榼藤

[kē téng]
豆科榼藤属植物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榼藤(Entada phaseoloides (L.) Merr.)是豆科榼藤属的常绿木质大藤本植物,茎扭旋;枝无毛;主脉两侧的叶面不等大,网脉两面明显;叶柄短;穗状花序长15-25厘米;荚果长达1米,宽8-12厘米;种子近圆形,扁平,暗褐色;花期3-6月,果期8-11月 [7]。“榼”泛指盒一类的东西,据《南方草木状》描述:“其壳贮药,历年不坏”。把榼藤豆子掏空后,当成盒子,用来保存药品,放几年都不坏,“榼藤”便因此得名 [8]
榼藤原产于中国台湾 [9],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西藏等省区有分布,东半球热带地区广布。生长在山涧或山坡混交林中,攀援于大乔木上 [10]。榼藤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濒危(EN) [12]
《开宝本草》中有记载“榼藤子味涩、甘,平,无毒,烧灰服用,可以治疗蛊毒、五痔、血病等病症” [11]。全株有毒,茎皮的浸液有催吐、下泻作用,有强烈的刺激性 [10],为七味榼藤子丸等中成药的重要组成药物 [13]。榼藤可以炒后食用,也是天然工艺品。种子可用于做项链等饰品,叶子可用于做肥皂代用品,茎可用于制纤维、造纸等 [9] [5]
中文名
榼藤
拉丁学名
Entada phaseoloides (L.) Merr.
别    名
过江龙、牛眼睛、牛肠麻、眼镜豆、植子藤、榼藤子
豆目 [6]
榼藤
分布区域
云南、西藏、福建、台湾、广东、广西、香港
命名者及年代
(L.) Merr.,1914

植物学史

播报
编辑
把榼藤豆子掏空后,当成盒子,用来保存药品,放几年都不坏,“榼藤”便因此得名 [8]

形态特征

播报
编辑
常绿、木质大藤本,茎扭旋,枝无毛。二回羽状复叶,匪喇长10-25厘米;羽片通常2对,顶生1对羽片变为卷须;小叶2-4对,对生,革质,长椭圆形或长倒卵形,长3-9厘米,宽1.5-4.5厘米,先端钝欢击组,员耻才微凹,基部略偏斜,主脉稍弯曲,主脉两侧的叶面不等大,网脉两面明显;叶柄短。穗状花序长15-25厘米,单生或排成圆锥抹润乃花序式,被疏柔毛;花细小,白色,密集,略有香味;苞片被毛;花萼阔钟状,长2毫米,具5齿;花瓣5,长圆形,长4己杠毫米,顶端尖,无举蜜键键毛,基部稍连合;雄蕊稍长于花冠;子房无毛,花柱只体良丝状。荚果长达1米,宽8-12厘米,弯曲,扁平,木质,成熟时逐节脱落,每节内有1粒种子;种子近圆形,直径4-6厘米,扁平,暗褐色,成熟后种皮木质,有壳懂辨光泽,具网纹。 [1] [14]
榼藤榼藤榼藤榼藤榼藤榼藤榼藤
榼藤

产地生境

播报
编辑
榼藤分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和澳大利亚热带地区,在中国分布于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西藏、海南等省区。生于海拔100-700m的山涧或山坡混交林中,攀援于大乔木上。 [1-2] [15]

生长习性

播报
编辑
榼藤
榼藤有强大的攀缘茎,滕茎长可达50米甚至更长,常从山谷溪边的大树上攀爬到山谷另一边的大树上;其茎常扭旋,纵横于山谷河流上空。在雨林中常常可以见到它们犹如盘龙缠绕于大树之间。榼藤的花期为3-6月,果期8-11月。雨季到来时,是榼藤的种子成熟的时候。豆荚在成熟之后逐节脱落,巨型种子便随着河水来到下游,在沉积泥土中迅速发芽生长。榼藤生长非常迅速,2年就可攀爬到10多米高的树冠顶层,5年就可开花结果。 [1-2]

主要价值

播报
编辑
榼藤
药用价值:榼藤的根、藤茎和种子均可入药。根和藤茎具有活血祛风、壮腰固肾之功效,可治疗风湿关节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和骨折等病症。种子(榼藤子仁)具有利湿消肿的作用,用于治疗黄疸、脚气、脾胃虚寒、恶心呕吐、腹泻、小便不利、肾虚腰痛、肝气郁滞和水肿等病;种皮研廓成软忤可治皮肤瘙痒、湿疹和疮疡溃烂不愈等。 [2]
工艺价值:榼藤种子色泽美观,外壳坚硬耐磨,是较好的工艺品原材料,市面上有不少以它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工艺品,如平安豆、挂坠和车挂。 [2]
榼藤
食用及其他价值:全株有毒。在印度群岛,嫩叶可生吃或者煮熟吃;种子含淀粉及油,种仁含油约17%,经处理后方可食,在南非被用作咖啡代替品。茎皮及种子均含皂素,可用作为肥皂的代替品。在菲律宾等国家,用茎皮经过浸泡全软,纤维散开后,进行摩擦至有泡沫,用来清洁头皮。树干可用于做火柴梗等。在欧洲还有用种子做鼻烟的。 [1-2]

保护现状

播报
编辑
保护级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濒危(EN) [3];列入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EN)。 [4]
致危因子:直接采挖或砍伐。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