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陈跃红

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展开4个同名词条
陈跃红,男,籍贯贵州省贵阳市。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原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 [1-2]曾任职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专任副教授(1994)、校管岗位(A3级)、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中文名
陈跃红
国    籍
中国
民    族
主要成就
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 [2]
出生地
贵州省贵阳市
代表作品
《欧洲田野笔记》
性    别
职    称
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 [1]

人物经历

播报
编辑
荷兰莱顿大学博士候选人(1999-至今,导师为慨精全W·L·Edema教授,现任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硕士(1991,导师为乐黛云教授)。
贵州大学文说故钻学学页照坑鸦士(1982)。
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访问学人(1992),师从安东尼·渗危备元泰特罗教授(Antony Tatlow,前国际布莱希特学会主席)学习戏剧和比较文学理论。
荷兰莱顿大学访问学人(1996),师从伊维德教授(W·l·Edema,当时为莱顿大学文学院长,汉学院长)学习西方中国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朵糠垫韩国国立忠南大学交换教授(1999—2000)。
台体归湾实践大学客座教授(2003春季学期)。
社会和学术团体职务:中辨堡应国比较文学学会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中文系党委委员,研究所党支部书记。

主要贡献

播报
编辑

学术研究

专业教学和研究领域:
比较文学理论;比较诗学;西方中国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汉译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对外汉语以及中国文学教学。
研究生教学:
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和国外大学开设过十多门课程。其中主要有:“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原著选读”“西方中国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西方文论与中国文学研究”、“比较诗学”、“比较诗学原著选读”、“中国文学的域外读解”等。
自1994年以来,作为研究生导师,先后指导过17名(中外)研究生,已毕业12人、4人赴美国哈佛、芝加哥等名校攻读博士学位,2人北大攻读博士学位。同时协助乐黛云教授指导过两名博士研究生。

人物著述

著作
1.《欧洲田野笔记》,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
2.《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合作),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2002年列入国家十五重点教材,已7次重印)。
3.《比较诗学导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即出)。
4.《比较文学》(合作),1997年(国家教委“95”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已四次重印)。
5.《中国语特讲》(合作),韩国忠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6.《中国傩文化》(合作),新华出版社,1991年。
7.《文学的现状与构想》(合作),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
论文(自1991年以来部份论文)
1.语言的激活:言意之争的比较诗学分析,《文学评论》,1994.4。
2.走出困扰--文化交流中的误读,《国外文学》,1994.2。
3.阐释的权利--当代文艺格局中的比较诗学,《北京大学学报》,1994.1。
4.文化壁垒,文化传统,文化阐释--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误读与出路,载《独角兽与龙:中西文化交流国际会议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5.活句与死句:道家美学的语言策略,载《面对世界--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三届年会暨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8。
6.天国的竖琴:中西诗学中的死亡意识分析,载《第十三届国际比较文学大会中国学者论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
7.汉语诗学阐释理论的转化与重建,载《环太平洋文学与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
8.历史语境与学科定位,载《东方丛刊》,1995.3。
9.后现代与中国美学风范,载《社会科学探索》,1995.5。
10.后现代思维与中国诗学精神,载《北京大学学报》,1996.1。
11.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文化挑战,载《中国社会科学》,1996.1。
12.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文化挑战,载《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1997年第四期。
13.虚拟现实与反面乌托邦,载《通俗文学评论》1996.3。获湖北省“改革、发展、稳定”专题优秀论文奖,1997年。
14.走出古典的泥沼,载《中国比较文学》1997,1,《新华文摘》1997年第七期,全文转载。
15.改良的西方话语与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实,载《中外文化与文论》第二集,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
16.傩文化奇观,载《中华文明之光》(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17.西方理论与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阐释(1),载《东方丛刊》1999年第一期。
18.文化的冷感,载《跨文化研究》第二集,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年5月。
19.文学合法性的挑战,载《中外文化与文论》第六集,四川大学出版社,1999年。
20.学术的国家意识与国际意识,载《中国比较文学》1999年第二期,上海。
21.误读与悟读,载《文化传递与文学形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
22.文化的惯性与出轨,载《跨文化研究》第三集,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年1月。
23.比较诗学:成规与突围,载《迈向比较文学新阶段——中国比较文学第六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
24.“学术国际化”种种,载《天涯》,2000年第四期。
25.汉学家的文化血统,《国际汉学》第八辑,2003。
26.阐释学与比较文学,载《多边文化研究》第一卷283-311页,新世界出版社,2001年。
27.西方理论与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阐释(2),载《多边文化研究》第一卷262-282页,新世界出版社,2001年。
28.文本:在网络空间狂欢,载《文艺争鸣》,2002年1期,获第三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三等奖(2003)。
29.也走自己的路——对话录之一,载《世纪印象——百名学者论中国文化》,华龄出版社,2003年。
30.比较文学学学科身份与体制建构,载《中国比较文学》,2003年第二期。
31.网络时代与比较文学的发展,载《中国比较文学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一期。
32.比较文学:学科规范与学科建设,载《第七届中国比较文学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江苏人民出版社
33.向生而死:论中国文学中的生命意识。载《多边文化研究》第二卷,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
34.比较文学的学科身份与体制建构,载《中国比较文学》,2003年第一期。
35.Cultural Barriers,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and Cultural Misreading,载于LA LICORNE ET LE DRAGON,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36.By Experiencing Life to Comprehend Death : the sense of life in Chinese literature,载《东亚比较文学史》(中日韩合编),第一卷,2004年即出。
37.(音像作品)《傩的文化精神》(主撰主讲),为“中华文化讲座电视系列片”之一。中美合作出版,1994年。
38.(音像作品)《傩文化奇观》(撰稿主持),“中华文明之光”专题系列之一,中央电视台,1998年。

出版图书

播报
编辑
  • 作者名称 陈跃红
    作品时间2005-2-1
    《比较诗学导论》是 2005年2月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学术类图书,作者是陈跃红 。
  • 作者名称 陈跃红
    作品时间2008-1-1
    《中国傩文化》是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跃红
  • 比较文学原理新编
    作者名称 陈跃红
    作品时间1998-8
    《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内容简介:“比较文学”是一门文学理论课,它探求文学创和和文学阅读的规律,根据这些规律订出一套科学方法来指导创作和阅读实践。“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而是总体文学。“比较文学”的原理和比较、综合的方法也适用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其它学科,对人文科学来说,尤...
  • 欧洲田野笔记
    作者名称 陈跃红
    作品时间2001-1

获奖记录

播报
编辑
1.《傩的文化精神》(主撰主讲),为“中华文化讲座电视系列片”之一,获首届全国优秀教育音像出版物集体一等奖。国家教委、新闻出版署,1996年。
2.《比较文学概论》课程,(四人合作),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年。
3.《虚拟现实与反面乌托邦》,论文,湖北省“改革、发展、稳定”专题优秀论文奖,1997年。
4.《天国的竖琴》北京大学第四届社会科学论文奖二等奖,1994年。
5.《走出古典的泥沼》,北京大学第六届社会科学论文奖二等奖。1998年。
6.韩国基金奖(研究奖),1998年12月。
7.北京大学安泰教学奖,2001年。
8.文本:在网络空间狂欢,获第三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三等奖(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