對學習所付出

努力

除了用功讀書外,李同學亦積極參與書院 。

動。她曾經代表書院前往台灣參加香港及兩岸大

生互訪計劃。在九七年,她參加新亞書院/耶魯

學學生交流互訪團,並任司庫一職。她曾參加籌

新亞書院英語生活營’並於九六至九七學年獲頒

亞書院學生傑出服務獎。我相信李同學積極參與

院活動和充份善用書院資源,對未畢業的同學是

個榜樣

P:39

(4787)

冯健港會長(左)與李國章校長

新亞生活27: 2 (1999年 1 0月) -39.

恭賀瑪健港校友榮

任 盧達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會

九月十一日晚,蒙新亞校友會前會長葉永生

生邀請,出席中大校友會聯會於中區洞庭樓舉行

校友聚餐晚會。當日筵開十數席,出席除書院校

外,還有李國章校長、金耀基副校長及各書院院

下午六時,各書院代表先後在表演台前練習

秣馬厲兵,準備一獻身手。台下各人寒喧問候,

片喜氣洋洋

今年是新亞書院創校五十周年,是個大喜的

頭,而校友會聯會會長一席亦剛由新亞校友會代表

此外,李同學曾代表中文大學工管學院前往

加州大學參加「國際商貿策略」比賽,並擔任組長

在學期間,她也曾參與組織探訪老人院、兒童之

及弱智兒童中心的工作

李同學獨特之處,就是她爭取機會裝備自己

追求卓越的渴求。我相信這些特質,是使她達至

功的重要因素。在此我謹祝賀李同學得到新亞書

的最高榮譽

r誠明獎」

(此讚辭由社會工作學系石丹理教授撰寫)

健港醫生輪任,確是可喜可賀。瑪校友向來熱心校

事務,由他領導,必定能凝聚校友力量,使校友會

為壯大。「未年一年,校友會聯會除加強各書院校

會的聯繫外,更會與其他系屬會校友會緊密接觸,

強溝通。此外,校友會聯會正計劃推行學長制’希

透過此計劃,讓資深的校友帶領新畢業同學或在學

學學習工作上各方面的知識。」瑪會長在宴會上梶

道出未來一年的大計

晚宴在交職典禮舉行過後’隨即舉行院際歌

比賽。新亞校友代表已連續兩年贏得冠軍’今年

土重來’壓力不少,其他院校校友會都有備而來

尤其崇基學院代表,陣容鼎盛,穿著一色衣服,

有非摘冠不可之勢。新亞代表由陳燕玲、黃秀貞

李介明及張學明組成合唱團,他們為《小城故事》

上新辭,先後改成《新亞故事》及《中大故事》

出,贏得全場如雷的掌聲。各校友會代表雖然表

出色,新亞校友仍技勝一籌’奪取冠軍而回

除歌唱以外,還有擲飛鏢及抽獎,都為在場

賓及校友帶來無比的歡樂。這次聚會’各校友都

興而返

。 .

王智源同

C

服務社會積極進

王智源同學於本年度以一級榮譽畢業於社會

作學系。他的學業成績優異,在學期間曾獲九項

學金,其中包括兩次獲頒香港上海匯豐銀行社會

作獎學金、兩次陳家樂先生獎學金、伍華先生紀

獎學金、傑出服務獎狀、新亞書院暑期研究計劃

助等

不單如此,王同學還是一個思想成熟、充滿 。

慧和熱誠、有實幹能力和領導才能的年青人。他

中文大學社會工作系系會的外務副會長,亦是全

社會工作學生聯會的外務副會長。他希望能夠提

同學的社會意識,因此積極推動同學去了解、分

及參與社會事務。他曾擔任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

的學生代表,協調學生的學習要求與社會需要

此外,王同學更積極參與不同類型的義務

作,深入了解各種社群的生活問題,服務長者、

收入家庭、新來港人士,協助弱智兒童增強他們

家長之間的關係

與此同時,他亦積極擴閱自己的眼界,參加

亞書院「去北京學官話團」及

r兩岸三地互訪

動」,協助籌辦「亞洲性別及發展國際會議」

王同學能夠獲得本院最高榮譽的「誠明獎」

我們感到無比的高興。我們相信憑著王同學的能

和他對社會服務的熱誠,他必會在社會中有一番

(此讚辭由社會工作學系馮可立教授撰寫)

I f

m

P:40

(4788)

校友會消 /UJ X

第36屆理事會(1999-2001)選出

會長: 黃建平(90化學)

副會長:修志明 ( 9 0 工 管 )

湯惠泉(61哲社)葉永生(72生物)

楊錚強(91電算)

學術: 陳榮波(78歷史)瑪德堅(85政政)

黃秀貞(91傳理)

公關: 譚英士( 7 7經濟)廖明慧( 8 8社會)

李賜惠(99工管)

康樂: 劉傑雄(84哲學)麥美娟(93英文)

資訊聯絡:王春夢(88系統工程)

劉正剛(99訊息工程)

鍾美儀(78歷史)陳儉輝(83生物)

高慧君(92工管)

中大校友會聯會代表 :

李陣(97中文)

顧問團:李介明梁秉中夏仁山李金鐘香樹 輝

葉漢秋袁慧珠瑪健港姜國強關彩 華

網上創業的中大人座談會及晚宴

由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校友會主辦,香港中文大

學校友會聯會協辦之「網上創業的中大人」座談會定於

本月下旬舉行,詳情如下:

曰期

時間

1999年10月30日(星期六)

下 午 3 時 3 0 分 至 5 時 3 0 分

香港灣仔軒尼詩道15號溫莎公爵社會服務大

廈5字樓香港醫學會

講者:林永君先生,1993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電子及

電機工程系,1995年獲香港中文大學訊息工

程碩士學位。1998年,在中文大學基金的支

持下,創立了慧科訊業有限公司。該公司主

要從事網上資訊服務,包括雙語搜索工具、

剪報分類閱覽、新聞資訊追縱、排版轉換軟

件等。公司客戶遍及各行各業,包括中原地

產、香港結算公司、富士銀行、港燈集團、

立法局等等。公司成立雖祗有一年多,成績

郤十分_人。除成功引進美國著名創業基金

入股投資外,更屢獲獎項,其中包括香港工

業總會的消費產品優異獎及九八年香港資訊

科技大獎。

主持: :

宏曦投資顧問(香港)有限公司副總裁修志明校友

Infoislide.com Ltd.總經理高健校友

晚會聚餐:下午6時開始

費用: 座談會費用 HK$10(校友會會員)

HK$20(非校友會會員)

座談會+晚餐HK$16 0

報名: 請填妥下列表格,傳真至2693-6740或

郵寄至:香港中環德輔道中141號

中保集團大廈7樓1 0室

陳榮波校友轉交校友會

如有查詢可致電下列任何一位負貴校友 一

聯絡人:

修志明(2866-4802)湯惠泉(2806-0770)

葉永生(2601 -8805 ) 譚 英 士 (9041 -2389)

廖明慧(2116-2233)陳榮波(2854-3070)

回 { 条

本人擬參加

• 「網上創業的中大人」座談會

• 「網上創業的中大人」座談會及日免宴

姓名:

電話: t 傳真:

畢業系別: 一 書院: 畢業年份Z

是否中大校友會聯會或新亞書院校友會會員? • 是 [ ] 否

新亞生活 2 7 : 年 1 0 月

P:41

(4789)

新亞生活27:2 10月

唐挺

r彈指韶光,轉瞬間,母校創建已歷五十

暑!」校友會主席葉永生師兄娓娓道出自錢賓四師

校半世紀的搶桑歲月,新亞人焉能不受感動。「浮

新亞學子聚首一堂絕非易事,猶幸五十週年校慶給

——離合無常」,畢業以後’離校與現實生活搏鬥的 予

我們一個黃金良機,讓我們不論身處何地都能回到

校的懷抱中

是次由校友會主辦的金禧校友回歸晚會,吸

到近三百名校友出席參與。最感鼓舞的是有

一 一十多

校友由海外各地專程回港赴會,新亞校友愛校之情

言而喻。晚會共分兩大部分,首先新亞大家庭各成

久別重聚’共進晚餐’互訴近況必然是最佳節目。

秉中院長和葉永生主席致歡迎詞後,各師兄師姐於

違了的新亞餐廳品嚐晚宴’筵開

1 一十多席,座無

席’舉目皆見校友的快樂笑臉,急不及待的熱情

抱,不絕於耳的歡聲笑語,久別的重聚真教人神往

喜宴既畢,必有餘慶,校友魚貫地由樂群館

師到蒙民偉樓出席節目豐富的晚會表演。節目開始

以唱校歌揭開序幕,朗朗校歌聲中各人憑歌寄意,

亞深情自在各人心中

晚會以校友表演和分享為主題,既能表現新

人的多才多藝,又能回憶當年校園軼事,使校友樂

其中,笑語四溢。表演節目有國術會的舞獅和校友

各項表演,如粵曲、朗誦、國樂、民歌等,令一眾

亞好友極盡視聽之娱•,畢業班代表會的錄像放映,

使

各校友回到校園,重拾學子之趣,不同環節都令觀

欣賞不已

晚會的焦點乃是校友分享。由五六十年代的

兄首先發言’幽默的大師兄滔滔不絕暢談當年趣事

同學的別號、戀愛經驗、創校軼聞、先師印像無所

談。台上針鋒相對’台下笑不攏嘴,此種現像橫跨

年代的校友分享時間’七十年代師兄回味學生年代

運的蓬勃’足球場上的花絮,宿舍生活的繽紛姿采

「想當年」的快樂確是回味新亞生活的最佳途徑。

九十年代的校友分享新亞男女不的兩性趣事,也教

友樂也融融

晚會的高潮由幾位校友領唱舊曲新詞的《新

故事》,放映創校至今的百多張幻燈片,新亞五十

歲月點點滴滴,盡在校友眼前,校友的專注欣賞從

可知我珍之重之我們的新亞歲月

是次晚會得以圓滿舉行’葉永生主席的勞心

力令人敬佩.,各

1 一、三年級同學的仗義相助,本人

以晚會節目統籌的身份向各友好致謝,特別是柯

景、劉克健、陳國威、伍淑明同學的鼎力參與,實

教人感激

新亞的凝聚力,令我們相聚一起。新亞精神

涓涓不息,一脈相承。願我們重聚於廿一世紀,共

新亞的鑽禧紀念

P:42

,_,•___ 链 A | I|1||||隱|||丨,|國|丨||_ 11| ^^^函

f— 會生縈详 面

^ 絶念紀年)會未昏成落後 新

當年南洋學生會舉辦的活動豐富多姿

.10- 新亞生活27: 2 ( 1999 年 1 0 月新亞書院在五、六十年代,招收了很多從南

而來的學生。四十一年前,現任嶺南大學經濟學講

教授的郭益耀博士,便是第

一 一位獲香港青年商會獎

金從南洋沙拉越而來的學生(第一位是本院前院務

任張端友先生),他

d

J ,,

新亞南洋學生會第一

屆 II擊

31

主席,因此對當時南

學生在新亞求學的

況’當記憶深刻。筆

懷著追尋歷史的心情到iu^j

^ 一旧^^

嶺南訪問這位資深

早年新亞求學情

早年的新亞既沒有宏偉校舍,也沒有政府的

助,如何可以吸引南洋同學前來修讀呢?「當年中

畢業’繼續升學似乎只有進南洋大學一途。一九五

一丨;一年春季,我獲得了獎學金前來香港插班就讀。當時

一 ij亞約有四五位南洋學生,來自馬來亞、沙拉越、新

_

j坡等地。自此以後,很多南洋學生慕名申請。我也介

I紹了很多同學前來。每年香港青年商會只頒發一至

P項獎學金予南洋學生’因此大部份同學都是自

,的。」郭教授細細道來,也談到他們的生活和學習

||況。「除了部份在校外租住,我們大部份同學都住

‘校園宿舍內。宿舍四人一房,兩張雙層床,環境還

i以。至於學習並沒有問題,南洋華僑中有說潮州、

:一東、客家、廈門及湖北等方言的,因此在南洋’華

-一社團所開辦的中、小學統一以普通話教學。我們讀

I一一課程和香港沒有多大分別,書本也是台灣及香港出

II‘的,我們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學習中國歷史,直至

中。我拿的獎學金,有兩個選擇

’ 一是到崇基,另

是新亞。當時崇基以廣東話授課,而新亞則用普

話’因此我自然而然選擇了新亞。」談到新亞生活

原來他在1958年初入學的時候,創辦《新亞生活雙

刊》的張不一介教授特地在辦公室內撥出一個地方,

他協助《雙周刊》的校對及編輯工作。因此他對這

物特別有感情。郭教授指出新亞對他影響最深的是

它提供

了 一個學習中國文化、中國歷史的的好地方

他認為中國人必須多學習這方面的知識。雖然他是

位經濟系學生’唐君毅的

r哲學概論」、錢賓四

;4790) 專訪新亞南洋學生會第

I屆主席郭益耀教授盧達

生 「國史大網」等’他全都修讀,深受薰陶

新亞校歌記憶猶

今年為新亞書院慶祝創校五十周年,郭教授

加了校友會舉辦的海外校友回歸母校晚宴,當唱校

的時候,仍深為感動。雖然已相隔多年,他對歌辭

憶猶新。他說,歌辭充分表現了新亞精神。從前新

有不少從內地而來的學生,其中不乏由北方而來的

他們一起在飯堂用睛,北方人多吃饅頭”因此餐廳

常都有米飯和饅頭供應,而製造饅頭的麵粉是美國

救濟品。歌辭裡:

r亂離中’流浪裡,餓我體膚勞

精’難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他說這不是多多

少反映了當時的情況嗎。提起歌辭,郭教授又不經

的隐起來:「山巖嚴、海深深、地博厚、天高明…

五萬萬神明子孫,東海西海南海北海有聖人。」他

析道這不就是指祖國的山水、原野與歷史、文化嗎

新亞精神正是要炎黃子孫胸懷祖國的

r錦繡」河山

珍重「五千載」的

r 一片光明」。正如錢校長在「

史大綱」引言中要求讀者懷著「溫情與敬意」去潮

國家以往的歷史一樣。郭教授也認為校歌中的「手

空,無一物。路遙遙,無止境。」具有一定的現實

義;尤其是接著的「千斤擔子兩肩挑」,似乎在呼

年青的一代,「趁青春」參與國家現代化的千秋

業。他又說’錢校長的校歌歌詞,用辭樸素’但寓

深遠,真是平凡中見偉大

普遍人認為香港目前語文水平低落,郭教授

有他另一種看法。「從前大學教育是精英教育’讀

學的人不多,現在比較普及,因此平均來說語文能

便較低,但事實上如以往一樣,我們仍有不少精英

文修養極高。因此,『語文低落』,主要還是個統

P:43

新亞生活27:2 (1999年10月) -11.

的現象。」不過他補充說:「過去大學四年制,每

同學都必須修讀大一、大二國文,及大一、大二

文,甚至是大三英文。這方面我們較為優勝。至於

他科目,如世界歷史、中國歷史及哲學等’也需要

讀。這正是嶺南大學試以推行的博雅教育(Libera

l Arts

Education) ’知識層面廣濶多了。」中文大學特設

通識教育,究竟與博雅教育有甚麼不同呢?「中大

通識教育由專門部門開設課程,「濃縮」性似乎

• ’而博雅教育則讓學生自由在大學開辦的課程中

擇。嶺南今年開始實施學分制,希望減少一些必修

目,使學生可以有更多選擇其他學科的機會。

香港發展前

郭教授是國際馳名的中國經濟專家,筆者自

不會錯過這個機會’向他請教一些關於中國內地和

港前景的問題。他強調香港和內地是唇齒相依的

係,香港不論發展金融或高科技’總不能離開大陸

大背景。目前內地出口放緩,人民幣存在

e值危機

他個人認為人民幣應該

e值。這和東南亞國家在�994

1

1日人民敝巾

E值後出口降低的情況一樣,現在

民幣沒有跟隨東南亞國家

K值,造成出口減少,情

也是一樣。他說市場經濟最重要的一點是價格’包

匯率價格,要合理化,不可有太多的人為干預,應

採取靈活的匯率政策。他相信當大陸經濟調整以後

它的經濟發展潛力非常大,香港背靠大陸將會獲得

大益處。還有很多人認為上海將會取代香港的金融

心地位,他卻不以為然。

r香港作為一個金融中心

再過十年八年,上海也不可能取代香港。如上海全

發展,香港仍然可以維持金融中心地位。很簡單,

看歐洲,倫敦到法蘭克福、倫敦到巴黎、巴黎到法

克福,飛機行程不足一小時,但這三個地方都是各

成為一個很大的經濟金融中心。中國大陸如果發展

來,也需要幾個很大的金融中心,因此不存在上海

代香港的問題。

最後,郭教授強調普及大學教育的重要,他

接受大學教育是每一個人的權利,不單是為求工作

香港的人均收入很高,而政府目前的目標是每年有

分之十八適齡學生入讀大學,但與香港相同人均收

的地區比較,則入讀大學學生比率相差很遠’必須

(郭益耀教授,一九六二年畢業於新亞書院

濟系。一九六六年獲德國Marbur

g University政治經

博士學位。畢業後任哈佛大學哈佛燕京訪問學人、

後在美國西密切根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及英國聯邦

學組織等講學及進行研究.,一九六七至九零年任教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一九八八至九二年為澳洲麥

理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中國政治經濟研究所

創辦所長;一九九二年開始擔任嶺南大學經濟學講

教授暨社會科學院院長。)

「特首」與「新亞」山爾

八月十

一 一日早上,在邵逸夫夫人樓外候駕「

鮮人」(四學生會於新生報到曰擺設攤檔,各施招

術,以吸引彼等加入所屬書院)

許正德教授路過閒聊.,他老爸(許濤,五七

文史,前新亞中學校長。)在電話中提到特首董建

於前一日下午突然到新亞中學參觀(據說不是事前

定)

董先生此行讓我聯想起昨晚之新聞報導,特 。

巡視紅磡舊區’以體會當地居民投訴這臭名遠播區

之惡劣情況。但鏡頭所見,街道已清理得異常整潔

董先生說很失望’沒有目睹真面貌。可能此時他心

來潮,想起紅磡還有一處地方,不妨順道作舊地

遊。此地就是新亞中學(前新亞書院舊址),時光

流四十年,

r新亞」與董家關係頗值一提……

「新亞」初期創辦有成,除獲美耶魯大學

「雅禮協會」大力襄助外,還有社會賢達之援手也

功不可沒,其中一位就是特首的令尊——董浩雲

生。董家發跡上海,從事航運,規模日益壯大時,

逢四九年國民黨政府退到台灣,董先生將大本營移

香港,成立金山輪船公司,專走日本線。其時新亞

管系陳靜民教授和董先生私交甚厚。每年工管系畢

生大多數為金山輪船公司所吸納,特別是到日本亞

亞大學作交換生的同學,由於日文了得,甚得董先

器重。現於東方貨櫃任高層的白中敬,屬其中之一

陳教授曾拉攏過董先生加入新亞校董會,可

董先生是大忙人,只出任一短時期就退出。不知特

曾否陪其父親來過

r新亞」,但肯定他知道他父親

新亞之關係

P:44

(4792)

.12- 新亞生活27: 2 ( 1999年1 0 月認識自己的領袖培訓計

劃 第一組組

還記得在大學一年級的時候,第一次在新亞

院週會活動中看見外展訓練的介紹’便被外展參

者那種開心融洽的氣氛深深地吸引著。他們

一十

人一起由台下喊著口號走到台上,氣勢磅礴’印

依然深刻,遂躍躍欲試。後來知道自己入選

情卻又如十五把水桶,七上八落,曾有一絲放棄

念頭飄過腦海,但又心有不甘,總不能「未打先

輸」,這又成何體統呢

五月三十一日中午’正值烈日當空時分,我

一群小伙子

一 一十三人,乘著旅遊車浩浩蕩蕩(也

著頭皮吧)地來到西貢大網仔外展訓練學校’開

為期一星期難以忘懷、有驚無險的外展訓練生活

甫下車,大家都難忍太陽的暴曬’不是連忙戴上

子,便是用毛巾蓋著白白的臉蛋兒。現在想回來

有點兒好笑,因為在訓練的一星期裏,沒有一天

陰陰的,每天早上,太陽伯伯便老早跑了出來’

你打打招呼。結果,我們都換來了渾身健康的

習慣了城市生活的我們,來到完全屬於大自

的世界,第一項任務便是要習慣蚊叮蟲咬’大家

斷用蚊怕水,紋怕膏等等,但也難敵牠們的進攻

最後也是要投降。另外,烈日的煎熬也是一項

戰,防曬膏、太陽油已變成沐浴露似的,大家都

命的塗啊塗啊’結果如何,只要大家看看我們現

的膚色’自然會得到答案了

在這七日當中,印象最深刻的當然不止以上

述的。最重要、最珍貴的是從挑戰、誤會、犯錯

合作中結識

了 一群好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開始時候,十一位組員互不認識,因此頭兩天大

的溝通並不多,合作也不夠默契,常有誤會發生

後來大家漸漸熟絡,不諱言對方的錯誤’合作也

漸無間’氣氛也完全不同,我們互相鼓勵、互相

持。印象尤其深劑的是到荒島小組獨處的一晚’

天晚上我們需要紮好一艘能浮在水上,載我們返

外展學校的木浅。開始時全項工作均落在男孩子

上,女組員只負責搭帳幕。可是到了中途,男孩

的手力已經用盡,差不多都起了水泡,而且在如

綁紮上出現了意見分歧,於是女孩子便加入協助

想也想不到,原來女孩子手的力量真不可小看.,

然對繩結的認識不多,意見卻十分可取。在大家

合作努力下,木浅在晚上十

一 一時多便已完成,但

家都有疑問:它是否穩固?能放在水上划嗎?能

載我們十一人及行李嗎?它會不會在中途鬆脫呢

一切都要到第

一 一天早上才可揭曉

終於,我們準時回到外展學校,趕上了早餐

間’那種感動和興奮真是無以形容,不是能在指

時間內回到學校’而是這項工作乃集齊我們十一

力量才完成的,也證明了我們合作的成功。儘管

家都沒有用言語去表達,互相信任的友情卻已在

家的心田深植。起初的

r死空氣」也一掃而空。

此,白銀組(我們一隊在外展學校的隊名)便真正

一隻變形蟲’能屈能伸……。我們的活動之一,

要十一人,分成內外兩圈’背對背、手挽手走上

梯。原來這項活動正是我們一組人該有的寫照

這次訓練,除了令我們的體能有所改善外’

重要的是讓我們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的長短處,

得如何有勇氣去檢討、改錯;更重要的是增加與

溝通和合作的技巧’這對將來的工作、人生、待

處世均有莫大的幫助

要數七日之最,在這有限的篇幅,實在難以

述,只好讓一切長埋心底,讓它成為永久的回憶

閒時像翻閱相冊般掀開看看,重溫大家共渡的

曰0

最後,老套些也要說句:

r感謝新亞書院

I^rovidenc

e Foundation給我們這個寶貴的機會,讓

一群小伙子出外閲闖;也要感謝外展訓練學校教

的悉心訓練,讓我們身心在這七日中均得到提昇。

P:45

新亞生活27: 2 ( 1999年10月 ) -丨3

(4793)

脊柱裂兒童護理新進

展 中大外科學

脊柱裂是一種頗常見的先天性疾病,成因是

柱骨於懷孕初期閉合不全而引致脊髓神經發育

良,一部份患童更因而導致下肢癱瘓及變形,以

不同程度的大小便失禁’膀胱功能失控及繼發性

功能受損等問題。過往,由於醫學界對此病症缺

重視,更由於問題的多樣化和複雜性,很多脊柱

病童都得不到適當的照顧,他們的家長要終日在

院各個不同的專科診所疲於奔命,患童要想過一

正常兒童的生活,更變得遙不可及的夢想了

近年來,由於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對脊柱

病童有了新的和更有效的護理和治療方法,特別

綜合性專科診所的成立,集合了各個相關的專科

護人員,包括兒童骨科及矯形科醫生、小兒外科

泌尿科及腦外科醫生、兒童失禁護理專科護士、

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義肢橋形師等,他們攜

合作幫助患兒克服種種因難’並大大提高了護理

效率和質素

fegifag

、 in

童護理新進展」研討會於一九九九年九月五日上午

時至下午四時於威爾斯親王醫院舉行。主禮嘉賓為

亞書院院長梁秉中教授’鄭振耀教授、潘偉生教授

楊重光教授、黃棣棟主任、詹瑞棋主任。來自兩岸

地的專家就脊柱裂護理新進展這一課題進行廣泛的

術交流和討論’其中的專題報告如下

一、脊柱裂專科聯合門診及多學科護

1 一、神經外科在脊柱裂護理方面的應

二一、脊柱裂患兒的骨科治

四、脊柱裂患兒的電反應診斷評

五、脊髓控系統合症的預

六、脊柱裂患兒功能活動度的病例研

訓練..動度訓練及日常活動能力

活動輔助:交互步態矯正法,輪

及矯

體位治

病例研

七、國內癱瘓兒童實

八、脊柱裂患兒的神經性膀胱及腸道

能障

九、脊柱裂患兒的失禁護理:專科護

治療師的任

本次研討會的籌備委員會顧問

Prof. P.P Leung

, FYo

f Jacl

^ Qlen

g

<

& Prof.

C.K

. Yeun

g

’此次盛會,也是新亞書

成立五十週年金禧紀念活動之一,獲

了眾多關心兒童脊柱裂問題及關愛新

書院的人士蒞臨參與,使研討會得以

功舉行

P:46

(4794)

.14- 新亞生活27:2 ( 1999年10月香港及兩岸大學生交流活

山西

陳娜

山西

丨 一塊遙遠而陌生的土地。四大佛教

山之首五台山、古代石窟藝術瑰寶雲岡石窟、全國

名的大同煤礦、以及小黑柯受良在壺口瀑布「飛越

河」的創舉,都是發生在山西的風物人事。我所知

的只是這麼

一 丁點,說出來可真是貽笑大方。今年

假,參加了新亞書院舉辦的

r兩岸三地大學生交流

訪活動」’隨交流團北上訪問山西大學,并到晉地

處參觀遊玩’僅一旬時間,原本生疏的她在我的記

裏,逐漸豐盛起來,非常難忘

山西地處內陸,日夜溫差大。走下飛機

夜來風拂面,好不愜意。幸好沒遇上黃土高坡的滾

砂塵,看來晉地風沙也懂得待客之道呢!以前,印

中的黃河流域中、上游連年乾旱,皸裂的大地寸草

生。臉黃饑瘦、蒙昧無知的百姓,把牲畜、閨女拋

滔滔黃河,說是祭河神,祈求降雨;某個村莊,挖

至百多米深,經過一個半世紀,竟打不

一 口有水的

……這些是從電視上看到的,所以行前我還擔心沒

沖洗身上污括。親臨其境,才發覺一切憂慮都是多

的,我們對她瞭解得太少!山西人的淳樸厚實、熱

好客,讓我們這群涉世未深的姑娘小伙子受寵若驚

深深感動’暗下決心:等他們回訪時定當竭盡全力

盡地主之誼

既然是學術交流’正式的報告研討會和座談

是少不了的。當時,氣氛熱烈又不失平和’我們十

一 一

個人像稀有動物似的,被一大群好奇的山西大學同

圍著問長問短。他們對香港的瞭解是印象式、平面

的,正如我們對他們一樣

經過三兩次接觸’內地大學生勤奮向學的

度、敏銳而嚴謹的分析思辯能力,使我留下深刻

象。我們也用不著妄自菲薄,只是各有千秋罷了。

夠欣賞別人的長處’才可能察覺自己的短處並加以

善。交流不是爭高下、論輸贏,而是通過互相瞭解

互動學習,尋求進步的過程

到山西來’怎能不嚐嚐杏花村的扮酒、清徐

老陳醋、平遙的牛肉,還有刀削麵、小米粥、尖椒

豆絲……幾乎每天每頓都「吃醋」,而且是越吃越

胃’還好’沒有變成「醋績子」。同樣是北方,北

是東西南北風味混雜’山西可不同。也許是我偏味

用各種雜糧做成的山西麵食、小食,北方味到底正{

些。不知是北方人食量特別大’還是出於好客之道

餐餐飯款式多、數量大’嬌柔斯文的女生實在撑不

去,兩位壯男為不辜負主人家一番盛情,就在大家

足飯飽後,上演一齣又一齣「『虎咽』刀削麵」

劇。不浪費食物,又顧全體面’難為了他倆的肚子

真正應了內地流行的一句話:「寧傷身體’不傷

情」

山西的風味美食自不消多說,古都的名勝古 。

更別具特色。古代山西乃佛教盛行之地,所到之處

也記不清跨過多少道寺廟的門濫了。過去對佛教認

粗淺,現在也不深,不過是多認得幾尊佛像,多聽

幾個佛教故事而已,心中卻蠻喜悅,畢竟有點長進

晉地佛教文化的代表,恐怕非五台山和雲岡石窟莫

吧!雲岡石窟的佛像千姿百態、舉不勝數,有些因

代久遠、風雨侵触,遂失原形。第五窟的三世佛(

去、現在和未來)是雲岡最大的佛像,窟內三十三

浮雕,描總釋_牟尼從誕生到成佛的故事’十分生

有趣。五台山則眾廊林立,經濟的發展,旅遊業的

旺,帶來了鼎盛的香火和熱鬧的人群,這個佛教聖

已不復清靜。聽人說五台山的五爺廟、萬佛閣有求

應,善男信女特別多。那些希望考取功名的莘莘

子,不妨到五台山去求求文殊菩薩,也很靈驗的。

起佛寺,就不得不提位於恆山翠屏峰峭壁間的懸

寺。懸空寺整個建築以插樑為基,結構奇險。登臨

空中樓閣,不肯抬頭望青天,不敢低首俯深谷,真

r步步留心,時時在意」。遠觀懸空寺’不免要

P:47

(4795)

本院五十周年校慶環校跑成績

中大線)

5次姓 名

姚遠財

徐沛之

邢益傑

施文政

周俊男

張偉傑

雷俊佳

周家傑

系別/單位

STA研究生

成績

09\" 27

16” 82

24” 19

28\" 19

33” 11

35” 33

37\" 97

39” 17

41” 36

43” 64

(書院線)

黎珮思 MED

QOt: 組乂冗

劉凱珊

o r b

MAE

尹振英 BBA

黃翠欣

垣转小

MED

D O A 〒勿急1P

曾慧瓊

DBA

MED

伍詠儀 SPE

戴佩玲 JLM

謝慧頤 BBA

22” 43

25” 88

26” 59

27” 78

28” 81

36\" 66

37” 80

43” 13

45” 20

49” 80

(抬轎組)

CSC隊

STA隊

隊慶OC隊

33” 53

53” 22

36” 01

山西大學校長祝賀本院創校五十周年

院務主任文直良博士與獲獎女健兒合影

輔導長陳新安教授與獲獎男健兒合 影

新亞生活27:2 ( 1999年10月) -15-

之,在成長的風雨陽光途中……

一、此

一 一句出自宋歐陽修《古柏齊年》一詩

二、《漢書.地理志》記載難老泉:「懸瓮之山

晉水出焉」。

r難老」之名係出《詩經。

頌》

r永錫難老」

r

赛〜

.贺

I通1

通,

J司,

堵i

會 囊

S雲膽奮•

嘆古代工匠高妙的建築技術和艱毅的精神了。傳說

白醉遊懸空寺,曾在岩石上揮灑留下

r壯觀」

一字

跡。若真有其事,詩仙此舉難免有畫蛇添足之嫌。

空寺一眼望去’就顯得蔚為奇觀

踏遍青山人未老’我們還都年輕’好去處多

很呢!在奔馳南下的火車上,由窗戶仰望幽暗星空

思緒紛飛。四平八穩的祁縣喬家大院、壯闊宏偉的

遙古城墙、「地靈草木得餘潤,鬱鬱古柏含蒼煙

〔註一〕的晉祠、一望無際的金色麥田……

有留下我們年輕的足跡和歡聲笑語嗎?我們

一 一人排成的「一字形」倩影,有常年不息、清澈見

的難老泉〔註一一〕可囊。汽笛一陣鳴嘯’夜歸靜穆

借微微醉意,夢漸漸沉澱。難忘的風物人事,珍之

P:48

(4796)

新亞生活27: 2 (1999年10月)-丨3依依西

記與西安外國語學院交

傅琳 流

有一個願望長久地埋在我的心裡,那就是:

秦始皇、楊貴妃生活的地方去看看。從未想過這

願望這麼快就可以實現’到達西安咸陽機場時’

深深地吸

一 口這古都的氣息,此時此刻’我似

和秦始皇、楊貴妃擁有著共同的呼吸、共同的

從未想過這個古老的國都也擁有著這麼現代

的建築物、四通八達的道路網絡。坐在車上,聽

西安外國語學院的同學們熱情地介紹著:東大街、

西

大街、南大街、北大街•…:哈哈,不需要指南針,

能分毫不差地辨認出東南西北。經過那座明代的城

時,大家興奮地向車外張望’真恨不得摸一摸這經

了數百年清桑的磚頭;看到小寨的繁華、鼓樓的

穆,心裡百感交雜,明天’明天一定來看看!第一 一

從城牆上俯嗽西安市

天,一班香港的同學被分配在不同課室裡聽課。走

法語系一年級的課室裡,全班的目光刷的一下集中

我們身上,真有點不好意思,慌忙找了個位置坐下

開始在西安的第一課。整節課上,老師與學生之間

以法語交談’沒說半個漢字,他們那流利純熟的法

令我們既靜異又慚愧,不過這也難怪’他們每個星

起碼要上十八小時的法語,這本來就是他們的專

下課後,同學們圍著我們談天,天南地北甚

都聊,這次用的是普通話!他們談起北約轟炸中

大使館的事時,都義憤填膺,看著他們那一張充

族感情的臉,心裡不禁有些悵然,殖民地的大學

和內地的大學生,在國家的觀念上竟然有這麼大

分別嗎

看看他們的課室,桌椅都是那麼簡陋,有的

學還在用著生了鏽的筆盒,這和我們大學高級的

學設備有多大的差別呀!但這一切似乎都不影響

們上課的情緒,只有令他們越發向上。看來,我

要暗地裡汗顏一番了

紀念武則天的

r無字碑

熱情的同學們帶著我們逛西安市,吃特色

吃。這兒的東西味道特別濃,喜歡在食物裡拌入

大堆香料、辣椒、調味料,那味兒簡直濃得化

開。頭一回品嚐刀削麵,第

一 口真的不太適應,

為實在太賊了,吃著吃著,也就開始習慣了。有

的是,這裡許多小吃店的飯碗、碟子,全鋪著一

塑料袋’原來這樣一來就省了洗碗碟的工夫。還有

肉餡餃子、羊肉泡饈、灌湯餃、八寶稀飯、

S腐腦

涼皮、羊肉串……真的吃個不亦樂乎I :雖然南方人

北方人的口味不太一樣’但有機會一試他鄉風味,

未嘗不是一種文化的交流

來到西安,自然少不得去參觀乾陵,兵馬俑

華清池。唐代有十八座皇陵位於西安’乾陵是武

天及唐高宗合葬的墓’也就是所謂的

r 一對夫婦

個皇帝」。辛辛苦苦地登上山腰,手搭涼蓬一望

睦,想不到不過是兩個人的墳墓,竟然佔據了整

山。外語學院的教授向我們介紹當年盜墓的遺跡

喚,幾乎沒有一座皇陵是沒被盜過的。想起那些

亂的日子,不禁啼墟不已

終於一睹兵馬俑的風采。在教科書看的偉大

物群,今日得以一睹,我揉了揉眼睛,這,應該

會是在夢中吧?我無法相這許多栩栩如生的兵馬

竟然可以在三十多年裡完成,這其中到底灌注了

少血汗呀!尚有許多俑未曾修復’七倒八歪地橫

地上,斷手掉頭的’隨處可見,當年楚霸王火燒

陽城的痕跡依然歷歷在目。看到這無比雄偉的歷

遺物,不禁對秦始皇又是欽佩又是憎恨。為甚麼

個人會有這麼大的力量,讓這麼多百姓為他白白

出自己的一生。他雖然創造出永垂不朽、舉世聞

的建築物,但這是由多少無名氏的血肉築成的呀

P:49

新亞生活27: 2 (1999年10月 ) -17 .

(4797)

帶著許多的慨歎來到華清池。那天細雨正

綿

綿,驪山被薄霧輕輕地罩著,只在人們不察覺的

候’偷偷地露出半分臉。華清池、小瀛洲楊柳

依,想此時之景必不比當年遜色。踏上唐明皇、

貴妃曾攜手走過的小徑,卻忙於在雨中奔跑著

影,若被文人雅士看到,大概必大搖頭而斥我等

人大煞風景也!參觀了當年皇帝貴妃沐浴用的

子,像蓮花湯、海棠湯,雖歷數百年而始終保持

狀,當年的帝皇生活在此可見一斑

陝西博物館為此次西安之行來

了 一個總結。

代文物被珍藏在這個規模宏大的博物館裡,讓我

在中國五千年的文明中,快速地環遊

了 一次。一

生活在香港的我們,雖說是生活在一個繁華的國

都市,但在中西文化的互相交匯中,我們對自己

根又有多少認識?對自己的國家又有多少的愛

香港人是非常現實,然而’在忙碌的背後,

否應該讓自己有一點點的空間’思想一下民族情

西安之

林幗

山區中的寬洞居

五月十一日’我們一行廿多人從香港飛到

西

安,於西安外語大學的賓館住宿’到達西安’雖

是晚上十時多,卻不減西安外語大學的法西系(

語西班牙語學系)同學來迎接的熱情。歡迎我們

西安同學都是三年級的,法語流利非常,使我們

很驚課

晚上的西安,一點也

死寂。到了城門附近的市

心,吃的玩的都比想像

多。售賣西安美食(如灌

飽、牛羊飽和清真餃子)

攤檔,四處皆是。西安雖

中國第一古都’可是隨著

代化,市中不乏的土高,

拉OK等消遣場所。一方

霓虹光管高掛,一方面西

城門豎立於鬧市中,正代

西安既是古都,又是現代

的城市

次日早上,大家都被

排到各級的法語課中旁聽

節課。雖然班中設備遠不

香港的教室’不但沒有冷氣機、投影機,連書桌

椅子也是很基本的。由於他們每天都在同一教室

上課’因此每人桌上都放滿自己的功課,課本和

我們上的剛巧是

一 一年級的翻譯課,教授細心

把各人功課上的錯漏在班上跟大家糾正。事實上

西安外語同學的法語詞彙都很強’都莫不與學習

譯有關。根據教授所說

一 一年級的同學每週大概

三十小時左右的法語課,當中有口語、寫作等

練,同學們甚至有機會在堂上演話劇

過後’大家都互相交流兩地的生活狀況。他

都是來自中國四方八面的,因此全都住在大學

宿

舍。男生宿舍六人一室,而女生更是九人共處

室。室中當然沒有空調,就是書桌、椅也不能

納。因此學生多在下課後仍留在教室中溫習至十

正遇到中國駐南大使館被炸,校園內反美反

約的情緒高漲。大量橫額和標語都在校園湧現。

生們的反美意識都比香港學生強得多,他們連美

品(美式快餐或可樂)都堅拒購買

我們一大群人到學生飯堂吃過飯後,另一群

年級的同學便陪伴我們乘公共汽車到西安市中心

覽。西安市大體分為東、南、西、北四部份。由

南方劃分為「文化區」,因此大學多處於此。整個

西

安市由城牆所包圍,踏上城牆’更能俯瞰西安

旦足

走到書院街’四處的商店都古色古香,使人

如走進古裝片場一般。整條街的設計都是模仿古

市集的,而且書香處處,皆因商店不賣別的’只

文房四寶、傳統剪紙、各式牌文及圖章雕刻等

P:50

8 新亞生活27: 2 (1999年10月 )-丨3

(4798) 九九年度日本鹿

島企業研修報

嚴思

日本鹿兒島銀行暑期研修計劃,是一個由日

研究學系與日本鹿兒島銀行聯合主辦的暑期活動

目的是為將來有志從事與曰本有關工作的學生提

一次訓練及實習的機會。由於是次研修計劃均以

語進行’所以參加此計劃的學生必須曾於曰本留

一年以上’並具備一定的曰語程度

是次研修計劃為期十天,共有十名學生參加

學生到達當地後,被安排住宿於鹿兒島銀行所屬

研修會館中,並接受有關銀行工作的訓練及分派

各分店實習。此研修計劃主要分為兩部份,分別

講義授課及店內實習。第一部份的講義由銀行的

深行員講解,內容包括鹿兒島的經濟產業的介紹

鹿兒島銀行的人事管理和研修體系、業務概要及

行與中國的國際業務等,以便讓學生了解當地銀

的基本運作及結構。除此之外’銀行方面亦安排

員示範面對客人時應有的禮儀、應對和用語等,

使

學生能在實習時加以運用

講義課程為期約兩天’課程完畢後,學生們

便

會被分派到不同的銀行分行中實習。分行實習

間,學生主要參觀店內不同部門,並跟隨店員學

一些簡單的銀行運作知識。實習期共分兩天,第

天主要實習銀行後援的事務,例如客人資料的

理、貸款部門的運作、存款的計算及銀行電腦系

的操作等。第

1 一天即在銀行的櫃檯進行實習,並

理客人的要求,如存款、提款等事務。此外,亦

(接上頁)

是晚,中港雙方的同學在大學賓館舉行晚會

藉此向大家簡介兩地各種制度的不同。接著,西

同學更為我們獻唱外語歌,甚至是廣東歌呢!他

的發音也相當標準。此外’大家更一起大跳

r

高」舞。他們在一年級的時候,都可選修社交舞

課,因此,他們跳來都有板有眼。相反’香港學

對跳舞卻沒有多大熱衷

離開了校園的次日早上,我們更往乾陵去。

是唯

一 一個合葬兩個皇帝的墓穴,也是唯一的女皇

風光雖然談不上明媚,但昔日的光輝和宏偉仍可想

——武則天的陵墓。乾陵位處高山,四處山巒起伏, 一

乾陵山腳下都住著幾戶農民。他們住在窯

裡,生活簡樸’但都不願離開。交談之下’都知

他們的兒女們都去闖北京,不願留在山區了

接著,大家到了大雁塔參觀。如中國其他的

觀一樣,

r大雄寶殿」建在前面,四處建築也相當

緻,皆因此乃古時皇帝每年參拜必到之處,因此

算現在,不單香火仍然鼎盛,四處的打掃和設計

然十分著意和細心

晚飯過後,我們被安排參加一個介紹西安今

的講座。講者是歷史系的教授,從史前的故事到

代中國政治的變革’都深深吸引每位在場的同學

雖然不是每位同學都能聽全部的內容(因為有些

學不懂普通話)’但也不減各人向教授發問的

趣0

講座大概在晚上九時完結。當我們在教室找

位法西系的同學時,他們仍在努力溫習,有些更

學習英語。跟大家聊過一陣子後,便決定兩地同

浩浩蕩蕩,一行三、四十人到附近夜宵。我們到

附近串燒的攤檔,大家都高高興興大口大口吃

燒,喝酒。北方人大多比較豪爽’不拘小節,大

把酒言歡,聊至十

一 一時多’盡興而回。可是,由

大學裡電力不足’四周漆黑一片,再加上當夜下

矇矇細雨,路有點難行,故此大都必須加倍小心

當地的同學們都陪伴我們到賓館去’真的對他們

分感謝

到了第

一 I天,我們便到期待已久的「兵馬俑」

觀。除了被各式各樣的兵馬俑故事深深吸引外,

被過千的兵馬俑所震懾著。可惜,展覽館內都禁

拍照,否則,大家可以留下更多美好回憶。其實

據導遊向我們解釋’秦始皇的真正陵墓還未被人

發(由於政治和財政的原因),要不然’我們可發

更多秦朝事蹟

吃過午飯後’我們便到藏量更豐的陝西博

館。那裡既有西安發掘的古物(如陵墓壁畫)更有

別處運來的展品,對於認識中華歷史,尤以唐朝

史(從壁畫認識當時的服飾習俗),都有莫大的

臨別之際’各同學除了品嚐各式小食之外’

買了不少紀念品(當然包括兵馬俑吧!)。大家滿

而歸之時’也是向西安外語大學各教授和同學告

之時。大家交換了住址以後’便熱熱烈烈乘車往

場去

遊覽西安古城,學到更多的我國文化’固然 。

賞心樂事。可是,藉著與一群學習同樣外語的中

人交流’明白彼此生活和制度上的異同,更是

得。隨著中國逐步開放,中港兩地的交流似乎更

切。不能否認’香港學生能感受和學習的將會

多0

P:51

新亞生活27:

2(1999年10月

)-51.

(4799)

參觀一些與銀行相關的企業,如銀行系統開發的公

司等,從而加深學生對銀行業務的認識。

兩天的實習雖然相當短暫,但已足夠令學生了

解到一天裡銀行是如何運作,以及銀行內部的工作

狀況’並學習到從事銀行業應有的態度和應對’實

在使學生獲益良多。

除了認識到日本銀行的運作外,兩天的實習亦

使學生體驗到香港銀行與曰本銀行的不同之處。曰

本是一個重視禮儀的國家’在銀行這種服務行業

中,這種特質更加表露無遺。例如日本的銀行在開

店時,行員們會全體起立,向門外等候的客人打招

呼’銀行內亦提供椅子讓客人坐著等候,而不像香

港的銀行般’客人需要站著排隊一段相當長的時

間。

此外’鹿兒島銀行由於是地方銀行,店員大部

份均是當地人,故此給人相當親切的感覺,對客人

的服務亦相當週到’銀行內且放置了很多介紹銀行

歷史和業務概況的小冊子,使客人能更加清楚銀行

的宗旨和性質,這些都是值得香港的銀行學習的。

分店的實習完畢後’學生便被分派到總行的三

個部門:營業統括部、營業支援部及市場金融部進

行一天的實習。這三個部門分別負責處理銀行內部

不同的事務,例如營業統括部負責銀行的宣傳及處

理客人的投訴等,市場金融部即負責客人投資貸款

及股票買賣等事務。學生在這三個部門中可學習到

銀行的主要業務及金融系統的運作,對了解日本的

金融體系有一定的幫助。

實習過後,銀行方面會安排學生與行員一起進

膳,從而作出兩地的交流。

此外,亦使學生親身體驗到日本人工作以外的

1面,以及他們工餘娱樂的方式’對於進一步了解

日本社會架構及日本人的生活提供了 一個很好的機

此外,銀行方面亦安排學生參觀了銀行的事務

中心及屬下的企業。鹿兒島銀行的事務中心,主要是

負責銀行的中央電腦系統管理、客人資料的儲存及

ATM系統的運作’稱得上是銀行的核心部份。銀行

方面亦安排了專人講解這些系統的運作及參觀了銀行

印製信用唔及支票簿等過程,使學生對銀行內部運作

進一步加深認識。銀行屬下的企業主要包括鹿兒島銀

行共同倉庫及廢紙再造工場。共同倉庫主要提供地方

讓客戶存放個人的貴重物品或公司資料等,鹿兒島銀

行最近十年的各種資料亦存放於共同倉庫中。廢紙再

造工場主要是收集銀行廢棄的紙張,再造衛生紙或紙

張,提供予鹿兒島銀行循環再用,或以低價出售予其

他企業。再造工場的設立,亦體現了日本人強烈的環

保意識,學生們亦從中見識到再造紙製成的過程。

除了當行企業的見習外,學生們亦被安排參觀

了鹿兒島當地的企業,如日本石油喜入基地、燒酌

工場、商工會議所及縣廳等。從而使學生深入了解

鹿兒島這地方的經濟概況及產業,對地域交流起了

重大的作用。其中日本中央銀行的見習,更使學生

對日本金融制度有更清晰的了解。曰本中央銀行是

日本唯一負責印刷紙幣的銀行,與鹿兒島銀行等地

方銀行截然不同。見習當日,學生們除了參觀日本

貨幣印刷的過程外,當行更安排專人講解偽鈔的分

辨方法及日本偽鈔流通的社會問題,使學生在了解

地方銀行及中央銀行的不同之餘,對日本的金融問

題亦有了深刻的認知。

除此以外,銀行在週末時安排學生入住當地銀

行行員的家庭,從而使學生能體會日本人日常生活

的方式。家庭成員會安排學生參與他們的家庭活

動’並帶學生遊覽鹿兒島市的名勝,如高千穗牧

場、櫻島火山、上野原遺跡等,使學生在體會當地

人生活之餘’亦對鹿兒島當地的文化及發展加以了

解,從而促進兩地的友誼。

總括而言,是次研修計劃雖然很短,但卻使學

生過了充實的十天生活。通過是次計劃’學生除了

學習到銀行業及金融業的知識外,亦認識到不同地

方的生活和文化,是一個珍貴的工作和人生體驗。

P:52

(4800)

20 • 新亞生活27:2 (1999年10月

第+

I屆國際中國哲學會議花

本年七月廿五至廿九曰,國際中哲會舉行於

北市政治大學及嘉義縣南華管理學院,主題是對

世紀的中國哲學作總結與展望。各國學者多半安

於中央研究院學術活動中心,廿五曰晨我偕內子

岳麓書院院長朱漢民參觀文哲研究所,他約了譚

同一位經商的後裔在中研院暢談。傍晚赴政大參

歡迎酒會,喜遇前任會長夏威夷大學佛學家鄭

禮,可惜他不出席會議。翌晨開幕禮中沈清松

長。政大校長鄭丁旺和哲系主任何信全致詞,榮

副會長龔鵬程亦范臨講話。華盛頓市美國天主教

學榮休教授柯雄文作主題演講《中國道德哲學

題》。他主編英語中哲百科全書或辭典(我負責韓

和法家兩項目)’去年出版中國倫理論集《道德洞

與傳統》(Mora

l Visio

n

an

d Tradition)。下午儒道

專題研討會中,山東大學顏炳

g回顧大陸五十年

孔子研究,他告訴我:比牟宗三老師年長三歲的

配師母健在棲霞。台大傅佩榮解讀孔子「自行束

以上」不盲從《禮記》釋脩為乾肉’而依方觀旭《

語偶記》理解古人十五歲為行束修時,從服裝的

帶修飾引申為言行的約束修飾。心理學家李紹崑

出美國哲人馬斯勞(Abraha

m Maslow)死後於七

年出版的傑構《人性的較遠範圍》(Th

e Farther

Rea&es

o

f Huma

n Nature)提到己名九十次、弗洛

德之名册六次、道家哲學一詞册次!李氏重申美

神 甫Thomas Merton激賞莊子而堪稱道家式天主教

侶。南開大學劉文英〈道家的精神哲學與現代的

意識概念〉解老子「其中有信」末字為伸或神,表

老聃已勾勒「精神」輪廓。劉文英曾撰兩書釋夢與

識’引《莊子•讓王》

r致道者其忘心矣」強調在

意識始能忘卻自我。他又以道德潛意識的積殿闡

孟子「良知」的形成。中文大學劉昌元反對他用潛

識一語,主張代以

r反省前的經驗」。南開大學李

海從後現代轉向看中國哲學的當代意義,東吳大

葉海

煙 < 文化交談中的當代中國哲學〉重視哈伯瑪

「溝通理性」和阿培爾(Apel)「溝通倫理」,以及

友蘭引張載箴言「仇必和而解」,慨嘆新儒家於百

中西文化「多空交投」困境未開坦途

佛道、語言與方

佛教哲學方面,傅偉勳門徒林鎮國主持三

組 :Shohe

i Ichi

目ira談跨世哲學對佛學的判別,評

九五年德國威斯巴登出版Brun

o Petzoki《佛學

類》。狐安南(Ala

n Fox)講《因陀羅網:華嚴研

藝術狀態》’側重圭峰宗密禪師對華嚴與禪的

會’稱許港大廖明活教授在洛杉磯加州大學的博

論文《法藏之教:佛家形上學考察》,和威斯康辛

學前年(Su

b Juno-Hyuno)博士論文《道家對華嚴

學的影響:華嚴世界觀形成研究》。弗羅里達州

大學

D an Lusthaus檢討本世紀唯識學,倚重九七

狄雍(ciejone)在日本東京出版的新著《歐美佛

研究簡史》’關注玄契、窺基師徒,諷剌宗教研

過度傾向社會學和歷史學,介紹自己快將出版

《佛教現象學:唯識學與《成唯識論》探索》。下

另一主題是道家與語言哲學。台大劉福增評唐君

〈言道六義貫釋〉,洞察道只有四義:路、言、形

實體、修養方法四義,其餘兩義僅為道之性格。

央大學蕭振邦談《莊子》使用的語言及其展望,訴

維根斯坦、卡納普、洛堤(Rort

y )和馬田尼

(Mal.tini&)的語言哲學,別開生面,稍勝東吳大

黃液慧〈道中之言與言中之道:道家思維與人文

學方法〉純用誇釋學。至於文法交流、宗教與死

學,傅偉勳生前女友華珊嘉(Sandr

a Wawrytk

o )

〈中國哲學與死亡學(thanatology)之;

I K來〉,謂

死關係不可解脫(incxtrishle),嚴肅對待死亡志

欣賞生活。她在註解援引與傅氏合譯《老子》、傅

獨著且將出版的書《中國之道

X

Th

e Chines

e Wa

y )

以及她編的《今日世界的罪惡問題》(Th

e Proble

m

of

mvi

l i

n

th

e Worl

d Today

. Amsterdam

: I^odou

, 199

9 )

夏威夷大學Christopher Reich宣讀〈

一 一千年來外國

教對中國的影響〉,勘探哲學與種族史學的關聯

以利瑪竇為主角。邏輯與方法論方面,美國孫振

談古代中國論辯的哲學面相’台大數學系洪成完

<加強系統思考及方法學在中國哲學之觀照與

用 >,瑪耀明做中西哲學的思想實驗,缺席的金

峰筆談瑪友蘭《中國哲學史》幾個方法論問題。至

宗教哲學,武漢大學段德智宣讀〈儒家的宗教與

體思想〉,引用秦家®對宗教一詞的詳解

儒道新

廿七日成中英演講〈理解與中國哲學的終極

在〉,湯一介與陳來談創建中解釋學問題(延緩

天)。四個會場分別以郭店竹簡與管子,教育哲

與自我陶成’科技與哲學’《易》、時間、自然作

題。中國人民大學張立文略論郭店楚墓竹簡的仁

P:53

新亞生活2 7 : 1 0月 •21

(4801)

訊 W

0

本書最近由中文

學出版社再版發行。

是錢穆先生於一九七

年以八四高齡重回香

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主

「錢賓四先生學術文

講座」首講的講稿。作者針對

r五四」以來國人崇

西學,四九年後更因為政治原因,致中國傳統文

遭到災劫。通過六次的演講,錢氏勾畫出幾千年

國文化孕育出來的特徵’跟西方文化作相互比較

其中包括中國傳統社會中的人倫關係、政府的用

標準、中國人歷代追求的生活境界等。作者的用

是要使今日的中國人對自己文化傳統有一定的

識,於價值觀念上便會有所取捨,不致盲目追求

西

本書最近由中文

學出版社再版發行。

是李約瑟博士於一九

九年應邀主講新亞書

之「錢賓四先生學術

化講座」的講稿輯錄

成。本書共分五章,除探索古代中國科學與歐洲

代科學的情況外,亦介紹了道家煉丹術的發展,

及其與火藥、火器、醫藥等發展的關聯。此外,

依據神經生理學和神經生物化學來解釋針灸療法

並對比了華夏文明與猶太:基督教文明中關於時

與變化概念的看法,從而透視其對彼此科學發展

影響

觀,採取裘錫圭解老子「絕仁棄義」為絕偽棄詐,

結儒道兩家從正負兩面肯定仁義價值。《禮記•

衣》四個儀字同借作其本意「義」且引《詩經》。

簡〈六德〉篇闡揚〈成聞〉和〈尊德義〉,提出六

(聖智仁義忠信)配合六位和六職云:

r聖生仁,

率信,義使忠」,依次列舉父子、夫婦、君臣的

質。〈有性〉篇強調天丨命丨性丨情丨道五項次序

「道始於情」之道當然是人道而非天道。楚簡〈

虞〉、〈忠信〉兩篇頌讚禪讓和仁治,〈天命

上 > 界

r仁」為愛善〈天命下〉界說

r仁」為

r厚之」

〈竹簡殘片〉定義仁為人道、義為天道。武漢大學

齊勇談郭店儒家竹簡與孟子心論,推測孟學源

〈五行〉篇先驗的道德哲學層面(天道——德——

——五行之和)與經驗的倫理學層面(人道——善I

I智——四行之和)。五行指仁義禮智聖(知人

明),四行似指仁義禮智。郭氏看出帛書〈五行〉

竹簡〈五行〉更近《孟子》,他援引姜廣輝〈郭店

簡與《子思子》〉,卻未提姜氏猜測郭店墓主就是

子所謂

r楚產」的儒家陳良。政治大學李增研討《

子》四篇的心術,消極方面勿以物亂擾器官和

靈,積極方面培養精誠’形象與行為須合德,治

必先治心

教育、科技、《周易》、玄學與實

政大曾春海回顧與展望儒家教育,重視民主

環保。台灣師範大學林玉體〈中國傳統文化及教

思想之特質〉指出重人文而輕物理,缺乏競爭;

安石〈原論〉首先辨善意與智愚,蔣夢麟與胡適评

私墊體罰.,科舉摧殘士人,北宋胡瑗與明初薛宿一

嘗應試。中國人民大學劉大椿談科技時代倫理問

的新向度,湖南師大唐凱麟〈跨世紀的哲學沉思

論當代新技術革命的人學意蕴〉’以及夏威夷國

東西大學副校長龔天任〈玄學五術在廿一世紀的

意義〉都富創意。政大高懷民〈人類文明陰影下的

點憂思〉已發表。成功大學唐亦男從儒道時間觀

〈易傳〉

r時中」,南韓嶺南大學鄭炳碩反思《周》

自然生成序列和人倫尊卑序列’忠北大學鄭世根

郭象與全體主義.,華梵大學杜保瑞談玄學基本

題,清華大學林安梧代趙雅博宣讀〈裴顔崇有之

想〉。葛榮晉反省兼前瞻中國實學。吉林大學韓

育研究日本近代化的思想準備:法家與「徂徠學

體系核心,察覺荀、韓感染日本中古文辭學派始

荻生徂徠。徂徠主張政治道德分離,太宰春台繼

他以禮代心和理,並提禮法與理,劫海保青陵否

先王禮樂刑政的現代教益。徂徠學甚至堅持商業

賣關係適應於一切領域。中文大學艾連遜講〈中

哲學對量子物理學的沾溉及其對東西哲學的

義〉,因曾訪問哥本哈根學派首領玻爾(Bohlo

物理學家Stefan l^osental之 妻

H

目n a。她是史家,

郡 蘭(Hann

a Arenett)師事胡色爾’偕夫逃離納粹

國。玻爾訪問北大後’採取道教太極圖象徵陰陽

補。東海大學苑舉正試論中國科學哲學之可能,

察嚴復、瑪友(一律誤作有)蘭、傅大為、波普

(popper)及費爾拉本(peyembend)之科學觀。夏威

女傑趙天虹比較台灣與夏威夷中學的數學教育。

州大學Donal

d Blakele

y <朱熹哲學中的聖人和動

福〉利似應時,由於哈佛大學剛開動物權利新課

美籍韓裔金鎮泰講〈自然與傳統:道德知識論中

道辯議的結構和義蘊〉引起激烈反應

P:54

(4802)

本院敎師學術丨舌動

本院成員、中大中文系教授黃維樑博士應邀於八

月十五至十八日參加四川大學等主辦的「中國比

較文學學會第六屆年會暨國際比較文學學術討論

會」,於會上發表主題演講,以《用「六觀說」為

起點建構「大同詩學」》為題;又以《用〈文心雕

龍〉來析評文學》為題,宣讀論文。黃氏又擔任小

組會議主席,並於會議期間的「青年論壇」圓桌會

議上擔任講者。是次在成都舉行的會議,有二百

多位學者參加,來自美國、歐洲、台、港、澳、

中國各省。

本院成員、中大歷史學講座教授陳學霖博士於八

月廿二至廿三日,在捷克布拉格出席由東歐自由

電台及查理士大學主辦之常設國際阿泰學會第四

十二屆年會並提交論文;又於十月一至二日在巴

黎出席由法國高等學院主辦之古北京城研究研討

會,並提交論文。

本院成員、中大哲學系助理教授劉國英博士應邀

於九月十七日往台北誠品書店,主講「誠品人文

經典導讀會」,講題為《永久和平的倡議者——導

讀〈康德〉》。

本院成員、中大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學系助理教

授陳天章博士於七月一至三日,在新加坡出席the

1999 Far Eastern Meeting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並提交論文;又於七月六至十日在美國

出席 the 74t h Annua l Wester n Economi c

Conference,並提交論文。

本院成員、中大財務學系教授何佳博士於八月廿

五至廿八曰,在芬蘭出席the 26th Meeting of the

European Finance Association ’ 並提交論文。

本院成員、中大管理學系副教授敖恆宇博士於八

月五日,在美國出席 the 2nd Conference sponsored

by the North American Chinese Sociologists

Association,並提交論文。

《新亞生活》月刊

主編:張學 明 執行編輯:盧達」

編輯部:香港沙田香港中文大 學

新亞書院誠明餘 2 室

電話:2609-7634 傳真:2603-5418

發行量:本期發行三千 份

歡迎投稿每月廿日截 稿

※本院成員、管理學系副教授 D r . Jeffrey Steven

Kane於八月六至十一日,在美國出席t h e 1999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ual Meeting,並提交

論文。

※本院成員、市場學系副教授唐環境博士於七月廿

四至廿九日’在廣州出席the 1999 Annual Meeting

of China Marketing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in

Guangzhou,並提交論文°

本院成員、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副教授黃捷博

士於十二月七至十日,在美國出席the 38th IEEE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 ‘並提交論文 °

本院成員、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助理教授劉

民博士於八月二至六日,在麥西哥出席the 17th

Latin American Meeting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

並提交論文。

※本院成員、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助理教授林

偉博士於八月十五至十九日,在美國出席 t h e

22nd Annual International ACM-SIGIR Conference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Informaation

Retrieval,並提交海報。

※本院成員、麻醉及深切治療學系副教授D r. Gavin

Matthew Joynt於十月三至六日,在德國出席the

12th Annual Congress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並提交海報 °

本院成員、化學病理學系副教授Dr. Nirmal Singh

Panesar於十月五至九日,在澳洲出席t h e 37th

Annual Scientific Conference ’ 並提交海報 °

本院成員、護理學系助理教授葉雲難女士於十月

八至十日,在加拿大出席the Lamaze International

1999 Annual Conference on the Mosaic of Birth,並

提交論文。

※本院成員、藥劑學系助理教授何淑珊博士於十二

月五至九日,在美國出席the 34thAnnual Midyear

Clinic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ealthSystem Pharmacists,並提交海報。

※本院成員、新聞與傳播學系副教授梁永熾博士及

助理教授蘇輪機博士於八月四至七日,在美國出

席the 1999 Annual Convention of the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i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並提交論文。 、

※本院成員、建築學系副教授何培斌博士於九月一

至三日,在阿根廷出席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chitecture Culture by 1900 ’ 並提交論文。

.22- 新亞生活27: 2 ( 1999年10 月

P:55

(4803)

本院大事记

(一九九九年九月一日至三十曰)

五曰由外科學系主辦、本院贊助之「脊柱裂兒童護

理新進展」學術研討會假沙田威爾斯醫院舉行。

十日本學年新生入學典禮於下午三時三十分假邵逸

夫堂舉行。

十至三十日 本院創校五十周年,舉行多項慶祝 活

動。

十三日本院與新亞教職員聯誼會假雲起軒歡宴本院

新同事。

廿二日本院周年水運會於下午五時三十分假中大泳

池舉行。

廿 日 本學年第一次雙周會為「金禧講座暨獎學 金

頒獎典禮」,主講嘉賓為李遠哲教授。

五十周年校慶活動:千人宴及晚會

榮升

※本院成員、中大管理學系敖恆宇教授由本年八月

一曰起榮升高級講師。

※本院成員、中大物理學系林海青教授由本年八月

一日起榮升高級講師。

※本院成員、中大現代語言及文化學系瑪統照先生

由本年八月一日起榮升高級導師。

※本院成員、中大體育部陳志明先生由本年八月一

曰起榮升一級導師。

※本院成員、中大新雅中國語文研習所李兆麟先生

由本年八月一日起榮升一級導師。

※本院成員、中大兒科學系霍泰輝教授由本年十月

一曰起榮升中大兒科學講座教授。

※本院成員、中大市場學系許敬文教授由本年十月

一曰起榮升教授。

※本院成員、中大婦產科學系鍾國衡教授由本年十

月一日起榮升教授。

本院成員、中大外科學系潘偉生教授由本年十月

一曰起榮升教授。

本院成員、中大外科學系楊重光教授由本年十月

一曰起榮升教授。

新亞生活2 7 : 1 0月 .23.

P:56

New Asia Life

A Monthly Publication of New Asia Colleg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atin, Hong Kong 15th October 1999

Mr. Joe Li (4804)

New Asia College Library

CONTENTS

I 'Chinese Culture and Education' by Prof. Yuan-tseh

Lee

6 Recipients of 98-99 Cheng Ming Awards

7 ‘Congratulation to Dr. William K.K. Fung on His

Being Elected President of The Federation of

Alumni Associations, CUHK' by Mr. Lo Tat-sang

8 News about the NAC Alumni Association

9 ‘Alumni Returned Party for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College' by Mr. Tong Ting-kin

10 'Interview with Prof. Y.Y. Kueh, Alumnus of the

College,by Mr. Lo Tat-sang

II 'Chie f Executive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and 'New Asia' by San Yee

12 ‘On the Outward Bound Programme' by Members

of the 1st Group

13 'The Spina Bifida Symposium* by the Surgery

Department

14 Trip to Shansi' by Ms. Chan Na-fong

15 Results of the Campus Run Competition for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College

16 'Reluctant to Part Xian' by Ms. Fu Lam-na

16 Trip to Xian, by Ms. Lam Kwok-ying

18 'Report on the Study Trip to Japan' by Ms. Yim Sze -

man

20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Philosophy, by Prof. Wong Yiik

21 Book News

22 Major Events

23 Activities & Promotions

MAJOR EVENTS

(From 1st - 30th Septmeber,1999)

Sept. 5, The Symposium on Spina Bifida organized by

the Surgery Department was held at the Lecture

Theatre, 2/F, Clinical Sciences Building, Prince of

Wales Hospital.

Sept. 10,The Commencement Ceremony in honour of

Freshmen (1999-2000) was held at Sir Run Run

Shaw Hall.

Sept. 10-30, Activities for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College.

Sept. 13, A luncheon gathering to welcome new teaching

staff of the College was held at Yun Chi Hsien.

Sept. 22, The New Asia Swimming Gala was held at

the University Swimming Pool at 5:30 p.m.

Sept. 24, The 1st (1999-2000) Biweekly Assembly: the

occasion was the�College,firs s t Golden Jubilee

Lecture by Prof. Yuan-tseh Lee and the Scholarships

Presentation Ceremony.

.24- 新亞生活27:2 ( 1999年10月

P:57

本期要目

中國文化與政治 楊榮文

記金禧院慶夜粥大會之夜 劉立秋

金禧院慶卡拉OK比賽

文直良參加「內地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研修班」

九九新亞書院開放日 王嘉祺

郭益耀校友捐贈著作予本院圖書館

本院大事記/社會服務/榮升/教師學術活動

「歷史上的慈善活動與社會動力」學術研討會

新亞泳隊稱霸中大水運會 方迪培

新亞書院水 運 鍾 嘉 洪

第三十六屆陸運會 陸運會籌委主席

新亞書院周年水運會比賽成績紀錄

新亞書院周年陸運會比賽成績紀錄

第十一屆國際中國哲學會議花絮(續) 王燈

藝術系同學校友獲獎作品參與公開展覽

Confucius Temple in Qufu Joanna Radwanska-Williams

Chinese Culture and Politics George Yeo

新亞生活27:3 11月

4805 )

i

“ /CI;

^ ^ ^ ^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十五

1 一十七

t第 三1

香港中文大

學 新亞書

版 非賣

本刊創刊於一九五八年五月。一年中除七八月外,每月出版

. 講

r n 座

^ ^ 第

:新加坡工貿部楊榮文部長主

文化與政

英語講

周美華

【編按:本院金禧活動的重點項目為由今年

月開始舉行的金禧講座,共舉辦四講。金禧講座

第二講於十月廿九日舉行,敦邀新加坡貿工部楊

文部長專程雍港,以英語主講《中國文化與

治》

金禧講座第一講已於九月廿四日舉行’由諾 。

爾化學得獎人、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教授

講《中國文化與教育》。其餘二講分別將於十一

十九日由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台灣中央研究院院

金耀基教授主講《中國文化與社會》,及十二月三

由諸貝爾物理學獎得獎人、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

授楊振寧教授主講《中國文化與科學》。講座舉行

間為上午十一時三十分,地點為香港中文大學邵逸

歡迎校内外人士出席,報名及查詢請致電文

良博

士 (電話..2609-760

8 )

人工化的穩

中國歷史長期處於一個介乎穩定與不穩定之

的濃厚緊張狀態之中。中國的文明化進程經歷了

千年,可以說是世界上持續得最久的。這顯示了

化上的堅持及其深厚的的穩定性。然而’中國的

會亦是異常脆弱的。現代中國之父孫中山先生,

經用一盤散沙去形容中國。在家庭之外,中國人

乏公益精神。在他們的思想中

’ r家內」和「

外」有明顯的分界。在大家族之內,共同的信任

扶持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在家庭之外常常任意

為,除非有法律制裁的恐懼

假若缺乏一個強大的國家去整合社會的話,

P:58

(4806)

新亞生活27 : 1 1月 國很容易便會捲入爭抛與內戰。在物理學上,有

種叫做「人工穩定」的定理。也就是指一種透過

來力量的控制,而使本來不穩定的狀態變成穩定

例如Sopwil

h Came

l ’噴火式戰機又或是F16戰機

為了便於空戰時的自由調動,也就特別設計成不

定。於是控制系統或機長,需要不時的將戰機保

穩定。假若失去控制’戰機便會馬上失去平衡而

前後左右傾倒。同樣地,在單車的尾部加重負荷

可使單車變得穩定,但亦同時減低其靈活性,假

在其前半部加注重量,單車會變得不穩定,但騎

車的人’卻會發覺單車較容易被操控。中國人的

會就是這種

r人工化穩定」。缺乏一個外來加注

優良控制系統,便會產生混亂

很多年以前’我曾經跟一位蘇州的官員有過

個很有趣的討論。他告訴我江蘇省政府不願意去

展介乎江蘇與上海邊界的一處地方,理由是他們

信一旦該地發展成熟,便會被上海所接管。然而

長江三角洲江水泛濫,他們面臨抉擇,究竟應該

牲江蘇的一片廣大的農地’還是任由上海受到影

破壞。一場激烈的爭抛出現’而北京必須介入,

仲裁解決。正如以往中國歷史中經常出現的情況

樣’假若缺乏一個強大的中心,不同的省分便會

入內戰之中,正如三國演義中的名句

r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中國社會此種趨向混亂的形勢,存在著它的

劣。經常的無秩序亦是引發創作和活力的源泉。

日的中國仍屬於一個獨裁主義國家,省市之間存

著激烈的鬥爭,屬於一種受控的混亂狀態

I個中國的概

盛衰循環在人類歷史中是一個正常的現象,

是,在中國歷史之中,卻有一個很獨特而不尋常

情況’就是它能夠一次又一次地將自己重組成為

個單一政體國家。中國的漢朝與羅馬帝國差不多

在於同一時期,而彼此亦都於相近的時間分裂。

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的領土,再也不能成功地重新

一。經歷過查理曼、拿破器又或是希特勒等人的

力,但他們卻始終不能全權操縱羅馬。即使是現

的歐洲聯盟,也只不過是一個鬆散的部落聯盟

織。相反地’中國自漢代沒落以後,已經歷過多

的重新統一;這正是因為一個中國的概念,早已

深的植根於中國人的心目之中

.多少年,尚未識丁的中國孩童,已被教導背

三字經’而儒家思想中天下一家的觀念早已植根

年青人的心中。三字經就像是文化基因一樣’一

傳一代。因此,一個中國的概念,不只是政治

的,也是文化上的’令中國文化本身有別於其他

古代文化。就正如猶太文化,他們與中國文化一

的穩固’但是他們並沒有同樣地將重點放在政治

一上。印度教文化亦是古代文化的一種,其中也

含了政治的概念,但卻沒有像中國文化一樣將一

印度的概念灌輸給每一個印度教徒。基於這個

故,台獨的觀念對於大部分中國人來說,在情緒

都是難以接受的’因為這與傳統文化概念背離

中國家庭的穩定

然而’正如猶太和印度教文化一樣’中國文

十分重視家庭。這是中國社會所築起的最基層而

破壞不了的基石’即使經歷過戰爭、革命、水災

饑荒,中國人的大家庭仍緊扣在一起。這個家庭

成員’在本世紀長時期的被分隔四方,但他們仍

顯著地聯繫著。強大的中國家庭正好說明了中國

聚居文化的優勢,較之日本更為強烈

可是強烈的中國家庭意識,亦意味著在親友

外,中國人缺乏公益精神。日本人與中國人公益

神上的差別是世界知名的。我曾經在藍鳶尾盛放

六月遊覽過明治神宮。明治天皇為了皇后而種植

此種她所喜愛的藍鳶尾,因此,日本婦女也將之

漫化。在我遊覽神宮的那一日’有一大群日本

女,正在秩序井然地排隊等候欣賞鳶尾,沒有

濟。每當輪到他們拍照的時候,他們均以最快的

度完成,以免阻遲他人。假若地上有垃圾,他們

會將之拾起。我們完全不能想像中國人會做出相

的行為.,假若同一場合發生在新加坡’我相信必

要一大群工人在翌日進行清潔工作

P:59

新亞生活27 : 2 (1999年10月)-丨3

(4807)

中國民間獨立組織的弱

在儒家經典《大學》中,我們學會

r修身、

家、治國、平天下」。我們一方面有個人和家庭

另一方面我們有國家這個大家庭。但在現實情

下,中國的家庭與國家之間,卻是大大的分隔

的。在西方的社會,獨立的民間組織經常出現於

庭與國家之間,這些民間的組織使西方民主的實

變得可行。但在中國的社會,民間的組織卻有很

問題。一旦民間組織獨立,國家會從負面的角度

之,認為他們會削弱中央的權力。當中央權力機

的力量強大時,中國的民間團體本能地希望得到

們的支持和贊助。沒有一個穩固的領袖,個人與

織之間,會因抗拒被控制又或是政治上的優勢,

使中國的民間組織經常陷入內部的矛盾之中。這

定理,影響著全世界,包括新加坡的中國民間

織,在Foreign Affair

s 期刊上,Francis Fuloiyama

另一角度形容這定理,他將這情況追溯至中國社

缺乏「社會資本」

究竟是甚麼原因使得中國的民間社會組織變

脆弱呢?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因為假若沒有

個強大的民間組織,西方模式的民主是不可能植

的。強烈的家的觀念與中央集權制的國家’是使

中國民間社會衰弱的直接原因。在家和國家架構

外,中國人的缺乏公益精神’使得獨立的團體難

組織成立,而這種趨勢,亦深深的刻入中國的文

之內,不可能輕易改變。它們存在於文化基因

內,塑造出統治中國社會的政治機關。無論如何

在中國社會進行民主時,必須要顧及這種因素。

中國特色的民主會如何地在下世紀演變發展,是

球歷史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對於西方的民主制度

在中國植根,我感到十分的懷疑,因為無論是歷

傳統是如此不同。有學者提議中國實行聯邦制,

在一個中國的概念下’恐怕很難得到成功

中國人治國之

中國社會的才能在於治理國家。沒有這樣的

能,中國不可能一次又一次地將國家重組。我打

集中指出中國統治之道的幾個重要方案

首先要提到的是政教分離。有很多國家,宗

在政治上仍佔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因而使得統治

加困難。在今日的南亞’印度有一個自覺的印度

政府,而在巴基斯坦有一支為伊斯蘭教控制的

隊。直至十七世紀,宗教戰事大批毀滅了西歐的

口 .,而在東歐,正如巴爾幹一樣’宗教仍是政治

的一個重要因素。相反地,在中國的大部份歷史

面,國家都是不與教會聯繫的,共產黨的無神論

夠輕易在中國植根,與它符合中國的政治文化不

關係。儒家學者建議國家應該與宗教保持一定的

中國治國之道的另一要點,是透過考試制度

聘用官吏。中國公務員的創立,是全球的一個革

性概念,在西方也是到

一 一、三百年前才將此概念

用起來。現在已在全球性被採納實行,但世界上

了中國之外,沒有任何一處地方,能將此優質的

度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廣泛的伸延至這樣的程度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由其他省份的人前來出任本

政府的官員,文化上完全可以接受。儘管有歐聯

我們仍很難想像今日的歐洲’可以由一個德國人

任巴黎市長’甚至法國總統。而在中國,這種穿

版圖的交錯任命方式’已經超過

一 一千年了。在

朝,數位宰相已非漢族;又有一位韓國將軍統領

軍橫越天山直達亞洲中部,後被亞拉伯人所擊敗

此外,一名日本人負責統治曾是中國領土的越南

中國的統制經常意識到貪污和裙帶關係的

題。中國政府嘗試通過不同的手段,建立不同的

度去減少這些問題;然而,由於中國家庭觀念的

勢’這些政治上的弊病終究不能杜絕。明、清以

今日的中國,從來都不會任命高級官員到他們自

所屬的省市及其五百里範圍之內。根據這一原則

新加坡人不能當新加坡的官員,而香港人亦不應

治香港,這影響是很重要的。在中國,一個高級

P:60

新亞生活27 : 3 (1999年11 月

(4808) 員若在其原籍工作,他得面對惠及親友的沉重的

力。所以’引進一個客觀的外人是比較合適的;

這外人並不是外國人’他仍然是中國人’所以仍

合乎常理的。在歐洲或在新加坡,是不會接受這

的一個外人為高級官員的。在一國兩制之下,香

人應該是自行管治香港的。和新加坡的情況一樣”

由於香港的公共機構是源自英國的,所以這是唯

可行的做法

將高級官員穿越國家版圖內交錯任用,只有

中央力量強大的時候,才能成功執行。這是由來

久中國統治國家的一個重要部份。列寧主義的組

方法,和這政治傳統是一致的’也就說明何以他

能如此容易移植到中國的土壤裏了。事實上’共

黨和國民黨同樣採取列寧主義團體組織。為了對

馬尼拉的共產黨團體,新加坡的人民行動

(peoples actio

n party)也發展了同樣的組織方法

而某些文化上的特色仍然是維持著的

在下一世紀,中國將會需要進一步邁向民主

法治與憲政。它將吸取西方的概念以改進自己的

度,在中國的環境下實行。科技革命影響全球的

時,亦需要中國國家將權力下放’儘可能地將權

賦予每一個人。中國若要經濟強盛’這些改變都

無可避免的。沒有繁榮的經濟,中國會積弱不振.

