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五月天

這次鳴記在高山上演的戲分別是《揚州夢》、《無情寶劍有情天》、《胭脂巷口故人來》、《花染狀元紅》、《搶新娘》和《蝶影紅梨記》。經過九天十一場的神功戲演出後,僅隔兩天便在高山開始五天六場的演出,各演員都略見疲態,或許是時候思考劇團的運作模式有否需要改變。

首晚的《揚州夢》改編自《十年一覺揚州夢》,之前亦已記錄過,今次再看,覺得劇本仍是好的,而且第三場在公堂上類似〈碎鑾輿〉的部分亦演得比上兩次好,感受到玉龍、麗雯和程母三人之間的張力,反而頭尾兩場的生旦對手戲我沒有看得太投入,部分可能因為男主角缺少玉龍行走江湖、歷盡滄桑、被仇家毒盲後鋒芒盡歛的感覺。

順帶一提,這晚由文俊杰飾演柳玉虎,與宋文華有一段在水上互試身手的「撐渡」排場,但感到文俊杰與黎耀威稍欠默契,配合得一般。

第二晚的《無情寶劍有情天》,嘉鳴姐以不容有失的心態飾演嫦姐姐,狀態大勇,黎耀威飾演冀王也頗多發揮。琴娘這個角色看似沒什麼特別,戲份也不算多,沒有重輝那麼多情緒的大起大跌,但美英姐的琴娘就是有重輝所說「嬌柔和藹若春暉」的感覺,能讓重輝感受到愛情溫暖,與嫦姐姐冷熱無常有強烈對比,之後重輝在柳營放走琴娘和為她簽降才有說服力。感覺到美英姐這晚比較累,不過各種細微處仍演得好看,例如知道冀王迫婚後唱「愛海無波興巨浪,冀王好色立心虧」一段,很感受到琴娘拒婚的決心和對簫郎的「一點冰雪心」。

之前沒有留意到琴娘為簫郎清潔傷口,是以一條手帕弄濕後把傷口抹拭,再以另一條乾的手帕包紮。在六場戲之中,反倒不特別喜歡〈柳營重會〉,重輝以為琴娘負心、兩人對唱和重輝要求從叔案件重演的部分感覺有點拖長來做。最喜歡在靈堂請罪的一場,重輝和嫦姐姐之間的對手戲看得我很投入。

第三晚的《胭脂巷口故人來》是這台戲中我最喜歡的戲,五小姐這個密實姑娘真的太令人喜愛了,哈哈。第二場五小姐在眾人離開後露出春心蕩漾的笑容,唱出「廿四年來初露齒,惱煞春風搖動小芳心」兩句,真的讓人會心微笑。五小姐在第四場與父親對質和擊掌,以及尾場與桐軒的對手戲,爆發力也是驚人,看得相當痛快。一直也喜歡看六少爺敏兒的成長過程,從「心在胭脂巷」到之後一心發奮以挽救家庭垂敗,黎耀威都掌握得不錯,在第三場的書房內也夠佻皮。

我對第四晚的《花染狀元紅》最不期待,之前看過鳴記演出這劇都覺得相當「閹悶」,劇情也沒什麼起伏,今次看的感覺與上一次也差不多,覺得這劇要做得好看,比同期的舊產物《胡不歸》更難。這劇的主要人物是鳳聲、明月和四姐。艷紅沒什麼發揮機會,只有第一場的生旦對唱和在第三場乾等情郎,心焦不安,收到絕情書後感到生無可戀的反應;子奇也只是跟明月「相睇」一折比較有戲可演,以及讓艷紅有探花郎妹妹的身份,令四姐接受艷紅。

第四場鳳聲收到艷紅的「遺書」後怒責和拷打明月,這場二人的配合很不錯,對我來講也是全劇的高潮了。不過這次看,特別不喜歡四姐這個角色,經常情緒勒索兒子,聽到鳳聲說「我親生阿媽都經已死咗啦!」便很大反應,其實她的確不是鳳聲的親生母親,即使四姐視他如己出,一手撫養他成人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鳳聲對她的「孝」之中其實「敬畏」的成份比較多,很見外和拘謹,沒有母子間的溫馨。所以我今次竟覺得四姐這個角色有點煩厭,哈哈。

到了第五場,鳳聲以為艷紅殉情而病倒,唱的一段有些古腔的味道,但個人認為不算很動聽,不過今次似乎已比上次少唱了一些;之後明月和子奇的「相睇」則比較有趣,今次刪去了二人對對的部分,使節奏也較快。最後的〈庵堂重會〉,主要是生旦對唱,但這次刪去了鳳聲解釋絕情書是其二妹冒寫的部分,已求得艷紅原諒,有點說不通。二人和好後,明月才到來解釋,已屬不必了。

縱使今次整體已稍作刪減,節奏比上次明快,而且嘉鳴姐的明月也很討人歡喜,但我還是談不上喜歡這套戲。

《搶新娘》

角色表

桂南屏 – 蓋鳴暉

余潔貞 – 吳美英

余友才 – 陳鴻進

余潔冰 – 陳嘉鳴

桂承勳 – 呂洪廣

楚鐵豪 – 溫曜聲

畢守法 – 黎耀威

秋香 – 張潔霞

師爺 – 陳永光

 

記憶中好像看過一次《搶新娘》,但印象不深,今次看甚有新鮮感,這個演員陣容也配合得不錯,唯獨是飾演太保爺楚鐵豪的溫曜聲遠遠不夠驕橫跋扈和好色,亦沒有「嬉皮笑面向人纏」,以致在花街調戲潔貞和在公堂威逼畢守法按其意思判案的部份都不夠到位,而且也有不少甩漏。楚鐵豪和潔冰兩個角色正是「你有半斤,我有八両」,也是一物治一物,唯有潔冰的刁蠻才治得了太保的專橫,只是今次的太保爺過於溫柔了,沒有這個效果。

兩姊妹一個貌美一個貌醜的人物設定令人想起《紅鸞喜》(又名《龍鳳配》),不過《搶新娘》的搞笑空間好像更多,差不多每一折戲都有笑點。

一、年宵會 – 年三十晚,余友才出外收債,女兒潔貞也到花市買花,被太保爺楚鐵豪調戲,得南屏相助把他趕走,二人一見鍾情,約定南屏稍後到潔貞家中探望她,只是南屏恐怕涉露父親的欽差身分而以假名相告。其後,南屏遇見余友才向村民收租和追債,更逼人賣女為娼還債,故把他痛打一頓,更命他把所有欠據撕毀。

