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蝇类总称
展开3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蚋,一类与蚊子家蝇相近的、小的、吸血蝇类的总称。蚋的几种微小的种类叫作摇蚊(midges)。在英国,蚋这个词的意思通常就是蚊子。
蚋有两个薄膜状的翅膀,长而有关节的腿,大眼睛和小触角。脆弱的躯体经常会有软的多毛的覆盖物。蚋的吸管(或嘴)适合于刺穿和抽吸。幼虫通常是在水里面孵化。 [1]
中文名
外文名
buffalo gnat,blackfly
别    名
沙蚊
拉丁学名
Simuliidae
动物界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亚    门
有颚亚门Mandibulata
昆虫纲Insecta
亚    纲
有翅亚纲Pterygota
双翅目Diptera
亚    目
长角亚目Nematocera
蚋科blacklies
1660余种
分布区域
北温带及亚北极地区
详脚体妹细解释仔拔兵:蚋
ru己欠蜜ì
【腿腿才名】
小蚊。又名沙蚊〖midge〗
小蚊曰蚋堡榜戒验讲凳户。——《通俗文》
蝇蚋姑嘬之。——《孟子·滕文公上企项达霸》
主要是蠓科、瘿蚊科和摇蚊科的任何种小双翅蝇,其中很多都能够咬人疼痛并且还有某些是人类和各种其它脊椎动物寄生虫的中间宿主传播者。如:蚋翼(比喻极微小);蚋蠓(蚋和蠛蠓) [2]

形态特征

播报
编辑
蚋亦称水牛蚋(buffalo gnat)或火鸡蚋(turkey gnat)。
双翅目蚋科(Simuliidae)昆虫。成虫形似蝇而小,深褐色或黑色,俗称“黑蝇”。因背驼,又称“挖背”。对人的危害主要是叮吸人血,被刺叮处常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奇痒以及炎症与继发性感染。蚋可作为盘尾丝虫病的媒介 [1]。全世界已知1270余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及亚北极地区,中国已有百余种,主要种为北蚋(Simulium subvariegatum)和毛足原蚋(Prosimuliumhirtipes)。触角和足粗壮,口器短,适於吸血,翅薄如纱罗。
幼虫和蛹生活在流水中。羽化时出蛹壳,随气泡升到水面而飞去。成虫体长约2~5mm,翅大,足短。雌蚋两复眼分离,雄蚋两复眼几乎相接。口器刺吸式。中胸发达,背面隆起如驼背。
繁殖衍生
蚋的发育为完全变态(见图1),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卵、幼虫和蛹在水中发育,成虫在空中生活。完成生活史需3~5周到5~6个月,
主要取决于水温。整个生活史2~3.5个月。雌蚋寿命约2个月。
:略呈圆三角形,在20~25℃,约5天孵化。卵产于清洁流水中的水草、落叶、树枝或石块上,成堆或排列成鳞片状。每一雌虫平均产卵150~500粒,最多达800粒。 [1]
幼虫:呈圆柱形,后端膨大。有6~9龄,刚孵出的幼虫长约0.2mm,淡黄色,以后颜色变暗,成熟幼虫4~15mm。幼虫借助其涎腺分泌的细丝粘着于栖附处,以免被急流冲走,以水中微生物为食,多次蜕皮后结茧化蛹。头部前端有1对放射状排列的刚毛,称口扇;前胸腹面中部有一只具小钩的胸足;腹部尾端有一个具小钩的吸盘和一个可伸缩的肛鳃。幼虫以水中微小生物为食,约3~10周发育成熟。
:成熟幼虫在一个前端开口的茧内化蛹。茧体的后端粘附于水中石块或植物上,约1~4周羽化。
成虫:初羽化的成虫栖于孳生地附近的草丛和灌木丛里,不久,雌蚋交配后开始吸血,吸血后卵巢内的卵方成熟。蚋每年繁殖的代数视种类和水温度而异,有的一、两代,也有的至五、六代。以卵或幼虫在水下或冰下越冬。 [1]

生存习性

播报
编辑
雌蚋交配后开始吸血,雄蚋不吸血,多数吸家畜血,也吸人和其他哺乳类动物及鸟类的血。通常白昼吸血,且在日出和日落前后出现 2个刺叮高峰。多数种类的雄性亦吸植物汁液,其口器不适于深刺,故叮刺吸血过程中亦吮食组织液蚋栖息于野草上及河边灌木丛,有泉水、溪流或河流的地方,产卵在山泉、溪流、河水以及路旁清洁流水沟内的水草、树枝、叶片或石块上。成虫飞行力强,白天活动。飞行距离达2~10km。蚋出现于春、夏、秋三季,以6~7月为活动高峰。 [1]
传染危害
雌蚋叮人吸血可传播盘尾丝虫病 ,造成失明或皮下结节。人被蚋刺叮后1分钟始感疼痛,局部红肿发痒,甚至发炎、溃烂,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特别是大量刺叮可引起皮炎,可有强烈的过敏性反应,继发感染淋巴腺炎,淋巴管炎及“蚋热”等。 [1]巴西的亚马孙蚋传播欧氏丝虫。还有些种类能传播家禽的白血球孢子病。有记载,马、骡可因蚋的叮咬或因大群的蚋堵塞鼻孔而窒息死亡。

种群分布

播报
编辑
拉丁美洲、非洲:恶蚋、蟹蚋、淡黄蚋、金蚋 [3]
巴西:亚马孙
中国北方常见种类有:斑大蚋(Titanopteryx maculata)、亮胸吉蚋(Gnus jacuticum)、褐足维蚋(Wilhelmia turgaica)巨特蚋(Tetisimulium alagensis)等。 [1]
防护措施
防制可参考“蠓”
1.在有蚋地带野外作业的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可涂擦驱避剂,或可燃点艾草、树枝,以烟驱蚋。
2.在人口聚居区,应搞好环境卫生,填平洼地,消灭孳生场所;对成蚋出入的人房、畜舍和幼虫孳生地的沟、塘、水坑等环境用敌敌畏和苏云金杆菌血清型H-14制剂、二二三、马拉硫磷溴氰菊酯等进行滞留喷洒,等喷洒溪流、泉水或草丛林木可消灭蚋的幼虫和成虫。
3.出现局部肿、痒时,可用10%碱水或氨水或用清凉油擦拭。
加强个人防护,用驱避剂。涂擦避蚊胺等驱避药可防蚋的叮咬。在西非和加拿大用以索虫科线虫和微孢子虫进行杀灭蚋幼虫的研究,已获初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