一旦中國衰弱,就會逐漸的走向分裂而再次出現

會混亂

儒家學說——過去、現在與將

為適應科技挑戰和現代世界,儒學理念有必

作一重新的傳譯。儒家學說不能完全地摒棄’因

它是中國文化中不能分割的一部份。為了保持和

民的密切聯繫,中國共產黨需要漸漸的容納儒家

說。然而相反的操控是極有可能發生的。中國能

馬克思和列寧的主義完全迅速吸收,並使之中

化,中國的文明化會從共產黨主義政制吸取改良

就正如將印度的佛教改變和吸收一樣

三年前我往訪毛澤東的出生地韶山’發現一

很有趣的現象,就是毛澤東的個人以至於他的

想,都被包含進中國的文化之中。燃放著香燭的

家祠堂就在毛澤東紀念館旁,而毛澤東父母及祖

母的墳地也給打掃乾淨。毛澤東已經成為中國的

神之一,為人信奉朝拜,人們只會懷念他的德行

至於惡行則只會怪罪他人。這是中國歷史裏一種

不罕見的現象

同樣地,對於西方的民主概念,亦會進行消

吸收。在理論上,無論生活在中國大陸、香港、

台灣的中國人’都接受民主的概念,只是在實際

民主執行上,卻又是另一回事。即使在台灣’民

組織的演進’仍有一條很曲折的路要走。台灣的

治貪污和祕密社團溶入本地政治’都是很嚴重的

題。至於香港,這個在祖國之下的地方,要走向

主’仍有一段很遠的路程。面臨著東南亞的知識

濟、全球性主義和種族政策的挑戰,具新加坡特

的民主將會繼續在新加坡演進

在國際上’中國即使強大起來,仍需要和其

既非屬國、亦非蠻族的國家競爭。當下一世紀沒

任何國家可忽視中國的存在時’也不可將其視作

個古老的國別。在官方的政策聲明中’中國經常

現謙厚,並承認各國皆是平等的。然而’中國人

生有一種文化上的優越感。假若他們不是這樣想

話’中國的文化就不可能這樣長久維持。然而,

份膨脹的優越感卻會引起很多嚴重的問題。在現

的這個世代,中華民族的概念是有需要節制的。

加拿大,由一個香港的中國人出任當地的地方

官;而另一個香港人則在美國的華盛頓任州長。

在東南亞,不同種族的中國人皆在政治上佔有一

很重要的位置。他們只有這樣做’以避免民族感

漲。對於下一世紀的中國來說,這是一個重大的

戰。二十一世紀的儒家學說’再不能視中國為世

的中心

。 -

只要知道問題的所在,我們便可想辦法處理

在新加坡,我們每天都需要面對不同種族間的

題。當中國外交部就一九九八年五月印尼排華的

行事件’作出強硬的立場以反應國內外中國人的

憤’東南亞地區都為之驚奇。而當江澤民上月要

前往參觀曼谷的唐人街時,泰國也為之驚誇。正

洛杉磯的李文和事件一樣,其中的種族意味也是

容忽視的

我曾接觸過中國文化一些方面,它們影響著

國政治發展而至今仍尚未給予所產生的問題以清

答案。那可以完全是沒有明確答案的。推翻帝國

義教條的中國革命仍在繼續,由太平天國革命、

亥革命、五四運動、抗日戰爭、中共建國、文化

革命以及最後由鄧小平推動改革開放,可以說是

上最悠久的大革命。香港的命運與這個歷史的進

是有密切的關係的,然而’比起五十年前、一百

前、又或是一百五十年前的中國青年,現今年青

中國人有多好呢?無論當前的問題是甚麼,文化

的自信使他們可以克服一切,而對將來無所懼。

亦就是儒家學說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故事及其

不斷改革的中國文化和政治的滲透性影響

P:61

鄺祖賢與潘城(右丨

(4809)

新亞生活27:2 (1999年10月)-丨3

壓軸表演當然是由本會師父鄺祖賢打頭陣,

破例表演

了 一套混合拳拳術’只見拳影翻飛,進

退

迅速’其用力之猛’令人有莫能擋的感覺。跟著

本會的太師公潘城師傅表演,太師公年屆七十,

運起剛猛疾迅的蔡李佛拳法時,卻不讓後輩專美

其舉手投足間,更能帶出雄渾的勁力。在這麼多

前輩高手的精湛表演下,各大專及友好國術會的

兒自是不敢保留,拚盡而出,因而掌聲、喝采聲

今年的夜粥大會是院慶的特備節目,除了武

交流切礎外,更安排了硬氣功、小丑和舞大旗等

目,為同學帶來一個歡愉的晚上

往年的院慶總是在千人宴熱鬧的氣氛中圓滿

幕’但今年新亞書院正值五十周年金禧的大日子

精彩節目自然陸續有來。首先打響頭炮的就是本

「新亞國術會」所舉辦的「新亞書院五十周年金

院慶夜粥大會」’而緊接而來的還有「新亞書院

禧院慶音樂會」’為今年的院慶慶祝活動加添了

少新意

還記得十月十九日下午六時的圓形廣場,本

空蕩蕩的表演台,不知何時舖上了表演用的紅

氍’拱形的牆壁上也已掛起紅底金字的大會橫額

兩面紫黃色的功夫旗。但是整個廣場上最引人注

的,卻是兩條長達十八沢的紅對聯

半紀勤播學軒啟蒙立德品才兼備為樹

廿載佐鍊良鐵授武傳功志藝俱成見英

晚上七時,天色開始轉暗’各院校的國術會

分坐在廣場上的座位上。但正當等候舉行開幕

時,天突然降下小雨,且有越來越大之勢’國術

的同學一時不知所措。可幸當梁院長踏入圓形廣

之際,雨也忽然停了。院長在致辭完畢後’隨即

行剪綵儀式,拉開了夜粥大會的序幕。首先出場

是醒獅表演,只見鼓聲響起,獅子驚醒了,它眯

一對惺忪的睡眼,憨憨地望著梅花樁。它搖搖頭

突然縱身上了瓷缸,在上翻騰跳躍’表演了很多

彩的動作,並在採青完畢後

’ 一聲炮響,無數的

紙從獅子口中散出’贏得如雷的掌聲

今年我們很榮幸邀請到香港金牌選手吳小清

臨,她特地從世界賽集訓中抽空出席,並為大家

演一套劍法。她輕捷的步法,運劍無論點勞削剌

皆充分表現出劍走輕靈的特色。至於詠春宗師梁

師傅雖因傷不能作示範’但他的高足李潤添師傅

兩位徒孫卻表演了兩套著名的詠春套路。李師傅

湛的演出,出招發力自是不同凡響,讓同學上了

貴的一課。緊接而來的由內地來港的陳氏太極名

馬廣祿師傅,他的示範也給觀眾耳目一新,他這

柔為主的內家拳,卻使出一些疾勁剛猛的手法,

種剛柔並重的手法’實是少見

P:62

(4810)

新亞生活27 : 2 (1999年10月)-丨3 金禧院慶卡拉0K

F

新亞書院又生日啦!今年更適逢五十週年

典。身為書院一個擁有過千會員的學生組織’豈能

盡一分綿力?但送什麼賀禮,確實是大傷腦筋。經過

本舍堂的莊員細心思量後’決定誠意送上『新亞書

金禧院慶卡拉OK比賽』。可能新同學會問,卡

OK比賽有甚麼特別?但「老鬼們」一定知道新亞

院已有好幾年沒有舉辦卡拉OK比賽’所以此份賀

非常特別和珍貴

激戰連

綿

這個盛大的活動’在千呼萬喚之下’面世於

月七日晚上七時之走讀生舍堂。當晚,有強勁的嘉

陣容•,本舍堂亦深感榮幸能邀請1

1 一位如此德高望重

評判,包括:新亞書院輔導長陳新安教授,工商管

學院鄭偉楠教授,新亞校友會會長黃建平先生。至

參賽者質素同樣超然出大眾,吸引了數十位觀眾到

觀看及打氣。十七位同學都各有所長’獨領風騷。

評判們大費心神’觀眾更為之入神。經過第一回合

選歌曲激戰之後,一王四后進入第

1 一個回合:大會

定歌曲非常版(與正常版不同之地方是隨時會轉調

無音樂襯托)。這個回合絕對可以考驗參賽者的

喉,以及鎮定能力。五位同學自然功夫了得,見招

招,順利過關。這真是苦透了評判,究竟如何分出

文直良參加「內地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研修班

並籲請新亞同仁及校友續資助「錢穆紀念文

本院院務主任文直良博士於十月十至十六日

往北京清華大學,參加由新華社香港分社與國家教

部港澳台事務辦公室主辦、清華大學對外學術文化

流中心負責為期一週之第

一 一期「內地高等教育管理

作研修班」。這期學員共三十人,來自本港九所大

院校行政人員。研習班共有十個講座,各學員並分

與北大及清華舉行兩項分組座談。文博士表示此次

習班內容極為豐富及活動緊湊,增進了他們對內地

校管理工作及體制的認識和了解,各學員獲益

文博士在清華大學期間,前往「錢穆紀念

庫」參觀及拜會錢遜教授,並贈送由本院及新亞校

資助

r文庫」第11次捐款,用以購置《四庫全書》

r文庫」已購得全套

r經」部,其餘

r史、子

集」三部尚待籌集資金購買’需款約

一 一十五萬元。

博士籲請新亞同仁及校友鼎力支持,使此項計劃得

早日實現。如有查詢,請與文博士聯絡(電話

2609.7608)

下是好

女將天

最後三位得獎者也

一 一誕生了,無獨有偶,

們皆是女將。冠軍:張嘉敏、亞軍:黃敏一、季軍

屈穎研。各人皆得獎杯乙座以及TO

P ONE卡拉

O

K

現金代用券

雖然卡拉OK比賽已圓滿結束了,當中亦有一

小插曲。例如:同學自備的卡拉0K碟出現跳線

象,打碟員偶有失手地打錯碟;但本舍堂的莊員為

活動的成功感到興奮。但願各位新亞同學能多多支

本舍堂所舉辦的所有活動,融入新亞這個大家庭

活動預告:桌球比賽(十月)

傾莊(十一月)、打機比賽(十一月)

P:63

(4811)

郭益耀校友捐贈著作

予本院圖書餘

郭益耀教授(左)與梁秉中院長

本院校友、嶺南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郭益耀

博士於上月液校訪問,並捐贈四冊其近期之著作

予本院圖書館庋藏。郭教授著作等身,他贈予本

院之著作為:

1. Economic Trends in Chinese Agriculture

2. Industrial Reform and Macroeconomic Instability

in China

3. The Chinese Economy under Deng Xiaoping

4. Agricultural Instability^ in China 1931-1991

新亞生活27 : 4 (1999年12月 ) -63-

九九新亞書院開放日十一月

1 一十及廿一日舉

要舉行這樣的一個開放日真不容易。我們一

開放日籌委當初從零開始,懷著滿腔熱誠及驚懼

去逐步實踐我們的鴻圖大計。經過大半個暑假的

論和工作,我們終於成立

了 一群為數

一 一十人的籌

委員會,並將籌委會分成不同部門:行政部、市

部、紀念品部、宣傳部、出版部、表演及遊戲部

接待及展覽部。及後本會所草擬的工作計劃及財

預算亦獲得新亞書院代表會通過

但是一開始我們便遇上問題:籌備資金不夠

幸好得新亞書院及新亞書院學生會的幫助’總算

過難關。不過其後又出現了問題:時間十分緊迫

對此我們一班籌委們做事均加股幹勁,務求在開放

九九新亞開放日籌委會主席王士箭

前完成工作,結果我們當然犧牲了不少讀書時間

休息時間、拍拖時間……數之不盡

以往很多同學及市民對開放日的意義均不甚

解,有人甚至乎覺得這類活動是虛假的,白白浪

金錢。對此我絕不苟同,開放曰的意義在於能讓

眾認識中大。我們所展現出來的縱然並非事實的

部,可也並不虛假。筆者覺得只要遊覽完後的市

能對中大及新亞書院有一點回憶的話,我們所做

一切其實十分有意義

本屆新亞開放日主題為「尋根•求新」。顧

思義,今屆新亞開放日表達出對新亞書院以往不

的人和事的尋索,並藉著五十年來經驗的累積’

大眾為新亞書院理出一條融合了新亞精神及現代

義的新路向

相信大家都知道新亞書院開放日每隔

一 一年舉

一次,今年的舉行曰期為十一月

一 一十至

一 一十一曰

故此我們所舉辦的活動有不少是展現出新亞書院

歷史及現今的一面,包括有展版、錄影帶及幻燈

介紹、導遊活動以及宿舍及學系開放等。當日的

板擺放於小百萬大道兩旁,展板內容除了介紹今

開放日主題外,還會展示書院的歷史、建築物、

物等。錄影帶內容方面分為不同篇章:學業篇、

宿

舍篇、活動篇及金錢篇。身為新亞人的你,看後

定感觸良多

我們還舉辦不少極富趣味性的表演及遊戲

目’包括藝墟及首屆大宜地活動、首屆開放日歌

比賽、首屆金禧紀念品拍賣會、各系屬會表演’

及攤位及競技遊戲等活動。歌唱比賽各位同學的

應十分熱烈,單是初賽已有四十位同學參加。系

會表演方面我們邀請到新亞國術會、新亞民歌團

新亞國樂會及中大歌舞劇——飛不起的蒲公英—

答允演出。我們還舉辦論壇及辯論活動’論壇題

為「我們還需要大學嗎?」。辯論則邀請到新亞演

學會及逸夫辯論隊作一場友誼賽,各位千萬不要

過。屆時亦可到設於藝墟的紀念品攤位選購我們

心設計、有型有格的紀念品’數量有限,欲購

速0

總而言之,精彩節目必定陸續有來。我們一

籌委及執委必定竭盡所能把新亞開放日辦得有聲

色,藉此向參觀者展現開放日的主題。當然各位

亞人的支持及參與定必給我們打下強心針,期望

新亞開放日當天能夠見到你的出現

P:64

(4812)

本院大事$己

(一九九九年十月一日至三十曰)

四至六日 院長梁秉中教授前往澳洲悉尼,訪 問

Association of Acupuncturists ’ 並訪問悉尼大學藥

劑學院之Institute of Alternative Medicine�訪問期

間,梁院長向有關方面介紹了香港中藥發展。在

此期間,輔導長陳新安教授署理其職務。

九日本年度中六預科生輔導曰 。

十一至十六日 院務主任文直良博士赴北京出席內 地

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研修班。在此期間,游吳慧蓮

女士署理其職務。

十一至廿二日 由藝術系主辦之「全港中學生書法 及

總畫比賽」得獎作品展於許氏文化館舉行。

十五日 本學年第二次雙周會為本院學生活動匯報 ,

包括:「去英國習英文」、「香港及兩岸大學生互

訪」、「學生領袖培訓計劃」、「耶魯、新亞交

流」、「日本創價暑期語言研習班」及「到北京學

官話」等。

十九日 新亞國術會於圓形廣場舉辦新亞書院五十 周

年金禧院慶夜粥大會。除本院國術會同學外,表

演團體尚包括本港其他院校國術會。

廿二日 本院周年陸運會於下午五時三十分假夏鼎 基

運動場舉行。

廿九日本學年第三次雙周會為「金禧講座」,主講嘉

賓為新加坡貿工部楊榮文部長,講題為〈中國文

化與政治〉。

更 i 山爾

社會服務

本院成員、臨床藥理學部郭志良教授獲衛生福利

局局長委任為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委員,任期兩

年,由本年七月四日起。

本院成員、臨床藥理學部鍾思樸教授獲衛生福利

局局長委任為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上訴委員會委

員,任期兩年,由本年八月一日起。

本院成員、中大中醫學院高級講師最近獲委 任

為:1 .漁農處「保護稀有動植物諮詢委員會」委

員,任期兩年,由本年十月一日起; 2 . 衛 生 署

「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中醫註冊事務小組」委

員,任期三年,由本年十一月一日起。

上期拙作《「特首」與「新亞」》,文中提及董

浩雲先生曾擔任新亞書院校董,有書院前輩對此存

疑。經翻查資料確是筆者之誤,當時校董會中是有

一位董姓人士一董之英先生。謹此致歉。

榮升

※本院成員、中大化學系吳奇博士由本年十月一曰

起榮升化學講座教授。

※本院成員、中大化學系歐陽植勳博士由本年十月

一曰起榮升化學系教授。

本院同仁謹致賀忱!

本院敎師學術活動

※本院成員、人類學系教授陳志明博士於九月八 至

十一日,在廣西南寧民族學院出席人類學本土化

國家學術研討會。又陳氏與人類學系副教授張展

鴻博士於九月廿八日至十月一日,在雲南大學參

加「旅遊、人類學與中國社會」國際研討會。是次

會議由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及雲南大學人類學

與社會工作系聯合主辦。

※本院成員、中大訊息工程學系教授湯復基博士 於

九月廿六至三十日,在法國出席T h e 25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Optical Communication,並提

交論文。

※本院成員、中大哲學系副教授王 ® 博士於十月 十

四至十六日應貴州省中華文化研究會邀請,在貴

陽市及修文縣出席陽明文化節學術討論會,發表

論文〈明儒對王守仁的褒P乏〉,又於18日在貴州

師範大學演講〈辜鴻銘、梁漱溟、錢穆與郭沫若

之比較〉。

※本院成員、中大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副教授 呂

自成博士於十月十五至十七日,在土耳其出 席

The IFIP WG7.3 Performance 99 會議,並提交論

文。

※本院成員、中大麻醉及深切治療學系副教授 D r .

Lester A.H.Critchley於十月廿三至廿七日,在澳

洲出席 The 58th National Scientific Congress of the

Australian Society of Anaesthetists ’ 並提交論文。

新亞生活27 : 4 (1999年12月 ) -64-

P:65

'Charitable Services

i n d Socia l Force s i n

History\"

To celebrate the Golden Jubilee of New Asia College,

the Department of History and New Asia College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will hold an academic

conference on 'Charitable Services and Social Forces in

History' on 6 - 8 December, 1999 at Cho Yiu Conference

Hall. Five scholars from mainland, four scholars from

Taiwan, and over a dozen scholars from local universities

have already agreed to present papers on topics varying from

the rise of charitable services in modem China to religious

(Christian and Buddhist) charities in history. Prof. Amartya

Sen, Nobel Laureate in Economics & Master of the Trinity

College, Cambridge University, has kindly agreed to give a

Grand Lecture at 11:30 a.m. on 8 December (Wednesday)

[venue to be confirmed] as the Final Event of the Conference.

For enquiry: Tel.: 2609-7608, 2609-7603, 2609-7123

為慶祝新亞書院五十周年金禧院慶,香港中文大學

歷史系與新亞書院將於本年十二月六至八日,假祖堯堂

舉辦「歷史上的慈善活動與社會動力」學術研討會。這

次研討會有來自內地、台灣及香港二十多位學者參加,

分別就下列題目發表報告:

慈惠與市政:清末上海的「堂」

慈善活動與殖民主義:香港早期的保良事業

香港聖保祿修會的慈善服務

漢代地方豪族大姓與社會動力

治身體、救靈魂:基督教靈實協會在香港綱景

嶺的醫療救濟事業

香港社會變遷與社區工作

「情緒及行為問題兒童」住宿照顧服務及教

育:回家與反思

一九七零代前香港慈善事業的發展與特徵

早期香港商人的慈善活動

善與人同——清代的善人、善書與善會

中古時期佛教與醫療救治——以癩病為中心

五十年代香港天主教之慈善服務

十九世紀香港天主教的慈善活動

中國近代義賑的興起

明清時期鄉村社會中宗族義田的發展

宋朝對少數民族之社會救濟

民國北京政府時期(1912-1927):中國紅十字會

的慈善救護與賑濟活動

近代基督教在華慈善事業

慈善與修行:以世界紅^^!字會的「贛賑工作」

為例

儉理關係脈絡下的慈濟志工行善經驗

宋代的僧人與醫療

22.近代濟貧政策的變遷及其影響——-以英國貧法

(The Poor Law of 1601)與中國北未時期(960-

1127)濟貧政策的實施為例

研討會很榮幸邀得諾貝爾得獎者、劍橋大學聖三一

學院院長Prof. Amartya Sen於十二月八日(星期三)作

壓軸演講,地點待定。

查詢請電:2609-7608, 2609-7603, 2609-7123

12.

13.

14.

15.

17.

18.

21.

新亞生活27 : 4 (1999年12月) -65-

(4813)

J^tJ:^的賓善:舌重力與社會 Academic Conference

動 力 I 學術研討 會

o n

全港中學生書法及緣畫比

得獎作品展及頒獎典

P:66

慶功宴

新亞生活27 : 年11 月

(4814) 新亞泳隊稱霸中大水運

九項錦標賀新亞金禧院

方迪

新亞泳隊在今年十月八日舉行的「九九中大游

泳精英比賽」’以全勝姿態囊括全場所有九項

獎。適逢今年是新亞書院創校五十周年金禧院慶

新亞泳隊上下一心,最終能夠創下如此空前佳績

實屬喜上加喜

新亞泳隊共有

一 一十四名隊員。男子隊十五人

隊長與副隊長分別是方迪培及高志恒•,女子隊

人,隊長與副隊長分別是繆蔚章及黃靜忻。在二

項個人賽事當中,新亞泳隊在十一項奪得金牌•,

場九項大獎也全由新亞泳隊奪得,分別是男子四

接力,男子自由式接力,女子四式接力,女子自

式接力’男子個人全場冠軍,女子個人全場冠軍

男子團體冠軍,女子團體冠軍’及團體總冠軍。

年能夠創出如此的佳績,當然是實力、運氣,及

隊上下團結所致

作為新亞泳隊隊長,我想多謝梁秉中院長對

隊的支持及鼓勵,教練安排給我們的訓練計劃及

隊員的關懷,男女子隊正副隊長的齊心協力’與

全隊隊員的優秀表現和拼搏精神’才使新亞泳

以九項大獎賀新亞書院五十周年金禧院慶

一九九九年新亞泳隊隊員

隊長:方迪培、緣蔚

副隊長:高志恒、黃靜

隊員:曾慧琦尹振英黃詠諼黃佩

黎珮恩盧文兒沈

灝 葉頌

P:67

新亞書院水運

I

一 一十六屆陸運

鍾嘉

一九九九年九月

1 一士百’是新亞書院水運

行的日子,賽事雖然不是於天朗氣清、風和日麗

白天進行’但卻絲毫不減各參賽者積極參與的

隋0

水運會於六時開始,由新亞書院輔導長陳新

教授致辭,拉開了序幕,隨即舉行簡單而隆重的升

儀式以及院歌合唱。一輪熱身賽後,團體競技比賽

式開始,是次參賽的隊伍有

r文揚隊」

「NAUG」,各隊員於賽事中充份表現出團結就

力量的精神,最後由NAUG奪冠。跟著進行的是

人賽,當然也有新秀賽。各參賽隊員也都各盡全力

堅持到底,未到最後一刻也不放棄’所以各項賽事

爭都非常激烈。最後全部賽事在十一時結束

新亞水運會是新亞書院一年一度的盛事,而

次又是我踏入大學以來第一次參與’因此在水運

前,我一直懷著興奮而熱

的心情期待著。在水運

中,我深深感受各參賽者

喜悅,也體會到新亞同學

有的特質,他們

r勝不驕

敗不緩」的精神,值得我

學習和發揚

各位新亞同學,您想

身體驗一下這感受嗎?明

的新亞水運會約定您’別

約啊

籌委主

新亞書院第三十六屆陸運會於簡單而隆重的

獎禮後圓滿結束。我沉重的壓力也隨著消失

今年的參加人數高達四百多人。同學們都抽

參與,為自己所屬的學系爭取分數,務求奪得全

總冠軍的殊榮。沒有參加比賽的,也特地到來為

系的同學打氣,令當晚的氣氛變得熱鬧非常

一如以往,梁秉中院長在擔任書院的傳統四

米熱身賽的鳴笛儀式後,也加入健兒的行列中’

成賽事,令在場的嘉賓導師及同學們非常雀躍。

院長對運動的熱誠和不遺餘力的推動,實在令人

今次陸運會得以順利舉行,要特別感謝一群

委同學、導師及當日協助的工作人員。我想他們

新亞書院付出的時間和精神,是沒有白費的

陸運會是五十周年院慶的其中一項大型活動

這次活動能順利舉行,是一個好

開始’但願新亞院慶接著下來的

樣’有聲有色

新亞生 99年“ 月

P:68

(4816)

新亞書院周年水運會比賽成績紀錄(一九九九年九月廿二曰)

編 項目 名次 男子組 大會紀錄 女子組 大符紀錄

一 二 二

- — 三

50M

i±j 1 [ 1 1�

姓名 陳達灝 楊雲傑 林道涵 梁志和 1987 黃佩璧 謝慧碩 賴如虹 K. Schaener 1993

1 巨田式 單位 SPE ARC PMA FAA PAC BBA PAC I.A.S.P.

成績 27,’81 29”56 32\"19 27\"62 33’’78 44\"06 45,,07 33\"56

2 50M

背式

50M 姓名 方迪培 翁逸亮 黃偉健 梁志和 1986 黃佩瑩 黃詠證 曾慧椅 K. Schaener 1993

背式

單位 PHY PMA EEE FAA PAC NRS MED I.A.S.P.

成績 41 \"22 51”24 58\"! 1 32,,61 39\"87 50-96 52\"29 39-47

3 50M 姓名 陳達灝 G. Lumkong 1986 黎 廳 張淀萍 1993

蝶式 單位 SPE I.A.S.P. MED SWK

成績 33\"05 30”83 45,,55 32\"76

4 50M

蛙式

50M 姓名 李思朗 彭浩贸 鄧育明 梁志和 1988 緣騎章 鈍秀怡 黃靜忻 張^^萍 1993

蛙式

舉位 BBA PHY MAE FAA MED ENG MED SWK

成績 33\"58 39\"35 40”08 35”38 47,,97 52\"! 7 53\"30 40”79

5 50M

r±i 山 1�

姓名 楊雲傑 膝谷悠介 蔡子弘 辛法軒 1993 黃翠欣 謝慧硬 賴如虹• 吳書现 1996

巨田式

(新秀) 單位 ARC IAS STA ERG MED BBA PAC TRA

成績 28-96 37”33 37,,54 28\"67 44,,83 45”93 45\"28 39\"26

6 50M

蛙式

(新秀)

50M 姓名 徐沛之 李卓睿 劉仁斌 鄧子銘 1996 盧文兒 郭依麗 溫考儀

蛙式

(新秀) 單位 FAA MAE PHY SPE SPE SPE BIO

成績 44\"30 45,,32 46\"69 36\"90 53,’14 59’’41 1’04”68

7 100M 姓名 陳達灝 蔡子弘 葉頌華 張子誠 1987 黃现璧 黃靜忻 曾慧玲 張茨萍 1993

H田工、 單位 SPE STA SPE CSC PAC MED MED SWK

成績 1,05,,50 1'24\"93 1,47’,38 1'02\"61 1,20,,35 1'28\"84 1'29\"86 1,07’,78

8 lOOM 姓名 李思朗 鄧育明 彭浩賢 梁志和 1988 黎 聰 尹振英 鍾秀怡 瑪敏芝 1996

姓瓦 單位 BBA MAE PHY FAA MED BBA ENG SWK

成績 1'18\"10 1'30\"87 1,33”30 1,22,,14 1,48”54 2'01\"95 2'02\"41 1’43,’02

9 200M 姓名 方迪培 蔡子弘 葉頌華 梁志和 1987 緩厨章 黃靜忻 盧文兒 K. Schaener 1993

H 田 A 單位 PHY STA SPE FAA MED MED SPE I.A.S.P.

成績 2'59\"54 3'11\"84 3'44\"03 2'19\"21 3,15”10 3’21”71 4'13\"28 2’46,,60

10 200M

蛙式

200M 姓名 李思朗 髙志愤 徐沛之 梁志和 1988 啓憩椅 振英 劉凱珊 媽敏芝 1996

蛙式

艰位 BBA PMA FAA FAA MED BBA MAE SWK

成績 3'02\"16 3,18” 3'32\"37 3'06\"36 3'57\"70 4,25,,40 4,48”52 3,50,,93

11 4X50M

白由计

職 PHY SPE FAA MED SPE EDU 1996

曰 t±l J-Vi

(系制) 成績 2,31,’36 2'49\"18 1'58\"60 2'35\"90 4’11,,84 3'01\"25

12 200M

個人四式

姓名 梁志和 1986 繆騎章 黎 腿 許田波 200M

個人四式

取位 FAA MED MED

成績 2'35\"32 3,32”78 3'38\" 3'47\"57

新亞書院周工 P水運會

全場 男子團體 女子團體 男子個人全場 女子個人全場

冠軍 MED PHY MED 李思朗BBA 緣薪章MED

亞軍 SPE SPE SPE

季軍 BBA BBA PAC

亲 ff亞書院周年陸運會

全場 男子團體 女子團體 男子個人全場 女子個人全場

冠軍 BBA IEE BBA 葉頌華SPE 陳嘉麗SPE

亞軍 SPE SPE MED

季軍 MED STA SPE

12 新亞生活27 : 3

P:69

(4817)

新亞書院周年陸運會比賽成績紀錄(一九九九年十月廿二曰)

編 項目 名次 男子組 大會紀錄 女子組 大傳紀錄

項目 名次

一 二 二

- 二 二.

大傳紀錄

1 100M 姓名 區良標 鍾文康 潘小儀 陳德義 1977 陳嘉麗 曾 醒 楊慧怡 彭正冓 1996

單位 PHI GPA IEE 數學 SPE NRS BBA SPE

1 100M 1996

成績 11\"71 11 \"74 12” 11’’ 14\"97 15,,08 15\"28 13\"62

1996

2 2 200M 姓名 區良標 蔡俊綠 邢益傑 陳德義 1978 陳嘉鹿 胡靜怡 楊正要 黄美椅 1987

單位 PHI IEE EEE SPE BBA BBA JLM

2 200M 1987

成績 25\"13 26”93 27\"34 22,,81 30,,24 32”44 32\"81 28\"87

1987

3 400M 姓名 潘小儀 鍾文康 葉頌華 李柏棠 1975 黎 觀 盧文兒 劉凱珊 黃美倚 1987

單位 IEE GPA SPE ECO MED SPE MAE JLM

3 400M 1987

成績 55,,83 56”64 57”\" 54,,02 1,14,,70 1,16,’53 1,20”02 1'05'79

1987

4 800M 姓名 譚偉傑 錢建忠 黎嘉揚 陸仲良 1985 黎職 黄翠欣 尹振英 朱颖卿 1984

單位 EE MLC MAE BIO MED MED BBA MED

4 800M 1984

成績 2,29,,09 2'35\"33 2'38\"90 2’09,’10 2,53,,58 2,56’’13 2’57’,81 2’43,’77

1984

5 1,500M 姓名 譚偉傑 邢益傑 譚世華 黃建平 1989 黃翠欣 尹振英 戴 鹏 朱 穎 _ 1985

單位 IEE EEE IEE CHM MED BBA JLM MED

5 1,500M 1985

成績 5'17\" 5'19\"18 5'26\"23 4’31”28 6’14”50 6’23,,18 6’40”08 5,54,,40

1985

6 6 5,000M 姓名 徐沛之 周俊男 黃任培 黄建平 1988

單位 FAA BBA GPA CHM

6 5,000M

成績 19'20\" 19,24’,65 22,03”18 17’45,’95

7 llOM 男

lOOM 女

高欄

7 llOM 男 姓名 李耀輝 譚啓然 潘俊佳 邱沃文 1983 張麗花 盧文兒 何佳虹 何淑莉 1989

lOOM 女

高欄 單位 SPE PHA SPE ECO ECO SPE BBA SWK

7 llOM 男 1989

lOOM 女

高欄

成績 21,,81 22\" 22\" 15 17,’1 19,’93 21 \"72 21\"94 18\"9

1989

8 400M

中櫊

8 400M 姓名 余展榮 葉頌華 區助勛 鄧子銘 1997

中櫊 單位 MED SPE CHM SPE

8 400M 1997

中櫊

成績 1'02\"03 1’02,’11 1,11,,99 roi\"io

9 9 跳高 姓名 吳激威 何國健 梁焯堅 朱倚昌 1995 周婉蘋 楊慧怡 蕭佩要 林宛跨 1989

單位 EEE SEM ARC MED BIO BBA ENG GEO

9 跳高 1989

成績 1.58M 1.5M 1.5M 1.9M 1.36M 1.34M 1.31M 1.53M

1989

10 跳遠 姓名 林家禧 侯遠池 李思朗 潘健侶 1987 黃頌文 陳嘉麗 黎珮恩 陳淑琴 1984

單位 ECO GPA BBA HIS BBA SPE MED 市國

10 跳遠 1984

成績 5.21M 4.60M 4.28M 6.36M 4.09M 3.96M 3.44M 4.72M

1984

111 1 三 纖 遠 姓名 陳浩源 梁祖賢 蔡俊峰 潘健侶 1987

單位 BBA SPE IEE fflS

11 三 纖 遠

成績 10.92M 10.77M 10.30M 13.89M

112 2 铅球 姓名 李樹洲 官明緯 周穂文 梁漢糾 1988 范詩船 翻 美 王 _ 紅 謝少玲 1986

單位 ECO BBA SPE BIO NRS ANT BBA 企人

12 铅球 1986

成績 8.58M 8.32M 8.18M 10.41M 6.65M 6.43M 6.28M 9.61M

1986

13 鐡餅 姓名 熊元斌 劉冠忠 林思進 梁漢糾 1988 伍詠儀 陳少緩 陳冬跨 専佳佳 1994

單位 ARC CEG STA BIO SPE LED EEE ARC

13 鐡餅 1994

成績 23.26M 22.36M 21.90M 31.69M 18.48M 16.64M 15.08M 23.09M

1994

14 標槍 姓名 翁逸亮 潘小儀 梁嘉晉 平滔 1987 劉凯珊 媽智美 £腿紅 謝少玲 1986

單位 PMA IEE PMA 亞洲文化 MAE ANT BBA 企人

14 標槍 1986

成績 28.8M 28.2M 22M 46.32M 19.4M 19.1M 18.4M 27.66M

1986

15 搏竿跳高 姓名 葉頌華 譚偉文 1987

單位 SPE BIO

15 搏竿跳高

成績 1.9M 3.10M

16 4x100M 堪位 SPE IEE MED BBA 1985 NRS BBA BIO SOC 1981

接力 成績 49\"26 50,,30 54,,55 47\" 1’01”80 1,02,’74 1'04\"88 1'00\"53

1981

17 10X400M 單位 SPE STA 知行南A ECO 1974

接力 成績 10,50”51 11,11’78 11,21”71 10’08”

118 8 10x200M 堪位 BBA STA 大聯盟 SOC 1974

接力 成績 6'35\"17 6'45\"57 6’47,,68 5’47’’90

1974

新亞生活27 : 4 ( 1999年12月) -13-

P:70

(4818)

-14- 新亞生活27 : 4 (1999年12月 )第十一屆國際中國哲學會議花絮(續)

明清、越南、實用主義和墨

我講〈從側面看傅山的人格和學思〉褒賞他忠

仁義’實踐老子

r不善者吾亦善之……不信者吾亦

之」,不愧為清代首席仙醫。東吳大學張永响談清

哲學的轉折及發展。紐約州立大學劉紀猫宣讀〈王

之宇宙論中的人類歷史是否注定

? >她透視船山對

宿

命與自由意志兩論之間的兩難,提出區別全球的定

論和原子(個體)定命論。台大陳文團主持中越哲

組,與阮光典、阮仲準、阮才書均談中國哲學對越

哲學的沾溉。俄羅斯科學院稲遼拉講法家哲學及儒

與俄國政治的關係,美國肯特州立大學韓裔李光世

讀〈儒學與實用主義:自我、歷程、和禮儀或

限〉。台大林端批判韋伯的比較宗教社會學削減儒

的豐富性和包容性。浙江社科院吳光宣讀〈從仁學

新仁

學 > ’將清代實學分四段,末段從維新仁學進

民主仁學。加拿大Calgary大學史羅

一 (Lloy

d sciban)

論道德意識與身體關係,勘破道德意識能增耐力;

燕城談日常生活及其境界,對中哲作後現代的重建

中國社科院譚家健專攻先秦散文和墨學,講近十餘

大陸的墨學研究。台灣師大王讚源宣揚兼愛經濟學

譜責世界貿易組織放縱強國剝削弱國。台灣雲林科

大學吳進安談墨學的政道與治術,尤其是天志觀念

迪德治主義。山東滕州市墨子研究中心李廣星〈張

寒與墨子研

究 >,披露其師山東大學歷史系教授張

寒考證墨子乃滕州人,曾坐牢六載,獻身墨學且抗

多年,未遂主編《墨子大全》宏願。中國人民大學

中原回顧兼展望墨家邏輯研究’評介梁啟超、胡適

沈有鼎,可惜未閱英國格瑞漢《後期墨家的邏輯、

學與倫理學》。東吳大學李賢中聚焦於墨學研究的

代意義,如統合科學精神及生產技術。譚、李(

星)邀請我出席八月滕州墨學研討會

嘉義南華管理學院和阿里山神

在一貌姑射國際會議室,劉述先、蔡仁厚分別

講 < 論當代新儒家的轉型與展望〉

和 < 中國哲學的

思與展望〉,蒙培元談

r天人合一」對人類未來發

的意義,武漢大學歐陽康講跨世紀中國哲學的基本

向,中國人民大學龔群宣讀〈從主體哲學到交互主

哲學:後形上學的哲學方法論問題〉。另外三個會

社科院鄭家棟剖析「超越」與「內在超越」,深探

分以當代新儒家、唯識哲學及當代中哲為主題。中國 牟

宗三和康德。華梵大學的慕尼黑大學博士賴賢宗

〈當代新儒家的道德形上學之重檢..以牟宗

一 一哲學

德意志觀念論為研究中心〉,結論是同歸於本

r道」和「一本空明」的場域覺醒。湘潭大學劉良

席。中國文化大學曹志成以早期印順法師和守培法

的爭論,例證唯識學的近代發展。蔡伯郎〈唯識諸

之三性說〉僅取《解深密經》、《中邊分別論》及《

大乘論》為代表’參閱日本佛學。方克立談瑪友蘭

廿世紀中哲,華東師大楊國榮講科玄之戰的歷史

蕴,美國新墨西哥大學F.G

. Sturm宣讀〈對康德的

國式批判:張東蓀的知識多元論〉,考慮中德邏輯

文法差異,洞悉馬克思邏輯保留歐洲排他性與對反

而中國思想側重對反之調整。我願舉張載「仇必和

解」為例證。下午三場分別以傅偉勳基金會得獎

文、儒學展望、佛學前瞻為題。夏威夷大學李麗香

讀〈中國性學與家族延續的儒家德行〉,誤斥朱熹

北方纏足陋習引進福建。菲律賓許培堆講儒家人文

義,南華管理學院生死學研究所蔡昌雄析論禪宗的

動哲學’加州柏克萊Jfoh

n Thomson講題有趣:〈

試馴服「野字」——對僧肇研究的批判觀察〉,批

Richard R&inscll受邏輯實徵論蒙蔽,廖明活疏忽

肇般若觀的重要性和他的玄學成素,認為「野字」

能在以修辭裝置引起般若。美國良田大學Albert

Shaiisky談作為場有(field-being)思想模式的空、

程神學與量子學說’指出懷特海的歷程哲學從亞里

多德

一 一元形上學轉移到以關係為本體的一元形上學

第五次全體大會由歷任會長致詞,閉幕典禮由星雲

師講話。晚宴後龔鵬程贈我九七年度他的《學思

告》,它受牟宗三感染謂中國美學屬境界形態,後

美,像林語堂將生活藝術化,又倡飲食男女以通大

改從李正治稱之為生命美學。龔氏簡往風俗美和生活 道

與倫理重建,注意道教與醫學關係’以及佛教現代

和心靈改革。該院哲研所主編《揭諦》英文名巧採

德格詳釋的希臘文

r真理」ALETHEIA,第一

一期

登北京洪漢鼎〈貝蒂的證釋學〉,貝蒂是廿世紀意

利法學史家。南華哲學通訊《GAZE》副題為

r

凝視世界的動物」’封面總巨眼。册日登阿里山,

午豪雨中我們凝視

1 一千歲神木紅檜,惋惜三千歲枯

橫陳。夜晚卡拉0K,榮幕顯示唱者皆零分,勗勉

續努力。內〒和我貪睡,錯過觀賞日出紅霞。翌晨

返中研院,再赴城南出席《易經》學會第四屆海峽

岸研討會晚宴’重逢九六年在河南省濮陽市宋代文

研討會認識的石訓、李保林和楊翰卿。此行也重逢

為佛光大學教務長的遠親鈕則誠博士

P:71

Confucius Temple

In the Confucius Temple

I hear the wise birds call.

This cypress grove is the same as it was

Two thousand years ago.

There is something that the egrets know

And have known for centuries.

They look at humans passing by

From their lofty nests

In the canopy of Chinese pine trees.

They coexist with the human world,

In the parallel and independent world

Of nature,

Generations and generations of birds

Alongside the seventy-seven generations of the family

Of Con fucius,

The longest-lived family tree on Earth.

The trees remind me ofMiiir Woods

Where California redwoods

Remember pre-Columbian times.

The birds remind me of the pigeons

Over the ruins of Homer's Troy,

Who remember the humans who lived there

A hundred generations ago:

The voice of Cassandra still echoes.

Confucius 'voice rings soft in the temple,

Intermingled with the voices of emperors

Recorded on imperial tablets:

Uphold tradition,

Establish harmony,

Be humble,

Be wise.

The birds look at the humans' efforts to be wise

Continued throughout history.

Nature is effortlessly wise

And knows harmony.

In the sunlight of the May morning

Empty blue eggshells drop from the nests i

As new generations of egrets

Hatch.

Joanna Radwanska-Williams

May 6, 1998 @ Nanjing

新亞生活27 : 4 ( 1999年12月 ) -15-

市政局藝術獲獎者作品展:謝炎安同學展品

(4819)

藝術系同學及校友近期獲得多項榮譽’作品

別作公開巡迴展覽

I 、市政局藝術獲獎者作品

本院謝炎安同學

’ 一九九八年藝術系畢業’

繼續在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修讀藝術碩士課程。

同學於去年參加由香港藝術館舉辦之「當代香港

術雙年展」獲得獎項,而其作品獲邀參加「當代

港藝術雙年展作品展」,展覽已於本年八、九月

舉行。謝同學的作品以布釘裝成書冊’每頁以給

或圖片移印製成

一 I、夏利豪基金會藝術比賽1999

作品巡迴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同學及校友參加本年度

行的夏利豪基金會第十四屆藝術比賽獲得多項

項:【雕塑獎】冠軍:尹麗娟(99年藝術碩士

業)、季軍:梁文豪(97年藝術碩士畢業,現於

術系任教);【續畫獎】冠軍:李國泉(93年藝

系畢業);亞軍:葉小卡(藝術系

1 一年級同學,現

建築系繼續學業).’【其他入圍同學】高少康(三

級)、郭埃(四年級)、羅文樂(三年級)•’【其

入圍校友】鄭慧芬(98年藝術系畢業)、程展緯(98

年藝術碩

士 )、梁思卓(99年藝術系畢業)、廖

偉(96年藝術系畢業)、文鳳儀(99年藝術碩士)

夏利豪基金會已於本年九月三十日至十一月

一 一日分別於金鐘太古廣場、銅鑼灣時代廣場、尖

阻文化中心展覽館及銅鑼灣利園舉行公開巡迴

覽,展出一九九九藝術比賽之入圍作品

P:72

(4820)

In the next century, China will have to move towards

more democratic organisation, the rule of law and

constitutional governance. It will evolve its own system

taking ideas from the West and adapting them to Chinese

conditions. The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sweeping the world

also requires the Chinese state to devolve more power

downwards and to empower as many individuals as possible.

These changes are unavoidable if China is to be economically

strong. Without economic strength, the Chinese state will

be weak. Once the Chinese state declines, it will eventually

break up and society will be in chaos once again.

Confucianism -

Past,Present and Future

In making this adaptation to the challenges of

technology and the modern world, Confucianist ideas will

have to be interpreted afresh. Confucianism will not be

discarded because it is an inseparable part of Chinese culture.

To remain close to the people, Chinese communism must

gradually accommodate Confucianism. A reverse takeover

is likely to happen. China will eventually digest the ideas

of Marx and Lenin so completely that they become Chinese.

Chinese civilisation will transform and absorb Communism

the way it transformed and absorbed Buddhism from India.

When I visited Mao Zedong's birthplace in Shaoshan

three years ago, it was interesting to see how Chinese culture

is incorporating Mao, the man and his ideas. The Mao

ancestral temple where joss sticks are burnt is next to the

memorial hall. The grave sites of Mao

;parents and grandparents have been cleaned up.

Mao Zedong has entered the Chinese pantheon as another

deity to be worshipped. His good deeds are remembered;

the evil deeds are blamed on others. This is nothing new in

Chinese history.

The same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of Western

democratic ideas will also take place. In theory, all Chinese

accept the ideas of democracy whether they live on the

Mainland, Hong Kong or Taiwan. But the practice of

democracy is quite another matter. Even in Taiwan, the

evolution of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has still to go through

many twists and turns. Political corruption in Taiwan and

the involvement of secret societies in local politics are serious

problems. For Hong Kong, it will also be a long road which

must eventually lead back to the Motherland. For Singapore,

democracy with Singapore characteristics will continue to

evolve in response to the challenges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globalisation and racial politics in Southeast Asia.

Internationally, a China however strong will have to

contend with other big powers which are neither tributary

states nor barbarians. While no country can ignore China

in the next century, China cannot expect to be the middle

kingdom in the world. In official policy pronouncements,

China is very humble and recognises the equality of all

nations. But. deep down, Chinese people feel culturally

superior with a sense of their own destiny. If they did not

feel so, Chinese culture could not have survived for so long.

This sense of superiority can give rise to big problems if it

becomes excessive. The idea of the Chinese race will have

to be moderated in this new world. A Hong Kong Chinese

has become the Governor-General of Canada. Another Hong

Kong Chinese is the Governor of the State of Washington

in the US. In Southeast Asia, many ethnic Chinese hold

important political positions. They can only do this by not

allowing their sense of race to become excessive. This is a

challenge for China in the next century. The Confucianism

of the 21st century cannot place China at the centre of the

universe.

;recognise this to be problem, it can be

le problem of inter-racial relations

I Singapore. When the Chinese Foreign Ministry,

in response to the outrage expressed by Chinese inside and

outside China, took a strong position against the violence

done to Chinese Indonesians in May 1998. eyebrows were

raised in Southeast Asia. When President Jiang Zemin asked

to visit the Chinatown in Bangkok last month, eyebrows

were raised in Thailand. The Li Wenhe case in Los Alamos

has racial undertones which we must recognise.

I have touched on some aspects of Chinese culture

which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olitics without

giving clear answers to many of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There can be no clear answers. The Chinese revolution

which overthrew imperial rule is still on-going. It is the

greatest revolution the world has ever seen, starting with

the Taiping Revolution, 1911, May Fourth, the anti-Japanese

war, 1949,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Deng Xiaoping's

final push to reform and open up China. The destiny of

Hong Kong is bound up with the progress of this revolution.

But how much better is it to be a young Chinese today than

it was to be a young Chinese 50 years ago. 100 years ago or

150 years ago. Whatever the current problems, there is a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that they can be overcome and the

future secured. This is also a story about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Confucianism and its pervasive influence on

the continuing evolu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nd politics.

.16. 新亞生活27 : 4 ( 1999年12 月

P:73

and again. I would like to highlight some key aspects of

Chinese statecraft.

The first aspect is the separation of religion from

politics. In many countries religion remains an important

part of politics making governance more difficult. In South

Asia today, we have in India a self-conscious Hindu

government, and in Pakistan an army that has become more

Islamic over the years now in control. In Western Europe,

religious wars decimated entire populations right up to the

17th century. In Eastern Europe, religion is still an important

factor in politics, no more so than in the Balkans. In contrast,

the Chinese state has been secular for most of China's history.

Communist atheism took easy root in China partly because

it conformed to Chinese political culture. Confucius advised

that the state should keep religion at arm's length.

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of Chinese statecraft is

recruitment of officials on the basis of examinations. When

the civil service was invented in China, it was a revolutionary

idea in the world. It was only 200 to 300 years ago that this

idea found its way to the West. Now it is universally

accepted around the world. But nowhere in the world, except

in China, is this elitist system extended over such a wide

geographical area and to such a degree. In the Chinese mind,

that the provincial governor could be from another province

is culturally acceptable. One cannot imagine in Europe

today, despite the European Union, that a German could

become the mayor of Paris, much less, the president of

France. In China, this cross-posting from one end of the

empire to the other has been done for over 2,000 years.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a few prime ministers were of

non-Han origin. A Korean general led the Tang army across

the Tianshan mountains into Central Asia where it was

defeated by the Arabs. A Japanese jinshi governed Vietnam,

From Left:

Mr. Kevin Chan, Press

Secretary to Minister Yeo

Dr. K.K. Phiia, Chairman of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Ltd.

Professor P. C. Leung,Head

of New Asia College

Mrs. George Yeo

Minister George Yeo

Mrs. Chan Heng-wing

鍾 Mr. Chan Heng-wing, Consul

General of Singapore

then a part of the Chinese Empire.

Chinese statecraft always recognised the problem of

corruption and nepotism. By various means, the Chinese

state set up systems to limit this problem. But it could never

be got rid of completely because of the strength of family

ties.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in China

today, high officials are not posted to the districts they come

from, not within a distance of 500 li. By this rule, no

Singaporean could be a minister in Singapore, and no Hong

Konger should be governing Hong Kong. This point is

worth reflecting on. In China, a high official working in his

native district would face unbearable pressure to favour

relatives and friends. Therefore, it is always better to bring

in an outsider who can be objective. But this outsider is not

a foreigner. He is still Chinese and therefore legitimate.

Such an outsider would not be acceptable as a high official

in a European country or in Singapore. In Hong Kong under

one-country-two-systems. Hong Kongers are supposed to

govern themselves. This is only possible because the public

institutions of Hong Kong are derived from the British,

which is also the case in Singapore.

A system which enables high officials to be posted

from one corner of the empire to another can only be

achieved if power is concentrated at the centre. This has

long been an essential aspect of Chinese statecraft. The

Leninist method of organisation was in line with that political

tradition which explains why it was easily transplanted onto

Chinese soil. In fact, both th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Kuomingtang adapted Leninist party organisation. The

People's Action Party in Singapore also developed the same

method of organisation because it had to figh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Malaya. Certain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re

persistent.

新亞生活27:4 ( 1999年12月) -17-

P:74

(4822)

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Thus, the political idea

of one China is also a cultural idea. This distinguishes

Chinese culture from other ancient cultures. For example,

Jewish culture is as tenacious as Chinese culture but it does

not put the same emphasis on political unity. Hindu culture

is also an ancient culture. While Hindu culture encompasses

political ideals, it does not programme into all Hindus the

idea of one India the way Chinese culture does. For this

reason, the idea of Taiwanese independence is emotionally

unacceptable to many Chinese people because it goes against

a long-held cultural ideal.

The Stability of the Chinese Family

However, like Jewish and Hindu cultures, Chinese

culture places great emphasis on the family. This is the

basic building block of Chinese society, and is almost

indestructible. Despite wars and revolutions, floods and

famines, the Chinese family has held together. In this

century, despite family members being separated by

hundreds or thousands of miles over long years, the Chinese

family held together in a remarkable way. Strong Chinese

families explain the strength of Chinese diaspora culture.

Diaspora Chinese culture is much more tenacious than

diaspora Japanese culture.

However, the strength of the Chinese family also means

that, outside the circle of relatives and friends, Chinese

people tend to be less public-spirit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ublic spirit of Japanese people and Chinese

people is well-known. I remember once visiting the Meiji

Shrine in June when the blue irises were in bloom. Because

the Meiji emperor planted blue irises which the empress

loved, Japanese women romanticise this particular irises.

On the day when I visited the shrine, there was a long

procession of Japanese women lining up to view the blue

irises. There was no rush. When it was their turn to take

photographs, they took them quickly so as not to hold others

back. When they saw litter on the ground, they picked them

up. It is hard to imagine Chinese people ever behaving in

this way. If there were a similar event in Singapore we will

《新亞生活》月刊

主編:張學明 執行編輯:盧達生

編輯部:香港沙田香港中文大 學

新亞書院誠明馆2室

電話:2609-7634 傳真:2603-5418

發行量:本期發行三千 份

歡迎投稿每月廿日截 稿

need many workers the following day to clean up the park.

Weakness of

Independent Chinese Civil Society

In the Confucianist classic \"The Great Learning\", we

learn to cultivate the self, establish the family and govern

the state, thereby bringing harmony to human society. At

one end, we have the individual and the family; at the other

we have the state as one big happy family. In reality, between

the Chinese family and the Chinese state, there is a big

disconnection. In western society, the space in between the

family and the state is usually occupied by relatively

independent civil society. This civil society makes possible

Western democracy. In Chinese society, civil society is more

problematic. When civil society is independent, the state

takes a negative view of it because it dilutes central power.

When central authority is strong, Chinese civil groups

instinctively look to it for support and patronage. Without

firm leadership, Chinese civil groups often suffer from

internal conflict as individuals and groups jostle for control

and official favour. This is a phenomenon which affects

Chinese civil groups all over the world, including Singapore.

In the journal Foreign Affairs, Francis Fukuyama described

the same phenomenon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He

traced it to the lack of'social capital' in Chinese society.

What is the reason for weak Chinese civil society? This

is an important question because without strong civil society,

Western-style democratic cannot take root. The weakness

of Chinese civil society is a direct result of the strength of

the family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centralised state on the

other. Independent groups are hard to organise because of

the lack of public spirit outside the family and state structure.

These tendencies are deeply coded in Chinese culture and

not easily changed. They are in the cultural DNA and shape

the political institutions governing Chinese society. One

way or another, democracy in Chinese society must take

these tendencies into account. How democr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ill evolve in the next century is an important

question in global history. I doubt very much that Western

democratic systems will take root in China because the

history and tradition are so different. Some scholars

recommend a federal system for China, but that is not likely

to succeed because of the idea of one China.

Genius of Chinese Statecraft

The genius of Chinese society is in statecraft. Without

this genius, China could not have re-constituted itself again

.18. 新亞生活27 : 4 ( 1999年12 月

P:75

(4823)

CHINESE CULTURE AND POLITICS

George YeOy Minister for Trade & Indtisiry,Singapore,

at the Golden Jubilee Anniversary of New Asia Colleg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on 29 October, 1999

Artificial Stability

Throughout Chinese history, a profound tension exists

between stability and instability. Chinese civilisation is the

longest continuous civilisation on earth going back more

than 5,000 years. This shows the tenacity of the culture and

its deep stability. However, Chinese society is also highly

fragmented. The father of modem China, Sun Zhongsan,

once described Chinese society as a tray of loose sand.

Outside the extended family, Chinese people tend to be

lacking in public spirit. In their minds, a clear distinction is

made between what is within the family and what is outside

the family. Within the extended family, mutual trust and

assistance is taken for granted. Beyond the extended family,

liberties are often taken unless there is a threat of punishment.

Without a strong state to hold Chinese society together,

it can dissolve quickly into internal dispute and civil war.

In physics, there is a phenomenon called 'artificial stability'.

This describes a situation when stability is achieved by

external control over what would otherwise be unstable. For

example, a fighter aircraft, whether it is a Sopwith Camel, a

Spitfire or an F-16, is designed to be unstable so that the

aeroplane can manoeuvre freely in a dogfight. The control

system or the pilot has to maintain stability all the time.

Once the control is withdrawn, the aeroplane quickly turns

left or right, up or down. In the same way, a bicycle is more

stable when additional load is placed at the back but this

makes it less manoeuvreable. When the load is placed in

front, the bicycle is more unstable, but the rider finds it easier

to steer the bicycle. Chinese society is 'artificially stable'.

Without a good control system externally imposed, it

becomes chaotic.

Many years ago, I had an interesting discussion with a

Suzhou official. He told me that the Jiangsu Provincial

Government was reluctant to develop the parts of Jiangsu

adjacent to Shanghai because Shanghai might one day take

over those areas as the city grew. When there were floods

in the lower Yangtze Delta, decisions had to be taken whether

to sacrifice large areas of farmland in Jiangsu or to allow

Shanghai to be affected. Furious arguments would take place

and Beijing would have to step in to arbitrate and decide.

Without a strong centre in China, the different provinces

could quickly go to war with one another as had frequently

happened in the long history of China. No wonder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began with the famous

saying that \"long disunity leads to unity and long unity leads

to disunity\".

This tendency of Chinese society to be chaotic is both

a strength and a weakness. The frequent disorderliness is

also a source of creativity and dynamism. While China today

remains an authoritarian state, there is intense competition

at the provincial and city levels. It is a situation of controlled

chaos.

The Idea of One China

Cycles of growth and decline are common in human

history. What is unique and extraordinary about Chinese

history is the ability of Chinese society to re-gather itself

into a single polity again and again. The Han Dynasty was

roughly contemporaneous with the Roman Empire. Both

broke up at about the same time. The areas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Roman Empire never succeeded in reuniting

themselves. Attempts were made by Charlemagne,

Napolean, Hitler and others, but they never came close to

achieving the dominance of Rome. Even the European

Union today is a loose confederation of tribal groups. In

contrast, China was able to reunify itself many times since

the fall of the Han Dynasty. This is because the idea of one

China is deeply embedded in the minds of all Chinese people.

For centuries, Chinese children, before they could read

or write, were taught to recite the San Zi Jing through which

the Confiicianist idea of society being one big happy family

is programmed into young minds. The three- character

phrases are like strands of cultural DNA which are passed

新亞生活27:4 ( 1999年12月) -19-

P:76

New Asia Life

A Monthly Publication of New Asia Colleg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atin, Hons Kong 15th November 1999

Mr. Joe Li (4824)

New Asia College Library

CONTENTS

'Chinese Culture and Polities' (Chinese Translated

Version) by Minister George Yeo, Minister for Trade &

Industry, Singapore

'Martial Art Nite' by Mr. Lau Lap-chau

Karaoki Contest

Dr. Peter J.L. Man Attended the Workshop on Mainland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in Beijing

‘Open Day of the College 1999' by Ms. Wong Ka-ki

Donation of his Books to the College by Prof. Y.Y. Kueh,

Alumnus of the College

Major Events/Community Services/Promotions/Activities

Academic Conference on 'Charitable Services and Social

Forces in History'

‘NA Swimming Team Won All the Matches in the

Swimming Gala of CU' by Mr. Fong Tik-pui

‘NA Swimming Gala' by Ms. Chung Ka-ki

‘NA Athletic Meet' by the Chairman of the Preparatory

Committee ‘

The Annual Athletic Meet Records of the College

The Annual Swimming Gala Records of the College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Philosophy'

(cont'd) by Prof. Wong Yuk

Exhibitions of the Works by Students and Alumni of the

Fine Arts Department

'Confucius Temple in Qufu' by Ms. Joanna RadwanskaWilliams

'Chinese Culture and Polities' by Minister

Minister for Trade & Industry,Singapore

MAJOR EVENTS

(From 1st - 30th October, 1999)

Oct. 4 - 6, Prof. P.C. Leung, Head of the College, visited the

Association of Acupuncturists in Sydney and paid an

official visit to the Institute of Alternative Medicine at

the Faculty of Pharmacy, University of Sydney,

Australia. Prof. Leung made a present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in Hong Kong. During

the period, Prof. S.O. Chan, Dean of Students, served as

the Acting College Head.

Oct. 9, Orientation Day for 6th Formers.

Oct. 11-16, Dr. Peter J.L. Man, College Secretary, attended

the Workshop on Mainland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in Beijing. During the period, Mrs. Winnie

Yau of the Dean of Students' Office served as the Acting

College Secretary.

Oct. 11-22,\"The Exhibition of the Winning Works in the

Secondary Students Calligraphy & Painting Competition\"

was held at the Hui Gallery.

Oct. 15, The 2nd Biweekly Assembly of this year was held at

Sir Run Run Shaw Hall. During the Assembly, participants

of various student activities held last year presented their

reports.

Oct. 19, The New Asia Martial Art Society organized a Martial

Art Nite at the College Concourse. Martial art

organizations from other tertiary institutions were invited

to take part in this activity.

Oct. 22, The Annual Athletic Meet of the College was held at

the Sir Philip Haddqn-Cave Sports Field.

Oct. 29, The 3rd (1999-2000) Biweekly Assembly: the

occasion was the College's 2nd Golden Jubilee Lecture

by Minister George Yeo, Minister for Trade and Industry,

Singapore, the title was \"Chinese Culture and Politics\".

.20. 新亞生活27:4 ( 1999年12月

P:77

第四十八屆畢業典禮

饒宗頤教授主禮

談新亞精神

8

22

23

26

27

31

本期要目

談新亞精神 饒宗頤

教師及校友會題字、題辭

勇於承擔,迎接新世紀 梁秉中

一九九九年畢業典禮程序表

教師題字、題辭

新亞書院一九九九年畢業生名單

本院一九九九年各學系畢業同學照片

建立網絡,凝聚力量 黃建平

中國文化與社會 金耀基

新亞中學創校歷程 許溝

世界文明是如何「西」遷的? 馬樹A

教師學術活動 / 榮 譽 / 大 事 記

網上創業的中大人 盧達生

新亞生活27: 4 ( 1999 年 1 2 月 ) -77-

(4825)

是新亞

十週年

慶,今

又是舉

: 行 日

子。我是親眼看見新亞從開創到長大的,現在新

在亞洲的大學行列中,有其卓越的成就。我有機

在這裡對各位畢業同學說幾句祝賀前途的話,內

自然充滿無限的快慰

新亞有它的獨特

r向上」精神,充分表現在

歌最後幾句話中,大家經常唱出,可是很少有人

仔細回味。校歌裡面含有深切勉勵的微意,這就

要大家共同挑起中國文化的重擔,為之發揚光大

簡單說一句,「新亞精神」便在於認識和負起「

荷擔當」的責任。我記起明季有一位和尚的大

家,名字就叫擔當,又號普荷。佛經的法華經說

「為如來肩所荷擔。」金剛經亦說:「若有人能

持讀誦,廣為人說,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無上

提之法。」荷擔的任務和使命,無分儒釋,一樣

要把「正道」肩荷起來,這是新亞精神。錢先生

校的本意,他所鼓勵我們的便在「擔荷」二字,

挑得起這一重大的擔子,任重道遠,切莫忘記,

在再為拈出,希望大家共同努力

新亞生活月

4

t

/

- 、>.

• vi

i .

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五

一 一十七卷第四§

香港中文大

學 新亞書

版 非賣

本刊創刊於一九五八年五月。一年中除七八月外,每月出

P:78

(482(

歷史系副教授張學明博士

化學講座教授吳奇博士

中文系教授黃維樑博士

新亞生活27: 4 ( 1999年 !月) 永遠不知

苦中常有

無怨又無

夢裡也高

與應屆畢業同學共

化學系吳

A

後4H

fc

R Nr

【雙冷眼看世

滿腔熱血酬知

節錄自清•袁枚《隨園詩話

與應屆畢業同學共

歷史系張學

團結校

吹紐取艰力旦

與九九年畢業同學共勉

新亞書院校友

九九年十二

P:79

(4827)

新亞生活27: 4 12月)

勇於承擔,迎接新世

步向二十一世紀,最引人關注的是電腦

r

蟲」問題,處理不當將會帶來災難。其實,處於

紀之交,我們這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要關心的事

還多著哩

自九七回歸後,香港人經歷的風浪可真不少

我們好不容易和平過渡’又隨即面對難以抵禁的

洲金融風暴。經濟蕭條使每個人都難免受到影響

幸好在千禧前夕,經濟逐步好轉’大家都可以有

息機會0

在風浪中’我們才看清楚要處理好香港事務

不簡單,單憑盲目的信心實在不濟事。回歸前,

要的民生事務都按既定的方針’由一個行之已久

系統處理。回歸後’舊有的系統已不完全適合新

政治環境,要求改革的聲音不絕於耳。因此近年

行了不少改革,但隨即出現了種種管治困難。

屋、教育、醫療各方面本來好像井井有條,但彷

彿

一下子卻混亂了。雖然特區政府積極投入,但由

回歸前準備不足,以致困難重重,並且吃力不

另一方面,祖國繼續改革開放,穩定的經濟

境也使其不受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而人民幣的

吃值也加速了亞洲國家經濟的復趋。最近中國與

國簽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協定’展現了祖國經

持續發展的美好前景。大部份人都說,儘管中國

ihh

^H H

H 入世貿對香港的

響並非完全明朗

/^’」,

- 但只要中國與美

. k

r 貿易大幅增加,

^ ^

港一定可以從中獲益。中國建國五十年,看來可

在下一世紀繁榮富足了

香港人正經歷這個偉大的時代的變遷,能不

外興奮嗎

可是,我們服務於教育和醫療圈子的,除了

心盡力外,還感到一份憂心。教育政策固然掌握

改革的命脈,在高等教育領域中,雖然增加

與內地的聯繫與相互協作的項目。可是,大形勢

看不見真能促進內地與香港同時發展的政策。大

改為四年學制仍然遙遙無期,大家只忙碌於參與

奪教學與研究的資源

醫療服務方面’以大量撥款增加資源來解決

題的方式已成為過去。另一方面’醫療人員神聖

形象,又因醫療事故及傳媒的澄染,已破壞殆盡

怎樣去實事求是地改正呢?既要省錢,又要提高

務質素。也許從前不敢推動的加強倫理要求、增

責任及承擔的政策’要認真落實了

新亞書院正踏過五十年’校友說,應開始面

未來的五十年了。作為準備的第一步,千禱之後

同學、同事、校友已回顧了過去,可以開始前瞻

來,就著自己的崗位’計劃未來應做的事。從我

舉辦的四次中國文化專題講座中,可以知道中國

化的優秀傳統歷久不衰,卻也曾妨礙我們理想的

展。在未來的

1 一十一世紀,我們必需把中國的傳

文化融會到西方文化之中,同時避免因循守舊及

目抄襲。我們的目標是創造未來、開創新亞的

化。錢穆先生以新亞為校名’在五十年後的今天

越發顯出它的特殊意義

。 •

梁秉

中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

一九九九年畢業典禮程序

日期:十二月九日(星期四)

時間:下午一時三十

地點:大學廣

(典禮行列進出廣場

請全體觀禮人士起立)

一)典禮行列就

二)唱校

三)梁秉中院長介紹主禮嘉

四)饒宗頭教授致

五)院長頒授文憑予畢業同

六)應屆畢業生代表同學致

七)禮成,典禮行列離

八)攝影*

畢業生代表植樹紀

念 (九)畢業生代表植樹紀

(十)茶會**

* 典禮完畢,由院長率領校董、教職員及畢業

沿新亞路步行至新亞圓形廣場拍照,本院於新

路旁備有專車,接載畢業生親友到新亞校園

**畢業同學及其親友,請於餐廳享用飲品.,教

員及書院嘉賓之茶會設於樂群館地下雲起軒

P:80

(4828)

Nothing in the world can take the

place of persistence. Talent will not;

nothin g is mor e commo n the n

unsuccessful men with talent. Genius will

not; unrewarded genius is almost a

proverb. Education will not; the world is

full of educated derelicts. Persistence and

determination alone are omnipotent.

--Calvin CooUdge

Dr. Kenneth W.

Associate Professoi^

Dept.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Professor Kenneth Raymond

Department of Pharmacy

wishes all graduating

New Asia Students

his best wishes for

the future happiness and

successes in their chosen career

Professor Kenneth Raymond, Professor of Pharmacy

Best wishes in your career,

and in your personal life.

Dr. J. Bosco, Associate Professor

Anthropology Department

We are delighted to see our students

completing their studies. The hard work is

finally paid off,the stressful deadline for

assignments is over. The delicate balance

between social life and study schedule can

be eased off. Throughout these years we can

see you becoming more articulate and

confident in expressing your ideas on

different occasions. Many of you even go

beyond the concrete level of thinking to a

more abstract and creative level

Through reading, reflections and

discussions, you start questioning the work

practices and often new ideas are generated.

Apart from applying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required by your chosen discipline, general

education offered by the university also help

you to appreciate the diversity and plurality

of our society.

We have no doubt that you have

developed a life-long approach to learning.

With the explosion of knowledge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you

can utilise your knowledge,skills and

experience accumulated from your studies to

critically examine the issues at hand.

T0 the graduates we wish you well in the

future and especially to the first batch of

nursing graduates from the pre-registration

nursing programme. We trust that you will

treasure your time with the university and we

may even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reminisce

together sometime in the future.

