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李赛和

潮剧艺人
李赛和,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人, [3]潮剧演员,是潮剧“活五”的佼佼者,而且是当今潮剧界仅有两位能唱颤舌者之一。
中文名
李赛和
别    名
鹦哥
籍    贯
汕头市 [3]
性    别
国    籍
中国
职    业
演艺 潮剧演员

人物简介

播报
编辑
李赛和是潮剧“活五”的佼佼者,李赛和有一副金嗓子,开口声如铜钟、字正腔圆、感情充沛、甜美无比,他的高音激情昂扬;低处犹如行云流水,清雅柔婉,表现出人物的气质,树起了鲜明 的人物形象。他在《南冠草》中饰爱国诗人夏完淳,唱词中,记得有一拔放句“更可恨,可恨那班高官厚禄者,认贼作父丧尽天良……”的“恨”字,即下调唱到高音处,响彻云霄,气壮山河,李赛和童伶时卖入老三正顺香班受教于名师黄玉斗先生,结合自身的优越条件,将装饰音唱得极其美妙动,自成一格。他成功地塑造了《嫦娥奔月》中的地茅仔逢蒙、《游龟山》姜乎永棕中的田玉川、《南冠草》中的夏完淳、《烈女报夫仇订只》颈束中的尚清和及乃尝符《红楼二尤》中的柳湘莲等等。
都说高超的艺术造诣能“余音绕梁三日”,霉纸凶李赛和声艺术的“余音”却永远存在人们的脑海中。他昔年在《鹦哥对唱》一剧中扮演鹦哥,模仿鸟鸣叫声,在曲调中运用颤舌头(花舌)糠员慨技法演唱,声情并茂,一声长鸣,掌声四起,获得高度评价和赞赏,不知倾倒了多少观众。 [1]

演艺经历

播报
编辑
李赛和12岁的时候卖身老三正顺香班,此前他在新天彩纸影班,初学旦角,扮演《三娘担火》的三娘,已见唱功。家里因当年葬爷爷高利贷了2担粟,后来利滚利,竟滚到25担粟。1942年李赛和卖了28担粟,还了债,家里仅剩3担。后来家里常是靠赛和在维持。
入戏班不到一个月,李赛和就登台演出了。李赛和是天生的戏胚子,声音坚实,扮相也佳。戏班先生林先玉为他量身定做了一个角色——《苏后复国》中的鹦哥,鹦哥一角,成功地利用了赛和的颤舌,欢悦的、急怒的、悲凄的……赛和的舌花堪称一绝,他在剧中模仿鸟鸣叫,一声既出,掌声四起。他在表现鹦哥垂死时,鼻涕快流及地时又吸回去。据说这出戏是老三正所到之处的首演剧目,而且在鹦哥对唱一场,李赛和说最少得有10次掌声以上,不然戏歇后就得挨先生打。
到处都有李赛和的戏迷,他们用各种方式表达了对赛和的心意。老人犹记得在汕头大观园戏院演出时,中午时分,整个戏班51个童伶排着队由亲丁前后看守着去上厕所,有戏迷就在那里候着,等及看到赛和,就非常满足,然后趁机送点礼物。戏迷的礼物有时是一腿鹅肉,有时是一只猪脚,有时是几个银元,有时甚至是金戒指。老人说,陆续收到的金戒指有一小铁罐,家里没米的时候,母亲就拿一只去换些米。
戏迷要见这些童伶是很难的,因为他们没有人身自由,行动统一。但如果这个戏迷有权有势的话,那戏班就只有通融。赛和被安排出去见这些特殊戏迷的时候,有亲丁护送,在那里吃饭,回来的时候还有礼物。但童伶去见客的时候,并非衣着光鲜的,他仍然是那个长期不给洗澡,浑身长着虱子的戏仔。
为了限制这些孩子的发育,就严格限制他们洗澡;所以这些童伶身上长满泥垢,有人说童伶身上有两层皮,这种说法一点都不夸张。老人说,有一回自己偷偷洗了澡,结果那天晚上,他遭到蚊子和虱子的攻击是前所未有的多。
李赛和发育慢,到19岁时才变声。那时已经临近解放了。新中国成立后,戏改运动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潮剧的成年小生培养迫在眉睫,赛和于是成为成年小生之一,当时有个称呼叫“大小生”。这期间他也出了不少作品,《拒父离婚》的李德武、《周不错》的金钱、《烈女报夫仇》的尚清华、《游龟山》的田玉川、《孟姜女》的万喜良、《南冠草》的夏完淳及《红楼二尤》的柳湘莲……
1957年后,赛和先后去了普宁潮剧团和潮阳潮剧团当导演、作曲,他参与作曲的的作品有《包公三勘蝴蝶梦》、《摇钱树》等。 [2]

培养人才

播报
编辑
李赛和在潮阳县戏曲演员训练班带出了一批年轻演员,其中的林勇悦、郑础华、林丽丽在潮剧界有不俗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