二、相親 – 大年初一,潔貞和潔冰兩姊妹向父親拜年,潔貞向父親提起昨夜與南屏之會。承勳與南屏裝作貧窮到余家拜年,提起履行十八年前訂下的婚約,但友才嫌貧,而南屏亦不知其女潔貞便是其未婚妻,不屑有為富不仁的岳丈,雙方解除婚約。同時,太保尋得潔貞住處,登門拜訪,卻誤以為潔貞名喚潔冰,差點錯聘潔冰。嘉鳴姐一亮相已引得全場大笑,兩姊妹拜年和提起指腹姻緣的部分十分惹笑,南屏與友才也有火花。

三、花園會 – 南屏探望潔貞,潔貞說被老父逼婚,南屏提出私奔,友才阻止,並說已收了太保爺的聘禮,若南屏能送上一樣貴重的聘禮,則可迎娶潔貞。友才以家中財物清單當作禮單,一拉出來便長得拖地,上面更寫什麼美點雙輝、時令水果等等,整體挺好笑的。

四、搶親 – 太保爺和南屏同㩦聘禮到來迎娶潔貞,適值余家發現庫房失竊,友才發現是南屏偷取家財充當聘禮,把其趕走,更迫潔貞嫁太保爺,潔貞心生一計。

五、搶錯新娘 – 潔冰代替潔貞穿上嫁衣與太保拜堂,潔貞則假扮大妗姐希望脫身,誰知南屏到新房錯搶潔冰,同時太保識破潔貞假扮大妗姐,阻止她離開,剛巧南屏發現搶錯新娘,回來還潔冰予太保,友才亦到來指責南屏盜其家財,五人爭辯不休,同到公堂告狀。

六、公堂申辯 – 五人到公堂告狀,縣官畢守法雖性懶貪睡,但也不糊塗,判潔貞配南屏,潔冰配太保,但太保恃勢凌人,逼他判南屏受杖刑和坐牢、潔貞嫁他、潔冰二十年內不准出嫁、友才交還聘禮等等,南屏之父本為欽差,及時到來把亂局收拾。這場也是高潮,畢守法本身已有很多發揮空間,黎耀威演來也盡情發揮其喜劇本能,加上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喜劇效果不錯。

《蝶影紅梨記》

《蝶影紅梨記》或許是所謂的五大名劇之中最難掌握的,男女主角的內心戲最多,相爺也要表現得貪花而不猥瑣,廣叔的演法正好做到這一點。

不得不說〈窺醉〉非常好看,素秋窺醉其實只有短短數分鐘,但上次已令我印象很深刻。素秋聽到汝州正走來自己所在之處,雖欲偷見但還是決定轉身返回紅梨苑,但轉過頭來又暗地裏打開門,不見汝州的蹤跡有少許失望,及後再在園中遇到醉倒的汝州,那種難掩驚喜的神情,欣賞其相貌、身材,忍不住親近的反應都做得很細膩。

素秋被劉學長拉走後,汝州醒來並發現眼前有一隻蝴蝶,認定牠是素秋的魂魄的化身,他痴情得與蝴蝶說話、為牠取暖驅寒,但我覺得這次的演繹沒有令人感到汝州(自覺)與蝴蝶之間的連繫,感到汝州沒有在跟蝴蝶演戲。

到了〈亭會〉,汝州向剛認識的紅蓮讀出素秋寄給他的情詩,素秋被迫認作紅蓮已是很無奈,更不忍聽到汝州讀出自己寫的詩,也不忍看到汝州為自己憔悴的反應都很好看,但另一邊廂的汝州有點破壞氣氛,說一定要讀,因為「拎咗出嚟喇喎」,還說在抹眼淚後「扭乾手巾」再還給紅蓮,實在不適合。

這次〈亭會〉之後亦刪去了趙生哭紅梨、素秋向錢濟之辭行的部分,所以到了尾場,也一直怕刪去相爺求素秋為自己的相位向狀元獻媚的一小段戲。素秋上場時因為發現被好姊妹出賣,即將被立為相爺小妾,感到很絕望,正是以淚洗面、不塗脂粉把愁填的狀態,得知汝州高中的喜訊後作弄相爺,輕輕戳一下相爺的心口,再離去更衣時的喜悅,這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很「頂癮」。

非常期待尾場的歌舞,美英姐跳舞總是好看的,「輕盈步步嬌,似飛燕玉盤轉,妙舞輕輕為君扇」形容得正貼切。不過八位舞女之中有些不太純熟,美英姐好像有時候要在她們之間找路走,最後也聽到美英姐開聲提醒她們走位,有點美中不足。

這台戲有好看的,也有不太好看和不喜歡的,所以心情就像過山車一樣,不過下次這種馬拉松式看戲的生活,恐怕要等到年尾才可以再感受了,仍是珍惜每一次看戲的機會。

青衣真君大帝寶誕神功戲2024

今年再到青衣戲棚看戲,感覺似乎比去年熱鬧,但環境也比去年骯髒,而且這幾天不時狂風大雨,天氣既潮濕又悶熱,真的令人很容易生病。

第一晚是最大雨的一晚,由七時多一直下雨至十時,雨聲大得蓋過了不少唱詞,感到演員似乎有努力運氣唱得大聲一點,不過也更體會到唱曲露字的重要性,換著是某些唱曲較弱的新秀,想必在大雨之下根本聽不到唱詞了。

下傾盆大雨的另一後果,是用來搭建戲棚的鋅鐵片也有漏水的情況,久不久便會有數點水滴落在臉上,風大雨大,坐在兩側的觀眾更需要張開雨傘遮擋「撇雨」。

這晚落幕的時間似乎比普通的棚戲更長,或許所以情節也刪減得特別多,不但洞房刪了兩位花旦一開始的對唱,爭帥之後也沒有了點將、派雲龍單人匹馬刺探,尾場也自然沒有了雲龍寫書求救,劇情有點不連貫,看得不夠過癮。

到了第二晚上演《帝女花》,仍是滂沱大雨,可能由於是星期日晚,特別多人站在戲棚後面看戲,但外面小食檔傳來的臭豆腐味也特別濃烈,加上悶熱的環境,真的有點讓人難受,在嗅覺和觸覺受到衝擊的同時,要提醒自己視覺和聽覺要專注於台上的演出。

第三晚《再世紅梅記》,特別珍惜每一次看《再世》的機會,這劇對花旦的體力要求確實大,當台下的我看到第三晚也略感疲累,台上的美英姐還如此準確地完成如此密集的介口,真的不得不佩服。

