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作曲家陈国良: 谱写乡音天下闻

浙江学习平台2020-01-03
订阅
作者:黄璐芳 费津润

作曲家,可能对普通人来说显得很遥远,但是他,却经常面带微笑、平易近人,交谈之间让人如沐春风,顿生亲切之情。

他笔下音符的跳动,转化成了舞台上一曲曲常唱不衰的经典篇章。也许你并没有记住他是谁,然而你一定熟悉他所创作的那些悠扬动人的旋律,熟悉那些口口交传的“流行”曲目。《雍姬怨》、《汉文皇后》《魂断汉宫》《大义夫人》《芳草魂》《严兰贞》(越剧电视剧)、《袁雪芬》。

他就是陈国良,绍兴嵊州人,国家一级作曲家。他参与创作的剧目实在太多,许多剧团和演员都依托由他参与唱腔设计和作曲的剧目获得了省市级乃至国家级戏剧节的重要奖项,而他自己也凭借着丰富而高质量的作品在各级比赛中屡屡斩获大奖。

天赋引领迈入音乐殿堂

陈国良读小学6年级那年,一次偶尔的机会,他听到一位老师在吹笛子。“当时瞬间被吸引了,心里直叹好听。”于是心生执念,自己也要去买一根笛子。陈国良至今仍然清清楚楚地记得,这根开启自己音乐殿堂大门的笛子,当时花了1角7分。

买到笛子后,他自娱自乐了一段时间后,很快升入初中,并参加了吹笛子兴趣小组。“从那以后,我才知道了音乐的表演力,才开始自学简谱。”他认为,至此才算是比较正规地开始学音乐。

初三下半年,即将初中毕业的陈国良参加了在读的嵊县中学举办九一八抗日音乐会,与同学一起演奏了一曲《铁道游击队》。就是这次演出,他被观看演出的嵊县越剧团的孙云祥老师挑中,参加当年的考试,并进入嵊县“越剧之家”培训班。从此,他便与越剧结下了不解之缘,先后在越剧团任演奏员、作曲、团长。

当然,刚进团时,陈国良的主要任务就是做好演奏,他从笛子转练琵琶,而后又在剧团老师的影响下,试着谱了一些曲子。“当时只是觉得作曲很好玩,一有闲暇时间就试着写写。一段曲子谱写出来后让自己很有成就感。”七十年代后期,陈国良给团里写了几个戏,《波光粼粼》《四姑娘》等,拿去绍兴评奖反响都很不错,“但与现在比较,好不好自己心里清楚。有差距,但当时想要再提高非常困难。”

不过,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1980年,在一次去上海演出的时候,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李民雄告诉陈国良:“院里今年要招收戏曲音乐的学生,华东地区共招八名,你可以来考一下。”“当时我是回绝的。”陈国良认为,上海音乐学院的围墙那么高,自己一定是考不进的,“但是李老师鼓励我,他说就是要把这次考试当成一次学习,哪怕考不进,这其中过程也是学到不少知识了。”

于是,已经31岁的陈国良开始着手准备考试。“但是对我而言,上海音乐学院并不是这么好考的。”陈国良笑道,因为谱曲都是用的简谱,“和声一点不懂,五线谱全不认识,而且离考试只有4个月的准备时间。”

这4个月的时间,陈国良把所有弹过的曲子全部由简谱翻成五线谱,并自学和声,直到考试日期来临。“当时一起参加考试的人,有的人是一直在音乐学院旁听的,有的人是已经有过出版物的。都是高手。”在经过初试、作曲、音乐理论、和声、演奏乐器、面试等考试环节,最后陈国良成为复试的30多个考生里面录取了12名学生之一。

“进校后学院对我们很重视,课程安排非常全面。”陈国良说,“上海音乐学院当时的招生情况与我们一般想象中都不一样,作曲系每年只招三到五名学生,平均每个学生配置了五名老师。”他惊叹:这样“贵族式”配置教学,假如还学不好,那只能说实在没有音乐天赋。

三十年苦练功终成《大考》

1983年,陈国良从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理论作曲系毕业,他没有选择继续深造,而是回团工作。他说:“越剧团给了我去学习的机会,我得赶紧把所见所学带回来。”而且他回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教团里的人学习五线谱。

