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陈国良

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属材料专家
展开59个同名词条
陈国良(1934年3月2日—2011年5月25日),江苏宜兴人,金属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金属学会会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
陈国良于1955年从北京钢铁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历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导师、材料系主任、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及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务;1960年受命领导建设了高温合金实验室;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5年获得美国金属学会杰出成就奖 [2];2009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3];2011年5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4]
陈国良主要从事高温合金物理冶金、高温部件力学冶金及寿命估算、金属间化合物新型结构材料、大块金属玻璃及其他新金属材料、雾化喷射成型技术等材料置备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研究 [5]
中文名
陈国良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
出生日期
1934年03月02日
逝世日期
2011年05月25日
毕业院校
北京钢铁学院
职    业
教学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金属材料学》《高温合金学》
主要成就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信    仰
共产主义
性    别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1934年3月2日,陈国良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市。
1951年9月—1952年9月,在北洋大学(1951年更名为天津大学)冶金系学习。
1952年9月—1953年9月,因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转入清华大学学习。
1953年9月—1955年9月,转到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金相热处理专业学习。
195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5年9月,从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本科毕业后留校工作。
1960年,由于中苏关系破裂,冶金工业部下达指令:北京钢铁学院马上组建高温合金专业,抽调相近专业四年级的学生,学习高温合金1年,1961年必须出毕业生。陈国良受命领导成立了高温合金教研室,他带着四五名个年轻教师创立了北京钢铁学院高温合金专业 [6]
1979年8月—1981年9月,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和研究。
1980年,陈国良作为中国高温合金研究人员,首次出国参加国际高温合金会议,他的“提高铁基合金的长期组织稳定性和脆化”研究,被评为会议唯一的最佳论文奖 [6]
1989年11月—1990年7月,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田纳西大学及德国马普研究所。
1992年1月—1998年9月,担任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1998年1月—2011年5月,担任北京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2003年3月,担任南京理工大学教授 [7]
2011年5月25日上午10时18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4]

主要成就

播报
编辑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陈国良研制成功石油催化裂化能量回收烟气轮机铁基和镍基二代高温合金轮盘等关键部件,得到大量应用,效果显著;结合中国资源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含镁镍基合金;解决铁基合金的晶界脆性。建立疲劳蠕变交互作用图和部件寿命估算新方法;在新金属材料领域有重要创新成果;发现铌提高钛铝合金抗氧化性及高铌合金相关系,其高铌钛铝合金被誉为高性能钛铝合金的“首例”;块体非晶结构研究受到重视 [8]
  • 学术论著&专利
根据2020年5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陈国良发表著作和译著,主编专著9本,学术论文350篇及学术报告75篇,获得专利4项 [8]
出版时间
名称
出版社
1988年
《高温合金学》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9年
《有序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物理金属学基础》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0年
《金属材料学》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0年
《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1年
《块体非晶材料》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学术交流
陈国良多次组织中国国内和国际专业会议任会议主席及做特邀报告,并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田纳西大学、德国马普所担任高级研究人员 [9]
  •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0年5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陈国良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奖四等奖2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 [8]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90年
YL型烟气轮机用GH132大型涡轮盘和K213合金精铸叶片的研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997年
高温合金中微量元素的控制及其作用研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人才培养

  • 教育思想
陈国良认为:勤学多思,才会有更多的创新。他以郑板桥“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作为研究学问的座右铭。“删繁就简三秋树”是说要抓住基础、核心,书要越读越薄,学问要越做越精;“领异标新二月花”是要自主创新,这是他做学问、写文章的根本。他说:一流的大学教师,必须有严谨创新的学风,要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使整个校园具有严谨创新的氛围和环境;要切忌浮躁和短期功利行为,要强调在实践中求实,在严谨中创新 [6]
  • 指导学生
根据2020年5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陈国良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50多人 [8]。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为了解决国家急需的高温合金高级技术人才,共培养了高温合金本科生及进修教师480名。
  • 学科建设
1960年,陈国良领导建设了高温合金实验室。1987年通过国家教委金属材料专业博士点全国评估,名列第一 [10]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99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4年
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20周年先进个人奖
2005年
美国金属学会杰出成就奖
美国金属学会 [2]
2009年
何梁何利基金会 [3]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成就金牛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高温合金杰出贡献奖

社会任职

播报
编辑
时间
担任职务
1989年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金属间化合物与大块非晶合金委员会理事长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委员 [11]
教育部科技委委员
《INTERMETALLICS》杂志(国际金属间化合物)中国主编
《INTERNATIONAL MATERIALS REVIEW》(国际材料科学评估)编委会委员 [12]

人物评价

播报
编辑
陈国良是一个治学严谨、勇于探索的学者;一名重德崇才、诲人不倦的教师;一位志存高远、求实创新的院士。他集自己50年的科研、教学之经验,以他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厚的学术底蕴,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创新之路。他重视年轻研究人员的培养和教育,无私和高尚地把自己多年的研究领域和课题传给年轻人,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体现出一名科学家高尚的情操 [6](《北京教育》评)
陈国良学风正派,治学严谨。他在高温合金、金属间化合物新型结构材料、块体金属玻璃材料,高温部件寿命估算等先进金属材料领域做出重大贡献 [13](何梁何利基金会评)
陈国良为解决歼六飞机发动机涡轮盘质量做出重要贡献 [10](中国工程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