\\yl

Prof. Bernard Yam

Co-ordinator of the Department of Nursing

新亞生活27:4 ( 1999年 1 2月) -4-

P:81

新亞生活27: 4 ( 1999年 1 2月) -81-

(4829)

新亞書院一九九九年畢業生名

本院一九九九年畢業生獲授學士學位者共六

八十五名。其中文學院一百一十名、工商管理學院

百二十四名、教育學院三十名、工程學院一百零

名、醫學院五十六名、理學院一百三十八名、社會

學院一百二十五名

兹將本院獲授學士學位之畢業同學姓名分列

後(姓名下有*號為獲一等榮譽者)

(甲)獲文學士學位者

蘇美儀*陳理茵陳佩瑜鄭媛媛張菲

鍾谈方麗玲何依蘭韓敏明郭展

劉夢湘梁麗莊梁麗霞梁婉琪李潔

盧怡許麗天唐挺堅曾志慧王飄

黃維列黃永亮王婉芳吳祝玲余拱

(以上廿五名主修中國語言及文學)

王曉詠*陳桂珊周宇齡錢建忠周博

蔡嘉詠朱舜隆方潔儀葉柱政郭跨

羅美爛李佩玲李詠詩梁彩霞馬潔

麥美霞文惠珊吳敬華伍秀盈潘碧

譚綺雲杜綺華王練文楊小鳳阮小

(以上廿五名主修英文)

何芝萌*梁思卓*陳嘉傑鄭愛軍鄭嘉

朱禱蓿朱雅君林琬琪柳碧玉羅碧

梁凱欣李貞蕙吳靜雯伍寶琪杜綺

曾慶靈曾泳宇邱素玲楊永強袁嘉

(以上

I I十名主修藝術)

謝偉傑*葉天賜*陳國

張志偉何心

顏麗

芬 3今蕙

余若

陳樂思陳藝

黃楚

張冠雄*鄭慧

李進宇林慧

楊家頌嚴慧

陳停停*周巧

張志偉何心怡郭柱輝李婉琴呂鳳

顏麗

芬 3今蕙雪杜佩儀曾家俊王曉

余若

(以上十六名主修歷史)

陳樂思陳藝海莊靜珊江新偉劉嘉

黃楚

(以上六名主修日本硏究)

張冠雄*鄭慧欣程玉燕何燕儀劉金

李進宇林慧敏文恩良蘇泳心黃文

楊家頌嚴慧

(以上十

一 一名主修哲學)

陳停停*周巧玲吳書珮包建芸黃嘉

(以上六名主修翻譯)

(乙)獲工商管理學士學位者

陳文莊*張嘉慧*霍莎莎*李秀明*梁善宜*

馬蘭美*吳純琳*吳穎怡*黃偉麒*黃健明*

區綠妍歐陽海欣陳振鋒陳幗欣陳麗

陳雪兒陳宇最鄭惠芳張文麗張燕

程晨趙佩琪趙倩儀鍾恩琪范炳

符嘉穎何家俊何靄璇韓紀妍許佩

甘毅雄高泳儀郭冠業黎子豪黎國

林家興林嘉琪林建庭林冠洛林佩

林詠珊李賜惠李翠珊李詩欣梁巧

粱顯

李嘉

陸柏

潘思

黃敏

易敏

粱曉佳梁汗強梁荻妍梁玉

李雪燕李耀斌李碧婷羅慧

麥建珍伍柏錦吳少鴻吳婉

譚凱恩曾德冷謝組南蔡佳

滿

黃智恒王志源王俊文黃樂

黃佩瑜黃世基黃瑞麒王華

楊尊富葉楓饒航余振

阮敏如阮詠

(以上八十三名主修工商管理)

陳翠鳳*侯思明*黃慧賢*陳秀慧張文

鄭麗萍蔣燕兒張家明張毅朱偉

瑪領業洪寶華洪新周關婉

柳寶儀李玲梁志偉梁淑

梁妍姿廖詠儀勞思敏莫佩

譚嘉榮譚景基陳綺琪鄧佩

溫家盈溫雪飛黃珍珍黃灝

黃琳箐王詩傑王棟楊

方慧

黎國

梁雪

伍淑

謝嘉

黃劍

楊維

(以上四十

I名主修專業會計)

(两)獲教育學士學位者

陳靜蕙陳美華鄭詩慧張嘉慧張偉

莊婉怡賀穎珊鄰文潮鄺崇慧黎冠

劉牧之劉惠萍劉詠桃羅巧恩梁文

馬文思文寶珊吳錦聰吳美娟鄧翠

鄧德貞黃美華王培淼任璧瑩邱順

葉慧

(以上廿六名主修小學教育)

郭志康李志鏗彭正菁鄧子

(以上四名主修體育運動科學)

P:82

(4830)

新亞生活2 7 : 年82月 (丁)獲工程學士學位者

陳志文張澤松張志平張國偉黎

黎為政林成佑劉家駒李志偉李強

梁家豪潘震宇曹展

(以上十三名主修計算機工程)

林培裕*歐陽健龍陳照聲陳迪倫張倫

趙世光周志堅朱永亮朱奕志林飛

林毓斌梁禮勤梁穎茵沈志輝蕭惠

鄧永華蔡榮權黃嘉茵葉凱彬葉劍

葉建

(以上

I I

I名主修電子工程)

梁渝翔*翁雪蓉*陳俊賢陳勵衡鄭子

張曉琳張素珊馮裕文何文城何仁

孔雪璧廊展武林志勤林毅劉正

羅宇駒李科李榮森盧燕箱雷雁

雷志鋒毛春受蘇景泰譚焯然謝健

謝恩東王夏妍黃國豪王為豪楊浩

(以上三十名主修訊息工程)

張穎敏張文泰周順民何浩生許偉

高志宏高慶境廖浩泉盧學俊吳偉

唐文生曾國輝楊國泰葉卓

(以上十四名主修機械與自動化工程)

陳嘉鈐陳涂輝陳玉蓮蔡傳威郭恩

江浪飛顧冬櫻林文光劉芳劉家

劉家敏羅向勇梁嘉敏梁浩賢梁雪

廖泳宇陸應傑馬敬文吳詠琴蘇、、

S

沈帶榮蘇一帆施銀雅汪紹

(以上

I I十四名主修系統工程)

(戊)獲內外全科醫學士學

陳碧雲陳焯雄陳學恒陳健維陳龍

陳培匡鄭漢權鄭婉姍卓長仁張可

周中武鍾建榮鍾景強傅錦峰簡志

賴俊雄林冠民林天強劉羨儀羅展

羅仕康李家慶梁志鏗巫國基莫元

吳家麗潘偉傑成玉冰黃忠華黃善

黃應芬楊智

(以上三十 恒

I I名主修內外全科)

(己)獲醫學科學學士學位

許淑

(以上

I名主修醫學科學)

(庚)獲護理學士學位

張葉聲*陳詠欣張翠珊崔玉

(以上四名主修註冊護士護理學)

方淑珍何嘉玲劉碧雲羅幗慧李繼

梁樂文黃素欣黃婉儀胡潔文楊蔚

袁斯

(以上十一名主修護理學)

(辛)獲藥劑學學士學位

張凱嘉何翠儀何綺文劉一樑吳裔

冼頌華鄧偉培鄧戴

(以上八名主修藥劑學)

(壬)獲理學學士學位者

周詠恒*高雅玲*李臻翹*區智恩黃顏

陳嘉欣陳兆龍張智恩張家韻程詠

蔡佩聿夏文堅何麗君林凱茵麥韻

溫兆銘王楚鳴袁達

(

)

鄧少民*陳文康陳南山陳淑兒周珮

陳君銘鍾麗珠郭穎德賴廣偉黎穎

林政寧林詩雅林大永劉雅意劉慶

譚天樂鄧麗英曹志龍黃曉鑌黃家

黃耀昌胡飛鳳余家

(以上

I I十三名主修化學)

陳泳昌*張展宏*布偉倫陳卓賢張珍

蔡建平周浩泉鍾裕錦何運關正

關永業鄺家輝黎志明賴振宇林舜

劉偉傑羅家輝馬穎賢麥慶輝麥耀

吳嘉龍專振忠鄧俊豪鄧崇健謝浩

黃智峰黃尉藍葉嘉

(以上

I I十八名主修計算機科學)

陳秀慧朱燕儀劉瑞傑劉詠雅梁

曾燕紅葉浩

(以上七名主修環境科學)

歐陽兆暉陳惠瑤張麗明池翠芝黃覺

李智海李志

(以上七名主修食品及營養科學)

陳佳音*區佩欣陳志章陳鷺陳美

陳永健周淑綱張雅倫張偉儀張恩

林楚玲林盛典馬玉蓮吳凱欣蘇健

杜綺華杜婉茜曾文傑曾惠蓉黃嘉

陳佳音*區佩

陳永健周淑

林楚玲林盛

杜綺華杜婉

胡兆豐胡惠

蕭悅憐*陳浩

林思華文耀

曾順偉謝樂

(以上

I I

一 I名主修數學)

陳畢廷莊智雄李卓

吳少東蘇俊文杜子

謝文志黃業

(以上十四名主修物理)

P:83

錢賓四先生所撰校歌手稿

新亞生活27: 4 ( 1999年 1 2月)

何幸

林雪

廖淑

陳可

何世

李仿

黃梓

譚善隆*陳堅慧樊英傑瑪耀亮何江

鄺嘉圖莫仲濤吳潔萍黃偉權丘俊

(以上十名主修建築學)

蔡影欣*陳竹君陳鳳玲錢承芳周嘉

周雅儀朱鳳仙鍾婷芝樊益人瑪家

何慧儀許燕翔江文敘林幗

李家彥李慧蓮梁靜•李家

盧開亮莫家聲吳停彭美

蘇燕雯黃尹華胡惠基袁啟

(以上三十名主修經濟)

陳文軒陳慧燕張志民朱蓓

a瑶葉翠璧郭鵬程林卓

梁翠雲盧漢傑曾俊榮脫簡

黃子瑋王惠芳楊

(以上十九名主修政治與行政學)

陳珮文*方東昇*陳嘉儀陳凌軒陳妙

張少珍張子恂郭燕萍林黎明林淑

伍嘉文黃瑋楊凱珊楊潔恩楊國

姿

余穎

(以上十六名主修新聞與傳播學)

麥泳恩*陳珈欣陳小玲陳綺霞鄭慧

鄭詠儀張健松周珮詩高國基林瑞

李鳳梯李思偉文志成黃龍

(以上十四名主修社會學)

方素碧*王智源*陳穎停蔡嘉儀方詠

馮敏芝何莉萍林正平林依玲劉雯

李玉輝文美儀吳少君顏淑媚曾嘉

曾雨健胡德

(以上十七名主修社會工作學 平 )

1999年新亞書院畢業生代表會幹

唐挺堅(中文)

…李志鏗(體育科學)

張冠雄(哲學)

余穎思(新聞與傳播)

何江浩(建築)譚天樂(化學)

脫簡維(政治與行政)黃國豪(訊息工程)

陳國威(歷史)

梁順標(統計)黃瑞麒(工管)

畢業班代表會成員包括

唐挺堅(中文)陳桂珊(英文)

柳碧玉(藝術)陳國威(歷史)

劉嘉敏(日本研究)張冠雄(哲學)

陳停婷(翻譯)黃瑞麒(工商管理)

黃灝輝(專業會計)羅巧恩(小學教育)

李志鏗(體育科學)曹展邦(計算機工程)

蔡榮權(電子工程)黃國豪(訊息工程)

張文泰(機械與自動化工程)

郭恩威(系統工程)楊智恒(醫學)

羅慧幗(護理)張翠珊(護理)

張文泰(醫學科學)劉一樑(藥劑)

王楚鳴(生物)譚天樂(化學)

劉偉傑(計算機科學)陳秀慧(環境科學)

陳惠瑶(食品及營養科學)蕭志廣(物理)

曾惠蓉(數學)梁順標(統計)

瑪凱珊(人類)何江浩(建築)

何慧儀(經濟)脫簡維(政治與行政)

余慧儀(新聞與傳播)張健松(社會)

瑪敏芝(社會工作)

梁順標*陳浩坪陳子健程志豪周國

鍾琪葉志華黎雅欣李頌儀李舜

梁少顏麥素杏吳天福吳惠雯蕭振

鄧凱琳胡康禮楊淑清丘碧

(以上十九名主修統計學)

(癸)獲社會科學學士學位者

張雪欣*李偉琪*梅嘉欣*陳明慧陳燕

周詠欣馮凱珊關宇霞黎妙恩林麗

羅慧英梁穎珊馬鳳珊潘翠華鄧曉

曾家健王金偉袁立宜袁小

(以上十九名主修人類學)

、 f讽主梦¥

1汰爲’,4嘴...询博危天.而明八

f

9 -

I

f

(483

P:84

.22. 新亞生活27:4 ( 1999年1 2 月

(4846)

建立網絡凝聚力

量 新亞校友會會長黃建

今年是新亞書院成立五十周年紀念,這屆

業的同學適逢大慶’有特別意義。在此我謹代

新亞書院校友會向各位畢業生致以衷心祝賀

八年前’我畢業於新亞書院化學系,同年

入新亞書院校友會,一直在校友會中學習和

務。八年來,無論是首四年的

r打工生涯」或

四年的「創業生涯」’校友會中各人給我的工

經驗、人生學養的指導’都對我有莫大的幫助

可以說,我的工作和網絡是和中大校友分不

對大部份同學來說,大學畢業後都會投身

會,開始人生新的一頁。在此之前,大家大部

時間面對的是書本、功課、論文等。別人的教

雖然重要,但書本上的事情,只要稍用些功夫

就可有所成。但工作上則可能不一樣。我們不

忽略人事網絡。經朋友提點,或介紹推薦,可

就有完全不同的效果。可惜,人事網絡不是讀

來的,是要經實踐,從生活上接觸建立起來的

離開校園至今,大部份同學也在外工作

了 一

段時間。我相信必有人會和我當年一樣,常

「我究竟要往何處去?」這樣的問題,別人很難

你一個確切的答案。但有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

就是觀察別人。新亞書院成立已五十年了,校

在社會上各行各業中不乏傑出之人,接觸他們

問教於他們必會獲益良多’如此必會省回很多

間’以更集中力量在工作上

「學非所用」是很普遍的現象,且由來已久

加上知識日新月異,所以離開校園後仍要抱終

學習的想法。但現時的分工太細了。沒有網絡

我們就局限於小圈子內。校友會近來舉辦的活

可供借鏡,上月底我們舉辦了關於資訊科技的

座’理事會內我們又請了不同行業的校友介紹

們的工作’現身說法。多年來由資深校友香樹

召集的午餐例會,邀請專家學者來討論分析時

熱門話題。凡此種種,除增進對各行業瞭解外

更提供建立網絡之途

在社會做事,自己的聰明才智固然重要’

人的支持和鼓勵很多時亦不可少。新亞書院校

會聚集

了 一班熱心樂於助人的校友。他們有來

不同的行業精英,各畢業同學在建立網絡之餘

請積極考慮加入校友會,互相扶持’凝聚更強

力量

w

y

; sKia

^©fQiiSSfi

:詹膽 , 顧 _

\\

\\

P:85

(4847)

金耀基敖授

新亞生活27: 4 (1999年1 2 月 ) -2 3

月丨

社會是人類聚居的社群體系,社會之所以能

為社群體系則是因為有文化之故。文化為社會提供

值系統’標舉出甚麼是可欲的與甚麼是不可欲的,

化也為社會之人群提供各種有規範力的制度,指出

麼是應該的與甚麼是不應該的,以滿足人群生存與

活之需要,並為社會提供秩序的基礎。一個社會沒

文化是不可思議的,一個社會之有其特殊性格是受

文化影響的,但社會不等同於文化,社會有一定的

界,但文化可以超越一個社會的疆界(中國文化影

遍及東亞)。文化塑造社會’但社會也可創造文化

文化有穩固性,但文化是會變的,因此,社會也是

金禧講座第三

質」或「精神」領域都有偉大的成就,如書畫、

學、音樂、印刷、建築’乃至日常所用的器皿等,

是戛戛獨造’精彩曼妙的文化產物’至於在思想上

也有千門萬戶的景觀,先秦的諸子爭鳴,璀燥瑰麗

足可與世界任何文化比美,不過,我在這亘特別要

的中國文化是指塑造中國社會秩序的價值系統與制

設計。而要講塑造中國社會的價值系統與制度設計

不能不講儒家。因為以孔子為中心的儒家之主要關

是現世社會,其目的則是在人間建立和諧的秩序

中國自秦漢以降,才形成一廣土眾民的大

國,擁有一個統一的政治體系及一個統一的文字

統’自此’我們可以說傳統中國是一文化、一社會

這個文化以儒家價值系統為主導,這個社會以儒家

制度設計為基調

秦統一六國’創建了帝國體系,君權凌駕

切,天子稱皇帝’皇帝不止為國家元首,且是國家

化身,這種基於法家思想的君主制,漢代承而繼之

唯漢武帝接受董仲舒之議,「推明孔氏,抑馳

家」,把儒家推到國家意理之地位。自此儒法並存

外儒內法,此漢宣帝之所以自謂

r漢家自有制度,

以霸王道雜之。」(《漢書元帝本紀》)。自漢之後

帝國的制度結構與儒家的思想結合。儒家的一套規

理論不僅關係到帝國的君主制的

r正當性」’並且

透到國家與社會各個制度領域,所以,自漢代之後

在帝國體系下的儒家,我稱之為「制度化儒學」(in

-

stitutiona

l Confucianism),而傳統中國亦可稱之

「國家儒學體制」(stat

e collfucianii),在一定的意

義上’儒家是有一套建構「社會—政治」秩序的方

的,我們不妨稱之為「儒家的文化設計」(Confucian

FYCject) o

中國社會是中國文化所塑造的,中國社會之

以為中國社會是因為中國文化,但中國文化亦是中

社會的人群創造的,中國文化的性格與內容是也可

因中國社會的人群之創新與改造而改變的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在世界文化中,中國文

不一定最老,但是最壽,直到今天’中國社會還是

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傳統文化中形成長永

廣泛影響的文化質素便是中國的文化傳統。這些中

的文化傳統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它們是構成中國

統社會的文明秩序的基幹。的的確確,傳統中國不

一個現代意義的國家,而是一個自成

一天下的文明

或稱之為文明邦國(civilizationa

l state)。我在此想

的便是傳統中國這個文明邦國的性格’以及這個文

邦國自十九世紀末葉以來是如何解體的,同時,我

會討論到

一 一十世紀的中國’在現代化過程中中國文

與社會的變化,也即是中國現代新文明秩序的建構

I I、傳統中國的文化與社

我們如講傳統中國,必須在基本上有一認知

線,即我們所指的傳統中國,實是指一個綿延數千

而不斷變動的「歷史體」,以及一個橫亙數千里而

貌多歧的

r社會體」。這一認知基線使我們了解到

討論傳統中國的文化與社會實在是一個異常複雜,

面向、多層次的問題

中國的傳統文化繁富豐厚’不論在所謂的

r

金耀

P:86

.24. 新亞生活27: 4 ( 1999年1 2月

金禧講座第三

史華慈

(B

. sc:hwal.tz)認為中國文化中所共有

文化取向是:一個普遍的「社會

I政治」的秩

觀。在這個秩序觀中,顯化了秩序在「神聖界」

「俗世界」中的優位性與整體性。他說:「那種

於普遍的,無所不包社會政治秩序觀乃是一種基於

宙論的普遍王權為中心的。」普遍王權通過「天

論」而形體化於代表國家的天子身上,天子乃被賦

了形塑與轉化人間的社會政治秩序的使命。在這亘

我要指出,在傳統中國,政治是居於極重要的地

的,儒家的「內聖外王」的理想就是要通過政治來

現的,「內聖」屬於道德倫理範疇,「外王」屬於

治範疇,而在儒家思維中,這

1 一者是不可分的,君

居於國家社會的中樞位置,故期望他是一有德的

主’也即「聖王」,然後可以「作之君,作之師」

故而,儒家的文化設計是政治與道德合一的,是「

教合一」。這亘講的「教」不是西方的教會,而是

中國儒家的教化系統。中國最理想的政治是「

政」,即是一種高境界的德政,儒家對政治社會的

序的建構,其著眼點是義務’是責任’而不是權利

錢賓四先生說:「君職、民職是中國人對政治的

念」。其實’即使在「天命」之說,亦是指天子要

盡天子之責。天子如不盡君職,則人民就可以起來

以放逐、易位。所謂「君不君」則民亦可不民。孔

說「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孟子更說:「

誅一夫’未聞弒君也。」這顯示儒家承認人民對暴

有合法的「叛亂權」,亦是正當的

r革命權」。究

實,這是儒家的

r正名」主義的中心思想’所謂「

君、父父、臣臣、子子」就是規範政治與社會的角

系統

不過,整體地宏觀來看儒家的道德政治在中 。

並沒有能真正落實,也即儒家為政治提出的「文化

計」並未變成事實(宋儒朱熹說「千五百年之間,

坐為此’所以只是架漏牽補過了時日’其間雖不無

康’而堯舜三王周公孔子所傳之道未嘗一日得以行

天地之間也。」)。實際上,「普遍王權」理論’

過君主及有儒家經典訓練以士大夫為主體的「官僚

構」’發展

了 一個龐大的行政導向的帝國’王權成

絕對的’「聖王」少見,而「王聖」則多有,王權

外根本排除了社會上其他獨立勢力發展之可能性(

像西方有獨立的教會體系與政治上的君主體系

畤),中國的城市,都是王權延伸的

r行政」結構

是王權的堡

S,沒有像西方城市那樣’有「自治

權」’故中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官僚統治的

會」,沒有出現過「市民社會」。儒學,如韋伯所

出,是「食祿者的身份倫理(statu

s ethic),是尊奉理

性主義士人的地位的倫理」。而中國的法令是「法

化的倫理規範,而非法律規範」,瞿同祖認為傳統

國的法律是「儒學化」了的’亦即是儒家倫理融入

中國的法律

三、儒家的禮治與家庭倫

如果說,儒家的文化設計的理想在中國的政

上並沒有得到實行,但它在中國的社會卻在很大程

上把理論變為生活的實踐了。傳統中國廣大的鄉土

會’誠如費孝通所說的,是一個「沒有政治的’有

祇有教化」的社會,這個教化是依儒家長幼之序建

的「長老統治」,也是依儒家傳統建立的「禮治

序」。這個「禮治秩序」並不是指文質彬彬’像鏡

緣亘所描寫的君子國一般的社會’而是指人之行為

於儒家禮教的倫理規範的社會。傷家的文化設計,

正在傳統中國形成制度’並發生巨大深遠影響的是

國的家庭’或更確切地說’是中國的家族制度。梁

公說「吾國社會之組織以家族為單位,不以個人為

位,所謂家齊而後國治也。」瑪友蘭則更認為「家

制度就是中國的社會制度」。誠然,中國人常只知

家而不知有社會,在中國,一般人的心理上’國家

外就是家,因此常以「家國」並稱。而中國人

「家」亘’是生活在種種的倫理關係中,他可以

父、是子、是兄、是弟,但如梁漱溟所言’他就「

有個人的觀念」’也即不會有個人主義的思想

儒家為社會群體設計的最重要的行為規範是

倫。社會中任何人都被納入這個五倫的層系組織中

五倫是指「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我

可以看到五倫中有三倫是關於家庭中人的,於此可

家之重要性。這五倫又是以

r父子」一倫為主軸,

家對於這個主軸關係以

r孝」的觀念加以維繫。在

響無比深遠的《孝經》一書中,孝的概念被推到了

國倫理系統中的中央位置上。儒家整個理想的道德

界屬落實到社會上來,便是一以孝為基礎的倫理

界。值得指出者’漢代之後出現的「三綱」說,(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近人雖已指出

非先秦原始儒家所有,但

r三綱」「五倫」卻是「

度化儒家」的核心價值系統,

一 一千年來成為規範傳

中國政治與社會制度的「名教綱常」【在這亘,我

引曾國藩給他兒子的家訓中一段話:「爾當諄囑

妹,柔順恭謹,不可有片言違忤三綱之道。君為

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是地維之所賴以立,天

之所賴以尊….君雖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雖

慈’子不可以不孝•’夫雖不賢,妻不可以不

::」】。

r五倫」是建立於權義對稱關係上的,

P:87

新亞生活27: 4 12月 ,25

r三綱」則是片面的絕對性的權義關係。以是,君臣

一綱強化了中國專制性格,而父子一綱助長了中國父

權主義,而夫妻一綱則鞏固了「男尊女卑」之局。

傳統中國,一方面有一強大的帝國結構,它包

括坐落皇權的皇室(內朝)和龐大的全國性的官僚機

構,另一方面則是一個處於縣級之下無數「邊陲」的

社會單元(以鄉村為形態),而維繫中華帝國之統協

性並形成一獨特的「政治—社會」之秩序者則是

「制度化的儒學」。

四、「制度化儒家」之解體

中國文化,這亘是指與中國政治與社會的制度

相棺結的價值系統而言’亦即是我所稱的「制度化儒

家」,自十九世紀末葉,特別是西方勢力入侵之后,

開始一步步動搖,乃至解體。

「制度化儒學」之動搖與解體與西方勢力之入

侵是有極大關係的。余英時說「西方勢力的入侵不僅

在中國中下層邊緣分子的心靈中造成巨大的激盪,而

且也立即使士大夫對儒家發生深切的懷疑」,他把大

規模的反儒教現象推溯到十九世紀中葉,洪秀全的太

平天國運動。太平天國運動代表了中國人第一次利用

西方的觀念對自己的文化傳統施以極烈的攻擊,而哲田

時的儔生如汪士釋,在反思之餘,認為儒是r無用之

學」,必須以法家、兵家來r輔孔子之道」。值得注

意的是,曾國藩雖為漢人’卻粒忠滿清,剷剿太平

軍。他的《討賊檄》以「名教之大變」為號召’這顯

示在曾國藩心目中,「中國之為中國」者是其文化,

而不在種族,而中國文化之根核則在其「名教綱常」。

到了同治年間,曾國藩、李鴻章與張之洞等人

為了回應西方之挑戰,發起洋務運動,實際上只以

「開鐵礦、製船砲」為中國自強與現代化之要務,也

即只肯承認西方之優勝於中國者在技器’而不在「文

化」,亦即只肯以西方的為r用」,而必須以中國的

為r體」。到了清末,由於「洋務」之不足’乃有康

有為、梁啟超等領導的戊戌維新運動。他們已知r體

用」之說之非’已知西方之長不止在技器,更在「政

教」,於是要變法改制,這就觸及到「制度層次」的

現代化了 ’也即觸及到「制度化儒學」的內涵了。康

梁的變法改制’最有象徵意義的是1905年的r廢科

舉、設學校」了。這是中國儒家教育制度之結束,西

方教育制度的開始,也是中國r士大夫」階層的結

束,新知識階層的開始。誠然「制度化儒學」之解體

而有翻天覆地影11的是政治體制。孫中山先生領導的

共和革命’在1911年推翻了滿清王朝,它不止結束了

君主專制的帝國體系’同時也創建了亞洲第一個共和

國。從這個角度看,「國家儒學體制」已崩解,中國

傳統的政治宇宙都變了,四萬萬人都是皇帝了。從

此,中國走上尋求新的國家體制,新的政治秩序的不

歸路

在康梁維新運動中,衝擊「制度化儒學」最

厲的是六君子死難之一的譚嗣同,他受到西方的宗教

和倫理的影響,使他看到三綱五倫的壓制性。他在

《仁學》對「名教綱常」提出了激烈的批判,譚嗣同

論人倫關係,首標自由與平等兩原則,而「總括其

義,曰不失自主之權而已矣」。余英時說他「這個提

法,自然是從個體本位出發的,其中「不失自主之

權」一語確實抓住了現代人的本質」。梁啟超的《新

民說》則更藉西方現代倫理來宣揚建立中國的新倫

理,強調權利思想,強調自由、自治、自尊、進步、

合群等新價值觀。

不錯’對中國文化產生全面评擊、重估、批判

的則是1919年先后的「五四新文化運動」。五四新文

化運之所謂「新」,是因為它提出了 一系列的新觀

念、新價值,而以「科學」與「民主」為總括性的

「目標性價值」’但新文化運動最撼動人心的還是在

评擊中國的文化傳統。五四大將陳獨秀對三綱五倫的

批判又較譚嗣更進一層,他的中心思想是r尊重個人

獨立自主之人格’勿為他人之附屬品」,在他眼中,

三綱r率天下之男女為臣、為〒、為妻,而不見有一

獨立自主之人,三綱之說為之也。」他認為r西洋民

族以個人為本位,東洋民族以家族為本位。」而r東

洋民族社會種種卑劣不法慘酷衰微之象」’皆由於家

族主義故,從而,他說r欲轉善因,是在以個人本位

主義易家族本位主義。」(《新青年雜誌,第二卷’

第四號,1915年12月15日》)五四時期新文化運動的

支配性的文化取向是要推倒以儒學為基礎的社會制

度,尤其是其家族制度’其中更特別掊擊「男尊女

卑」,倡導婦女解放。胡適要「重新估定一切價

值」,魯迅以名教綱常不外「禮教吃人」,傅斯年則

把傳統家庭稱之為「萬惡之源」。當然,這些看法是

過份簡單化的,有強烈的激進主義的傾向,在那個歷

史時段,反傳統是一個大氣候。總之,傳統中國社會

最重要的家族制度在思想價值層次,自清末以來,已

受到根本性地批判,而到了 i 一十世紀初,更由於經濟

狀況的變化,遂引發了普遍地「家庭革命」。在傳統

的君主政制與家庭制度崩解中,r制度化的儒學」不

啻是壽終正寢了。

五、制度現代化與新文明秩序

「制度化儒學」的壽終正寢,並不表示中國文化

金禧講座第三講

P:88

.26. 新亞生活2 7 : 4 ( 1999年12月

金禧講座第三

的消亡,甚至也不表示儒學的消亡。中國文化中的

學、藝術、音樂,都在汲取西方的滋養中獲得新的

展。儒家固然已被「去中心化」,但儒學因與國家

離,反而回復了原始儒學精神,並在西方文化衝

下,經反思而有再顯生命之機遇。整個

一 一十世紀,

們看到的是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遷,一個傳統性的中國_

社會確是一步步走出了中國歷史的舞台,但同時,

個新的中國社會卻在現代化的長路上一步步走來。

然’中國自十九世紀末葉起,已自覺與不自覺地走

現代化的道路。中國的現代化,是中國人的選擇,

一選擇涉及到對傳統文化的批判與重估,也涉及到

文化的創造’在過去一百年中,中國人在新文化的

中學創校歷

程 許

新亞中學開辦到今天,已經廿七年,追溯它

創校經過,確有一段值得懷念的歷程:原來在五十

前,國學大師錢穆教授為保存中國文化,發揚儒家

神,復興中國倫理道德,邀請唐君毅教授,張不一介

授等著名學者,在香港創辦新亞書院,隨即計劃在

院之上,辦一研究所;書院之下,辦一中學,使書

的精神和理想,通過不同層面的教育,繼續延伸

研究所於一九五三年成立之後,錢氏看到香

的中學分為英文中學和中文中學兩類,而中文中學

得不太完善,亟思能夠提供理想的中文中學教育,

逢當時的教育司在訪問書院時,親向錢氏表示,希

新亞書院能夠開辦一理想的中文中學,這一意見正

錢氏理念相同,錢氏乃在签灣選中一處地盤,擬向

0

造過程中,所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建立中國社會的

制度,是建構中國的新文明秩序

中國社會百年的變遷’在基調上是從一農業

會轉向工業社會。而中國人要建立的工業文明的新

序,則必須要建立工業文明的種種制度。這包括政

制度、經濟制度、法律制度、教育制度、宗教制度

等。新制度的建立是中國新文明秩序的基礎,這些

度不僅是舊社會制度的替代’更有些是舊社會所沒

的,而為新社會所必需的。中國在新制度建立的過

中是相當艱辛與曲折的。在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的

立上尤其一波三折’困境叢現。我想指出’中國所

立的新制度,許多或大部份都是從現代西方借取過

忙於轉為中文大學成員學院,中學之事遂延緩進行

直至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廿六日,新亞書院董事會轄

新亞中學計劃委員會舉行會議,成員包括錢穆、吳

升、沈亦珍、蕭約、董之英0會議決定俟新亞書院

往沙田新址後,利用原來校舍,辦一非牟利中文

學。一九六五年

一 一月’教育司同意開辦新亞中學。

九七零年,計劃委員會改選,委員增至九人,積極

開創校工作:包括成立新亞教育文化會,以符合校

業權轉移之法律程序、遴選文化會註冊理事以及中

註冊校董、校監、校長等。一九七三年七月,中學

教育司署批准註冊,新亞書院也同時遷往沙田新

舍,中學遂於九月五日正式開學

新亞中學開辦後,一直在農圃道新亞書院舊

舍上課,它和書院都是因錢氏的辦學理想而創辦。

學更依循儒家有教無類的精神,為香港青少年提供

要的中文教育,多年一直默默耕耘,實在難能可貴

它和書院在行政上雖然各自獨立,但彼此精神一致

教育理想與文化使命,更是一脈相傳,關心中文教

的人士,相信都會樂觀其成

的(馬克思主義也是西方的)。這些「西方」的

度,幾乎全是十八世紀歐洲啟蒙運動之後的

r新」的

r現代」的產物。中國,其實,所有非歐美的

會在現代化過程中,都有這種大量「文化借取」(

度與文化是不能完全分開的,制度背後是有文化價

的支援的)的現象。在這個意義上,中國的「制度

代化」不能不說有濃厚的「西化」性格

不過,我要指出,在中國從事現代新制度的

制過程中,固然大量地「借取」了西方的制度,但

「借取」的同時,實際上也是「中國化」的開始。

所謂的「中國化」是指這些制度經轉化而變成中國

社會文化的構成部份。中國新制度的建構實際上必

會涉及

一 一個交叉同在的「轉化」,一個是西方的轉

為中國的

’ 一個是傳統的轉化為現代的(現代中國

「大學制度」就是經此轉化而來的)。我相信,百

後,回頭看

一 一十世紀的中國,將會是一個西方制

「中國化」的世紀,也是中國制度

r現代化」的世紀

這比起漢之後出現的「佛教中國化」規模更龐大,

義更深遠。有

一 一位社會科學學者(Godwi

n Ch

u

and

YananJU)從一大量的經驗研究中發現中國傳統文

已經瀕於解體,不止五倫已變’人際之關係的行為

則已從「義務」本位轉向「權利」本位。他們寫

了 一

本叫《毀壞了的長城》(Th

e Grea

t Wal

l i

n Ruins)

書,他們是把

r長城」喻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但我

得’我們應該換一個角度來看這個現象,中國的現

化,講到底’必然也應該看到的是「個人之主體性

的覺醒。今天,最能代表「個人主體性」覺醒的.,

政治上是個人之權利觀的肯定,在社會上是婦女之

主性的肯定’這正象徵地說明了中國的新文化,新

會的來臨

P:89

(4851)

伊斯坦堡博斯霍克海峡,「西」為歐 洲

古羅馬廢 墟

新亞生活2 7 : 4 ( 1999年12月 ) -27 -

世界文明是如何「西」遷的

篇與子術

t

記 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樹

這個夏天,來到劍橋大學當訪問學人。趁空

莎士比亞的出生地斯特拉福看看,回程時則分別在

馬及伊斯坦堡停了幾天。這個偶爾拼湊出來的行程

連繫著四個看似沒有什麼特別關係的城市,但原來

們竟可畫出一個世界文明是如何從

r東」向

r西」

的大概

I、伊斯坦堡(Istanbul

)

「西方」的邊

讓我們把故事從東至西說一遍吧。四個城市

位處最「東」的,是原名拜占庭的伊斯坦堡。公

330年’再度統一羅馬帝國的康士坦丁大帝為了擺

羅馬舊勢力的影響,把首都東遷來拜占庭,並以

己的名字把這座古城改名康士坦丁堡。這位據說

征戰途中見到異象而成為基督徒的羅馬大帝,在

的都城裡大建聖殿,使康士坦丁堡在此後一千多

裏,成為世界基督教中心,并創下了光輝燦爛的

占庭文化

公元十一世紀初,信奉回教的突厥族反抗拜

庭統治,并侵佔

了 一些基督教聖地。這隨即惹來

一 一百年的多次十字軍東征。這些來自西歐的十

軍’雖多次把突厥族擊退,但到公元�4S年,突

族終於攻陷康士坦丁堡,并把城市改名伊斯坦堡

拜占庭帝國從此讓位給後來版圖更大的奧圖曼

國;而一直是基督教中心的康士坦丁堡,一夜之

變成回教都城伊斯坦堡。諷刺的是,對拜占庭基

教文化破壞最大的,卻不是信奉回教的突厥族,

而是以捍衛基督教為名來掠奪財富的十字軍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圖曼帝國被西方列強

解,1923年成立現今的土耳其共和國。土耳其建

後,隨即全面「西化」:政教分離,引用西方歷法

度量衡,文字拉丁字母化、解放婦女、進行農業

工業改革等。而為了擺脫伊斯坦堡千多年與宗教

關係,土耳其把首都東遷安格拉

但是,儘管經歷了如此天翻地覆的

r西化」

造,土耳其始終沒有被「西方」所認同。今天,由

西

方主宰的全球地理劃分,仍然是以位於伊斯坦堡

內的博斯霍克海峽為界,

r西」為歐洲、「東」為

洲。就這樣,伊斯坦堡便成為全世界唯一橫跨歐

兩洲的城市,而土耳其也就只能是「西方」的邊緣

事實上,翻看今天的牛津英語字典,土耳其

仍被解釋為「不文明、野蠻、免殘」的人。這個

象,經

一 一十多年前的電影《午夜快車》向全球散

後’至今仍是「西方」對土耳其一個最流行的想像

I I、羅馬(Rome

)

由基督教禁地變聖

在耶穌受難後約十年’基督教傳到了當時正

霸整個地中海地區的羅馬帝國首都:羅馬。最初

基督教作為一種異教,在羅馬受到鎮壓,信徒被

死。但與此同時,羅馬帝國開始衰落及分裂,羅

逐漸失去其權力中心的地位

另一方面,基督教禁而不絕,信徒反而越來

多,後來連那位再度振興羅馬帝國的康士坦丁大

也成為基督徒。他為了擺脫羅馬舊勢力的影響,

都康士坦丁堡,而舊都羅馬的地位’從此一落

P:90

JAME S

^ THE QHACt OF GOD

T BRITAIN. FRANCE. AND

NDER OF THE FAITH. Ac.

>f the Bible ..sh Grarr, Mercy. « JESUS ( HRIST our Lord

G'HFAT anrt manifold were thf mo« Soveremn.

,>Vhic h Almichty God. thp FaiVi of aJI mercies, bestowed «(>on us the- rxoHc of fwfnnrf. when first h- Your Mair^ty'* Royal Pfrson A'tSJEf/^ I® r»>«a us. For whrrras it was the eipettat.on ol frwny.

? 广 广^not unt^our^itvi, that upon ihr settme of that bnitM

ii^^^jii tnd pAlpablc cloiirt* of durknexs woulij so have overshadowed this Land. ihat men should have been in doubt whKh way they wrre to w»lk: and

,,• 。 th»t il shogid h»r<lJy be known, who was to direct the unsettkd State: t IS »\"V»usHM> 1Y the &rp«aiance of Your Ma»«ty, an of the Sun m his strfneth. instantly vdivFRsiTV PRrs*. dispelled thos^ supposed aM surmised im«is, an<l save unio all thai

rnivTrn »et« well affectrd exc«r<Stnc causr of comfort; esixcjall* when we

”\"”……… 二二:二二 = 二“:二二 IranoiuUjty ai hom^ and abroad.

amonc us: which is Ihat inestimable trrasurc. which pxcrllrth all ih« riches t>i ih« ewlh: hcraiisr ihc ft in I therrof Mtcndeth ilself. rwl only le the lime «rent m Ihis trarsitory wwlJ. but directnh and dispos^th men unto that elerrvaJ happmfsit wh»ch is ibove in heaten. Then not to sufTer this to fall to the ground, but father to lake it up. and lo conlinuf it in that stat«. whtrein the famous Ftedfcessor of Your Richness did leave it: nay. to co forward with the confidence an<J resolution of a Man m maimainins lh« truth of Christ, and propanatm* It far and near, is (h»t which huth vj bound *nrt firmly knit the hfuls of all Your Majrsrr^ \\oyal and re^Kious people unto You. that Your very

name is precious airson* thrm: iheir PTC rtoth behoW You with comfoft.

and they WfM You in their hearts, as thai unctified Pfrson, who, under >t C.rrM !«r>u>i God. is the immeiJiate Author of thnr tnir haT>Pines* Atwi thi* thfir contcfitmrnJ doth not d»mini«h or drcav. but every «bv increiseth «nd tiketh strength, when they observe, that the real of Your twaid th? house ot God df>ih not slack or KO Uckwtrd. but is more and more kindled. man,ff8t.n« 丨tvrif ahr«a«1 in the farthest part* of Chmtrndom. by wfitine in dermce of the Truth, which tuth «iven luch ft blow unto

劍橋大學出版社《欽定本聖經 》

劍橋大學出版 社

(4852)

.28. 新亞生活2 7 : 4 ( 1999年12 月

基督

起源於巴

斯坦地區

原來的《

經》是以

伯來及希

文寫成。

著基督教

公元380

成為羅馬

國國教

尼與教廷釐訂協議’梵蒂岡才正式獲得獨立自主權

成為今天「西方」世界的宗教中心

今天,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一方面在羅馬廢

&發思古幽情,另一方面在市內隨處可見的教堂讚

基督教文明的偉大。但有多少個會思考這兩者間的

係?當年’康士坦丁大帝遷都,把政治和宗教權力

起移到

r東方」拜占庭,「西方」的羅馬從此衰落

意大利亦陷入四分五裂。一千五百多年後’意大利

度統一,羅馬才恢服昔日光采

現時,羅馬市內處處進行維修,以響應教宗

佈公元

一 一千年為人類新時期的開始。據估計,明年

有超過

一 一千五百萬遊客會來到這個「西方」文明發

地慶祝。但有誰還會記得,在過去

一 一十個世紀裏,

界基督教中心有超過一半的時間,是在今天已被邊

化至「東方」的伊斯坦堡,而不是「西方」的羅馬

三、劍橋(Cambridge)

英語《聖經》的最終權

公元731年,羅馬教皇宣佈脫離康士坦丁堡

立,并於九年後冊封一名「異族」領袖為皇,成立

聖羅馬帝國。從此,教廷政教合一,而羅馬亦永遠

「東方」脫離關係。在此後漫長的中世紀時期,教

拆毀了不少古羅馬的雄偉建築’以所得的石頭興建

堂。加上多次地震及數千年的風沙’羅馬舊城逐漸

淹沒在泥土裏

一八七零年,意大利統一,重新建都於羅馬

新政權與教廷一直處於緊張關係,至1929年墨索

《聖經》逐漸被翻譯為多種拉丁文版,而首本英

《聖經》,則到十四世紀末才出現

十七世紀初,經過宗教改革後,在英國出現

多個不同的英語《聖經》譯本。英格蘭教會內的不

派系,各自爭取對其有利的譯本為正統。最後’英

士 一世一錘定音,於1611年頒佈一部按基督新

教義譯成的《欽定本聖經》

這部《欽定本聖經》最獨特之處’是它的版

不屬任何譯者’而由英國皇室所有。而劍橋大學出

社則以「女皇御印」的身份,代皇室管理《欽定本

經》的版權。從此,全世界任何人要印刷、出版、

進口這《聖經》版本’都必需獲得劍橋大學出版社

同意,以確保其譯文「無誤」

至於其它版本的《聖經》,仍許流傳,但它

的版權,只受一般版權法所保障。那就是說,這些

本的譯者逝世五十年後,版權便不再受到保障。就

樣地,由劍橋大學出版社獨家壟斷的《欽定本

經》,便成為了全球最具權威的英語《聖經》版本

事實上,劍橋大學出版社所掌管的權威,又

止《聖經》?學術界裏’多少學者夢寐以求這出版

垂青他們的著作。此夢一旦成真,他們便晉身學術

威之列。跟著’他們又成為新的權威的界定者。這

權威與權威的再生產,就如《欽定本聖經》一樣,

代相傳下去

四 斯特拉福(st「atf。rd-up。n-AV〇n).

正統英語的聖

從劍橋向西約四個小時車程’便來到據說是

士比亞的出生地斯特拉福

P:91

(4853)

新亞生活27: 4 (1999年12月 ) -29 -

按「正統」說法’莎士比亞在斯特拉福出

後,在這裏渡過童年及讀書,十八歲時與一名比

年長七歲的女子結婚。約

一 一十三歲時,莎士比亞

到倫敦,開始演戲。1590年’他發表第一個劇

「享利六世」,並在此後二十多年裏,編寫了三

多個劇本。還未到五十歲時,已腰纏萬貫的莎士

亞回到斯特拉福退休,并在這裏購置了不少物業

1616年,莎士比亞逝世,終年五十

一歲

以上有關莎士比亞生平的

r正統」版本’卻

有不少疑點:一名尋常百姓,怎能在作品中巨細

遺地寫出宮廷禮節?市井出身的他,在十六世紀

級嚴明的英國,怎可能給女貴族投送情詩

一名

學多才、飽覽群書的文學大師,怎會在身後沒有

下任何手稿及藏書?如果莎士比亞在生時已是多

名劇作者,為什麼在他逝世時,未見有公開報導

的死訊及悼文

於是,在有關莎士比亞的研究裏,出現

r反斯特拉福學派」,認為莎士比亞劇作的真正

者,并非那位在斯特拉福出生的莎士比亞,而是

有其人。那究竟是誰呢?莎士比亞是否只是個

名?又或只是個文抄公?在過去百多年裏,不少

者提出種種說法,雖無定論,但斯特拉福莎士比

就是原作者這觀點的可靠性,已越來越受到質疑

但儘管如此,今天仍有絡繹不絕的遊人,來到斯

拉福「朝拜」這位「一代文豪」。

r斯特拉福莎

比亞」是否只是個神話?如果是的話,又是如何

成的

據一些考証發現’在莎士比亞原作面世以後 ?

個半世紀裏(約165至1760年),這些作品曾多

被不同的作家改編’由最初平平無奇的劇本,修

為古典鉅著。而這過程正好是英國經歷了十多年

戰後,皇室回朝,需要重整國內秩序,并與其它

洲列強在海外爭奪殖民地的時期。莎士比亞的劇

不斷被改編升格’而他的地位被神聖化,正好用

確立一個英語權威,對內建構英格蘭民族身份’

外擴展英文的話語權

一七六九年,一名演員大衛格域(亦是莎士

亞作品的其中一名改編者),在斯特拉福舉辦

了 一

個大型的莎士比亞節,把莎士比亞造神運動推至

潮。而這正好發生在英法巴黎協議簽訂後六年,

國從法國手上奪取了大批北美及印度的殖民地,

一步就是建立一個以英語為基礎的全球文化王國

今天,平均每日有千多名遊客來這裏「

拜」,其中超過一半來自英國以外地區。的確’

士比亞已是全球最受景仰的文學大師之一。但他

仰慕者之中,有多少個知道「斯特拉福莎士比亞

的造神故事’和它與全球英語霸權的關係

五、結語••解構東方主義

作為一個有中國文化背境,曾在英國接受

育,現在又來到劍橋訪問的學人’我好像有很足

r客觀知識」’去了解、揭露及批判以上的

切。我現在用東方語言’向中文讀者陳述以上的

點,好像已打破了英語世界對我們的霸權。但事

是否如此

我今天能在劍橋當訪問學人,是因為我取得

一些英語世界認可的學術成績。而我的認知能力

也主要來自英語世界。一些讀者也許看得到,這

文章的敘事角度,主要來自薩伊德的〈東方

義〉。而我和薩伊德之間,亦只有透過英語才能

通。薩伊德今天能在英語世界的其中一個學術殿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裏,自由自在地批判

r

西

方」,這本身說明這「西方」是如何的穩固

在伊斯坦堡旅遊區一家書店裏’顯眼地陳列

薩伊德和一些有關東方主義的英文書籍。薩伊德

批判西方成名於西方,而他的著作來到東西方的

界,成為以西方遊客為主要對象的旅遊紀念品。

很諷剌,但對不起’我也抗拒不了在伊斯坦堡買

《東方主義》的誘惑,更抗拒不了英語世界給我

來的文化及社會身份。我為這不安,卻無奈

P:92

(4854)

本院敎師學術活動

※本院成員、解剖學系副教授 D r . Altreda Stadlin於

十月廿三至廿八日,在美國出席The 29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 ’ 並提交海

報。

※本院成員、新聞與傳播學系副教授 D r . Bryce T.

Mclntyre於十月廿八至三十日,在上海出席T h e

1999 Shangha i Internationa l Symposium on

Communications,並提交論文。

※本院成員、中大翻譯學講座教授金聖華博士與翻

譯系副教授童元方博士於十一月一至四日,在上

海參加由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香港翻譯協會,

以及上海市科技翻譯學會主辦的�'99上海翻譯研

討會」,並提交論文。

本院成員、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助理教授嚴

厚民博士於十一月七至十日,在美國出席 T h e

INFORMS Fall 1999 Meeting,並提交論文。

本院成員、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副教授劉國強博

士於i ^一月八至九日,在丹麥出席T h e International Forum on \"Hig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

China and the Western Countrie s in the 21st

Century\", 並提交論文 °

※本院成員、人類學系副教授 D r . Joseph Bosco於十

一月十七至廿一日,在美國出席 T h e Annua l

Meetin g of the America n Anthropologica l

Association,並提交論文°

※本院成員、中大歷史學講座教授陳學霖博士於 十

一月二十至廿三日,應邀到美國波士頓出席美國

宗教學會年會,並在中亞歷史研討小組作專題演

講。

※本院成員、中大會計學講座教授許仁茂博士於 十

一月廿一至廿四日,在澳洲出席Thellt h AsianPacific Conference on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Issues,並提交論文。

本院成員、人類學系副教授譚少薇博士於十一月

廿五至廿六日,在本港出席 T h e Gendere d

Mobilities in Asia,並提交論文。

本院成員、電子工程學系副教授許建斌博士於十

一月廿九至十二月三日,在美國出席T h e 1999

Fall Meeting of the Materials Research Society,並

提交海報。

祭譽

※本院成員、中大化學講座教授黃乃正博士榮獲

中國科學院選為院士。

※本院成員、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臨床藥理學部

郭志良教授榮獲聘選為英國蘇格蘭格拉斯 哥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之院

士。

※本院成員、哲學系副教授王想博士於九九年十

一月榮獲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 」

(International Biographical Centre)選入明年出版

之《廿世紀二千位傑出學者》(2000 Outstanding

Scholars of the 20th Century)�

本院同仁謹致賀忱!

本院大事$己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一日至三十曰)

四至五日 由本院及大學圖書館系統合辦之「二十 一

世紀中文圖書館學術會議」。一百八十多位來自

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就有關專題進行深入的研

究。

七日新亞國樂會於晚上八時假沙田大會堂演奏廳 舉

行「新亞書院金禧院慶音樂會」。

十二日 教職員聯誼會舉行周年會員大會。由現任 主

席林漢明教授報告過去一年會務及財務狀況外,

並選出下年度理事。

十五日至十二月三日 由本院及藝術系主辦之「顧 炳

星教授水墨都市叢林系列展」,於本院許氏文化

館舉行。

十九日 本學年第三次「金禧講座」,主講嘉賓為 金

耀基教授,講題為〈中國文化與社會〉。

二十及二十一日 三年一度之大學開放日舉行。本 院

之開放日主題為「尋根•求新」,活動包括藝墟、

系屬會表演、攤位遊戲、宿舍開放。

二十一及二十八日 大學四所成員書院及中央行政 單

位舉行籃球、足球、羽毛球、兵兵球及網球 比

賽,角逐本年度「校長盃」。

二十六日 本年度第一次文化晚餐聚談於雲起軒 舉

行,主講嘉賓羅忠鎔教授,題目為《羅忠鎔教授

作品欣賞》(普通話講述)。

新亞生活27 : 年12 月

P:93

( 左起)修志明校友、林永君校友及另一位校友 M r . John Koo

高建校友(右一)談現時工作的目 標

(4855)

新亞生活27:5 (2000年1月)-107.

3

網上創業的中大

人 盧達

過去新亞校友會舉辦的座談會,大部份由資

校友主持’十月三十日在灣仔香港醫學會舉行

「網上創業的中大人」座談會’卻一反過去傳統

幾位講者都是九十年代在中大畢業的同學。這個

座還有兩個特色:一個談的是近年熱門話題網上

業,另一個是如何籌集資金。可以說是一個提

「一條龍」服務的講座,對有意在這方面發展的

友當有很大的幫助。這次講座出席的幾十位校友

有資深的,也有年青的。其中不乏現職會計、律

的校友,他們好學不倦的精神令人欽佩

講座的主要講者林永君校友,一九九三年畢

於香港大學

’ 一九九五年獲香港中文大學訊息工

碩士學位。他與他的同事’也是中大校友同來,

紹他們公司發展歷程。數年前’當林校友在中大

一 個searchin

g technology研究計劃的時候,發覺

種技術可以有更大的用途’便嘗試找尋報業’以

一些對這方面有興趣的公司合作。開始的時候,

較學術性一點,後來逐漸擴展到比較大的層面,

中大

的 Informatio

n Networkin

的 Laboratorie

s 發展

來。一九九八年,在中文大學基金的支持下,創

了慧科訊業有限公司,從事網上資訊服務,業務

括為個人及企業提供剪報服務、新聞資訊追蹤、

版轉換軟件等。慧科雖然成立只有一年多,但其

戶已廣及各行各業,包括銀行、政府機構’甚至

港各大專院校均是他們的客戶。現在慧科已有三

多名員工,並且成功引進美國著名創業基金入股

資。目前慧科正積極擴展它的業務,希望能發展

內地及台灣。除了與中文大學聯繫外’現也有與

京大學、清華大學交流。慧科除了奠下穩健的基

外,曾獲多項獎項,包括香港工業總會的消費產

優異獎及九八年香港資訊科技大獎。林校友表示

在創業過程中,仍不時遇到挫折,例如兩次公司

近破產邊緣’但他談笑自若,充滿自信’筆者深

感到這種挫折對他們來說只是一時的磨練。林校

表示投資者對中大的科技沒有懷疑,而對他們的

理及發展也感到滿意

現為宏曦投資顧問(香港)有限公司副總裁的

志明校友(九零年工管)在講座中,談如何吸引創

基金的投資’他表示如果公司業務前景美好,雖

沒有資產及業績,這些基金也樂於投資。他具體

說明基金的要求,以及他們擔當的角色。修校友

表示如果沒有途徑尋找創業基金,他可以提供

最後一位講者高建校友,九八年綜合工程系

業。高校友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同學,已先後創立

間公司。目前他正專注於WA

P (wireles

s Applicatio

n

protocol)手機技術的應用’相信這項技術將廣泛

行。最近’他成功創設手機版icql539pcom幾位

者年青有為,他們樂觀進取的精神是同學學習的

穩0

P:94

Mr. Joe Li

New Asia College Library

(4856)

New Asia Life

A Monthly Publication of New Asia Colleg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atin, Hong Kong 15th December 1999

CONTENTS

1 ‘On the Spirit of New Asia' by Prof. Jao Tsimg-i

2 Messages from the Teachers & the Alumni Association

of the College to the Class of 1999

3 'Willing to take Responsibilities - To Enter the New

Century' by Prof. RC. Leung

3 Programme of the New Asia College 1999 Graduation

Ceremony

4 Messages from the Teachers of the College to the Class

of 1999

5 Name List of the Class of 1999

8 Photos of the Class of 1999

22 ‘To Establish a Network, and To Become a Force' by Mr.

Wong Kin-ping

23 ‘Chinese Culture and Society' by Prof. Ambrose King

26 The Histo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Asia Middle

School' by Mr. Shu Tao

27 'How did the World Civilization Move Westward?' by

Prof. Ma Shu-yun

30 Activities/Honour/Major Events

31 'The CU Alumni in Internet Enterprise’ by Mr. Lo Tat-sang

MAJOR EVENTS

(From 1st - 30th November, 1999)

Nov. 4-5,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Libraries

in the 21st Century, which is jointly organized by the

College and the University Library System, CUHK was

held at Cho Yiu Conference Hall. During this 2-day

Conference, over 180 renowned scholars and library

professionals from around the world participated in the

captioned subject.

Nov. 7, The New Asia Chinese Music Society organized a

Chinese Music Concert to celebrate the College's Golden

Jubilee Anniversary. The concert was held at the Conceit

Hall of the Shatin Town Hall.

Nov. 12, The annual general meeting of the New Asia Staff

Association was held at Yun Chi Hsien at 12:15 p.m.

During the occasion, Professor Lam Hon-ming, Chairman

of the Association, presented to members the annual report

and annual financial report. New members of the

Executive Committee were elected.

Nov. 15 - Dec. 3, The 52nd Exhibition 'Modem Ink Painting

Series: City-forest' by Professor Ku Ping-hsing organized

by this College and the Fine Arts Department was held at

the Hui Gallery.

Nov. 19, The College's 3rd Golden Jubilee Lecture 'Chinese

Culture and Society' by Prof. Ambrose Y.C. King was held

at the Sir Run Run Shaw Hall.

Nov. 20-21, The University Open Days was held. Theme of

the College is 'Trace and Breakthrough'. Various activities

were held during the occasion such as performances by

departmental societies and interest groups, fun stalls and

visit to hostels.

Nov. 21-28, The four Colleges and the central administrative

units competed for the VC Cup this year. The sports

competitions included basketball, football, badminton,

table tennis and tennis.

Nov. 26,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Committee on College

Cultural Life, a dinner/cultural talk was held at the Yun

Chi Hsien. The speaker for the occasion was Professor

Luo Zhongrong, a renowned Chinese composer, who

spoke, in Putonghua, on ‘Appreciation of compositions,.

.32. 新亞生活27:4 ( 1999年12月

P:95

AS

4 5 1

H 7 5

nau I

本期要目

千紅萬紫香江依舊禧月福年世紀迎新 黃維樑

「歷史上的慈善服務與社會動力」學術研討會 張學明

人文精神經濟學 郭少棠

「綠色化學」小型研討會

「水產養殖生物技術」小型研討會 劉紅朱家 渗

新亞金禧院慶音樂會 龍文慧

二十一世紀中文圖書館學術會議

8 沒有不能實現的夢 想 殷芳芳

「紀念陳寅恪敎授國際學術研討會」有感 謝偉傑

)第四十八屆畢業典禮

1 2籃球隊及羽毛球隊遠征台灣 曾慶鈴

1 3校董湯恩佳博士弘揚孔學不遺餘力

1 4新紀元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書訊

1 5新亞劇社重奪多項大獎/「演辯學會」傳佳訊 山爾

1 7本院春夏季語文活動

1 8新亞醫院籌建簡訊 梁沛錦

1 8 大 事 記

1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dered Mobilities in Asia

19《千禧獻萃:文物館藏品集珍》展覽

新亞生活27: 5 (2000 年 1 月 ) -109.

(4857)

一零零零

年 :十五日 第二十七卷第五期i 新亞生活月

香港中文大

學 新亞書

版 非賣

本刊創刊於一九五八年五月。一年中除七八月外,每月出

黃維

千載難逢,現在

T。過年要慶祝’十

要紀念’百年是盛事

千年古來稀。中國歷

悠久,信史也不過有

個「千禧」而已。逢

逢百’總使人眼前

亮,心頭一震,顧往

前,意義與感慨頓生。到了千年關口,生年不滿百

蜉赠人生,竟能懷千歲之憂,怎不感到快樂

千克,千米,小千中千大千世界,千是神奇

數字。千山萬水千萬億萬的地球人,用盡千言萬語

千奇百怪地千呼萬唤終於迎來這千載一時。儘管國

人際的問題千頭萬緒難以解決,世紀末又是千年末

人心有千千結,恐怕千年蟲肆虐,千軍萬馬的戰爭

來災難,人類仍然千方百計為千秋萬代打算’希望

來美好’可以千里共輝娟。心有千千結。為過去的

年結算,人類的表現千彙萬狀、儀態萬千。春秋

序。擁抱文明、禮贊文化的人,認為秋氣肅殺之餘

人類過去享有如春天的美麗。臭氧層洞穿、水陸皆

染之際,地球仍是大花園,「萬紫千紅總是春」

(也許我們應該説「萬綠千紅」,因為綠色是環保

是廿一世紀人類的首要大工程。)千紅萬紫,欣榮

盛,經濟衰退之後現有復趋之勢,社會文化多元而

和諧,香港人基本上可感安慰;當然期望日新又新

迎來二十一世紀禧吉幸福的月月年年。於是撰一聯

慶賀千禧曰

千紅萬紫香江依

禧月福年世紀迎

P:96

新亞生活27:5 (2000年1月) -110.

4858 •歷史上的慈善服務與社會動力」學術研討

會 張學

為慶祝新亞書院五十周年金禧院慶,香港中

大學歷史系與新亞書院於十二月六至八日,假袓堯

堂舉辦「歷史上的慈善服務與社會動力」學術研

會。開幕典禮由籌委會主席、中大歷史學講座敎

陳學霖敎授主持,並由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院

梁秉中敎授、中大文學院院長郭少棠敎授、及歷

系系主任蘇基朗敎授致歡迎辭。這次研討會有來

內地、台灣及香港

一 一十多位學者參加,分別就下

題目發表報吿

一 「宋代的僧人與醫療」(黃敏枝敫授)

二 「宋朝對少數民族之社會救濟」(張文敎授)

三 「近代濟貧政策的變遷及其影響一以英國貧

(Th

e Poo

r ()

f 1601)與中國北宋時期(960

-

1127)濟貧政策的實施為例」(劉建伶小姐)

四 「江蘇尹灣漢墓簡牘探討:豪族大姓的政治

社會活動」(黎明釗敖授)

五 「漢唐間佛敎與醫療救濟一以癩病為中心」(

家偉博士)

(本文轉載自十二月九日《信報財經新聞

I市場經濟成功需配合多種因

素 過培訓,人民才有進入市場經濟的機會’並且從

分享到好處。他以日本明治維新爲例子說明,日

在一九一三年經濟還很落後’但印製書本的數量

多於英國和美國;因爲日本的文化水平高’結果

和九十年代世界不斷傳出市場經濟

r大獲

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和新興東

亞 【中國的成功在參與國際-币場

场後來發展市場經濟打好基礎。縱使毛澤東時代

,他也提出中國大陸在開放改革之前就不斷提供基 的

ml③與市場經濟爲善,正如亞當史密斯所言•.「人類

爲往往得出竞想不到的結果。」這位印裔經濟學家又不忘

一國印度和中國作

I比較。他說,印度有民主制度、

【,這些都是中國沒有的。但中國的成功在於參與國

_ . -ri彳經濟全球化,但不像俄羅斯大規模進行私有化,結

⑴Hii不中國可以成功由舊體制轉向新體制,但沒有產生諸多後遺

J ,而且務黄的精神令中國發展勝過教條而欠缺靈活的印度

由於髙等教育發逹’印度成爲全球第二大電腦軟件生產商

1但其利益不能惠及多數人,創造的就業機會也不多,比不

:中國大陸經濟的全面發展;論消滅貧窮的成就’中國也勝

民主可以保證政府膀聽

「明清時期鄉村社會中宗族義田的發展」(曹

慶敎授)

「善與人同一清代的善人、善書與善事」(游

安博

士 )

「近代基督敖在華醫療事業評議」(陳建明

授)

「慈惠與市政:清末上海的『堂』」(梁元生

授)

「民國北京政府時期(】912-1921)、•.中國紅

字會的慈善救護與赈濟活動」(周秋光敎授)

「慈善與修行:以世界紅ftK子會的『赣賑

作』為例」(宋光宇敫授)

十二「197()年代前香港慈

事業的發展與特徵

(洗玉儀博士)

十三「慈善活動與殖民

義:香港早期的保

事業」(葉漢明敎授)

十四「治身體、救靈魂..

督敖靈實協會在香

調素嶺的醫療救濟

業」(劉義章敫授)

十五「十九世紀香港天主

的慈善活動」(夏其

【提高生產力靠教育

•辛應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邀

: 商業道德令合約行爲可以延續及變

毋須經常因違約而打官司);又像彼此信任

I

也不存在’生意又怎能擴展?除此之外,假如要

不能單靠市場本身的力量

今’從過去資本!王義成功的經驗.

十六「六零年代以前香港

會的慈善事業」(梁

茶敖授)

十七「香港聖保旅修會的

善服務」(張學明敎授)

P:97

十八「激進敎會組織與香港社區工作」(瑪可立敎授)

十九「情緒及行為問題兒童」住宿照顧服務及

育:回顧與反思」(石丹理敎授、林君一先

及任煤華先生)

十「慈濟志工行善的人情脈絡」(盧葱暮敫授)

研討會很榮幸邀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劍

大學聖三一學院院長Prof

. Amarty

a Sen於 十

一月

日(星期三)上午十一時三

h分’作壓軸演講,題

是\"Markss, Valu

e

an

d Publi

c Policy\"(「市場、價

與公共政策」)。當日座無虛席,吸引了本校及不少

專院校學者菠臨聽講。而於翌日本地多份報章均有

盡報導。茲選載《信報》兩篇專稿供讀者參閲

(左起)梁秉中院長、Proi:

AmartyrScn及郭少棠教

一 ^^

人文精神經濟

郭少

最近中大歷史系和新亞書院聯合邀請了去年

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瑪提.辛(Amarty

r sen),論述

「市場、價值和公共政策」的專題

筆者替該次演講作主持,從旁看到這位著名

者回應台下各類問題,充分反映他廣博的知識和開

的胸襟,不禁大為敬服。筆者稱許他為「一位具人

精神、人道主義的經濟學家」,是個由衷的嘉許

他關心經濟發展同時所造成的貧困。經濟繁

背後埋藏著無數非經濟的問題,這些問題屬於社會

體的範疇’必須從公共政策和個人選擇的權利兩方

結合起來考慮

人的基本價值必須受到尊重

來自印度的辛敎授,雖然家庭背景屬於上層

書香世代,但對印度社會的貧窮卻一直深切

他專門研究貧窮和饑荒,希望透過社會科學的

論和證據,把經濟法則和道德哲學融合為一。個人

、個體和集體的關係必須取平衡。辛敎授的

,嘗試把這個平衡量化地計算出來

説到最後,仍然是社會對個人的尊重,政府

公共政策必須顧及個人福利和權利

在他的演講中,分析近幾年全球性的經濟

機,東亞地區的金融風暴,正好證明市場經濟和資

主義必然成功的説法不能再立足。就算是歐美社會

內部,貧窮和失業仍然嚴重,俄國的情況更令人想

中國經濟改革的途徑來得更務實

市場經濟的成敗,不能單靠市場和經濟因素

非市場的組織和力量,也有它們的影響力

非市場力量,是經濟以外的社會力量。换個

詞,是「公民社會」(civi

l society)廣泛的架構和

在的力量。從法律、政治參與、國民敎育、新聞

介、社團和福利組織等,都能在不同角度或層次影

市場經濟的健全運作

辛敎授相信民主參與,亦同時強調政府的福

角色。他以饑荒為例子,指出印度獨立後實行民主

推動新聞自由,饑荒已不再出現。反之,一九五八

至六一年的中國、目前的北韓,由於政治的不民主

結果容易出現饑荒

不過,只靠民主,甚至高科技知識的發達,

不一定可以促成市場經濟的成功,也不等於貧窮的

失。近十年印度高等敎育發達,印度成為世界電腦

件生產商的領導,但在解決貧窮的問題上,卻不如

國全面發展經濟來得有效。只有全面發展社會各種

能,經濟成功才有把握

多元化的人文主義經濟學由此誕生

P:98

(4860)

;^慶祝本院創校五十周年,由中大化學系及本

铜院主辦之《綠色化學》小型研討會於九九年

十二月一至三日在新亞會議廳舉行。有由內地、

日本、台灣、美國的十八位學者菠臨參加,而本

地出席的學者有十五位。開幕禮由新亞書院院長

梁秉中敎授及化學系系主任歐陽植勳敎授主持並

致歡迎辭。會議的聯絡人為中大化學講座敎授吳

奇博士及化學系副敎授余濟美博士,各參加者在

會上就「綠色化學」有關各方面問題作了深入的

探討,會上共宣讀十九篇文章••

1. 'Microbial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Novel Biodegradable Polyesters' (Prof. Doi Yoshiharu. RIKEN Institute)

2. 'Plastic Consumption, Plastic Waste Manage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ly Degradable Polymers in

China' (Prof. Jiang Ming, Fudan University)

3. ’NOx Reduction by Propene and CO in Containing Oxygen

Atmosphere on Supported Palladium Catalysts' (Prof. Fu Yil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4.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Extraction Processes' (Prof. Wai

Chien M. University of Idahol)

5. 'Mechanism of Cleaning Production of Trace Element Medicine and Extraction of Glucose Oxidase from Waste Mycelium'

(Prof. Ji Liang-Nian, Zhongshan University)

6. The Study ofCeria-based Oxides in Three-way Catalysts' (Prof.

Lin Pei-y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7. 'High Value Transformation of Leather Solid Waste' (Prof. Wang

Kun-yu, Sichuan University)

8. 'Self-Assembly of Block Copolymer in Supercritical CO:' (Prof.

Benjamin Chu, State University of Stony Brook)

9. 'Supercritical Fluids: Clean Solvents for Green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Prof. Han Buxing,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AS)

10.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of Mixed Wastes

nium' (Prof. Chiu Kong-hwa)

'Proteinic Fatliquor Made from Lard and Chromed Residues'

(Prof. Li Tianduo, Shandong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ew Biodegradable Polymers' (Prof. Zhuo Ren-xi, Wuhan University)

'Biodegradable Composite Materials Based on Cellulose Acetate and Natural Rubber' (Prof. Ni Xiuyuan. Fudan University)

'Environment-benign Conversion of Lignocellulosics' (Prof. Yu

Hui-sheng, Guangzhou Institute of Chemistry)

'Market and Prospect Industrialization for Biodegradable Plastics in China' (Prof. Yuan Dongxing, Xiamen University)

.'Solid State Syntheses and Green Chemistry' (Prof. Zhou Yiming, Nanjing University)

.'New Technology of Leather-making Effluents Recycling' (Prof.

Lin Wei, Sichuan University)

• 'Phenol Oxidation in Supercritical Water' (Prof. Zhuang Yuanyi, Nankai University)

.'A New Type of Leather Chemical and Tanning Technology to

Prevent Chrome Pollution' (Prof. Li guoying Sichuan

University)

新亞生活27: 5 (2000年1月 ) -112.

P:99

敎授作了題為“改良蝦類的基因組工具”的專題講座,

辛世文敎授介紹了由香港研究資助局的“植物及真菌”

的卓越學科領域,另有來自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水

生生物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青島海洋大學、中山

大學、廈門大學以及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的二十餘

位專家學者在會上發表學術報告,內容涉及魚、蝦、蟹

及貝類等的個體遺傳、種群遺傳、內分泌、轉基因表

達、種質資源、免疫功能、抗病毒等方面的研究。

該研討會的舉行,為生物技術在水產養殖上的應用

研究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合作機會,並提出更為廣闊的前

景。會議期間香港中文大學與中國科學院學者就創建海

水及淡水生物資源生物技術聯合實驗室作了深入的討

論,期望聯合實驗室於年內成立,配合新建於白石角的

海洋科學實驗室於2()()0年底落成。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至十一日,在香港中文大學新

亞書院會議廳召開了水產養殖生物技術小型研討

會(Mini-Symposium on Aquacultiiral Biotechnology)�

該研討會由生物系海洋科學實驗室朱嘉濠敎授發起’生

物系主辦,並作為新亞書院五十周年金禧院慶的慶祝活

動之一,得到新亞書院的贊助。會上由新亞書院院長梁

秉中敎授及生物系系主任辛世文敎授致歡迎詞,共有來

自加拿大、中國大陸、香港等地的六十二位專家及學生

參加了該研討會。

會上由來自加拿大阿爾伯特大學Stephen S. Moore

新亞生活27: 5 (2000年1月 ) -5 .

(4861)

水產養殖生物技術小型研射會

劉紅朱嘉渗

P:100

(4862)

m :備多月的《新亞金禧院慶音樂會》終於在十一月

七日晚假沙田大會堂演奏廳圓滿舉行。

當晚的節目可謂十分多元化。雖然離不開中樂演

奏,但形式包括大合奏、小組

合奏、四重奏、揚琴協奏、更

邀得男高音張福天先生擔任獨

唱,和前新亞國樂會主席鄭學

仁先生擔任签獨奏。而曲種則

除了傳統曲目外,還有地方音

樂以及現代中樂作品。

院長梁秉中敎授致詞後,

音樂會便正式開始。

那晚由於我擔任揚琴 獨

奏,指揮汪熾華先生著我在演

出前好好休息,所以除了兼任

數首樂曲的敲擊以外,我的工作就只是「躲」在化妝間

休息,其他的繁重工作便交給莊員們辦理。

中場休息前的最後一曲就是我的揚琴協奏《漓江隨

想》。這曲子已有十多年沒在香港公演過了(而上一次

擔任獨奏的是本人的老師陳國輝先生呢! ,有相當的

難度。我花了好幾個月時間學習和練習,所以出場前吿

訴自己:一定不可以出錯!因為如果有甚麼「行差踏

錯」,便會浪費多月來的努力了。幸好指揮能配合我和

樂隊,整首曲子奏來效果也相當不錯,更得到前來觀賞

的中樂界朋友的讚賞;更有日本朋友在觀賞完畢後來到

台前盛讚節目非常精彩!

我擔任國樂會主席期間的「重頭戲」已圓滿落幕,

而任期也行將屆滿。今年適逢金禧院慶•能為書院「賀

壽」,盡點綿力,我感到非常幸運!

在此再次感謝院長和書院各位職員對國樂會的支

持,沒有你們•相信這場音樂會將難以完成!

新亞生活27: 5(2000年1月 ) -114.

P:101

(4863)

二十一世紀中文圖書館學術•議

疆 摄 B a S

~“十世紀末的今天,人類正處於一個前所未有之資

~ 訊科技高速發展年代。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 大

精深,經、史、子、集及宗敎等典籍浩如煙海。如何保

存這些寶貴的歷史遺產,並利用資訊科技的優勢’衝破

地域界限,達致分享彼此所藏,從而促進學術交流、弘

揚中華文化,乃中文圖書館業界邁向二十一世紀時之共

同使命。而一九九九年也是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的五

十周年金禧校慶,際此歷史時刻,新亞書院與香港中文

大學圖書館系統聯合舉辦了「二十一世紀中文圖書館學

術會議」•探討中文圖書館於二十

一世紀資訊科技衝擊下之未來 路

向。會議於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四曰

及五日(星期四及五)假香港中文

大學祖堯堂舉行。在會議期間,近

二百位來自本港及世界各地的專家

學者濟濟一堂,就下列圖書館學課

題,作深入的探討及研究:

3.

大學圖書餘館長黎民頌博士於晚宴上致歡迎 辭

二十一世紀中文圖書館之館際合作與資源共享

二十一世紀中文圖書館網絡環境中之圖書館自動

化與圖書館管理

二十一世紀中文資料及善本書之保存

4. 二十一世紀圖書館資訊的服務與技術

5. _書館敎育與二十一世紀中文圖書館人員之培訓

本次研討會之大會主席暨籌備委員會主席為黎民頌

博士,籌委會名譽主席為鄭炯文先生,秘書為霍偉基先

生。籌委會委員包括潘華楝博士、文直良博士、黃維樑

敎授、廖建強先生、李錦桂女士、

余佩嫻女士、潘明珠女士及王明俊

先生。

是次研討會有近二百位學者專

家參加,呈交之論文共四十多篇,

是歷來在本港舉辦的圖書館會議中

最具規模者之一。

rr

‘ ^ < ^ f P 女 j r y

新亞生活2 7

P:102

新亞生活27:

5 (2000年1月

) -116.

(4864: 沒有不能實現的夢想 工商管理系3/4殷芳芳

香港與日本兩地之間的文化交流十分活躍,這

使我自小便對日本文化抱有濃厚的興趣。幸運地,透

過參與新亞書院的交換生計劃,我終於實現多年來&

日留學的夢想,前往位於東京的亞細亞大學(亞大)

進修日本語。自五月中踏進東京成田機場的那一刻

y至今已度過了半年

,在這期間我所

.是超乎預期

之外的豐富。

首先,讓我與大家

分享在亞大的學習生

活。在這兒,我修讀的

專為外國留學生開設的

語言課程(稱為別科)。

在學期剛開始的時候,

不論在課堂上或是日常

生活中,都遇上了不少

語言上的困難。幸而,

由於別科的課堂既緊密

(每週上六天課),課程

內容又廣泛(包括聽、

説、_、寫),加上在日本本土,每天透過購物、收

看電視、閲讀報章等接觸到日本語,漸漸地,別科的

同學都在學習上有了明顯的進步。

學習上有所成就固然可喜’友®的收穫更讓我

覺得寶貴。班上的同學,都是分別來自大陸、台灣、

印尼、韓、泰國、美加等地的留學生’不同地域的年

青人聚合在一起共同學習’課餘不時一起燒烤、遠足

等,都使我深深地體會到緣份是何等的奇妙。

除了難忘的別科生活外,亞大所舉辦的各種各

樣校內活動也令我回味無窮。如在六月份舉行的「國

際交流派對」,共有十多個不同國家的留學生參與其

中,分別介紹自己國家的食物和文化。藉此機會,我

不但一 口氣嚐了多國美食,更觀賞了印尼、緬甸等地

精采的民族舞蹈表演。在派對中,我也與其他香港的

留學生一起,同心合力準備了地道的「港式車仔麵」

和「紅、緣豆沙」等讓人品嗜,還以短劇形式介紹香

港的生活,推廣香港文化。

另一方面,在剛結束的亞細亞校園祭中’留學

生都獲得機會試穿上優美的和服在瀰漫著秋色的校園

內拍照留影。期間,校內更有如茶道、合氣道、弓道

等文化表演’使我大開眼界。然而’最令我難忘的是

親身參與了日本琴的演奏會。我們經過老師兩個月的

悉心指導,終於在校園祭中成功地彈奏了如「櫻

花」、「故郷」、「紅葉」等日本等傳統的曲目’更

讓我深刻地體驗到日本文化美。

若説到校園生活,便不能不提宿舍生活了。在

這兒,讓我了解到日本學生跟留學生彼此在生活習慣

中的不同。譬如説’日本人十分講求合作性和規律

性,全體住宿生都會每月集合一次舉行例行合曰議,以

明白宿舍的運作情況。我們也要輪流擔任值班,負責

清掃廚房、浴室、接聽公眾電話等,由此增強了宿生

對自己的生活環境的責任感和認同感。最特的是日本

人生活環境的責任感和認同感。比如,他們在生活中

的垃圾分類方面做得很完善,使我也不期然加強了對

環境的保護意識。

在武藏野市境這地方生活,事實上與中大生活

差不多。代替往火炭吃夜宵.我們則往「居酒屋」吃

烤肉串;雖然沒有大埔的單車徑,我們卻可隨從宿舍

踏單車往車站;去不了旺角和沙田,我們就轉往吉祥

寺的商店街購物和看電影;看不到遼闊的吐露港,宿

舍旁的小田野卻補償了這個遺憾。

在校園生活以外,也有許多美好的回憶。最難

忘的要算是在八月份攀登了富士山。深夜時分的漫天

繁星和雲海上的日出盡顯大自然的美。在東北秋田

縣’我跟別的留學生一起綑上頭巾,穿上傳統的節日

服裝,與當地的村民一起抬著神轎,一邊响喊一邊往

神社方面前進,現在回想起來肩膀還彷彿隱隱作痛。

在淺草,班主任帶領我們擠身於八十萬人群中,觀自

江戶時代流轉下來的隅田川煙花大會。此外’還有在

帶有歐陸色彩的北道館市中漫步、鎌倉的研修旅行和

中、小學校的訪問等,都一幕一幕地湧現在眼前。值

得珍惜的,不僅僅是觀光遊玩的喜樂,因為在旅途中

接觸到的人和事,敎我領會到許多人生道理,拋棄了

以往的一些固執,開拓了新視野。

在日本,由於忙於學習和適應新環境,想家的

感覺還不算怎樣強烈。只是在函館山上欣賞如寶石般

閃耀的夜景時,心中總覺得維多利亞港旁的摧璨夜景

要更美。直至九月時台灣發生大地震,眼見身旁的台

灣朋友在日本焦急地等待家人的消息,人在異郷的感

覺便突然強烈起來。在通訊發達的今天,鄉愁仍是驅

散不去,不難想像古人在異地的思郷之情是何其濃厚

了。最後,我得感謝新亞書院予我寶貴的留學機會,

使我知道世卜:確是沒有不能實現的夢想。

P:103

新亞生活27: 5 (2000年1月 ) -9.

