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师鸿儒 > 正文
大师鸿儒

陈观烈(1920-2000):奠基复旦金融学,济世师亦百代师

  发布日期:2022-11-23  浏览次数:

陈观烈(1920-2000):1947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硕士学位。1948年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世界经济系主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美国经济学会、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专于货币银行学、世界经济。全编有《战后帝国主义经济》《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概论》《当代西方经济思潮》。

深耕经济学、金融学研究,

陈观烈先生开辟了中国金融学研究新篇章,

亦带着中国经济学走向世界。

图为1987年江泽民同志与弗里德曼(右二)、陈观烈教授(左二 )(时任经济学院院长)留影。

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至今仍有这样一项奖学金的颁奖典礼年年举办,它便是陈观烈奖学金。这一奖学金的背后,便是复旦大学第一届政治系主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首任校长陈观烈先生的故事。

哈佛学成,陈观烈先生心系祖国,毅然归国;扎根复旦,陈观烈执教时间长达半个多世纪,至今仍被许多学子回忆赞叹;深耕经济学、金融学研究,陈观烈先生开辟了中国金融学研究新篇章,亦带着中国经济学走向世界。


学成归国,人称“哈佛三剑客”

人们常说的“哈佛三剑客”是指20世纪40年代前期的哈佛大学里,三位优秀的中国留学生韩德培、吴于廑和张培刚。在抗日战争结束后的两年里,这三人先后都接受了国立武汉大学校长周鲠生先生的邀请,回国到武大任教,成为武大三剑客。以三剑客为代表的海归派的充实,使得武大形成了真正意义的自由之风。

但事实上,获得“哈佛三剑客”一称的还有三个人,其中便有陈观烈。

陈观烈先生于1920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河浦街道,1938年入重庆中央大学攻读货币学和财政学,1942年毕业于西迁至重庆的国立中央大学经济系。国立中央大学于1921年始建于民国首府南京,是中华民国时期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国立大学中系科设置最齐全、规模最大的学校。

1944年,陈观烈赴美国哈佛大学文理学院求学。在哈佛,他主攻货币金融学,师从熊彼得、汉森、列昂惕夫、哈勃勒等名家。这一年,对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同样有着重要意义,陈观烈的留学意味着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开始走向世界舞台。

在哈佛求学期间,陈观烈和后来同样成为经济学大家的谭崇台、陈文蔚专业相同、经历相似、性情相投的中国留学生同吃、同住、同行,形影不离,三人成绩优异,一时间被誉为“哈佛三剑客”。

虽然身在海外,但是陈观烈却一直心系国家发展。1947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硕士学位后,陈观烈未作停留,马上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投入祖国的经济学、金融学建设中。


呕心沥血,奠基复旦金融学

回国后,陈观烈先在南京政府资源委员会经济研究所作对日索赔的研究,次年受复旦大学之聘,任经济学教授。从此陈观烈扎根复旦校园,执教时间超过半个世纪。

1948年到1952年期间,陈观烈主要讲授货中银行、经济循环和商情预测等课程。“文化大革命”之后,陈观烈在复旦大学重开货币银行学,先是进行本科生教学,后来又兼带硕士研究生。1986年,陈观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为该学科的博士生导师。

为了反映世界上货币银行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陈观烈几乎把全部精力扑在研究和备课上,每一堂课都呕心沥血,精雕细刻,教学效果特佳。

2017年,在恢复高考四十年暨复旦大学77/78级返校大会上,他的学生朱民回忆起陈观烈教学的样子,依旧心潮澎湃。据朱民回忆,彼时陈观烈教一门新颖的课程《货币银行学》,自己编讲义,课上提出的观点也往往对学生冲击力极大。学生们时时在课堂提出疑问,陈观烈也总是细细地给我们解释。“40年后的今天,重新回顾这些观点,仍然是真知灼见。”朱民这样说。

陈先生在坚持“教师以教学为本”的原则同时,还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1985年到1998年,陈观烈任中美经济学教育交流委员会委员,1984年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客座研究员,1989年任美国俄亥彼大学经济系客座教授。陈观烈也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经常结合教学进行科学研究,曾率领学生承担国家“七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货币需求研究”。

对于科学研究,陈观烈总是首先把成果输入教材,而不急于对外发表。而这些独到新颖的见解和热情治学的态度一直感染着他的学生。朱民表示,陈老师当时强调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非常超前的,即使事四十多年后的今天,在全球金融危机后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时,传导机制仍然是重要的探索。“更重要的是陈老师在思维上给我点出了理论在应用过程中的实践约束,以及政策假设中实际基础的重要性,这对我在此后的无论中国人民银行还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政策工作中都有深刻的帮助。”朱民这样说。


薪火相传,济世师亦百代师

2000年,陈观烈因病去世。蓝青曾为陈观烈现身的追思会写下侧记。文末他这样写:“‘做人,光明磊落,一身正气;做事,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做学问,大胆设想,小心求证’—这是陈先生一生最好的写照,也是陈先生对所有年轻人的殷切期望。”

如蓝青所言,陈观烈为众多学子带来了深刻的启迪,也对复旦大学乃至中国经济学、金融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陈观烈先生于2000年去世后,他的门下诸位学生秉承陈老先生“治学严谨,淡泊明志”的学术信条,一同发起设立了陈观烈教育基金,继续关注和支持经济学院的学科建设和学生发展。

斯人已逝,他的影响却从未停止,并被代代传承。

参考资料:《博士生导师陈观烈教授》;《济世师亦百代之师—陈观烈先生追思会侧记》;《校友之声|朱民:感恩复旦40年—在恢复高考40周年暨复旦77/78级返校大会上的发言》;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官网


文∣马雪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