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蔡家宅

鎖定
蔡家宅,位於海南省瓊海市博鰲鎮留客村,佔地面積約193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3670平方米,始建於民國時期(1912年—1949年)。 [22] 
蔡家宅是由留客村寓居印尼的富商蔡家森、蔡家錦、蔡家宏和蔡家炳等四兄弟在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共同回鄉建造的一個具有濃郁南洋風格的中西合璧式建築羣落,共包括4座宅院,其中以蔡家森的宅邸規模最大,也保存的最為完整,是海南僑鄉民居的突出代表,被稱為“海南僑鄉第一宅”。 [22] 
2004年7月27日,“蔡氏民居羣”(蔡家宅)被列入瓊海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3]  2006年5月25日,蔡家宅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 
中文名
蔡家宅
地理位置
海南省瓊海市博鰲鎮留客村
所處時代
民國(1912年—1949年)
佔地面積
1930 m²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08:30—18:00
編    號
6-1032-5-159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蔡家宅歷史沿革

蔡家宅建設背景

留客村共有176户,居住着蔡、莫、餘、朱、陳、韓、王、盧、周、覃十個姓氏。其中旅居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香港、澳門等地的華僑有1000多人。清末,留客村的青壯年男子多從村口的古渡口乘船,經萬泉河漂洋過海當“番客”出外謀生創業。蔡家宅的主人蔡家森有四兄弟,父親早逝,家境貧寒,蔡家森帶着兩個弟弟跟隨“去番”的人潮,前往印度尼西亞謀生。他們從事橡膠種植和船務航運,蔡家兄弟最終成為富商和印尼“番客”中的僑領。 [6] 

蔡家宅發展歷程

民國十六年(1927年),蔡家森等興建蔡家宅。 [6]  [17]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蔡家宅建成。 [17] 
20世紀40—50年代,蔡家宅曾是抗日遊擊隊的交通站,也曾用作國民黨一團部駐地,還先後成為樂會縣朝陽人民政府辦公室兼朝陽鄉糧所、公社公共食堂等。 [6] 
2008年9月,瓊海博鰲鎮蔡家宅維修方案編制完成。 [8] 
景點風光
景點風光(5張)
2009年(至2019年),瓊海市陸續對蔡家宅的四座主建築進行逐一修繕,升級改造了蔡家宅內部展覽; [10-11]  同年(至2016年),國家文物局先後批覆蔡家宅的保護修繕、安防、消防、防雷和展示利用工程項目,並由中央財政安排文物保護專項補助資金1500餘萬元。 [14-15]  [18] 
2012年,蔡家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編制完成。 [16] 
2019年8月,瓊海市引入社會資本,進行“瓊海市博鰲蔡家宅文化旅遊區暨美麗鄉村建設項目”開發建設,其中“瓊海市博鰲蔡家宅文化旅遊區”為“2020年海南省重點建設項目”,其主要建設內容為蔡家宅(蔡家花園改造、周易百果園、新建保護圍欄等)及周邊美麗鄉村環境整治11.6萬平方米。 [9]  [12]  [23] 

蔡家宅建築格局

蔡家宅建築結構

蔡家宅東南向西北坐落,地勢偏高,水陸交通便利,北側是萬泉河,南側是高低起伏的丘陵,遵循着中國風水理念,是一座龐大而完整的二層三廳四合院中西合璧式樓房建築,由蔡家森宅、蔡家炳宅、蔡家錦宅和蔡家宏宅四座宅院組成,四棟建築外形大體相仿,單體建築平面均呈凹字形,宅前以圍牆形成院落,其中保存最為完好的是長兄蔡家森的宅第。外形酷似城堡,內外佈置都“藏風納氣”,四座大宅環池而建,四棟建築物組成一個羣落,總建築面積約3670平方米,總佔地面積約1930平方米,中央是一個蓮花池塘,佔地約600多平方米。 [1]  [2]  [4] 
蔡家森宅猶如一座堅固的城堡,立面上可以分為三段式:最下面為毛石底座上鋪混凝土找平,中間為屋身部分,用海南傳統的青磚砌築而成,檐部由南洋風格的寶瓶柱欄杆和中國傳統的兩坡青瓦屋頂構成。門窗框處用祥雲圖案略加裝飾,大方而美觀。防禦性的角樓立於建築兩端,增添了立面構圖中的豎向元素,讓建築更顯挺拔高大。琉璃花窗與檐口寶瓶欄杆等構件又為原本粗獷的建築增添了一絲秀美,給予剛中帶柔的感覺。 [4] 