紀念「敎授的敎授

——「紀念陳寅恪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有感

點出路向,也是為知識份子標舉了立身處世所應有

義。若沒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以尋求

1

人- 三九年於 ;

(4865: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

一 一十七、八兩天,廣州中

大學舉辦了「紀念陳寅恪敎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者有幸随老師參與盛會,實在眼界大開。出席是次

謙的有數十位學者。而其中有不少前輩學人,皆是

者仰慕已久的,如季羡林

, 授、王永興敎授,日本的

田溫敎授等,真令筆者興

.不已

這是筆者第一次踏足

山大學’但見綠樹成蔭,

築古色古香,漫步其中’

感輕鬆舒暢,想必是一個

習的好地方。會議其間’

者有機會與中山大學的研

生交流,更感到他們用功

習的態度。在優美的校

內,有著認真的學生,真

相得益彰

老中青三代學者齊集中山大學康樂園,當中

有陳寅恪先生的弟子、再傳弟子,更有治學方法、

徑受陳寅恪先生所影響的年青學人。大家也懷著敬

之情,對一代國學大師的生平事跡、學術成就、治

方法等方面,進行了熱烈的討論與分析。寅恪先生

世雖已三十年,但其在學術上之貢獻及影響卻堪稱

朽,並將在下世紀繼續為後輩所學習

寅恪先生生於590年,家學淵源,其祖及父

清末名士,並推行維新變法,以救國為己任。先生

三歲即赴日本留學,隨後遊學德國柏林大學、法國

黎大學、美國哈佛大學等。

一 一十年代回國後,歷任

華大學、北京大學、廣西大學及西南聯大的敎授,

港期間,曾任敎於香港大學。五十歲時,更被英國

津大學聘請,然先生最終仍選擇回國。1949年

後’寅恪先生任敎於廣州嶺南大學(後改為中山

學),從此在粤度過最後的

一 一十年

’ 1969年’在

革的劫難中逝世

寅恪先生博學深識,其治學既能廣博’又能

細。有人譽之為三百年來所罕見。而其在史學研究

貢獻,更為世所公認。又通曉的語言多達

一 一十餘種

英、法、德、日語自不在話下,甚至突厥文、西

文、梵文等中亞語文,皆成為先生的治學工具。正

為先生的功力和卓識,致使其講課常吸引一批敎授

聽’如吳{必、瑪友蘭、朱自清等,故被尊稱為「敎

的敎授」。先生著作甚豐,其要旨皆在弘揚中國

化’即使在晚年,身處政治風暴、漫天狂潮之際’

又身受目盲臏足之苦,但先生仍以驚人的學力及

力,完成《論再生緣》及《柳如是別傳》兩部鉅著

身於清末內憂外患之際’經歷國難時艱,面

中國文化受到種種的挑戰、衝擊與質疑,因此,為

國文化尋出路,成為陳氏一生念茲在茲的目標。其

持「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正為中國文化精

人 理

’則一切皆是徒然。故先生有詩云:「讀書不肯

」,筆者即理解為讀書是在尋求真理,而非為

現實利益,特別是他人的目的服務。當然,在現實

面,這卻是很難辦到的。因此,也有人認為這是在

高調,寅恪先生在一首詩中亦言:「一生負氣成

日,四海無人對夕陽」’讀來不免令人有蒼涼、孤

之感

走筆至此,作為一個新亞人,筆者想到’寅 。

先生雖與新亞無涉’但從其一生經歷而言,卻頗可

《新亞校歌》中的幾句來比擬:「手空空,無一物

路遙遙,無止境。亂離中,流浪裡,餓我體膚勞

精。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千斤擔子兩肩挑.…

綜觀寅恪先生一生歷經磨難,而其志不屈,執著將

國文化的千斤擔子兩肩挑。這種精神能與新亞精神

合符節。或許正因為陳寅恪先生與錢穆先生皆對中

文化充滿希望、肯定,並懷有一份敬意與眷戀不捨

情’兩位國學大師將一生奉獻給弘揚中國文化的

業。今天人人皆説新世紀的來臨’是中國人的世紀

那麼,在世紀末’回眸前輩對重建中華文化的努力

對我們思考中國文化在新世紀的角色,又有何啟

最後,本文欲以陳寅恪先生在《清華大學王

堂先生紀念碑銘》的一番話作結:「::士之讀書

學,蓋將以脱心志于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

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惟此獨立之精神,

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

光。」對稱為知識份子的我們,也許,是值得加以

P:104

(4866)

畢業典禮

第四十八屆畢業典禮,在去年十二月九日舉行。中大的畢業禮安排在

上午,而本院的則於下午一時三十分在大學廣場舉行。這一屆新亞畢業的

同學共有六百八十五人,參加畢業典禮的同學則有五百多位。

這次典禮的主禮嘉賓為饒宗頤敎授。饒敎授在文化藝術上成就卓越,

著作等身。他曾先後任敎及作研究於海內外多所著名大學,現為香港中文

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暨藝術系榮譽講座敎授及香港大學中文系榮譽講座敎

授。在致辭中,他鼓勵同學要能擔負起重大的任務和使命,開創美好的明

天。

在同學一一上台接受梁院長頒授文憑後,畢業生代表唐挺堅同學致

辭,表達了他畢業後的感想。隨著典禮圓滿結束,各敎職員及畢業生由院

長及校董率領,浩浩蕩蕩的步行至新亞圓形廣場拍照留念。其後畢業生代

表與院長、輔導長一起在校園植樹紀念。整個畢業典禮在喜氣洋洋下完結

了。

P:105

(4867)

(左起)曰本駐香港總領事填田邦彥先,i^i

生、李金鐘校友及夫人、中大校友會聯’ r

會會長瑪健港醫生

P:106

$ 灣成功大學校長接受本院致送紀念 旗

梁秉中院長(左三)、黃乃正教授(左二)、文直良博士(右 -

各運動員在授旗禮後合影 。

4

J

本院藍球隊與台灣中正大學藍球隊作友盆 赛

(4868)

新亞生活27:5(2000年1月)-120.七名藍球員及六名羽毛球員在梁鳳蓮老師、

遠明老師、梁偉傑老師及陳志明老師的帶領下,於

一月

一 一十六日前往台灣高雄。曾在中文大學任敎

多年的羅茂卿老師極盡地主之誼,於首晚帶領我們

嚐台灣當地美食—自助火禍、台灣刨冰和台式沙

—款式繁多,美味可口。羅老師更不停叮囑我們

多吃一點才有足夠熱能應付以後兩天的比賽,但一

運動員卻笑説吃

一頓如此豐富的自助晚餐,在體

突增的情況下要退出比賽

了 !

n.

本院藍球隊與成 功 •球I 交

四日三夜,不太長,也不太短。但它已為一

「新亞人」留下一次難忘而有意義的旅行經驗。這

為慶祝新亞書院五十年金禧紀念而舉行的「籃球隊

羽毛球隊遠征台灣」之旅。為隆重其事,書院在出

前安排了一「訪台授旗儀式」,院長梁秉中敎授更

臨主持。他叮囑各運動員要把握這次訪台的機會,

相學習、增廣見聞’把「新亞精神」發揚光大

Or

籃球隊及羽毛球隊遠征台

灣 曾慶

給 我們先後在第

一 一天的下午及第三天上午,與

品。儘管大家都希望取得勝利.但仍以「友證第

灣的成功大學及中正大學進行友®比賽,並交換紀念 一 ,

比賽第

一 1」的態度參與比賽。雖然各位已全力以赴

最終都失敗而回,但可説是雖敗猶榮!我們除了在

賽中切嗟球技、汲取了比賽經驗’更與當地的同學

立珍貴友誼

除比賽外,交流團安排了我們參觀當地的博

館及當地的名勝—風吹沙及懇丁等地方。風景極

優美,綠油油的山戀,深藍的海洋。這美麗的風光

新亞校歌「山厳厳,海深深,地博厚.天高明」相

應。各人站在優美的環境中,不禁心曠神抬

只是四日三夜的旅程,已好像經歷很多..

育比賽、學習球技、認識朋友、文化欣賞、師

溝通::。我們慶幸能在新亞五十周年金禧紀念

日子,代表書院參與這項極具意義的活動

P:107

(4869) m i

新亞生活27:5 (2000年1月) -13.

校董湯恩佳博士弘揚孔學不遗餘

本院校董、香港孔敎學院院長湯恩佳博士對

揚孔學,興學育才向不遺餘力。去年下旬湯校董曾

後在海內外國際學術討論會上發表講話,本刊特選

部份講辭內容。如讀者擬閲讀全文,請來函本編輯

索閲

映西省鄙縣張載國際學術討論 。

弘揚孔學,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迎接新世

「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

都小平先生提出要建設有中國

色的社會主義強國,必須在加

經濟建設的同時,加強精神文

建設。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學

想,在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過

中,發揮了極其重大的作用。

今天,學習繼承這份珍貴的文

遺產,仍然是加強精神文明建

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提高國

素質和道德修養,增進全國各民族、各界人士、港

澳、臺和海外華人的團結和友證仍然具有積極作用

孔子説:『為政以德』(《論語.為政》)、『其

正,不令而行』(《論語.子路》)、『節用而愛人

(《論語.學而》)。又説:『不義而富且貴,於我

浮雲』(《論語.述而》)、『富與貴,是人之所

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論語•里仁》)如

每位領導和公民都牢記這些光輝的敎導,并身體

行,加強精神文明.反過來,它又會促進經濟和科

技術在現代化的道路上健康順利的發展。

紀念孔子誕辰255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

儒學在世紀之交的回顧與展

「回顧過去文明發展的歷史和孔子學説對東

西方的影響,可以看出,儒學作為中國文化及東方

化的代表’其理論體系和思想內涵的精粹之處,自

超出地域和時代,為世界文明的發展所客觀需要的

值和成份’而值得今天的人類所吸取和發揚光大

展望儒學的未來發展,在即將到來的新世

裡,機會與挑戰并存,和平發展仍是世界的兩大

題。在我學習西方先進文化的同時,以孔子為代

的中華優秀文化也將進

一步走向世界,并為世界

越來越多的人們所理解和接受。它將把人類帶入一

和平、穩定、進步、繁榮和文明的新世紀。

瑞典斯德哥爾摩廿

I世紀中國及西

國家高等教育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

儒家思想與高等教

「孔夫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思想家和文化名人

首位,這在美國出版的《世界名人大辭典》和英國

版的《人民年璧手冊》裡得到反映。他們的排列順

依次是孔子{Confucius)、柏拉圖(plain)、亞里

多德(Aristotle)、哥白尼(Copernicus)、牛

(Newton)、達爾文(Darwin)、培根(Bacon)

阿奎那(Aquinas)、伏爾泰(Voltaire)、康

(comte)。孔子之所以被列為世界十大思想家和

化名人之首,其重要原因就是他在

一 一千五百多年前

首創私學,打破貴族對敎育的壟斷,把文化知識傳

到民間’為中國古代文化敎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創

性的、不可磨滅的貢獻。由此,他在世界敎育史上

有崇高的地位,被尊稱為萬世師表,可説是敎師的

祖和典範。他的敎育思想,成為世世代代的指南及

模’在當今中國和世界’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指

意義和價值。

加拿大多倫多市孔子大銅像揭幕

孔子思想是下一世紀世界人

走向和平的基

「眾所周知,孔子創立的儒學,不僅是中國

統文化的主要構成,還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

而且是東亞地區的文化傳統和文明精神,在世界思

史和世界諸大文明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為中國

東方乃至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以儒學

主體的中國文化是人類古文化中唯一從未中斷,延

至今的一種文化。它覆蓋面極廣,形成了幅員遼闊

人口繁密的泱泱大國。至明中葉以前,中國的經濟

科技、文敎的發展水平都居世界前列,在不少方面

動了世界文明的發展。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

靠武力,不靠政府政治背景,從來沒有傳敎士,仍

遠播海外,以偉大的人文精神——人道、仁道、

諧、中庸之道義圭臬’幅射到周邊國家’形成了廣

的儒學文化圈,它覆蓋的人口超過全人類的四分

一。這些都充分説明了孔子不僅對中華文明,而且

世界文明影響之大、之深。

P:108

書 訊

由本院成員、中大歷史系副敎授張學明博士及中大

歷史系助理敎授黎明釗博士合編之PO////CS and Religion in

Ancient and Medieval Europe and China 最近由中文大學

出版社出版。一九九六年,名史學家賀力斯特(C.Warren

Hollister)敎授(1930 - 1997)與一群歷史學者齊集香港中文

大學,參加由中文大學歷史系與新亞書院合辦的「歐洲

與亞洲:古代及中世紀之政治與宗敎」學術研討會,進

行學術交流。其後,編者從多篇在會中宣讀的論文中,選出七

篇,詳加修訂後編輯成書。該書所收的七篇論文,涵蓋之時空

甚廣——由古埃及、早期之羅馬帝國,至諾曼英倫、中世紀之

中國,均有所涉及;論及之宗敎思想,則包括基督敎、佛敎、

道敎等等。各篇文章均由一中心思想貫串^^來,即政治與宗敎

之關係以及其對當時學術、文化之影響。全書共一百八十頁,

平裝,售港幣二百三十元正’各大書店均有代售。查詢請電:

2609-6508�

^ 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出版之《中國現

I 代文學論集——研究方法與評價》為專題論文集,收論文

J J 十一篇,匯集了香港、北京和上海多位學者的研究成

i : 果’希望在新世紀來臨之前,對現代文學作一綜覽,探

« 討其研究方法和評價問題。本論文集所收論文均經校外

專家嚴格評審,研究範圍廣泛,按內容可分三類:(一)

現代文學理論和研究方法的探討與省思,(二)個別時期、主

張作家的論析及評價’(三)香港作家作品及專欄文字。本書

定價港幣八十元正,中大學生優惠價為港幣二十五元正,有意

者請往瑪景禧樓三樓中國語言及文學系辦公室購買。

王葛鳴議員(左四)、文學院院長郭少棠教授(左三) 、

籌委會主席金聖華教授(左五)與各籌委會成員主持文學獎開展儀 式

(左起)張學明教授、鄭良樹教授、郭院長、王議員、金教授 、

童元方教授、鄭宗義教授及何杏楓教 授

1 4- 新亞生活27: 5 (2000年1 月

4870 新紀元全球華文青年文學

一 一千年即將來臨,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特別

辦「新紀元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為全球華人青

開設一個能聚首、學習、觀摩的文學盛會,希望藉

提高世界各地華族社群對文學的興趣,為二十一世

華文文學開路.開展中華文化的新紀元

新紀元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邀得王葛鳴議員

任名譽贊助入,劉尚儉先生擔任榮譽贊助人。此外

尚有不少來自文化、出版及其他界別的贊助人及贊

機構

所有參賽作品先由主辦單位初審及複審..再

決審圑評閲,訂定名次。決審團陣容鼎盛,主辦單

邀得文壇及譯壇名家余秋雨、林文月、柯靈(散

組);王蒙、白先勇、齊邦媛(短篇小説組);余

中、高克毅、楊憲益(文學翻譯組)擔任最後評審

及頒獎工作

文學獎分散文(以八千字為限)、短篇小説(

1

1萬字為限)及文學翻譯(外文中譯,原稿由大會

定,詳見下文)三種文類;每種文類組別設冠、亞

季軍各一名,另一等優秀獎三名及

一 一等優秀獎七名

冠亞季軍分別獲獎金港幣

一 1萬元、一萬五千元及一

元正,另有豐富獎品以資鼓勵。評審結果及獲獎名

將於2000

9月公佈,各組

冠 季軍及一等

秀獎得主將獲邀出席於香港舉行的頒獎典禮。所有

邀出席之香港以外得獎者,皆獲來回經濟機票一張

膳宿交通補助

詳細徵稿細則,以及文學翻譯組別之兩篇指

原稿,可見於海報及其他宣傳資料內。參加者亦可

自聯絡所在區別主辦或協辦單位,或於互聯網上

閲.,網址

為 lmp://ihomc.ciilik.cdu.hk/

丄)l()2355/liter

-

ary-avvard.litm o

徵稿日期由即日起至2000

5月一日止,查

電郵為

.

[email protected]^

.傳直〈號碼..

2603-5298。為共建

一 一十一世紀全球華文文學網絡

鼓勵青年踊躍參加

P:109

0

/

-月十八日四院劇赛公佈赛果後,演出同學(台前幕後)和梁秉中院長在舞台上合 照

新亞生活27:5 (2000年1月 ) -15 .

(4871)

特意避開工作量大的課程

有人「笨」到將家人各珍藏通通借出,還四處

羅道具、戲服,欠下一身人情債

有人「笨」到躲在酷熱的工場做佈景,甘願做

肉餓蚊機

還有太多事例……總之衷心感謝諸位「笨

人,希望大家「笨」開有條「癮」、越「笨」越開心。

新亞劇社重奪多項四院賽大

「來,吃

一 口肉鬆雪禚」’這是新亞劇社參加

年度四院戲劇比賽之創作劇目。作者為李展鑾同學

劉穎同學。李

M學更兼任導演,監製是凌靜妍同學

早在年初,在校園碰到李展鑾同學,談起

賽’他對去年之滑鐵盧還耿耿於懷,他説他們有

心,將大獎帶回「新亞」,我説這樣就更為難得,

為今年是本院創校金禧紀念。錦上添花,怎不令人

果然,經過多月努力,他們得到回報,在十

月十七、十八日四院戲劇比賽中,奪得重要大獎

一、最佳演

一 一、優異導演:李展變同

三、優異演員:徐文超同學、任嘉雯同

四、優異舞台效

他們得獎,絕非僥倖,是無數人的合作與

鬥,眾志成城的結果。現將「導演的話」摘錄下來

讓大家體驗一下他們的「笨事」

『今年新亞劇社四院劇賽招募日盛況空前’

者不乏「笨」人,令我感到十分安慰。其實,肯為

劇這冇pay、

冇resume、有宿分兼馬拉松地獄式的

動出力,極不合符經濟效益,此為「笨」也。在今

製作過程中「笨」人「笨」事不勝枚舉

有人「笨」到為了排戲而退出院隊、校隊,更

少其賴以為生的兼職時間

有人「笨」到在day-dr的日子回校,上午印劇

下午執劇社房、晚上排戲

有人「笨」到幫導演做一堆瑣碎事,如call

打字、買飯、執垃圾…

有人「笨」到為騰空時間’以應付劇賽’選課

演辯學會」傳佳

新亞演辯學會於十月

一十

一 一日接受浸會大學

事學會邀請前往浸會大學與該校辯論隊進行一場辯

比賽。題目為「一國兩制是兩岸統一的最佳辦法」

新亞演辯學會在此次比賽中獲勝。參加比賽同為為

主辯:曾嘉敏(政政系一年級)

一副:曾瑞明(哲學系一年級)

一 一副:黎志傑(哲學系一年級)

結辯:何民傑(哲學系五年級)

其中,黎志傑同學更獲取最佳辯論員獎

此外,在十一月二十一日’該會接受「新亞

放日籌委會」邀請與逸夫辯論隊舉行辯論賽。辯論

目為「香港傳媒應負道德敎育責任」。該會在該場

論賽中取得勝利。出賽同學為

主辯:張淑燕(統計系一年級)

1副:馮家亮(分子生物技術系一年級)

一 一副:曾瑞明(哲學系一年級)

結辯:黎志傑(哲學系一年級)

其中’黎志傑同獲得最佳辯論員

本院辯論學會成立只有兩年,但由於負責同

熱心發掘有興趣與具潛質學員加入辯論隊,成績具

步。參與兩次比賽的同學不盡相同,證明他們具實

的辯論員不在少數。取得佳績’絕非僥倖,希望他

繼續保持原有優勢,在四院辯論中取得好成績

P:110

(4872)

普通話文化工作坊(2000年1月至3月)

目 的 :

一.提高同學對普通話的聽、講能力。

二.讓老師與同學有更多交流的機會。

活動形式 :

每次邀請香港或外地學者就中國文化問題,用普

通話演講約二十分鐘。學生用普通話提問及討論。學

生每次分成多個小組,每小組安排一位講普通話的敎

師或研究生作輔導員。為了使學生與講者及研究生有

較長而又較輕鬆的接觸,演講及討論之外,並安排晚

飯方便繼續交流。

監察與考核:

須分別於首次出席及尾次出席錄音,藉供比較。

又每學期須最少出席六次或以上,才獲頒發証書。

時間:晚上六時半至八時 半

曰每週舉行一次,在星期二晚舉行。

3如下 :

25/1,1/2, 15/2, 22/2, 29/2

7/3, 14/3’ 21/3’ 28/3

^:新亞敎職員餐廳

r •

有興趣的同學請往新亞書院輔導處報名,

報名時交按金,每次50元。出席後得領回按金

新亞書院2000年暑期語文活動

(-)暑期普通話生活營

約在六月上旬舉行,有電影欣賞及討論•歌曲欣

賞與歌詞分析,交化敘談,由富經驗導師主持,另由

操純熟普通話同學任輔導員。參加同學要交按 金

S100。費用全免。

(二)暑期英語生活營

約於七月或八月舉行,住在學生宿舍,有外籍老

師參予,節目包括遊戲、討論與辯論、觀看影帶。營

期特別安排在周末周日,方便暑期工作同學參加。參

加同學要交按金100元。費用全免。

(三)去北京學普通話 、

院方主辦已有四年,頗為成功。接待單位仍為北

京首都師範大學。任敎均為資深老師,至為盡心。

「首師」除提供四星期密集課程外,並安排觀光北京名

勝古蹟、城市建設及安排與當地大學生交流,加深認

識大陸政治、敎育、文化,開拓個人視野,參加同學

將獲院方資助。

(四)到倫敦學習英語團

翻譯系於暑期會繼續與本院合辦到倫敦學習英語

團,有關詳情,請留意翻譯系及本院語文活動佈吿

欄。

Social English Workshops

ectives:

a) To enhance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in English

in a relaxed manner.

b)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learn English through

interacting with native speakers.

c) To help students to build up their confidence in oral

communication.

d) To promote 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international

friendship.

2. Format of activity:

The workshops will take the form of small group

discussion over the dinner table. These workshops are

structured systematically to enable students to know each

other, to build up a group rapport and to learn social English

in the proper setting. Each time there is a guest speaker on

To measure students' learning,

to be administered. Students are asked to send in a recorded

at the start and at the end of the workshop

.These will be compared to see if there is any improvement in fluency.

To ensure that students treat these workshops seriously,

they are asked to place a deposit of HK$50 each session.

When they have joined 6 out of 9 workshops, a certificate

will be issued to the participants.

Period: Jan 27- April 6

Day and Time: Thursday, 6:30-8:30 pni

.of Hours: 18 hours, 9 sessions

:NAC Staff Canteen (dinner)

HK$50 per session

Students who have attended the course will get back

the deposit. Interested student may contact Miss Tang, Dean

of Students' Office or by calling 2609-7613 for enrolment.

16- 新亞生活27: 5 (2000年1 月

P:111

(4873 )

New Asia College, CUHK • Language Improvement Project

1999-2000 Spring & Summer Activities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語文改善計劃

春夏季語文活動(二零零零年一月至八月 )

為鼓勵學生參加書院主辦之語文活動,從而提高他

們的語文水準,特建議給予參加者每項活動分數’該等

分數可累積作為參加暑期語文學習團(大陸及海外)之遴

選標準。

各項語文活動應得分數:

活動項目

普通話桌(每次)

普通話文化工作坊(每次)

英語文化工作坊(每次)

Social English Workshops (each session)

各項語文比賽(每項)

寫作、翻譯、普通話朗誦、英語朗誦比賽

暑期普通話生活營

暑期英語生活營

English Summer Camp

得分

普通話桌(2000年1月至4月)

):

一 .提高同學對普通話的聽、講能力。

二.讓老師與同學有更多交流機會。

5 :

從1月26日開始,每週舉行一次,

在星期三中午舉行。

曰26/1, 16/2, 23/2, 1/3, 8/3

15/3, 22/3,29/3, 5/4

時間:中午十二時半至二時

地點:新亞書院樂群錄雲起軒

内容及方式:

學術、文化、生活等各類話題。

參加者以普通話自由交談。

報名:

有興趣的同學請往新亞書院輔導處報名

時交按金,每次50元。出席後得領回按金。

寫作、翻譯、普通話朗誦、

英語朗誦比賽

為了提高同學研習語文的興趣,本院將舉辦多項比

賽。凡新亞書院學生,不拘系別年級皆可參加。各項比

賽簡列如下:

(一)新亞中文寫作獎

日期及時間:1月29日(星4 下午二時半至四時半

地點:人文馆115室

參加同學須即場作文一篇,以一仟伍百字為限

(二)翻譯比賽

日期及時間:2月

地點:人文馆115室

參加同學須即場譯文兩篇(中譯英、英譯中各-

(星期六)下午二時半至四時半

(三)普通話朗誦比賽

日期及時間:2月2 6日(星期六)下午二時開始

地點:人文館12室

本港出生及內地出生同學均可報名,分國內出生及

本地出生兩組形式比賽。參加者必須朗誦下列指定兩篇

作品:1.《新亞校歌》;2.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四)英語朗誦比賽

日期及時間:3月4日(星期六)下午二時開始

地點:人文馆12室

參加朗誦比賽者須於下列兩篇文章中挑選一篇作三

分鐘之朗誦:

1. ‘The March On Washington Address' by Martin Luther

King, Jr.

2. ‘Freedom,by E. B. White

上述各項比賽將請本院「語文委員會」委員或其他

人士擔任評判,評選優勝者。冠軍獎金三仟元、亞軍二

仟元、季軍一仟元。有興趣同學可往新亞輔導處報名,

填妥後於一月廿七日前交回該處。若有查詢,請致電輔

導處。(電話:2609-7613)

新亞生活27: 5 (2000年1月 ) -17.

P:112

(4874 )

本院大事記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一日至三十一曰)

一至三日 由本院及化學系合辦之「綠色化學」 小

型研討會於新亞會議廳舉行。

三曰第四次金禧院慶中國文化講座假邵逸夫堂 舉

行。主講嘉賓為楊振寧敎授,講題為「中國文

化與科學」。

六 日 由外科學系主辦之「中國大陸的神經外科 的

發展:過去、現代及將來研討會」假威爾斯親

王醫院舉行。

六至八日 由歷史系主辦之「歷史上的慈善服務 與

社會動力研討會」假大學袓堯堂舉行。又大會

於八日邀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Amarty a Sen

敎授假信和樓主持一特別講座,講題為「 市

場、價值與公共政策」。

九 日 本院第四十八屆畢業典禮假大學廣場舉行 ,

主禮嘉賓為饒宗頤敎授。

十至十一日 由生物系主辦之「水產生物科技研 討

會」假新亞會議廳舉行。

十七日 敎職員聯®會主辦之「冬至暨聖誕聯 歡

會」假雲起軒舉行。

十八日 由本院藝術系及敎育署聯合舉辦之「香 港

中學美術敎育:中國藝術研討會」假大學祖堯

堂舉行。

廿二至廿三日 院長梁秉中敎授赴山東省青島市 與

手外科醫院交流,並參觀蔬果養殖場。期間,

輔導長陳新安敎授署理其職務。

由新亞書院、醫學院及哲學系合辦

之「國際應用倫理學會議」假大學袓堯堂 舉

行。

《新亞生活》月 刊

主編:張學 明 執行編輯:盧達 生

編輯部:香港沙田香港中文大 學

新亞書院誠明館 2 室

電話:2609-7634 傳真:2603-5418

發行量:本期發行二千五百 份

歡迎投稿每月廿日截 稿

-ttfej

新亞醫院籌建簡訊

梁滞錦

由學生到敎職員,筆者與新亞關係足足四十年

了,每年十月的校慶,或多或少有參與:從來沒有

今年的熱烈,正因今年是五十周年大慶,加上千禧

交替年代的懷舊氣氛,把慶典推向高潮,超過半年

數拾項的活動,性質多元化,從學術、社會和聯歡

各方面都極為充實。老校友老同學藉著這機會,難

得見面,來自世界各地的校友也紛紛敘首一堂, 真

是人生一大快事。新亞人確實充滿「新亞精神」,從

深厚民族精神感情之下,透發出愛國愛民關懷社群

情意,不少老同學知我近幾年退休之後,全身投入

在國內貧困地區捐建小型醫院,給予很大的支持鼓

勵,更有些應允出任義工,這些高誼隆情,確實令

人感激鼓舞。其中李金鐘夫人更主動提出捐助港幣

偕拾萬元,經深切考慮,決定把這筆善款,作為籌

建新亞醫院的本金,再進一步籌款三十萬,就可興

建一所萬尺或以上的小醫院,可以長久而顯著地發

揚愛國愛人的「新亞精神」,同時真的幫助了超過五

萬名貧病同胞解決「看病」難的痛苦,可以説是一件

好事,一個有意義的紀念校慶項目。筆者參加十月

十一日由香樹輝校友召集的新亞校友午餐救會,並

簡單介紹再得多位校友慷慨捐助•其中包括:

姜國強校友一萬元龐寶林校友五千 元

葉永生校友五千元瑪健港校友五千 元

關伯鴻校友一千 元

目前捐款已達「新亞醫院」籌建費的一半,希望

校友們繼續慷慨捐助,期望明年校慶前2,000年秋季

把醫院建成,新亞醫院院址已選定,詳情留在下回

介紹,醫院捐款,支抬頭請寫梁沛錦博士,地 址

請寄:九龍又一郫又一居 3 2 座 6 樓 B � 善款收據 由

香港文化藝術基金會簽發,可用作申請豁免香港收

入款。

18- 新亞生活27:1 0 (2000年6 月

P:113

(4875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dered Mobilities in Asia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dered Mobilities

in Asia was held on 26 - 27 November 1999 at the Cho Yiii

Conference Hall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It was jointly organized by Gender Research Programme of

Hong Kong Institute of Asia-Pacific Studies and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Union, Gender and Geography

Commission, Australia.

Prof. Yeung Yue-man, JP, the Director of the Institute

of Asia-Pacific Studies officiated the opening ceremony and

Prof. Brenda S. A. Yoeh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was invited as keynote speakers.

There were around 100 participants from Hong Kong,

Australia, China, Korea, Taiwan, Malaysia, India, Singapore,

North America, Canada, Britain, Japan, New Zealand,

Philippines, Denmark, Indonesia, Bangladesh, Pakistan,

France, etc. About 60 papers were presented focusing on

seven themes, namely, (1)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policy

settings and gendered responses, (2) gender, economic and

occupational mobility, (3) transmigration, gendered identities and global labour markets, (4) social and political

mobilities, (5) gendered in national internal, and rural-urban,

migration, (6) gendered mobilities and domestic workers

and (7) space, place and gendered identities and mobilities.

A field trip to Guangzhou and Shunde was organized

on 27 -28 November after the two-day conference. The

fieldtrip visited working and residing condition of migrant

factory workers in Shunde. Seminar was held with The

Guangzhou and Shunde Women's Federations. Migrant

workers from the Environment Bureau were invited to give

The events were an excellent opportunity to foster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to increase public

toward the issue.

《千禧獻萃:文物館藏品集珍》展覽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將由1999年1 1月2 6日至2000年2月2 7日,舉辦

《千禧獻萃:文物館藏品集珍》展覽,以迎接千禧年的來臨。

作為大學一所敎學及研究兼備的博物館,文物館經常舉辦中國文物展

覽,供諸市民大眾共同欣賞研究,弘揚中國文化。文物館是次舉辦大型的藏

品集珍展覽,一方面作為千禧年的獻禮,另一方面是藉此重點介紹館藏的內

容和側重學術研究的特色,又同時表彰各界人士對文物館的熱心捐贈和贊

助。

展品包括有名家書畫、歷代陶瓷、金石銘刻、秦漢簡牘、各式工藝及石

刻造像等,琳郷滿目,美不勝收。文物館書畫藏品,向以明清至現代廣東名

家作品為大宗,近年陸續入藏宋元名家書畫’更可見中國書畫藝術的筆情墨

韻。碑帖方面,如漢唐名碑、晉王羲之契帖等宋代善拓,都是文物館的藏品

精華。陶瓷方面,文物館曾進行不少研究項目,如外銷瓷藏品、明清堂名款

瓷器、宜興紫砂、廣東石灣陶器等,展品相當可觀。金石銘刻除商周青銅彝

器外,還有殷墟甲骨,秦漢簡牘’璽印逾千方,蘇為大觀。其他工藝如漆

器、玉器及石刻造像等,各有精品。

文物館設有錄音導賞服務,介紹精選展品。歡迎團體或個別參觀人士使

gSSt^^^M (李在(?- i

4

3i) 崇山水榭圖轴北山堂贈 )

新亞生活27: 6 (2000年2月 ) -19_

P:114

(4876)

New Asia Life

A Monthly Publication of New Asia Colleg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atin, Hong Kono 15th January 2000

CONTENTS

12

New Year's Greetings by Prof. W.L. Wong

Conference on ‘Charitable Services and Social Forces in

History' by Prof. Frederick H.M. Cheung

'Humanistic Economics' Prof. S.T. Kwok

Mini-Symposium on Green Chemistry

'Mini-Symposium on Aquacultural Biotechnology' by Ms.

Liu Hung & Prof. Chu Ka-hou

‘New Asia College Golden Jubilee Concert' by Ms M. W.

Lung

Conference on Chinese Libraries in the 21 st Century

‘No Impossible Dream’ by Ms F.F. Yu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Commemoration of Prof.

Chen Yin-ko,by Mr. Tse Wai-kit

The 48th Graduation Ceremony

'The Teams of Basket Ball and Badminton of the College

Visited Taiwan for Competitions' by Ms Tsang Hing-ling

Dr. Tong Yun-kai, Trustee of the College, Promotes

Confucianism

The Global Youth Chinese Literary Award for the New

Century

Book News

Good News from NA Drama Association and NA Debate

Association by San Yi

NA Language Improvement Project - 1999-2000 Spring

& Summer Activities

'News about the New Asia Hospital,by Prof. P.K. Leung

Major Event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dered Mobilities in Asia

Exhibition on \"Millennium Tribute: Highlights from the

Art Museum Collection

MAJOR EVENTS

(From 1st - 31st December, 1999)

BOOKS REGISTRATION ORDINANCE

CAP 142

Number: HK - 2000

c. 1 - 3, 'Mini-Symposium on Green Chemistry' jointly

organized by the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the College

was held at the New Asia Conference Room,

c. 3, Prof. Yang Chen-ning delivered the 4th Golden Jubilee

Lecture entitled 'Chinese Culture and Science' was held

at the Sir Run Run Shaw Hall.

丨c. 6, A seminar on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Neurosurgery in Mainland China: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was held at the New Asia Conference Room,

c. 6-8, The Academic Conference on 'Charitable Services

and Social Forces in History' jointly organized by the

Department of History and the College was held at the

Cho Yiu Conference Hall. The final event of the

Conference was a lecture on 'Markets, Value and Public

Policy', delivered by Prof. Amartya Sen, Nobel Laureate

and Master of the Trinity College of Cambridge University,

held at Sino Building on Dec. 8, 1999.

,c. 9, The 48th Graduation Ceremony was held at the

University Mall.

c. 10 - 11, 'A Mini-symposium on Aquacultural

Biotechnology' organized by the Department of Biology

was held at the New Asia Conference Room,

c. 17, New Asia College Staff Association organized the

Lunar Solstice and Christmas Party at Yun Chi Hsien.

c. 18, A symposium on 'Hong Kong Secondary School Art

Education: Chinese Art’ organized by the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and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Hong Kong

was held at Cho Yiu Conference Hall.

!c. 22-23, Prof. P.C. Leung, Head of the College, visited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for an exchange with the hand

surgery hospital in Qingdao. During the period, Prof. Chan

Sun-on, College Dean- of Students, served as the Acting

Head of the College,

ic. 28-30,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Ethics

organized by the College, Faculty of Medicine and the Dept.

of Philosophy was held at Cho Yiu Conference Hall.

新亞生活27:6 (2000年2月) -128 _

P:115

(4877

本期要目

1 中國文化與科學 楊振寧

7 �香港中學美術教育——中國藝術」研討會 張惠儀

8 新亞與我 姚穎謙

9 嶄新的天地,溫暖的家 柏齡

1 0新亞醫院決在粵北樂昌縣興建 梁沛錦

1 1 校友會消 息

12張知寒與山東滕州第四屆墨學國際研討會 王、復

13本院「金禧攝影比賽」揭曉

1 4 本院大事 記

14《綺麗晶璧——淘石齋所藏中國古代水晶瑪瑙器》展覽

15 National Working Meeting of Family Medicine/

General Practi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15 I卜聞一本院前校長吳俊升教授辭世

新亞生活27:6 (2000年2月) -129_

金禧講座第四講:楊振寧教授主

講 中國文化與科

【編按:本院金禧活動的重點項目為由

年九月開始舉行的金禧講座,共舉辦四講。

四講於去年十二月三日舉行,敦邀諸貝爾物

學獎得主、中大博文講座教授楊振寧教授主

《中國文化與科學》

以下是楊教授的演講内容,由本院同學

據現場錄音整理出來。全文未經楊振寧教授

閱。

梁院長,各位來賓,各位同學

五十年以前,錢穆先生創建了新亞書院,這

香港文化界一件非常重要、有深遠影響的事情。

今天有機會參與他創建的新亞書院五十週年金禧

念,感到非常榮幸

梁院長給我指定

了 一個題目,叫做「中國文

與科學」。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題目,不可能在一

小時內講得很清楚,所以我只能就我覺得特別值

討論的幾點’提出來跟大家討論

中國傳統人本文化

學」,以身心為

那麼,我這個題目基本上是分成這九條,第

項是「中國傳統人本文化是內學,以身心為主」。

個說法不是我創出來的,是很多人都講過的。比

說,梁啟超在有名的《勸學篇》裡面講道:「中學

內學,西學為外學.,中學致身心’西學應世事。

那麼如果中學是內學’可是也必須要處理外學,

為外學是人的身體以外的自然的一切,怎麼處理

呢?所以我們就要問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就是傳

中國文化怎樣處理外學法?如果查中國的古文獻,

此有很多的討論。那麼,總結起來呢,我想下面

* v&

n

M

一 looo年

1 一月廿一

一 一十七卷第六_

香港中文大

學 新亞書

版 非賣口g

本刊創刊於一九五八年五月。一年中除七八月外,每月出版

P:116

(4878)

新亞生活27:

6 (2000

2

) -130_

萬事萬物之理,不外乎吾心」,他又說:「心明便

幾句話也許可以概括多半的觀念,他曾經說:「夫

天理」,又說:r萬物一體」,這些說法,都代表了中

國傳統文化對於外界事物需要暸解的總的態度。

一 I、傳統中國文化如何處理「外

學」?

我們還可以看到非常有名的一句話:r天人合

一」。r天人合一」不是從王陽明開始的’董仲舒就

說過了 : r天人之際合而為一」.,朱熹說:r天人一

物,內外一理」、「天人無一 一理」。什麼叫做r天人

一物,內外一理」呢?就是說有一個「理」,這個

「理」對於我們自己的思想跟外界的一切,是一回事

情,這個整個的觀念,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基本

的精神。當然,這並不能解釋清楚他們所講的這個

r理」到底是什麼,要想暸解一國的傳統文化,我想

必須對這點有一些瞭解,就是這個「理」到底是什

麼。我認為’這個r理」是一個精神,或者說是王國

維所講的「境界」。或者我們用另外一個方法’不問

「理」是什麼,是問r理」不是什麼。那麼我們就得

到結論,「理」不是近代科學所講的規則、規律,或

者是定律。這些觀念、規則、規律跟定律,是近代科

學追求的重要精神’而這個精神跟中國傳統文化所要

追求的r理」是不一樣的。它們的方向是一樣的,可

是具體內容是不一樣的。傳統的中國文化裡,沒有這

個定律,沒有這個規律,沒有這個規則的觀念。

我想,要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有一個直觀的

瞭解,不妨來看一幅宋朝的畫,一幅北宋郭熙所畫

的大的山水畫,有五尺多高。這樣的畫,今天國際

上研究藝術的人,把它叫mulnumentory landscape。

你站在這個mulnumentory landscape前面’問你自

己:這個畫家的心境是什麼?這畫家所要表現出來

的精神是什麼?以及這個畫家對於他所畫的東西的

瞭解是什麼?我想,你問了這些問題以後,就比較

容易瞭解到傳統中國文化、傳統中國哲學主要的精

神是什麼了。

三、傳統中國文化如何求「理」?

在宋朝稍為晚一點的時候’有一位作家叫做韓

受拙’他寫了 一本書,叫《山水純全集》,這《山水純

I全集》有一個後序,是由一個有名的學者張懷寫

i的,其中說:r人為萬物之最靈者也,故合於畫,造

罾乎理者’能畫物之妙。昧於理者,則失物之真;為畫

造其理者’能因性之自然’究物之微妙。心會神融,

默契動靜於一毫,投乎萬象,則形質動盪’氣韻飄然

焉。故昧於理者,心為緒使,性為物遷,密於層豐,

老於利慾’徒為筆墨所使哉’安足以與天地之爭

哉?」他這麼講,相對於「昧於理者」,是要「造其

理者」。換句話說,他認為,對於這個畫,你如果不

懂得這個「理」,你就不能夠畫出真正的精神來,如

果你懂得這個「理」的話’你才能夠懂得物之為妙,

然後你才能夠真正地達到一個超然的境界。所以,幾

千年中國的傳統文化,所要達到的境界,是這幾個

字,在各個地方,在不同的哲學家的言論裡,你都可

以看到:r理一分殊,義以蓋全,內外」體」,什麼

叫做r理一分殊」呢?就是說r理」是一個,只有一

個「理」•’ r分殊」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它用在不

同的情形之下,有不同的結果。那麼,我們要問:既

然說中國的傳統文化裡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追求一個

r理」,用什麼方法來追求這個r理」呢?傳統中國

文化如何來求「理」?如果仔細分析,我想會得到一

個結論:這個方法就是歸納法,即把許多分處的一些

現象,或者一些狀態,歸納成一個最終的r理」。這

是一個精簡化、抽象化、濃縮化、符號化的過程。通

過這一類思維方法,傳統的中國文化想要達到一個瞭

解世界一切之一切的境地。

四、近代科學如何求自然規律?

如果剛才我所講的這些我們可以接受,那麼,

近代科學跟中國傳統文化精神,方法有什麼不一樣

呢?我想,首先可以肯定:近代科學也是在追求一

個東西,這個東西就是傳統中國文化所講的「理」,

可是呢’換了 一個名詞,換了 一個觀念,這就是

r自然規律」,所以,近代科學裡頭的r自然規律」’

可以說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理」。那麼,當然我們

就要問了,說:r好,那麼近代的科學怎麼來追求

這個自然規律呢?」其精神和方法之一,跟傳統中

P:117

(4879)

新亞生活27:6 (2000年2月) -131_

國文化一樣,是用歸納法求得這些規律。不過,近

科學跟傳統中國文化一個主要的分別,是前者還有

外有一個方法’另外有一套思維的方式,這第

一個

式是上到下的,是推演,是用邏輯的方法來推演’

這是中國傳統文化裡頭所沒有的

推演的方法需要邏輯’邏輯是希臘人為研究

何學所發展出來的思維方法。大家如果記得在初中

的幾何學,就會瞭解到這個方法的主要精神。我們

須注意,在近代科學以前,也可以說是到牛頓的工

以前,西方的思維方法,也往往不引用邏輯。從牛

開始,西方的學者才真正地暸解到了這個邏輯推演

法的重要性,而把這個重要性加到所謂Natural

Philosophy裡頭,由此產生了近代的科學。可以說

這是近代科學精神誕生的一個重要標誌。中國古時

沒有發展出這個邏輯系統,第一次對於這個邏輯系

有一點涉獵的,是1607年徐光啟跟利瑪竇翻譯

《幾何原本》的前六卷,可惜影響不大。1607年,

比牛頓的出版還早了八十年’但是他們

次翻譯,對於邏輯的精神在中國傳統文化裡的影響

沒有起很大的作用,雖然我們今天在幾何學裡頭所

的很多的名詞,都是源於徐光啟跟利瑪竇的這一個

早的翻譯本

邏輯的重要

徐光啟對於邏輯的重要性,有很深入的瞭解

可從他對《.幾何原本》的序所講的一些話,以及他

些別的文章中看出來。我現在只舉兩個例子

是,他說這《幾何原本》裡所講的推理方法’是一

一步的,「於前後更置之不可得」,這是什麼意

呢?就是說,這一步一步的’就是從一到

’從

到三,從三到四,你不能顛倒過來,這當然是邏

裡頭的一個基本的精神,而這個精神’在中國傳

文化裡頭是沒有的。所以中國傳統文化裡頭,是

用一種抽象的分類、歸納的想法,來達到「理」,

個跟西方的一部份精神是一樣的。可是這個推演

精神、邏輯的精神’在中國傳統裡頭沒有。另外

個很有意思的是,他有個叫做

n 二似三實」的說法

r四至晦,十至明,四至繁,十至簡’四至難,十

易」,任何一個對於初中幾何學有些瞭解的人,都

得這幾句話的意思。看上去是非常複雜的’是非常

晦的,是非常難的,可是你如果懂了這個邏輯的精

以後,就完全不是這回事,其實是很簡單、明瞭、

易的。比起用一個歸納法,用一個沒有邏輯順序的

維方式要來得容易,因為它是一步一步的。可惜

們所做的這項工作,後來沒有能夠發展下去

唯象理

我剛才說’近代科學的精神,是要把歸納法

推演法結合起來,那麼我現在就舉一個特別簡單的

子,就是今天物理學的結構。今天物理學的結構,

以說是分成四層,從一到

一 一到三到四。首先是最基

的現象,為研究這些基本的現象,你需要做一些

驗。那麼從這些現象,從這些實驗

’ 一個很廣但不

定很深的領域提煉出一些東西來,這就叫做「唯象

論」。「唯象」的意思,就是你只是從這些現象來

眼,把這些現象歸納出一些規律,那麼「唯象」理

跟這些現象之間的關係’又是歸納的’又是推演的

我可以畫兩種箭頭’向上的一個是「推演」.,「歸納

的箭頭呢’我是把它變成虛線的。這個「唯象

論」,到這個現象、這個推演的過程呢’我用實線

我一個用虛線

’ 一個用實線,也有它的象徵性的

理。因為實線所做的事情,是比較不容置疑、不易

起爭辯的,而這個虛線的「歸納」呢,是容易引起

辯的,因為每一個人的著重點不一樣,看法不一樣

所以思維的方式不一樣。那麼,近代科學重要的一

是把這兩者結合起來,所以可以從一變成二。那麼

一 一

跟三的關係呢,是要變成一個更深的理論結構。最

從三到四,則是把這些理論結構變成一個數學的

言。可以說,以上所表示的,正是近代物理學的

力學是怎麼開始的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這一點’我們舉個例子。

P:118

新亞生活27:6 ( 2000 年 2 月

(4880) 如說,力學是怎麼開始的?它是經過了哪四步?第

步,是Tycho Brahe。他是十六世紀的人,對於行

在天上的位置’做了以前所沒有過的、當時最精

的天文觀測。過

了 一些年,來了Keplel

.

’ Kcplcr是

個理論天文學家,他仔細研究

了 Tych

o Bmhe的這

數據’然後歸納出來了三個定律。這三個定律’用我

剛才的話說,是「唯象理論」。這三個定律,第一

提出來行星的軌道。Tych

o Brahe跟Kepler都已相

Copernicus的「曰心」理論,而Kepler更第一次

出:太陽在中間,地球繞著太陽轉’行星繞著地

轉,都是一些橢圓,而不是圓,也不是圓上加圓的

種從希臘傳下來的想法。Kepler的「唯象理論」有

新春伊始,謹錄周策縱教授題辭

各位讀者共勉。(編者)

德阐诱々雜德省言只傳-雅诱欠老迷谱

不僅身^

^ 浮f着礎同絶絲而文三诱1

A持如球号私必盖f烤\"^

鍵性的作用’為什麼?因為又過了幾十年’牛頓出

了。牛頓對Keplel.的這些觀念’這三個「唯象理論

的定律’加以解釋,這一解釋就形成了今天的力學

大家知道有牛頓的三大定律’加上萬有引力定律,

可以準確地解釋Keplel.的「唯象理論」。而牛頓的

個三個運動方程,加上萬有引力,是基於他所發明

一些數學的方法,也就是微積分。所以,這

一 二三

之間的關係,確實是符合歷史發展的順序的。而其

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每兩個之間的關係,既是歸

的’又是推演的。所以總結起來說,傳統中國文化

十六世紀以後才發展出來的近代科學其分別是什

呢?是傳統中國文化要求r理」,近代科學要求r

然規律」。但傳統中國文化求「理」的方法’只有

納法;而近代科學求規律的方法,則是推演法再加

歸納法

五、傳統中國文化以歸納法求「理」

通過抽象化求「內外

I

傳統中國文化怎樣進行歸納呢?那就是,

考。比如我們知道,有名的王陽明「格」竹子:坐

那兒’看著竹子,腦子裡頭轉來轉去,希望能夠

解到這個竹子的

r理」是什麼。這跟西方的近代科

精神不一樣。不錯,後者也要有思考’可是還要

實驗。因此,傳統中國文化跟近代科學從精神上

主要的幾個分別就在於:傳統中國文化的中心

想,是以思考來歸納天人之一切為理。這個傳統

頭,缺少了推演,缺少了實驗,缺少了西方所發

出來的所

謂 Natura

l Philosophy

下面我跟大家再多討論一下傳統中國文化重

納這一問題。傳統中國文化想要達到這個「理」,

經過歸納’用一些精簡化、抽象化、濃縮化、符號

的步驟的。我們來看幾個例子。中國傳統文化裡很

要的一元,叫做

r太極」。宋朝周敦頓的書上’第

次出現了《太極圖說》,裡面有很多觀念在周敦頤

前已經有了,不過這個圖則是第一次出現。你看,

講「無極而太極」,然後「兩儀立」,就是「陰陽

的這個觀念;底下是「金木水火土」.’再下,是一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最後呢,是「萬物化成」

它所代表的’是一個要把所有的現象,包括物理界

現象’或者用今天的話說’物理現象跟生物現象,

都歸納成基本的幾個字,比如

r金木水火土」’比

r陰陽」、「男女」、「乾坤」。這是中國文化傳

最典型的思想方法

我再舉個例子。今天的中醫’不只在中國

會,在西方也有重要的地位了。那麼’中醫說起

於人的身體的瞭解,總結出幾個字:「陰陽」、「

裡」、

r寒熱」、「虛實」。所以就有了這個現象

比如把吃的東西也要分成寒的或是熱的。現在我

不講這件事情合不合乎實驗,合不合乎科學,我

在所講的是它這整個精神是什麼。它的精神就是

把對於人的身體、人的疾病這個非常複雜的問題

歸納成幾個字,而從這幾個字來瞭解人的身體結

跟人的疾病是怎麼回事。這是傳統思想方法最重

的表現。你如果看一看中國的傳統裡面,代替西

的Ten Commandments的’也是幾個字:「忠」

「孝」、「信」、「義」、「福」、r祿」、r壽」

r氣」、r韻」。這些字’在中國的傳統裡頭,每

都佔有非常大的比重。而西方就不像中國這樣,

重用一個兩個字提煉出精神內核的思想方式

P:119

(4881)

新亞生活27:6 (2000年2月) -133_

我再舉一個例子,大家都知道中國傳統的

聯。比如輓聯吧

’ 一幅輓聯通常希望用十個字、二

十個字、至多四十幾個字,要把這個人的一生’包

他的事業、他的氣質、他的思想、他的人際關係等

概括起來。如果做得好,確實能夠提煉出一個精神

而這個辦法在西方是少見的。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

國的詩詞往往很短,比西方詩平均起來要短。我

為,濃縮、提煉、符號化或者象形化,在中國的傳

裡頭的重要性,比西方來得高,這當然與中國的文

有密切的關係。大家都熟悉毛澤東的《:5園春

雪》••「惜秦皇漢武’略輸文彩;唐宗宋祖,稍遜

騷;一代天_,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觸。俱

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幾句話,把很長的

史裡頭很多的事情濃縮起來,這個境界,用中國

說,叫r氣吞山河」。這個「氣」字’是中國文化

統的一大特點,西方是沒有的。我跟我很多的朋友

起來,沒有人知道這個「氣」字在英文裡頭怎麼

譯,意思譯不出來,只好譯音

我有一個朋友,熊秉明’是一個書法家,

家,雕塑家,又是一個美學理論家,文學批評家

他寫

了 一本已經一版再版了的書,叫做《中國書

理論體系》’這樣說:「中國文化的核心,是哲學

中國文化核心的核心,是書法。」他之所以這

講,就是因為書法最能夠體現這個抽象化、濃縮

的精神。我覺得他講得很有道理。為什麼中國的

化傳統裡頭對於濃縮化、抽象化是這樣地注意呢

我覺得’這是因為單音象形文字的影響

六、單音象形文字的影

中國文字是單音象形文字,不是拼音字,這

點當然是非常清楚的。因為這個緣故’所以中國

許多方言’可是只有一種文字、一種語言,這件

情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比如說,為什麼中國沒有

裂成許多國家?中國的版圖比歐洲的版圖還要大

中國的人口比歐洲的人口要多很多倍,中國的民

傳統,是許多民族混流起來的,不比西方不同民

的數目來得少,可是並沒有像歐洲這樣分裂成許

國家’或者像印度’雖然形成一個國家,可是裡

有很多不同的宗教,很多不同的語言。這是什麼

故呢?我覺得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因為中國的文

是象形文字,有一個很強的統一趨向,不是拼音

字,不必文隨音轉而增加分裂的可能

下面我還要特別強調的,與我們今天的討論

關的’就是:中國語言文字與整個的文化特別注重

簡,我覺得直接與中國字是單音象形文字有密切的

係。我隨便舉幾個簡單的例子。你聽見有人講:r

父親多大年紀?」可是這句話要是仔細完全講出來

應該是•.「你的父親是多大的年紀?」中國的語言

字,因為重精簡,所以漸漸把那些不必要的成分都

去掉了,去掉的結果,就變成今天的現象,文字裡

詞非常少。事實上,假如一個人要想把一首中國的

翻譯成英文詩的話,你有兩個辦法:一是把它翻譯

一般英語讀者所能接受的樣子,這樣你就得在裡頭

很多介詞’因為西方的語言裡介詞很多。但這樣譯

來後,你隐一下,就會覺得那首詩沒有中國詩的

道。再就是你把其中的介詞都給去掉,這樣一來,

刻就有中國詩的味道了。你如果多看一些中國詩詞

英譯,就會知道:介詞越少的翻譯,越有中國詩的

道;介詞越多的話,越不像中國詩

這樣的精簡,例子比比皆是。這個大學應該

「中文大學」’也叫「中大」,可是現在好幾所大

都叫r中大」。你如果到北京去的話,有一種的

士 ’

叫做「麵的」,我頭一次聽的時候,不知道這是什

東西。「麵的」者,「麵包的士」也,這是非常奇

的,因為「麵包」跟「的士」其實都不是中國傳統

觀念。r的士」是rtaxi」的譯音,然後變成「麵

的士」,最後漸漸地就精簡成了「麵的」。再比如

你今天看台灣的報紙,到處都是r公投」,我頭一

看到,不知道是什麼東西,當然後來我知道了,

是「公民投票」的意思。「艾森豪威爾」太長了,

以呢,就變成了「艾帥」。有一回我見到吳大猷

生,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他反對這個辦法,說

如老是這麼做的話,那麼將來,牛頓的定律要變

「牛定律」,而Maxwdl的方程式也要變成r馬方

式」了

總之’我認為,因為中國字是單音字,不

P:120

專程寐校出席演講會的中學生魚貫進場

新亞生活27:6 (2000年2月) - 6 _

(4882) 史無前例的成就。那麼,為什麼中國還是貧窮,還

落後呢?答案很簡單:中國要想以一百年的時間,

上西方七百年的成績,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夠達到第

線。可是’我們對

一 一十世紀中國的這一歷史要有所

解,我們才可以對下一個世紀的中國科技作出展望

I個世紀的中國科技前景如何,我已經在

多不同的場合’從很多不同的角度討論過這問題

我的結論是,中國要想追到世界第一線,不是一

容易的事情;可是我對於以後五十年、、以後一百

中國科技的發展前途,是非常樂觀的。謝謝

« ,精簡以後,讀起來音調鏗鏘,又因為中國字的

畫多’寫起來慢,所以要精簡。所以,在中國的傳

裡頭’在中國的文學裡頭,r美」這個觀念’很重

的一點就是要精簡化,要濃縮化’要抽象化’最後

滲透到整個中國哲學的思維方式裡面了

七、

I I十世紀的科學與中國文

以上我對傳統的中國文化與科學’作

一些

析與對比。下面我要轉一個題目,先討論一下

1

世紀的科學,然後討論

一 一十世紀的中國文化

一 一十世紀的科學真是突飛猛進。以往的世紀

有過很重要的成果,可是我想,沒有一個過去的

紀比

一 一十世紀的重大成果多。這個道理其實很

單:從文藝復興以來的六七百年,經過了近代科

工業革命,科學跟技術發展到了今天的訊息工業

是一個指數的成長。因為這些發展

一 I十世紀人

的生產力大增,創造財富的能力大增’這是以前六

年,可以說是1300

到1600之間,西方的文藝復興

近代科學誕生、工業革命產生的後果’是一個指數

長的後果

八、

一 一十世紀的中國文

那麼我們反過來看,

一 一十世紀中國文化的特

是什麼呢?總的說來,大家都會同意,

一 一十世紀

中國文化是傳統文化加上現代化。今天,到了

世紀的末年,我們回想一下,這個現代化使所有

們想像得到的地方,都受到重大的影響:衣、食

住、行、人際關係、政治、經濟、語言、文字、哲

思想、教育、音樂、雕塑、建築、人生觀、宇宙觀

文學、藝術、醫藥、科學技術,沒有一項在

一 一十世

的中國不因為現代化而受到巨大的影響。而這個

化’我想到了下一世紀,是還要加劇的。那麼,我

指出一點,是關於科學技術在

1 一十世紀中國有什麼

展。在1900年,我想沒有一個中國人懂微積分

1900年是1898年京師大學堂成立後兩年’那個時

沒有微積分的課程。1905年,一個很重要的事件

就是廢除了科舉。然後又大舉的留學,先是到日本

然後到歐美。這以後,到

了 1925年’少數的大學

開始籌辦算學系、物理系

I I那時候不叫數學系,

做算學系。我去查

了 一下,得到一個結論,這個算

系、物理系的名字,在1925年前還沒有。比如說

我比較熟悉的清華大學,就是在1926

到1927

間,才正式成立了算學系。到

了 S38年,我進大

的時候,西南聯大的教學水準已經達到了世界級,

個是一個極快的現代化。到

了 1964年,中國成功

製造了原子彈,而製造原子彈所需要的人數之多、

識的方向之廣,是很難想像的。再到

了 1970年,

國成功地發射了人造衛星。到了今年1999年,前

些時候,大家知道,「神舟」成功地發射與收回了

你看,這是歷史上從沒有過的快速的進步

九、展望下世紀的中國科

我特別願意在香港這個地方講這句話,是因

我看報紙,有一個印象,就是香港有許多人對於

點不夠瞭解,他們看到中國非常落後,非常貧窮

中國是不是落後呢?是不是貧窮呢?是的。於是

們就以為中國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不行的’這是一

很大的錯誤。事實上’中國要做一件事情,可以做

快,而且神速地快。你看我這兒做

了 一個大致的

勒,你就知道,以這麼大的一個國家來說,這是一

P:121

教育署課程發展處高級主任盧小顏女士、梁院長與講者合影

新亞生活27:6(2000年2月)-135_

(4883)

r香港中學美術教育—

作為新亞書院五十周年金禧紀念慶祝活動之

的「香港中學美術教育——中國藝術」研討會已於

九九九年十

一 一月十八曰在香港中文大學行政樓祖

堂會議廳成功舉行。這次研討會由中大藝術系及

育署課程發展處合辦,並由教育署及新亞書院

助。會議的宗旨是希望從學術角度’深入探研香

的中學中國藝術教育,為將來的政策制訂與課程

行等問題作出展望

中國藝術J研討會張惠

當天的開幕禮,由新亞書院院長梁秉中教授

開幕詞。接著的四節會議,分別由十

一 一位不同專

崗位的講者宣讀論文。除邀得香港藝術館館長鄧

超館長、教育署首席督學楊懷俸先生、香港藝術

展局視覺藝術小組委員會主席李錦賢先生、香港

育學院藝術系的代表馬桂順先生、馬素梅女士,

有中大藝術系的李潤桓教授、莫家良教授及多位

. 1

r 一

深中學美術教育前線工作者。各講者從多個角度探

香港中學中國藝術教育,包括中國藝術之教與學、

程與評核、政策與資源等各方面的回顧與前瞻。透

發表論文,除呈現了當前中學中國藝術教育的面

外,更是一次難得的機會,讓美術教育工作者聚首

堂,交流經驗及切磋心得。當天參加會議人士近一

五十人,討論氣氛熱烈,充分反映本地教育工作者

中國藝術教育的熱誠和渴望

研討會發表的論文,將另行結集成論文集,

寄贈本港各中學及其他教育及藝術界人士,冀能

為探討教育政策的參考資料,並作為中學中國藝

教育的開拓性文獻

P:122

(4884)

新亞生活27:6(2000年2月)-136_新亞與

【編按:去年由校慶籌備小組舉辦的徵文比

已圓滿結束。本文為冠軍作品。

九九年九月三十日晚上。院慶過後’獨個兒坐

在圓形廣場內,環顧四周,漆黑一片,舉頭一望

卻見滿天星宿。心如止水。雖然千人宴及晚會均

多達

1 1千之眾,大夥兒肩摩轂擊,汗流浹背,卻

帶著支持我書院院慶之興味,不但沒有任何控訴

且氣氛和諧,著實教人有點感動。呆想之,一道

車子發出的亮光從廣場上的畢業學生名

H反射

來。咦!原來這兒不只我一人——我正被眾師兄

姐包圍著呢!看著一行行的文字’想像到一段段

奮鬥史’也想到任憑你多偉大’在新亞書院內你

只有佔這數平方厘米的本事啊!可見我院的成就

是眾多前人辛苦累積的碩果。那麼,我們二十一

紀的新亞人又何去何從呢?要承先啟後,我們也

知道啟的是甚麼

r後」吧!我院的同學,五十之秋

正是好好思索的時候

要理解新亞書院,我們要從其根本——「新

精神」——開始。它使新亞之所以為新亞,亦是

院最獨特和可貴之處。我學校前身為亞洲文商

院,創立於四九年十月十日,翌年由華南中學遷

桂林街一幢舊廈的三、四樓。既是「從流亡窮困

創辦」,學生貧苦,校舍設備簡陋’就不在話

了。當年錢穆院長就因飛臺籌募學校經費而身受

傷,但仍勉勵我校畢業生:「我們學校,由苦難

誕生,由苦難中成長,還將在苦難中向前,我們

有我們的理想。」苦難、苦難——新亞就像榕樹

姚穎

嫩苗般,從枯旱的硬石地上薪露頭角;雖然學生

可繳的學費’教師沒可收的薪酬,他們卻是那麼

私的互相幫忙:教師贈書贈藥,學生自發性地組

清潔隊’糾察隊的像一家人的生活。就是這樣,

期的新亞精神——又叫桂林街精神

I象徵著刻

和人類在苦難中最原始的互助的團體精神。轉眼

新亞就渡過了數十年,成了園林景緻的香港中文

學的成員書院之一。社會的進步使我們的生活更

足;這是我們樂見其成的。但是隨著衣食溫飽得

解決,我院同學們也脫離了「桂林街精神」,他們

再原始地群居住在一起了.,學生增多

了 ’師生見

的機會減少,以致關係更形脆弱……那麼,我們

掛在口邊的「新亞精神」還存在嗎?抑或我們只是

起它來表示我們的「文化氣息」,和我們是r與眾

同」呢?我就曾聽過朋友們批評五十週年的賀句「

紀擔子兩肩挑’新亞精神再顯耀」,認為這是可

可點的,因為在這年頭新亞精神已不復用。這個

們都不願見的悲劇,究竟是不是真的

且從新亞校訓、校歌和學規中找新亞精神。

訓「誠明」’是引孔子中庸篇:「自誠明’謂之性

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要知

「誠」是實在’不絲不苟地尋真’「明」是多番思

後對知識之了解.,它們都是培養健全人格的基本

素。而「明則誠矣,誠則明矣」就表出我們對人對

都要誠實可信,把做人(待人待己以「誠」)和做

問(待物以「明」)看成一回事,才可立身於天地

完善地過人生。由於本著誠實認真的心和對真理追

的熱誠,我們才可達到「天人合一」,所以校歌的

句「地博厚

,天高明;人之尊,心之靈」是對「誠明

的肯定。《新亞學規》就寫明白

了 r求學與做人’

能齊頭並進,更貴能融通合一」、「做人的最高基

在求學’求學的最高旨趣在做人」。由此幾點

見’新亞精神可絕不止於桂林街精神呢!其博大

深之處,可從其對人格培養’對人類文化貢獻以

其「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執著而知。誠然,社

的進步,使我院上下再不住在一起,但本人以為

這不但沒有對新亞精神帶來危機’還給予我們

遇,使新亞精神得以在認真演繹過後而得重生呢

突然我覺得茅塞頓開•,原來我對「新亞精神浪滅」

擔心是多餘的

我愛新亞,並不是因為它給我到耶魯大學交

的機會’不是因為它的新亞國文獎或知行樓宿位

也不是因為每年只需上六次雙週會;我愛的是它

理想和它那深層的意義。比方說’單憑一首校歌

已足夠給我對自身行為及思想深刻反省:「山

巖,海深深……人之尊,心之靈」是叫我踏實地

人,人我心靈相對以誠以維持尊嚴。又由於我要

實不阿的面對萬物,就一定要有「己所不欲,勿

於人」的心態,所以要保護尊重自然景物。「廣大

胸襟」是寫人的溉小’唯有寬恕體読才能使仁愛

久長存。「路遙遙’無止境……餓我體膚勞我精」

勵我努力,並需要有所犧牲才可得成功的喜悅

「千斤擔子兩斤挑,趁青春,結隊向前行」既勉勵

為祖國人類偉大的事情,持有r為萬世開太平」的

想,又著令我珍惜光陰及常懷年少不再的心。

然,這些只是我粗鄙寡陋之見,並含有我主觀的

覺’各校友、教授、同學及其他讀者們必有比我

P:123

新亞生活27:6(2000年2月)-137_

(4885)

_新的夭地、溫暖的

【編按:去年九月,本院第二年招收了七位

内地來港的新同學。本文為其中一位新同學談她

港後一個月的感受。

沒有想到,我會邁進中文大學的校門。當我

到錄取通知書’心情格外激動。我知道’我會面

一片薪新的天地

來時心中充滿興奮,走在寬寬的大道,卜

卜,我感到無比自豪。校園那麼美,無論在「台

相思」下休息,還是憑欄遠眺茫茫大海,都令我

曠神怡。我拿出相機,拍下學校的每個角落,讓

在北京的父母看一看

時光如逝,轉眼間就過

了 一個月,然而對於

來說,這卻是尋常的一個月。我不但適應了香港

生活,而且適應了大學的生活。一個月裡有緊張

輕鬆,有歡樂有苦惱,這是充滿回憶的一個月

記得第一次買東西’哪種質量好,哪種實惠

貨比三家之後’才決定買甚麼。真是不操家不知

米貴,我們只好精打細算了

記得第一次使用自動提款機,我竟然把密碼

了。同學笑我粗心大意,我說,第一次嘛!下回

記住了

第一次存款,第一次提款,第一次用學校的

算機收發email,第一次在圖書館借書……。我記

清有多少「第一次」,但每經過一次,我都能多學

點本領,多一些經歷。我已經不是依偶在父母身邊

小孩子了,我要靠自己來照顧自己

剛剛聽課的時候,我也很不適應。我聽不懂

師用英語講的課’前面已教的課程還要補上。我

著急,我懷疑我的能力,我簡直想哭一場。但是

知道哭是沒有用的。國慶節的幾天假期裡,我埋

讀書,看過了八十多頁。我這才長吁

了 一口氣。

知道我闖過了

了 一關,儘管當時的心情很難受,

是只有經歷一番挫折後,才會有大的進步

現我並不太想家,因為我的宿舍就像一個溫

的家。我來的第一個晚上,我的同房就拉著我參

整個宿舍,用不太熟練的普通話向我介紹各個

施。功課不忙的時候,我們經常聊天。她教我廣

話,我教她普通話。我會請她分享我的麵包’她

會在我桌子上放一只蘋果。我們是同房,也是

這裡的同學熱心、誠懇,老師平易近人,當

遇到困難時,總會到幫助。即使有碰上不會講普

話的同學’他也會用英語,用手勢,向我解釋,

到我弄明白。我第一次向導師問問題的時候,心

有些态志不安。我問的問題很愚蠢,但後來我發

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我的導師搬來一把椅子,

我坐下來慢慢說。我問了很多問題,他一邊講解

1邊寫寫算算,絲毫沒顯出不耐煩的樣子。走出

公室的時候,我腦子裡清清楚楚的,心裡也暖洋

中文大學,這片薪新的天地,給我提供

鍛鍊的機會。我覺得,通過這一個月,我長大了

我學到了很多,想到了很多,體味到緊張的學習

活,豐富多彩的課餘生活,我想說:r我好中意

文大學呃!」不但中意這裡優雅的環境,更中意

裡熱情、誠懇的人們。這裡是我溫暖的家

深的見解。但是,我只想在此把我觀察到的新亞

美與大夥兒分享而已。新亞凡此種種精神面貌,

在已牢繫於我心了

新亞精神的發揚反映在書院上。所幸在新亞

規模不斷擴大、設施不斷改善之餘,它始終秉承

創校以來的優良文化傳統。半世紀以來,隨著香

自由貿易經濟的發展’書院原來熱鬧的如文史藝

系的科目’在市場導向下得不到足夠的空間喘息

連全港的文藝創作也大幅減少。雖然如此,我書

仍然在不利於文化教育的氣氛下,大力宏揚我國

化,不但定期舉辦如「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

節目’邀請學者作家出席雙週會或書院通識’而

又改善學生們的學習環境,延長自修室開放時間

設立孔子像及提供往海外交流的機會,讓同學們

低廉的花費到外地擴展視野等,積極回應「新亞

院——衝出亞洲」的目標。另一方面

’ r知恩

報」,我們得到了母校的種種幫助,又應該怎樣

餽呢?對於我們這批身處在設施齊全、草木茂盛

規劃井然校舍的同學’就有責任肩負新亞精神和

承中國文化遺產,既要堅持學校文化教育的理想

又不時思考新亞精神的重要性,使它在時代的巨

下®煩生光。此外,我們還有責任向我們的同學

親友不倦地闡明做人與做學問為何同等重要,使

們不會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中被沖昏了頭腦,變得

靈脆弱

最後,我建議大家范臨新亞時’不妨扔下

錶,拋開時間的枷鎖,沿著誠明徑和新亞坊跪步

我愛新亞’是愛其不流於表面的美;它是要我們

心發現的。只要你細心觀察,你就會發現院內的

有事物,就算是從誠明館一旁竄出來的一撮小草

也是饒富哲理的

P:124

新亞生活27

:

6 (2000年2

(4886) 新亞醫院決在粵北樂昌縣興建

去年深秋,決定籌建新亞醫院。進行前,梁秉

中院長憑多年在國內行善的經驗,給我一個很重要、

的指示,便是選址方面’交通往來要方便些。中國

健康工程引發基金經過六年的運作,和國內各省過

百城市縣鎮建立了 一些聯絡關係,要求捐資建醫院

地點累積了一 一百個,如何選出最佳地點興建新亞醫

院,在邏選中委實是一件頭痛的事。

新亞醫院是基金第一個教育團體辦的善事,意

義重大不容有失。對新亞醫院的籌建、運作和發

揮,加上基金建院精神是雪中送炭,絕不錦上添

花,送暖到最窮、最需要的同胞住處。對香港來

說’內地以廣東省較接近,交通也較方便’還有個

人在廣東的人際關係也較強,有關醫療衞生部門的

領導大都認識,很談得來,了解也較深’因此新亞

新亞醫院座落地點圖 醫院選址首

先圈定廣

0

£ ,1.

4

單’擁有近

百個幾千鄉

鎮,除了珠

江三角洲以

外,貧困的

地方也委實

不少,地方

幹部也是好

中國健康工程引發基金主席、梁:邓錦

壞參半,財大氣粗、官威十足、水準低劣、態度惡

劣不少’要找積極、苦幹能幹有責任心、具使命

感,愛民的官員,真是十中無一,對新亞醫院的未

來,我一定要找最適當的地點、官員。幸好得道多

助,建院消息發出後’反應異常熱烈,前來申請的

數十起。用了很短時間,最後我決定在粵北湘廣交

界韶關地區樂昌市最北端的黃圃小鎮興建。理由是

樂昌縣為廣東粵北韶關石灰岩地區一個窮縣市,需

要扶助.,加上交通不太遠,從韶關火車站,用二小

時可到,在坪石車站個多小時可達。地點位於廣東

湖南交界處,於邊界點經貿未見發展,黃圃鎮正在

這個尖點之上,也是最新的京珠公路廣湘交接點,

人口約八萬人’距離樂昌縣人民醫院25公里’距離

最近的湖南宜昌縣人民醫院34公里’可以說附近六

十里範圍都沒有有規模的醫院。當地八萬人口,還

加上不少流動人口均感到看病難’找醫院救命更

難,原有一間很簡陋的鄉鎮衞生院已是五十年代早

期的簡陋平房,目前已殘破漏水,無法應用病人望

而生畏,不敢、不信、不願入住求醫’但院址很大

且位於大街地段,只要拆去前邊危樓,改建一棟新

設門疼急症手術大樓,便馬上大大改觀,解決急需

問題’經過多次親身訪問視察認識當地的黨委書

記、市縣長、衞生局長等人,發覺非常樸實誠懇、

能幹負責、好客熱心。

由於需要改造新建醫院期待已久,預算方面,

他們從公款撥出的配合資金要比我們捐資還要多三

倍,對日後醫院運作和住院樓醫護職員宿舍及醫療

設備,均有保障,此外廣東省衞生廳領導曾作視察

調查’也大力贊成支持在此建院,對省撥給經費、

人員、設備的困難解決了。還有更好的事,我們基

金熱心顧問龔慶韶先生是樂昌人,在韶關擔任政協

和外商會長,經他大力奔走,聯絡視察均見方便有

效,對未來新亞有關人士前往新亞醫院視察、監管

或有任何合作必然水到渠成,避免不必要麻煩。以

本人六年來在全國多省籌建了一 一十五間醫院,新亞

醫院排名第26,應該選在樂昌興建是適當最佳選

址。

因此經過三次親身實地接觸,在去年十月便和

有關負責人簽訂協議書,我們無條件捐資人民幣伍

拾萬,選定了他們其中一個圖則略作修改,興建一

座約一萬一 一千尺醫院綜合大樓,一九九九年十一月

正式施工,保證1 一零零零年新亞書院校慶九月前即

可落成啟用。在落成驗收之前,將提議新亞校友會

熱心委員前赴地盤作實地視察指導’希望能促進多

些校友介入支持。

當新亞醫院選址確定即向梁秉中院長呈報,並

送上圖則審閱,晤談中院長表示未來新亞醫院的構

思,可用來培訓多些國內醫生配合「關懷行動」的

發展,這幾個月來’個人與廣東衞生廳領導接觸’

提出對新亞醫院派出較好的婦產科醫生,已獲答應

並可把原有婦產科醫生送到廣州培訓,提高水平;

運用獅子會送出兒童疫苗計劃,令兒童得到免疫保

障。此外,基金會的醫學顧問林順潮醫生協助李嘉

誠先生捐資培訓眼科醫生,如此新亞醫院設立眼科

部門,在各方面條件上肯定充足’令這所新亞人大

力建成的醫院成為粵北一所小型模範醫院的希望是

(轉下頁第三攔)

P:125

(4887)

校友會消 /OA

新千禧中大校友曰

由中大校友友事務處、各成員書院及校友會負責籌備之

「新千禧中大校友日」將於三月十二日(星期日)假中大校園

舉行。節目多姿多采’長幼咸宜,包括母校發展近況介紹,

豐富午餐、紀念品銷售、攤位遊戲及書院競技等。

新亞校友會理事會成員由老、中、青校友組成,屆時各

理事將會在校園歡迎各位蔽臨,共渡一個歡樂的「新千•中

大校友日」。各校友可攜同親友參加,費用一律為每位三十

元。報名請與各理事聯絡。

第36屆理事會(1999-2001)年理事名單及聯絡電話:

姓名 日間電話 無線電話 圖文傳真

會長: 2409-8249

副會長

財政

學術

黃建平

修志明

湯惠泉

葉永生

楊錚強

陳榮波

瑪德堅

黃秀貞

譚英士

廖明慧

李賜惠

劉傑雄

麥美娟

9011-3113

7334-0886

2806-0770

2867-5361

-2600

2854-3070

2869-6253

2360-3016

2510-3679

2116-2233

2435-

資訊聯絡

新亞校友會秋季旅行

高慧君2810-237 9

鍾美儀9129-542 3

王春等 2966-2479

劉正剛 2446-3018

中大校友會聯會新亞代表

9480-7909

9025-9633

9102-6058

2391-4799

8103-1974

李曄 9226-4666

2324-0168

2866-8373

2807-0072

2180-9966

2978-0450

2854-1017

2869-6375

2708-7761

2510-0496

2116-0523

2815-7978

2434-4650

2838-7300

2524-2706

2506-0863

福 抖

貧 擻

新 病 奮

樂 ,

196

5 年

一 萬

黎 新

… 瑞 亞

畢 蘭 醫

禧 薪 忘

吉 亞 行

祥 精

市中

‘ 大

在 力

S 況

,

同時善款經已到

一發之時,不:

與 同

雅 時

禮 耶

負 魯

責 與

人 新

雅 厚

業牛J _

校 友 _

主 款

談 亞 準

合 係

, 我

水 個

貞 校 慨

P祭 表

« tt萇宗

建千也 捐

新禧主 出

亞交動 伍

替 捐 萬

九九年十月筆者(前排左二)與韶關地區樂昌縣黃圃鎮

有關醫療部門領導們合影

院 時

, 刻

造 ’

. . 港

港 幣

幣 ,

£

作 密 知

和 切 名

支 : ,

援 打 和

的算未 ,

可 g 來 耶

t L

备S大學在湖南

:新亞醫院不

:000年春季訪

如此

便

文 更 時 的

新亞生活27: 6 (2000年2月 ) -11_

P:126

12- 新亞生活27:6 (2000年2月 )

(4888) 張知寒與山東滕州第四屆墨學國際研討會王

人類首部百科全書可能是《墨經》’其中〈

X小取〉等六篇後期墨家心血合稱墨辯六書或

義《墨經》。山東半島是中國哲學聖地,孔孟兩聖之

間出了「科聖」(科技聖人)墨翟(音狄)。東漢

@《風俗通》載商朝屬國竹在今河北省盧龍南,兩

子伯夷、叔齊恥食周粟,餓亡於首陽山(山西

濟)’後裔取祖先名「墨胎(一作台)」為氏,簡

成墨。顧額剛門人山東大學教授童書業,有門徒

知寒成為至尊墨學家’半生與癌魔鬥爭,從抗日

期熱愛墨子兼愛非攻等偉論,後來由《路史》

r

東南有目夷亭」考證墨子故鄉為山東滕州市。焦

瑜《歷史•墨子.張知寒》(山東文藝出版社,1997)

就是張氏傳記。他的世伯劉子衡說:r墨由火

m

中大藝術系博士研究生張惠儀所著之《香港

畫團體研究》,最近由該系出版。是書分為上下

卷。上

卷 < 香港書畫團體的歷史回顧〉內容包括•.