難得這晚的頭場保留慧娘的慢板,有點意外收穫。人就是這樣犯賤,本來應有的東西上次被人取走,今次沒有取走便感恩涕零了🥹

第四天正誕,離家時也是烏雲密佈下大雨,到達戲棚時雲層竟逐漸散去,透出一絲陽光。

我在疫情前看過一次《福星高照》,印象不算深刻。此劇當年由羅家英、汪明荃等開山,但不知當年的二幫花旦和小生是誰,因為二幫的戲份比正印的還多,小生也佔戲甚多,笑料其實大多由丑生、二幫和小生包辦,而今次嘉鳴姐和黎耀威的配搭效果亦甚佳。

美英姐飾演孟迎春,在第二場因為丈夫遲歸而坐立不安、命丫鬟們到街上找尋的舉動很好笑,與老爺奶奶的互動也有趣,不過其實這個角色要演的始終不多,主要是唱段。

嘉鳴姐飾演高傲的名妓柳飄飄發揮甚多,尤其在第三、四場,若這個角色不是由她演,真的不該挑戰這套戲,哈哈。飄飄在第四場裝大肚找上門,作弄小福,氣得迎春離家出走,三人的對手戲挺不錯。

陳鴻進飾演臨老入花叢、財大氣粗又冤氣的土豪很入型入格,與黎耀威飾演父子兼情敵也好笑。黎耀威的角色對飄飄情痴,在第三場聽到飄飄要離開新房便扁嘴的模樣頗惹笑。

同是畏妻的男主角,《福星高照》令我想起《獅吼記》,但《獅吼記》其實是正劇,也比較言之有物,主題也有意思;《福星高照》則是建基於誤會的喜劇,是「得啖笑」。

正誕夜戲多演《紫釵記》,這晚也是水準之作。

第五晚《花月東牆記》,這晚的〈月下飛丸〉演到玉英私放弘器便落幕準備儀式,本以為就此粗暴地刪去世藩趕到並責問女兒、周松頂罪、及後被抄家、秋波頂替的情節,誰料在歷時一小時的儀式後竟繼續做回這些部分,有點失而復得的感覺。不過同時也刪去〈惜剛救美〉整場,可惜。老實說,劇團經常刪刪減減,也會減去觀眾的興致。要是早知道儀式需時這麽長,或許應該再早十五分鐘開場。

儀式前安排小朋友在〈妝台秋思〉的音樂襯底下宣傳防騙訊息。
主會頒發紀念品予日夜戲的演員。
與提子的大合照

不過嘉鳴姐在第一場「執到金」的反應真的很好笑,她與美英姐的配搭是最好看了。

尾場弘器和玉英再次在仇府的東牆相遇,兩人劫後重逢,如在夢中,但弘器竟用力拍打玉英的臉,其實有點不恰當也不必要。

不知為何,各種因素集合起來,令這次《花月東牆記》的整體效果也遜於上次沙大的演出。

青衣棚戲後緊接的是屯門的棚戲,本身也有興趣看《春花笑六郎》,但實在疲累,而且第一晚要先演《封相》,相信也會因時間關係而對正本戲刪減不少,當中的罪子排場恐怕也不會完整了。

鴨脷洲洪聖寶誕神功戲2024

去年首次來鴨脷洲看戲,挺喜歡這裡清幽的環境。今年的寶誕配合大肆宣傳的洪聖傳統文化節,更有市集、小食攤檔,以及放水燈等活動,人流明顯比上年多了,不過我也只是為了看戲而來,也就沒太留意其他活動。

這天距離開場還有一些時間,便到岸邊走走,剛巧是日落西山的時候。
放水燈
除了古早味戲棚外的售票處,大街上很多食肆都貼上了海報。☺️

第一晚:《六國大封相》、《唐明皇》

蓋鳴暉飾演風流天子唐明皇,上場時拖著兩位愛妃,頗有氣派。第一次看李婉誼飾演梅妃這個角色,感覺很不錯。美英姐飾演善妒又霸道的楊妃風情萬種,這次坐在前幾排近看,閃閃的藍色眼影配合她的媚眼,讓人有觸電的感覺,真是寧不動心呢。楊妃與安祿山共舞一回好看,與梅妃鬥氣對唱的一段也有趣,最記得「人唔慣哀家慣,人唔讚哀家讚」這兩句,楊妃在第二場更叫梅妃「妖妃」,哈哈。非常欣賞美英姐醉酒的身段、台步和神態,只見她醉步踉蹌,想吐的時候輕輕捧心,自然又優美。很記得楊妃醉中不忘連聲叫著「主上」,到安祿山偷香不遂後被叫醒,楊妃害怕得顫抖的神情,向主上苦苦乞憐,再到後來主上將其恕罪後與高力士對望的神氣模樣,在梅妃面前與主上「煙韌」亦好笑。

第三場是生旦重頭戲,〈長生殿〉主要是唱情,但其實沒太大發揮空間。總覺得林派版本的《唐明皇》只有頭三場比較有劇情,下半場除了祭楊妃的主題曲之外便沒甚麼看點。年前看過仔哥吳仟峰與謝曉瑩的版本,與林派版本的分場不同,個人認為仔哥演出版本的詞曲都也寫得比較好,楊梅爭寵的部分也寫得比較到位,只是第一幕的華春池賜浴有點重口味,令人看著尷尬。

這晚先演封相才演正本戲,完場時已比較晚,所以美英姐沒有出來謝幕,有少許可惜!她那晚尾場的衣服很好看,本想拍下來留念。
棚戲較少演《胭脂巷》,故而拍下燈箱(雖然沒有亮起)留念。

第二晚:《胭脂巷口故人來》

這套戲的每一場也很喜歡,喜歡它夠貼地,赤裸地表現現實和人性,口白多亦是精華所在,可惜刪減了「不愛沉香愛爛柴」等部分口白。第一次看李婉誼飾演顧竹卿,略嫌她的嘴臉不夠壞,在第一、二場都好像有點不知所措,在第五場與桐軒攤牌的戲份相對比較好,不過她發現桐軒過橋抽板後的情緒不是憤怒,反而像被逼瘋。

最好看的還是五小姐,從一開始「面口係板做」(感覺美英姐是很有意識地不讓自己有一絲笑容或露出牙齒,以配合及後「廿四年來初露齒」的一句);到了書房的「情焰盡熾」;尾場的「心中怨,心中恨,心中愛,心中願」的複雜心情,都讓人目不暇給!

