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黄健生:向“不可入画处”寻觅诗意

画城市建筑,黄健生引齐白石的画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我希望画中是此地,又美于此地。”  ①《澳洲阿德莱德教堂》

②《雅韵广州》

③《岭南春晖》

《元阳梯田》

成名作《南海I号出浴图》

《大海欢歌》

8月22日至29日,“墨耕人:黄健生中国画展”将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展出。本次画展由广东省文联、省美协、广州市文联、南沙区委宣传部等多家部门联合主办,展出广东画家黄健生的120幅作品。黄健生将中国画传统技法应用在海水、梯田、城市、工业建筑、以至机械等平常我们视为“不可入画”的现代题材中,在山水、花鸟等传统国画题材之外,作出了突破与尝试。

用现代题材与古人对话

“墨耕人”包括95幅写生作品和25幅创作型画作。从广州塔到上海浦东楼群,从纽约自由女神像到阿根廷的“风姿女人桥”,所有这些在传统国画中无法看到的主题,都成为黄健生画上的风景。从技法的角度讲,像城市建筑这些的素材或许更加适合出现在油画中,但黄健生用的却是中国画的笔墨。在广州美术学院学画期间,他潜心苦修,那些宋明山水大画,临摹一张也需要好几十天,他三年中临摹了十多幅,在临摹中揣摩古人的笔意和思想。他希望自己的画作不是复制古人,而是超越古人,与古人对话。

用黄健生的话说,画现代建筑是一种与古人对话的方式。“中国画发展到清代,技艺已经非常完备高超,光是画山石的皴法就有近百种,我们想要在传统题材上超越古人很艰难。但是古人不可能观察到现代景观,他们的时代没有高楼大厦,出海游历的机会也很少,因此我选择海水波涛、现代城市作为突破点。”在这样一种想法下,都市与远行成为他画作中最常见的主题,他不仅把高楼、飞机、工厂画进了国画,也把远行中所见的西方古代建筑画进了国画,包括欧洲古堡和天主教堂,以及墨西哥的玛雅天文台。

独辟蹊径,开创水墨新主题

2008年,身为美术学院研究生的黄健生去阳江采风,参观宋代古船“南海I号”打捞出水的宏大场景之后,画出《南海I号出浴图》。这幅画是他的成名作,有两个显著的特色,一是占据画面主体的气势磅礴的水纹,二是画面中心的巨型吊车。吊车是黄健生作品中常见的元素,除此之外,他还画过化工厂和铁路桥这样一些工业景象。

国画是讲求诗意和气韵的。相对于硬梆梆的水泥和齿轮,国画要柔软得多。要在这样的工业题材中画出诗意并非易事。在《南海I号出浴图》中,诗意是结合水进行表达的。黄健生起初只想用国画展现挖掘沉船的壮观场面,初稿的构图上有打捞船的全部细节。画出来之后,包括画家卢延光在内的多位老师都觉得这“不像国画”,劝他“别再画了”。黄健生不服气,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广泛读书,不断思考,反复尝试,“前后画掉了一刀六尺宣”。直到他看到他人作品中“虚化”的表达方式。“当时立马给我一个灵机,就是虚实倒置。把我原来想刻画的主体打捞船都虚化,本来大海只是寥寥几笔写意,我却去画海水的细节,把它波涛汹涌的气势画出来。”

按照这个思路画出的《南海I号出浴图》超越了传统水墨中画水的技巧,采用线条细致地勾勒出浪花的轮廓。画作终于获得认可,入选全国美术大展,后被广东美术馆收藏,也让黄健生与画海水结下不解之缘。他在美术学院的毕业作品《大海欢歌》不画山,不画船和人,只画海水巨浪,体现出传统山水画之外独辟蹊径的特色。

深味城市的诗意:画遍世界,画回广州

黄健生走到哪里都带着画板。他游历世界,除了中国各地,欧洲、美洲、澳洲的城市都在他的作品中留下印迹。他作画讲求从实景中取材,因为这样才能让情感与作品融为一体。有些画家以照片为蓝本作画,这在黄健生看来是一种无奈之举。“即使无法在风景中长时间停留,也只能借鉴自己在现场拍摄的相片,别人拍的可不行。自己拍摄的时候可以多看几眼,实地感受过以后,脑中画已成形,回家看看照片上的细节帮助记忆结构,这是可以接受的。当然最好还是直接写生,实在不行就速写。”

除了周游列国留下的写生,黄健生画的最多还是广州本地的风景。他觉得画城市大多是在画建筑题材,“他乡”与“故乡”的区别是感情上的,他对广州有着深厚的生活感情,而国画是最讲求意境和感情的。“广州不是我的第一故乡,但我在这座城市生活了30多年,比我在自己故乡生活的时间要长得多。从原理上讲,城市之间没有太大区别,广州和浦东都是高楼大厦。城市的形可以一样,赋予的感情却不一样。比如我的《东濠村长卷》,以前没有人画过东濠村,它也很难入画,我想到要画它,就是想表达对这里的特殊感情。”仅去年一年,黄健生就画了96幅广州题材的画,涉及各区的景色。从“小蛮腰”广州塔到海珠湖,再到南沙的地铁,他的创作总是抓住广州城市建设的最新题材,画的是地道的广州画。

思想大于技法:三分技法,七分天成

谈起绘画的心得,黄健生用两点来概括:顺其自然,重在积累。他认为真正精妙的画作,笔墨走势应顺其自然,而非刻意表达。他说:“三分技法,七分天成,是妙品;七分技法,三分天成,是精品;十分技法则是能品。”“妙品”正是他所追求的境界,尽量将自己的思想融入笔墨。在导师卢延光的熏陶下,他受到儒家思想的感染,画面讲究“静气”,笔下的波涛汹涌却不躁动,城市繁华却不嘈杂。

无论在绘画题材还是基本功上,黄健生都重视积累。即使是三分技法,在他看来也是重要的基本功。画《南海I号出浴图》时,吊车上的钢索让他非常头疼。作为“半路出家”的画者,当时他的绘画技巧没有现在成熟,很难用毛笔画出长长的直线,而国画讲求线条,虚实、粗细和断续都要合适。于是他去买了一条布尺,帮助自己画好直线。他告诉我们,经过积累,现在画这样的线条已经一点问题都没有。据他本人介绍,此次参展的画作大多已结集出版,但是观众即将看到的展品会与画册中的作品有所不同,因为他会不断地修改,即使是那些已经完成的画作。他觉得随着人生阅历的积累,在不同时期会对同一幅画有不同的感受。“这些山水画,十年后拿出来还可以再修改,完美的画是不存在的。”

作者简介 黄健生

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毕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楹联学会会员,广东人文艺术研究会会员,广州市文联委员,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广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广州市南沙区文联主席。

标签:黄健生 题材 诗意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