言、香港書畫團體的發展概況、畫會發展與香港

墨畫潮流之轉變、書法團體與香港畫壇、香港書

團體的貢獻

’下

卷 < 香港書畫團體的橫向觀察〉內

包括:引言、書

團體的形式及運

情況、香港書畫

體發展的局限、

港書畫團體的

成,其性剛烈,故崇尚剛勇。」國共兩黨同尊劉

衡為精通《易》學的布衣大師。他雖生於滕縣而未

意染山盛產染料,啟迪墨子〈當染〉〈所染〉兩篇

張知寒考察染山後,劉子衡告訴他:「世界擁濟

堪,道家給人們開闢

了 一條通往世外桃源的道

口。……如墨學不中斷,中國絕不會像今天那樣

後。」劉氏認為墨子將「天」人格化為在最高神

用以嚇唬暴君酷吏。人格方面,劉子衡感染自修

學的張知寒治病不收酬金’何況張氏父親留下「

德」家訓呢!張知寒《史記》和南宋宋慈《洗冤

錄》薰陶復員軍人萬彬學習法醫。「文革」時期

教兒女學中醫,例如背誦李時珍《瀕湖脈學》;又

歷史故事,從周文王《易》到欒調甫苦學《墨子》

為齊魯大學教授。1978年幸獲平反的張知寒榮任

東大學教授,講課時厚積薄發,主張向學生「授

以漁,不授之以魚」,即導引他們研究。譬如史

法頌讚老師左光斗肺肝由鐵石鑄造’何以不說

「心肝」?張知寒依中醫解r心」為君之官,肯

史可法刻意避「君」字暗示明朝奸侯弄權,且用

(宰相之官)與肝(將軍之官)比喻左光斗。在不

場合,張氏扮演學生的嚴師、兄、嚴父或慈母。

女一子戲稱r學生是爸爸的上帝」,他像杜甫筆

夜雨r潤物細無聲」,在「西方熱」時期告訴

生:法國百科全書派的霍爾巴哈對孔子評價極高

推崇孔子的重農學派祖師魁奈被尊稱「歐洲的

子」;伏爾泰吟詠孔子為r真理的解釋者」,對

子畫像朝夕禮拜,堪稱法國「全盤華化論者」!

惜張知寒誤解康德「二律背反」推翻萊布尼茲

r

元算術」。他反對同胞妄自菲薄時,善引英國培根

句:「若無中國三大發明,歐洲不能進入近代

會。」無奈培根不知科聖墨翟

前三屆墨學研討

1985年長春市舉行全國文獻會議,紀念司馬

《資治通鑑》成書九百週年。張知寒發表鴻文,頌

司馬光對揚雄r玄」(元氣)學的發揮,以及對迷

和厚葬的否定;司馬光提倡「中和政治」,又

《醫問》透露辯證智慧。張氏宣稱「家事岐(伯)

(帝),深知不明陰陽、五行之運化是無法學通醫

的」。不喜中醫的魯迅賞譽墨子為中國脊樑’英

史家湯因比亦云:r把普遍的愛作為義務的只有

家學說」’正如國父孫中山讚許「古時最講愛字

莫過於墨子」。8年12月山東大學的滕州市墨子

究中心成立,重振衰落兩千餘年的墨學。半年後

州舉行首屆墨子討論會’匡亞明、任繼愈、張代

年、張政烺等出席,楊向奎引《墨經》言r天下

人,則墨子之言猶在」,表示墨翟單立言已不朽

何況立德兼立功!

S

年10月屆國際墨學研討會在

州召開,費孝通、錢遜及台灣師範大學王讚源參加

滕州火車站廣場樹立墨子銅像,研究中心刻出墨

碑林’張知寒主編《墨學研究論叢》共四輯。他深

墨學演化出儒家《禮記•禮運》「大同」「小康

J ,

法家和董仲舒也宣揚墨子「尚同」觀;北宋范仲

與張載,南宋辛棄疾、陳亮和葉適富於墨家精神

浙東功利主義是陽儒陰墨。墨家多為「墨俠」,

秦漢遊俠’隋唐:^髯客及《水滸》宋代好漢。97

8月第三屆國際墨學研討會舉行於濟南約突泉賓館

台灣高雄師範大學史墨卿出席,張知寒患末期癌

(轉下頁第三襴)

) .

憶 ii,

i晷.

P:127

四位得獎者為一冠軍:王奇(香港教育學院 )

季軍:;馬少妹(香港城市大學 )

亞軍:歐陽健英(香港中文大學 )

殿軍:崔文翰(香港大學 )

(4889 )

新亞生活27:6 (2000年2月 ) -13_

得本港名攝影家麥柱發先生擔任顧問及評判。此

比賽反應熱烈,共選出冠、亞、季及殿軍各一名

及優異獎

一 一十名。他們分別獲得現金獎$1,500

$1,000、$7§、$500,以及菲林及獎狀。本刊

刊出比賽前四名得獎作品(彩色照片)

由新亞書院攝影學會主辦之r金禧攝影比賽

經已揭曉,並已於本年一月十七至

一 一十八日假許氏

化館舉行得獎作品展覽

是次比賽主題為《新亞1/2世紀》’拍攝以新

建築物、學生生活及校園活動為題材,而取景限

新亞校園內,參賽資格只限全港大專學生。大會

(接上買)

仍參加。兩年後我成為四屆研討會中首位香港人

大明湖、挪城孟府和千佛山萬佛

八月十六夜由深圳飛抵泉城,進山東大學新

留學生宿舍住一晚,房間充滿小蒼蠅。翌晨在校

見創造社成仿吾半身雕塑。重訪大明湖,補觀明

廉吏鐵錢、文豪曾鞏與辛棄疾的紀念館。翠柳紅

之間,新建

了 r雨荷廳」,裏面少婦穿清裝拍照

倩影。人皆知瓊瑤《還珠格格》夏紫激亡母夏雨荷

罕知曾南豐吧。乘三小時火車夜抵滕州市新苑

店,與上海外國語學院法語專業出身的焦世瑜一

晚膳。H八日市長魏振ffi主持開幕式,任繼愈和

東大學校長曾繁仁致詞後,全體往塔寺路參觀墨

研究展覽’下午心理學家李紹崑宣講〈墨學的現

化與世界化〉’北歐婦安德遜〈心之醒悟:墨子/

陀/耶

穌 > 和三藩市李梅〈孔墨同行在西

方 > 都用

語。翌晨曲阜師專陳克守〈墨家的辭論〉瑕疵在誤

名論作唯物論。三位日本學者與我同組:原孝治

證《墨經》原文,谷中信一宣讀〈墨家為何如此急

地由盛而衰〉’崗本光生講墨家經濟思想特色。

九日山大丁原明談墨子經濟倫理。華南師大黃世

講〈廿一世紀墨學研究獻愚〉,王讚源論墨學與現

市場經濟。次日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孫中原的三位

士生演講’南開大學張斌峰〈墨家辯學與哈貝馬

的普遍語用學〉近似他與兩友合撰《墨學與世界

平》。王祥林〈墨子薄葬觀及其對現代喪葬改革的

響〉裨益環保。廿一日暢遊鄙城孟廟、孟府而末

_山、孟林及孟母林,見石碑刻著「孟母斷機處

及「子思寫中庸處」,柏檜銀杏可愛。下午參觀

史博物館和漢代畫像石展覽館’喜見石刻九頭

獸。返泉城只遊千佛山兩寺及萬佛洞(全國佛教

迹縮影),在炎熱天氣享受空調

P:128

(4890 )

祭譽

※英文系安霞教授於九九年十二月廿一日榮獲江

蘇省政府頒發「江蘇友誼獎」,該獎項乃頒予

對江蘇省社會及經濟發展重大貢獻之學者。

※中大藝術系兩位兼任講師李東強先生(62年新

亞藝術學部畢業)及李尤猛先生(92年中大藝

術碩士),最近榮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2000

年度視藝發展獎助。

※中大校董會於本年一月六日頒授哲學榮休講座

教授銜予本院榮休成員劉述先教授,以表 揚

劉教授的學術成就和對大學的貢獻。

本院同仁謹致賀忱!

本院大事$己

(二零零零年一月一曰至三十一曰)

本院藝術系二年級同學作品展《二班

假許氏文化館舉行。

院長梁秉中教授先後出席下列活

動:與東華三院總理及廣華醫院顧問醫生赴上海

聯訪上海中醫臨床研究合作計劃;率領「關懷行

動 」 醫 療隊赴四川省崇州開展義務醫服務。 期

間,輔導長陳新安教授署理院長職務。

•十一日第412次雙周會假邵逸夫堂舉行。由「無

國界醫生」與「宣明會」代表主講,題目為:《救

傷扶貧」。又新亞學生會於晚上在圓形廣場舉辦

「千禧新亞夜」活動。

•十九日至二月十二日本院院務主任文直良博士率

領八位新亞同學訪問美國耶魯大學,新亞同學並

發表四篇報告:《中國一孩政策》、《中港跨境

通婚》、《菲律賓家庭傭工及其對本港家庭之影

響》及《傳統家庭性別角色的轉變》。期間,分

別由輔導處游吳慧蓮女士及聶家璧先生署理院務

主任職務。

《新亞生活》月刊

張 學 明 執行編輯:盧達 生

^ : 香港沙田香港中文大 學

新亞書院誠明餘2 室

2609-7634 傳真:2603-5418

本期發行二千五百 份

歡迎投稿每月廿日截稿

電話: 2

發 行 量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餘舉行

《詢麗晶瑩:淘石齋所藏

中國古代水晶瑪瑙器》展覽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餘東 翼

曰期:現時至 2000 年 3 月 2 6 曰

水晶、瑪瑶佩飾一 套

戰國

(公元前 475-221 年 )

根據考古發現所見,人類於文明時期以前,已

開始使用天然礦物作裝飾品或佩戴物。中國早在舊

石器時代,已懂得使用石英,水晶,燧石,蛋白石

等作為石器,至新石器時代,石材採用更為廣。天

然礦物中,石英質礦石最為普遍,所以古代遺存石

器工具及雕刻品,除玉器外,也以石英岩為最常見

的材料。

石英中之水晶為無色透明,並有一定幾何形狀

的晶體。因各自所含雜質不同,形成各種色彩變

化,按顏色可分為黃晶、茶晶、煙晶、紫晶等;又

或因晶體中含有像頭髮般的包裹體,而稱之髮晶。

瑪瑙和玉髓均屬隱晶質石英,成多纖維鐘乳狀或葡

萄狀塊體,常因雜質而呈色•玉髓素淨無紋,如具

同心縞紋及平行條帶狀結構的,則一般稱之為瑪

瑙;不同顏色的層、帶、條紋相間®,形成多種綺

麗多彩花紋圖案,也賦予瑪瑙不同的名稱’如纏絲

瑪瑙,縞瑪堪,苔蘚瑪瑙,帶狀瑪瑶等。

本展覽精選淘石齋所藏中國新石器時代至明代

的水晶瑪瑙器二百餘項’種類包括工具、飾物、器

皿、配件、串飾、組佩、肖生雕刻等,充分反映中

國古代玉石工匠的藝術成就。

文物館設有錄音導賞服務,介紹精選展品。歡

迎團體或個別參觀人士使用。

14- 新亞生活27:1 0 (2000年6 月

P:129

(4891)

本院前校長吳俊升教授辭世

本院第二任校長吳俊升教授不

幸於二月五日在美國洛杉磯辭世,

享年一百歲。其追思禮拜將於二月

二十六日上午在當地玫瑰崗紀念堂

舉行。本院同仁深致悼念!

吳教授是江蘇人,一九二四年

畢業於南京國立東南大學,獲教育

學士學位;一九三一年獲法國巴黎

大學博士學位。嗣後即長時期參加

高等教育工作,曾在國立北京大學擔任教授及教育系系

主任為期七年;長沙臨時大學(即以後之國立西南聯

合大學)文學院聯合院務委員會主席一年;國立中央

大學教育學教授三年;自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五年擔任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一九五 九五四年及一九

五八年曾任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大會中國代表。

吳教授與新亞關係深遠,一九四九年本校創辦之初

即任教職,其間曾有一段時間離開香港,一九六零年復

返香港出任副校長,並於一九六五年七月至一九六九年

六月擔任本院校長職位。吳教授在任期間,除負責繁重

的行政教育工作外,仍有豐富的著作,分別以中文、法

文及英文發表。

Working Meeting of Family Medicin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ofessor J Dickinson, Professor of Family Medicine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articipated in

the National Working Meeting of Family Medicine/General

Practi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Beijing between 27-29

December, 1999. This was the first formal meeting on GP

training held by the Ministry of Health. It was organised by

the Department of Medical Sciences,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as opened by the

Minister of Health. Dr Zhang Wenkang.

Professor Dickinson gave a plenary session on the first

afternoon on \"Family Medicine policy and training around

the world. What we can learn.\" He showed how different

structures of health care either increase or retard the

development of Family Medicine. He listed different models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postgraduate training in this

field, and how they interact with the needs of the rest of

health care. Usually these models were adopted not as ideal

models, but as compromises that were possible at the time.

This led to discussing various strategies that have been used

by different countries to develop family medicine and the

current problems that are being worked on.

About 200 delegates attended the

meeting, including leadership from stat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rovincial health

bureaus, and department heads form leading

medical universities. The policy on

developing a Family Medicine approach in

China was agreed in early 1997, and training

centers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 five

provinces. The meeting was «

further develop and spread this idea,

of policies and guidelines on GP training were discussed,

including the standard of GPs and establishing the education

system for GPs in China. This education program will

from undergraduate, through postgraduate, intraining, and faculty development.

Plans for development of Family Medicine are

extensive, and will require considerable reorganization of

the Medical Universities, Hospitals, and Community health

systems. The three-year medical schools will be phased out,

in favour of all medical graduates undergoing 5 or 6 year

training including one year of internship. Departments of

Family Medicine will be established in Medical Universities,

and postgraduate residency training programs are being

established. Family Medicine trainees will do a one-year

rotating internship, after which they will undertake the

national examination for all doctors. In Family Medicine

training, they will do two further hospital years rotating

through different departments. They will finish with one

year in a community-based family medicine training center,

before undertaking a newly developed national Family

Medicine examination.

新亞生活27: 6 (2000年2月 ) -15_

P:130

(4892)

_

New Asia Life

A Monthly Publication of New Asia Colleg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atin, Hong Kong 21st February 2000

乂 ;ONTENTS

I ‘Chinese Culture and Science' by Prof. C.N.

Yang

7 'Symposium on Hong Kong Secondary School

Art Education: Chinese Art' by Ms Cheung Waiyee

8 ‘New Asia and 1’ by Ms Yiu Wing-him

9 ‘A New Place and A Warm Home ' by Ms Bai

Ling

10 News about the ‘New Asia Hospital' by Prof.

P.K. Leung

I I News about the NAC Alumni Association

12 ‘Zhang Zhi-ha n and the 4th Internationa l

Conference on Mohism' by Prof. Wong Yuk

13 Announcemen t on the Result of the Golden

Jubilee Anniversary Photographic Competition

of the College

14 Major Events

14 Exhibition on 'Sparkling Splendours: The Art

of Ancient Chinese Carvings on Rock Crystal

and Agate - The Taoshi Zhai Collection'

15 National working Meeting of Family Medicine/

General Practi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15 Obituar y of Prof. Ou Tsuin-chen , Forme r

President of the College

MAJOR EVENTS

(From 1st - 31st January, 2000)

Jan. 6-14, The Class Exhibition of Year 2 Students

of the Fine Arts Department was held at the

Hui Gallery.

Jan. 7 & 10-12, Prof. P.C. Leung, Head of the

College, participated in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

respectively: 1 .Visited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 n Chines e Medicin e wit h th e

representatives from the Tung Wah Group of

Hospitals and the medical consultants of Kwong

Wah Hospital planning a joint research project

on Clinical Chinese Medicine; 2. Led a group

of rehabilitation professionals to provid e

voluntary services in Chongzhou , Sichuan

Province, under the project ‘Operation Concern'.

Jan. 21, The 412th Biweekly Assembly was held

at Sir Run Run Shaw Hall. Representative s

from the Doctors Without Borders and the

World Vision spoke on the topic of ‘Eradicating

Poverty and Saving the Injured'.

Jan. 29 - Feb. 12,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Dr.

Peter J.L. Man, Secretary of the College, a group

of 8 students visited Yale University. During the

period, Mrs. Winnie W.L. Yau (Jan. 29 - Feb.

7) and Mr. K.P. Nip (Feb. 8 -12) were appointed

Acting College Secretary respectively.

16 新亞生活27:10 (2000年6月

P:131

(4893 )

11

12

13

14

15

15

敬悼前校長吳1 U

士選先生安息 香樹輝

吳俊升與寧恩承:兩位校長瑣憶 王燈

新亞書院本年度暑期語文活動

吳俊升校長仙逝與「校長」、「院長」 宋敘五

千禧新亞夜

黃維樑主持「香港大專中文聯會」就職禮暨頒獎禮

國際應用倫理學會議 王啟義

中醫治癌學術會議/書訊

Cancer Can be Cured: Believe It or Not? Tony Mok

癌症研究新突破 王家時

專訪孫國棟教 授 新亞歷史系 會

中港影視翻譯縱橫談 盧達生

中國歷代璽印藝術展覽

本院大事記/本院教師學術活動/名譽職務

本院金嬉講座第四講獲江澤民主席推薦

山東古代文化考察匯展 鍾蕾琳

新亞生活27:6 (2000年2月) -145 _ 二月初間,偶然從互聯網上讀到一則本港

息,報道前新亞書院校長及新亞研究所所長兼導

吳俊升博士在美國洛杉磯病逝,享壽一百歲。我

刻跟友儕打聽訊息的真假,他們大都說不清楚,

對r噩耗」之來,卻不覺得很意外。不知真假者,

因為大部分香港報紙都忽略了及時報道•,不覺得

外者,則是因為吳老壽滿一紀,實在難得,但畢

已如風前之燭,生命之火能再延續多久,確不

言。據有些廣東人觀念,老人至此,兼有一堂兒

承歡膝下,既然壽緣已滿,也稱得福壽全歸’可

r笑喪」之列,就算報章上的許告

一 一字,套印紅色

亦不能說不恰當。但是,對於與吳老有過同事、

道以至份屬半師尊半上司關係的芸芸後輩來說,

人即使壽至遲齡,一旦息勞歸去,總難免有戚戚

敬悼前校長吳俊升博

If

富壽百齡,過半紀皋比杏壇,自神州至海隅,氣阿成雨,贊育功多,可無惭于先聖.

KMf^丨高情一諸,總廿載扶持新亞,冒霜露披橫逆,、腕檻腐心,夢魂勞結,堪告語與後

亞生活月

,大學新亞書

本刊創刊於一九五八年五

一〇〇〇年三月十五日第

一 一十七卷第七

新亞

版 非賣

年中除七八月外,每月出版

之感

追憶與吳老最後的 。

一 一次通訊,大約是四年多

前事。首先是他來信詢問多年前我為他一篇英文

演辭做的中譯稿(曾刊於華僑日報),是否還留

底本,可否寄他一份。如果不是經他提出,我確

記憶不來。現在計算一下,吳老來信時已有九十

歲’足證腦筋依然清晰,未見退化,不過,細看

信字樣,是讓別人代筆的’簽名的腕力則已不大

前。我收信後,翻尋舊篋,果然找出所要索的文

存本,便翻印一份寄去。吳老收件後,很快回信

謝,卻沒有講明作甚麼用途。以後,大約一年多

右,司琦和徐珍兩位先生合編,交由台灣三民書

P:132

新亞生活27:6 (2000年2月) -146 _

(4894 ) 印行的《吳俊升先生暨夫人悅亮女士年譜》面世。

們承譜主之囑,寄給我一本。展誦之下,才明白

老來函索取文章的原委——他要在書中對此有所

代。我隨後寫信向他道謝,寫特大字體,方便他

讀,還記得信末附帶一句說,當進入

一 一千年新禧

日’賢坑儷應缓百年嵩壽,敢為預賀。這次卻收

到吳老回音’以後每年接得他的耶誕賀卡,都是

別人代寫地址的

吳老一生’師友遍天下。正由於壽凄遐齡,

同輩在年壽方面遠比不上的’多已先後去世。

此’在我個人想像中’吳老晚年難免是寂寞的。

可知和記憶所及,香港一地,姑以曾服務新亞機

的人物算來,其同輩友朋如趙冰、張不一介、唐

源、楊汝梅、謝幼偉、王德昭、唐君毅、何敬群

徐復觀、任國榮、王佶、李璜、陶振譽、梅貽寶

沈亦珍、羅夢冊、牟宗三、朱明綸等

一 一十多位

生’都先後歸道山;近數年,繼有錢賓四與嚴耕

吳俊升校

miM

長 rnmmm- % _

兩先生亦以九十六及八十一高齡辭世。至於散居

界各地的晚輩、學生,今天就算能執筆寫悼念文

者,年壽亦多近古稀,且往事湮遠迷茫’道來似

隔世的意味

吳老一生在教育方面的業績,概括於前述

《年譜》中。至於他退休赴美長居之前’在香港主

新亞的

一 一十年歲月(一九六〇—七九年),《年諮

特載入吳老親筆撰定的〈服務新亞書院始末記〉。

惜這篇紀述失於粗縫’行文固然四平八穩’但這

是它不足之處,它似乎務求能照應各方,則好比

故深沉的人,隱去了所有稜角。

一 一十年來行事的

末’箇中的曲節,處理的艱難,得不到交代,認

的讀者一定不會覺得滿意的。吳老在〈始末記〉處

表現謙抑,說他繼任新亞校長之職,一直蕭規

隨。錢賓四先生在一九六四年因與中文大學當局

見不合,拂袖離去,固然表現其書生襟懷的灑脫

是聖之清者,但他留下的局面,立即由繼位者與

君毅先生及幾位重要的當事人聯同書院董事會繼

與大學當局周旋、苦撐。所謂周旋和苦撑’不是

與大學本部(它背後就是香港政府)就所掀起有關

更大學聯邦制的法理之爭——這爭持應屬第

1

曲’幔幕也快要拉開了。可以這樣說:舊日新亞

主政者和中大當局間之齟齬以至最後決裂,純然

於他們苦心要為書院力爭保住自己的研究所而

的,如果說有人於中夾雜私心,要貪天之功,那

然決不會是書院中人

當年的中大當局,確然算得上銳意有為,一

到各項正規科目規模粗告確定之後,進一步便要

辦更高級的機構中國文化研究所。當時正值新亞

院遷校前夕,大學當局的構想是,三書院會聚沙

新址後,即由本部接辦新亞的研究所,所內四位

成的文史哲師資’收入本部的編制之內。是時’

院研究所裡主政者唐君毅先生和吳老原初一本

心,認為學術乃天下之公器’香港的高等教育研

機構’只患其不足’怎會嫌雜多、駢出,須予刪

之理。因此,當他們初步接受大學諮商有關籌辦

學研究所計劃時,自然表示樂觀其成,並願意

助,但附帶提出備忘’要當局認知書院當時已有

己的研究所此一事實

所以,當大學正式披露其建所鴻圖時’就恍

晴天撒下一個霹靂。這個近乎爆炸性的震撼意見

當然為書院校長(此稱謂一直使用到中大改制後

才降格稱院長,表示與中大校長區別等級。)及

究所所長以至董事會上下堅決抗拒。書院反對的

由是,書院的研究所已創立多年,在學術界建立

聲譽,更早已確定了自己的獨特研究路向,與中

後起的機構揭橥的宗旨就算有所不同,自是當然

理,兩者何以不能並存?自此以後’書院研究所

否過檔’或仍然長留原地,如好花之自開自謝,

爭執焦點多年來沒法平息。在爭持最烈期間,唐

一 一位前線人員與大學當局在這問題上差不多喪

了共同語言,至於小人從中播弄閒言,更增添事

的悲劇色彩。三十年後的今日,我們平情地看

件,兩所的分立,不是確然造就出更好、更富不

姿采的學術成果?退一步說’它不是至少可以令

有不同學歷背景的年青好學之士多一進修的地方

語云..成功不必在我。又云:道並行而不相淳。

在回頭再看兩造教育界首腦當年在問題上的執持

不難判別他們在教學和處事方面器量、胸襟的

P:133

新亞生活27:6 (2000年2月) -147_

(4895 )

一九七四年七月,中大更改聯邦體制成功,

面提到的什麼齟齬與爭執,立即被視為多餘,變

鼠肝蟲臂。三所成員書院之一的新亞書院,開始

一個經過改組的新董事會,而新亞研究所則仍留

地,從此脫離與原書院在法理上的隸屬關係,改

新成立的法人團體管理。這團體內依然不乏前書

董事會的成員,且院、所兩機構都宣稱要維持教

上的互惠、合作關係。唐先生亦適時從中大退休

和吳老專心致志主持研究所。研究所更乘時借重

先生在學術上的聲望和吳老與台灣國府教育部的

士選先生安

香樹

(編按:原文刊於《明報》三月二日喬菁華專

r菁英會」)

前星期本欄報道新亞書院第

一 一任校長吳俊

(字士選)博士的去世消息,前天接到七四年化學

校友瞿文俊的傳真。瞿校友與新聞系同學瑪群英

婚多年,數年前移民美國,居於洛杉磯地區。瞿

略云:「二月二十六日參加了吳校長的喪禮,於

杉磯郊區的玫瑰山崗墓園舉行,在場的有親友、

生、教友等七八十人,儀式簡單莊嚴,禮成後吳

長遺體葬於墓園內吳夫人墓的旁邊。在場遇上了

三藩市趕到的孫國棟夫婦(研究所五七),現居洛

磯的孫述宇、吳德林、杜翼成(工管七四),最難

的是沈亦珍夫人(想已有九十多歲)亦有到場。最

一直在下雨,喪禮日忽然放晴,可謂天公做美。

稔人際網絡,恢復中斷達四年之久的隸屬聯繫,

新招收研究生,接受教部的指導’報備學員學籍

畢業生資格’呈報開設的研究課程,以及申請、

受經費的劃撥等。研究所r低檔」地辦學四個學年

用意無非要顧全書院和大學間的關係,但這期間

它自己的學員來說,卻是一項無告的損失

早至一九六九年七月,吳老已從書院校長職

退休,七九年杪,始移居美國。在這十年居港

間,他一直在研究所授課,擔任導師;以後居美

二十年,對所務似乎不復聞問,亦無從表達_切

瞿兄入學時,吳校長已退休,彼此應無交往

不過新亞舊人,始終有一份情誼維繫於心。瞿兄

傳來追思禮拜的程序表,內有士選先生的生平

介,內云:r主內吳俊升弟兄,字士選,一九零

年十

1 一月廿四曰生於江蘇省如皋市,中學就讀於

皋縣立師範學校’大學畢業於東南大學(中央大

前期)、一九二六年七月與大學同學惋亮結為

婦,一九

1 一八年夫婦聯袂赴法國巴黎大學深造,

年後兩人同日通過博士論文口試,兩本博士論文

訂一冊,留法同學一時傳為佳話。

中大哲學系王燈博士上星期閱本欄後特送上

文一{從九位院長看新亞精神}—給筆者參考

感甚。另本欄曾提及當年為吳校長作演講記錄的

位學生賴俊傑(經濟六六),原來是牛頭角瑪利諾

學的校長,賴兄閱本欄後來函云:「倘非母校

培,斷無今日的我,當年若無輔導處林福孫先生

助’既安置宿位又安排半工讀,一個貧無立錐的

子,根本不可能有高等教育的機會……而今已屆

退

休之年,回首前塵,不禁感慨良多。

但當學生、後輩們到洛城過訪,或在通訊中偶或

到研究所動態時,他對整體新亞機構的許多事物

然榮懷。以下我所經歷的事例就是證明

大約三年多前,清晨六點鐘左右,我在夢中

牀頭的電話鈐聲驚醒,接線的男聲告訴說,是從

國來的電話,想不到竟然是吳老打來的。他還知

洛城和香港的時差’所以首先致歉,說把我吵

了,然後隨即詢問有關新亞書院一批學生的註冊

續是否辦妥。我一時間驚K不止,無法作答。在

後三數分鐘的話語延岩中間,腦筋拼命地打轉,

急速地搜索陳年往事,到底吳老所詢問的是書院

是研究所何年何月中的那一椿事情,其中又曾出

甚麼忿子,竟要勞煩他大清早來電話查問?當時

我對自己究竟有無起碼的記憶能力,差點連一分

信心都失掉了。在進退兩難之際,更聽得那邊傳

吳太太在電話旁的斷續笑聲,令人加添惶惑。幸

沒過多久,吳太太終於接過聽筒,告訴我:吳先

一直以來都關心學校的事情,定要在電話中問個

心。所以,你不妨對他說,他所問的事情早已

好,他就會放心的了。這時刻,我才好像完全清

過來,立刻把握住這啟示,等到電話筒回到吳老

中後,用認真的語調(現在寫來還覺得很罪過)把

示對吳老覆說

了 一遍。吳老心事已了,才把電話

上。這番遭遇讓無關痛癢的旁人聽了,大抵只會

年邁的人闇昧得可憐。我在驚魂初定之後,卻為

人一世榮懷新亞的深情,感動不已。現在,吳老

已不在了,我此刻按電腦鍵做悼文,心內仍覺得

過,特不辭累瀆,附記於此,為萬千新亞老同學

年輕學弟學妹告訴。為吳老撰的_聯則移置悼文

P:134

(4896)

新亞生活27:

6 (2000

2

) -148_ 吳俊升與寧恩承:兩位校長瑣憶

1 一月五日新亞書院次任校長吳俊升(士選)教授

在美國洛杉磯市繼其夫人仙逝,八天後前東北大學

校長寧恩承姻伯壽終於加州高樹(Palo Alto)鎮。他

倆同年誕生,享年一百。拙作〈從九位院長看新亞

精神〉刊登於《香港傳記人物》第四期(九九年一、

二月號),第四位校長梅貽寶博士寓居於印第安拿

州Bloomington市時與印大柳無忌、鄧嗣禹兩教授及

寧氏來往,曾任後者一位女兒的證婚人。但是梅教

授信仰耶教且鑽研墨學,而吳寧一 一氏恪尊儒家傳

統。

江蘇如皋漢族人吳士選與物理學家吳健雄同

鄉,出身寒微的耕讀世家,進兩師範學校後入東南

大學一年成為學士 ’縣政府補助他進巴黎大學,親

友和美國一基金會資助他撰博士論文。

遼寧藩陽漢族人寧恩承家境清貧,領導學生運

動被逐離天津南開中學(舊同學周恩來曾請他當外

交部次長,他婉拒),幸獲鄉賢張學良賞識,贈款

勉勵他負发牛津大學經濟系,依校規兩年後自動升

為碩士。寧氏告訴我:常見老友滿族國語教師舒慶

春(老舍)衣衫襤褸,因為低薪部分寄回孝敬老母。

六九年七月我在寧家寄宿三天,姻伯母鈕先蔵帶我

參觀鄰近的史丹福大學。她曾於史大授國語,熟識

同事性愛小說專家韓南(Patrick Hannan)教授。

寧氏憶述老舍在英倫的創作’惋惜小說手稿

《大明湖》遭日軍炸於書局倉庫。由於我屢次追問,

他索性寫稿談老舍,登載於《明報月刊》’影響導演

胡金鐘後來在同刊發表的老舍研究。寧老也認識曹

禺,然而愛看華東、華中地方戲而非舞台劇。關於

祖籍湖北潛江而生於天津官宦世家的萬家寶(曹

禹),請閱羅福惠《湖北近三百年學術文化》(武漢

出版社,九四)。寧老文章幽默風趣,曾經諷剌取

名r咬金」的貪污同事擅長咬金。

吳校長比較嚴肅’婚姻忠於巴黎大學同學心理

學家惋亮博士。寧校長比較浪漫,旅居台灣時曾娶

一婦且生一女。此女出現於他在三藩市擺設的百齡

壽宴預祝會。

吳俊升發揮法國哲學家柏格森所謂生命奮進

力,曾任教小中大三層學府’當系主任及副院長,

從科員、主任秘書(科長)、司長晉升為政務次長。

日治時期前的教育部長陳立夫提拔他為教育司長。

他闡揚杜威哲學而抨擊狹溢的實用主義,又著杜威

年譜。原來杜威與羅素褒賞老子而未讀《莊子》。吳

士選曾為台灣政務次長,輔助張其均(曉峰)部長。

來港後他和王雲五、成舍我等合辦《自由人》期刊。

我在七八年參加哥倫比亞大學每月儒學研討會

時,結識吳老獨子紐約大學吳百益教授(他尚有兩

女一孫),他帶我乘地車。吳百益《儒家的進步..中

國傳統的自傳作品》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頌揚司

馬遷、陶潛、玄奘、一 一程之父程响、文天祥、吳與

弼及泰州學派,推測海瑞的自我審判啟迪劉宗周和

李顒。我的書評收入《中國學術思想論叢》。

寧恩承對五件事引以為榮

寧老計劃撰著東北經濟史而未成功’僅於二月

十日病逝於台北的「野史館館長」劉紹唐主編的月

刊《傳記文學》發表一串回憶錄,繼胡適與外交家顧

維釣作錄音口述歷史。他一生對五件事自豪。首

先,他當銀行高級職員時美國總統杜魯門來華探訪

他,垂詢中國經濟。1 一月美國總統曰,五十八位史

家評估四十一位總統,杜魯門排第五,僅次於林

肯、小羅斯福、華盛頓與老羅斯福。其次’他購何

文田勝利道一幢樓辦聖培爾書院,六九年託家母售

賣此樓,得巨款在加州買十房子。晚年全部捐獻巴

克萊加州大學,九九年起用以資助南開大學和東北

大學校友或教授赴加大進修或研究,本身只享利息

至百歲。田長霖校長請他吃飯。我亦與田教授通信

一次,見其簽名特大。第三,張學良邀請他擔任東

北大學秘書長(校長),從台灣移民夏威夷後依賴輪

椅不願視察故鄉。寧老畢生不需輪椅拐杖,代他飛

藩陽組織東北大學校董會,將東北工學院改成恢復

的東北大學。九四年八月我訪問吉林大學一週,與

妻探訪深受鄉賢女作家蕭紅感染的東北詩人兼小說

家木青(姓邢)。他在張學良題名的東北大學牌坊下

等待我倆。吉林大學哲學系教授唯獨南開大學畢業

的道教專家劉國梁(與男兵冠軍同名)夠資格運用寧

氏基金。第四,何東之子何世禮受愛國熱忱驅使,

抗日初期奔赴東北當張學良屬下砲兵,升為將軍後

樂善好施。八六年我重訪哈佛時何世禮請寧老及我

的雙親到其家吃海鮮。第五,他雖無子而六女成

才:三位西醫頭髮盡白,我:SI 一嫂前年偕美國數十

富豪飛杭州,義務為他們「購買」來收養的女性棄

嬰檢查身體。她另兩姊妹是生化教授和律師。六位

女婿多為西醫、工程師和教授,家兄兩子(寧氏外

孫)在史丹福大學攻醫科及加州大學隐法律。

P:135

新亞生活27:6 (2000年2月) -149_

(4897 )

新亞書院本年度暑期語文活動

※普通話生活 營

舉行日期:五月二十九日及三十曰

內容:電影欣賞及討論、歌曲欣賞與歌詞分析及文

化聚談。由富經驗導師主持。供膳宿。

按金:一百元。參加同學出席後得取回按金。

※英語生活 營

-曰及二十二曰

討論與辯論

由富經驗老師主持。住學校宿舍。

按金:一百元。參加同學出席後得取回按金。

^ New Asia Summer English

Language Programme

Date: 31 July - 25 Aug 2000

Place: 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 Summer English

School in London

Subsidies: New Asia College

查詢及報名:新亞書院輔導處鄧圓圓小 姐

電話:2609-7613

把握兩文三語

迎接廿一世紀

吳俊升校長仙逝與『校長

J、「院長」宋敘

由明報副刊《菁英會》(2000年2月18及19

天)專欄中,驚聞吳俊升校長仙逝,不禁悵然

香樹輝兄的專欄,我每天必讀。香兄的文章

具風格,簡潔明快而不扮高深,說理能深入淺出

他在專欄中不時報導與新亞有關的人和事,新亞

於是多

了 一個得知新亞事的渠道與窗口,是一件

常好的事

但有一事必須指明:前後兩篇有關吳校長的

章都稱吳俊升校長為院長。可吳先生在新亞連一

院長也沒做過。他來新亞先做副校長,一九六五

七月起任校長。〔兹一

新亞書院在初創時,錢穆先生稱院長。一九

九年新亞改制,錢穆先生改稱校長,聘吳俊升先

為副校長。其後繼任者:沈亦珍校長、梅貽寶

長、余英時校長、全漢昇校長,均稱校長,不是

長。其後又逢中文大學改制,中文大學之長稱

長,各成員學院之長稱院長。所以後來自金耀基

今天的梁秉中都稱院長,不稱校長

這一種「職稱」’不是高低之分,而是事實

題。校長並不高,院長並不低,幼稚園之長,一

亦稱校長.,中央研究院之長則稱院長,可見校長

院長不代表高低。但在新亞書院及校友會,常在

意無意之間,將校長稱為院長,卻是應該辯明的

早在去年,新亞校友會出版《校友繽紛錄》

時候,就已經犯了這種錯誤。當時我本人曾經向

永生校友提過,而夏仁山學長也在編輯會議中

出。但是後來《繽紛錄》印出來,大部份應該稱校

的地方都改了院長。尤其是全漢昇校長的一篇,

篇都稱r院長」。全校長任校長職務兩年(一九

五到七七)。他就是因為不接受r院長」的稱號(

接受中大由聯邦制改為單

I制)而辭去校長職

的。我們把他的文章中應該稱校長的地方改為

長,忽略了他為原則而犧牲的事實,實在對不起

校長。〔拄二

早年左舜生先生在新亞講授《中國近代史》,

感慨言之:當年武昌起義後幾個月,一些人對當

事件的記錄,尤其是有關孫中山、黃興、黎元洪

人事實的記載,已經錯誤百出。可見對歷史事實

記載是易錯難真。但是,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應

小心!最低限度對現在我們仍然能夠認清楚的

實,不要寫錯了

最後有兩點小小更正•.第一、吳俊升先生來

亞任副校長之前,在台灣國民政府教育部的職務

是「政務次長」,不是「高等教育部次長」。

一 一、吳師母的名字是r惋亮」,不是「惋倆」,

後一錯誤可能為手民之誤

2 :

1、新亞《校友繽紛錄》第14頁,左欄第21

行••吳校長自述:「於一九六五年七月,正式接

校長三年。」 一 一、全漢昇校長辭校長職,以及當年中文大

在新亞不願接受的情況下,強行廢聯邦制改單一

的經過,可參見《校友繽紛錄》21頁,全校長的

P:136

新亞生活27 :6 (2000年2月) -150 _

(4898 ) 千禧新亞

為慶祝本院五十周年院慶,新亞學

會於本年一月二十一日在新亞圓形廣場

一 r千禧新亞夜」。當晚舉行的節目

姿多采’有新亞同學獻唱、魔術表演、

技、飛疾子、日本交換女生表演武術,

有張學明教授傾情演唱

除了精彩的表演外,新亞同學更在

內設置多個攤位,售賣食物、小擺設及

具等。各同學在繁忙的功課之餘,享受

一個愉快的晚上。這次活動所有門券收

全部撥捐無國界醫生

m

二月廿六日在港大主

「香港大專中文聯會」就職禮暨頒獎

黃維樑:中文優美,一生學

r香港大專中文聯會」第

一 一屆幹事就職禮,暨詩文創作頒獎典禮

一 一月廿六日在香港大學舉行。中大中文系教授、本院成員黃維樑博士

邀任主禮嘉賓,並致辭。第

一 一屆會長塔婉蘋同學於會上講述本年的活動

該會以推廣中國文學文化為宗旨之一。黃氏致辭時稱,此乃任重

遠的工作。在大家蜂擁至tom.com之際’要發揚中國文學的古八r,很不

易。黃氏又說,中國語言、文學優美,值得一生的學習。典禮在港大莊

明樓舉行。黃氏說有一間照相館,名叫「月明」。老闆想到一個宣傳句

r照相來月明」,這個句子逆着次序來讀,就成為「明月來相照」,正

唐代詩人王維的名句。中國文字的優美巧妙,這是一個例子。黃氏又說

國文化中的「博文約禮」,指的是為

與做人,也是一生學習的事。黃維棵

出,聯會的幹事們,兼具文才和組織

理之才’朝氣勃勃,會務必能順利

展。他在頒授創作獎時,勉勵得獎者

續努力,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會長同學表示,本年將有多項

文、講座等活動,並將設立網站,除

通訊外,還讓會員投稿。「香港大專

文聯會」的會員,包括港大、中大、

大、珠海、浸大、樹仁、嶺大的同學

黃教授表示如邀請科大、教院、理大

公大的同學加入,則所聯之網將趨

備。會長說已計劃邀請其他院校同

參加

P:137

\\ < -

m.

新亞生活27:

6 (2000年2月

) -7_

(4899)

推動香港的應用倫理學研究

國際應用倫理學會議

王啟義

新亞書院、醫學院及哲學系於去年十一 一月廿八

至册日聯合舉辨了 一個國際應用倫理學會議。此會

議是書院金禧紀念學術會議系列的項目,也是首次

在本校舉辦的應用倫理學大型國際會議。

參與是次會議的講者共一 一十三位。本地的講者

有八位,分別來自香港浸會大學、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城市大學及本校。其餘十一 一位講者來自多個國

家及地區,包括台灣、南非、英國、美國、加拿

大、澳洲、瑞典等。此外,本地各大學均有學者應

邀出席主持討論,可謂精英雲集。

應用倫理學是近廿年發展得最蓬勃的人文學

科’歐美各大學都紛紛增設有關的課程或研究機

構。應用倫理學雖源自哲學,但現今已發展成一個

科際綜合學科,研究多個層面的課題裡的道德爭

議:例如醫療的資源分配、墮胎、安樂死、基因工

程、國際援助的責任、色情刊物審查、死刑制度等

等。是次會議的主題為生命倫理學及環境倫理學,

涉及有關生死及醫療的多項道德問題’還有動物權

益、動物實驗和環境保護有關的種種倫理哲學課

題。

會議有三位主題講者: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

I^eter Singer教授、紐約州立大學的Bonnie

Steinbock教授及英國劍橋大學的Jenny Teichman教

授。三位學者均著作等身。其中Singer教授更被公

認為全球最知名的應用倫理學家。其〈解放動物〉

(Animal Liberation) 一書譯成多國文字,已成為

r動物權益」及有關的哲學問題的經典著作。當今動

物權益和動物實驗問題如此為人所重視及研究,也

是直接受該書所啟發。哲學思想對現實世界及生活

實踐之影響,此為一證。Steinbock教授是醫療倫

理的學者,亦是美國多個有關醫療倫理的委員會的

成員。Teichman教授是著名哲學家,著作數十種,

廣及語言哲學、政治哲學、社會哲學多個領域。三

位講者分別就動物權益、生殖科技及安樂死的道德

問題作出演講,論點精闢’帶出熱烈的討論。

除主題講者外,與會講者還分別就多項跟大會

主題相關的課題發表其見解,討論的問題既重要而

廣泛,例如:r複製人」技術是否有違人的個體性、

代母制度是否道德上可行、醫學裡的臨床實驗涉及

怎樣的道德考慮、主動安樂死跟被動安樂死的區分

是合理、德性倫理與環境倫理學的關連、素食主

義、動物實驗與道德價值的關係等等。

該會議一連三天在本校行政樓祖堯堂會議廳舉

行,參與者除講者及校內師生,還有其他院校及社

會公眾人士。會議不但推動了本地應用倫理學的研

究,還發揮了 一定的作用,喚起社會對有關問題的

關注及討論。

m

P:138

(4900)

Improvement in treatment result is noted in selective

situations but certainly far from being a panacea for cancer.

Will it be different now when people start to talk about p53

and gene therapy? Are these scientific concepts necessarily

better than interferon? Given ample of time and extensive

researches we shall find out, I guess.

From believing to knowing is a continuum. Some may

choose to believe by little evidence and some may need more.

You may want to bet on your life by believing in a sound

scientific concept, but I won't. I want to know!

m 中醫治癌學術會議

ei^Sife ) Workshop on The Treatment of Cancel

U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th April 2000 (Thursday)

中醫治癌學術會議

Workshop o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U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由本院及中醫中藥研究所與中醫學院合辦之

「中醫治癌學術會議」將於四月二十日(星期四)假

香港中文大學祖堯堂舉行。出席會議的學者包括:

Dr. William Fair (New York)

Prof. Sun Gui Zhi 孫桂芝教授(Beijing)

Prof. Wong Pei 王沛教授(Beijing)

Dr. Raimond Wong 黃光偉醫生(Canada)

Prof. Zhang Bei 張搭教授(Guangzhou)

Prof. Choi Seung Hoon 崔昇勳教授(Korea)

Prof. Qiu Jia-xin 邱佳信教授(Shanghai)

Prof. Zhang Ting-jin 張廷金教授(Shenzhen)

Prof. Yu Yun 俞雲教授(Spain)

Prof. Shung-Te Kao 高尚德教授(Taiwan)

Dr. Kuan-chih Chow 周寬基博士(Taiwan)

Mr. T.Y. Chan 曾德源先生(Hong Kong)

Prof. C.T. Che 車鎮濤教授(Hong Kong)

Prof. Y.L. Chui 崔耀隆教授(Hong Kong)

Prof. Tony S.K. Mok 莫樹錦教授(Hong Kong)

Prof. Jonathan Sham 專信棠教授(Hong Kong)

新亞生活27 :6 (2000年2月) -152 _

活澄纷繁的香港文IT

: 院及中

. 出版社

r

.

^ r. 印之《

I .撥紛繁

^

^ 香港文學

-最近

版。本

分上下兩冊,共九百八十頁。售價為一百五

元。中大書店及各大書店有售

1九九九年四月中旬,「香港文學國際研

會」在香港中文大學校園舉行。這個研討會由

港藝術發展局與中大新亞書院合辦,為新亞書

五十周年金禧院慶活動之一。參加這個研討會

港內外學者逾百人,宣讀的論文六十多篇,是

來最大規模的香港文學研討會

香港文學百年來生機活撥,表現紛繁,佳

傑作為數甚多。這個研討會探討香港文學的各

範疇,古今兼之,雅俗並包,通論與專論俱備

數十篇論文內容豐富,角度與途徑多元,也是

撥紛繁的表現•現在把論文編輯成書,分為上

兩大冊出版

本書主編黃維探博士,為是次研討會籌委

秘書長。黃氏為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著

豐富,有《中國詩學縱橫論》、《香港文學

探》、《黃維樑散文選》等多種

P:139

(4901)

Cancer Can Be Cured: It or Not?

Tony Mok, MD FRCPC FHKAM FHKCP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linical Oncology

Like music to the ear it is always nice to hear that this

dreadful illness would be cured by a new treatment. Being

curative it must be new, I guess, or else I can't explain why

so many people still die from cancer. It could be either a

blend new concept or a new-find interest of an old remedy.

If it is new, it must be good I guess. Being new implies that

people of the past could not benefit from it. Only I, the man

of present, may benefit from this new treatment in case I

needed it. Hope is just around the corner. People love to

talk about the new treatment. The newspapers are printing

cover story about it. The television is interviewing famous

doctors about this new treatment. A tycoon is promoting it.

A relative of a famous movie star is using the new remedy.

Gosh. It must be good! It must be true! Or is it?

Believe it or not? For many to believe is an act of faith

that can merely rely on personal experience. This could be

a simple experience of reading an article on newspaper or

I story from neighbor. It may sound ridiculous but

eople in Hong Kong who

millennium bug to be an infectious disease and many people

still believe in their hairdresser's tips on stock market. They

believe because they want to believe and it is easier to

believe. By the leap of faith life is touched up with optimism

and one can cease the hard work of seeking the truth. It is

not the cerebral cortex but rather the temporal lobe that is in

control. Understandably patient or family of patient with

cancer who is in a desperate position needs a dash of hope,

no matter how small it may be. By believing they may live

with hope. By not believing they have to live in the hash

reality. Once again, it is easier to believe.

For some, however, to believe is to know. Knowing is

a tough long journey of seeking out the facts and making a

rational judgment. In short we call it \"science\". Obviously

we can not rely on science in all aspect of life, but in cases

when the proclaimed truth is supposed to be scientific, so

let it be. Many breakthroughs in cancer treatment come with

a stroke of luck but there are new cancer treatment based on

a scientific theory, a sound principle one believes to be true.

However, the task of developing a scientific concept of

cancer cure from theory to factual reality is difficult and

.Firstly the scientists have to define a molecule

or substance that may be qualified as a new drug.

Purification, quantific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could be a

laborious process. A successful candidate will be put to test

in cell line (cancer cells that grow on Petri dish) study in

order to determine its cytotoxicity (ability to kill cancer cell)

on a variety of malignancies. A perfectly sound concept may

turn out to be complete failure at this stage. Only selective

\"winners\" are subjected to animal studies in which the tumorladen mice are given the new medication for study of tumor

response, safety and pharmacokinetics (movement of drug

in a living organism). Based on the extensive information,

if the new drug is safe and promising, it will be subjected to

human testing. Out of a hundred new molecules (drugs)

identified in laboratory less than one would end up being

tested in clinical investigation. Even when it come to clinical

investigation, which is a vigorous process to determine the

real application of the new cancer drug, the chance of it

being a breakthrough is remote. Clinical study is generally

into 4 phases. Phase I trial is a study on dosage,

toxicity and pharmacokinetics in real patients. Phase II trial

is a study of clinical efficacy in term of tumor response rate

and duration of survival. Phase III trial is the randomized

study comparing the new drug to existing standard treatment

in order to prove, or in many cases, to disprove the observed

advantages. The final phase is post-marketing analysis of

the drug. All in all it is a lengthy process to bring a scientific

concept from the laboratory to clinical practice. To believe,

in this case, is a matter of knowing better.

The story about interferon is absolutely classical. About

20 years ago when scientist was able to document the

function of interferon down to molecular level, everyone

came to believe this drug would be the new cancer cure of

the century. Impressive results were noted in all the preclinical studies. Early clinical study reported complete

remission in treatment of hairy-cell leukemia (a rare but

indolent form of blood cancer) which stirred great excitement

in the medical community as well as the stock market. Since

then, millions of dollars were spent in clinical researches on

all kinds of malignancies including colon cancer, chronic

leukemia, melanoma ...etc. And now, 20 years later, we still

have not found a disease that interferon can cure.

新亞生活2 7 : 6 (2000年2月 ) -153 _

P:140

癌病研究新突破

校友王家琦

(4902)

癌病的研究,有了一個新突破°這封信應是在半

年後才能寫的’但我忍不住心頭的喜悅’搶先略寫幾

句。

二十六年前,唐君毅老師患了肺癌’當時我正在

IBM 公司的研究中心任職,內子在 S K 治癌中 心

(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工作,且

是其醫務審查組的委員之一’ 一再打聽之下,毫無良

策,當時構想一個針對某些癌細胞特有的酶,把一種

放射性的原子引到癌細胞脫變後的基因中去,當 年

S K研究中心的董事長D r. Seitz十分歡喜這做法’我

們第一步實驗尚未做全,唐老師竟已逝世了 ° 我 們 對

癌的研究不曾放棄,成立了一個小公司,D r. Seitz任

董事長。

在 S K 工作時,認識了一位小兒科的主理醫 生

Helson ’他對治癒小兒科的神經癌(Neuroblastoma)特

別有貢獻。當年我用他太太管的老鼠,做了不少 工

作�Helson夫婦一生治癌,對癌病的用箭熟之又熟,

他雖在三年前退休,但因為最近這件大突破——可治

而不生副作用,又出馬了。

Helson和他的幾位印度朋友’找到了一個小分

子,才三百多個Dalton,可引發P53〔註〕基因,使細

胞進入G�約十八個小時,在這十八小時內,各式有毒

的DNA药物,對細胞不生作用,而癌細胞不受P5 3基

因控制,不進入G�階段,就可輕而易舉地消滅了。

用了這個小分子後,他們在老鼠身上用到了3400%

致命的毒DNA而看不到副作用。他們又在老鼠身上種

植了五十五種不同的腫瘤,五十五種都一次用药 解

決。他們把樣品給NCI試,NCI回答說除了固態腫瘤

外,白血病也有特效。我問他們為甚麼不曾試白 血

病,他們說做腫瘤做昏了頭,竟忘了白血病!

細胞的週期,好似一個時鐘,分Gi(3點)、S ( 6

點)、 0 ,(9 點)及 M ( 12點),週轉不息,它如在Go

( 1點),離開了這個週期’癌細胞不受完善的P 5 3基

因控制;不離開這週期,在4點至5點鐘處’便受不住

有毒的DNA綺物了。

想控制細胞週期的藉物極多,但能正常地的和悅

變的細胞分別出來以便分別處理,這是第一次,發現

P53基因的L e vine,幾月前才當上了 Rockefeller大學

細胞週期

此處用約

(有毒的DNA)

的校長,看來他也是非拿諾貝爾獎不可 了 °

(Rockefeller University 已拿了二十名諾貝爾,Seit z也

是其前校長)。

Helson和他朋友們正組織了一個小公司,這公司

和我們小公司,正合拿到了一筆四百萬的國科委的研

究費,第一組病人’將以腦癌和胰癌為主°真正對病

人下手’要經過多重審查,估計在今年八月以前,恐

怕還不能開始。兩年前我在《新亞生活》上寫一小文,

說廿一世紀的第一個大突破將是治癌,想不到竟在我

們眼前看到了,且又是我好朋友的東西,雀躍之情’

實在忍不住了。

P53基因是近年來治癌學者的十分十分熱門的課

題,我們小公司也拿到了 NCI撥的對這個因子審核的

經費,以最近才發刊的Science雜誌為例,就有一篇談

P53基因的文章(是四位Pfi zer葯廠研究所的工作人

員)。但一般都是針對壞的,變了質的P53,而Helson

組是針對好的正常的 P 5 3 � 這好壞一字之別’後果 就

絕然不同了。他們一口氣做了二十多件專利,包括對

男的免孕(因為老鼠受毒後竟仍有餘興進行交配),對

septic shock syndrom (不讓免疫系統亂來),各式癌

都有其獨特的細胞週期,因此在用葯的時間表各別,

但這些臨床細節,是日後療理工作者的東西,區別癌

細胞的大問題,看來解決了。

10 新亞生活2 7 : 7 (2000年 3 月 )

P:141

新亞生活27 :7 (2000年 3 月 ) - 1 1

(4903) 11 A

自我反省發掘真

我 ㈣

專訪孫國楝教授黃子

孫國棟教授於抗日戰爭期間就讀於重慶國立

治大學。一九四四年響應政府「十萬知識青年從

運動」投筆從戎。線青年軍,奉調至緬甸戰場。

戰勝利後退伍復學。一九四九年來香港。後入新

研究所隨錢穆先生治史學。再得香港大學哲學博

學位。一九五七年開始

新亞書院任教。歷任新

孫、書院歷史系主任、文學

j院長、中文大學歷史系

•任、新亞研究所所長等

^務。在新亞服務共二十

^年未嘗間斷。一九八三

W退休,移居美國。退休

^後仍繼續學術研究及

作。今年應邀來港參加

亞創校五十週年金禧紀

j舉辦之中國文化學術

_議,我們能夠有機會親

_教誨,受益匪淺

彳 孫教授認為大學教

與中學教育不同。中學教育多由老師指導’學習

式較為被動。大學教育最著重的是培養學生成為

有獨立人格又能獨立思考的r人」。如果不能建

獨立人格、不能獨立運用思考’雖然名為大學生

其實仍是中學生而已。既有獨立人格’能獨立

考’就應該自覺地去建立自己的理想’以期貢獻

社會。但不幸,目前不少青年人常把「慾望」誤

r理想」。慾望只由情愁驅使下的追求,如財

愁、權力慾、地位慾.:•:等’所以慾望常是自私的

理想則是透過理性的思考,對某一事物的價值有

認識,然後從內心深處萌芽出對此事的使命感,

是全心全意去從事。所以理想不是自私的。當理

在你心中萌芽時,你的精神必能挺拔起來’從

微、狹隘、自私、患得患失的心態中解放出來,

使

生命充滿光輝。所以孫教授盯囑我們要懂得評價

種事物的價值’小心選擇自己的道路,不要浪費

寶貴的生命

孫教授說:人生最可悲的就是人生只有一次

因為只有一次,所以人生常是無經驗的、陌生的

一旦走錯了,就不容易回頭。佛家雖然認為人有

世,但是來世的人生仍是沒有經驗的’仍然是陌

的。陶源明說:「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

追」。當年輕時覺悟,還有可追,若是老年時才

悟’就追悔莫及了。明代有一位學者去探訪一位

重的親人。這位親人一生富貴利達,事事順意。

是當他彌留時卻非常後悔。於是這位學者提出

問:如何可以到老年時不後悔呢?孫教授的答

是:從事一項有意義的工作’無論成或敗,求仁

仁,都可以無悔。但是’要找到一項既有意義而

適合自己才性的工作’並不容易’首先要認識自

的「真我」,你必須時時自我反省去發掘

r

我」。現代的青年人常有一種毛病:自省的時

少,而費心思去與朋友比較的時間多。念念不忘

朋輩比較職位的高低、比較收入的多少。這些卑

的念頭’常常掩蓋

了 r真我」。孫教授說:如果

不能拋卻與朋輩比較的念頭’請你把程限放寬些

比較三十、四十年後的成績吧。如果你更有志氣

請不必與你的朋輩比,去與歷史上的人物比。這

會使你的胸襟擴大、視野高遠’然後,你生命所

藏的潛能釋放出來,於是你更能了解你的「真

命」。孫教授再說:各人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

必和別人比較’尤其不必與你眼前的朋輩比較

當我們提及「新亞精神」時,孫教授很感慨

說:最近我讀到一篇新亞校友的文章,指新亞校

上r手空空無一物’路遙遙無止境」兩句話已不

時宜,他認為今日的新亞已校舍寬敞、設備先進

資源充足,不應再唱「手空空無一物」了。這文

使我十分失望。這位同學對新亞精神全無了解。

年錢、唐諸先生懷抱著為中國文化承前啟後、繼

開來的偉大理想而創辦新亞,若以今日的校舍和

備,比之原來所欲達到的理想,真是•小得如無

物’所以今日的新亞仍可說是手空空無一物:仍

努力奮鬥走極遙遠的長途。如果新亞的同學能抱

這種心情努力學業,則新亞的精神尚在’如果因

日的校舍、設備而沾沾自喜,則新亞精神已墮

了。校歌中的「手空空無一物,路遙遙無

境’……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千斤擔子兩

挑,趁青春結隊向前行。」正是勉勵我們要為中

文化不斷努力,勿因眼前一點點小成績而自滿自

呀。孫教授的一席話,使我們深深的感動

P:142

12

- 新亞生活27 :

6 (2000年2月

(4904) 文化晚餐聚談:錢紹昌、姚普光主講 盧達生 《中港影視翻譯縱橫談》

本年度第1 一次r文化晚餐聚談」於一月十九旧

舉行’邀請了分別來自內地及香港的著名翻譯家錢

紹昌教授及姚普光先生作演講嘉賓。當日出席的除

了本院同仁外,還有香港話劇團藝術總監楊世彭博

士及夫人,而十多位翻譯系研究生更爭取於晚間上

課前抽空出席這個難得的聚會。

錢紹昌教授一九三零年生於浙江省杭州市。他

是一位傳奇人物,一九五四年前,先後畢業於上海

聖芳濟學堂、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院及上海第一 一醫

科大學,然後在上海瑞金醫院當了一 一十年醫生;一

九八零年文革後,他轉而到上海外國語大學任教,

從此棄醫從文,並兼任上海交通大學及上海大學教

授。錢教授除了著有專書及論文外,曾先後翻譯約

一千萬字,包括科技文章、文學作品及影視六百餘

部。

姚普光先生在六十年代已出任無線電視英文台

中文字幕部主管。其後在跨國廣告公司當中英創作

總監一 一十餘年,數度獲得國際獎項。近年姚氏獲委

任為好萊塢迪士尼(ssney)電影公司的中國版香港

版字幕翻譯,遂譯作品包括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別問我是誰》(The English Patient)、金球獎最佳

影片《貝隆夫人XEVita)等1 一百多部名片,並在《明

報》撰寫《銀幕英語縱橫談》專欄,迄今已有八部著

作,同時在兩家大學講授「影視翻譯」課程,在香

港電台普通話台主持英語講座節目,對協助社會推

廣三語兩文,不遺餘力,因而成為第一位接受美國

傳媒 CBS 旗下 Worldwide Television News 與 The

Asian Wall Street Journal 訪問的香港作家。

錢教授雖年近七十,卻精神矍幾,說話不徐不

疾,令人如沐春風。錢教授作的是配音翻譯,與姚

先生的癸幕subtitle翻譯不同。他指出,癸幕上演

員說的不是原來的語言,而是audio language,跟

打字幕很不同。他舉例說,He hits her.他打了她,

字幕很清楚。但配音不同,他打了她,是男的

r他」打了女的r她」,還是女的r她」打了男的

r他」呢?那就得想辦法,如果說,男的打了女

的,那就不大好聽。錢教授曾翻譯了 一齣電影

Hotel,其中有一段說一個酒店大王與酒店經理吃

飯,這個酒店大王很滿意說-My compliment to your

chef」r向你的大廚表示感謝。」經理說_she will

be very grateful to Icnow the source o叫 the

compliment」酒店大王很驚奇說-she!-。這個she

怎樣可以使觀眾聽懂呢?在內地這個she可譯為

r廚娘」。整個對話可以譯成:r廚娘聽到是誰讚

揚她,她會很感謝。」酒店大王說:「女的!」這

個翻譯對酒店大王的surprise也表現出來了。

另一個口語翻譯的困難是說話的停頓,中文跟

英文的句子結構不一樣,r停」不一樣。例如,有

1個人賭錢輸了很多錢,有人問他-How much you

owe?-「欠了多少錢?」他回答-one hundred……

eighty thousand.-譯了出來,變成二百……八十

千」,錢教授譯成r 一共是十八萬。」歐洲人以

千來表示,如他工資拿1 1十千’不說兩萬。口語翻

譯也必須與body language配合,錢教授舉例說,

在一部電影中,一位十八歲的少女患了 breast

canccr,外科醫生看了 ’說要做operation,包括

breast underlying muscle,全部拿掉。錢教授幽

默地說,「這當然影響很大,不要說十八歲,八十

歲也不太願意做。」她的家庭醫生想辦法跟外科醫

生說不要開刀,用較為保守的療法,、「我做了她的

家庭醫生很久了。」•「<£ been her family doctor

since she was high.-譯成中文,「她這麼高的

時候,我已是她的家庭醫生。」中文及英文與手勢

的時間不配合,那不成啊。錢教授便譯成’「我開

始做她的家庭醫生,她才這麼高。」這時手勢與說

話的時間便配合了。錢教授對口譯要求非常嚴謹,

他根據英文有多少個syllable ’就給多少個中文

字 0 例如,-He is a university under的raduate.-譯成

中文:「他是個大學生。」六個字,英文是十一 一個

syllable。導演看見演員嘴巴動了十一 一次,便要求

你給他十二個字’錢教授便譯成:「他現在是在大

學裏面哈本科。」錢教授在演講中,還舉了很多生

動的口譯例子,令人嘆服。

姚普光先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傳媒人’他演講

時表情多樣,極為生動傳神。他說錢教授是他的老

師’ 1976年買了錢教授的著作《英譯中》,在七十

年代,沒有翻譯系,因此這本著作便成為他的導

師。當時他在書中寫下評語:「本書所述,足證作

者學識廣博。」姚先生在六十年代在無線電視負責

英文台的中文翻譯,當時多的是美國荷里活片,為

了能掌握美國英語,他在兩個月內讀完sctionary

of American Slang。姚先生的毅力確是驚人。

P:143

新亞生活27:6 (2000年2月) -13_

(4905)

當時在電視台,他遇到一些同事誤譯的情況

例如,r把你的胸圍脫下來!」姚先生驚嘆說

「 m

y goodness,這是一齣合家歡電影,為甚麼對

是2B級的呢?」英文其實是-com

e on

, giv

e out

you

r chest.-「有甚麼心事說出來。」姚先生開

笑的跟翻譯員說:r你究竟想做translator還

scrip

t writer呢?編劇部也是我管的,你可以調

編劇。」他又舉另一個例子,「如果你認為夠近

畫出來吧!」當時,牛仔片盛行,很多拔鎗決鬥

面。這句譯文的原文是

_ I

f yo

u thin

k nea

r enough,

draw.-這個

- dra

w -是「拔鎗」的意思。姚先生

出英文句子不能單憑字面解釋,例如

- yo

u don-t

say.-便不可譯為r你不要說。」而是「真

嗎?」;同樣-yo

u ca

n sa

y tha

t again.-也不可

為「你可以再說一遍。」正確的是「我同意你

講法。

姚先生認為學習語文必須以淺白為主。他指

台灣學生很喜歡r刨字典」,到美國讀書,遇到

警,大叫-conflagratio

n -,這個字是大火的意思,

鄰近的人不一定懂這個字。姚先生說fire才是

文。除了認識字的解釋外,還要了解說話者的

調,例如-take car

e o

f him.-說話者語調平和,意

是好好照顧他,相反說話者講的時候咬牙切齒,

思便變成「殺死他。

姚先生在演講時為了獎勵出席者’他送出幾

獎品,給予答中問題的聽眾。結果文博士、聶先

及一位研究生都猜中了。其中一問題是

_ a wal

k in

t h

e park

. -,究竟是甚麼意思呢?讀者也來猜猜吧

精通中文的Dr

. Willia

m Watkins提出一個

題,電影中的對白有很多都是「粗」得不得了,

字幕翻得好聽一點,英文的「粗度」跟中文的「

度」不配。為甚麼呢?錢教授說一般是原文是比

雅的,我就雅。白人貴族,很雅,我就雅一點;

.人Blac

k English粗些,我便粗一點。粗話怎

一呢,我便生動一點,例如,這個「姨子」。姚先

^說香港由於電檢條例的限制,一般的粗話不可以

’電視中出現,可能在這些方面在內地還比香港開

呢。這次演講由院長梁秉中教授及金聖華教授

持。梁院長最後代表書院向兩位講者致送紀念品

並謙遜的說

_ I

t i

s a wal

k i

n th

e park.-「這是小小

思。

f丁

0

0

i代璽

藝術展

【西翼】2000年3月10日至5月7

璽印是古代人們在交往過程中使用的一種

證信物。中國璽印的起源很早’據文獻記載,

遲在春秋時期已經出現。而從考古發掘和歷代

傳的實物來看,最早的璽印多屬戰國時期。中

古代璽印,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用途各異,

僅是社會生活中的實用品,也是一種具有很高

賞價值的藝術品。從時代上看,璽印歷史上自

秋戰國,下至宋元明清,綿延

1 1千餘年。從質

來看,古代璽印以銅為主,也有少量金、銀

玉、水晶、瑪瑙、琉璃、號拍、綠松石、牙

骨、角、竹、木、瓦、瓷印,明清以來官印仍

青銅為主,私印則多以石為印材。鈕式方面,

括鼻鈕、瓦鈕、壇鈕、橋鈕、亭鈕、柱鈕、覆

鈕、撅鈕、帶鉤鈕及龜、蛇、龍、鳳、馬、牛

羊、乾、•、虎、兔、魚等動物形鈕。印文

面,既有大蒙、小蒙、繆篆、鳥蟲篆、九疊篆

也有隸書、楷書、巴蜀符號和西夏、八思巴文

中國璽印藝術歷史源遠流長,成就輝煌

爛,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遺產,香港中文大學

物館與浙江省博物館特於本年

一 一月十日至五月

日聯合舉辦《中國歷代璽印藝術展覽》’展出

館珍藏歷代璽印計五百方

P:144

(4906 )

本院大事$己

(二零零零年二月一至二十九曰)

3 本年度院長盃系際球類比賽圓滿結束。排 球

及籃球總決賽於下午四時三十分及五時三十分在

樂群館舉行。賽後隨即舉行頒獎典禮。

-^日第413次雙周會假邵逸夫堂舉行。題為《 香

港教育改革》,由戴希立先生及曾榮光教授 主

_十五日新亞書院教職員聯誼會與新亞書院校友會

於晚上假沙田大會堂敦煌海鮮酒家合辦《庚辰年

新春聯歡晚會》。

.十六日由本院及大學通識教育部合辦之「大眾傳

媒與中國文化」學術研討會假中大祖堯堂舉行。

是次研討會為書院金禱院慶學術活動中重要項目

之一,廣邀中、港兩地傳媒業界知名人士及專家

出席,並由梁偉賢教授任大會籌備委員會主席。

名譽職務

※院長梁秉中教授獲大學委任為新近成立之中醫 中

藥研究所之管理委員會主席。此外,梁院長更擔

任研究所屬下臨床研究組之召集人。

※本院成員、中大翻譯學講座教授金聖華博士應 福

建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邀請擔任該校兼職教 授

(即相當於客座教授)。

※本院成員、中大中醫學院副教授車鎮濤博士近 期

獲委任下列專業 / 榮譽職務: 1 ) Phytotherap y

Research雜誌編輯委員,任期由2000年至200 2

年;2)中山大學兼任教授及博士生導師(化 學

系),任期由 2000 年 1 月 至 2 0 G 4 年 1 月 ; 3 ) 中

國科技部國家中藥現代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

技術委員會委員,任期由2000年1月至2003年1

月 °

※本院成員、中大哲學系副教授王煌博士於九九 年

十二月,應上海市復旦大學哲學系聘請,擔任特

約撰稿人,綜論香港區全年的哲學研究。

本院敎師學術活動

※本院成員、中大哲學系助理教授劉國英博士近 期

應邀出席下列活動:1) 1999年1 0月2 3日大學通

識教育部主辦之「大學預科中國文化教學研 討

會」,並擔任一節研討之主持;2) 1999年11月10

曰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舉辦之研究

生講座,擔任題為「社工價值與哲學」之主講嘉

賓;3) 1999年1 1月2 6日大學通識教育部主辦之

「通識沙龍」活動,任「香港劇場與戲劇文化漫

談」主持;4 )應香港華夏書院之邀作專題演講,

講題為《亞里士多德的「人禽之辨」與現象學》。

《新亞生活》月 刊

主編:張學 明 執行編輯:盧達 生

編輯部:香港沙田香港中文大 學

新亞書院誠明馆2 室

電話:2609-7634 傳真:2603-5418

發行量:本期發行二千五百 份

※本院成員、中大電子工程系副教授許建斌博士 ,

於9 9年1 1月2 9日至1 2月3日在美國出席T h e 1999

Fall Meeting of the Materials Research Society,

並提交海報。

※本院成員、中大翻譯學講座教授金聖華博士, 於

1999年1 2月8日應邀參加由牛津大學(中國)有

限公司舉辦之‘Dictionar y Seminar',並於會上

發表演講。又金教授撰文〈「活水」還是「泥掉」?