第三日正誕:《賀壽仙姬大送子》、《獅吼記》

近年看幾次《獅吼記》都很喜歡,劇情簡單但有衝突,曲白的比例恰當,沒有為唱而唱的部分。而且要演得好陳季常、柳玉娥也不容易,玉娥雖事事「眼緊」,但其實只是對丈夫「肉緊」,不能太兇;生、丑的對手戲詼諧得來也要有分寸。在公堂、金殿告狀的兩場也很考工夫,覺得整體演出效果比刪減過多的《牡丹亭驚夢》還要好。

第三晚的《紫釵記》幕幕精彩,第四晚的《牡丹亭驚夢》是劇團的正常發揮,在此不多說了。

這晚大家好像特別高興。

第五晚:《帝女花》

經過上月新光的失聲事件,這晚的《帝女花》好像特別好看。全台演員從〈樹盟〉到〈庵遇、相認〉都發揮到水準,〈迎鳳〉的〈禪院鐘聲〉一段很好聽,相信長平的悲憤也感染到台下。

到了〈上表〉,美英姐上場時的情緒和氣場簡直讓台下的我屏息呼吸,完全是「弱質纖纖,年方十六,若論權衡輕重,可以抵得十萬師干」的狀態,我目不轉睛,生怕錯過她任何舉動。為了安葬父王和救出弟弟,已亡國的公主抱著殉國的決心朝見新帝,見到乾清殿,想起往事,念到「國亡、父崩、母縊、妹夭、弟離」,心中不禁一陣悲涼。長平出場時在寂靜中唸四句打引詩白,正正與世顯襯著大鑼大鼓出場的激昂形成強烈對比,一柔一剛,非常好看!

上月看《帝女花》,令我有「莫戀新朝棄舊朝」之感,今次我繼續對號入座,覺得是「遺臣三百聽端詳」,這晚的〈上表〉就告訴台下觀眾,何謂薑越老越辣。

最後一天中場時間有頒獎儀式,但準備時間和致辭都花了不少時間,加上主辦方即席邀請蓋鳴暉合唱《歡樂年年》,情緒高漲,唱了三遍方才罷休,最後整個儀式差不多歷時一小時。

莫戀新朝棄舊朝 — 龍年賀歲粵劇

農曆新年一向是粵劇演出的旺季,這年我選看鳴芝聲的《聊齋驚夢》賀歲版、《連城璧》、《香銷十二美人樓》、《紫釵記》、《帝女花》,還有很高興得到朋友邀請看的《花田八喜》(六福珠寶包場演出,不設售票)。

本來迎接這台戲是充滿喜悅和期待的,誰料年初二便收到消息,美英姐因傷辭演《聊齋》,由梁心怡代演。我數年前也曾看過《聊齋》,但那次正正是美英姐在台上受傷的那一場,結果只看了半場她演的小倩,再看了鄭詠梅的補場演出。由於我對李大師的作品實在不敢恭維,覺得劇情大多過於前衛,這次再看《聊齋》,本只為補看美英姐下半場的演繹,加上替代人選是梁心怡,儘管她算是聲色俱佳的新秀,但我之前曾看過她在其他劇團的演出,與美英姐的實力實在相差太遠,我沒法看下去,思考了數天,還是決定退票。

到了星期二的《連城璧》,喜見美英姐傷勢新癒重回舞台,出場時台下更有歡呼聲,大家都有失而復得的感覺。我第一次看《連城璧》,這劇由李少芸編劇,當年由林家聲、吳君麗等開山,分為〈赴京〉、〈見召〉、〈釵刺〉、〈獻璧、完璧〉和〈榮歸〉數場。由於有歷史背景,劇情發展除了〈釵刺〉之外都有根有據,但感覺曲詞比較長氣,唱上來也不是很順,也有用些比較生僻的字(如「楩楠」、「樗櫟」等,相信大部分觀眾也要翻查字典才知道是什麼意思)。

全劇的戲都以藺相如這個角色為中心,蓋鳴暉飾演這個智勇雙全的角色,唱做繁重,相信是嚴陣以待,坦白來說效果亦比她常演的《帝女花》、《紫釵記》好,演到相如的不凡志氣,亦比較穩重。在〈獻璧、完璧〉面對秦王時有正義凜然的氣勢,聲線天生佔優也有助營造高昂的氣氛。被拋進油鼎前的紮架和動作,是聲哥設計的「文戲武做」,她亦做得俐落。

美英姐飾演歷史上鮮有記載的藺夫人,青衣扮相和舉止甚是端莊,正如小雁所言,「溫柔婉順」。很喜歡她各種細緻的動作,例如抱著兒子、氹兒子不要哭等等。雖然她戲份不多,在〈釵刺〉一幕也很能表現「壯烈賢妻」的角色特點,有「毀家志繼承」的宏願,深明大義,並非一般婦人。她看到丈夫欲以頭釵在仍於襁褓之中的兒子臂上刺字,本能反應當然是阻止和不解,及後理解和接受,便輪到丈夫不忍下手,她反要鼓勵丈夫下手。先不論刺字是否符合現今社會的情理,但這場生旦戲的確有戲劇效果,也為藺相如塑造更立體的性格,忠於國,亦重情。

陳鴻進飾演廉頗這位忠烈但急躁的將軍,很夠氣勢。陳嘉鳴飾廉夫人,聽聞她在這台戲開演前失聲,這對她來說實在是很罕有的情況,這晚尚未完全康復,幸好戲份不多,安然渡過。呂洪廣飾貪婪奸詐的秦王,入型入格,很不錯。

順帶一提,飾演侍婢小雁的殷兒略嫌表情生硬,說話的節奏和語氣也總是一式一樣,在〈榮歸〉似乎也應該為夫人按著門,而不是自己先行出了門口便算。

之後的《香銷十二美人樓》大致保持上年的水準,在此不贅了。《紫釵記》近一年看得比較密,現在趁機會記下之前沒有記錄的細節,包括在〈花院盟香〉中,十郎用紫釵刺出鮮血後,小玉會先抹去血跡才插回髻上,真的很細緻:)小玉目送十郎離去,唱「嘆今日灞陵橋畔有千條柳,難繫征人戀故家」時輕扭水袖當成柳絲,這些動作真的做得美。

非常期待《花田八喜》,因為近年好像只在神功戲棚看過一次。美英姐飾演春蘭這位巧婢已是手到拿來,活潑自然,完全示範了「千斤口白四両唱」。演春蘭一角實在足顯身價,特別是〈造鞋〉一場,搓線的功架真的非常好看,即使我未能理解每一個動作的意思,也看得目不轉睛。這天飾演周通的陳鴻進大感冒,但因劇情需要不斷向春蘭大吵大鬧噴口水,春蘭用手帕遮面,只露出眼睛,這些舉動很可愛🤣🤣另外一提這天飾演周通義弟李忠的是黃鈺華,她對白不多但也說得很不流利,真的要多下苦功。

