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行进中的精神图景 艺术-关东文脉 曹淑杰 3837566
时代行进中的精神图景 艺术-关东文脉 曹淑杰 3837566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艺术

时代行进中的精神图景

——吉林油画发展概述

2024-04-09 13:27      来源: 吉林文脉微信公众号

  吉林省是东北抗联创建地,特殊的民族气息、地理精神和骨气支撑着吉林油画内在的正气。

  

  新中国成立前,油画作为一种外来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吉林的发端,初以20世纪40年代万今声、石熙满、王大维等留日油画家的出现为标志,但在伪满时期复杂而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其发展基本处于沉寂状态。新中国成立后,油画凭借较强的写实性特性和描绘现实生活的丰富表现力,成为美术领域重要的表现形式,并得到迅猛的发展。吉林油画也在时代中起步,在东北这片黑土地上,石熙满、王大维、戈沙、傅植桂、胡悌麟、靳之林、金隆贵、林茂雄等油画家,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创业劲头、勇于实践的态度,迅速建立起以现实主义为宗、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相结合的地域油画创作体系。在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上,他们以东北抗联、东北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为主题;在现实题材创作方面,以吉林省的自然景象和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相继创造出一系列经典的油画作品。 

胡悌麟 《万水千山》油画 1960年.jpg

胡悌麟 《万水千山》油画 1960年

  在1955年第二届全国美展中,石熙满创作的油画《老年读报组》入选,作品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表现朝鲜族老人们一起阅读报纸的场景,画面色调柔和,静谧祥和,体现出关心国家大事的时代主题;在同年的吉林省美术展中,戈沙的《星火燎原》、王大维的《装车》、付植桂的《把第一根无缝钢管献给毛主席》、邓平的《学习》等作品入选,其中有表现“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艰苦环境,但却有着“果敢冲锋,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英勇气概的抗联题材,也有表现新中国工业建设突飞猛进的现实题材。

  1959年,在东北三省联合举办的第一届东北三省美展中,胡悌麟表现解放战争题材的《三下江南》、林茂雄表现少数民族劳动景象的《水》、延元甲表现抗联题材的《除夕》、李东久和李贤植的《散发传单》等作品参展,时在鲁迅美术学院任教的万今声教授在《关于东北三省美展的油画作品》一文中指出:“吉林省的作品中,油画比较重大,并且大部分是描写东北抗联斗争和延边的风光,很显然这些作品的战斗性和地方特色非常浓厚。”

  1960年第二届东北三省美展,吉林省参展的油画有胡悌麟的《万水千山》《放木》,王杰的《女社员》,蚁美楷的《春》,戈沙的《秋》《猪大夫》,邓平的《书记在田间》《田间休息》,裴东官的《在群众中的金时龙社长》《摔跤》,林茂雄的《无穷的智慧》《瀑布》,尹鹤柱的《海兰江》,池胜园、任川的《丰收》等。同年,中央美术学院靳之林先生为支援吉林省文化建设,调吉林艺专(吉林艺术学院)任油画教研室主任、美协吉林分会油画组长,加强了学院油画的创作力量。来到吉林之初,靳之林创作了地域题材油画《松辽平原高粱熟了》《新立城农村的秋天》等,在冬季他深入抗联生活和战斗过的吉林漫江长白林海,完成《长白林海》《东北抗日联军种过的地》《桦林飞雪》等一批立足地域的作品,提升了吉林油画创作的品质。

靳之林《长白林海之二》油画 1962年.jpg

靳之林《长白林海之二》油画 1962年

  1962年5月,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0周年全国美术展览会”(第三届全国美展)中,戈沙的《星火燎原》,胡悌麟的《万水千山》《瑞雪》,靳之林的《长白林海》《桦林飞雪》入选。同年,靳之林、胡悌麟、傅植桂、王大维等四人在吉林省博物馆举办“联合油画展”,也是在这一年,刚刚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袁运生先生分配至吉林省,工作于长春市工人文化宫,在油画艺术的社会性普及与传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960年代中期,以朱大海、吴宇芳、张成久为代表的新一代油画家接续了现实主义的油画创作体系,使油画创作的队伍日益壮大。

