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科技频道 > 春天的记忆 > 春天的记忆 > 正文

白头叶猴的守护者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10日 13:25

  曾经有人称他为“熊猫专家”,现在有人称他为“白头叶猴教授”。他叫潘文石,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为我国获得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颁发的“保罗·格蒂奖”(Paul Getty奖)和福特汽车(Ford)环保奖的第一人,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潘文石1937年出生于一个家境优越的泰国华人家庭,本来可以过富庶的归侨生活,但他毫不犹豫地将一生奉献给了充满挑战和困难的野生动物研究事业。

  大学毕业后,潘文石遇上了十年文革,所有的研究都被迫中断。直到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终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从1980年起,潘文石重新开始对大熊猫的研究。“国宝”级珍稀动物大熊猫曾经给科学界带来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当代的大熊猫是否已经走进了进化的死胡同?潘文石带着研究生们在秦岭海拔2000—3000米的山上进行研究,有一次连续三个昼夜在零下十几度的帐篷里,几乎不吃不喝不睡不间断地通过无线电监测大熊猫。

  潘文石的研究表明, 大熊猫是秦岭山区生物群落的“旗舰物种”,保护它就是保护千万种从遥远的过去生存至今的生命形式。秦岭的大熊猫的生存并不完全取决于自然力,而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爱护和管理。

  但潘文石的探索并未因此停滞。1996年开始,他的研究转向位于中国南部边陲。在广西崇左、扶绥等地风景秀丽的喀斯特石峰之中生活着一群神秘的生命——白头叶猴,他们是世界上数量最少的灵长类动物之一。与在秦岭时的研究相比,潘文石更为注重寻找一种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的办法。因为那种仅仅从纯科学出发的研究,往往脱离了当地老百姓的生活现状,在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延续上所能起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

  潘文石提出,把当地漂亮的喀斯特地貌、世界独一无二的白头叶猴两大资源合理利用,开发成为一种全新的环境旅游产业,以求兼顾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2001年,潘文石获得福特汽车环保奖及10万元奖金,毫不犹豫地把奖金用于向基地的农民推广沼气池,“要让乡亲们把树林子留给白头叶猴。”保护白头叶猴的举措如今开始奏效。据野外调查统计,在位于崇左县罗白和板利两乡交界处20多平方公里的研究基地内,白头叶猴已经由1996年的不足百只增加到今天的212只。

  潘文石觉得,无论是中国科学家,还是外国科学家,倘若没有把自己的工作置于对未来、对人类、对历史所承担的责任之上,仅仅为研究而研究,自然难有作为,而从心底流淌着对祖国、对科学事业的爱,就会使自己永远有着对未来世界探索的不竭动力。

(编辑:戴昕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