來到最後一晚的《帝女花》,本來以為可以放心看和聽一晚曲,為這台戲畫上完美句號,誰料這晚流感令美英姐在短短數小時內失聲,前一晚《花田八喜》還好好的,這晚卻連說話也有困難,唱得很辛苦,正如周鍾所言,讓人心戚戚。看她到了〈迎鳳、寫表〉要由嘉鳴姐在幕後代唱,她在幕前夾口形,真的令人很心痛。到了〈上表〉前,工作人員調校本來面向觀眾的字幕機至微微向內,台下觀眾便立刻會意,猜到將由嘉鳴姐代替演〈上表、香夭〉。雖知道這是不得已的安排,我還是久久不能釋懷,一方面擔心美英姐的情況,另一方面擔心將來發生這種情況的頻率會否越來越密,因為以前真的沒有見過她張口說話卻沒有聲音的苦況。

嘉鳴姐一直位居二幫,以我所知在香港沒有演過長平公主,而且今次只有十多分鐘準備〈上表、香夭〉,當然不能將她和美英姐比較,但短短的一折戲便證明不是好聲就好聽,也讓我懷念美英姐的含蓄、細緻和分寸掌握。

順便一提,這晚的〈乞屍〉進一步縮短,在瑞蘭決定移花接木後,周鍾父子沒有回來發現公主生而復死的事。

看這台賀歲粵劇真的感慨良多,也更珍惜每次順利觀看現場演出的機會。偶爾聽到有人批評美英姐年紀大、做不了、應該退休的說話,我總會覺得難過,一對生旦合作了三十年,兩人的默契無可取代,沒有好的對手又何來好的演出?她本人也默默耕耘數十年,是真正的德藝雙馨,童叟無欺,其演藝水平難道不值得留戀嗎?

猶記在《花田八喜》的〈棧會〉中,春蘭曾爆肚笑言「你呢個碼頭好難泊」,卞磯亦回應道「梗係,你以為我呢個碼頭易泊㗎?」不知說者是否有心,但我這個聽者有意,綜觀現今梨園,鳴芝聲正印花旦之位實在難找合適的替代人。對於新秀,硬捧也沒用,正如藺夫人所講,「良木楩楠勝大任,無才樗櫟事不成」,搞不好還可能揠苗助長。雖然演員總有一天會退休,但願我們好好珍惜現在用心並仍能演出的演員,請各位施主不要說涼薄的說話,稍存尊重。

戲曲中心開幕五周年:《鳳閣恩仇未了情》、《俏潘安》

適逢戲曲中心開幕五周年,今年舉辦了一連串的慶祝活動,鳴芝聲劇團亦受邀演出,交出《鳳閣恩仇未了情》、《俏潘安》兩套喜劇,當中《鳳閣恩仇未了情》更以台柱行當互換作賣點,由美英姐飾演將軍耶律君雄,蓋鳴暉飾演紅鸞郡主,可謂二人都走出自己的舒適圈,我亦未看過這個班底演繹這套大龍鳳的經典,自是非常期待。

美英姐擅演嬌滴滴的花旦,要她扮演「牛榮」麥炳榮開山的耶律將軍確是十分難為,相信她本人也知道以其聲線和身高不適合演雄赳赳的角色。記得她曾提過,為了演耶律君雄,特意向麥炳榮的徒弟輝哥阮兆輝取經。常說「聲、色、藝」, 「藝」雖然排行最後,卻絕非最不重要,反是最難掌握、最考功力,同時最耐看的一環。美英姐這次正好示範了如何克服自身的限制,在聲線、身材都處下風的情況下以「藝」來彌補條件的不足,讓自己演到「戲」,更讓觀眾有「戲」可看。

她每一下動作都與鑼鼓和音樂配合得剛好,演繹寸度也掌握得宜,例如在第一場對郡主的柔情、苦惱、自卑,還有她把弄雉雞尾的手法也比較少見,不知是她自己想出來還是向輝哥請教得來的。官船遇劫後,君雄上岸的身段和其後發現不見郡主的反應很好看,後來在第三場與郡主相見卻不能相認、反被誤以為是色狼的不解和憤怒,又不能直言真相的委屈,都表達得很適當。

若說整晚最深刻的必是尾場的大審,君雄出場時已很有氣勢,與各人對質時水袖一捲一揮,眼神凌厲,與鑼鼓完美配合,英姿凜凜,毫無女兒態,正是一個鐵面無私的主審官。其後被存孝質疑公報私仇時的水波浪、手持大令,存孝形容為「豹眼瞪圓」很貼切,因為不但能震懾存孝,讓他「冷汗倒淋」,台下的我也感受到角色的怒火燒心和氣勢。其實美英姐這晚的大審比某些文武生演得更有男子氣概,若無聲線的限制,效果一定不止於此。不過正所謂「人無完人」,她這晚已經是全力以赴了。另外,據朋友分享,君雄以劍指指向紅鸞以帶動她的目光認清自己是麥炳榮當年的演出法。

蓋鳴暉飾演紅鸞郡主,其花旦扮相受到台下粉絲吹捧,不過我認為還是男裝扮相比較順眼,而且子喉始終不是其強項,越唱越吃力。不過整體來說,紅鸞這晚都發揮到搞笑的作用,與黎耀威飾演的倪思安對手戲最多,二人也相當合拍。有說倪思安才是《鳳閣》的真正男主角,一來因為戲分多,二來《鳳閣》是喜劇,但君雄並沒參與任何喜劇情節,每次出場都是很正經的。

我認為最惹笑的是第二場,每次看到倪思安與尚夏氏相撞,倒地滾動都覺得很有喜劇效果。紅鸞和倪思安整蠱做怪,和陳鴻進飾演的尚夏氏對質,一句句「死肥婆」、「老虔婆」,大數陳年舊事,挺有娛樂性。反而到了後來的讀番書,總覺得若是之前看過這劇,番書內的笑點就不算很好笑,今次可能也因為溫子雄飾演的狄親王遠遠不夠兇惡野蠻,完全不似殺人狂,整體效果有點失色。另外,到了洞房一場,劇情說到女扮男裝兼失憶的真紅鸞被迫娶假紅鸞,但紅鸞出場時卻只似一個平常的軒昂男子,行為舉止不似女扮男裝,也沒有驚惶之態或有苦難言的感覺。

這晚廣叔飾演尚精忠,戲分不多但發揮其一貫穩定水準。嘉鳴姐飾演倪秀鈿有點浪費,戲既少也沒什麼發揮機會。黃成彬飾演尚存孝,頗為稱職,與美英姐在尾場的對手戲不錯,感受到二人的張力,相信美英姐有仔細地跟他配合過。另外記錄一下,這晚尚夏氏的乾女兒小寶由張潔霞飾演,香環則是林曉慧。