吴宇芳 《毛主席在西柏坡》油画 1971年.jpg

吴宇芳 《毛主席在西柏坡》油画 1971年

  今天看来,这个时期的油画创作有着时代的共性:作品的主题和构思大多是作者深入生活的实际成果。当时绝大多数画家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真诚信奉生活是艺术创作唯一源泉的真理,每构思一件作品,都要到实际生活中去观察体验,少则几周,多则累月,甚至经年地“同吃、同住、同劳动”,不辞劳苦地“沙里淘金”。透过这些作品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真诚投入,而且至今依然嗅到浓郁而淳厚的生活气息。即使一些作品中有某种配合政治需要的痕迹,但仍具有其时代的真诚性。油画家们立足地域和生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建设,以带有理想主义的艺术实践,铸就了吉林油画的第一个时代高峰。

  

  改革开放后,新时期的吉林油画面貌豁然开朗,面对开放与多元的现代艺术思潮和艺术流派,吉林油画犹如特有的北方的气候:从严冬到盛夏并无太多春天的过渡一般,没有像南方同行那样经过“伤痕”“唯美”以及西欧现代主义样式演习般的演进,而是突发式地跟上了中国油画的现代起跑。新一代的油画家,从现实出发,吸取原生状态的文化资源,自觉地追求和珍惜地保持着属于自身的初始创造,凭借对时代急剧变化的切身感受,敏锐地捕捉到表现性油画艺术表现语言、风格与吉林地域精神形塑之间的契合点,准确地表现出艺术语言与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之间生命上、精神上的关联,迅速建立起具有表现性特征的油画创作体系,成为中国当代美术史中重要的艺术现象。

  这个创作体系从构建初始,就本土分蘖成两条线索:一条以王晓明、贾涤非、任传文、宋学智等为代表,创作风格多样且题材不囿于地域,以向内深化个体精神为主旨,注重生命剖析和社会性思索;一条是以赵开坤、王建国、刘大明、郭晓光等为代表,是对吉林地域的重构型创作,他们重视对吉林自然、人文的描绘与刻画,善于迸发式的、情绪化的运用技巧,具有外向的创作倾向。两条路径、多元的创作方法给予了他们广阔的表现空间。

王晓明 《未来世界》油画 1984年.png

王晓明 《未来世界》油画 1984年

  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王晓明作品《未来世界》获得金奖,成为迄今为止吉林省在全国美展中获得的最高奖,作品以写实性的语言,以小见大,从儿童的视角展现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人们对于未来世界的美好憧憬和向往;胡悌麟、贾涤非合作的油画《杨靖宇将军》获银奖,作品以“表现性的现实主义”手法,以悲壮、凝重的基调,塑造了抗联英雄杨靖宇将军的壮烈殉国,表现性语言的成功运用为吉林油画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路向。

胡悌麟  贾涤非 《杨靖宇将军》油画 1984年.jpg

胡悌麟  贾涤非 《杨靖宇将军》油画 1984年

  同时期的油画家们也都以自己强有力的专业探索形成独创面貌:赵开坤以气魄纵横的写生式语言对长白老林进行塑造;宋学智通过拓展材料的丰富性深化油画语言的抽象表现力;刘大明于光影聚散和哲性思辨中进行生活叙事;郭晓光以激情式的笔触和充满力量的造型描绘时代景观;任传文通过诗性的意象和情感的迹化来表现浮生况味;王建国则从社会观照与历史叙事的视角表现城市和乡村。在此后的全国美展及油画专项展中,他们不断斩获奖项,1989年刘大明作品《烧窑女》、刘晓光作品《笛》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1993年赵开坤的《通往长白山的路》获中国油画年展银奖;1997年任传文作品《润》入选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并获艺术作品奖;1999年刘大明作品《欢乐海洋》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2001年赵开坤的《老式缝纫机》获中国研究与超越小幅油画展艺术奖,等等。昭示着新时期的吉林油画冲破了原有的表现模式,转向对个性化艺术形式的创造,以激情涌动式的创作驱动着地域油画艺术的生长和成熟,在前辈油画家开创的现实主义油画发展道路上不断拓展油画本体并深化地域精神,走出学术自觉与艺术自省的时代之路,形成吉林油画的第二个创作高峰。