——譯文體對現代中文的影響〉,刊於香港:

《明報月刊》,2000年3月0

※本院成員、中大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助理教授樊 善

標博士、導師郭素娥女士及英語教學單位高級導

師馬冠芳女士,於9 9年1 2月1 7至1 9日在本港出

席 The Internationa l Languag e in Educatio n

Conference 1999,並分別提交論文°

※本院成員、中大哲學系副教授王煌博士於 9 9 年

12月24日在貴陽市貴州大學演講〈中國哲學哪些

概念值得全球化?〉。

※本院成員、中大訊息工程系助理教授何鏡波 博

士,於 2000 年 3 月 5 至 1 0 日在美國出席 T h e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Conference 2000,

並提交論文。

14 新亞生活27: 7 (2000年3月 )

P:145

新亞生活27:7 (2000年3月 ) - 1 5

(4907)

本院金禧講座第四講

獲 山東古代文化考察匯

展 鍾蕾

江澤民主席推

江澤民主席於三月四日會見港澳政協委員時

特意提到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中大博

講座教授楊振寧教授主講本院的金禧講座第四

《中國文化與科學》的文章,並向港澳委員們推薦

此文。這篇演講紀錄刊於本刊上期(二月號)

本院金禧講座’共舉辦四講。其餘三講:第

講九月廿四日舉行,由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台灣

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教授主講《中國文化與

育》•’第二講於十月廿九日舉行,由新加坡貿工

楊榮文部長,以英語主講《中國文化與政治》;

三講於十一

十九日舉行

由香港中文

學副校長、

灣中央研究

院士金耀基

授主講《中

文化與

會》

讀者如 。

閱讀四講

文,請參閱

院網頁

naweb.iialab.

cuhk.edu.hkV

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孕育出博大精深的文化

藝術,造成一個獨特的文化體系。山東省位於我

華北,是古代文化名城匯聚的地方,號稱齊魯

邦’歷史上有不少聖人誕生如此。現今這山明

秀,地靈人傑的環境中,依然保存著中國五千年

豐盛的文化遺產

藝術系一直以來都重視從事中國藝術研究’

一九九九年暑假期間,我系一如既往獲得許讓成

術交流基金慷慨贊助’安排了山東古代文化考察

動,讓同學有機會親身接觸山東古代文化與藝術

藉此提高同學齊魯文化的認識。團友一行十五人

山東逗留了八天,在濟南探訪過中國母親之河—

黃河和老殘遊記中的大明湖,也參觀了山東博物

的珍藏文物。長清的靈巖寺乃中國著名的佛教

場,裏面藏有不少宋朝的羅漢精雕和李畠著名的

泰山天

街 ,遠景為觀日

刻。泰

乃五岳

首,其

偉的山

令人留

及孟林、孟廟等均極具代表性。團友亦考察了于代

顧碑廊的漢代碑刻、畫像石及栽種在院內的漢氱

唐槐。隱藏於鐵山、崗山和葛山上的北朝摩崖

刻,更是歷盡艱辛才能看到。為了加深同學們對

東古代藝術文化的瞭解,藝術系將於三月卜日至

廿

三日期間,於許氏文化館舉辦了「山東古代文化

察匯展」,展出的作品包括國畫、書法、版畫、

影、現代水墨及部份山東文物。展覽詳情如下

展期:

一 一零零零年三月十一日至

一 一十三

地點:中大新亞書院誠明館許氏文化

藝術系山東文化考察團全體成員於杏壇留

P:146

(4908)

New Asia Life

A Monthly Publication of New Asia Colleg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atin, Hong Kong 15th March 2000

CONTENTS

1 ‘In Remembrance of Prof. Ou Tsuin-chen, Former

President of the College' by Farm Road Old Fellow

3 'In Memory of Prof. Ou Tsuin-chen, Former President of

the College' by Mr. Heung Shu-fai

4 ‘Prof. Ou Tsuin-chen & Prof. Ling En-cheng,Prof. Wong

Yuk

5 Summer Languages Activities of the College

5 Prof. Ou Tsuin-chen Passed Away & ‘President,and

'Head of the College' by Mr. Sung Shee-wu

6 New Asia Night of 2000

6 Prof. Wong Wai-leung officiated ‘The Chinese Federal

Association of Institutions of Hong Kong'

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Applied Ethics' by Prof.

Wong Kai-yee

8 Workshop o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U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8 Book News

-Not?' by Prof. Tony

‘New Breakthroughs in the Studies of Cancer' by Mr. Wong

Ka-ki

11 'An Interview with Prof. Sun Kuo-tung' by The New Asia

History Society

12 'Movie and Television Translation in China and Hong

Kong' by Mr. Lo Tat-sang

13 Exhibition of the Art Museum Th e Art of Chinese Seals

through the Ages'

14 Major Events/Academic Activities of NAC Staff/Honorary

Appointments

15 Our Fourth Golden Jubilee Lecture Was Recommended

by President Jiang Zemin

15 Exhibition on 'The Ancient Culture of Shang Dong' by

Ms. Chung Lui-lin

MAJOR EVENTS

(From 1st - 29th February, 2000)

Feb. 2, The 2000 College Head's Trophy Tournaments were

completed. The final games of volleyball and basketball

competitions were held at the Staff-Student Centre at

4:00 p.m. and 5:30 p.m. respectively. The awards

presentation was held immediately after the competitions.

Feb. 11, The 413th Biweekly Assembly was held at Sir Run

Run Shaw Hall. Mr. Tai Hay-lap and Prof. W.K. Tsang

spoke on the topic of 'Hong Kong Education Reform,.

Feb. 25,New Asia College Staff Association and New Asia

College Alumni Association jointly organized the Lunar

New Year Dinner Party at the Treasure Seafood Restaurant

in Shatin.

b. 26, The Conference on ‘Chinese Culture and Media in

Hong Kong' jointly organized by New Asia College and

the Office of General Education was held at the Cho Yiu

Conference Hall, CUHK. During the Conference,

renowned experts and scholars from the Mainland and

Hong Kong delivered talks on the captioned subject and

Prof. Kenneth W.Y. Leung of the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served as the Chairman of the

Conference's Organizing Committee.

16- 新亞生活27:1 0 (2000年6 月

P:147

(4909 )

f ) 树 I

y y r

本期要目

1戴希立、曾榮光主講《香港教育改革》 本刊記者

4有關「新亞醫院」的看法 梁秉中

4 下筆為文 出 口 成 章 黃維樑

5大眾傳媒與中國文化研討會

6 專訪余英時教 授 新亞歷史系系會

8訪中科院院士、中大化學講座教授黃乃正 勞旭

10 Eyes Wide Open at Bulldog Trip Derek Chan

11耶魯散記 趙樓

12 Back from Yale Yvonne Yung

13第八屆院長盃 盧文兒

13藝術系同學再次獲獎及校友參與國際交流展覽

14《活撥紛繁的香港文學》出版後記 黃維樑

15敬請捐贈獎助學金/書訊 \"univ .

16萩野修二先生范校演講及交流 AS

1 6本院大事記/學術成就/名譽職務

17本院各學系第49屆(2000)畢業班同學合照 200 0

新亞生活27:6 (2000年2月) -161 _

arcl ^

本院第四一三次雙周會:戴希立、曽榮光主

香港教育改

革 本刊記

〔編按:本年二月十一日舉行的雙周會,邀請

兩位校友戴希立先生(教育統籌委員會委員、田家

中學校長)及曾榮光教授(中大教育行政與政策學

副教授)主講《香港教育改革》。以下是兩位講者

講話内容’由本刊記者根據現場錄音整理。

戴希立:香港教育制度檢

香港現正進行教育制度的全面檢討,這項工

分三階段進行•.教育目標、教育改革建議及教育改

方案。目前已進行了兩階段的諮詢工作。第一階段

收到一萬四千份意見書,反映了公眾對教育改革的

誠。教育統籌局總結了這次諮詢,定下了今後的教

目標:r樂於學習,善於溝通,勇於承擔,敢於

新。」今年年初,發表了第

一 一份諮詢文件,題為《

身學習,自強不息》’得到了三千份回應。現在進

第三階段草擬工作,諮詢文件將在四月中公開,將

擬定學制的整體結構、課程和評核機制的具體改革

案’和優先次序

香港的教育雖然有很多值得批評的地方,但

有它優良的傳統

一、香港的東方傳統’重視教育,特別注重

; 一 一、香港得天獨厚,是一個中西文化及教育

念交流和衝擊的地方。兩種觀念在香港都得到充份

發展,這是很少有的

三、在東南亞國家中,香港較早實施九年免

教育’而且投放資源仍逐步增多。特區成立前,國

教育佔國民總生產0.9%,但回歸之後,已增

4%,更可能繼續增加,作為單項支出,超過20%

-

i

f

/

h

f

.

/

J

^

/

新亞生活月

刊 -looo年四月十五

第11十七

i第八期.

香港中文大

學 新亞蚩曰

版 非賣

本刊創刊於一九五八年五月。一年中除七八月外,每月出版

P:148

(4910)

新亞生活27 :6 (2000年2月) -162 _ 並繼續上升。這是香港對教育的重視

過去我們只著重讀書及考試,而缺乏思考和

新。這次教育改革,主要不是針對這些不足’而

看到新的社會正在來臨’這新社會是「知識型」的

會’人人都是知識分子;這也是一個「學習型」的

會,人人都需要終身學習。這是我們將來必須面

的很大挑戰。基於此,我們做這個教育改革的

候’除了顧及社會需要外’還要考慮以下的教育

本理念

一、我們要配合社會整個經濟或者剛才所

「知識型」社會的到來’所以在香港要構建一個終

學習的體系

一 一、教育除了配合經濟以外’也要配合社會

展。我們將會為每一個人提供平等發展的機會

三、教育另一項功能是幫助一個人更全面及

個性的發展

我們回到這三個信念來設計我們的教育改革

在未說改革前’我要說一些基本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學生為本」。學生是教育制

的主人。因為學習掌握在每一個人的手中’特別自

了 internet以後’基本上,學習的速度、內容、

展方向,基本掌握在學生的手中

一 一個原則是「永不放棄」。社會上有不少來

清貧的家境以及破碎的家庭的同學,我們對他們

抱著永不放棄的原則。我們要保證每一個學生都

基礎知識、能力和態度,使他們可以終身學習。

為我們面對的是知識型的社會,完成基礎教育後

希望在這新的教育體制下,使每個人都有機會可

終身學習。

第三個原則是講求質素。我們希望在保證基

教育質素外,更追求卓越

。 、

第四個原則是全方位的學習。我們認為學習

限於書本上的知識。我們希望通過學校的各種活動

為學生提供全面的知識

教育是一項社會工程,每一個人都要負責’

此希望能全社會動員為教育改革盡力

至於改革的具體建議,分三方面:一、學制

二、考核.’二一、課程

一、學制。第一,重整幼兒園及幼稚園教育

制,我們希望在幼兒教育方面沒有揠苗助長的

況;第二,維持九年的普及免費教育’希望取消

能測驗;在高中方面,希望建立多元及一體化的

中。所謂

r 一體化」,是不分設「文法」及「

業」學校。多元的意思是學生可以多些喜歡的科

選擇。在大學之外,我們希望設立社區學院,它

功能,一是職業性,二是可和大學接騒,學分

通,不排除一些同學由於他的經歷可讀社區學院

最後希望在香港建構一個終身學習的體系。在其

建設一個體制,希望做

一些社區建設,準備設立

個學歷認許互通機制,這是我們有關學制的建議

1 一、在考試和收生方面。我們希望在小一入

做到就近入學,禁止考試。至於小六升中,我們

望取消學能測驗’用多元化方法取錄中一學生。

部份仍是由中央派位’分兩方面進行,小部份學

自行收生。大部份仍按照學生過去成績,採用r

優取錄」方式,我們會慢慢由五個band變成三

band,最後由校內成績作為依歸,這循序漸進的

程,關鍵在提高學校和學生的水平。大學收生也

望有一個新的改革,過去我們依賴公開試的成績(A

level),希望大學生加入三個因素:公開試(最重

的指標)、校內成績的參考,學生過去體藝服務

錄,最後一個是面試時的表現,這都是將來大學收

的重要參考

三、課程:我們希望使科目慢慢改成學習

歷。除了剛才所說的學習經歷之外,希望在不同

段有不同的重點。幼兒:培養學習興趣和生活

慣.’九年普及教育•.讓學生養成基本的學習習慣

能力和態度,建構基本知識,為終身學習建立良

的起點。高中課程注重通識,多元選擇’希望文

有理、理中有文,仍然保留同學有自選專科的

利。大學方面,希望同學能吸收中國文化傳統,

受西方優秀文化,以迎接這個「知識型」、r學習型

的社會

曾榮光

• •香港教育改革批判

理解和危機的警

今天要說的是「香港教育改革批判的理解和

機的警醒」。對香港已實行

了 一年多的教育改革

甚麼印象呢?大家對香港教育改革的文件有甚麼

識和印象呢?我從印象派角度說起

一、一九九九年一月,九百多人在灣仔展覽

心一齊取這本教育目標諮詢文件,這是一個教育

標諮詢大會’出席嘉賓包括特首董建華,兩位與

育沒有多大關係的主講嘉賓,何喜華先生及田北

先生。兩人安排在台上演說,很明顯是「做秀」

當日獲得最多掌聲的是一位家長,她說每天晚上

飯後和兒女一同做學能測驗,完成後抱頭痛哭’

是第一個現象,相當煽情的發布大會

一 一、有幾只鴨仔,仰望星空,突然間流星

P:149

新亞生活27:

6 (2000年2月

) -163_

(4911)

過,幾只鴨仔抬頭許願,相信各位在電視黃金時間也

看過這廣告。

三、王永平局長一 一月在香港各大報章一篇署名

文章中有以下一段:r我誠心推薦政府負責教育的

同事和教育界的朋友再三閱讀石鏡泉先生在經濟日

報(一月一 一十八日和一 一十九曰)寫的「八」革論’其

中曰:一革教署,一 一革校長,三革教師,四革畢業

論,五革不用考試論,六革學校萬能論,七革教材

中心,八革家長不良心態。」給我的印象是香港要

搞一次革命’似乎唯一不被革的是教統局和教統

會,給我的印象這是一場文化大革命。

四 、一 一百多位家長在報刊上發表「一群家長的

宣言」。宣言中有以下寫法’我作了部份修改:

r孩子每天從學校帶回來的是眼淚,是沉重的功課

和大量要溫習的測驗,父母無奈強迫孩子做繁重的

功課,而破壞了親子關係,父母經常為孩子的功課

考試成績和入學問題困擾,孩子死記課本的標準答

案和過份的課本知識,老師只向學生傳授課本的知

識’操練他們如何應付考試,學校只是關心學校成

績及取錄組別高的學生。」由孩子到父母、教師、

學校,全部都是「衰人」。以上這些都是我們可以

在整個教育改革議論中找到的-sensational representation- ,一個很煽情現象。

我想提出的一個危機,在整個議論中找不到實

質的政策討論。我們看完了兩份教育政策文件’可

以找到五十多個一連串的問號,但都找不到任何具

體的教育建議。這是否代表了這教育改革太著重一

些煽情的印象,而少了 一些實質性的討論?

雖然改革文件中有五十多個問號,但歸結下來

有幾個大的方向,但大方向後有很多結構性的矛

盾,這些矛盾不能化解的話,可能造成教育改革很

多危機,這文件中有三個改革:

一、九年基礎教育的大直路。小一入學、小六

升中、中三升中四。基本上是大直路。在建議下,

有甚麼結構性矛盾呢?香港教育制度一個很基本的

觀念,鬥爭是甚麼呢? r 一條龍」是說學生由一個

世襲性和成就選擇性的取向,小一至中六或中七。

此很容易造成世襲主義•,而公開派位便是成就取向

的獎勵計劃,band 1的學生可先選學位。所以這條

大直路不能調協這兩個取向,可能造成第一個矛

盾0

一 一、現在我們中學教育是均等普及教育,但有

一個精英學校主義的作祟。如果容許學校自行收

生,由現在5%至30%,委員會更有人要求加到

60%,而且可以在全港九收生。換句話說有些學校

可以在全港九招收他們最想招收的學生,很可能形

成精英學生集中在一小撮的名校,和剛才所說的減

少ranking,減少考核,亦即是一個普及均等主義,

和精英名校主義之間的矛盾需要解決。

三、更深的矛盾。成就取向,好像是一種好

事。你成績優良,可優先選擇。這政策

行了一 一十年。八七年開始有五個band。

1 一十年的運作後果’造成另一惡果。應

試操練主義,大家都希望band 1,然後

操學能測驗,這兩者之間矛盾如何解決

呢?如果要結構這條大直路而不解決以上的矛盾的

話,可能出現一個大危機。

另一個危機是高中教育一體化。基本上是兩個

一體化中的一體化,取銷A level及Cert. Level,將

兩試合併’好處是可以少考一次試,但最根本的矛

盾在哪呢?因為兩個公開試擔當兩個不同的考試功

能。兩試合併,代表大家考大學入學試,還是把精

英試拉低,做一個普羅的考試呢?

另一個橫的一體化’我們會文理不分科,文中

有理,理中有文’矛盾在哪裏呢?在大專教育中,

我們仍是學系化,和文理不分科的通才教育和資訊

型的社會勞動力市場,不相適應。

專上教育自由化’所有人有多次入學機會,你

可以中學畢業後工作兩年,再進入社區學院讀’然

後持學分進大學繼續學業,很理想。在美國可以,

美國大學的結構是易入難畢業,學生離校率很高,

所以容許社區學院學生入讀,但香港的大學是難入

易畢業,離校率低,我們哪有學位收社區學院學

生?這是大學結構本身的一個矛盾。第一 一是各專上

學院學生的學分可以互換。我不知道將來香港八間

院校會否分化及階層化。

最後兩個結構性矛盾’如果希望改革成功,必

須處理兩個很根本的危機:一、政治上的危機。剛

才所說的結構性矛盾,牽涉很多不同的利益團體。

例如八間大學之間,哪間到哪間承認學分,或band 1

和hand 5中學之間利益如何調協。二、更重要的是

財政危機。這建議可說是生不逢時,剛才所說的建

議需要很多資金’現在政府財政出現赤字,如何支

援這樣美好的政策呢?值得我們深思。

P:150

(4912 )

新亞生活27 :6 (2000年2月) -164_ 有關「新亞醫院」的看

法 院長梁秉

有朋友問我,是否新亞書院在中國內地發展

院了?又有校友興奮地表示,院長的慈善醫療隊已

發展到建立醫院的階段了。朋友和校友的詢問’充

滿

鼓勵和好奇。其實’書院哪有力量組織醫院。慈善

療隊也自知未有建院的能力。因此,實有必要說

所謂「新亞醫院」,是熱心校友籌募了資金

準備與東北部某地區合作,捐獻一所小型醫院,給

地使用。醫院為極小型,資金限於房屋建設,內部

備,人事運作,與捐建無關,熱心校友也不過問。

用當前習慣的術語,是捐獻r醫院」的房屋硬件,

包括其他。為何叫r新亞醫院」呢?熱心校友心懷

校,也期望新亞校友響應捐款,遂取名「新亞」

我既佩服熱心校友之宏願,同時擔心r新亞

院」引來誤解。建築物之命名,必須當得起名。

此,建築物的使用、功能和效用,比它的外型、稱

和價值更加重要。醫院之所以享其名’不在它的

房,實賴它的治病濟世功能。今天內地的醫院,功

參差得很。擁有硬件,不能保證其功能發揮。因此

命名之同時,應注意未來功能實況。若將來水平

落,或集中力量創匯,或兼作娱樂事業,對所命

名,恐怕產生不良效應。因此,若未能保證醫院功

或水平,名倒是一般性的較為適當。我的理解,談

中的r新亞醫院」中的「新亞」一詞,和新亞書院

不上關係

我們熱心培育的醫療隊,經過七年多的努力

獲得一般的肯定和支持。建立一個長期服務培訓的

醫院,正是我們的願望。可是,除了資金之外,其

問題’如保證服務優良,為貧苦人効力,與附近醫

合作,提供培訓,長期保持完善管理,找尋適當合

人和員工,等等,必須

一 一解決。否則,我們就未

足夠條件開展

下筆為文出口成、

章 黃維

r聖賢書辭,總稱文章’非采而何?」《文心

龍》這樣說。寫作如果要有效,情之外’還要有采。

所以《文心雕龍》有《情采》篇。《文心雕龍》這本文

經典,書名就寓有這樣的意思:r文心」指情,「

龍」涉及為文的技巧,指采。采字很有啟發性:上

爪,下為木,花木可觀的,手把它采而摘之。警句

雋句、佳句、金句——這些情采美勝者,我們摘而

之,珍而愛之。r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娱,信可樂也。」r朱

酒肉臭,路有凍死骨。」r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

笑牽牛。」r寄輕游於天地,溉渔海之一粟。」誦讀

文’我們都會為這些句子動心,採而擺之

作者搦筆為文,日夕吟詠,甚至幅心瀝血,

希望有文有采’參與「不朽之盛事」,有益於文明

此所以有「文采」。古人還希望人能「出口成章」

孔門四科中有r言語」科,《女誡》四德中有r

言」。古希臘訓練人材,設修辭學。英國學校培養

童’不離演辯。此無他,乃為了說話清晰動聽,人

都具語言美

今天的香港社會,圖象君臨各種傳媒,包括

紙雜誌這些文字傳媒。暢銷的日報,天天、版版以

彩巨型的照片、圖片奪人眼目,文字退居第

一線

「文字淪為caption!」I位專欄作家說

0誠然,

字已式微為圖片的說明了。大氣候如此,文字傳媒

文字,是否雋美有文采,已不重要;連清通與否這

本功也少人關心了。文字的兄弟語言,同遭輕視。

播電台以歌曲音樂吸引人’電視台則以音樂和影象

影視傳媒出現的語言,咬字不準、聲音含糊、語句

嗦不通的毛病極為普遍,入耳之音’如閣,國不分

江、光無別,藍、南如

一 ’以至牛、顏等聲的懶音

性,要求高的正音人士實在說不出口。「啦」成為

首之語

’ r囉」成為句末之詞.,r其實」之出現,

無必要。但這些都成為「語言醜者」的口頭禪。「

其實你點解要拍呢部戲呢?」記者勞頭第一句向明

這樣問。r咐其實我早就有佐構思囉!」明星這樣

答。「其實」r啦」「囉」已滲透至社會的每個

落,街市小販至政府大官’莫不語語其實,句句

囉。規範性語言學者對此大搖其頭,欲緊閉其耳;

述性語言學者大概會無可奈何地說•.「以後編修詞

時,我們應考慮作這樣的條目解釋:咐、囉純為語

詞:『其實』一詞其實並無意義。

我認為適當的規範是應該的。

一 一十世紀的污

太多了,語言是其一。香港要減少空氣污染,也要

少語言污染。不論筆下或口頭,我們至少要去除

染,進一步要求文雅有藻采。下筆為文,出口成章

讓我們互相勉勵期許

P:151

(4913)

I 令 又 � � t身 t 丨 测 么

崎精,’ —

i s

大眾傳媒與中

文化研討會

本院與中大通識教育部於二月二十六日在祖堯堂舉辦「大

眾傳媒與中國文化研討會」,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統籌局局

長王永平主禮。這次研討會分為三個組別:漫畫、廣播媒介及

電視媒介。

大會邀請了中港台三地著名畫家出席,內地的華君武先

生、香港的尊子,以及台灣的蔡志忠先生,但蔡先生因事未能

出席。另一位出席的台灣學者為洪德麟教授,他專長漫畫研

究,對三地漫畫有極深的了解,著有《台灣漫畫五十年初探》。

至於在廣播媒介及電視媒介方面,大會邀請了三地的專家

學者參加,就過去與現在的傳媒工作評估,並前瞻傳媒的發

展。研討會主席梁偉賢教授在會上發表了一篇對本港傳媒過去

數十年推廣中國文化的專題研究報告,特別是印刷傳媒所作的

努力和貢獻。過去從沒人從事這項研究,梁教授表示希望這報

告可以作為一個研究基礎,或作為一個引導,並認為這是一件

有意義的工作。

這次研討會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各與會者均表示很高興能

參與這會議,透過這次活動,可以交流互動,改善工作,獲益

非淺。梁偉賢教授表示與會者現仍繼續保持聯繫,進一步研究

會議中討論事項的發展。

( 右起)何文匯敖授、馬傑偉敎 授

I (mlvrciicc „ „ Mis s \\i.rl i 1 - iiiiK nil lire in

_

iWiiteiil

新亞生活2 7 : 6 (2000年2月) -165 _

P:152

余英時敎授親切關懷三位新亞同學的學習情 沉

(4914 )

新亞生活27:10 (2000年6月)-166.余英時教授,新亞書院第一屆學長,第五任

長(1973-75

)

現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學講座

授。今夏緣新亞書院「中國文化的回顧與前瞻」金

學術研討會,我們這群初窺史學門徑的小子,得張

曩昔校園事春風舞雩

專訪佘英時敫

新亞歷史系系

黃子峰、傅洞

梁若

明老師引介,有幸與余教授相聚,並訪問余教授對

去新亞生活的情懷

五零年代的新

余教授與新亞書院的情誼萌芽於一九五零年

春天,桂林街時期的新亞書院,學生不過

一 一、三十

人,師生生活極其艱苦’錢穆先生當校長薪金僅

元’學生晚上在校舍裡的樓梯留宿,這是現在的新

同學難以理解的。當問及余教授為何就讀新亞

(按:余教授當時正於燕京大學史學系就讀)’余

授指出,當時得悉錢先生在港辦學’其對中國文化

溫情和敬意教人感動,加以中共政權把傳統文化視

封建’認為儒家思想妨礙社會進步,於是便決心到

亞隐書,向錢、唐

一 一先生請益。當時入讀新亞的

生,雖未必是有很大的使命感,但對於中國文化的

去確是極感興趣的。余教授以為’雖云錢穆先生是

學家、唐君毅先生是哲學家’但其實他們皆極主張

史哲兼通,這正是傳統中國學術的總鵠,同時亦是

西

方學統r通識教育」(genera

l education)的實踐吧

由此可見’當時的新亞雖未及正規大學的完整課程

構,但亦算是對文化思想教育各方面兼顧周到的

說到r新亞精神」,余教授指出錢先生所寫的

規表達得最透徹。新亞書院承傳宋明的書院制度,

師不光是傳授知識,同時也為人格的師範,這正體

了西方傳統知識教育和中國傳統人格教育的糅合。

教授回憶當年在新亞讀書情景,師生就像一家人,

課堂上隨便交流意見’這是由於班中同學不多’就

劍橋、牛津一樣,在導修課(Tutorial)上就著指

閱讀自由討論,受益不少,由此又証明新亞糅合中

西

教學模式。可惜的是現在分科專門細密,不同學系

同學已漸失共同語言,加以師生間所談論的多集中

功課上,教授辦公時間又極其有限,我們大抵恐難

受新亞昔曰的教學了

。 、

不要作「自了漢

余教授更曰助勉我們不要作「自了漢」。r自了漢

只會完成自己的事情’由學習以至工作,結婚退休

人生就是這樣的過去。余教授以為香港的年青一

「自了漢」情況較台灣及內地嚴重,前幾年一位來

哈佛的著名社會學家赴台演講’吸引了數千名年青

去聽,清楚可見其對學術的崇拜及強烈的求知慾。

地亦於八十年代始開放,「文化熱」興起,也令不

年青人對文化產生濃厚興趣,反之香港年青人大概

顧流行文化為多,相較起來,對學問的追求普遍也

遜 呢

余教授指出,年青人要做學問,要抱有批判

神(critical spirit),多思考發問,就如泰州學派的

艮對其崇敬的老師王陽明所論,有未盡圓滿的分析

提出,可見崇拜並不代表盲從,這種求學態度,也

要突破「自了漢」的精神框架(menta

l fmme)才

產生的。試想想,新亞先賢草創書院之際,既沒

錢’又未得到香港社會的認同,經過一番努力奮進

終能有八「天的氣象’可見追尋理想未必能馬上達到

果。年人正要培養這種胸襟’定下志向’尋找自

的踢徑。余教授進而提及清末的武訓’雖然他並沒

P:153

(4915 )

余英時敫授(左三)、張學明敫授(右一)與四位新亞歷史系同學

新亞生活27:10 (2000年6月)-167.

隐過書,但他仍堅持把其行乞的積蓄辦學,希望知

開放,培植文化種子,這正是突破r自了漢」的精

框架所建立的志向和胸襟呢

由此余教授提到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問題。

教授指出,了解所脊的文化意義大致無甚分別。現

的科技文化(techno-clllture)雖能改進社會,同時

可遺害社會,重點是大家怎樣利用。理解中國文化

現代意義也該如此,不要一開始便盲目認同’更不

完全打倒,先去學習’再去蕪存菁。很多人視中國

化為一封閉系統(clos

e system),然而教授重啡這

全視乎我們的態度,能否重現文化本身的活力

昔曰師生情

在問及余教授與錢先生和唐先生的感情時,

以為師生情誼溢於言表。余教授覺得,昔曰在新亞

書時’師生們就好像一家人,錢、唐先生恰像自己

長輩,在課堂之餘’彼此閒談,或是做學問的經驗

或是生活的情味’都比課堂啟發更多。余教授更

出,做學問的方法,用於不同的人’效果實有迥異

這就是傳統的師承,師生也會走出不同的路數。更

要的是,老師的治學風骨,是對學生一生的影響’

對學生無盡的啟發。現在的師生關係大抵偏重於學

層面一途,而於情感交流(emotiona

l £e

) 一途則

縱 呢

提到余教授與錢先生的情誼,不得不提到教

的著作《猶記風吹水上鱗》。該文乃為紀念錢先生

作,而r猶記風吹水上麟」一句定係為錢先生九十

慶而作。教授回憶昔日與錢先生在海濱暢談學術界

變遷,顯出無限的愉悅。余教授以為,錢先生的治

心路,大多是自學而成的。從中小學教師到大學著

教授’對中國歷史文化抱有的溫情和敬意,全是從

任公r中國不亡論」啟發的。至於在港興辦新亞

院,余教授則以為倘若國內政治社會環境不變,錢

生亦不會到港辦學的。錢先生作為大學問家,對文

傳統尤為珍重,既不盲目接受、亦不全面打倒,而

了解文化傳統的正負面,發揮文化自身的創造力,

就像金庸小說筆下的武功要訣

’ r借力打力」,探

傳統學問也該如此

大學改制的風

隨之,余教授談到回來新亞當校長的兩年。

九五五年,教授獲得「哈佛訪問學人計劃」資助,

哈佛隨楊聯陸教授攻讀博士,當時曾承諾會回母校

務。時光径苒,新亞在一九七三年需聘校長一職,

教授也就自哈佛請假兩年,執掌新亞門戶。適值余

授當新亞校長的兩年’也就是大學改制風波最洶湧

時期。余教授指出,當時中大三所書院在行政、教

各方面自行運作,加以中大的統制,的確造成極大

財政負擔,就當時而言,確是非改不可的,重點是

何去改。當時余教授與金耀基教授、馬臨教授等組

改制小組’均以為要維持富爾敦報告的聯邦

(Federa

l system)原則,惟對行政教學方面,則建

由中央統籌,以減低財政和資源。教授身兼

一 一職,

要保持書院的原則,又要履行中央的改革事宜,可

是極難調適的。新亞的前輩先賢要求新亞如往昔的

家管理,對改革的情況表示不滿,校董們共同辭職

對於新亞的身份認同問題’余教授則指出,縱然行

央統籌,也無失書院固有精神,就像劍橋、牛津的

院一樣,而當時雖然錢先生和唐先生均共同辭去校

職務,但錢先生對於教授的處境,是同情和理解的

唐先生則不大理解,並發動學生貼大字報。其實,

時也有不少同學支持余教授,惟教授以為其是非功

留待大家自行判斷,而且又不想學生捲入書院風波

余教授回首這「風波的兩年」,指出這是極有

義的人生體驗。還看今天的新亞’昔日翻天覆地的

革風波(新亞研究所獨立、圖書館交由中央管理)

亦沒有帶來多大的遺害

新亞的書院精神和身份認同,猶能如哈佛、

魯般自我定位,堅持其傳統對中國文化的溫情。正

這一份關懷’使得余教授此間重返新亞,也是「安

多於感慨」的

P:154

(4916)

新亞生活27: 10 (2000年6月) -8. 探索合成分子的奧

——訪中科院院士、中大化學講座敎授黃乃正

〔編按:此文原載於《紫莉》2000年3月號(•

第113期),原文經本刊稍加刪節及補充。黃乃正

授為本院成員、中大化學講座敎授。

在風景如畫的香港中文大學,科學館南座

一間十平方米的辦公室。在這間顯得很擁擠的房間

擺放著八個書櫃’裏面裝滿了各種中英文書籍和各

證書、獎狀、獎章

辦公室的主人就是剛剛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香港中文大學化學講座教授黃乃正博士

受益於恩師,天賦加勤

黃教授祖籍廣東台山

’ 一九五零年出生在

港。他父親是一位商人,母親是一位小學教師。黃

正中學就讀聖保羅男女中學。他回憶說’這是一所

風嚴謹、訓練嚴格的學校,很多畢業生從事科學

究。黃教授小時候對歷史非常感興趣,但中學會

時,他考獲的文理科成績相同’學校要求他預科讀

科課程。雖然如此’黃教授從未中斷對歷史的愛好

常常於空餘時間捧讀歷史和文學著作,讀得津津

一九六九年,黃教授考入香港中文大學,完

大學課程’並從此走上研究有機化學的道路。他回

說,當時投考中大很不容易,競爭相當激烈,錄取

機會只有十分之一,而他的高考成績只是一般,當

聯合書院化學系林才能博士在面試時給了他上大學

機會,至今他仍對林博士非常感激

黃教授拿出三張他不同時期老師的照

已發黃。他說,這三位恩師是他在人生道路上永誌

忘的

第一位是他大學時的指導老師胡沛良。當考 。

大學時,胡沛良老師剛從英國深造回來。在中大

間’胡老師即指導他作科學研究。後來,更推薦他

英國,跟隨胡老師從前的博士後指導老師當研究生

一九七三年,黃教授獲香港中文大學一級榮譽理學

學位,並獲得媳壳留英獎學金’赴英國倫敦大學

。 第

1 一位對他影響至深的老師,是他當研究生

的指導老師’也是胡沛良的老師Fran

z Sondheimer

一九七六年,黃乃正獲得哲學博士學位,這位英國

授又推薦他到美國哈佛大學。於是,黃教授又遠涉

洋,在哈佛大學從事了兩年的博士後研究

第三位是大名鼎鼎的R&er

t B

. Woodward,

就是他在哈佛的指導老師。這位教授是國際知名的

機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也是Sondheimer

授從前的博士後導師

緬懷昔日,黃教授仍深懷感激的說,他過去

生道路上的每一步,都離不開老師的指導

科技研究無止

樂趣盡在探索

一九七九年,黃乃正再次赴英國,開始了獨

研究有機化學的生涯。一九八零年至一九八

一 一年,

在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任職。後因母親

重’重返香江’在香港理工大學任教。一九八三年

回到母校香港中文大學任講師’並選擇有機化學,

及天然及非天然化合物的合成作為研究方向

黃教授經過了多年的努力和不斷的探索,在

機化學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他在國際化

期刊上發表

了 160多篇論文’並獲邀請在國際及國

舉行的20多個化學研討會上作大會或邀請報告。

國倫敦大學於一九九四年頒予他科學博士學位,以

彰他在有機化學方面的成就

黃教授在「高張力分子的合成化學」專題研

中作出了突出貢獻’因而獲得一九九七年中國國家

然科學

一 一等獎。他的研究範疇包括有機硼、有機娃

有機錫的合成應用及非天然與天然分子的合成。他

獎的研究課題是從一九八零年起開始進行的

非天然分子的設計、合成以及性質研究對科

家來說都極具挑戰性,因為這些分子並不存在自

界。其合成有助於解決科學工作者所面對的一些物

有機化學問題。這些非天然分子可用於測定某一

理’探索一些特定現象’或用作模型制備新型化

物。可以說,新型有機導電材料、新藥、新催化劑

新燃料’都在一定程度上與非天然分子有關

黃教授經過十多年的研究,在「高張力分子

合成化學」這一研究課題上取得了許多引人注目的

果,他合成了多個在有機化學理論中有着極重要理

意義而難度極高的分子,其成績在世界處於領導

位。他合成的一種化合物得到美國有機化學教授、

貝爾獎得主DJ

. Cram等列為難以合成的幾個化合

中的一個

P:155

新亞生活27:1

0 (2000年6月

)-169

.

(4917

黃教授每個月都要去上海,他擔任中國科學院

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滬港化學合成聯合實驗室管理委

員會主席。他對上海情有獨鍾,早在美國工作時,他

就對美國的可口可樂文化不感興趣,簡往重回香港或

內地從事科研工作。一九七八年’他第一次去上海,

就向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的負責人表示,

願意去那裏開展科研項目。儘管當時內地的改革開放

剛剛起步,但他對去內地從事科研工作充滿信心。

一九九七年底,黃教授赴北京接受國家自然科

學獎。在人民大會堂,他聘聽了國家主席江澤民關於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講話。黃教授深深感到’當代教

育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越來越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

展和社會進步的強大力量。作為一名科學家,光榮感

和責任感繫於一身。

一九九八年四月,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

究所•港化學合成聯合實驗室終於成立了,黃教授親

自擔任管理委員會主席,並從去年起招收研究生。他

現在每個月都要去上海,有時一去就是一、兩個星

期。他乾脆在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附近’買了 一處面

積達50平方米的住房。

除此’黃教授還和內地多家研究機構保持着密

切的合作,和內地的科學家為了共同的事業和目標而

努力。他說,在基礎研究方面,化學、物理、生命科

學是香港比較成熟的學科。香港回歸祖國後,與內地

在科研方面的交流更加密切。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黃教授獲增選為中國科學

院院士。

黃教授把一生的心血都投入科學研究中。他的

妻子是一位醫生’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事業中,兩人

至今沒要孩子,他倆太忙了。

黃教授還證實了烯一 一炔的室溫重排反應。烯二

炔結構存在於許多具有抗癌活性的天然產物中,其重

排被視為這類化合物抗癌的可能機理。他的這項研究

成果獲得多家國際科學學報所引述,而在進行這項長

期的研究期間,他培養了超過20名博士、碩士研究

生。

作為從事基礎研究的科學家,黃教授表示滿意

香港特區政府對基礎研究的支持。他強調,基礎研究

和應用研究同樣重要,很多獲得諾貝爾的項目都是從

基礎研究開始的,儘管不能立即應用於實際,但一、

一 一十年後’人們便會發現它非常有用。

為科教興國盡心

為科教興港盡力

在黃教授的辦公室,存放着很多證書。他目前

在國內外科學界擔任眾多重要職務,但他最看重的還

是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及廣東東壳理工學

院名譽教授、浙江大學、中山大學、蘭州大學及五邑

大學客座教授。

黃敎授的三位恩師

P:156

(4918)

Eyes Wide Open at Bulldog Trip

By Mr. Chan Ho-leimg, Derek

O

n January 29’ I woke up at a quarter past five and

left Friendship Lodge at six in the morning, while

my drowsy eyes were looking at nothing but merely

foreseeing my anticipated first trip to America, to New

Haven, and to Yale. I did not suffer Jet lag a lot because 1

was so excited to go. The blue fluorescent lamps at the

gates plus soft streetlights seemed to high-lighten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 of the twelve residential Colleges of

this highly prestigious University, Yale. More luckily, I

could visit it with seven friends of mine.

The tight schedule started straight on the first night

arrival as the Yale students welcomed us with an exciting

ice-hockey game. It was spectacular. The puck flew

ultrasonically and bombarded inside the rink like dynamite.

It was definitely, in my opinion, a game to hear but not to

watch. But I did enjoy watching the fast pace, intense action

and energetic power of each heavily geared player as a

cooperative team. They were really masters of the bulldog,

the symbol of Yale. Even though I was totally an outsider

of this sport, at least, I could feel, more correctly speaking,

hear its excitement from the cheers of the crowd.

The boisterous match ended after its 3 quarters course

in the silent night but it was only a sound beginning of our

two-week's exchange.

We went to a Hindu prayer group the next morning. It

was totally fresh to me as I was first exposed to Hinduism.

I could neither understand a word in Hindi during sermon

nor the rituals in meditation, it was really a nice experience.

Somehow, I felt my capacity to accommodate various

beliefs and ideas mounted. Having toured the picturesque

campus, I was astonished by the seemingly classical

architecture of the university. And a Yale student joked

with us that the buildings looked older than they really

were. This might help explain the renovation procedures in

progress. But anyway, my favorite place is the main-library.

I could tell its long history not only from its��aging \"

wooden front doors, but the long-standing 'wisdom' in its

academic appetite. The whole atmosphere was so pleasant

for studying.

Seizing this opportunity, I sat in classes at Yale. One

is a history lecture and the other one is a sociology class. I

just sat in the classroom and observed. I dare say the Yale

students are highly motivated and devoted to their studies.

And I could even smell the keen competition among them.

One thing that astonished me most in America was

probably the stunningly beautiful texture of snow when I

first noticed snowflake. Maybe, I am stupid but I prefer

snowball fight to skiing. And I eventually tried both. I also

rod on sleigh under descending white snow with beautiful

voices of our members singing along. It was great fun.

With lots of activities, I could not but exhausted for

the entire two weeks. I visited a school called Timothy

Dwight Elementary School, which was basically state-run

with a majority of African American students. I noticed a

fancy picture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in the school hall.

And I believed that the pupils admire him because of his

reputation as a civil right leader and an outstanding political

;pupils were very welcoming that they taught

ance but I was glad that T did not have my

ones broken after shaking my body crazily.

I feel guilty if I forget to mention the symposium held

at Yale-China Association. Eight of us gave four

presentations with interesting issues focusing on this year's

'Family'. Fortunately, our effort had been paid off by

;participation of the curious audience.

% happy moments never stop. There were

tasty cuisine; spectacular sightseeing places; shopping at

outlet mall like a maniac. Strange as if they sounded, they

were just fringe benefits. I also missed the variety of

delicious food served in the dining halls at Yale. I will also

never forget the lunch at the members-only restaurant inside

the Congress in Washington, D.C. Besides being a gourmet,

I did some community service in the US as serving lunch

for the homeless. I think I was well accredited to wash the

dishes efficiently in the Soup Kitchen. I also learned Swing

dance and I found myself more accustomed to it than

breaking-dance. The cosmopolitan feel of New York and

the informative trip to Washington left me a wonderful

memory trait in this exchange. Home-stay in an American

family also topped the list among my favorite activities.

Most importantly, I made friends, both international

friendship with Yalies and local fellowship with my CUHK

mates. This is what I found I treasure most. I was so glad to

meet my teacher, Ms. Caroline Ross who was my former

tutor from Yale. Needless to say our friendship will never

cease.

In all, it is a culturally enriching, academically

inspiring and developmentally promising experience. I

could even exercise my five senses throughout the trip, not

just stretched eyes widely.

Lastly, 1 am deeply grateful to the New Asia College

for granting me an offer to join, especially under the warm

escort of Dr. Peter Man.

新亞生活27 : 1 0 (2000年6月)-170 .

P:157

誤 會,總是源於不了解

撫心自問,我們曾經多少次不由分說的把人家定性

定型(stereotype ) ?

不如玩一個遊戲:

提起美國,你會想起些什麼?

Ally Mcbeal, The X File, The Practice, ER, Friends,

Hollywood movies, Cindy Crawford, Brad Pitt, Johnny

Depp, Bon Jovi, Tori Amos, Lauryn Hill, Britney Spear,

Will Smith, California Dreaming & Hotel California, New

York City Boy, NBA, rugby, football, Disneyland, Cultural

imperialism (of course), San Francisco, New York,

Washington D.C., Los Angeles, Silicon Valley, Bill Gates,

Yahoo, Harvard, Stanford, Berkeley and Yale……

Yale——耶魯大學早被定型為「高等學府,歷史

悠久」。所以,當書院舉辦新亞耶魯的學生交流活動,

我二話不說便報了名,同時亦讓我了解到自己只是靠美

國吹波膠文化哺育的新一代「井底之蛙」。

The Land of Liberty.

除了納斯達克指數、總統選舉和性騷擾醜聞,我想

香港人未必太留意美國新聞。當然,可能還有哄動一時

的O.J. Simpson案和白人警察歐打黑人事件。也許,我

們只是淡然的冠上一句「種族歧視」,但這四個簡單的

字又是否可以概括一個深層、複雜的社會和文化問題?

正如,如外國人把「九七問題」單的說成「資本主義的

香港落入共產黨的中國手中」,準覺得滿不是味兒一

(4919)

耶魯散記

m

樣。

還記得九七前後,美國的新聞周刊(Newsweek)的

封面寫上\"Hong Kong is Dead\",在香港引起相當大的

迴響。當初,隨著中美建交、兩國元首會面,對國外莫

名其妙的抗共的情意結不明所以。直到今年的二月份,

在美國探訪過一所公立學校的師生,才明白別人如何把

自己定型。記得當日的六節課堂中,最「熱門」的問題

是「香港在回歸前後可有轉變?」中年的美國籍歷史老

師大概受過冷戰時期的宣傳的洗禮,不斷引導學生發問

「共產黨怎樣對待香港這一隻生金蛋的雞?」大概是六

四的陰影猶在,在這小鎮的抗共情意結可謂與中國文革

時代醜化美國總統尼克遞的漫畫不遑多讓。

在一片「中國威脅論」的環境之下,「中國如何看

美國」自然成為同學們關心的問題。在美國「不小心」

炸毀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後,國內的平民和學生分別

向美國大使館宣示不滿。政治的對錯暫不多談,但聽到

一位耶魯的同學在閒談間,說笑的說 'Wh y did the

Chinese make such a fuss?'總感到莫名其妙。同時亦不

斷平伏自己的情緒\" He was joking anyway, why did I

make such a fuss!\"

大概是文化差異吧,原來又是不了解。

對於政治感覺遲緩的我來說,在美國的旅遊區處處

被人搜身的經驗絕對是匪夷所思的。再想想近月的國際

新聞,原來近期美國除了總統選舉外’還有恐怖份子在

西雅圖被捕和槍擊案。之後’才接受一切的安全措施是

理所當然的。這可是人家的特殊國情。

閒談間再跟那位耶魯的同學投訴美國領事館和海關

的態度惡劣,再說到護照、國籍和身份的問題。重新確

定權力等於國力、等於國籍、等於尊重。耶魯同學說有

朋友來自中東地區,旅遊多國都在入境處遇到不少的困

難。我們總括地認為全世界最方便的應該是英國護照,

可以說是「護照傍身,世界通行」。美國護照又怎樣?

耶魯同學笑說,拿美國護照到中東國家可不是一個好主

意!原來,我們的BN(0)已經不算太差的了。

記得在美國參觀了一個有關性教育的家庭服務機

構,負責人提供數據,說全面的性教育比起保守的禁慾

主張更能防止性病及意外懷孕。其實,同樣道理,青蛙

亦要主動跳出井口,才能看到更多陽光,溶化種種不了

解。2000年是資訊年代,除了透過互聯網外,或許我

們都應該身體力行,去看,去聽、去思考。可能,除了

同學戲言「新亞旅遊,食住一流」之外,我們還要加上

一句「新亞交流,反思滿心頭」……。

新亞生活27 : 1 0 (2000年6月 ) -11.

趙櫻

P:158

(4920)

Back from Yale

By Ms Yvonne Yung

T

ime really flies. And I am already back in Hong

Kong after a two-week visit to the Yale University of

United States during the Lunar New Year. At first glance,

the Yale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Haven looked quite

old, with many classical-looking buildings located in the

campus. However, I knew immediately that this was not

the style of the students studying here as I met the eight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this exchange

L was also very impressed by the wonderful

as well as thoughtful schedule that they had planned for

us.

Our schedule consisted of a wide variety of activities,

from attending sociology classes, visiting local schools and

organizations, doing community work like the soup kitchen

to home stay, visiting museums and even skiing !

The soup kitchen was one of the activities that I

enjoyed the most. The soup kitchen was a local voluntary

organization that served free lunch to people in need. And

they offered lunch to anyone who came to their centre. Not

even one hungry person was turned away. During our visit,

the eight of us took turns to wash the dishes and serve food

to the local people. I think this was indeed a very

meaningful day for all of us.

The home stay was another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for me. Another CUHK student, Eva and I were staying

with the same host family. The family that we were

staying with had a mixed culture. The father, Dan was a

white American whereas the mother, Karen was a

Japanese American. They had two kids and both of them

were boys. The couple both worked in the field related to

education, with the father working for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the mother working as a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On the first day of our home stay, Dan picked us up at

the Yale-China Association and drove us to the

supermarket to get some food for dinner. After we were

back to the house, Karen prepared dinner for us and also

showed us some pictures of her family. Afterwards, she

taught us how to do a paper dragon in the Japanese style.

When I looked around the house, I noticed that there

were many Japanese decorations. The clock had Japanese

numerals on it and in the bathroom, there was a collection

of plastic beagles featuring Japanese cartoon characters like

the DragonbalL

The next morning, we got up early to go to classes in

the local Glastonbury school. However, classes were

delayed because of the snowfall and we had time to chat

with Dan. Dan was doing research on historical issues and

he told us some stories that happened in Korea. The stories

were really interesting.

After the home stay, I had gained a deeper insight into

what a family with working parents is like in the United

States. Moreover, I ha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both

American and Japanese culture.

The night before we left the Yalies for New York, we

had a thanksgiving dinner. We had turkey, smashed potato,

pasta and also many other delicious food. Before we started

eating, each of us shared with the rest the things that we

were thankful for. This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all the Yalies

and the eight of us from CUHK gathered together to dine at

the same table. We had such a good time!

Actually, there is so much more that I would like to

share. The trip is such a wonderful experience for me. And

I can't wait to meet the Yalies again when they come to

Hong Kong in March !

12 新亞生活27 : 8 (20()0年4月>

P:159

新亞生活27:10 (2000年6月) -13.

(4921)

麵^^^ ^

洪強作J

何兆基及謝炎安作

藝術系同學再次獲

藝術系同學繼去年九月於「夏利豪基金會第

四屆藝術比賽」獲得多個獎項後,三年級同學高少

剛於「藝術履程」國際藝術比賽獲得冠軍

是次比賽為意大利商務專員聯同意大利鞋業

會舉辦的國際比賽。除了有來自中、港、台的多名

術家外,中大藝術系亦有七位同學獲邀參加。參賽

規定是把由多間意大利公司提供的皮鞋變化為藝術

得獎的高同學將於本年九月獲邀前往意大利

出席於米蘭舉行的世界最大皮鞋展覽之

一 MICAM

覽會

。 藝術系校友參

國際交流展

三月八日至

一 一十六日在日本東京南青山區舉

名為香港藝域200

0 (ARTSCOPe2000)的展覽

邀請了十

一 一位香港當代藝術家展出其作品.’當中包

多名藝術系校友,分別為

建威(84)、何兆基(8

t

9)、梁志和(90,97

術碩

士 )、洪強(95)、

麗貞(97藝術碩

士 )、謝

,

^ 安(98,現為藝術碩

士 一

I 年班)

象 此展覽為南青山區的

間畫廊每年籌辦的藝術

Morphe的一部份,今年的

題為「亞細亞遺傳子」。除

a

1 一位香港藝術家外,另

十八位日本藝術家一同展

作品。是次展覽除得到藝

發展局及各方的私人贊

外,駐日香港經濟貿易代

部亦贊助

了 一百萬日元(

港幣七萬多)

展覽將於五月廿四日

師香港城市大學畫廊展出

第八屆院長

籌委會主席盧文

一年一度新亞書院體育盛事「院長盃」系際

類比賽巳於2000年2月2日圓滿結束。本屆參賽

系有17個之多,參加項目總數共73項,參賽人

達693人。整個賽事由208

1

月10曰開始,

期近一個月,進行籃球、足球、排球、網球、羽

球及兵丘、球系際比賽。賽事由十三名來自體育運

科學系、醫學系、物理學系、數學系、藝術系熱

同學組成之籌委會負責籌辦,並由新亞體育部陳

明導師擔任顧問。本屆團體總成績方面,經濟學

及生物系同獲季軍,亞軍由工商管理系奪得,冠

學系為體育運動科學系。在籌備過程中各籌委吸

到不少組織大型體育活動之經驗,雖非十全十美

賽事都能如期順利的進行,參賽者及其啦啦隊也

盡情享受運

競賽的樂趣

其實「院長盃

的成功全有

各學系的積

參與,院長

秉中教授及

院教職員的

力支持也十

重要。希望「

長盃」的傳統

繼續下去,

揚光大

P:160

14- 新亞生活27: 10 (2000年6月

(4922) 從籌備研討會到編輯論文

——《活發纷繁的香港文學》出版後記

黃維

199

7 1

1998我休

一年’在美

明尼蘇達州

默士達學

(Macalester

college)擔

韓福瑞客座教授一年。98年春天,梁秉中教授一

飛書(fax),從中大新亞書院院長室傳來,問我能

千禧、千頁、兩巨冊贈本院同

由本院成員、中文系黃維樑教授主編、香

中文大學出版社及本院出版之《活撥紛繁的香

文 學

— 一九九九年香港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經已刊行。全書分上下兩冊,共九百八十頁。

文集收錄了去年四月中旬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行

「香港文學國際研討會」發表的論文六十多篇

探討的範圍極為廣範,古今兼之,雅俗並包’

論及專論兼備,數十篇論文內容豐富,角度與

徑多元,是活撥紛繁的表現。現該書在中大書

及本港各大書店均有出售,全套售價為一百五

港元

本院專任教職員,如對該專著有興趣者, 。

親往院務室簽領一套,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不郵寄

幫忙籌辦一個香港文學國際研討會。我關心香港

學,研究香港文學,在新亞書院讀書時’就寫過長

析評香港南來作家徐速的小說《星星月亮太陽》

1985年則出版了《香港文學初探》,香港文學研討

我也是籌辦過的;梁院長之命,我義不容辭。我還

婉拒了。因為梁院長構思中的研討會,由香港藝術

展局資助,必須在1998年杪以前舉行’而我在6

底才能完成客座教職回港’年杪之限是趕不及的。

不知梁院長函電交加,又說可以把研討會推遲

1999年4月才舉行’而且計劃把它列為新亞書院

祝五十周年校慶的學術活動之一,希望我答應協助

備。藝展局文委會當時的主席胡志偉先生也先後

電,說我非參與此事不可。藝展局撥出金錢,新亞

院慶祝金禧,何況又是香港文學這意義重大的主題

我答應了

六月杪回港,馬上出席第

一 一屆香港文學節,

表論文;數天後飛赴維也納,參加「主權移交一年

的香港」研討會。回港後即著手籌備這個藝展局和

亞書院合辦的香港文學國際研討會。香港、香港、

港…...身在港內’身在港外,都成了我的榮心之念

這個研討會的籌備,為了集思廣益,乃邀請

港各大專院校的文學教授加入籌委會,連同梁院長

特邀顧問’籌委會約有十個成員(名單請參看本書

錄三)。從98年夏天,到99年春天,籌委會先後

了近十次會議’輪流在新亞書院、理工大學、城市

學、浸會大學和科技大學的教職員餐廳舉行,時間

星期六的中午。食物簡單,而交流內容豐富。諸籌

商議了研討會大大小小的種種事情,過程順利。

年秋天,籌委會發出了邀請信和徵稿啟事,開始期

港內外各地的同行’於翌年來到山水明秀的校園,

席春天的文學約會

愈接近會期,各種事務愈多。研討會的工作

組在99

2月成立’負責處理實際事務’成員主

為新亞書院院務室之同事。新亞書院在�998年

起,展開前後一年多的金禮院慶活動;只是學術研

會,大大小小就有

一 一十六個。梁院長領導下’由院

主任文直良兄實際執行、調配,院務室同事總動員

備種種節目。院務室同事中,霍偉基兄和盧達生兄

本研討會出的力特別多。還有陳強(江弱水)君,

是我的特別助理’也日夜為研討會的事務勞心勞力

三月杪四月上旬之際,理工大學的黃子程兄,以籌

身份,安排了幾個傳媒的採訪和報導’於是研討會

消息廣為人知了

眾所期待的研討會,於

4

月15、16、n日三

在中大舉行。港外與會者近四十人,港內有數十人

合共逾百人。15日上午開幕禮上,祖堯堂濟濟坐

滿

了百多人’揭開了「百人討論百年香港文學」的

幕。宣讀的論文有六十多篇,同一時間有兩個小組

議在不同會議室進行。本書附錄有專文數篇,記述

議的實況,這裏不贅

會議開了三日’但港外學者有不少在會前會

多留數天,以便他們多作文化交流。中大、港大、

大、城大、科大、浸大、嶺南、教院等都分別邀請

干港外學者蒗校主持演講或座談,與各該院校師生

流’使來港學者「人盡其材」。這項梁院長說的r

星活動」,自然又花費了多位友校籌委的時間與

P:161

(4923

新亞生活27:10 (2000年6月) -15.

「客去主人安。」對’會終人散後,主辦者又

「安」排論文集的出版了。籌委會連我在內八人,

身一變成為論文集的編輯委員會,這些成員為:黃

樑(主編)、鄺健行、陳志誠、黃國彬、黎活仁、

國球、黃子程、王良和。此外,由陳強任執行編輯

盧達生負責電腦排版

編委會召開兩次會議,決定了編輯方針’以

若干論文入集與否。經過諸編委審閱後,絕大部份

論文都編入這本論文集,只有少量不合要求,而未

參與

香港文學生機活撥’表現紛繁(任何言論

由、文化多元的社會,其文學都應該如此),研討

敬講慷慨解

捐贈獎助學

本院自一九四九年創校以還’為社會培育

才,溝通東西文化,向不遺餘力。唯近年香港

濟不景’捐贈本院的獎學金日漸減少,故謹籲

本院校董、校友及社會熱心人士、鼎力支持,

助獎學金,俾本院成績優異或家境困難的同學

可以得到獎勵或援助,以完成大學課程回饋

會。捐助可逐年資助,或捐贈一筆款項成立

金,每年以其孳息設立獎學金,頒予成績優異

家境貧困的同學

倘蒙捐助,對本院同學將大有裨益,謹先

以深切謝意。有關捐助詳情,請與本院院務主

文直良博士聯繫(電話•

. 2609-7608)

論文的內容與修辭,也活撥而紛繁。這些論文的

法、打法,也形形式式,活撥而紛繁。手寫原稿與

腦打印不同,此其一.,橫行與直行不同,此其

一;

體與簡體不同,此甚

二 .,此外還有行文格式的多姿

樣……。這種種的小異或大異,編輯部都要妥為

理。很多國內學者的電腦磁碟,校內的電腦讀不

來。這真是別有滋味的

r 一國兩制」。幸好新亞校

謝家浩君是中文電腦專家,幫助我這個「機盲」解

了 r識字」問題

「春來半島」時,研討會如杜聽盛開。夏去

來,秋聲唧唧,研討會論文集的編輯接近尾聲了。

月逝於上,人類即將進入

1 一十一世紀。四月以來,

大翔、陳強、黃子程諸位與會者’完成學業,先後

過答辯,取得了博士學位(於此順便致賀),論文

的編輯非加速前進不可了。陳強六月杪離港,到了

江大學任教。這位執行編輯統一體例、修飾文稿,

過r易妙」(e-mail)與盧達生聯繫。盧兄處理繁重

新亞書刊編輯、排印工作,這本論文集的排版等

務,成為他的「百上之斤」。陳、盧兩位已盡了力

我不忍心再催了

藝展局撥了款,我們應該如期完成論文集的

印。中大出版社社長陸國藥兄大力支持這本論文集

出版,我們應該不負他的雅望。我謹在此代表研討

籌委會(也就是論文集的編委會)向藝展局和中大

版社致謝,也向所有與會者和有關人士——包括前

未提及的中大中文系協助會場事務的師生,以及會

期間慨贈書刊的作者和出版社——致謝。編輯工作

到了最後階段,我們期望論文集在

1 一十一世紀的第

個春天出版

1999年11月29日,沙

m訊《蘋果之香》:黃維樑散文

中大中文系教授、本院成員黃維樑博士的最

散文集《頻果之香》最近由新加坡的萊佛士書社

版。這是該社的「香港作家系列」的第二本。本書

錄黃氏的數十篇舊作和新文,是作者的代表性作品

其中《美麗必須消逝》《朦朧初戀》《突然

’ 一朵蓮花

《我的文君》《期待文學強人》諸篇,發表後傳誦

時。較新的篇章則包括《從今走向繁榮富強——回

時的心情》《蘋果之香》等。新加國立大學中文系

座教授王潤華博士為該書寫序,讚譽書中諸文為「

港的都市文學最好的樣品」’謂其視野兼顧全球性

本土性

《唐宋史論叢》:孫國棟論文

本院校友、前中大歷史系教授孫國棟博士的

文集《唐宋史論叢》增訂版最近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是書收錄孫教授專研唐宋史論文十一篇,大

分為三類

第一類政制與官制:唐代政制在中國歷代君

政治中比較健i®—君主的權力受到相當的約束,

司權責分明,各盡職守

1 一類論社會與社會結構:晚唐以前政府以

族人物為骨幹。士族賢人輩出’為社會所尊重,於

形成一種社會力量,稍可平衡政權的勢力

第三類論黨爭與政風:「唐貞觀永徽間黨爭

釋」一文,稍補一般唐史學者認為r關隴集團」為

唐黨爭的分界線之不足

苹果之^^

唐宋史論_

P:162

(4924 )

叙野修二先生范校演講及交

、 、

三月上旬日本關西大學教授萩野修二先生

來校訪問及研究。萩野先生是中國現代文學專

家,著作頗豐,普通話流利。他應邀於三月七

曰在本院「普通話文化工作坊」演講,以《曰

本概況》為題。他與本院語文委員會祕書黃維

樑及眾多師生交談,氣氛輕鬆活撥,大家同感

本院大事记

(二零零零年三月一至三十一曰)

三日、十七日及三十一日 本院於邵逸夫堂於三月 份

舉行三次雙周會,先後邀請葉樹堃局長及張五常

教授主講:《香港地位誰可代替?》;梁永熾教授

及梁光漢先生主講《互聯網的善與惡》;香港城市

當代舞蹈團表演。

五至十八日 雅禮協會金丹先生帶領八位耶魯大 學

生訪問本院。是次訪問乃本院與耶魯大學第 七

屆學生交流活動的一部份。本年交流主題 為

「家庭」。在港期間,耶魯訪問團出席四個 學

術講座及走訪本地多間家庭服務機構,如扶 幼

會則仁中心、明愛社區家庭服務中心、母親 的

抉擇等,以了解本港家庭現況。耶魯大學學 生

於三月十四日舉行的研討會發表多篇有關美 國

家庭之研究報告。研討會完畢後,耶魯訪問 團

往廣州遊覽兩天後回美 。

六至十一日及十四至二十日 院長梁秉中教授先後 出

席下列活動:赴北京出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九

屆第三次會議;赴美國奧蘭度出席世界骨科研究

學會常委員會會議;應The Korean Bone and Joint

Tumor Society之邀請,赴韓國發表專題演講,題

為《香港之骨癌研究》。期間,輔導長陳新安教授

署理院長職務。

十一至二十三日 中大藝術系於本院「許氏文化館 」

舉行「山東古代文化考察匯展」。

十二日 大學校友事務處及校友會聯會舉辦「新千 禧

校友日」。300多位校友回新亞校園參觀及於新亞

學生餐廳享用午餐。本院校友於下午舉行之校友

競技比賽,勇奪全場冠軍。

學術成就

※本院成員、中大化學講座教授黃乃正博士最近 榮

獲裘槎基金會頒發本年度「香港優秀科研獎」。該

獎項根據參選者歷年來鑽研之科學題材及其研究

成果評選。本年共有十位香港之專家學者獲獎。

※本院敦煌吐魯番研究中心主任饒宗頤教授獲 國

家文物局和甘肅省人民政府頒發「敦煌文物 保

護研究特殊貢獻獎」 。

本院同仁’謹致賀忱。

名譽職務

※本院成員、中大新雅中國語文研習所主任簡慕 善

教授應北京新亞研修學院(Bei jin g New Asi a

University)邀請任該校校董。該學院是1995年在

北京成立的私立綜合高等學校。

※本院成員、中大新雅中國語文研習所副主任吳 偉

平博士獲聘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語言學兼職 教

授’任期四年,自本年二月二十日開始。

※本院校董伍淑清女士及戴希立先生獲委任為香 港

特行政區文化委員會成員,任期兩年,自本年四

月一日開始。

※本院成員、中大中文系教授黃維樑博士應邀擔 任

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文學藝術顧問,任期兩

年,自本年四月一日開始。

本年暑期語文活動曰期更改

原定於五月二十九日及三十日舉行的「普通話

生活營」 ,現改 於五月 ,三十一 日及六月一日舉行 ;

又原定於七月二十一日及二十二日舉行的「英語生

活營」,現改於七月十四日 及十五 日舉行。查詢 詳

情:本院輔導處鄧圓圓小姐(電話:2609-7613)�

16 新亞生活27 : 1 0 (2000年6 月

P:163

(4925 )

_ 中國言

^ 9 ^ :々

i 及 k 學 系

香港中文大學

新亞書院

各學系第49屆(2000年 )

畢業班同學

An extensive knowledge is needful to^ ^

thinking people - it takes away the heat

and fever; and helps, by widening

speculation, to ease the burden of the

mystery.

John Keats

對於進行思考的人,廣博的知識是 必

要的。知識消除衡動和狂熱,通過 拓

寬思路幫助減輕對神秘的思想負擔 。

J . 濟 慈

y

藝術系

歷史系

Know the true value of time; snatch, seize,

and enjoy every moment of it . No

idleness, no laziness, no procrastination.

Philip Chesterfield

要認識時間的真正價值;抓住分分 秒

秒,享用每一瞬間。沒有浪費,沒 有

懷散,沒有拖延 。

P . 切斯特菲爾 德

新亞生活27 : 1 0 (2000年6月) -17.

P:164

(4926)

A f^ n i l f m

'wm

I think,

我思故我在

I am.

Rene Descartes

R.笛卡兒

Who is wise? He that learns from everyone.

Who is powerful? He that governs his passions.

Who is rich? He that is content.

Who is that? Nobody.

Benjamin Franklin

誰是聰明人?向每人學習的人。

誰是強人?控制自己情感的人。

誰是富人?知足的人。

誰是那樣的人?沒有那樣的人°

n A f £ § ^ e 一 ’ —

會計系

There are no gains without

pains.

Adlai Ewing Stevenson

沒有辛勞,就沒有收獲。

A.E.史蒂文生

18 新亞生活27 : 7 (2000年3月 )

P:165

(4927)

Every great advance in science has

issued from a new audacit y of

imagination.

John Dewey

科學上的每一個重大進步都產生於一

次新的大膽的想象。

J.杜威

r v r\\ ri ^ ^ rs

。色工程學系

電子工程系 广

n I n

The whole of science is nothing more than a

refinement of everyday thinking.

Albert Einstein

全部科學不過是日常思維的提煉。

A.愛因思坦

新亞生活27 : 1 0 (2000年6月) -19.

P:166

(4928)

Science is always simple and always

profound. It is only half-truths that are

dangerous.

George Bernard Shaw

科學總是簡明’總是深刻,只含片面真

理的陳述是危險的。

Life is the faculty of spontaneous activity, the awareness

that we have powers.

Immanuel Kant

生命力是自發活動的能力,

是知道我們具有才能的 意

康德

To be acceptable as scientific

knowledg e a truth must be a

deduction from others truths.

Aristotle

一種真理要被接受為科學知識,

必須是根據其他真理作出的 推

論 °

亞理士多德

醫 學 院

The art of life is the art of avoiding

pain.

Thomas Jefferson

生活的藝術就是避免痛苦的 藝

杰斐遜

20- 新亞生活27 : 8 (2000年4 月

P:167

(4929)

^ r ^ A • O 麵 匆 系

1 .QMM

藥劑學系

There is no royal road to science, and only those

who do not dread the fatiguing climb of its steep

paths have a chance of gaining its luminous

summits.

Karl Marx

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

沿着「走哨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光輝

食品及營養科學 系 環境科學 系

H .^mf^^wmdrnr n

‘ ‘ ” 物理系

a A ^ n 0 ^ 广…力 … —

數學系

0 ^ ^ A �

新亞生活27 : 1 0 (2000年6月) -21.

P:168

(4930)

統計系

Without my attempts in natural science, I should

never have learned to know mankind such as it is.

In nothing else can we so closely approach pure

contemplation and thought, so closely observe the

errors of the senses and of the understanding.

Johann Wolfgan von Goethe

假如沒有在自然科學領域裡的嘗試’我就學不

會了解人類本身。在其他任何方面,我們都不

會如此接近純粹的默想和思考,不會如此密切

地觀察感覺和理解的錯讓。

J.W.歌德

Science concerns itself with the coexistence and

sequences among phenomena: grouping these at first

into generalizations of a simple or low order, and rising

gradually to higher and more extended generalizations.

Herbert Spencer

科學關心各種現象的共存和關連:首先將這些現象

分類進行簡單或初步的概括,逐步上升到更高、更

廣的概括。

H.斯賓塞

; I ; --L - 人類學系

Lose no time: be always employed in

something useful; cut off all unnecessary

actions.

Benjamin Franklin

不要浪費時間,總是幹些有用的事情’摒

棄一切不必要的活動。

B.富蘭克林

《新亞生活》月刊

主編:張學 明 執行編輯:盧達 生

編輯部:香港沙田香港中文大 學

新亞書院誠明錄2 室

電話•• 2609-7634 傳真:2603-5418

發行量:本期發行二千五百 份

每月廿日截稿

,99 新亞生活27 : 8 (2000年4 月

P:169

(4931)

Work spares us from three great evils:

boredom, vice and need.

工作使我們免受三大災難

墮落和貧困。

Voltaire

伏爾泰

播學系

政治與行政學 系

Do not, for one repulse,

resolved to effort.

:purpose that you

Shakespeare

不要因一次挫折就放棄你原來決心達到的目的。

莎士比亞

A learned man i

time with study.

who kills

學者是以學習消磨時間的閑人

W 會 學 系

Success is that old ABC - ability, breaks

and courage.

Charles Luckman

成功的基本因素是大家熟悉的

能、機會和勇氣。

新亞生活27 : 1 0 (2000年6月) -23.

P:170

(4932)

New Asia Life

A Monthly Publication of New Asia Colleg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atin, Hong Kong 15th April 2000

CONTENTS

12

Mr. Tai Hai-lap & Prof. W.K. Tsang spoke on 'Hong

Kong Education Reform'

'Comments on the \"New Asia Hospital'\" by Prof. RC.

Leung

'Skill of Writing and Talking' by Prof. Wong Wai-leung

The Conference on \"Chinese Culture and Mass Media

in Hong Kong'

'An Interview with Prof. Yu Ying-shih, by The New Asia

History Society

'An Interview with Prof. Wong Nai-ching, Henry' by

Mr. Lo Yuk

'Eyes Wide Open at Bulldog Trip' by Mr. Derek Chan

‘Trip to Yale' by Ms Chiu Ying

'Back from Yale ’ by Ms. Yvonne Young

13 The 2000 College ,延ophy Joumaments,by Ms Hel

Lo Man-yee

13 Student of the Fine Arts Department Awarded Again and

Alumni of the Department Participated in an

International Exchange Exhibition

14 'Epilogue of Hong Kong Literature: Dynamic and

Diversified' by Prof. Wong Wai-leung

15 To Raise Money for Scholarships

16 Prof. Shuji Hagino of Kansai University Visited the

College to give a talk and exchange with the teaching

staff

16 Major Events/Academic Achievement/Honorary

Appointments

17 Group Photos of the Graduate Class, 2000

MAJOR EVENTS

(From 1st - 31st March, 2000)

Mar. 3,17 & 31, Three Biweekly Assemblies were held at

Sir Run Run Shaw Hall respectively: Mr. Stephen Ip

and Prof. Steven N.S. Cheung spoke on the topic \"Will

the status of Hong Kong be Replaced?\"; Prof. Louis

Leung & Mr. Philip Leung spoke on the topic \"The Good

and Evil of Internet\"; The City Contemporary Modern

Dance Company was invited to perform.

Mar. 5 -18,Mr. Daniel Gold of the Yale-China Association

led 8 Yale students to visit New Asia College for the

7th annual student exchange program between the two

institutions. The theme for this yearis exchange is

\"Family\".

Mar. 6-11 & 14-20, Prof. RC. Leung, Head of the College,

participated in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 the 3rd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in Beijing; the

Executive Committeeis meeting of Intern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Traumatology in Orlando, U.S.A.; invited by The

Korean Bone and Joint Tumor Society and delivered a

talk. During the periods, Prof. Chan Sun-on, College

Dean of Students, served as Acting Head of the College.

Mar. 11-23, An exhibition on \"Investigation of Ancient

Culture of Shandong Province\" organized by the Fine

Arts Department was held at the Hui Gallary.

Mar. 12, \"New Millennium CU Alumni Day” organized by

the Alumni Affairs Office and the Federation of the

CUHK Alumni Associations was held in the University.

•24- 新亞生活27:8 (2000年4 月

P:171

12

12

13

本期要目

香港地位誰可代替 葉樹望張五常

梁院長參加第九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 本刊記者

新亞學生會消息/第一屆三項全能運動員競賽

中醫治癌學術會議 本刊記者

新亞畢業生惜別會 徐文超

Vernacular Rhapsody - 1992-99 Field Trip Exhibition

11

2 3

2 2 r

^ ^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CUHK

中大藝術2000

「活水」還是「泥掉」?一譯文體對

現代中文的影響

互聯網的善與惡

「志蓮靜苑」記遊

校友會消息

新亞運動員聚餐

本院大事記/本院教師學術活動

書訊

Puay-peng Ho

金聖華

梁永織梁光漢

新亞生活27:10 (2000年6月) -185.

(4933)

.tft

4

J

^ ^ ^ ^ 二〇〇〇年五月十五

1 1十七卷第九

香港中文大

學 新亞書院出

版 非賣

本刊創刊於一九五八年五月。一年中除七八月外,每月出

本院第四一四次雙周會:葉澍堃、張五常主

/r

J

V7

本刊記

香港地位誰可代

〔編按:本年三月三日舉行的雙周會’由香港

別行政區經濟局葉樹望局長及香港大學經濟學系張

常教授主講《香港地位誰可代替》。以下是兩位講

的講話内容,由本刊記者根據現場錄音整理。

葉樹堃:香港的國際地

香港是一個國際貿易自由城市,有透明度很

和公開的機制,所以很多從事貨運的企業選擇香港

為發展業務的基地,航運在我們工商命脈之中佔有

足輕重的地位。據美國傳統基金會在去年底發表

2000年經濟自由指數報告,香港連續六年被選為

世界最自由的經濟體系。香港除可發展其為華南經

特區引進投資和技術的重要作用之外,更可以憑藉

們所處優越的位置,以及我們與世界廣泛的聯繫,

為經商的主要管道,為華南眾多工廠輸入原材料和

出製成品,所以香港的貨櫃港和空運的服務’也得

迅速的擴展。香港成為全球最繁忙的貨運樞紐。去

我們所處理的空運貨物大約是200萬噸’在全世界

空貨運是第一。每星期超過3,200架次的航班,往

全球超過120個地方,此外我們也擁有全世界最繁

的貨櫃港’剛剛證實了我們的貨運數字超越了星

坡,成為世界最繁忙的貨櫃港,我們去年處理的標

貨櫃的數字達1,610萬個,我們每星期大概有460

次的班輪的服務,往來大約世界170個目的地。為

應付日後增長的需求,我們更在這兩月動工興建第

號碼頭’工程將在2004年完成。我們亦在1998年

立港口航運局,為了鞏固我們作為一個航運和海事

心而努力,我們採取

了 一些措施和航運界緊密合作

P:172

(4934)

新亞生活27: 10 (2000年6月) -186 . 營造一個更為有利的營商的環境。我們努力做的是

高香港作為國際主要港口和航運中心的競爭力。在

運方面,我們爭取和更多國家作出雙重稅務豁免的

排,完成有關港口的後勤用地,以及如何加強香港

為航運補給中心的研究。我們也會與港口和航運局、1

機場管理局和其他有關機構,採取措施促進香港在

展航運中心的工作,各位也知道,如果以船隻擁有

管理的數字來說’香港是第六大的航運中心。我們

會繼續開拓香港船隻註冊工作,去年大幅降底註冊

和減少手續,在短短一年內’我們從在香港註冊

600萬噸增加至850萬噸’增加了35%。正如剛才

說的,大家可以看到在貨櫃和港口方面,香港是第

大港,過去多年連續第一。回歸以後,香港在航運

繼續發展’地位一直在加強。我們去年的貨櫃處理

是有史以來最多,也使我們重上世界第一貨櫃港的

位。當然,為加強我們在這方面的競爭力’更加鞏

我們的地位,還有很多工作要去做

加強措施以確保航空中心地

另外’為了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和地區

空中心的地位,機場管理局和它的商業夥伴合作,

如在機管局,去年決定降低著陸費及停泊費,由今

一月開始生效。在民航服務方面’我們將會與更多

的民航夥伴簽訂民航協定,並且會經常檢討現有的

航的安排,不斷擴展我們的民航網絡。回歸以來,

港已簽了十六份新的民航協定,使民航協定增加到

十七份’而已草簽的協定有十份。我們將會致力簽

更多的民航協定。在第三、第四航權方面,我們也

取了很開放的態度’提供足夠的航權,使更多航空

司可以營辦新的航線’增加現在的服務。至於第五

權方面,我們亦都會在互惠互利,公平合理,符合

港整體經濟利益的基礎上,繼續開放第五航權。現

航空服務安排之中,已有接近七成的航空夥伴有第

航權。相信將會有更多的航空公司來香港,或加強

們在香港的運作。事實上,在處理旅客方面來說,

年有百分之六的增長,接近有三千萬的旅客使用我

的機場。新機場的接待旅客量方面可以達到八千七

萬,當然,我們希望剛才所說的各項措施,可以繼

加強香港作為一個航空中心的地位

香港是進入內地大門的一個位置,如果要繼

維持貨運樞紐地位,有賴我們與內地之間的經濟

係。地理上,香港在珠江三角洲入

口 ’珠江三角洲

全球製造業最蓬勃地區之一,工廠林立,數目超過

十八萬間,僱用員工超過五百萬人,佔內地出口總

的四成。香港是內地的最大投資者’亦是內地的第

大的貿易夥伴,在上述地區,不少工廠是香港和內

的合營企業。現在中國是全世界第七大經濟體系,

且即將加入世貿。長遠來說’將可吸引更多的貿易

投資流入內地,同時也會引進科技和管理知識。作

全球第九大的貿易體系,香港既是中國內地最重要

轉口港、商業服務中心,也是內地最大外來投資

源。中國成為世貿成員,內地和世界各地進行貿易

投資,當然會有長遠的發展,相信香港也可從中

益。而香港作為中國內地跳板的重要性,相信也不

削弱。香港公司的運作效率非常高,經營出入口和

銷服務,經驗豐富’與世界各地業務網絡關係也很

切。此外’香港和內地文化和語言都非常接近,我

對內地的環境非常熟悉,由於具有這些優勢,香港

公司在內地開放過程中,將可穩佔一重要席位。而

港的專業人士也可以為內地的商業、法律制度的現

化作出貢獻,例如會計、審計、廣告、電腦應用、

理系統’以及金融’例如集資及股票上市等發展,

可以提供很多的商機。香港的公司可以利用他們在

地建立的完善的業務網絡,協助引入外商直接投資

努力提升香港作為旅遊中心的地

旅遊也是我們的強項之一,我們正在努力提

香港作為一個旅遊中心的地位’確保香港為全亞洲

受歡迎的旅遊勝地。數字顯示,我們過去的努力沒

白費,去年訪港的旅客接近一千零七十萬人次,較

年上升百分之十一點五,現在旅遊業總收益達到530

億港元,酒店的入住率接近八成。為了促進旅遊業

我們會繼續全方位的宣傳推廣,明白完善的配套對

客的重要’每一個環節必須做到最好,包括文物

遊、文化旅遊、消閒旅遊、綠色旅遊等’使香港成

盛事之都。在提升香港的吸引力中,除包裝現有的

物古蹟外,也積極發展宣傳新的旅遊設施和產品’

大嶼山竹嵩灣興建的迪士尼樂園將在2005年落成.