1987年,已是团长的陈国良聘请了傅全香先生担任嵊县越剧团的艺术顾问。而后,在嵊县越剧团的傅派名家陈岚担纲主演的《大义夫人》《芳草魂》这两部大戏的创作过程中,担任作曲的他多次与艺术顾问傅全香交流其傅派唱腔,由此对傅派艺术产生了非同寻常的情愫。

1992年,陈国良直接参与了傅全香先生的“封箱戏”越剧电视剧《人比黄花瘦》的创作,同傅老师畅聊傅派的声腔艺术,并一起创作剧中李清照的唱腔,他对傅派艺术因而有了更深的感受和体会。他常说,傅老师许多“独家”的唱腔处理手法对他日后的创作有极大的启发。

为了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傅派声腔艺术,陈国良于2001年正式拜傅全香先生为师,成为了一名最为特殊的傅派弟子。而且,他也没有辜负傅全香对他的期望。不但对近三十年来傅派艺术的传承与流播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也对江浙地区各类戏曲的发展注入活力,为更多的观众所接受和喜爱。

陈国良与傅全香

毕业后学术理论的熏陶加上多年的艺术实践,使陈国良成为越剧作曲界极为耀眼的后起之秀,一名卓有成就的音乐作曲家。他创作的越剧电视剧《秋瑾》、绍剧《大禹治水》均于1996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越剧《琵琶记》获第四届中国戏剧节优秀作曲奖,绍兴莲花落电视剧《翠姐姐回娘家》获全国第十一届戏曲电视“STV”杯一等奖……

1998年,浙江文艺音像出版社邀请陈国良主持编写《中国越剧大考》。这是一部权威越剧史工具书,内容包括名人、名剧、名段以及越剧发展史,用多媒体方式出版,在保存和传承越剧艺术上颇有新意。但与此同时,全新模式考验的不仅是编辑的基本功,还有参与人员的耐心、毅力、决心。陈国良对此慎之又慎,每一个细节都仔细把关,有时候为了核对一个字,需要找出音频资料,戴上耳机反复倾听。就这样,从统筹到成稿,这本大考历时8年,终于在2006年越剧诞辰100周年之际隆重推出。

陈国良谱曲:越剧版《我和我的祖国》

2019年,中美建交40周年,陈国良所创作的越歌《情满西湖》在洛杉矶音乐会上推出,跨国唱响。全曲采用越剧的音乐素材,将越剧过门进行了歌曲化处理,把越剧中最有代表性的“尺调腔”用到歌曲之中,增强了歌曲的柔美气息和浓郁的地域特色。“音乐是推广经典唱段最好的方式。”陈国良认为,要表现美丽的杭州,离不开西湖和越剧,“用柔美的越剧音乐来演唱秀丽的西湖,也是我想表达的一份意境。”

如今,年且七旬的陈国良是退而不闲,仍然怀着一腔热情在不断地传播越剧,推广越剧。除了经常指点学生外,今年3月,他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号“陈国良越剧原创音乐欣赏”,专门推送由他参与唱腔设计和作曲的越剧名段,如《杨乃武平冤记·人生苦乐本无常》、《白兔记·望东方》《琵琶记·残荷又现》《大义夫人·儿捧血袍逼我认》等。同时,他所推送的唱段都附上了曲谱和演员信息,不少唱段还会附上原版伴奏,以便戏迷朋友的交流与学习。自该微信公众平台开通以来,唱吧里都热闹了不少,不知不觉中就冒了一些平时久觅而不得的越剧伴奏出来,越迷朋友们也都是跃跃欲试,在唱吧里争相录制。看着这么多越迷朋友拿着从他那儿流传出来的原版伴奏练唱,陈国良也是倍觉欣慰。

爱艺,研艺,传艺,老而弥坚。陈国良虽然一直都在幕后,然而他也一直都在传扬越剧艺术的第一线。风流不绝,艺坛常青。

作者单位:绍兴嵊州市融媒体中心 嵊州越剧团
责任编辑:黄璐芳 钱天怡 施佳琦 王曦
浙江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