蔡家宅建築特色

蔡家宅在建築主體上還是以海南傳統建築風格為主,但建築的細部裝飾上則更多融入了西方的建築裝飾元素。南洋風格是蔡家宅建築的明顯風格,青磚大瓦加鋼筋水泥,屋脊的翹頭、風火牆、女兒牆既保留着海南民居的地方特色,又大膽使用西方的浮雕圖案。兩進正屋前檐和門窗上雕刻着精緻的花草鳥獸,龍鳳宮燈等傳統的吉祥圖案,而欄杆扶手及檐部女兒牆上則用西方的立體花籃和古羅馬人頭像作為裝飾元素,屋頂保留海南民居的草尾灰塑屋脊翹頭的同時又大膽使用西方几何圖案,並將二者柔和使整個屋頂別具一格,美觀大方。正屋不設樓閣,雙坡頂,其建築的主體部分依然使傳統的中式風格,傳統的裝飾風格也主要體現在正屋和室內部位上,二層廊道部分的藝術裝飾則以南洋風格為主,藝術風格明顯受到南洋文化的影響。建築結構部分採用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增加了傳統磚木抬梁結構的建築更加堅固和實用。東方和西方的建築理念在這組建築中得到有機的統一。 [4] 

蔡家宅主要建築

  • 蔡家森宅
蔡家森宅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宅院共開大小門户35個,大小窗户104個,兩個天井。宅院是一座龐大而完整的二層三廳四合東西式樓房,院廳堂三進,兩個天井便於休閒、採光,環廊繞着庭園四周建築成一圈,具有擋風遮光蔽雨的功能,並作為二樓的陽台。外牆為碉堡式的防禦性高牆。該宅院沒有相似的房型,每間正廳和卧室均為獨特的佈局,廳堂三進,極具設計感。兩側有多間橫廊樓閣,四周有廚房、柴房、衞生間、浴室和豬舍等,宅院旁有一株800年樹齡的重陽木。 [1]  [2] 
蔡家森宅平面佈局為瓊北傳統民居雙邊雙掛球形式衍變而成的,由兩進正屋、兩側兩層橫屋、前後庭及圍牆圍合而成,外牆由三層和四層的青磚砌成。整個建築院落的屋側兩進橫屋一樓是兩個入口,符合開門朝向。正屋、前庭和後庭的四周都分別有帶供券的兩層環廊相連。正屋採用海南漢族傳統建築的一明兩暗式格局。明間稱作掛廳,是會客、祭祖的公共空間,兩邊次間為卧室。卧室二樓樓閣處以坤甸木板鋪設,二層屋外的廊道則用混凝土結構。正屋兩側均為兩層的橫屋,屋面為雙坡屋頂烽火山牆,上鋪小青瓦。橫屋二層頂部設計為平頂的開放露台,設有環廊,可以從環廊進入任何一間房間,四周有南洋風格的彩色浮雕欄杆,方便人們休閒觀景和眺望動靜,宅前左右兩角建有角樓,樓上設有眺望口和射擊孔,使防禦性極強的整棟建築顯得高大威嚴。 [1] 
  • 大門
蔡家宅將路門與橫屋合併設置,這類建築遠看上去如同堅實的堡壘,正屋面對的照壁不設門樓,僅在側面橫屋開啓進入庭院的路門。雖然這些民居建築都為瓊僑歸國所建,但他們自小便接受中國的文化禮制薰陶,深受其影響,在建設房屋時依舊秉承了當地傳統的風水理念,對正屋朝向,路門位置選擇及院落排水方向都極為重視,認為這些因素都是家族人丁興旺、財源廣進的影響因素。 [3] 

蔡家宅文物價值

蔡家宅是近代南洋文化背景下的瓊北民居的典型代表,是20世紀30年代海南建築文化的典型代表,不僅保留了海南民居的風貌,還具有了西洋建築的特點,開創了海南近現代建築的一種獨特形式,這種中西合璧的形式,體現了海外華人強烈的民族意識及所受到的西方文化影響自建成之後便成為海南近代滄桑歷史的見證。 [2]  [4]  [5]  [18] 

蔡家宅歷史文化

  • 相關人物
蔡家森,民國時期印尼僑領,清宣統三年(1911年)旅居印尼,以橡膠種植業及航運業起家,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曾作為印尼華商代表被中國政府特邀到北京參加國慶觀禮,蔡家宅即由蔡家森等兄弟四人修建。 [19] 

蔡家宅文物保護

2004年7月27日,“蔡氏民居羣”(蔡家宅)被列入瓊海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3] 
2006年5月25日,蔡家宅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 

蔡家宅旅遊信息

  • 地址
蔡家宅位於海南省瓊海市博鰲鎮留客村。 [20] 
  • 門票
蔡家宅免費對外開放。 [21] 
  • 交通
從大樂大橋的南橋頭往西,沿路面較窄的X161縣道開行3千米,便可到達蔡家宅(瓊海市博鰲鎮留客村)。 [2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