這晚應算是足本的演出,約11:20散場。根據網上的資料,劇團在過去三十年來好像只演過數次《鳳閣》,相信也未必有下次,這個陣容演這套劇,可算是「一期一會」吧。

《俏潘安》

數年前看過這套戲,當時不太喜歡,這次再看,觀感沒有好轉,反倒更強烈。第一場〈店遇〉算是全套戲最好看的,因為之後與楚雲有關的情節就一直很難看,她先是怕心儀的李廣會娶瓊珠才自己答應娶瓊珠,玩弄人家一番,弄出個大頭佛之後「笑笑口」地道歉,毫無誠意和悔意,換著我是瓊珠也會眼火爆,還要認這個人做蘭姐,這個安排有點變態,真的如小玉所言,「妾從無錯處,嘆我自招報應,怨句匹夫變性」,所嫁的丈夫真的性別都變了。

《俏潘安》的定位是喜劇,但真的不知喜從何來。朋友提醒,《俏潘安》取材自章回小說《三門街》。根據網上資料顯示,過去數十年曾有多套改編自這部小說的電影,計有《武潘安》、《真假武潘安》、《情困武潘安》、《武潘安大鬧三門街》、《大鬧三門街》、《楚雲雪夜盜檀郎》等,當中有任劍輝、余麗珍等反串演出。不過,葉紹德改編為《俏潘安》的舞台版已與小說或眾多電影版大為不同,劇情沒有那麼曲折,主要保留楚雲女扮男裝和與李廣的感情線。只能說《俏潘安》改編得很差,不但情節差,曲詞和對白也不到位,經常予人長氣的感覺;另外整套劇的意識也很令人難受,全劇都是從楚雲的角度出發,做錯事沒有悔意也沒有後果,在最後也沒有讓瓊珠申訴的機會,比網上找到的小說版本單調很多。

————————————————————————————————————–

以下節錄一些網上版小說的對白,從中可見楚雲和瓊珠的角色在真相大白後有較多互動:

「妾從此永無夢醒之日了!君侯既與妾同體,為何妄求配偶?」

「賢妃呀!實是孤家誤你青春。當日本非孤意,因母命難違,方允之。那日醉後疏防,誤遭我兄脫靴,以致洩漏消息。孤自可是負荊請罪,以贖前愆。」

錢瓊珠向楚雲啐曰:「奴且問你,你既是女子,天子必然賜婚李廣。你平時與李廣情投意合,天子既然賜婚,你定於歸李廣了。可憐奴空擔其名,令奴隱恨呀!」楚雲聞言,傷感不已,含淚撫其背曰:「卿卿之意,我豈不知?事到此間,也無法可想。千不恨萬不恨,只恨我哥哥設計害我。為今之計,與卿訂約,我與卿既名為夫婦,何忍半路分飛,將賢卿拋棄?若天子賜婚,任他婚配與誰,我不能允諾。與卿白頭相守,俟母親百年之後,一同住山林作一個神仙眷屬。卿卿之意以為然否?」

—————————————————————————————————————

這晚楚雲比前一晚更多平子喉的轉換,子喉唱得比較辛苦。第二、三場的打鬥場面也落力,打得順暢,但在第四場不願與兄長相認時,竟叫他(當刻叫雲大哥)「下去也罷」,很奇怪。

美英姐飾演錢瓊珠,戲份雖然不多,但看過前一晚的《鳳閣》後,看到她回復花旦裝扮還是很歡喜的。她的戲主要是〈店遇〉、〈洞房〉,以及在最後一場獨唱一段,好讓楚雲有時間換女裝。她在〈店遇〉對著冤氣劉彪的態度很好笑,例如「喂,你而家想點啫~」,「你就咁就走咗去㗎喇,啲嘢你食唔食都要俾錢㗎噃~」,還有斟酒和收錢時小心不讓劉彪「揩油」等等。她少女思春的情態,真的如楚雲所言,會使人「怦然心動」,而且即使在後面打算盤、上香等小動作都做得很細緻;到了〈洞房〉,生旦的對手戲自然是手到拿來,美英姐小鳥依人的神態真的與少女無異,被灌醉後「嬌慵無力強扶頭,但只覺天旋和地轉」的拉腔、身段和醉步都很優美。只是瓊珠這個角色沒有很突出的性格,而且在整套戲中都是受害人,受人擺佈,先是被劉彪騙得過府軟禁,再差點被父親「送」給李廣(但對著父親的嬌嗲叫人忍俊不禁),後來更被騙婚,存在的作用只是讓楚雲有機會認識李廣。瓊珠被告知恐怖真相後以腳跺地,揼阿爹心口,更怨阿爹恭喜別人,這些細節都很可愛,最後幸好有乾娘「呵返」,哈哈。

黎耀威飾演李廣,戲份很多,第二、三場的武打亦大顯身手,他演這類江湖豪傑的角色正是合適。陳鴻進先飾好色的無賴劉彪,很入型入格;後飾楚雲的大哥,都是與其他人一起襯托楚雲的角色,發揮不算多。

嘉鳴姐飾演楚雲的母親,在最後兩場才出現,但角色其實比瓊珠有發揮空間,〈洞房〉時要旁敲側擊,指桑罵槐;在尾場與女兒捉心理,雖然有點拖長來做的感覺,卻因嘉鳴姐的氣場強勁而有點戲可看。翻查我自己的紀錄,上次我看的版本原來是鄭詠梅演這個角色,感覺不深刻,與蓋沒有母女的感覺,印象中也沒有「呵返」乾女兒的介口,或許是嘉鳴姐和美英姐的私伙介口。

《俏潘安》是當年專為想當花旦的女文武生而寫的,所以特意讓她有豐富的表演自我機會,喜歡看她的粉絲當然會享受,但事實上這就是一個很差的劇本,全憑偶像的光環支撐大局。

東區文化節《天賜良緣》

先感謝東區文化節邀請鳴芝聲劇團演出,再感謝朋友相邀觀賞。這晚看的《天賜良緣》又名《金鳳迎春》、《紅白牡丹花》,由唐滌生編劇,當年由任劍輝、芳艷芬、麥炳榮、鄭碧影、歐陽儉等開山,現時的版本則經葉紹德整理。這套戲令我想起《紅鸞喜》(又名《龍鳳配》)、《搶新娘》、《三笑姻緣》等喜劇。感覺《天賜良緣》比《三笑姻緣》好笑,而且劇中的主要角色全都有機會搞笑,亦比較少看雙旦鬥氣的情節,這套劇的正印和二幫由頭鬥到尾,首先鬥靚,再鬥誰的未婚夫靚(誰是「花叢霸主」),我第一次看這劇覺得挺有驚喜。少見美英姐演這種大情大性、爭強好勝、自負口硬的角色,各種的表情反應都很惹笑,此處不能盡錄。她在頭場坐車出場,一副自恃艷壓金陵的神氣樣子很令我印象深刻,之後坐車的台步也很好看。