在天水圍興建國際濕地公園.’海洋公園建新的海洋

觀等。我們正在努力落實其他項目,如大嶼山到寶

寺的吊車系統,和香港仔的漁夫碼頭等。展望香港

遊業,充滿挑戰和機遇。回歸之後’香港獲國家地

P:173

(4935)

新亞生活27:10 (2000年6月) -187.

雜誌選為人生必到十個地方之一,而世界旅遊組織

測香港在2020年成為世界第五大最受歡迎的旅

點。預計在2005年’在迪士尼樂園落成之後,為

港帶來每年五百萬人次遊客。十五年後人數還會

加,估計可達到每年一千萬人次

香港的金融中心地

亞洲金融風暴漸漸過去’香港經濟開始復趣

香港的地理位置優越,我們接連北美洲和歐洲的

差,作為橋樑,加上和內地及東南亞經濟體系一向

持緊密連繫,也和世界各地建立良好的網絡’因此

以成為一個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當然,資金可以

受限制的流入和流出香港,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

素。香港的金融市場的特色是資金流動性高,而且

根據符合國際標準的規例運作,有效并具有透明度

加上香港人有一定的教育水平,外籍專業人士也容

來香港工作,進一步推動香港金融市場的發展。在

港經營的國際企業數目眾多,在去年年底,共有】

56

家持牌銀行,外資銀行佔125家,名列世界100

銀行中有76家在港營業,另外有129個外資銀行

附屬機構、分行或相關的公司、以有限制牌照的

行,或接受存款公司的形式在香港經營。去年底所

的持牌銀行客戶存款負債總額超過30,000億,全

名列第九位

香港的外匯市場也都發展完善,買賣活躍,

全球外匯市場不可或缺的部份,由於本港及海外其

市場都有聯繫,每曰24小時可以和海外市場各地

行買賣。根據國際結算銀行的調查,本港外匯市場

1998年平均每日成交額是78.6億美元,佔全球總

百分之四’世界排行第七。香港股票市場是世界有

的十大市場之一,去年總共的成交額19,000多億

亞洲排行第

香港一直是內地吸收資金的主要渠道,香港

內地之間的資金是雙向流動,內地企業可經香港證

和債券市場籌集國際資金,去年共有45間的國營

業在香港上市’通過發行

H股,總共在香港集資562

正如我剛才所說的,香港是一個貨運樞紐、

運中心、航空中心、金融中心、旅遊中心。雖然有

人說香港回歸後完蛋,但從剛才所說的數據,說明

港在這些方面的表現非常卓越’我們的地位一直在

強。我相信隨著中國加入世貿

’ 一定會帶來無限的

機,為香港開闢門徑,進一步擴展香港的實力

張五常:香港前景令人憂

香港人做事反應很快,做生意彈性很大,生

意識也強。

一 一十年前香港是世界第一的手錶、玩具

服裝生產地,可是幾年之間變為零。香港在

一 一十年

製造業很有名,在世界上有一席位,突然間沒有了

你看看柴灣、官塘工廠區已沒有工廠’全部變成

倉、陳列室等。工廠廠房跌至沢價200元、300

近地鐵站的也才500

中國開放,我們轉型,以服務中國為發展

向,人才全到內地,轉營中國貿易、金融、航運、

口等服務。八零年代開始,香港人賺了中國很多錢

內地要做工廠,不要緊,香港人只要賺錢便

年代中所有酒樓都是香港管理’用香港廚師

年我在港大演講時便有一個很大的疑問

師連住宿約為三萬元,全部餐館幾十人連經理在內

總工資也只是三萬元。兩個港廚六萬元,再說,他

的廣東菜,差不了你很多,他有你八成的工夫便可

除你。九零年代初期所有的香港經理、廚師全部回

香港。十多年前所有的菜館都是香港人開的’現在

都關門了

當時我說,我們服務金融如何呢?我在1996

年尾大聲疾呼’香港不成了。沒人相信,但真的不

了。為何呢?我與復旦,清華、北京、南京、武漢

大學來的精英學生在香港見面,我感到很害怕,香

最好的學生沒有他們一半的成績。我問他們所有的

論,他們都懂,比老師還要好,狀元之材。「你們

否全部都是這樣的呢?」r我們比較好一點,但很

都是很好。」「你們要求多少錢?」「留在內地千

元’在外邊三千多。」那香港問題大了,這樣的人

香港要幾萬元才可以請到。任志剛年薪八百萬,內

狀元三萬多。如賭I

Q ’我買內地學生。講其他

驗,當然是任志剛好。我當時看到這個形勢,不對

我們不是不好,我們太貴。九七過渡之前,港英政

做錯一件大事,而北京政府又做錯一件大事

港英政府的

九七以後,北京政府對香港言而有信,我們

可以太過菏求,但做錯甚麼事呢?自從夏鼎基及彭

治離開政府之後,八五年香港政府正式推行「最後

張五常教

A

,

P:174

(4936)

新亞生活27: 10 (2000年6月) -188 . 晚餐」的政策,派錢。結果公務員的薪金大幅增加

我的薪金也加到不好意思。所以三年前我和財政

說’我和你一起減薪金,大家減百分之三十,但他

願意。當時還要加百分之七給公務員’我說你「

定」。現在財政司說是結構性問題,我同意’但你

須拆了這個結構,才可以。香港的稅基不夠闊,要

加銷售稅,這是無知。香港的稅基,在自由經濟

說,是全世界最高的。香港的稅率是全世界最高的

我曾計算過,月入五十萬元的人,他的稅率是百分

五 十

一 一,美國大約是百分之三十左右。在山頂買屋

八千元一呢,六千元是政府的地價,的士三百多萬

個牌費,的士錢有多少是牌費?電油費政府徵稅佔

部份

建設一個碼頭幾十億元,我絕對同意香港的 。

運業地點、海港的優勢’但忽略

了 一點,政府都

道,現在建設一個新碼頭很便宜’不像從前。深圳

設一個碼頭,很快便建成,由深圳直接到美國可節

百分之十至十五左右。換言之,香港的貨運業為何

未垮台呢?理由很簡單,在內地做出口,手續繁多

要黑錢’相對來說’香港出口較快。我們希望這情

持續下去,但以他人的痛苦為我們的幸福,是很難

久的。如果內地改善’不需出口證’我們如何呢?

是香港的港口不好,而是貴。香港最後的晚餐一直

增加,公務員薪金增加、綜援增加、各種支出增加

逐漸走向社會主義的方向。現在一家四口可以拿九

多元綜援’不需工作了,又不可以取消這種福利

北京政府的

我說九七過後’香港越靜越好,但事實上卻

反’在大事宣傳,很多內地人來港炒賣,使香港甚

都升值,爆破後’很多人損失不菲

聯繫匯率有很大爭議性,我與政府觀點不同

推行聯繫匯率’我是決策三人中的其中一位,當時

反對’後來我同意彭勵治放進去。一個最簡單問題

聯繫匯率在通脹上’香港和美國應該是並排的,但

過內地唱好和香港大派晚餐’香港的通脹率高過美

的通脹率很多並很久,由S起至金融風暴止’不

推卸是金融風暴的問題,事實上我們物價太高’工

太高,一定要向下調整,要和聯繫匯率脫夠。兩種

調

節方法,一是拆去聯繫匯率,三小時內可完成,港

跌百分之三十。如果不變,其他方面一定要調節。

格通縮一定來臨。沒有人喜歡減工資,那麼可分六

進行,慢慢調整。問題是真實利率是市場利率加

縮,一年百分之十三、十四,實質利率太高

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並不樂

世貿對香港有利是短暫的,我們還是在幸災

禍。如果上海真的如香港一樣開放金融,在幾個月

間,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便會搬到上海,聯<口交易

在半年內也不行了。上海雖然和香港的時間一樣,

它的太陽比香港早出一小時,不可忽略此點。紐約

陽比芝加哥早出一小時,比三藩市早出三小時,芝

哥和三藩市希望做好交易市場,但始終不可以’因

紐約比他們早開市。如果上海開放,則比香港早一

時開市’香港如何應付?你如何改,上海也比香港

一小時出太陽,上海現在銀行請的職員一表人才,

千元人工,現在沒有生意,在等機會。財政司曾蔭

做迪士尼,真的幸運。如果上海開放,沒有外匯

制,迪士尼不會來香港,因為內地人很喜歡這些

西,但迪士尼收到錢,卻有外匯管制’但香港沒有

財政司爭取迪士尼合作條款,比我想像的好’因此

政司應可居功

如果世貿使內地開放金融,形勢便不同了。

海開放的話,它們的地產及各方面都比香港好。現

世貿迫使中國開放的程度有多少,還不清楚。以我

人看,上海超過香港是勢所必然。但超越也不是

題,只要香港人富有,便沒有問題。香港在稅收方

有結構性的困難,財政司如果不調整這個結構性,

只增加其他稅收,是不行的。中文大學的學生平均

說不比港大學生差,但香港的大學生平均比北京學

差,我們唯一比他們好的是師資較好’內地教授工

比香港教授工資相差很遠

香港還有可做

說了這樣多的負面情況,我要說一些好的,

都有賴內地不好。我認為上網做新聞不會帶旺香港

在經濟學來說,這是p&lir

^

o

o

^

^

’ concurrent

consumption,一個節目在網上’全世界的人都可

看到,可能只有三幾個可以發達,如要在報導新聞

資訊上賺錢

’ 一定要很出色。我認為在網上賣東

西

(netsal

e ),或者可以有助香港。不是可以賺很多錢

但應該可以很容易做。網上賣東西比在公司賣東西

本低一半不止,而且是國際性。為甚麼特別香港好

呢?香港可以賣中國內地的出品’便宜並且精美,

網上銷售到全世界,市場很大。香港可以發揮,內

不可以做,為何呢

? 1.長途電話貴;2.出口辦手

繁複,貪污嚴重;3.付運可能未出口便已經給人

去。我預測部分香港人做得好’但也有多人不可以

我們可以在柴灣工廠租一間寫字樓,一間作貨倉,

寬頻上網便可。是否有商機’你只要在網上嘗試

China的dotcom作為登記’現在一定不可以’因為

全部給人登記了。萬多美元一個網址,貴的一千

P:175

(4937)

新亞生活27:10 (2000年6月) -189.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

會 本刊記

第三次會議在北京召開院長束\\加了會

同學關心開會情沉要求院長詳細介

「那篇文章很好。」江主席説

「謝謝您特別重視。我們還有三篇:中國文化

敫育、中國文化與政治、中國文化與社會。」梁院

回答説

院長梁秉中教授於本年三月初前往北京,參加

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

會議中,院長除聘聽報告、參加討論、參閱文件外

還積極就社會文化、教育、醫療等問題,起草了建

書,提交人民代表大會秘書處,轉交文教、醫療機

審閱

三月八日,江澤民主席在參加香港人大代表小 。

討論時’鄭重提及由楊振寧教授主講的新亞書院五

周年紀念金禧文化講座第四講:《中國文化與

學》,盛讚楊教授的歷史文化觀點。其後表示支持

質教育,更暢談歷史、傳統文化的重要。梁院長就

次會議撰文’刊於香港《大公報》’全文如下

江主席重視素質教

江主席今天參加了香港代表團小組討論。耐心

聽罷一連串的發言’作出了回應,同時取出演講稿

發表了有關「一國兩制」,祖國統一大業等偉論

後’還有一點時間,遂輕鬆地表示要再談些其他。

主席問道

「這裡有你們中文大學新亞書院的人嗎?

我幾乎從椅子上跳起來了

「去年你們搞

了 一個講座’楊振寧教授寫了篇

文章《中國文化與科學》,我覺得很值得一讀。歷

啦,我們中華文化啦,都應該認識,我都要看。」

他講的是我們書院五卜周年紀念系列文化講座

一。本來’我們為大學同學安排了這一講座,也請

中學生列席參加。雖然當天聽講人數達一千八百人

但怎料得到會被錄用到《參考消息》上,江主席特

推薦,全國的知識分子都看了

江主席隨後講了很多對知識的看法,對素質教

的肯定。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引起的討論,只圍繞

經濟結構性發展,體制性改革,西部開發’祖國

一 ’肅貪倡廉等進行,很少談教育。查閱了一些小

討論簡報,也甚少提教育。教育相對未受重視,因

過去多年的投入,獲得了「量」的勝利。今年繼續

增加,投入達一百六丨五億元,增加近三分之一。

等學校招生又增加百分之四十七。民辦教育大量

起,因此才有制定「民辦教育法」的需要。近年的

作報告,都強調素質教育的重要。肯定素質教育(

港叫通識教育)與江主席重視中華文化是一致的

當前的學子,崇尚科技,對電腦特別偏愛,對

統文化和中國歷史,對歷代的思想發展’懂得甚少

本港專上學院和北大、清華及其他高校,曾就素質

育專題作研討。海峽三岸亦有同樣學術活動。每次

們都有一個共識:讓中國人統一在一個中華文化的

絡底下’尋求我們的共同理想。可惜’年輕老師對

華文化認識太少’所以素質教育的重點,應該先放

老師的訓練上

江主席離開時,執著我的手。我以為他再要講

一兩句詩詞’與我們分享。不久前他談佛教,也引

兩句曼殊大師赴日前的佳句

P:176

(4938)

5 新亞生活27:7 (2000年3月)r那篇文章很好。」江主席說

r謝謝您特別重視。我們還有三篇:中國文化

教育、中國文化與政治’中國文化與社會。

江主席說:「都給我送來好了。

想不到在香港的工作,竟能與國內順利接軌。

• _

梁院長三月六

有關社會保障發言簡

國企工人下崗問題’雖然依然嚴重,但是經過

年多的努力’已有所改善。其他方面,如社會救濟

退休金、扶貧工作等,也有增加投入

另一方面,貧富懸殊與兩極分化’又越來越趨

明顯,成為社會不穩的重要因素

社會保障、國民保健、合作醫療等項目’因屬

當前急務’發展得好,足以保障社會穩定

社會保障事業的專業範圍極廣,需要培養大批

才。當前高等教育界雖已肯定社會工作專業的重要

並開設專科訓練。可是,訓練人數嚴重不足’又未

得編制確認,大大影響了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折

辦法’除儘快承認社會工作專業地位之外,可以多

排專業短期講習班,培養大批基層工作者

梁院長三月七

有關和平統

I發言簡

最近對統一問題與一些代表性的人物作過深入

交談。中研院、教育界對和平統一的發展本來都很

觀,但被李登輝的曖昧立場弄糟了

我們的學術研討會的學者,海峽兩岸交流的

生’都有同樣的信念:和平統一

和平的力量是非常明顯’我們應該充滿信心

如果兩岸的文化、學術交流能增加,加強兩地

通,應該有實際的成果’有助統一

作為香港居民、教育文化工作者,我希望台灣

民間訪問,半官方的訪問溝通,能大量增加。讓台

人能親眼見見一國兩制的成果,促進和平統一

梁院長三月八

有關教育發言簡

教育投資已有「量」的勝利。如今年的165億

入,比較去年多1/

3 ’高校招生增加47.4%。民辦

育已確定。可是在r質」方面,還需要努力

工作報告肯定社會科學和素質教育。但是,教

仍偏向科技和企業管理,歷史文化太少。面對科技

戰’學生對電腦偏愛’華人社會必須努力加添有關

國文化、中國歷史和思想發展的教育項目,讓中國

統一在一個中華文化的網絡底下。可惜年青老師對

統文化認識太少,所以素質教育可多訓練老師’對

港澳台可作貢獻

梁院長三月九

有關港區人大職權簡錄

有關「立法草案」的評

一、常務委員工作報告第17百〈提到

::根據一國兩制方針,香港全國人大代表不

預香港特區的工作。同時,他們作為香港居民’也

定在參與香港的社會事務方面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I段’….港代表參與國家事務管理的熱情

高,認真行使代表職責

我覺得,我們熱情十足,但未能認真行使職責

我們在香港發揮的作用,也不夠重要

原因何在?我們缺乏像樣的組織。懇請團長領

多推動代表行使職責,發揮作用。在不擾亂祖國秩

的前提下多多發揮重要作用

。 <

二、立法草案的意見

《參閱資料(一)號》記載常委委員已經給予

意見’其中說到:立法作為規範立法機關的立法活

的基本法律,只包含了立法權限和程序,結構並不

整,明顯地缺少了立法宗旨、體制、種類等段落。

法既有指導代表提案的要求,可以考慮加進鼓勵代

為保護人民立法,方便參考的段落:如宗旨、體制

種類等

有關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

有些法例如戒毒條例,在一些省份如雲南省特

重要,地方應可向全國人大申請給予制定限制公民

利規定的授權’並定出程序

立法草案中缺少一些重要段落。如教育、勞動

社會保障、衛生等

梁院長四份建議書

一、開展專業醫生專科訓練

滿足社會需要

曾享用國內醫療照顧的人有不少抱怨..有本事

P:177

(4939)

._【香港<新亚生活》>1刊2月号报道J

诺贝尔物理学得主、中大博文讲座教

授杨振宁去年12月'3 口在香港中文人-学

“新並书院”举行的“金禧讲座\"上发;^

mm',题为< 由国文化与科学》,全文如

下(注:根掘现场录音整理,未经杨振宁

教授审阅〉::

梁院长,各位来宾,各位同学:

.• 50年以前,钱穆先虫创建了新亚1S

院,这娃香港文化界一件拒常童要、有深

远影响的事情。我今天有机会参与他创

建的新亚书院50周年金?纪念,

.梁院长给我指定/-

《中国文化与科学 >,这是题目,不可能在--个小时内讲得很:

所以我只能就我觉得特别倚得讨论的儿

点提出跟大家讨论,

一、中国传统人本文化是“内学”,

以身心为主

我这个题H基本h是分成九条,第

一项是“中国统人本文化是内学,以

.0•心为主”,这个说法不是我创出來的,

杨振宁教授在香港发表演讲

《中国文化与科学

化怎样处理外学法?如果杏巾国的古文

献,对此有痕多的讨论内那久.总结起来

呢,我想下te这几句话也许可以概括多

半的观念

理.,不外乎吾心”,他又说:

理”,又说:“万物…体”,这跨说法,都代

衷:广中闺传统文化对于外界事物蒲要了

解的总的态度。•

我们还可以看到非常有名的一句

话广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不fe从王

阳明开始的,

“天人一物,内外.

“天人

这个“理”对于我门自己的思想跟外界

的一切,是一 tnJ亊情.这个整个的观念,

區.屮&传统文化的

那么我们就得到结论

文化所要追求的“瑰”是不一样的。它们

的方j^j是一样的,可是体内容是不-”

样的。传统的中同女化里,没有这个走

律.没有这个规律/没有这个规则的观

我想,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梢神有• •

个直观的/解,不妨来看宋朝的画,一

幅北宋郎熙所阿的入的山水画,有五尺多

,这样的画,今天国际上研究艺术的入,

把它叫 mulniimGniory laruLscapt、你站在

这个 7Tuilm�mentorlandscape y 前而滴你

B r.:这个画家的心境册么?这rnmm

表现出来的稱神是n•么?以及这个画家对

于他所仲酌东西的了解是什么?捉想,

是由•个有名的学者张怀写的/其中说:

“人为万物之最灵者也,故合于函,造乎

理為《

,能画物之沙。昧于理者,则失物之

^ ;为画迭其理者,能因性之E^然,究物

之傲妙。心会祌融.,默契动静于一毫,投

则形质动荡韵飙然焉.故昧

7

二理4,心为緒使、性为物迁密于坛丰,

老于利欲,徒为笔舉所使战.安足以与天

地之争故?”他这么讲,相对于“昧理

者”,是要“造其理者”,换句话说,他认

为.,对于这个両.你如果不懂得这个

你就不能够_出亩正的精神来》

如果你懂得这个“理”的沾,你才能够惲

得物之为妙,然后你才能够舆止地达到

• •-个超然的境界。fi)丨以,)L T•年:•中ffl的传_

•统文化.所要达到的境界,是这几个字,

在各个地../:/,在不同的货学家的i•论甲,

你都可以看到理、•分殊,义以盖全,

.内外是说“

殊”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它W在不向的

倚形之下,有同的坊果<>那么,我们要

问:现然说中S的传统文化里最敏要的

由楊振寧敫授主講的新亞書院五十周年紀念金禧文化講座第四講:《中國文化與科學》被錄用 到

新亞生活27:10 (2000年6月) -191.

專家’年紀老邁,而年青醫生卻明顯幼嫩,專業能

薄弱

我們從普通醫科教育和專科訓練實況,分析 。

⑴普通醫科學位敎育:我國醫科學士課程,基

要花四年,再加一年見習。比之國外醫科學士的五

六年再加一年見習,和香港的六年再加一年,時間

得很。以三分之二時間,謀求達到同樣的專業要求

畢業生的質素不問而知

⑵醫科^^^^專科的訓練:五十年來,專科:^練

醫科大學敎授透過碩士、博士學位的訓練,交妥論

之後,便賜以專家名稱和特權’實際專業能力缺乏

障。敎授能照顧的研究生數目,亦遠遠追不上社會

在先進國家,專科訓練倚重專業學會的廣大資

專家’同時接受大學教授的支援,決不會單靠大學

源和能力

多年來,有關醫科基本學位教育,海峽三岸每

舉行研討會,給國內同仁提供過不少意見,當專科

練提上議程之時,醫科大學總堅信現在以研究生制

訓練專科醫生,不存在問題

以中國地域之廣,人口之眾,專科醫生數目需

極大’怎能單倚靠極少數的研究生呢

懇請衛生部’正視醫生專業訓練存在的落後

⑴增加基本醫科課程時間,以灌输足狗的醫療

識’增加臨床學習

⑵專業醫科專家的,訓練要正規化、現代化。

定大學敎授的貢獻’同時擴大受’訓醫生數目,把制

課程標準化,保證專家診治水平

二、做好救濟及其他社會保

工作、保持社會穩

社會穩定是繼續發展、深化改革的必須條件

近年經濟的急劇改善,引起的貧富兩極的尖銳深化

可見於下崗工人、失業、工資不足等急需解決的

題。除此之外,還有其他長期困擾社會的問題,如

人、家庭福利、糾紛等

要長期保持社會穩定,單救濟不夠,救濟資

也不可能絕對充裕。以有限的資源去滿足龐大的

要,若倚靠行政指令去分配,結果可能是亟需救濟

接受不到或不足,而相對生活安樂者卻獲得照顧

要保障救濟工作做到完善,第一可以把實際

作非行政化,轉到社會化’讓街道和其他負責單位

主發揮。第二,要認真開展社會工作專業訓練

當前全國雖有四十多所高等學校開辦了社會

作課程,可是,在政府的體制之內,仍未有肯定的

業地位’大部份負責社會保障的領導,都由民政事

下之退休幹部擔任

本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既有肯定社會科學以

穩定的見解(20頁),國務院應積極支持社會保障

必要,肯定社會工作專業’推動更多高校開展學位

程,安排訓練班,培訓班,學習班等,提供足夠的

業隊伍

三、醫療事故與法律處

醫療事故’層出不窮,每年達數十萬宗,其

理由複雜,包括專業能力不足、醫療機構設備及協

調

缺乏、管理落後、溝通粗縫等。醫療事故,反映出

患者之苦,同時看到醫療機構作業之難••設備已經

足,還要面對訴訟,其中一些是合理的’還有不少

P:178

(4940)

新亞生活27:10 (2000年6月) -192. 本上屬於小題大作。醫療機構資金已經嚴重不足,

要應付繁重的疏導、訴訟、賠償等,實如雪上加霜

難以應付

在第九屆第

一 一次代表大會,收集了多個議案

都是要求立法,定下醫療事故處理守則,提供醫療

構預防的要訣,同時限制投訴者的要求範圍,促進

醫與治療雙方和洽相處,使治療者能竭盡所能,受

者亦能安心享受照顧

四、快將實施的醫藥分

由於住院的費用暴增’其中藥費竟佔30-60

% ’

新亞學生會消

新亞學生會第三十七屆代表會職員會

已選出’名單如下

主席:蔡家民(歷史/二)

副主席:陳浩然(政政\\二)

此外,鑑於本屆幹事會出缺,行政工

將交由臨時行政小組負責,小組名單如下

主席:陳長暖(食品\\二)

副主席..司徒汝傑(歷史/二)

秘金曰:張振揚(化學

\\

一 )

財政:何敌志(哲學\\二)

總務:梁嘉薇(訊息/二)

使負責合作醫療的單位無法保持津貼水平’直接引

醫藥分家的部署

可是,把藥物供應從醫院帶出,真能解決濫

的不良現象嗎

醫療收費暴升’其中藥物濫收是禍首,因為

費制度不健全。醫療保險才是徹底的解法。把藥物

應分隔開,不能杜絕濫收,不過改變濫收地點而已

整個問題,與貧富兩極分化實況分不開。解

辦法在多調動救濟融資’搞好醫療保險’同時照顧

收入和中收入的居民

梁院長聯同其他代表簽署

兩項提案(三十人以上簽署

交人大常委討論)

提案一:「監督法」至今未出台,人大對政府

監督工作無法可依’尤其是嚴重影響了人大對反貪

腐工作的監督。現建議,人大常委須在九屆四次會

上,提交監督法草案給大會審議

提案

一 一:建議每年全國人民大會開會期間,

部委負責人向全國人大代表提供該年書面工作簡報

梁院長聯同其他代

簽署的多項建議書

一、完善反貪機制,有效打擊腐敗現象

二、進一步全面支持教育發展

三、設立地方人民投訴機構.

四、改善東江水質

I屆三

全能運動

本院為紀念創校五十周年’特舉辦第

屆三項全能運動員競賽。參加者於水運、

運及環校跑中’獲分最高者勝,得獎人數

十名’成績如下

男子

第一

第二

葉頌

陳達

徐沛

李思

翁逸

女子

劉飢

尹振

曾慧

盧文

系別及年

国2

SPE

1

FAA1

WBA1

PMAJ

系別及年

MMD1

MAM3

BBA2

MKD2

SPE

2

5

7

父 3

8

3

6

2

6 分

6

9 0

P:179

(4941 )

新亞生活27:1

0 (2000年6月

)- 9

.

由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中醫中藥研究所及

中醫學院合辦的《中醫治癌學術會議》於四月一 一十曰

(星期四)在中大祖堯堂舉行。這項活動為本院五十

周年金禧紀念活動之一。十六位來自加拿大、美國、

韓國、西班牙、內地及本港的中醫藥治癌學者專家在

會上發表論文。會議分為上下午兩部份,上午的講題

圍繞各類中醫方法及藥物治癌的發展,下午則從西醫

角度探討中醫治療。本次會議與會者1 一百多人,來自

不同專業,包括學者、醫生、護士等,深獲本地專家

學者的重視。

會議由新亞書院院長兼中大中醫中藥研究所管

理委員會主席梁秉中教授主持,並獲該院校董會主席

周文軒博士、裘槎基金會及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

公司贊助部分籌辦費用。周文軒博士及衛生署副署長

蘇天安醫生出任大會開幕儀式主禮嘉賓,並致開幕

辭0

梁院長表示,這次會議專為本地醫療工作者及

研究人員而設,目的讓醫院醫生掌握中醫藥的治癌理

論及法則,對中醫針灸、氣功、草藥等各種手法及藥

物有更全面的了解,故此會議從西醫角度探討中醫治

療。梁院長更指出,目前以西醫藥治療癌症,有三分

之一到半數病例治療效果不滿意,出現復發、惡化等

情況。據非正式統計,香港九成以上癌症病人在接受

西醫治療的同時,個

別尋求中醫藥治療,

希望能得到更多生命

健康保障。他認為’

西醫應主動認識中醫

藥,將中醫藥治療納

入常規。

香港大學中醫藥

學院副院長專信棠教

授在會上指出,本港

每年有一千1 一百至一

千五百宗鼻咽癌新個

案,死亡率高達五

從西醫角度探討中醫治癌

中醫治癌學術會議

本刊記者 成。而目前正有五家公立醫院正進行研究’對數十個

末期鼻咽癌病人嘗試融入中醫方法治療,初步發現中

醫藥能有效降低病人進行化療的後遺症。他相信融合

中西醫學治癌會日漸普及’除治理鼻咽癌外,兩間教

學醫院也將以糅^口中西醫學治療乳癌和肝癌進行臨床

研究

中山醫科大學腫瘤醫院中醫科教授張搭在會

指出,中西醫結合治療鼻咽癌,較純以放射治療效果

好,研究指出’上海腫瘤醫院單以放射治療鼻咽癌,

病人十年的生存率為兩成七,但中山醫院對五千多名

鼻咽癌病人,同時放射治療及中藥治療’病人十年的

生存率為五成’顯較單以放射治療的生存率高近半。

專程從紐約蒗港出席會議的泌尿科癌病專家Dr.

William Fair ’可說是以中藥治癌的最好見證。他今

年六十五歲,精神抖擻,誰也想不到他於九五年患上

大腸癌,經過手術及放射治療後,病情毫無起色’九

七年醫生預計他只可多活九個月。後來得到上海一名

教授介紹服食中藥,經過半年的中藥治療,腫瘤雖未

消失,身體卻已康復。

大會的主講者除以上三位外’還有來自北京的

孫桂芝教授及王沛教授、加拿大的黃光偉醫生、韓國

的崔昇勳教授、上海的邱佳信教授、深圳的張廷金教

授、西班牙的俞雲教授、二口灣的高尚德教授及周寬基

博士,以及香港的莫樹錦教授、曾德源先生、崔耀隆

教授及車鎮濤教授。多位專家均認同中藥可輔助治療

癌症,例如可應用在前列腺癌及肝癌上。不過隨著東

方人的飮食日漸西化,患病的病發率也相較十年前大

大提升。

這次會議為學者提供一個難能可貴的中西醫學

治癌交流機會,對提升治療癌病當有極大的禅益。

P:180

10

- 新亞生活27: 1

0 (2000年6

(4942) 新亞畢業生惜别俞 畢業班代表會主席徐文超

新亞學規

凡屬新亞書院的學生,必先深切了解新亞書院

的精神。下面列舉綱宗,以備本院諸生隨時誦覽,就

事研究。

一、求學與傲人,貴能齊頭並進,更貴能融通

合一。

二、做人的最崇高基礎在求學,求學之最高旨

趣在做人。

三、愛家庭愛師友愛國家民族愛人類’為求學

做人之中心基礎。對人類文化有了解’對社會事業有

貢獻,為求學做人之窝往目標。

四、袪除小我功利計算’打破專為職業資歷而

進學校之淺薄觀念。

惜別會前

籌備是次畢業班惜別會的確有一點壓力。壓力

是來源於台下的同—究竟大家對新亞是否有感情

呢?

友人對我說’他.的一位朋友不會參加這次雙週

會了,因為他覺得惜別會中所表達的,他根本沒有共

鳴!我聽了之後,心酸了好一陣子。

又有人向我表示,以往的惜別會內容多圍繞宿

舍發生的事情,希望今年可以照顧一下走讀生。

友人問我,今年的惜別會會有什麼搞笑的項目

沒有?

到底’惜別會的意義是什麼呢?

籌備是次雙週會,的確費煞思量。擔心不比去

年的雙週會,惹得大家哄堂大笑,印象深刻.,恐怕不

能盡展畢業同學這三年在新亞書院裏所經所歷,讓同

學緬懷一番。不過,我還在想,同學參加一年一度的

畢業班惜別會的目的何在呢? .

最終,我們還是覺得應該讓這次週會「貼題」一

點——為我們的「畢業生」「惜別」一番。也許在週

會上’我們依然無法將大家在新亞經歷過的事情I 一

展現在同學的面前;不過,大家何不抱著投入的態

度,從新亞的角度,回味一下這三年新亞所經歷過

的’自己所參與過的和沒有參與過的。除非你……

惜別會中

在朗朗的院歌聲中,1 一零零零年度的新亞書院

畢業班惜別會也正式開始。

在播放我們拍攝的錄影片段時’我們畢業班的

委員’就集合在後台,觀看同學的反應,那份成功及

滿足的感覺,是無與倫比的(Lydia不要開心到哭

了!).,民歌團演唱時’我們又擔心所播放的幻燈片

合不合大家口味;阿諾和Feli演唱時’我們又屏息靜

氣,洗耳恭聽(在此不得不再向阿諾和Fen的幫忙致

謝,他倆還是在那個星期才接到演唱的邀請,半一仪給

我拉了出來學習該曲,又到星期四才第一次與鋼琴夾

歌!還有新亞小姐Anna ’她的拔刀相助,沒齒難

忘,不過台下的掌聲和歡呼聲也夠她賺了!)

最後,同學躁躍的感言,也使我們這次雙週會

生色不少。最初我們最擔心就是這個環節,恐怕沒有

P:181

徐文超同學代表畢業班代表會致送紀念品予書 院

兩位司儀:呂廣花及方家諾同 學

畢業班獻唱:王漆慧及方家諾同 學

同學發表離校感 言

(4943 )

新亞生活27:10 (2000年6月 ) -11.

山巖巖’海深深,地博厚,天高明,人之尊

心之靈。廣大出胸襟,悠久見生成。珍重珍重,這

我新亞精神!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十萬里’上下四方俯仰錦瑜;五千載,今來

往一片光明。十萬萬神明子孫,東海、西海、南海

北海有聖人。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珍重

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手空空,無一物,路遙遙,無止境。亂離中

流浪亘’餓我體膚勞我精。艱險我奮進,困乏我

情。千斤擔子兩肩挑,趁青春,結隊向前行。珍重

重,這是我新亞精神!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同學出來分享。誰知同學積極發言’更毫不保留地

我們分享他們的心聲,對師弟妹誠心勸勉……。

說,我們相處了的新亞沒有感情哩

在台上哽咽的時候(真醜怪!),還有些說話

與大家分享。很想感謝伴我走過這三年的很多朋友

涼流、新亞劇社、畢業班籌委會等,以及其他要好

朋友,沒有你們的陪伴、教導和鼓勵,我的大學生

必沒有這般豐盛和難忘

不知大家對今天身為新亞學生有什麼感想?我

覺得’要體味身為新亞學子的感受,必須主動。新

院歌的真切感人必須由心而誦.,新亞學規的宏大

襟,也必須我們自己親自實踐。不去尋找、學習、

認,怎能累積,怎能共鳴?擔子一天比一天重’因

我們甚至不清楚擔子裏面是什麼東西,我們還揹得

在此,感謝新亞國術會和民歌團的精彩演出、

逸夫堂的幫忙、輔導處在這半年來的協助——聶生

中肯建議和意見、游太的由衷的忠告、廖小姐的

勵、王太的萬

1 一分落力的幫助和安慰

還要多謝一班籌委:排舞生活不勝繁忙,但依

盡心的阿諾、中流砥柱Feli、外表傻氣的阿明、堅

的Lydia、r天真爛漫」的Betty、冷傲有型的阿神

積極參與的Andel.、功課沒完沒了的Jenny、工作

Cathy、一腔熱誠的阿基、演技了得的阿賢。沒有

們這班傻孩子,在畢業論文的摧殘下,在人人都忙

於尋找工作的時候,依然努力為畢業班同學服務’

能完成這個學期裏所有畢業班的活動呢

在朗朗的院歌聲中,

一 一零零零年度的新亞書院

業班惜別會也正式結束。(能夠在台上看到千多名

亞同學一起唱院歌’很感動!)

惜別會

※聽說惜別會中,很多同學都很感動,不過

些同學卻在後面說:很問哩,快點完啦

※該日下午四時,在睡夢中,接到一位一年

同學的電話,讚賞我們是次週會籌辦成功,既搞笑

感人’更表示以後會積極一點參加書院的活動—

比那一個夢都更甜

※籌委會的同學’我們還有一大堆工作未完

呀’考完試記得來開會啊

P:182

become a department legacy, with a participation of 60-80

people each time including the second year students

(compulsory for them), students from upper years and staff.

There are also other field trips that were organised to other

parts of China and Japan, involving smaller groups of

students.

What field trips do for students is to detach them from

familiar surroundings and engage them in a concentrated

study of an unfamiliar environment. When immersed in the

field trips also nurture

a way of seeing and

participating in an

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 for the students,

which they then apply

in a new environment in the futur e

study.

(4944 )

Vernacular Rhapsody -21 April 2000 Venue: Hui'e Gallery

1992-99 Field Trip Exhibition,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CUHK

Fiel d trip is a means for

students to study the

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s

first hand.

The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 e at Th 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first started

organising field trip as a

part of a course in the

winter of 1992. Since then,

;have a trip planned for every year, except 1996. It has

Pimy-peng Ho

environment, the students are focused on the study of certain

issues, such as settlement pattern, house form and activities,

structural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materials, religious

practices and space, etc. The students are asked to survey

the buildings observe the activities, interview the people,

and above all, enjoy interacting with the environ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field trip is also tied to a studio

project in the second semester of the second year. From their

measurement and observ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he

students are asked to respond by inserting a building of the

site and its culture.

More than that, the

FINE本科生畢業展

藝術系二十位本科畢業同學將舉行畢業展,展出作

品包括國畫、書法、西畫、版畫、雕塑、混合媒介、裝

置及錄像。

開幕儀式:2000年5月2 7日(星期六)下午3時正

(主禮嘉賓: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梁世華署長)

展覽日期:28/5-2/ 7

展覽地點: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藝術系系展

藝術系本科生及研究生將舉行作品展’展出作品約

150件。這次展覽設有獎項,讓同學競逐,評審團由系

內老師及本港資深藝術工作者組成。

展覽日期:28/5-2/7

展覽地點••新亞書院/誠明館三、四樓/人文館

NAH6及8室。

朱興華續畫雕塑展

藝術系邀請本港著名畫家朱興華先生於新亞書院舉

行作品展。朱先生畫作向以彩墨宣紙為素材,人物風格

獨特。這次展覽將展出朱氏的給畫及雕塑作品。

開幕儀式:2000年5月2 7日(星期六)下午5時正

(主禮嘉賓:新亞書院院長梁秉中教授及文化委員會

成員文樓先生)

展覽日期:28/5-15/ 6

展覽地點:新亞書院許氏文化館

上述各項展覽歡迎校内外人士參 觀

展覽時間:10:00 am-4:45 pm (星期一至五 )

12:30-5:30pm (星期日)公眾假期休 息

12- 新亞生话27 : 9 (2000年5 月

P:183

新亞生活27:10 (2000年6月)-197.

3

(4945)

活水」還是「泥淳

——譯文體對現代中文的影燮

$ 新觀念。這種想法,在一般民間甚至學術界都相當

其實,中國自古至今,千百年來積累的文化

產’何其豐盛;中國人的思想感情,何其深奧複雜

除了某些科技詞彙、法律用語等需要借助外來語’

很多人説,語言文字必須隨著時代進步而不斷變化,才能保持生命力,正如I

口湖、必須時時承接清泉,方可甘例如常,此話當真不假。但是假如注入的是

水,流走的是清水,這口湖,不但不是「活水」,遲早還會變成「泥掉」:

九九年爿月上旬去北京訪問費孝通教授.,十

月初,赴上海參加r99j上海翻譯研討會」。兩次

幹,搭乘的都是港龍班機,因對這家公司較有信心

果然,一切安全妥當,沒有令人失望。飛機抵達目

地時,機上響起了空姐清脆悅耳的聲音..「

希望各

已經有

I個愉快的旅程」。「希望」兩字,按字典

說法,是指「對於未來的事在心中所有的理想」,

處既「希望」又「已經」,這算是什麼中文

在北京時,曾經在燕莎區一家五星級旅館的

廳用餐,晚餐完畢,侍應生送上一張問卷,徵詢顧

對食物及服務的意見。問卷是中英對照的,其中有

條的中文居然是這麼寫的•.「我們如何才能提高您

就餐期望值?」這又是什麼中文

九八年秋,赴高雄參加余光中先生七秩華誕

其作品研討會時,曾經下塌於當地一家四星級飯店

在客房中「住客須知」的安全守則裡,竟然有這麼

項:「在濃煙中逃生時,為避免吸入有害氣體,請

量採低姿態逃離」。逃生為什麼要採取「低姿態」

真叫人百思不得其解,後來看了英文’才知道是叫

\"Icee

p a

s lo

w t

c th

e floo

r a

s {possibl

e t

o avoi

d smolce

inhalation\",即「俯身而行」,以免吸入濃煙之意

在這世紀之交的重要時刻’在這推崇科技經

貿

的新紀元’中國傳統優美的文學與語言,是否已經

伍退化,需要淘汰了?否則,為什麼中、港、台三

的中文,竟然會演變成這種模樣?看來,惡性歐化

文體對現代中文的污染,已經到了通行無阻’泛濫

災,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了

何謂「譯文體」?「譯文體」是指一種目前流

於中、港、台三地的用語;一種不中不西、非驢

馬、似通非通、佶屈贅牙的表達方式.,一種大家看

礙眼、聽來逆耳、說來拗口,卻又樂此不疲’以為

如此不足以表示自己前衛先進的流行文體。一般人

日常生活中’不論看報、看書、聽演講、聽新聞或

閱政府文告等’接觸到的全是這類文字,長年累月

耳濡目染’早已是非不分、美醜難辨了

r譯文體」之所以可怕’不是因為現代中文裡

了 一些新的詞彙、新的句法、新的表現方式,這原

無可厚非的事。可怕的是背後隱藏的一些思想概念

認為中文落伍過時,不夠精確,在現代社會科技發

一日千里的情況之下,無法表達衍生出來的新事物

譯製新詞之外,日常生活中形形式式有關起居作息

用語’甚至思考推理的抽象概念,又何愁沒有精確

當的表達方式

由於譯文體往往由硬譯、死譯造成,因此擺

不了依循歐式語法,字字照譯、對號入座的弊病,

而久之,就對現代中文造成了下列的禍害

I 、化簡為繁,語多冗

r譯文體」最大的本領,莫過於此

余光中先生說過,中文是有生命的、有常

的,即「措詞簡潔、語法對稱、句式靈活、聲調

鏘」(余光中,〈中文的常態與變遷〉)。翻譯時

果只會對照原文,字字死扣,就會譯出累贅不堪的

字。一般人受到譯文體的影響,習以為常’竟連日

傳情達意時也不知不覺模仿起來’變態的中文’遂

堂入室,成為公眾場所耳聞目睹的正統’港龍的

子,足為明証。假如把空姐之言,還原為英文,就

\"

I hop

e yo

u hav

e ha

d a p>leasaii

t journey\"。英文用的

是r現在完成式」,中文也就照搬不誤。不但如此

「一個愉快的旅程」,中文原有的說法是「旅途

快」’不知如何,如今大家偏偏喜歡套用英語的

式,轉彎抹角,多走冤枉路

港龍並非特殊的例子’坊間「化簡為繁」的

文,隨處可見,比比皆是。十一月間,瑞典知名漢

P:184

14- 新亞生活27:9 (2000年5 月

(4946) 家馬悅然在香港公開大學以「翻譯的藝術」為題,

行公開講座,他在演講時就提到中文裡常用「被」

的可怕,\"carve

d o

n th

e stone

\" 一句,中文說成一

在石上」就已了事,一位中國譯者卻堅持非譯為

刻在石上」不可。這樣演變下去,我們大概該說

寫在紙上的字」

’ r被放在桌上的書」’甚至「被

出來的人」了

目前到處都見到r成功申請」、「成功推行」

「成功考試及格」這樣的說法,顯然是受到英文副

\"Successfully\"的影響。其實在中文裡’「申請」

r推行」、「考試」’都是行動的過程,r成功」

是行動的結局。我們可以說「申請成功」,但不能

「成功申請」。寫中文實在不宜本末倒置,因果

如今的中文,常喜用縮略詞,以示行文精簡

表達靈活。而中、港、台三地採用的縮略法又往往

有不同,例如這次去上海開會,會議通知書上列

「標房」的價格’乍看之下,令人不明所以,原

「標房」即r標準客房」之意。「世貿」本已是「

界貿易組織」的縮略詞’但傳媒界似乎仍嫌不夠

簡’報導中國r加入世貿」的消息時,竟然造出「

世」的說法,真是簡之又簡。可惜這邊廂省了兩字

那邊廂卻又加了兩字,變成了中國r成功入世」。

理說’此事談判已久’談妥了,中國就得以「

世」;談不妥,就不得r入世」。這「成功」兩字

豈非多餘

I I、文字僵化,失去彈

很多人以為把歐化語法及辭彙照搬過來,可

豐富中文的內涵,使之充滿活力,增添生機’誰知

譯、硬譯的結果,往往適得其反’中文不但不見

富,反而變得生溫硬化’失去彈性

英文裡最多用的是抽象名詞’於是,譯文體

現了許多『度、化、元、性』的字眼,不但翻譯

此’很多作家寫作時也如此

目前很多所謂的學者、作家’往往動輒以似

非通的「譯文體」來寫作,還沾沾自喜,自以為才

橫溢。一般來說,要思想先進’行文流暢,要寫出

正有血有肉、有內容、有感情的文章,僅僅靠賣弄

個似是而非、故弄玄虛的專有名詞,或一些生吞

剝,格格不入的歐化語法,是毫不濟事的,舶來品

能偶然充充場面而已

當然,我們絕不是說,凡是新名詞、新句式

不可取’但也不能不分青紅音白,執意破舊立新,

所有傳統的說法,一概棄而不用

某些舊與新的詞彙,的確有些意義上的出入

例如某人涉及「性騷擾」疑案,很難說成r調戲」

案;而從前時常提到「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現

也往往用「地球村」來取代

寫作翻譯時用不用新名辭、新句法’完全要

乎文體、風格來決定。執筆者必須認清場<口,知所

擇’否則文字不但不會豐富,反而會僵化定型,令

不忍卒讀’上述高雄旅舍的「旅客須知」,就是明

的例子。其實,一家銀行若向你提供「全方位理

服務」’不見得比提供r全面服務」更週全;而學

選修

了 r英國文學策略」,也不見得比隐了「英國

學」更有收獲。很多新名詞、新句法,只是用來

弄花巧而已,對實質的內容’毫無增益

三、不知分寸,不分輕

中國歷史悠久,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長幼

尊卑、親疏等等’分得很清楚,因此語言文字之間

層次,也相當繁複多變。英文當然也有層次感,但

次的高低疏密與中文並不相同’有些中性字眼,一

譯成中文,就必須表示出層次感,才有中文的韻味

翻譯就像做人’必須知道分寸,進退有據,

能不分輕重,不辨褒吃,一概死譯

簡單句子如\"to giv

e birt

h t

o a boy\"或-t

o a girl\"

除了譯為「生男生女」之外’還有「弄营、弄瓦」

說法。--

I hav

e rea

d you

r work

\" 一句’更需視講者

聽者的身分地位、兩人的關係、說話的場合而分別

出不同的內容,可能是「拜讀了大作」,也可能

「批閱了你的功課」

現在一般人翻譯喜歡按字典第一義對號入座

於是就譯出了這樣的句子•.「日本人的暴行必須銘

在心」,「讓我們分享痛苦的經驗」。既是「暴行」

而非r恩情」,豈可r銘記」?既是「痛苦」,而

「快樂」,怎能「分享」

由於譯文體的氾濫,現代人動不動就採取現

的說法,無暇也無能再去仔細分辨字義的褒

e

’說

的輕重。例如在某一政府公文裡,有這麼一句話

r香港的賣點’素來在於一份東西糅合的奇異感。

這句話中,「賣點」兩字顯然是由英文直譯過來的

--sellin

g point\"在英文中固然常見’但在中文裡,

們還有許多現成的說法,如香港的「長處」、「優點」

「特色」等,實在不必借助這個帶有銅臭、有欠莊

的新詞。「東西糅合的奇異感」也不是什麼好話

「中西合璧」這樣的字眼,難道都消聲匿跡了嗎

獅子星號給搭乘郵輪的乘客致送的歡迎函中

邀請大家向朋友介紹該船,信末有一句說:「您的

P:185

(4947)

新亞生活27:10 (2000年6月 ) -15.

介是對我們的最大感謝」。按理說’郵輪當局與乘

之間只是公司與顧客的關係,豈有顧客花錢消費

後,仍需向公司「感謝」之理

? 一看英文,才知這

曰疋\"Your endorsemen

t i

s a

二 th

e thank

s w

e need\"的

_。其實,這一句在中文裡有很多說法,例如「倘

滿意,請向朋友推介」,r您的推介是對我們最大

支持」,或r承蒙您向友人推介,盛情可感」之類

譯文體肆虐為患之後,中文的語感日漸消失

中文的細腻己不復見,這種現象,豈不可悲

四、貌似精確,實則不

進入廿一世紀之後,很多人都把「千禧年」

「新紀元」、「高科技興國」等字眼掛在嘴邊’彷

彿

不如此不足以表示趕上潮流。一向都有人認為中文

夠精確’不夠科學,於是千方百計,要用些字眼加

規範,以便向英語靠攏

英文常用\"on

e ol\"

, t

o a certai

n extent

, t

o a

hi的h

degree\"這些表達方式’譯成中文,就變為「其中

一定程度,很大程度上」等等。現代中文受了譯文

影響,就時常出現這樣的句子:「我其中一個學生

看我」,r在很大程度上他給予我一定的支持」

實,改為r我的一個學生來看我」,「他給予我很

支持」,豈不更加直截了當

「其中」兩字經常是誤用的,「其」是代名詞

這裡既有「我」,又用「其」,犯了重複代詞的毛病

「其中」在今日的港式中文裡,已經到了肆無忌憚

地 步

’ 一般人根本忘了還有「之一」的說法’例

r香港其中一所大專院校是公開大學」,可改為「

開大學是香港大專院校之一」

要規範中文,使之科學化的傾向,似乎越來

變本加厲了。中文裡不加些r值」、「度」、「性」

n兀」等詞綴’好像就不合時宜了。上述北京餐館

見「提高就餐期望值」的妙文,就是一例。在南方

空公司雜誌介紹世博的文章裡還曾經看到過這樣的

字:「有些展區從外觀上可能很平常’如以色列’

其展示的現代灌溉裝置很先進,具有很高的科學

量。」(Gateway, 1999第三期’總76)這句話看

精確’實則不知所云

也許,隨著

一 一十世紀的消逝,中國傳統優雅

表達方式都已不復見,代之而起的是硬綁綁、冷冰

的科學用語,否則,為什麼我們以前提到疑真疑幻

如詩如畫的夢境時,常說「尋夢園」,而今天卻非

成r夢工場」不可呢

有一次,余光中教授在閒談中’提到傳統中

乾淨俐落、精簡明確的特性,例如「雲破月來花

影」一句’節奏分明,層次井然’倘若以譯文體

說,大概就變成

了 r當雲破的時候,月亮就出

了,與此同時,花兒也弄起影來了」

譯文體,總括來說,是一種「英文沒有學好

中文卻學壞了」的文體〈中文的常態與變態〉。

今,這種文體無所不在、無孔不入,使文壇上、學

中「的的不休」、r它它不絕」、r性、化充斥」

r被動橫行」。以下且把一段模擬受譯文體污染的

字列出,請大家r共賞」(用譯文體來說,就是r

享」)

上星期五晚上’我們四名家庭成員進

了 一項為期十年、即自一九九零年以來,

次舉行的家庭團聚,家庭其中一名成員成

取得了碩士學位,其中另一名成員成功找

具有切合性的工作岗位’其他兩名成員因

上述事件作出針對性的安排’於是四名成

共同前赴飯店餐聚,以便在相當大的程度

表達對有關事件深化及強化的慶祝

這段話,其實大可簡化如下

上星期五晚上,我們一家四口大團圓

這是十年來的第一次。大兒子得了碩士

位’小兒子找到了適當的工作。為了慶祝

大夥兒一起去飯店吃

了 一頓好飯

我國自千百年來,通過詩詞歌賦、戲曲小說

創造’積累了無數的智慧,其摧燦瑰麗,一如耀目

輝的奇珍異寶。這一大筆豐厚的遺產是一個寶藏,

且還擱置在伸手可及、唾手可得的當眼處,不必翻

越嶺,冒險犯難去探索,去追尋;也不必披荊斬棘

風餐露宿去開拓、去發掘,可惜時下有不少中國人

不論居住在中、港、台,或海外哪一地區,偏偏就

此置若罔聞,視而不見,還要捨近圖遠,捨本逐末

把自家的寶貝拋出去當垃圾,把別人的廢物抬進來

珍品’久而久之,中文的純淨優美,已消磨殆盡。

今的年輕人,能夠寫一封乾乾淨淨、似模似樣的中

信,而行文不受惡性歐化譯文體污染的,恐怕少之

少了

很多人說,語言文字必須隨著時代進步而不 。

變化,才能保持生命力,正如一口湖、必須時時承

清泉’方可甘洌如常,此話當真不假。但是假如注

的是污水,流走的是清水,這口湖,不但不是「

水」,遲早還會變成r泥掉」,令人身陷其中,難

自拔

(本文原載《明報月刊》二零零零年三月號。 。

載删節部份内容’現全文刊出。)

P:186

新亞生活27:10 (2000年6月) -200.

(4948) 本院第四一五次雙周會:梁永熾及梁光漢主

講 互聯網的善

艇 本刊記

〔編按:本年三月十七日舉行的雙周會’由新

傳播學系梁永織教授及資訊科技服務處梁光漢先生

講《互聯網的善與惡》。以下是兩位講者的講話

容,梁教授之演講由本刊記者根據現場錄音整理。

梁永熾:互聯網

善與惡都是第一

最近一個 的

識產權機構做

一項研究,香

市民認為十大

明是甚麼呢?

項中有六項與

訊科技有關的

電腦、手機、

視、人造衛星

光纖、微型晶片。第一是電腦,我們會想起互聯網

它的善與惡都是第一的

互聯網的廣泛運

另一報導,將來的互聯網會利用得很厲害的

如何厲害呢?我們將會有智能的屋。不久前有建築

學生詢問有關multimedia的事’如何可以在他們

計的屋中裝置包括所有資訊科技的東西,例如有些

薄電視機藏於牆中,不須一大座電視佔據空間.,這

r聰明屋」包括很多資訊科技的的東西,例如互聯

有關的東西’雪櫃可以掃描放進食物的barcode,

以檢查食物到期的日期、存貨,如缺貨可以自動致

零售商補充。另外我們可以I

P (interne

t protocol)

有東西,如果家中電視是I

P capable的話’可以在

字樓查看家中傭人正在看甚麼電視,她正在做甚麼

這完全可以在家中遙控及查看家中情況。在電視中

我們可以利

用 intelligenc

e informatio

n applianc

e

調

兒女在家中看電視的內容,如果內容有暴力、粗言

語、色情,可以調校由0至5,0是最少,5是

多。相信政府將會規範所有電視節目設有這樣的

標,如果子女在家中收看的電視節目超過家長所訂

的限制,電視將會自動停止播放該節目。如果沒有

鎖匙,也可以利用IP來控制開門

有一

句 slogan,san

k whil

e yo

u 000^.我們可

利用裝在雪櫃上的touc

h screen上網’例如pa

y bills,

transfe

r funds

, buying,完全可以做到

互聯網引發的嚴重問

香港現在有百分之十八人上網,大約是一百

1 一

十萬人。他們多在晚上在家中上網’這是說我們少

了其它傳播媒體。去年五月做的一個研究,香港人

網後,怎樣改變他們傳統媒體的應用,發現每一樣

西都是減少,例如電視、報刊、電影等。香港人閒

時做甚麼呢?玩IC

Q ,睡眠少了、讀書少了、思

少了、家庭時間少了、嗜好少了

另一個在九六年做的研究,以quality為目標

問中學生互聯網是甚麼呢?他們的答案是

informatio

n source

, luldhler

n solving

, wha

t i

s 的cin

的 on

aroun

d you?

在網上如一所圖書館。不能控制它的quality

information,任何人都可以放東西上去:色情的、

的、無謂的都可以放上去,所以有g

f (garbag

e in

garbag

e out

) •,至於crcxiibility。最近ICAC和青年

會做

了 一個研究,年青人玩ICQ喜歡隱瞞身份,

講實話,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一個社會工作者

說,年青人現在喜歡說反話,因此不要看這事情

重。其他很多accessibility都是一些惡的地方,很

時發覺有與無,have和hav

e not是一個很嚴重

問題,特別在第三世界國家,沒有了很多social

classes,只有兩個classes,一個是have,另一個

hav

e not。香港是一個很特別的例子,一個很富有

城市,超過百分之五十的家庭有電腦。這仍是問題

但不是很嚴重

這一調查問:互聯網除了提供資訊外,又是

麼呢?他們說是一個地方,我們上網漫無目的

wandering

; around的exl^erienc

e o大部份人都不曰疋

了找資料或買東西而上網,是kil

l time,escape

等。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我們上網,可以去到任何國家停留幾個小時

在很短時間內去到不同的網頁,看到不同的語言、

同的內容,這形成一種現象,compulsiv

e ackiictive

shopping。從前在美國男士上網比女士多’今年女

超越了男士。女士在網上購物多

了 ’因此e-commerce

P:187

(4949)

新亞生活27:10 (2000年6月 ) -17 .

發達了

在台灣,一名男子沉迷上網,嬌妻變了網絡

婦。這種情況的確存在,男子每天上網幾小時,因

引致很多家庭糾紛’這稱為網絡成癮症。有一位美

教授稱’如果你一星期上網六十小時,你已經患了

網成癮症。香港也存在這個問題,有些人為了上網

甚麼事也不顧

甚麼是addiction,在網上有很多vide

o game,

interactiv

e 的amin的,的ambling

, adul

t entertainmen

t

情網頁,很容易沉迷下去,特別是將來的virtual

realit

y games,可能比毒品還要沉迷。這是一個很

的問題。在韓國,有一名男士每天上網十七小時’

續三個月,後來心臟病發身亡

為何電腦、互聯網的seductive power如此厲

呢?有一個研究由心理學的角度去剖析人’特別是

年人,為何這樣容易上癮。心理學家SherryTurkle

樣^!旺

釋 tTh

e holdin

g p>o\\ve

r o

f th

e compmte

r doe

s not

com

e fro

m wha

t i

s th

e externa

l lil^

e dru的,bu

t rathe

r what

i

s withi

n p>eople

, wha

t attract

s t

o th

e comp>ute

r i

s it

s ability

t

o {provok

e self-reflection

, t

o exten

d thei

r mind

s int

o the

artifida

l worlds

/ 一個例子是我大約每兩個星期與

的親人聚會,我的七、八歲侄仔侄女不會與人溝通

只沉迷於gameboy,我發覺,孩子認為這是一個

戰,這是個自我的挑戰’如果可以勝過電腦,對於

們來說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網上的icq

, video

的ambling, virtua

l reaHt

y wame

s 都有同一的效果

習慣性的電腦用家,都希望可以控制電腦;

多時我們得不到家人的接納,但在電腦中可以隨便

演任何角色,得到自信

香港電台拍攝的一輯《藍圖二千》以沉

internet為題。節目指出,網絡科技發展迅速,短

一、兩年間,香港上網人口增加四倍’預計年底會

到一百五十萬。大約百分之十的網友,每月上網超

一百小時

「網絡成癮症」與退縮反

心理學家警告,一種生理新病態,「網絡成

症」已逐漸形成’不少網友已墮入虛擬世界中。節

介紹一位上網發燒友Michael,自從三年前懂得上

後,很快便泥足深陷,無網不歡。「可以整日不

街,開始的時候20小時不渴水、不食飯。」Mi&ael

最喜歡在晚上和朋友網上談話icq。「日間談得

少,但晚上在網上的朋友很多,可同時和

一 一、三十

談話。」Michael是一個人像攝影師,很多時都要

處拍攝’雖然離開自己的家,但仍然經常上網。他

利用工作的間歇上網。「早上出門前上網兩小時,

上上網四、五小時,不是整晚坐在電腦旁。日間我

利用手提電腦接收email。」Michael很受上網影響

1日他在辦公室上不到網’非常不開心。預備了的

作也要放下’以上網為首要。由於Mi&ael去到哪

便上網上到哪裏’無可避免遇到問題。臨床心理學

指出:「在這網絡世界裏,你覺得很剌激、很新鮮

當朋友回應你的時候,關心你,因此有這樣多滿足

的感受出來,你會不斷上網,希望得到這種感覺。

沉醉在一個自我虛擬世界,容易使人逃避

實,美國心理學者楊格博士透過網絡,提出警告叫

小心染上上癮危機,還列出一些徵狀作為判別標準

「每當上網時,你都全神貫注,對周圍全不

會,對著癸光幕你嘻哈大笑,網上尋求滿足感,日

夜上,越上越久,失去自制能力,不得上網,便心

不定、沮喪。上網時間太多’影響工作和學業成績

在親友面前掩飾自己不停上網的習慣。

如何界定上網時間太多?有沒有上癮這回事

Michael與他的朋友在一個例會上否認,他們認為

一個「癮」來形容,太負面,這只是生活上的一個

疇0

「哪一個人會承認自己是上癮的?但從我們臨

心理學來說,當人否認自己有這樣的問題時候,往

他便有這樣的問題。

Michael為了證明自己沒有上癮,一天晚上他

有上網’但當他回到家中,便開著電腦,好為自己

網作好準備。晚飯陪女朋友在客廳看電視’但心不

焉。Michael不時在電腦上玩,右手按著滑鼠

Mi&ael這種習慣,有學者稱之為退縮反應,心理

家周偉立調查網上行為,指出一天上網十小時,或

或少有這種動靜。r我會不會整曰想著在網上有甚

事情發生,我的手會不自覺移動滑鼠。研究結果,

一類人有這種退縮反應。其中有十多人說出有四、

種退縮反應。從這個角度來說,有些人符合了心理

家上癮的定義。

「這種退縮反應情況很嚴重,如果是由一到十

我會給他們七或八。但香港人仍未意識到上網成癮

一個問題。亦不會因為這些問題而找一些輔導或

助。但我看這是一個危機,因為上網只是過去一、

年的時間,再過些時候,更多人認識電腦,我會看

問題會越趨年輕化。

另外這輯節目還有兩個例子,一個年齡十

三歲的女孩,因為上網而上癮’她甚至anti-socia

l

不喜歡和自己的同學玩,甚至家人與她去街買衫也

願意出去

P:188

(4950)

18- 新亞生活27:6 (2000年2月 )梁光漢••互聯網與人類

前途掌握在我們自己手

本年六

美國德州大

Universit

y of

Texa

s a

t Austin

商學院的兩

授 Anitesh

Barua

和 AIl

-

dre

w Whinston

發表

「互聯網經濟指標」(Interne

t Econom

y Indicators

)

成為全國傳媒的焦點人物。他們估計互聯網經濟

1998年為美國帶來了三千億美元的總收入,並創造

過一亘一十萬個職位;而在1999年’年收入更會達

五千億美元,遠超先前的一切估計

事實上,若從經濟角度考慮,互聯網正在全

各地不斷創造年青有為的億萬富豪,為排隊認

Tom.com和SUNeVision股票的人編織著黃金夢’

我們剛畢業甚至中途輟學的同學,以及我們從事資

科技工作的人員所製造出來的職位空缺’有誰膽敢

當今的互聯網產業不是正主宰著人類在

一 一十一世紀

經濟命脈?今時今日全球絕大部份發達國家和新興

場的政府,無不對互聯網產業產生敬畏之心,「敬

它所帶來繁榮昌盛的景象、r畏」它對其他經濟體

的影響日益壯大

這個既愛又恨的心理,亦存在於父母、教師

以至一般市民階層。家長和老師認同互聯網可讓子

和學生擴闊視野、吸收課堂以外的新鮮事物;但有

師也擔心自己會被網絡上的知識和通過網絡講授的

程所淘汰,而有些父母則因為缺乏時間和能力陪伴

女使用互聯網,擔心子女在網上學壞和誤交損友;

個人而言,互聯網提供了各種知識、娛樂、消費、

習和社交等多種功能’但打工一族則終日惶恐追不

這個資訊化大潮,終有一天會被資訊科技或網絡新

代所淘汰

說到這裏,讓我針對今天的題目,談一談互

網善與惡的問題。甚麼是善?甚麼是惡?並不是一

子可以說得清的。一個人眼中的善,或許會是另一

人眼中的惡。兒子在網上結交新朋友,可以是一件

快的事,但媽媽卻認為他無心向學浪費光陰。購

Tom.com股票讓我賺了幾萬元,但朋友則說我貪心

功利主義。柏拉圖確實沒有機會告訴我們,存在於

國世界的理想互聯網是怎麼樣的

但我們總可以從常人的角度出發,分析人們

互聯網的感覺。在1998年,我以r媒介使用和喜

效應」(uses an

d Gratifications)的分析方法,進

了 一項有關使用互聯網的小規模研究。「媒介使用

喜悅效應」研究是分析人們使用(use)個別媒介

從中所產生的喜悅(gratification)的關係’這有點

經濟學中效用(utility)的概念。我的研究分辨出5

個因子(factors ),它們解釋了人為何喜歡使用互

網,這或可說明它「善」的方面

互聯網的「善

第一個也是最顯著的因子,是「知識的發掘」

這當中包含

了 r發現新的知識」、r找到極多類別

資訊」和「隨意選擇各種類型的資訊」的概念’或

有些同學已經覺得這個描述很像一所圖書館。不錯

互聯網在某個角度看,確實像一所圖書館。但有兩

值得注意:一、絕大部分人,並不是可以每日接觸

書館這項寶貴的設施;二、傳統媒介如電視報刊等

有既定的編輯方針和內容,絕不能隨時隨意地提供

羅萬有的資訊。最具備這個因子特性的應用,當然

是萬維網(Worl

d Wid

e Web

)

我稱第

一 一個因子為r時尚效應」、。「時尚效應

確實在某些調查對象身上產生作用,他們對互聯網

沒有既定功能或資訊的需求。他們使用互聯網,純

因為「今時今曰人人都在談論Internet」、「我的

友都已經使用了」、r讓我感到up-to-date」和「

使我感到屬於Hi-ts

h 一族」。我想,這個研究是

1998年進行的,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時尚效應」

個因子的作用力,將會日漸消失。今天似乎已經聽

到有人以「潮流」二字,作為互聯網的廣告用語了

第三個因子,我稱它為「逃避」。它包含了「

避日常生活和工作壓力」,即消閒和娱樂的功能,

及r逃避寂寞的感覺」。通過在互聯網上的交談、

戲和娱樂資訊’確實能使人暫時拋開精神和人際關

的壓力,不少傳統媒介都有這個功用

第四個因子是

r社交功能」。通過電子郵件、I

C Q和Internet Phone等工具,我們可建立和維繫

與人的關係。我們可以結交新的朋友,又可將網上

來的資訊,轉化為跟現實世界朋友談話的資料

第五個因子較為特別,是「言論自由」(freedom

o

f expression)。很多人感覺互聯網提供一個理想

合,讓他們自由發表意見,而更重要的這些意見似

能毫無阻隔地直達數不盡的人。你若有意見要寫信

報紙,編輯因為種種理由,不一定會刊登你的信;

P:189

(4951)

新亞生活27:1

0 (2000年6月

) -19

.

電電台phone-in節目,時間永遠不夠你把事情說完;

要在電視上發言則更是天方夜譚了。試問有甚麼媒介

比互聯網的討論組更來得廣泛和暢快?

互聯網的「惡」

談了這麼多有關r善」的部份,恐怕也要談一談

r惡」的部份了。剛在本月,互聯網調查公司©plan

發表了 一份網上人口最關注課題的報告,調查顯示了

大部分的網民擔心網上私隱沒有保障,以及認為必須

對上網的青少年作出保護。

先說網上私隱的問題。傳統媒介不了解受眾的

身份,而互聯網傳播則以點對點交互模式進行,配合

資訊系統設計’資訊提供者要掌握受眾背景並不困

難。隨著網上商業日益蓬勃’大小企業對普羅網民虎

視耽耽’巴不得盡攬一切有價值的市場資料。事實

上,若網上廣告公司夥同互聯網服務商、資訊提供

者、廣告主,以至設計潮覽器軟件的公司,將可對受

眾的一舉一動’瞭如指掌。

互聯網商業發展至今,已從營運模式主導

(business-oriented model),轉化為客戶主導

(customer-orientedmodel)。即不論採用甚麼營運策

略,最重要的是能夠證明手上擁有大量潮覽人次或登

記人數(subscribers) ’並掌握他們的資料。因為這

些準客戶,可以是一家網上室曰店目i即的顧客,但也可

以是這家書店計劃未來開辦的網上雜誌的訂閱者’也

更可以是另一家網上拍賣公司售賣藝術品的對象。

不少網上企業,已為客戶主導這個大趨勢作出

部署,這些例子多不勝數。例如:各大入門網站

(portal sites)傾全力以種種優惠吸納客戶,標榜登記

人數眾多,甚至以之作為估值的標準;時代華納通過

與AOL的合併,加強對其資訊產品受眾群身份和習

性的認識•,而網上廣告公司Double&ck則收購市場

研究集團Abacus Direct,企圖將網上消費者身份與

他們的上網習慣整合分析,惟因壓力團體聲討,不得

不暫時調整策略。

個人身份與其生活習性的整合,本來也是一

件好事。這樣可讓資訊提供者直接給我們感興趣

的訊息;由於訊息經過過濾,故可以節省篩選的時

間。廣告公司和廣告主鍾情的定向廣告(targeted

advertisement),可說是一把兩面刃。當網上公司掌

握的資料涉及財政狀況、健康狀況、性取向等敏感個

人資料時,便觸動不少人的神經了。值得細味的是,

尊重個人私隱的標準跟各地文化不同而有所差異,某

些國家,人民沒有甚麼所謂私隱;但另一些國家,私

隱卻是神聖不容侵犯的東西。

若網絡服務商、廣告公司、廣告主和軟件商等

進行大串連’則他們隨時可以查出我們經常潮覽的網

頁、經常聯絡的人物、對各種資訊的反應、購物的習

性等’甚至有一天會以統計的方法,研究我們的電郵

用語,了解我們的政治見解、所提及的產品名稱、生

活上的問題等,用來進行他們的市場大計。未來,個

人私隱被收集的問題將進一步惡化。

另外,讓我們也談一談在網上保護兒童的問

題。剛在三月出版的一期《讀者文摘》中文版就刊登

了 一篇有關在互聯網上誘S兒童的文章。但值得一談

的是,為甚麼在互聯網上我們對待陌生人的態度,會

跟在現實世界有所不同?

人類傳播學者告訴我們,在人與人以面對面的

方式溝通時,溝通雙方是會不斷打量、審視對方的。

我們會注意對方的眼神、姿勢、聲線等,以判斷對方

是否尊重自己、是否真誠等。神態、語氣等信息,我

們統稱為r非語言性提示」(non-verbal cues ),是溝

通的重要元素。但互聯網上的溝通,是嚴重缺乏非語

言性提示的,那是否這些東西就不再重要呢?其實不

然,因為了解對方的態度、身份、背景等資料,仍然

十分重要。

通過ICQ和電子郵件等嚴重缺乏「非語言性提

示」的工具作溝通,一些本來在面對面溝通時不會注

意的「非語言性提示」反而會被重視。

有些人在有意或無意的情況下’通過文字的表

達’透露自己與甚麼人交往、上哪家餐廳、穿著甚麼

牌子的襯衫、皮鞋、愛好甚麼音樂、作家、哲學等。

由於對這些陌生人缺乏認識,一些本來在我們心目中

並不重要的提示,就會被無限地誇大,影響了我們對

對方的觀感。我們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將不肯定的地

方自行填補,為對方建構出一套「性格」來。傳播學

者稱這種幻想出來的性格為hyperpersonality。

Hyperpersonality容易把人塑造得完美,但實在是靠不

住的。

最後我常談一個常見的名詞Global Village「地球

村」。很多人將互聯網比喻為地球村的雛形,又經常

說當地球村建成以後,世界便會怎麼樣、怎麼樣。這

「怎麼樣」通常是甚麼r全球一體化」、「世界大

同」、「人人平等」、「資訊互通」等。互聯網已經

蓬勃了 一段日子,沒有跡象顯示地球村將會出現。相

反,利用互聯網作誹謗、顛覆、挑起仇恨、宣揚邪教

的事件卻無日無之。

Internet畢竟只是一件工具,本身並不能對人類

做出甚麼事來。互聯網的前途和我們的命運,其實完

全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謝謝!

