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与文-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会议通讯】沃格林《天下时代》工作坊暨《思想与文化》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

发布日期: 2021-01-21   作者:   浏览次数: 98


202119-10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与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共同举办的“沃格林《天下时代》工作坊暨《思想与文化》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人文楼2102会议室举行,线上腾讯会议同时进行,共约六十余人参加。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重庆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近20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会议,并作会议发言。沃格林是20世纪重要的思想家,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历史哲学家,他对现代性、人类各大文明及其秩序及历史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其代表性著作有《秩序与历史》五卷、《政治观念史稿》八卷。本次研讨会是汉语学界以沃格林为主题的首次正式学术会议,其中受邀学者包括《秩序与历史》第4卷《天下时代》的译者叶颖老师,《政治观念史稿》《新政治科学》的译者段保良老师、贺方婴老师、孙嘉琪博士,以及《记忆》的译者朱成明老师等。


9日上午的开幕式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哲学系陈赟老师主持,哲学系系主任刘梁剑老师致辞。研讨会共分六场。首场围绕主题“沃格林与天下时代”展开。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陈赟老师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刘梁剑老师


清华大学唐文明老师首先以“灵知主义与天下时代”为题,分析了沃格林《天下时代》一书的整体背景与主要处理的问题:灵知主义,即意识之均衡的丧失所致的对于社会乃至宇宙的逃离。


清华大学唐文明老师


作为《天下时代》汉译者的北京师范大学叶颖老师,讨论了“反启蒙者沃格林”,比较了康德以来的启蒙主义的“thymos(激情、血气)、自由、历史的终点”与“反启蒙”的沃格林的“nous(奴斯)、节制与狂热、体认历史之为奥秘”等观点差异。


北京师范大学叶颖老师


浙江大学陈勃杭老师则从“意向性与启明性”的角度,探讨沃格林哲学的基本框架,抉发出他与胡塞尔的关系,并辨明关于事实的意向性真理与关于价值的启明性真理之不同。


浙江大学陈勃杭老师


研讨会第二场“沃格林与中国(一)”,则由清华大学陈壁生老师、中山大学李长春老师分别作“沃格林问题与中国”“沃格林的灵知主义批判及对中国思想的启示”主题发言。


清华大学陈壁生老师


中山大学李长春老师


与之遥相呼应的第四场“沃格林与中国(二)”,包括中山大学刘伟老师“天与神的分野”、清华大学博士生何青翰“论‘突破’与‘未突破’之间的《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段重阳“宋明理学中的宇宙论与形而上学”三份汇报。这两场报告深入阐发了沃格林历史哲学中的“宇宙论秩序”、沃格林对中国之天下的理解,沃格林思想对中国思想的自我理解的启发性与适用性等问题。


中山大学刘伟老师


清华大学博士生何青翰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段重阳


第三场围绕“经验、秩序与历史”展开。首先,陕西师范大学段保良老师、华东师范大学陈赟老师、张缨老师分别作“《历史中的经验和符号化的等价》译读”“从宇宙论秩序到普世秩序”“《天下时代》中的保罗和斐洛”主题发言。所言内容,分别涉及到沃格林原著译读、从宇宙论秩序到普世帝国与普世宗教的秩序之分殊化、从原初宇宙体验到灵性意识与智性意识的分殊化进展、沃格林对保罗的解读等,内容广泛而深入,引起了与会学者的热烈讨论。


陕西师范大学段保良老师


华东师范大学张缨老师


复旦大学博士生孙嘉琪与清华大学博士生郭潇分别以“我们需要一种怎样的历史哲学?——沃格林《天下时代》中的历史哲学线索”与“沃格林论‘不朽’”为题作了精彩发言,丰富了对沃格林的相关论题的研讨,引发了热烈讨论。


复旦大学博士生孙嘉琪


清华大学博士生郭潇


研讨会第五场、第六场则分别围绕“居间”与“实在”两个关键词展开,包括中国社科院贺方婴研究员的“居间与世界帝国”、浙江大学林志猛老师的“意识的均衡与失衡:沃格林《天下时代》论柏拉图和灵知主义”、上海大学肖有志老师的“沃格林《天下时代》的‘居间’问题”;重庆大学朱成明老师“真理、实在、经验、象征化”、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严博瀚“人如何参与实相:从伊利亚德到沃格林”五份报告。“居间”作为沃格林后期哲学最重要的概念,不仅关联着沃格林思想的结构,而且包含着对人以及历史意义的理解,它源自柏拉图哲学,但又有所不同,这些丰富的内容,在会议上得到了充分的讨论。随着论辩的深入,思想逐渐得以澄明:在原初宇宙经验的意识分化之后,居间(in-between)的生存张力结构得以显明,它将人的生存的位点界定在在时间与永恒、内在世界与超越、不朽与可朽的“居间”,居间意味着无论是人还是世界,无论是居间的超越极与内在极,都无法实体化,都不能以一端取消另一端,实在的真理在于保持意识的平衡,人对实在的参与意味着张力性的居间性生存。在张缨老师主持了闭幕式后,本次工作坊完满结束。


中国社科院贺方婴研究员


浙江大学林志猛老师


上海大学肖有志老师


重庆大学朱成明老师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严博瀚


(文/蒋鑫 图/金雯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