第一次看王潔清擔任二幫與美英姐配搭,雖然邊看邊想像嘉鳴姐會更好看,但今次也配合得不錯。兩位花旦的對手戲真的挺好笑,例如銀鳳對金鳳說:「你結婚記住請我呀,不過你唔請我我都會嚟,仲會帶埋我個靚~仔未婚夫一齊賀你」、「我都無請你,點解你會嚟㗎?」金鳳又對銀鳳說:「上次我都無請你,你都嚟左啦~」、「我真係恭喜你呀~」,還有「好,我唔笑你😌不過我唔擔保其~他人唔笑你㗎噃~」。金鳳與阿福在新房內的戲份也好笑,金鳳從本身傷心、嫌棄,到想嘗試接受阿福,但看他傻到連交杯酒也不懂便真的䒐䒏(「忟憎」)起來,生氣得把阿福趕出新房,哈哈。

今晚這套戲再次證明寫和演喜劇都很需要功力,編劇要抓緊一些切身和現實的題材,再按貼地的角色性格發展劇情,才會讓觀眾身同感受,亦不淪為無聊。《天賜良緣》是賀歲劇,以五人的婚嫁之事為主題,但也不純粹為搞笑,當中的情節頗有意思,例如銀鳳雖然與偉英一見鍾情,但每次與偉英見面都發現他的更多缺點,他亦越來越顯露沙塵白霍的缺點,讓銀鳳明白「靚仔沒本心」,趕著與偉英成親也是徒勞,最終接受阿福。「日久見缺點」正是情侶之間相處的常態,容易引起共鳴。又例如劇情安排阿福每次出現都被人嫌棄或欺負,讓我有點同情,但其實連他自己也嫌棄露雯醜,說對著她便不用照鏡,因為她跟自己一樣醜(所以劇中全部人,除了黃金鳳的父親以外,都是外貌協會會員)。所以連醜人也會嫌人醜,受害人同時也是加害人,哈哈,過癮。同樣重要的是,這次的演員搞笑適可而止,沒有胡鬧。

常說看戲可以學中文,這次也學了幾個用語:如果夫妻不相配,妻子會稱笨拙的丈夫為「拙夫」;「一粒豆皮三分貴」是有豆皮的人自我安慰的說話;銀鳳常常叫阿福「豆皮仔」,原來說這種損人的話叫「折口福」。

元朗街坊十年例醮勝會

演出前數天先到戲棚附近視察環境,留意洗手間的位置XD
戲棚四邊圍滿花牌
正好是首晚《龍鳳爭掛帥》的劇照

住在大西北的我一直也很期待這台戲,記憶中我二十年前可能隨家人到過元朗太平清醮的戲棚看戲,但那時候年紀太小,印象也很模糊了。十年前我也不在香港,所以這次我是第一次到元朗例醮的戲棚。今年的元朗例醮已是第十一次舉行,是百年盛會,戲棚外圍著亮起燈的花牌,戲棚內掛滿燈籠,的確很有氣氛。據說今屆這個大金鐘式的戲棚建得特別大,可容納二千人。第一晚兩側的觀眾席比較疏落,但隨後數晚好像越來越多觀眾,非常熱鬧。

第一晚先演《六國大封相》,續演《龍鳳爭掛帥》,一套大鑼大鼓的輕鬆喜劇,因時間所限,〈路遇〉減了一些小曲,〈寫書〉也省略了。嘉鳴姐與陳鴻進的火花很惹笑,美英姐的槍法也好看,這種動作戲對她來說應該是「食生菜」般手到拿來吧。

《再世紅梅記》

據說嘉鳴姐這天在後台絆倒受傷,所以倉促之間,絳仙一角由三幫花旦張潔霞頂替演出,效果不算太好,但發生意外也沒有辦法。這次也是經刪減的版本,這晚最好看的是〈折梅巧遇〉,美英姐「含顰淺笑,弄帶低鬟」實在非常可愛,少女情懷溢於言表,真的有好幾次被她電到。〈脫阱救裴〉的一系列動作仍是保持水準,特別喜歡她舞袖翻飛上下,與武師在地上蠕動滑行的動作相配合,同起同落,非常好看。一向很喜歡〈登壇鬼辯〉,這次慧娘把紅羅繞在賈似道頸上索緊,唱著「妾是慧娘魂未化」時,正好特別大風,哈哈,冬天在戲棚看《再世紅梅記》真的特別有感覺!

《三笑姻緣》

之後這三天都由李婉誼擔任二幫花旦,之前看過李婉誼、鄭詠梅擔任二幫的《三笑姻緣》,這天本來特意請假就是想看嘉鳴姐飾演的大少奶,可惜最終未能如願,唯有期待下一次。這次的《三笑姻緣》沒有了〈虎丘驚艷〉的第一笑有點失望,相信是因為這晚的演出前有儀式,七時正便開場,故不得不早點完成日場。

每個主要角色都有搞笑的機會,秋香這天很活潑,與大少、二少也多爆肚,很喜歡伯虎在廟內向她示愛,她心中暗爽的模樣,哈哈。

《紫釵記》

李婉誼演浣紗很不錯,可見她多年來在雛鳳鳴等各大劇團訓練有素,與美英姐配合得不錯,效果比上次鄭詠梅演浣紗好。可惜仍是刪了〈典賣珠釵〉,沒機會看更多小玉、浣紗和崔允明的對手戲。每次都覺得〈燈街拾翠〉的李益演得有點輕浮,到了後來的〈陽關折柳〉、〈吞釵拒婚〉才比較好一點,與廣叔的太尉配合得不錯,不過到了〈劍合釵圓〉,也略嫌李益在小玉說話的時候太多打插,破壞氣氛。《紫釵記》中我一向最喜歡小玉與黃衫客在〈花前遇俠〉的對手戲,很喜歡「纖纖弱質如朝露,望有殘荷一葉把珠擎。忽然一陣起狂風,只怕葉墜珠沉皆化影」這幾句,把小玉的遭遇和心態總結出來了。