P:190

(4952)

‘ ‘\\X \\

WV \\ � I”广 V

p

3

r

-1

X

f

u ’

n___

-志蓮靜 苑

2 0- 新亞生活27:9 (2000年5 月

r志蓮靜苑」記

山 遊 爾

新亞教職員聯誼會安排會員及家屬於四月十

曰下午參觀r志蓮靜苑」’實屬上佳之意,同仁識

甚眾,難怪一早滿額

早前一日,仍受紅色暴雨威脅,新界西北部

重災區,下雨量破四十年紀錄。所以心中暗忖:聯

會節目一向忌水(曾有遊船河失事意外)’如此

雨、怕難以成行矣

誰知第

一 一日,雨過天晴,秋高氣爽。一家四

人準時自校園出發,先到荷里活廣場之r聘珍樓」

膳(免費),該食肆屬名店,故食物水準甚高,大

朵頤後,自廣場步行數分鐘已達r志蓮靜苑」

「志蓮靜苑」於册年代創立。當時社會仍以男

為主’女性普遍任傭工,尤其大戶多自梳女(終生

婚),該輩又多禮佛,到年老退休時極需要一處安

晚年’而「志蓮靜苑」之設正合時宜。該苑地處九

半島中心、背靠鑽石山’左承慈雲山蔭澤,右蒙獅

山護庇’地勢鍾靈毓秀,佔地約三萬多平方公尺。

宗教、文化、安老、教育為宗旨,服務社會。香港

府在八十年代重新規劃鑽石山區’清拆所有木屋

「靜苑」遂得機緣’而政府將其前空地劃為綠化區

「靜苑」乃策劃以唐式木構古建築重建佛寺群,實

一貫理想,發揚中華文化’繼承佛教十方叢林的傳

精神

r靜苑」佛寺群布局通達自然,與天地融合, 。

事相以表理性。其木構建築表現出結構與藝術的

一。唐式建築特色是尾檐坡度和緩,站立殿前,看

到層面,尾檐起鍾挑出、突出斗拱藝術造型,斗拱

構將重力轉至立柱,穩固支承碩重之尾頂。整個建

群坐北向南,背山面海。主要殿堂背位於南北中軸

上,東西分置附屬殿堂,均衡對稱,成為r三進三

門一院」式佈局。即由

r 一重門」山門進入r第

進」,經荷花池至「二重門」天王殿入r第二進」

面對大雄殿,中為丹墀、兩側由藥師殿、觀音殿、

樓、鼓樓、客堂、祖堂組成,從大雄殿北門入r

三進」,有法堂,藏經樓、方丈室、念佛堂等。寺

東北丘地為

r 一院」,建有萬佛塔,四周以迴廊環

整座建築群

「靜苑」總體建築包括佛寺、安老院、文化中

及中學與專上教育。每年經費不貲,除政府資助外

民間慈善機構及熱心人士捐獻也為數不少

「靜苑」主持人之一——慧中師父除帶領大家

各處參觀外’並詳細解答各項問題’讓我們了解到

有建築木料皆選用最上乘者,分別來世界各地,木

木結構沒有用上一顆鐵釘’完全採用原始入榫方式

地台選用優質麻石、麻石打磨得非常精細。殿內暗

煙火偵察器及灑水系統、防火工程十分完善。最壯

之大雄殿,仿自山西省r佛光寺」,惟限於地積’

能建五間而非七間

筆者印象最深者莫如西門側之小公園,選購

大陸之樹木’由於年代久遠,樹幹相互交錯,至為

趣。此外,觀音殿供奉之觀音坐姿大異一般所見,

閒逸灑洒的造型,讓人益增親近之想

慧中師父言,九八年已用光建築費用,這是

容置疑的’他們用料之精與善,包括佛像之包金,

刻工細緻、設色獨到,這種求美之心,怎能不大灑

P:191

兵兵球隊隊 員

(4953)

新亞生活27:1

0 (2000年6月

-21.

完畢後,整個聚餐的氣氛由嚴肅轉為輕鬆,先是一輪

有趣遊戲,接著是豐富的美食和抽獎。整個晚上聚

餐’無論嘉賓、老師及各個同學們都相當投入。

值得一提的,便是今年度的四院賽成績,羽毛

球隊及游泳隊有出色的表現’取得男女子冠軍,實在

令我們感到非常驢傲,而梁院長也曾點名讚揚他們的

拼搏精神及出色表現呢!

新亞運動員聚餐完滿結束後,籌委各成員很高

興能夠在這一次活動中取得寶貴的工作經驗。而新亞

書院各隊代表也希望新亞書院的健兒在來屆的四院比

賽中爭取更佳的成績,繼續發揚新亞精神。

rpf

T '''tl

_ I < f i i ”舊

P

一年一度的新亞運動員聚餐已經完滿結束,各

個運動員也開始收拾輕鬆愉快的心情去迎接學期完結

前的各種考試。聚餐當晚氣氛不俗,開幕前各隊隊員

藉著這一次機會與其他院隊成員交流比賽和書院生活

的經驗。輔導長陳新安教授在致開幕詞中提醒同學’

參加四院賽的目的,除了代表書院對外比賽外,同時

也為了增強同學對書院的歸屬感,希望同學在投身社

會工作後,也不會忘記新亞書院的精神和身份。致詞

李耀輝同學 校友會消息

「新千禧中大校友曰」競技比賽

新亞校友會獲全場總冠軍

「新千禧中大校友日」已於三月十一 一日在中大

校園舉行。當日共有三百三十一 一位新亞校友及親友回

校參與盛會,場面熱鬧。

由老中青三結合的新亞書競技隊在兩項競技比

賽中,奪得一項冠軍及一項亞軍,並獲全場總冠軍。

各位校友如欲領取冠軍大合照者,請與校友會

會長黃建平校友聯絡,電話:2409-8249.,傳真2490-

P:192

(4954 )

本院大事$ 己

(二零零零年四月一至三十曰)

由建築系舉辦之“Vernacula r Rhapsody

--92-99 Field trip Exhibition”假本院許氏文化館舉

行。這次展覽收集了該系於九二至九九年間所舉

辦各項考察活動成果。

[ 七日及八至九日 院長梁秉中教授先後出席下 列

活動:1.隨本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代表團赴北

京訪問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北京中醫藥大學、中

醫藥研究院東直門醫院及中醫藥研究院北京西苑

醫院;2 .赴日本神戶市出席第七十三屆日本骨科

年會,並發表演講,題為《骨質疏鬆與脊柱 骨

折》。期間,輔導長陳新安教授署理院長職務。

[ 十四日 院務主任文直良博士休假。期間,學 生

事務助理主任游吳慧蓮女士署理其職務。

十四日 本院第417次雙周會假邵逸夫堂舉行九九 至

二零零零年度畢業班同學惜別會。又本年度之本

院運動員聚餐於晚上假新亞書院樂群館職員餐廳

舉行。

十八日 本院校園文化生活委員會於晚上六時三十 分

假雲起軒舉行本年度第三次「文化晚聚談」,邀請

龐寶林先生主講《二零零零年經濟、地產及股市

趨勢一新經濟、新衝擊及新的投資機會》 。

二十日 由本院與中醫中藥研究所及中醫學院聯合 舉

辦之「中醫治癌學術會議」假大學祖堯堂舉行。是

次研討會有來自本港、內地、台灣、美國、南韓

及西班牙等十多位學者出席並發表專題演講。

廿九日至五月二十日 人類學系假許氏文化館舉行 二

十周年展覽。

本院教師學術活 動

※本院成員、英語教學單位導師 M s. S.E. Moody於

三月十四至十八日,在加拿大出席T h e TESOL

2000: Navigating the New Millennium�並提交兩

篇論文。

※本院成員、生物化學系副教 授李秀瑞博士 於 三 月

十九至廿三日,在美國出席T h e 39th Annua 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of Toxicology 。並提交海

報。

※本院成員、物理系副教授林 海青博 士於三月廿 至

廿四曰,在美國出席The 2000 March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 並提交論文及海報。

※本院成員、化學系高級講師 陳子樂博士於 三 月 廿

六至三十日,在美國出席T h e 219th Nationa l

Meeting of the America Chemical Society ° 並提交

海報。

※本院成員、解剖學系副教授 陳良博 士於四月一 至

《新亞生活》月刊

主編:張學 明 執行編輯:盧達 生

編輯部:香港沙田香港中文大 學

新亞書院誠明館2 室

電話:2609-763 4 傳真:2603-5418

發行量:本期發行二千五百 份

歡迎投稿每月廿日截 稿

五日,在美國出席 The 91 St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 並提交

海報。

※本院成員、中大中文系教授 黃維樑博士四 月 三 及

四曰在江蘇省鎮江市參加《文心雕龍》國際學術研

討會’以《龍學西傳:向西方文論界推薦〈文心雕

龍〉》為題,發表論文。黃氏又擔任小組研討會議

主席,並於閉幕禮上作總結式發言,指出《文心

雕龍》應為鎮江市之寶,這條「雕龍」將變成「飛

龍」,飛向世界。鎮江為《文心雕龍》作者劉親之

故鄉,市內最近建了文心閣、雕龍池,並於會議

期間樹立了《文心雕龍》碑。黃氏一一遊覽,與百

餘位龍兄龍弟參與有關活動。

黃維樑於會後到蘇州大學,四月七日以《二

十世紀中國文學研究的回顧》為題,向該校中文

系碩士、博士研究生作專題演講,講後聽眾熱烈

提問、討論。

※本院成員、中大哲學系副教 授李翰林博士 於 四 月

五至八日,在美國出席T h e 2000 Pacific Division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 in

Albuquerque�並提交論文。

※本院成員、中大英文系副教授 D r . J.G. Gleckman

於四月六至八日,在加拿大出席T h e 28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Shakespea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

並提交論文。

※本院成員、中大人類寧系助理教授 王鹏林博士 於

四月七至十九日,在美國出席T h e 45th Annual

Conferenc e of the Internationa l Linguisti c

Association 。並提交論文。

22 新亞生活27 : 1 0 (2000年6 月

P:193

(4955)

-愛因斯坦與米

-八九六年,將滿

f #

列娃》

本院成員

童元方教授譯著之《情書一

一愛因斯坦與米列娃》最近由天下文化書坊出版。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一八七九年出生於德國南部的

烏爾姆,成長於慕尼黑。而米列娃•馬瑞可源出塞爾維

亞,為一富裕的匈牙利公務員之女

二十一歲的米列娃進入瑞士聯邦

理工大學就讀’與小她三歲半的

愛因斯坦成為同學。本書中冤集

的是他們倖存的五十四封情書,

寫於二十世紀即將開始之時。第

一封信的日期是一八九七年,即

是兩人一起求學的第二年;最後

兩封則寫於一九零三年,他們結

婚的那一年。

這些信件透露出米列娃一生

中幾個戲劇性的時刻,使她逐漸走入愛因斯坦成功故事

的背景之中;同時,也揭露出愛因斯坦私生女的身世之

謎。

米列娃與愛因斯坦於一九一九年結束了維持十多年

的婚姻。自此之後,米列娃在蘇黎世一直住到生命的盡

頭(一九四八年卒),始終沒有再婚°

• Two Journeys to the North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oetic Journals of Wen T'ien-hsiang and Wii

Mei-ts'un

又童元方教授的英文著作“Tw o Journeys to the

North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oetic Journals of Wen

T,ien-hsiang and Wu Mei-ts'un\"�文天祥與吳梅村——

兩組北行詩的比較研究》最近由書林出版有限公司出

版。

This book focuses on two Chinese poets' journeys to

the North: Wen T'ien-hsiang (1236-83) and Wu Mei-Ts'un

(1609-71). Although] lore than three hundred years apart,

they encountered similar situations:

their homeland besieged and falling into foreig n hands. As

intellectuals, they felt obliged to respond to changes resulting from a

crisis. Wen, the captive, journeys

north to certain death. These poems

function as a means through which

he can express his willingness to

achieve his moral goals, no matter

what the cost. They sharply contrast

with those of Wu, on his way to take up a government post.

His verse demonstrates a restless mind facing the dilemma

of what he should do and what he can do. From different

points in history and purpose, both poets herein converge to

be celebrated for their notable contribution to the cannon of

Chinese poetry.

另童元方教授的散文集《一樣 .叙

花開》最近由遼寧教育出版社增訂 一 ; f^/ f

再版發行。是書共收錄童教授十四

篇舊作及兩篇新文《一溯哈佛之源

—劍橋今日》、《“鐵達尼號”上 ,

的真故事——韋德納圖書館與哈佛 ‘“

•《揭開雍正皇帝隱祕的面紗》

本院校友(59文史)、日本姬

路獨協大學楊啟樵教授所著之《揭

開雍正皇帝隱祕的面紗》最近由香

港商務印書館出版。

雍正皇帝乃中國君主獨裁政才

趨向頂峰時期的帝王,既是勵精圖

治的英主,又是殺人如麻的屠夫。

官書粉飾過度,野史則多不經 之

談,難作蓋棺定論;特別是繼統出

於遺詔或篡奪,學術界眾說紛転,莫衷一是。楊啟樵為

權威的清史專家,他在書中對這一問題提出薪新、獨創

的看法,其說鞭辟入裏,說服力極強。

該書另一特點是利用故宮祕檔,揭開雍正的私生

活;他並非節儉省用,而是講究物資享受。總之,作者

或發掘出塵沙滝沒中的新史料,或於習見史料中汗發新

意,通過思辨與論證,廓清不少有關雍正的懸案,從而

還歷史人物以本來面貌。

•《悠悠集》《詩美十談》

本院校友黃袓植先生所著之《悠悠集》最近由科華

圖書出版公司出版。該書共收錄黃氏八十多首新詩,俱

以生活為題,包括《青青穆穆》、《夸父》、《星光一

閃一K �、《天空漂泊的鳥兒》、《這是誘惑的地方》

等。

又黃氏之另一新著《詩

美十談》也由科華圖書出版

公司出版。該書共分為 十

章:藝術與詩、人與詩、散

文與詩、語文與詩、比喻與

詩、格律與詩、形式與詩、

內容與詩、批評與詩及詩人

與詩。

寺/

.

新亞生活27 : 1 0 (2000年6月) -23.

P:194

(4956)

New Asia Life

A Monthly Publication of New Asia Colleg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atin, Hong Kong 15th May 2000

CONTENTS

12

Mr. Stephen Ip and Prof. Steven N.S. Cheung spoke on

the topic ‘Who Can Replace the Position of Hong

Kong?,

Prof. P.C. Leung, Head of the College, attended the 3rd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in Beijing.

News from New Asia Student Union / College Golden

Jubilee Anniversary All-round Athlete Competition

‘Workshop o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U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arewell Assembly for the 2000 Graduates' by Mr. Chui

Man-chao

'Vernacular Rhapsody - 1992-99 Field Trip Exhibition,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CUHK,by Prof. P.P. Ho

12 The Art of CUHK 2000

13 The Effect of Translated Versions on Modem Chinese'

by Prof. Serena S.H. Jin

16 Prof. Louis Leung & Mr. Philip Leung spoke on the

topic The Good and Evil of Internet'

20 ‘A Visit to Chi Lin Nunnery’ by San Yi

21 News about the NAC Alumni Association

21 ‘Dinner Gathering in Honour of All the Members of

College Sports Teams' by Mr. Mak Yiu-fai

22 Major Events/Academic Activities

23 Book News

MAJOR EVENTS

(From 1st - 30th April, 2000)

Apr. 4 - 21, The 'Vernacular Rhapsody -- 92-99 Field Trip

Exhibition' organized by the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was held at the Hui Gallery.

Apr. 5-7 & 8-9, Prof. P.C. Leung, Head of the College

participated in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 1. Under the

delegation of Hong Kong Universities Grants

Committee, visited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Teaching Hospit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Xiyuan

Hospital, China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 Attended the 73rd Annual Meeting of the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and delivered a

lecture on ‘Osteoporotic Fracture of the Spine' in Kobe,

Japan. During the periods, Prof. S.O. Chan served as

Acting Head of the College.

Apr. 14, The 417th Biweekly Assembly was held at Sir

Run Run Shaw Hall. It was the Farewell Assembly for

the 2000 Graduates. The dinner gathering in honour of

all the members of College sports teams was held at

New Asia Staff Canteen.

Apr. 18. The 3rd Dinner Cultural Talk (99/2000) was held

by the Committee on College Cultural Life at Yun Chi

Hsien. Speaker for the occasion was Mr. Paul Pong Po1am. Mr. Pong spoke on Th e Trends of Economy,

Property Market & Stock Market in 2000 - New

Economy, New Challenge s and the Emerging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Apr. 20, Workshop o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U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ganized by New Asia

College,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ine & the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was held at Cho Yiu Conference Hall.

CUHK.

Apr. 29 - May 20. The 20th Anniversary Exhibition of the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was held.

•24- 新亞生活27 : 9 (2000年5 月

P:195

新亞生活27:1 0 (2000 年 6 月 ) -209.

(4957)

本期要目

1 「邁進新世紀:香港社會福利的新發展」研討會

2 書院對「新亞醫院」的聲明

3 請賜寄郵資及贊助本刊

3 何培斌教授獲選為本院下任輔導長

3 「善終服務」研討會

4 中大人類學系成立二十周年展覽

5 中大藝術2000

6 本院的兩項普通話活動 本刊記者

7 Social English Workshops Neeraja Sharma

8 柬埔寨隨筆 許承恩

9 臺北之旅 謝偉傑

1 0世界文論巨著《文心雕龍》研討會參加後記 黃維樑

1 2河南濮陽宋學與東方文明研討會的震撼 王煌

1 3惜別午餐暨頒發長期服務獎 盧達生

1 4 本院大事記 / 本院教師學術活 動

1 5 書 訊 / 學術著 作

邁進新世紀:香港社會福

的新發展」研討

由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主辦、本院贊

之《邁進新世紀:香港社會福利的新發展》研討會

五月月三十至三十一日假本院人文館115室舉行

籌備這次會議的主席為社會工作學系石丹理

授,主講嘉賓

為 F^rof

. Bruc

e A

. Thyer

, Universit

y of

Georgia,講題為-E§/§、/

§

o

f

S

o

c

i

a

l

P

r

a

c

t

i

c

e

i

n

t

h

e

N

e

w

M

I

m

n

i

i

i

m

:

M

y

t

h

s

S

K

i

R

c

u

l

i

t

i

c

s

\"

兩天的主要論題為-Advances o

n Socia

l Welfare

Servic

c i

n Hon

的 Kon的-及-Advance

s o

n Socia

l Welfare

Researc

h i

n Hon

g Kong-。會議分別由社會工作學

主任馬麗莊教授及本院院務主任文直良博士致開

在會上宣讀論文包括

黎鳳儀《新世紀的家庭服務:個人的淨扎?

會的責任?》

黃肇寧《廿一世紀青少年服務趨勢》.

陳錦棠《新浪潮下福利行政的前景》

徐明心《香港的社會工作督導:目標、結構

關係的探討》.

陳啟芳及吳日嵐《香港上海兩地中學生心理

康比較研究》

石丹理《香港青少年對家庭的觀感》

游少璧《支援小組與飲食失調病患者》

Tsan

的 Foolc—yee

,

-

I

^

e

w

D

e

v

e

l

o

p

n

i

e

n

t

o

f

E

l

d

e

r

l

y

/ 、

H

(

m

g

K

o

n

g

-

.,

Nanc

y Tsan的,

(

M

e

w

C

h

a

e

n

g

e

s

i

R

e

h

a

b

i

t

a

t

i

o

n

53、/CY气

Cedli

a Chan

, vu/§3

p

i

o

n

E

\\

s

,

B

u

r

e

c

u

i

c

r

a

t

s

,

A

r

t

i

s

t

s

S

K

I

S

c

i

e

n

t

i

s

t

s

h

i

S

o

c

i

a

l

V

V

J

?

/

i

7

、•气.,

M

、_ n GI

^ M 1 一〇〇〇年六月十五

1 一十七卷第十

香港中文大

學 新亞書院出

版 非賣

本刊創刊於一九五八年五月。一年中除七八月外,每月出版

P:196

Entering a New Millennium: _

Advances in Soc!^' ^ngKon g ,

文直良博士在會上致歡迎辭

Enterin g a N e w Millennium:

Advance s in Socia l Welfare in Hong Kong

醒新録香港社會翻的新發展

m

Prof. Bruce A. Thyer與石丹理教授

f5 n a

‘ 零 f

新亞生活 27:1 0 (2000 年 6 月 ) -210.

(4958) Tso

i Koon-wah

,

T

_

r

f

y

E

r

u

d

i

c

c

i

t

i

o

i

i

_

S

o

c

i

a

l

S

e

c

u

r

i

t

y

/、

H

(

m

g

K

o

n

g

,

.

,

广 am 门hing-ma

n & Mc

k Bong-ho

,

-

s

t

r

e

s

s

.

C

o

p

i

n

g

u

d

R

e

s

i

s

e

e

o

f

N

e

w

A

n

.

i

v

u

l

F

a

m

i

l

i

e

s

/

/

H

2

1

g

K

(

m

>

P

r

o

j

e

c

t

E

w

i

l

i

s

t

i

o

n

.

Mirand

a

门 hung

,

-

S

e

l

f

-

e

f

f

l

c

u

c

y

o

f

J

l

i

v

e

I

e

O

f

f

e

n

d

e

r

s

:

A

P

u

r

c

u

l

i

g

m

f

o

r

O

f

f

e

m

2

.

R

e

l

u

l

l

)

i

t

u

t

i

o

.

Nga

i N的an-pu

n & Cheun

g chau-l^i

u

-

T

h

e VJ7///(、

s

l

(

l

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

c

f

H

(

m

g

K

(

m

w

~

s

S

m

w

r

Y

o

u

t

h

p

r

o

g

r

£

l

f

.

厂 ee Talc-yan

,

-

s

t

d

i

e

n

t

P

r

e

d

i

c

t

o

r

s

f

o

r

F

i

e

l

d

w

m

.

k

L

t

^

c

m

l

h

l

g

O

u

t

c

o

m

e

s

S

i

d

P

e

r

f

o

n

u

c

m

c

e

c

f

t

h

e

F

i

r

s

t

F

i

e

k

h

v

o

r

k

P

k

i

c

e

m

e

t

s

t

u

d

e

n

t

s

-

.

Mga

i Selc-yuni

,

-

T

h

e

P

o

l

i

t

i

c

s

o

f

Y

o

u

t

h

§

>

>

/

/

:

P

r

a

c

t

i

c

e

s

:

T

h

e

C

a

s

e

o

f

H

o

n

g

K

(

m

g

O

i

i

t

r

e

c

i

c

h

i

i

i

g

S

o

c

i

a

l

vv?;/‘/:s、•

M.。

. I.am,

M

i

g

mt

i

c

n

o

f

Y

o

u

n

g

C

h

i

n

e

s

e

a、t/§/.s-

vv

7

5

H

a

d

B

e

c

o

m

e

U

n

i

v

e

r

s

i

t

y

S

t

u

d

e

n

t

s

i

n

H

(

m

g

K

o

n

g

:

>

N

a

r

r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

.

Joyc

e Ma

,

~

F

E

y

(

i

d

T

h

e

n

i

p

i

s

t

P

e

r

c

e

p

t

i

o

n

s

o

f

T

r

s

t

m

e

n

t

E

x

p

e

r

i

c

i

c

e

i

u

U

f

i

i

v

(

s

i

t

y

-

h

p

s

e

d

F

§

1

y

P

r

c

i

c

f

i

c

c

P

r

e

j

e

c

t

:

>

C

u

l

t

m

l

G

u

p

C

i

t

l

t

i

m

i

l

D

i

v

e

r

s

i

t

y

?

-

.

广a

u Ming-fai

,

-

S

(

)

c

h

i

I

M

e

d

i

a

t

i

o

n

i

f

i

S

c

h

o

o

l

S

o

c

k

i

l

§

/

.

/

:

S

c

r

v

i

c

e

.

.

m二z

a 门hen扣,-nil

於citing

A

d

o

l

e

s

c

e

n

t

s

A

t

-

I

U

s

k

(

i

d

T

h

e

i

r

F

_

i

e

s

/、

T

r

e

a

t

S

L

.

>

S

y

s

t

e

m

s

P

e

r

s

p

e

c

t

i

v

e

.

.

這次會議出席者非常躁躍

包括本港各大專院校的學者

授、社會工作者、社會福利署

員。而各傳媒對研討會也甚為

視,電視台及報紙均派員採訪

書院對「新亞醫院」的聲

自院長於《新亞生活》月刊本年四月號發表《有關「新亞

院」的看法》後,院長室和院務室仍接到不少詢問,表示對實情

不了解。院長的短文,語意含蓄,未能完全澄清謖誤。其實事件

簡單,包括以下數點

I 、「新亞醫院」與新亞書院無關

11、新亞書院從來沒有支持

r新亞醫院」的籌辦•

三、院長梁秉中教授從來沒有參與「新亞醫院」的籌辦

四、院長服務的慈善醫療隊不適宜為「新亞醫院」服務

P:197

(4959)

請賜寄郵資及贊助本刊

本刊創刊於一九五八年五月,迄今已四十二

年。這份刊物的內容包括本院師生各種活動消息、

人物專訪、短篇學術著作、重要講辭、學生得獎作

品、校友動態報導等。《新亞生活》月刊是新亞書院

現況的一面鏡子,也是新亞將來的一部歷史。

近年香港經濟不景,政府對大學的撥款減少,

為使《新亞生活》延續下去,故盼各讀者鼎力支持,

賜寄郵資,並慷慨贊助本刊。

本院一直以來免費寄贈本刊一年予應屆畢業同

學。1999年畢業同學如欲繼續閲讀本刊,請函吿本

刊編輯室,並請惠寄一百港元,作為兩年的郵資及

部份印刷費用。支票抬頭請寫「香港中文大學J。

何培斌教授獲選為

本院下任輔導長

本院院務委員會於

五月十八日舉行之本學

年(1999/2000)第三次

會議,議決選聘建築學

系何培斌教授為下一任

輔導長,以接替任期屆

滿的陳新安教授。

何教授的輔導長任

期為兩年,由本年九月

一曰起生效。

「善終服務」研討會

(第三屆亞太肢體腫瘤學會大會其中一部份)

授擔任主席,並邀請得分別來自香港、國內、其他亞太

國家、美國、土耳其、奧地利及意大利的傑出學者及代

表出席。

大會其中一個環節「善終服務」研討會於五月二曰

假新亞書院新亞會議廳舉行。該研討會由新亞書院及香

港善終服務推廣協會共同籌辦,以期進一步關注本港瀕

危病人在善終服務上的需要。這次研討會約有四十位醫

生、護士、治療師及社工等人士出席,主要研討骨癌或

軟組織癌病患者的康復及善終需要。本研討會為慶祝新

亞書院五十周年學術活動之一。

!iii [

:太肢體腫瘤學會(APMSTS)創辦於一九九三年。

.自該學會創會後,分別於九五及九八年間假曰本

東京及南韓漢城舉行學會之周年大會。而在此千禧之

際,APMSTS之周年大會於五月三日及四日假香港威

爾斯親王醫院舉行。是次大會由新亞書院院長梁秉中教

新亞生活27:1 0 (2000 年 6 月 )-211.

P:198

為研究中國文化和社會的重點機構之一 。

在人類學的四個分科中,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提

供的課程以社會文化人類學為主,也兼及其他三個 分

科。理論專題包括人類學理論、人類與文化、婚姻與家

庭、親屬組織、性別研究、經濟人類學、政治人類學、

語言與社會、宗教與文化、人類學與當代問題、文化與

行為、映像人類學等等。區域專題包括香港研究、中國

文化與社會、東南亞文化與社會、日本及韓國的文化、

其他地區民族誌等。以該系同學為例,學生不單在香港

進行田野工作,而且每年暑假都會到中國大陸、台灣和

曰本等地實習,累積經驗。

學生欲修讀該系,必須修畢大學預科課程,其中英

語運用與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必須及格,並加三個中學會

考科目;兩個高級程度會考科目及一個高補程度會考科

目,一個高級程度會考科目及兩個高補程度會考科目合

格或以上成績。本科生畢業後,部分繼續進修,其餘則

進入社會工作,從事工作範圍廣泛,包括博物館、傳播

事業及國際貿易等各方面的職業 。

未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為紀念成立二十周年,特 於

曰四月廿九日至五月二十日假本院許氏文化館舉 辦

展覽,介紹人類學知識及該系概況。

人類學是甚麼?

人類學是探討人類行為、社會形態、文化傳統的科

學。此學科結合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方法,以實地

參與和觀察,記錄多變的文化社會現象,並進一步分析

文化行為和社會制度的特色,以解釋文化持續或變遷的

方向。由於人類文化的比較研究跨越社會、國界、及地

區,其教育能培養學生開闊的胸襟,促進他們對不同族

群或文化的瞭解和尊重。在經濟發展和社會劇變的 當

代,人類學是培育人才不可缺少的教育課程。

人類學是一門研究人類本質及文化的科學,共有四

個分科:(一)體質人類學——研究不同時空、不同文

化下的人類體質。(二)考古人類學——從物質資料去

了解、分析及重建人類的過去動態生活。(三)語言人

類學——研究人類語言結構及其變化,並探討語言及文

化之間的關係。(四)文化人類學——研究人類的 文

化、社會結構、社會制度及其變遷。

人類學系概況

香港中文大學是本港唯一提供主修、副修、碩士及

博士人類學課程的專上院校。中大人類學系創立於一九

八零年,現有教師七名,學生有七十多人。研究包括飮

食文化、性別、文化和認同、文化和經濟、文化保存和

旅遊、移民與認同、宗教和人類的認知等。此外,該系

擁有多種標本及先進的器材,並與中國大陸、台灣、曰

本、英美法各地的多所學術機構保持密切聯繫 。

目前,該系也拓展與其他地區大學之交流和合作研

究計劃。中大人類學系佔有鄰近中國的地利優勢,能作

更正

本刊上期有數處文字編輯錯誤,特予更正 :

1 . 《「活水」還是「泥 津 」 ?》一文 ,頁13列3 第

6 行 , 「形形式式」應為 「形形色色」 ;又頁1 4 列 2

最後第三行「收獲」應為「收穫」 。

2.《「志蓮靜苑」記遊》一文,頁20列1第2行,

「上佳之意」應為 「上佳主意」 ;頁2 0 列1第 8 行 ,

「一家四十人」應為「-

(4960)

中大人類學系成立二十周年展覽

新亞生活27:1 0 (2000 年 6 月 )-212.

人類學系主任陳志明教授

開幕典禮上致

P:199

本科生及研究生作品展,開放式的工作室作為展

示空間,既讓觀眾實地了解藝術系,品嘗油畫室殘餘

的氣味,亦讓學生整理年來創作,公開予大眾欣賞並

討論。另有兩間面臨吐露港的光猛梗房,學生裝置為

展覽廳。展出作品約1 5 0 件,並設有獎項讓同學 競

逐,評審團包括系內老師:李潤桓教授、呂振光 教

授、陳育強教授及唐錦騰教授,以及本港資深藝術工

作者和展覽策劃人:區大為先生、陳餘生先生、瑪美

璧小姐、何慶基先生、熊海先生、劉欽棟先生、梁巨

廷先生、曾德平先生、黃靈雨先生及王無邪先生。

各項展I

星期一至六 10am-4:45pm

星期日 12:30pm-5:30pm

公眾假期休息

藝術系系展

• 2/7/2000新亞書院誠明餘人文餘

f y

(4961)

中大藝^ ^

FINE本科生畢業展

28/5 - 2/7/2000 文物餘

在中文大學藝術系,一年就足以出現一個新 生

代。今年的二十位本科畢業同學,以「一出鬧,就無

得返轉頭。」為口號,送大家彩票一張,自喻畢業展

像跑馬競賽,眾人勤於操練,等待出場,顯示實力。

展出作品有國畫、書法、西畫、版畫、雕塑、混合媒

介、裝置及錄像。

朱興華續畫雕塑展(邀請展)

28/5 - 15/6/2000新亞書院許氏文化館

這次展覽邀請了本港資深畫家朱興華先生參予展

出,打破歷年只展學生作品的局限,邁向多元的藝術

節模式。朱興華的畫作向以彩墨宣紙為素材,人物風

格獨特。他在獨立的展場中,展示其給畫及雕塑 作

品,包括近期新作以及挑選的前作。

新亞生活27:1 0 (2000 年 6 月 )-213.

i

y

P:200

(4962)

練習普通話,促進師生情

—本院的兩項普通話活動

本刊記者

稱 i

:亞書院為了提高同學的語文能力,舉辦多種語文

,包括「普通話桌」和「普通話文化工作

坊」。前者在周三中午舉行,老師與同學’ 一桌十多

人,品嚐新亞的「家常」小菜,同時鍛鍊同學的普通

話。一個學年舉行近二十次,行諸有年,深受同學歡

迎。本院語文委員會祕書黃維樑教授、人類學系王鵬林

教授,以及院務室聶家璧先生,是座上常客,每次都師

生暢談,既為了學習普通話,也促進師生溝通,增加情

誼。

「普通話文化工作坊」則在周二晚上六時半至八時

半在新亞教職員餐廳舉行’也是一學年近二十次。氣氛

和「普通話桌」同樣輕鬆’只是稍為「嚴格」一些。每

次有一位校內或校外學者作短講’講前講後大家自由交

談,同學又對短講內容自由討論,並就一個專題每桌交

換意見,然後每桌由一位同學作代表,作報告。短講題

目次次不同,從語言到經濟到水利等等都有。1 999 -

2000學年作短講的學者有王鵬林教授、何元_士、黃

維樑教授、任永年先生、汪勇教授、吳偉平博士、黎逸

蓮女士、陳偉舜先生、王浩勃先生、顧陽教授、萩野修

二教授、江勇教授及胡玫教授。黃維樑教授是語文委員

會祕書,他幾乎每次都出席,主持這項.活動。每次參加

的同學從4 0人到9 0人不等。記者問运一些參加的同

學,他們都表示得益不少,又說這個活動應該持續下

去。「把握兩文三語,迎接廿一世紀!」同學們都認同

這句話。

* the workshops are interesting,

they can enjoy themselves,

* they can meet more people including native speakers.

* they enjoy the atmosphere,

* it is a good way to interact with foreigners,

* it is fun,

* there are more chances to make friends, and also

* to increase their opportunities of listening to and

speaking English.

Students have said that they have developed more

confidence in talking to strangers, increased their oral fluency

and vocabulary, improved their listening ability, and made

more friends. The free buffet dinner is also greatly

appreciated by the students.

New Asia College wish to thank the following people

for agreeing to be guest speakers: Professor Andrew Curtis

of the HK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ofessor Andrew Parkin.

Professor Joseph Boyle and Professor Jason Gleckman of

the English Dept. Professor Andrew Burd of the Prince of

Wales Paedriatic Burns Unit. Professor Jean Morrissey of

the Nursing Dept. Professor Robert L. Jones of the Dept of

Pharmacology, Peter Jakubowitcz. Michelle Strand, Ella

Leung. Michael Lyons and Benjamin Leung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Unit. Special thanks also to the Yale

tutors Brian. Julia. Alma and Domingo for their invaluable

support at each session and also for taking over the guest

speaker role when I was unable to find one. The College

appreciated the presence of Dr Wu Mei and Vera Jones for

adding to the flavour of these gatherings. We hope more

New Asia College Staff and their spouses will attend these

workshops in future and give New Asia students the benefit

of their company!!!

新亞生活27:1 0 (2000 年 6 月 ) -214.

P:201

(4963)

Social English

Workshops

Ms Neeraja Sharma, ELTU Co-ordincitor

^\"•y^he New Asia College Social English Workshops held

X on Thursday evenings from 6:30 - 8:30pm provides a

venue for New Asia College students to meet and chat over

dinner with exchange students, the teaching staff of New

Asia College and other colleges, and guest speakers from

other universities. This programme aims to give students an

opportunity to listen to 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 and to

use English in a social context and in a stress-free

environment.

The programme is run twice during each academic year.

“18 sessions are held each academic year, with 9

• term. The first session in terml was held on

October 7 and the last one on November 18. Only 8 sessions

were held in term 1, as the 9th session would have coincided

with the 1000 people's banquet. In term 2 the first session

was held on January 27 and the last on April 6, 2000. It is

quite clear that these workshop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popular as the number of attendees has steadily risen over

the years.

All New Asia College fulltime students and exchange

students are eligible to attend.

The sessions include informal discussions and social chit

chat at the dinner table, and a talk given by the guest speaker

which is followed by a question and answer session. The

students can gain confidence in using English first by

chatting informally with people at the table around them,

and gradually beg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question and answer

session as they become more comfortable with their

knowledge of English. It is a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students

as in each session they can listen to native speaker guests

talking on various topics and interact with other native

speakers at their table. They can raise questions to clarify

points or comment on them giving their own opinions on

the subject under discussion. The wide range of topics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and motivate them to voice their

opinions freely.

Individual students' performance is assessed through a

comparison of students' reading aloud skills. Students are

given a text to record on an audiocassett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irst session and then comparing their reading aloud

performance with the second recording at the end of the 9th

session. Improvement is usually evident in the form of

increased confidence in reading aloud and less hesitation

when they come across new or unfamiliar words.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students joining the workshops

is also indicative of the benefits gained from this type of

practice in English. An end of

-- - - ‘

term evaluatio n is als o

conducted to elicit suggestions

tor improving the content or

forma t of the workshops.

Comments have generally been

very positive. When asked if

they woul d come to the

workshops even if there were no

points system, many responded

saying that they were not aware

of a points system. They said

that they would come to the

workshops for several reasons

listed below:

新亞生活27:1 0 (2000 年 6 月 )-215.

P:202

新亞生活27:10 (2000年6月) -216.

(4964) 幅不能看見的相

——柬埔寨隨筆

許承

對高棉人來說,馬德望省(Battibang)既是

堂,又是地獄

馬德望是天堂,因為這個地方屬於吳哥遺址

一部份,鄰近王都,象徵著神秘而偉大的東南亞中

文明,她不但代表了高棉人的傳統文化’也代表著

棉人的光輝歲月。馬德望亦是典型的r魚米之鄉」

農產品異常豐富。在和平時期,單單依靠馬德望所

產的糧食’已足夠供應柬埔寨全國人民的需要。除

農產品以外’馬德望也有豐富的礦藏’平平無奇的

區內,埋藏著極多r寶藏」,尤其是血紅和深水藍

寶石,吸引了不少慕名而來的尋夢人

無可否認,不論在精神上或是在物質上,馬

望是一個令高棉人引以為傲的地方,是他們心目中

人間天堂……。

馬德望是地獄,因為這個地方在70年代遭遇

前所未見的浩劫。自1976年開始’紅高棉攻佔馬

望,一批一批村民被送往山區

’ 一去不返。而且,

了防止高棉人逃亡至泰國,紅高棉在馬德望實施嚴

的統治。「殺戮戰場」後半部份槍聲不斷,白骨處

的可怖場景,正是在馬德望發生。直至1979年紅

棉失勢,馬德望人民仍不能伴隨其他柬埔寨人民

呼,因為馬德望成為紅高棉最後的據點’是一個激

的戰場,更埋藏著成千上萬的地雷’令痛苦、無助

失望困擾著馬德望人民。到了今天,雖然紅高棉政

已成過去(紅高棉的重要人物在1998年12月前逐

投降),但無數的r後遺症」未得解決,無數受到

傷的心靈仍未得醫治

無可否認’不論在精神上或是在物質上,馬德

望會喚醒高棉人一段段痛苦的回憶,她是高棉人聞

喪膽的人間地獄……

1998年12月,筆者心中懷著一份戰戰競競的

望,首次踏足這個地方。1999年6月’筆者到達柬

首都金邊,嘗試從其他人口中’更瞭解這個省份,

年12月’筆者重遊舊地,第

1 一次來到馬德望

三次的柬埔寨經歷,獲益良多,千言萬語,

緒不斷’不知從何說起。以下’筆者把經歷中的一

展示出來,與讀者的交流分享

在馬德望市西北方,岐立著一所法國人開辦

盲人學校,共收容了48位被地雷碎片弄盲的小童

少年。學校環境優美

’ 一進校門,除了見到白色校

以外,也發現一個色彩繽紛的小花園。校內的景物

校外垃圾滿佈、塵土飛揚的街景成為強烈對比,我

彷彿來到小桃花源

學校的工作人員細心以英語介紹校內情況,

我們自由參觀各個課室。雖然大家聽不懂小朋友所

的柬語,也沒有機會與他們作出眼神交流’但我們

感受到熱情的氣氛。在參觀的過程中,有些小朋友

力地與我們揮手,有些則盡力朗誦句子,展示他們

力的成果,其中幾個小朋友更主動組成一個小樂團

為我們演奏柬埔寨的傳統音樂。柬國音樂給人一種

水長流的感覺,柔和綿長,令聽眾進入一個安靜祥

的境界。我們在欣賞的過程中,亦不禁隨著音樂

考。我彷彿聽見這群小朋友細說從頭,微聲傾訴他

的苦與樂

參觀過後,大家也覺得這群小朋友十分幸福

表面上,他們遭受不公平的待遇’被戰爭創傷,在

黑的世界中度過餘生。可是,我們仍可在這些小心

身上見到希望與未來,他們不但衣食無憂,更有機

接受教育,找到自已的價值。相反,極多身體健壯

小童淪落街頭,主要靠著偷取、執拾、乞討來生活

他們每天如是,終日流連,只求溫飽,莫說人生價

感慨良多’也是時候走了。最後,我們才想

可以與這些小朋友拍一張大合照,托工作人員召集

們。工作人員向不同房間大喊,頓時,小朋友叫喊

歡呼聲不斷,先有幾位熟練地奔向小花園’接著有

多帶著歡笑’緩步走來,最後連一些走路不方便的

也堅持要人攜扶,一拐一拐地出來。我們全都被嚇

了,他們的熱情洋溢於言表,小花園變得熱鬧非常

但所為的卻是一幅他們沒有可能見到的照片。其中

位工作人員輕聲對我們說:「是的,他們很喜歡來

的客人,珍惜這些機會。

對我們來說,這次探訪獲益不淺。在感慨

餘,我們也再次提醒自己:我們心中極多「不以

意」、r必然」的東西,原來在其他人眼中卻珍而

之。這群小朋友的「珍惜」,我們會銘記的

:他們很喜歡來訪的客人)

P:203

(4965)

新亞生活27:1

0(2000年6月

)-217.

臺北之旅

五月十七至1 一十日,歷史系硏究與文化小組合

辦了 一個r臺灣文化之旅」’團員由七位研究生及九

位本科生組成,目的地是臺北。享受了四天三夜的旅

程之後,各人在歡愉的氣氛及收穫豐富的情況下回到

香港來了。

五月十七日早上七時,一行十六人便已在機場

集合。我們當中多數人是從未涉足臺灣的,因此,在

出發之前,已十分興奮,也對目的地充滿著好奇及憧

憬。只消一個多小時,便已抵達臺灣。在下榻的旅店

安頓過後,我們便開始了第一天的行程,到達淡水的

紅毛城參觀。紅毛城就是臺灣在荷蘭人統治之時所建

立的一座城堡,在鄭成功經略臺灣之時,落入了他的

手中,至鄭氏後人降清後,又成為了當地清軍的要

塞,所以,我們在當地便見到不少鐫刻著清朝年號的

火炮,配合著矗立山上的歷史建築,令人想像往日的

情景,發思古之幽情。紅毛城位處海旁,風光明媚,

鳥語花香,在美麗的環境中,令筆者陶醉當中’體現

到r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感覺,再三低首,回味不

已。

第一 一天早上,我們拜訪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

研究所。其實,這一次臺北之旅得以成事,全憑史語

所的幫忙。我們得到史語所的熱情款待,在所中從事

研究的黃寬重、黃進興、邢義田、廖伯源及李孝悌五

位教授接見了我們,舉行了 一次座談會,為我們介紹

了史語所的成立、發展、現在的狀況、組織。幾位教

授又應同學們的要求,與後輩們分享了個人的治學經

歷,讀書研究的心得,以及如何寫一篇好論文的窮

謝偉傑

門。既得見著名學者,又能面聘教誨,各人均感獲益

良多。筆者帶同幾位教授的著作,取得作者的親筆簽

名,又在史語所內補購得其出版物’收穫更是豐富,

可說不枉此行。

座談會後,史語所方面為我們安排了精彩的行

程。先到傅斯年圖書館,由館裡的負責人講解他們的

網上資源搜索系統,並觀看了裝裱善本書及石碑拓本

的過程。之後,在史語所的明、清檔案室,接觸到

明、清時期的奏議直(本’更進入了所內保安嚴密的文

物庫,觀賞了屬於商代的出土文物,以及漢代的居延

漢簡。當然,少不得到中研院內的胡適紀念館參觀。

而史語所方面,更安排了我們到民族研究所參觀。民

族所找來專人帶領我們參觀所內的博物館。講解員將

臺灣各少數民族的語言習尚、風土人情,以及他的遊

訪經歷,娓娠道來,如數家珍,令筆者十分佩服。及

後,才知道他是大學本科生,現正在中研院當兼職,

更使我們大為敬佩,感到中研院確是一個臥虎藏龍之

地!

接著一天的行程,則是上午到故宮博物院,下

午到國家歷史博物館參觀。因為史語所的預先安排’

兩處參觀皆有專人帶領、講解,飽覽了不少稀世奇

珍,實在令人目不暇給。在欣賞這些藝術品之際’筆

者不期然想起,曾在書院通識之中’選修了「藝術欣

賞」一課,當中所教授對中國藝術品的欣賞,一時間

湧現腦海,對於面前的講解更為明瞭。心想,一個學

期的學習,卻是一生受用不盡的。也正因此故,筆者

一心希望一睹中外聞名的宋人范寬的《溪山行旅

圖》,豈料’故宮博物院原本有一個保護文物的措

施,即特別珍貴的展品,只會每三年展出一次,而

且,只為期四十天。而《溪山行旅圖》展期剛過,三

年之後,才有機會再看了。佳期已過,只有徒歎奈

何!

除了日間的參觀活動之外’我們晚間也四出遊

玩,逛逛臺北的夜市如士林、西門町,品嚐當地的美

食。

臺北之旅順利完成了,不單在知識、見聞上獲

益良多,令我們對臺灣增加了認識。在實物方面’也

是滿載而歸。各人皆瘋狂購物’即以筆者為例,本來

只攜帶一個背囊,想著輕輕的去,輕輕的回’豈料,

卻是太小顧這次臺北之旅了。結果,單單是買書,不

僅背囊塞得滿滿的,還要買一個行李箱裝滿帶回來。

而回到家中,如何安置這些r戰利品」,就是另一個

P:204

新亞生活27:10 (2000年6月) -10.

(4966)

I _

I _ 黃維

-世界文論巨著《文心雕龍》研討會參加後

〔小引:最近讀報,知

「康佳」彩色電視機暢銷世

各地’成為著名的品牌。中

領導人多年前對中國產業寄

期望,表示要努力使中國牌

成為世界性品牌。我想到中

文化的發揚、輸出。眾多知

分子都希望中國文化的諸多

面’在世界發出聲音’產生

響。不少文學研究者,認為

國古代的文學批評經典《文

雕龍》,應該在世界的文

界,廣為人知,佔一重要

位。為《文心雕龍》而舉行

研討會,對此問題也應有所

論。我對《文心雕龍》的

識’始於在新亞書院讀書時

六十年代在樸素的農圃道,

重規先生和蒙傳銘先生,為

們講授《文心雕龍》。龍的

人,一代傳給一代。

龍祖的故鄉是鎮

國內大型的《文心雕龍

國際學術研討會’我參加過

次:1988年在廣州,1995年

北京,2()()()年在江蘇省鎮江市。三次都很成功,

近在鎮江的這一次,最為出色。鎮江即古之京

朝時代這裡是政治、文化重鎮。鎮江,鎮守著長江

鎮江歷來的文化名人極多,從六朝的昭明太子,到

一 一

十世紀初的馬建忠,《昭明文選》與《馬氏文通》

後輝映。當然,還有劉觀及其《文心雕龍》。研

《文心雕龍》之學,謂之龍學

龍學中的龍伯——四川大學的楊明照老教

鎮江是長江的重鎮’《文心雕龍》則可說是鎮江的

——清清楚楚地說:r劉總是地地道道的鎮江人。」 重

鎮,是鎮市之寶。劉觀生於斯、長於斯’他這部曠

的文論經典孕育於斯。鎮江人以《文心雕龍》為榮

今年是龍年,《文心雕龍》成書於約1,500年前,

學會議在鎮江市召開,引來了各地的龍伯龍叔、龍

龍弟、龍子龍女,不亦宜乎?漪歟盛哉

體大慮周、情采兼備的研討

鎮江市政府與r中國《文心雕龍》學會」合作

錢永波先生與張少康先生籌備經年的盛會,在瓜州

渡不遠處的碧榆園舉行,與會者逾百人’宣讀的論

近六十篇,在r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四月良辰。我

加過無數的學術研討會,自己也組織過好幾次,深

箇中苦況。是次會議的論文,或精研於舊有範疇,

探索於新闢領域,頗多精彩之作。每篇論文都有宣

的機會,且設有講評。大部份論文在會議開始前就

刷裝釘妥善成為精裝論文集,分發與諸與會者。每

與會者,又都獲分發《文心雕龍研究》第四輯、1999

年台北龍學會議論文集、《鎮江師專學報》(內有

學專輯)。這些做法,我相信是國內學術會議的

破,值得大書一筆。會議主持人對這個規模龐大的

動,精心策劃,照顧周全,每個環節都細心處理

緊湊的研討會議之外’還有附加的活動’如

江市圖書館《文心雕龍》資料中心掛牌儀式,「

苑」中《文心雕龍》碑揭幕儀式

’ r文苑」中文

閣、雕龍池的參觀遊賞及文藝晚會等等,都是躍事

華。論者常以r體大慮周」形容《文心雕龍》’

《文心雕龍》認為情采兼備的作品乃為文學佳篇。

個會議真可用r體大慮周」「情采兼備」來稱讚

龍學資料中

上面說的《文心雕龍》資料中心,已籌備

以上’搜集了專書和論文逾千件,今後努力擴充

藏,希望海內外學者提供種種文獻,使它成為一

《文心雕龍》的特藏,為龍學者的「聖地」。美國

都華盛頓有莎士比亞圖書館,一座大廈放的全是與

翁有關的文獻。《文心雕龍》的研究資料,不可能

莎氏資料那樣龐然充棟’卻絕對應該有一個文獻的

心,而鎮江可為之。江南一帶人傑地靈,高等院校

立如一座座花木豐茂的江南園林’鎮江交通方便,

揚長江大橋(鎮江又名潤州’揚則為揚州)興建

即,益增便利。中心的地位,可望建立

鎮江市政府近年在南山國家公園內建築了「

苑」。文苑是以文心閣和雕龍池為主體的園林建

群,和不遠處的昭明太子讀書台,成為文化氣息濃

的旅遊景點。旅遊與文化結合,這是鎮江這一歷史

城市政建設的聰明處。是次會議的與會者,遊目g

P:205

中大出版社出版的Litemry Mind

& the Carving of Dragons 中英對

(4967)

新亞生活27:10 (2000年6月) -11.

在頭版報導香港的學術文化活動?)我在閉幕式

說,鎮江可以凝聚多方面的人力物力,發展成為龍

的中心•,眾多龍學者各盡所能,使龍學騰躍’包括

西方推介《文心雕龍》;而雕龍乃成為游龍,成為

龍,飛向世界。翌日《京江晚報》報導會議內容時

即以《讓「雕龍」成「飛龍」》為標題,道出了我

很多與會者的心聲

懷,在r煙花三月」的物色動人佳日’參觀文苑。

月四日下午《文心雕龍》碑揭幕,近百位與會者的

字,都鐫刻於其上,於是,這些「龍的傳人」,

《文心雕龍》一書,永垂不朽矣。鐫刻姓名之事,

一天半時間內完成,效率奇高。此舉對凝聚龍學者

有很大的作用

跨越大江南北、海峽兩岸的巨

龍游於水,

於滔滔的長江水

從廣州到鎮江到

京,《文心雕龍》

跨越大江南北的

龍。去年《文心

龍》研討會在台北

師範大學舉行,

灣的龍學者王

生、沈謙、劉渓

教授,與大陸等

學者風雲際會於

島。《文心雕龍》

此也是結合海峽

岸的文化之龍。香港有九

半島,與龍學也甚有•源

數十年前饒宗頤、黃

持、李直方等當時師生,

有龍學專刊面世。潘重規

蘇文擢、蒙傳銘、陳耀南

鄧仕樑、陳志誠、羅思美

部國光等也有專著,欣賞

文、辨析疑義。八十年代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施

忠中英對照本的《文心雕龍》全譯本,1999年香

大學則出版了黃兆傑等《文心雕龍》全譯本

我自己十餘年來,發表過幾篇論文,或嘗試

比較文學的方法,闡釋此書的理論;或實驗性地把

繩的理論用於現代作品的析評。如果說大陸的龍學

主流研究(注釋、考據、《文心雕龍》本身的義理)

為主,則香港中西比較式的那些探討,可名為交流

究。香港是中國大龍的一小部份,香港的龍學者,

備中西交匯的文化特點,從事一些交流研究,是順

成章的事

。 裏

r

r 直

0

目」

t

s !^立目

一 一十世紀的西方文學理論,霸權式地影響全

的文學界。中國文論家在世界文論界沒有發出任何

音。二十一世紀中國文論如要在世界佔一席位,可

發揚《文心雕龍》開始。魯迅早就說過《文心雕龍

的價值,可與希臘亞理士多德的《詩學》相比。

而,西方大學文學系的學生,人人都讀《詩學》,

知道《文心雕龍》者萬中無一。《文心雕龍》的外

譯本面世已久’但西方的文論家,何曾有人引用過

翩的神思、情采、物色等高明而中庸的理論?向西

文論界推介《文心雕龍》,成為二十一世紀中國龍

者的一個責任了

在這次會議中,我除了宣讀論文,擔任小組

議主席外’還在閉幕式上致辭。我這篇文章’即根

當日發言增益而成。鎮江市政府全力支持是次會議

當地的報紙《鎮江日報》和《京江晚報》,天天頭

甚至頭版頭條報導會議的消息’使人感動。(香港

報紙,即使是以知識分子為對象的報紙,哪一份試

鎮江市的報刊連

頭版報導會議消

P:206

12 新亞生活27:1

0 (2000年6

(4968) 河南濮陽宋學與東方文明研討會的震撼

1九九六年五月六至九曰,我出席河南省濮陽

市中國宋學與東方文明研討會,全體考察開封市龍亭

古蹟及公園臉譜展覽後’經四小時車程抵達濮陽賓

館。在開幕式上,市長黃廷遠宣稱這是黃帝曾孫顓頊

(高陽氏,屈原祖先)及其部族的活動中心,夏朝稱

為昆吾國’春秋時代稱衛國,秦代設濮陽縣,宋朝叫

澶州,金代叫開州,民國時復名濮陽。諸侯七次會

盟、晉楚「城濮之戰」和宋遼r澶淵之盟」在此發

生。兵家吳起、法家商鞅及天文學家張遂(僧一行)

在此誕生。先秦法兵家唯獨孫武後裔昌盛,他的七十

八代孫貴陽人孫重貴擅長創作童話,九九年出版《香

港寓言選》,赎美伊索寓言呢!

一九八七年中西水坡挖掘水庫時,發現畔龍彩

圖案’距今六千四百年,考古界稱為中華第一龍。後

來我們賞覽戚城(邑)博物館’始見三個圖案,首圖

人骨左右分為龍虎,次圖龍虎鹿三獸合併,末圖人騎

龍。原來龍是天人媒界’騎龍升天成仙是道教理想,

萌芽於六千多年前!婚姻神話有鵲橋(現代指婚姻介

紹所),道教神話有龍「牆」。子路(仲由)墓祠令

我喜出望外。他生於卞(今山東泗水),少時常為雙

親赴百里之外背米回家’成為廿四孝一項。僅比孔子

年輕九歲’他曾頭插雄雞毛,身披公猪牙欺負孔子,

孔子以禮樂誘(即羑里之羑)導他為高足。子路擔任

衛國蒲地(今長垣縣)邑宰’實踐「恭敬以信、忠信

以寬、明察以斷」,獲孔子推崇。周游列國十四年

中,孔子居衛國四載、陳國(淮陽)十載,子路六十

三歲時援救邑宰孔悝而壯烈犧牲,《衛國春秋》壁畫

終於r結纏赴難」。由於被斬成肉醬,子路墓似洛陽

關(羽)林,只葬首級。原來呂不韋亦為濮陽土產,

請閱拙作〈評介洪家義《呂不韋評傳》〉,一九九五

年南京大學出版此書。附近安陽市有岳飛、袁世凱墓

及树王囚禁周文王的羑里,我們僅遊殷墟博物館已受

震撼

開幕式後石訓、朱伯崑、趙駿河、李杜、王

發言。朱教授強調宋學包含文史哲諸面,廣於宋儒哲

學。韓國孟子學會會長趙駿河教授警惧精神墮落,台

北中國文化大學教授李杜指出西方哲學值得借鏡’我

從宋明理學分派談到新儒家分派及現代同胞素質。中

原宋學研究會會長石訓講〈宋學研究在中州〉’認為

實學思潮是慶曆新政的理論支柱。他深切感謝我兩度

評介《北宋哲學史》和《中國宋代思想史》。韓國學

者廿餘’孔子學會會長李楠永教授著重1 一程修心工

夫,慶尚大學吳二換講解與李混齊名的曹植(南

冥)。內子批評南韓大學生太愛示威遊行,台大博士

林秀茂指出南韓僅少數大學生搞事。鄭相峰比較朱子

中和新舊兩說,柳仁熙主張宋學「理一分殊」堪作東

亞共同理念,金弼洙側重《易》之義理而非象數,金

益洙談〈朱子易學的接受與退溪易學的形成〉。裴相

賢解說朱子家禮在韓國的實踐.,女學者鄭花順講宋學

對朝鮮王朝音樂學的感染。台北中央研究院經學家林

慶彰管窺鄭樵對顧頡剛的沾溉,蔣秋華揭示王應麟的

《詩經》學。大陸學者册多:衷爾鉅〈在廣闊領域研

究宋學〉、姜國柱〈宋學的歷史貢獻〉、徐遠和〈宋

學與中國古代社會發展觀〉、研究伊斯蘭教的《文史

哲》主編蔡德貴〈東方文化及其發展趨勢〉、蔡夫人

劉宗賢〈宋初學術的文化整合與作用〉(九七年山東

人民出版社刊印她的《陸王心學研究》)、北京清華

大學劉鄂培〈理學對近代哲學的影響〉、鄭州李保林

〈李退溪的教學方法〉、趙慶麟〈禪與宋代審美取

向〉、趙冰波〈天理人欲與《三國演義》中的女性描

寫〉、吉林大學陳慶坤〈胡宏超「耳目形器」的追

求〉、劉慶聚等〈朱教育思想對當代成人教育的影

響〉、孫現璋及丁同民〈宋學對法制的影響〉、楊翰

卿〈受陸王心學影響的中國近代哲學〉、盧連章〈洛

學與佛學〉都富學思。程伊川廿九代孫程德祥是鄭州

電視台高級工程師’卻熱烈搜集一 一程資訊,任職一 一程

洛學研究會副會長。他在分組討論會上持葛瑞漢(A.

C. Graham, 1919-91)首部作品《中國的兩位哲學家— —1 一程兄弟的理學》示眾,此九一 一年美國新版取壽字

作封面,內子猜測為洛學不朽意’我溯源於老子及張載

r死而不亡者壽」’難怪已故道家學者取名張恆壽。程

夫人是記者,文化水平高於香港青年記者。聞說某報

記者訪問中大劉殿爵教授’居然詢問老子是甚麼東

西;與上海部分青年誤會楊振寧是歌星、文革時期湖

北某官邀請醫聖李時珍r同志」開會兩事異曲同工。

五月十二 一日巴黎社會科學院高等學院現代中國

研究中心主任、哲學家兼中亞考古家杜瑞樂(】oel

Thoraval)在中大演講《黑格爾與中國..關於他理解中

國宗教新面相》。翌日往浸會大學聘聽法蘭克福學派

猛將哈巴馬斯(Habemlas, 1929生)演講《康德的永恆

和平觀•• 一 一百年遠見之益》’他的博士論文寫謝林,

對中國海德格熱頗感K異,且關懷香港九七問題。四

百聽眾同感德式英語難懂,然而樂意看哲社明星,特

別是其銀白頭髮及兔唇。十五日哈氏坑儷遊新界後與

中大哲學系教師共進午餐。原來他訪南韓半月,經港

返德。六四事件使他暫時婉拒中國邀請。美國克林頓

總統一家以外,西哲也要參觀中國古都,領略東方文

明啊!須知五千年文化實為七千年,浙江餘姚河姆渡

可證。

P:207

(4969)

新亞生活27:10 (2000年6月 ) -13.

盧達

本院與教職員聯誼會於五月十九日合辦的惜

午餐暨長期服務獎頒發儀式於下午

士 一時三十分在

起軒舉行,吸引了近百位同事參加’場面熱鬧’可

是近年少有的盛會。惜別會是每年舉辦的活動,而

發長期服務獎卻是首次。梁秉中院長在會上表示,

學、崇基及聯合均設有長期服務獎,雖然新亞歷史

久’同事也盼望’但書院財政狀況一直以來都是「

空空,無一物」,只有徒呼奈何。去年書院五十周

金禧紀念,積存了部份基金,因而可推行這個計劃

書院設計

了 一款價僖一千多元的鑽石金針’贈予在

出席惜別會

離校

院服務

一 一十年的同事。這項計劃,在可預計的將來

可繼續推行

院長和聯誼會主席湯遠明先生分別致辭,向

校的同仁表達了依依惜別之情’同時也向他們致送

每人一份紀念品。哲學系王煜教授代表離校同仁致

辭。他表示現代人喜歡r後」字,他也隨俗說他從

吳俊升時期(即梅貽寶時期)至後林聰標時期(即

秉中時期)’已在書院服務

一 一十八年。文學家吳{必

生分為三

段,每段二

八年,王教

希望第三段

吳{必長久。

此他在退休

時間會三分

讀書、寫作

旅遊。至於

作,他會專

散文’因為

樣會較為

壽,正如老

所言「長生

視」。近年

教授有一項

察:內地少

「鬥親」時

計算迎面而

的人有多少

顧她們的身材,也就是r回頭率」是多少;而香港

學者「鬥功(水平高低)」,則統計每篇論文有多

西洋學者徵引,也就是「徵引率」是多少。王教授

為徵引等於精神方面的回顧,不滿足於驚鴻一瞥。

谷幽蘭或隱居的美女沒有狂蜂浪蝶的回顧,而創造

最強的論文,也可能慘遭辣手否定、排斥,或者在

世後才獲平反及欣賞。他感慨地說現代的文化主流

著重計算而輕忽了創造

本年離校的同仁共有十八位,而獲得長期服

獎的共有三十一位。服務長達

一 一十年’當然是難能

貴,他們除獲院長頒發這個獎項外,出席獲獎的更

起拍照留念。這個歡愉的,也帶有離愁別緒的、有

念意義的聚會在

一 一時多結束了

本年離校同仁:陳學霖教授、陳子樂博士、

炳鴻教授、陳來博士、鄭偉楠教授、Prof

. Jeffrey

Steve

n Kane、金承哲教授、廖爾匡教授、李鑑舜

士、劉紹瑜教授、Prof

. Alai

n Charle

s Rezelm目

Mis

s Alm

a M

. ^orf^^^^o、Mr

. Mark

: r

. Sheldon、Mr.

Bria

n Seibert、黃麗嫣教授、王煩教授、伍呷教授

張繼進教授

本年獲頒長期服務獎同仁:聶家璧先生、麥

威教授、閔建蜀教授、金耀基教授、梁炳權先生、

子樂博士、何少韻教授、金聖華教授、王煌教授、

坤松先生、姚大衛教授、苗黃雅貞女士、董何淑貞

授、周冠亨先生、陳慧顕女士、李天命博士、李潤

教授、陸潤棠博士、黃維棵教授、劉昌元教授、黃

春教授、史怡中教授、瑪林少冰女士、盧譚飛燕

士、馬關彩華女士、賀賢平先生、鄭偉楠教授

I^rcf

. Alai

n Charle

s Rezelman、周文林教授、文直

博士、何文匯教授

P:208

(4970)

本院大事記

(二零零零年五月一至三十一曰)

二曰由本院及善終服務會聯合舉辦之「善終服務研討

會」假本院會議廳舉行。該研討會為第三屆亞太肢

體腫瘤學會大會其中一部份。

三曰、七日、十至十一日院長梁秉中教授分別參與下

列各項活動:於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主持亞太區肢

體腫瘤大會,發表應屆主席講座,題為《肢體腫瘤

治療的新方向》;赴上海出席華裔骨科協會與世界

骨科研究會聯合研討會,並發表演講,題為《亞太

區骨腫瘤的研究方向》;率「關懷行動醫療隊」赴山

西太原開展義務醫療服務。期間,由輔導長陳新安

教授署理院長職務。

十七日美國Bultler大學Lozada及Hanson教授訪問本

院,探討將來學生交流計劃之可行性。•

十八日本院院務委員舉行本學年第三次會議。會上選

聘建築學系何培斌教授為下一任輔導長,任期兩

年,由本年九月一日起生效;推選下列同仁為院務

委員,任期五年,由本年八月一日生效。連任:朱

嘉藻教授、陳新安教授、張明遠教授、劉可復教

本院教師學術活動

※本院成員、中大翻譯學講座教授金聖華博士於3月

16曰應崇基學院之邀,出席崇基學院提高語文能力

計劃語文講座,以《翻譯與人生》為題,發表演講;

又金教授於4月15日應邀於培正中學演講,題目為

《兼通雙語,良錯在手》。

※本院成員、中大護理學系高級講師Dr. S.F. Twinn於

4月1 3至1 5曰,在英國出席T h e Research Society

Annual Conference of Royal College of Nursing Research

Society,並提交論文。

※本院成員、中大生理學系副教授陳小章博士於4月

15 至 18 日,在美國出席 The Experimental Biology

2000,並提交海報。

※本院成員、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副教授鍾志杰

博士於 4 月 2 2 至 2 8 日,在美國出席 T h 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並提交論文。

《新亞生活》月刊

主編 張學明 執行編輯

編輯部:香港沙田香港中文大學

新亞書院誠明館2室

電話: 2609-7634 傳真:26C

發行量:本期發行二千五百份

授;新任••李浩文教授。又為加強環境意識及推動

環保活動,會議議決成立「環境委員會」,成員包

括••(主席)瑪明糾教授;(秘書)廖倩儀小姐;(委

員)梁秉中院長、何培斌教授、文直良博士、朱嘉

濠教授、林雲峰教授、李秀端教授、車鎮濤教授、

楊秀珠教授、學生代表。

十九日本院及教職員聯誼會於雲起軒舉行惜別會及頒

發長期服獎儀式。

二十二至二十九日香港及兩岸大學生互訪活動展開,

本年度的主題為「二十一世紀中國教育的發展」。九

位新亞同學由課程與教學系楊秀珠教授及輔導處廖

倩儀小姐帶領,訪問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又十位新

亞同由輔導長陳新安教授及普通話教育研究及發展

中心楊惠民老師帶領,訪問北京師範大學。兩團新

亞同學在訪問期間,參觀了多間當地大學及教育機

構,並於研討會上發表論文。

二十八日至六月十五日由藝術系主辦之「朱興華繪畫

雕塑展」假本院許氏文化館舉行。

三十至三十一日由本院贊助、社會工作學系主辦 之

「邁進新世紀:香港社會福利的新發展」學術研討會

假本院人文館115室舉行。

※本院成員、中大教育心理學系助理教授趙明明博士

於 4 月 2 4 至 2 8 日,在美國出席 T h e America 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並提交論文及海

報。

※本院成員、中大藥劑學講座教授 D r . Kennet h

Raymond於4月25至28日,在澳洲出席The Joint

Meeting of the Australian Society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ists and Toxicologists and the

British Pharmacological Society ‘並提交海報。

※本院成員、中大人類學系副教授張展鴻博士於5月4

至7日,在加拿大出席The CASCA Y2K Congress on

\"Stories Form the Field\" ’ 並提交論文。

※本院成員、中大政治與公共行政系副教授王紹光博

士於本年一至五月分別在哥本哈根大學、奧斯陸大

學、多倫多大學、約克大學亞太研究所、海南「天

涯」論壇以\"Openness, Distributive Conflict, and Social

Insurance: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Implications of

China’s WTO Membership”為題作專題演講;又王博

士分別作下列演講:於一月二十六日在奧斯陸大學

以“Why Have Regional Gaps Been Widening in China\"

為題演講;於4月26日在清華大學以《開發西部:背

景及意義》為題演講;王氏又於5月8至13日在美國

耶魯大學參加「中國城市消費研討會」,並提交論文

\"The Foundations of Social Trust: A Political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

※本院成員、中大藝術系副教授莫家良博士應邀於5

月13及14日,出席台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

的「2000年兩岸三地書法學術研討會j,並宣讀論文

《元代篆隸書法試論》。

14- 新亞生活27:1 0 (2000年6 月

P:209

《力學》

本院成員-、中大中文系

助理教授樊善標博士所著之

《力學》,最近由振然出版社

出社。本書收錄作者二十五篇散文,分為四輯:〈擬

人〉顧名思義摹擬四位當代著名散文作者,從中探問風

格和視野的互相建構關係;〈親交

以私密事件為題材,卻旨在尋求個I

人經驗的公共化;〈酒關〉帶有明顯

的實驗意味,企圖將敘事學理論引

入散文寫作;〈力學〉延續敘述試

驗,但偏向低調,在不動聲息中表

意傳情。書前有作者自序闡述個人

創作經驗,可以視為向形式主義文

學理論的追認,或者更貼切地,看1

作一篇題目恰巧叫「自序」的散文

•《中國古典詩文論集》

新亞校友、現任香港能仁書院院長葉龍教授的《中

國古典詩文論集》,最近由繁榮出版社出版。

本書所收論文,包括《詩經國風與

聖經雅歌修辭比較研究》、《〈孟子〉文

學概論》、《〈史記項羽本紀〉文學分

析》、《杜詩的風格及其寫實精神》、

《論桐城派古文家的山水遊記》等十一

篇,兼顧不同文體,析論作品的各個方

面,通達精到。

葉博士並曾撰《中國經濟史》 一

書,乃根據錢穆先生早年在新亞講課筆

記編寫而成。

•《見證香港世紀之交》

由潘耀明先生主編及十二位編委包括本院成員、中

大中文系教授 黃維樑博士 編著之《見證香港世紀 之

最近由明報出版社出版。

本書由香港作家聯會、《香港 文

學》月刊、明窗出版社聯合主辦的「香

港世紀之交」公開徵文,選定在二十世

紀與二十一世紀的兩天(1999年12月31

日及2000年1月1日)內,記下作者在

這歷史時刻的親身經歷與見聞,不虛

構,不亂造,讓讀者能夠從不同層次及

觀點觀察這個難得的歷史面貌。黃教授

之專文《千紅萬紫香江依舊、禧月福年

世紀迎新》也獲選刊於書內。

•《周士心談藝錄》

前本院藝術系教授、訪問藝術家周士心教授所著之

《周士心談藝錄》,最近由商務印務館出版。

周士心自八歲學習國畫,認

定「槍畫是我的終身之事」,活

躍於藝術藝壇已超過60載。數

十年來作品逾萬,獲獎良多,亦

發表大量文章及專著。本書精選

了周教授自1954年至1999年撰

寫的文章33篇,薈聚成書,有

對中國畫賞鑑、畫理作深入淺出

的介紹、對古今的名畫家作品評

析及交往軼事,也有個人的創作

歷程。

周教授既堅持要尊重傳統,又要推陳出新,這些文

章正是他創作理念的寫照。

學術著作

※本院成員、中大政治與公共行政系副教授王紹光

博士最近撰寫之著作: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Uneven Development:

The Case of China ° 美國:M.E. Sharpe 出版

社;其中文版《中國:不平衡發展的政治經濟

學》也同期由中國計劃出版社出版。

一《多元與統一:第三部門的國際比較》。浙

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一王氏與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國情中心主任胡

鞍鋼合編的《政府與市場》。中國:中國計劃

出版社。

※本院成員、中大翻譯學講座教授金聖華博士最近

撰寫之著作:

-〈冬園裡的五月花——高克毅先生訪談錄〉°

香港:《明報月刊》’ 2000年5月,頁50-53 °

-〈前浪滔滔、後浪滾滾——記新紀元全球華文

青年文學獎評審委員的邀約過程〉。《大公報

〈文學〉》。香港:大公報’ 2000年4月丨9及

26日。

一〈致杰維茨基(1960年12月14曰)〉,《傅雷散

文》。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0年3月,

頁379-380 °

—〈致梅紐因(1963年4月14日、9月1曰)〉’《傅

雷散文》。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年3

月’頁 381-383。

-〈「翻譯工作坊」教學法剖析〉,《翻譯學報》第

四期(三月)Journal of Trmslation Studies °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2000年3月’頁

67-79 °

-〈從香港翻譯教學的經驗談翻譯系的設置和發

展〉,《翻譯學研究集刊》。臺北:臺灣翻譯

學學會,1999年4月,頁157-190。

(4971)

新亞生活27:1 0 (2000年6月 ) -15 .

� #

P:210

i

l

,

! K 7

(4972)

New Asia Life

A Monthly Publication of New Asia Colleg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atin, Hong Kon名 15th June 2000

CONTENTS

The Symposium on \"Entering a New Millennium: Advances

in Social Welfare in Hong Kong\"

The College's Clarification on the ‘New Asia Hospital'

Request for Contribution of Postage and Donation to the New

Asia Life Monthly

Prof. Ho Puay-peng being Appointed the New Dean of Students

of the College

Symposium on \"Hospice Care & Palliative Management\"

The 20th Anniversary Exhibition of the Anthropology

Department •

13

14

15

'Social English Workshops' by Ms. Nee raja Sharma

‘A Trip to Cambodia' by Mr. Jacob Hui

‘A Trip to Taipei\" by Mr. Tse Wai-kit

Conference on 'Literary Mind & the Carving of Dragon' by

Prof. Wong Wai-leimg

Conference on 'Studies of Sung Dynasty and the Eastern

Civilization' by Prof. Wong Yuk

'Farewell Party and Long Service Award Ceremony' by Mr.

Lo Tat-sang

Major Events/Academic Activities

Book News/Academic Publications

Two Putonghua Activities of the College

MAJOR EVENTS

(From 1st-31st May, 2000)

May 2, A pre-meeting symposium on \"Hospice Care & Palliative

Management\" of the 3rd Asia Pacific Musc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organized by the College and the Society for Promotion

of Hospice Care, was held in New Asia Conference Room.

May 3, 7, and 10-11 , Prof. P.C. Leung, Head of the College,

participated in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 (1) chaired the 3rd

meeting of the Asia Pacific 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APMSTS). At the meeting, Prof. Leung delivered the

presidential address on the \"New Direc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Musculoskeletal Tumours\"; (2) attended the

SIROT/CSOS 2000 China Meeting, which was jointly

organized by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of Orthopaedic

Surgery Traumatology and the Chinese Orthopaedic Society

in Shanghai; and delivered a public lecture on \"Skeletal Tumour

Research: Asian Directions\"; (3) led a group of rehabilitation

professionals to provide voluntary medical services in Taiyuan,

Shanxi Province. During the periods, Pros. S.O. Chan, Dean of

Students, served as Acting Head of the College.

May 17,Prof. Eriberto Lozada, Jr. and Professor Paul R. Hanson of

Butler University, U.S.A. visited the College to explore possible

student exchange activities.

May 18, At the 3rd (1999/2000) Meeting of the Assembly of Fellows,

Prof. Ho Puay-peng of the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was

appointed the new Dean of Students of the College, succeeding

Prof. Chan Sun-on. Prof. Ho's appointment is for 2 years, w.e.f.

, At the same meeting, the following

J elected Fellows of the College for a term of 5

years commencing Aug. 1, 2000: (Re-elected) Prof. Chu Kahou, Prof. Michael M.Y. Chang, Prof. Chan Sun-on, Prof. Lau

Ho-fuk; (Newly-elected) Prof. Jimmy H.M. Lee, and also

resolved that an 'Environmental Committee' was to be

established.

May 19, The College and Staff Association joifttly organized the

Farewell Party at Yun Chi Hsien; and the 1st Long Service

Award was also held.

May 22-29, Hong Kong-Mainland-Taiwan University Student

Visitation Programme was held. The theme for this year is The

Education Development of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A group

of nine students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Prof. Alison Yeung,

Department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and Miss Josephine

Liu, Dean of Students' Office visited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Prof. Chan Sun-on, Dean of Students and Miss Yang

Huimin, Centre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Putonghua

Education, led a group of ten NAC students to visit Peking

Normal University.

May 28 - June 15, Exhibition on ‘Painting and Sculpture by Chu

Hing-wah', organized by the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was held

at the Hui Gallery. �

May 30 to 31, The Symposium on \"Entering a New Millennium:

Advances in Social Welfare in Hong Kong\", organized by the

Social Work Department and sponsored by the College, was

held at the Humanities Building.

16 新亞生活27:10 (2000年6 月

P:211

J

i

If i •.畜

f

v 1

m

' 謂

: v

i:

g -

VIM

>

i

I

Is Mi

I

:纖

W

!I

vr

f

^rt :

M

奴J

M

^ A

f-' :f麵,

If

Hi

:暮

i r

拿‘�

i

•mm

f

觀I

¥

4

_

:〜f

fe

fe

从 /

P:212

007194258

Create a Flipbook Now
Explore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