  进入21世纪,中国油画在经历了开放的文化环境中东西方不同艺术模式的启示和影响后,以高度的艺术自省在艺术风格和语言方面走向对中华文化特质的探索,2009年赵开坤以生命的体验创作而成的《长白老林》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铜奖,昭示着时隔十年之后吉林油画再一次获得国家层面的赞誉。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写意油画”概念的提出使油画探索的指向性愈发明确,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先生指出:“在全球文化交汇和交融的情境中,中国油画需要不断建构自己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评价体系,‘写意精神’的当代体现便是中国油画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由此,中国“写意油画”学派应运而生,吉林油画也尝试着新时代语境中的再一次风格转型,即注重强化中国艺术传统,汲取地域文化精髓,形成了“东北写意油画”创作群体。

王建国《守护家园》油画 2020年.jpg

王建国《守护家园》油画 2020年

  2015年,在“文脉传薪”中国写意油画学派名家研究展的近50位参展艺术家中,有5位出自吉林,分别是贾涤非、赵开坤、刘大明、王建国和任传文,体现出吉林油画时代性、文化性突出的创作优势。突出的地域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几代油画家的共同努力,范迪安先生曾评价吉林油画的特点是“阵容庞大、凝聚共识、心绪饱满”,近年来,吉林油画的创作群体人才辈出,既有刘兆武、李书春、刘向久、吴向东、曲鸽、张伟时、朴成浩、高岭、孙昌武、邰浩然、刘磊等中坚力量,也有吴大鹏、王培星、幺红岩等青年后辈,他们立足更为深邃的精神需要,显示出吉林油画生生不息的良好发展态势。

吴大鹏《致永恒的青春》油画 2019年.jpg

  吴大鹏《致永恒的青春》油画 2019年

  在群体发力的同时,政府相关文化部门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也是吉林油画再一次走向艺术高峰的重要保障。通过有组织的展览、研讨会等活动,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将吉林油画的创作成就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和传播:2015年在长春举办“绘境文心——胡悌麟作品文献展”,2017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与自然对话——赵开坤油画作品回顾展”,2018年在北京举办“学院表达与东北意象——东北表现性油画国内巡展”和“意象的魅力——北方写意油画作品展”,以及近年在长春举办的“四季长春”全国油画名家绘长春系列画展、“时代之光——第五届中国油画展”等,特别是自2019年开始举办的国家级双年展“精神·图式”——中国写意油画双年展,让长春成为东北写意油画的重镇,使中国美术界的目光聚焦吉林,以吉林力量推动中国写意油画迈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023年“风拂大地——王建国油画展”全国巡展又以风起东北、拂动四方的态势,促进了吉林油画在全国范围内社会及大众的广泛传播,并积极地介入到地域精神的时代提升之中。可以说,这一时期,吉林油画家依托长白山资源,注重挖掘区域文化中的思想内涵,通过参加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庆祝建党百年主题性创作以及全国巡展等方式,以更具思想性和文化性的创作,展现吉林山河之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创造性地续写着吉林油画的厚重文脉,并获得了国家层面的学术认同,构筑起吉林油画具有新时代特质的第三次创作高峰。

第三届“精神·图式”——中国写意油画双年展现场.jpg

第三届“精神·图式”——中国写意油画双年展现场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长白山、黑土地,四季分明的地理与人文景观是吉林油画的恒定底色,时代精神和民族品格则构成吉林油画的文脉谱系。美术理论家殷双喜先生曾指出:吉林省是抗联所在地,特殊的民族气息、地理精神和骨气支撑着吉林油画内在的正气。在传承中华文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走向文化自信的当下,期待油画家们共同努力,以更多礼赞时代、讴歌人民的精彩创作,展现吉林油画在时代行进中新的精神图景。

     (作者张红梅 系吉林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教授)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