這晚的尾場令我特別印象深刻,小玉上場時的眼神就是霍王女、狀元妻的氣勢和決心,及後聽到府內動樂而闖門的一段中板也很好,美英姐就是「橫來白羽穿心箭,酸得我芳心碎盡步顛連」應有的模樣,闖門後看軍校們的眼神也很凌厲,完全感受到與之後「入門氣焰今全歛,願毀三生石上緣」的對比。四王爺到來將太尉撤職,小玉得以與十郎合浦珠還,望向情敵燕貞的得戚神氣樣也很過癮,好像裝作不情願伸手讓燕貞扶,但四王爺有命便將就一下,頂癮。

正誕當晚演出前有致送紀念品儀式

《牡丹亭驚夢》

第一次看婉誼做春香,感覺第一場的〈遊園驚夢〉與美英姐的默契有點不足,不過〈會母〉借茶時以為撞鬼的反應做得很好笑。我應該是第三次看這個刪減版本,沒有了〈回生〉總是如有所失,沒有交代麗娘回生情景、老姑姑為媒、為何與妙傅逃走、陳最良發現棺木空空如也、再發現柳生人去樓空才一口咬定他是盜棺之人,中間似乎失去太多細節了。

《帝女花》

看到長平在〈樹盟〉中「沉吟低首,答答含羞」時,我忽然「有感於心」,因為前一晚剛看完《牡丹亭驚夢》,同樣有花旦含羞窺望的介口,但人物和情境不同,演繹出來也完全不一樣。美英姐飾演的長平公主有皇族的尊嚴和氣度,而且因為本無求偶之心,所以更矜持莊重,從一上場、唱〈醉酒〉前走的幾步已感受到公主的雍容;麗娘是大家閨秀,本來亦期待遇上折桂之夫,所以見到夢梅比較興奮和好奇。對人物分析透徹,才能做出這些細節和層次,才會像戲中人,對我來說,看戲就是看這些。〈庵遇〉也精簡了少許對白,但今次長平唱到「我哭故國凋零」的傷心處真的哭了起來,流下眼淚,印象中之前看的數次好像沒有。記得有一次看〈觀柳還琴〉,慧娘也流下眼淚,但之後卻再沒有見到。

到了〈迎鳳〉,很喜歡一邊唱〈禪院鐘聲〉,一邊拿著銀簪下樓的激憤,以及之後寫表的一段〈陰告〉,還有駙馬走後公主的落寞。瑞蘭本以為公主為了夫妻情義投靠清朝,對其不屑,在長平說一句「願姐你夢魂常返故宮曹」之後,才知道她沒有忘記舊朝,知道自己誤會了公主又同時感到釋懷,婉誼在這裏做的反應不錯。

〈上表〉也很精彩,長平上場時的眼神充滿殉國的堅定決心,及後到達乾清宮門外,因為想起父王揮劍斬自己、父母和妹妹都已死去的慘痛回憶而難過卻步,再為了大局著想,收拾心情昂然上殿,每次也很留意美英姐的腳步,真的走得特別好看,哈哈。

這幾天寒風凜凜,溫度只有十度左右,加上戲棚這邊比較空曠,是真正的風涼水冷,不時吹得蓋頂的鋅鐵片呼呼作響,幸好沒有下雨,否則出入就狼狽了。不過戲棚環境始終比較紛雜,即使演出期間也有不少人四處走動和談話,只好訓練自己專注地看舞台上的人和事,把美好事物盡收眼底,牢記於心。

粵劇新秀演出系列《鳳閣恩仇未了情》

藝術總監:吳美英

印象中八和的新秀系列很少選演這套戲,而且我應也無緣看到美英姐在舞台上飾演紅鸞郡主,所以今次她教導新秀演這套戲,我便抱着失梅用桃代的心情去看。

柳御風因病未能演出,改由吳立熙代演狄親王一角。

千言飾演耶律君雄,我本來其實也很擔心,但他在良師指導下又真的進步很大,比之前在《征袍還金粉》的演出好很多,起碼「食到鑼鼓」、嘗試做一些應有的表情,例如在第三場出場的時候一個茫然若失的樣子就挺不錯,但我覺得他最大的問題是不夠火氣,眼神在應有的時候不夠凌厲,聲線也比較柔弱,未能表達到角色的激昂情緒,例如在第三場被紅鸞和眾人以為是登徒浪子卻又無從辯解的時候表現得不夠氣結,尾場大審的時候也完全不夠氣勢,到了冤家聚頭,被人揶揄、「氣得我火燒心 」,卻沒有在表情和聲線方面充份表達出來。

瓊花女飾演紅鸞郡主,對美英姐的唱腔做手和身段也學得頗足,特別是第一、三場與君雄的對手戲,而在第二場施展「硬功」時也頗放得開,第四場洞房時的亮相也很好,夠無奈尷尬和不知所措,哈哈。

黃鈺華飾演尚存孝,甩漏比較多,特別是在第三和第五場,而在第五場更加嚴重,因為存孝的甩漏加上君雄的不夠氣勢,導致二人兩相對質的時候失去了節奏感,很可惜。

楊奕衡飾演倪思安,由於在中休時扭傷了腳,下半場的甩漏比較多,不過其實在上半場也有些明顯的錯漏,看來這天的狀態不太好,不過與瓊花女和尚夏氏的互動配合得不錯。

李晴茵飾演尚夏氏,唱平喉頗順耳,而平時在各大劇團多做丫鬟的她也有些自家的笑料,例如說「我平時俾人打得多,今次輪到我打人」,以及「而家有機會俾你哋行出嚟又唔行出嚟」等等,但她亮相時不夠壓場,氣勢不足,而且有些笑話其實就算好笑,也要大聲一點、肯定一點地說出來才有好效果。相信她只要克服心理關口,放膽去演便能有很大的進步。值得一讚的是,尾場眾人輪唱時因其他人甩漏而導致死寂數秒,她主動「兜住」,為一眾同儕解圍。

吳立熙代替柳御風飾演狄親王,老實說我是很開心,立熙演這個角色也算是熟手技工,演這個咄咄逼人的殺人王很不錯。

江穎紅飾演倪秀鈿,表現中規中矩。郭俊亨飾演尚精忠,算是他的正常發揮,有把指定台詞和動作都做到,但就感覺不是很投入。上次《花月東牆記》時他的表現更好。

有感美英姐選擇教這套戲是向難度挑戰,這次也是很好的嘗試,大龍鳳劇團的這類戲寶特別講究全台演員的配合,一拋一接才好看,而且要懂得執生,在其他人有錯漏時要懂得靈活變通地「接波」,相信這種技巧很難教。我看的是第一晚的演出,因為部分演員的能力所限和狀態問題,尾場的效果不是很好。美英姐亦在謝幕的時候少有地開腔,向觀眾致歉,說這晚因為楊奕衡的受傷而令演出比較多甩漏。相信她本人也不滿意這晚的演出,希望第二晚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