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民生 > 正文

千古功过谁评说——宗祠翻修 引出黄梧风云录

zz.fjsen.com 2013-08-01 17:04  曾炳光 杨清竹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原标题:投奔郑功成,献海澄降清,迫郑军收台湾,禁海致月港衰落宗祠翻修 引出黄梧风云录

宗祠里的黄梧画像

东南网8月1日讯(海都闽南版记者 曾炳光 杨清竹 文/图)平和国强乡乾岭村,黄梧宗祠护厝正在翻修,黄氏族人于日前献出两块墓志铭和一块墓碑。这是清康熙五年,黄梧将其祖母风光大葬留下的。有关黄梧的风云传奇,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他当衙役时杀欺压百姓的县令,投奔郑成功受重用;后来揭阳失守,戴罪守月港所在的重镇龙海海澄,又因心寒,看出清朝一统天下的大势而降清,大大打击了郑功成。这在一定程度上,迫使郑成功收复台湾作为新的据点。而后,他举荐施琅,谏言禁海迁界,再次重击郑军,也促使月港衰落,结束了大航海时代。在他死后2年,郑功成之子郑经攻陷漳州,杀其族人,将其掘棺毁尸。

他的一生,与郑成功恩怨纠葛不断,又影响了诸多重大历史事件,是是非非且不论,风云纵横,确是精彩得很。

【黄郑恩仇录】

屡立战功受赏识 受罚度势降清朝

失去海澄月港重地,郑成功大受打击,后夺台湾建新基地。

日前,平和国强乡乾岭村黄梧宗祠护厝翻修,黄氏族人献出两块墓志铭和一块墓碑。这是康熙五年,黄梧将其祖母风光大葬留下的。墓碑的右下角,落款为:太子太保海澄公孝孙黄梧及其二哥黄樞、子侄黄芳度、黄芳泰、黄芳世等。

随着墓志铭和墓碑出现,黄梧这个传奇历史人物也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郑成功收复台湾,月港衰落,施琅获重用,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中,隐藏着他的故事。

清顺治三年(1646年),黄梧还是平和的一名衙役,而此时,郑成功已经在闽粤一带抗清。当时,县令欺压百姓,黄梧与人密谋杀县令投郑军,得到郑成功的赏识,屡立战功。

顺治十三年(1656年),清军夺揭阳。当时,黄梧与苏茂等人驻守,因判断失误失守。事后,苏茂被斩,黄梧戴罪代守龙海海澄。当时,黄梧对郑成功感到心寒,又认为清统一天下为大势所趋,于同年六月归降。

这一来,不仅让郑成功失去了数以万计的军械粮饷,而且失去拱卫厦门的重要据点。漳州市政协文史馆馆长江焕明认为:“当时漳州月港繁华,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对长于海战的郑成功来说,损失是不可计算的。”

郑成功失去海澄的有力供给,不得不选择北伐,最终失利。1661年,郑成功为了建立新的抗清基地,选择横渡台湾海峡,从荷兰人手里夺取台湾。

黄梧宗祠,曾有2任皇帝拨银建设

举荐施琅当副手 禁海迁界月港衰

郑军给养多来自沿海,此举大大削弱郑军实力和士气。

顺治帝为此封黄梧为“海澄公”。现在芗城区政府所处的位置就是当时的黄公府,区政府门口的南昌路就是昔日的“公爷街”。后来,朝廷再次下诏封黄梧为一等公,世袭十二次。江焕明说:“当时的爵位最高为王,后面依次为公侯伯子男,一等海澄公是仅次于王的爵位,级别很高。”

顺治十四年(1657年),顺治帝诰赠黄梧祖上三代父亲、祖父、曾祖父为光禄大夫、海澄公,其嫡妻皆受一品夫人。此次发现的这块黄梧祖母何夫人墓碑及两块墓志铭,正好与史实相印证。

黄梧很满意自己获得的种种殊荣,专心帮清政府练水军,造船舰。施琅就因精通水战,被黄梧举荐,当上同安副将,协助黄梧掌管沿海事务。

平和地方文史资料研究者黄志耀介绍,郑军给养多从大陆沿海获得,黄梧因此向朝廷进献“平海五则”,要求山东、江浙、闽粤沿海居民尽数内迁三十里,下令封海,烧毁沿海船只,寸板不许下水,杀郑芝龙,掘郑家祖坟等。“这对大大削弱郑军的实力与士气,为施琅日后平台省下了不少气力,而繁华的月港也从此走向衰亡。”

【一座古祠堂】

两任皇帝拨银 郑成功之子曾焚毁

黄梧宗祠位于平和县国强乡乾岭村,是黄梧降清次年所建。当时,顺治帝为此拨银6000两。

康熙十二年(1673年),黄梧病逝。两年后,郑成功之子郑经围攻漳州城6个月,破城杀了黄梧一家30多口,将黄梧掘棺毁尸。而在包围期间,他派人绕道平和攻打黄梧老家,焚烧顺治帝拨款兴建的宗祠。

据《漳州公府谱》记载,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皇帝再次拨银7000两,重建黄梧宗祠。

仰星楼遗留的大炮,曾在抵抗郑经时发挥作用

【一门锈火炮】

土楼家家有炮眼

曾抵郑军护族人

在距离宗祠不远处,有一座叫藩垣楼的土楼。黄梧宗祠理事会会长黄明坤就住在楼内。大楼地基为条石砌成,高3米,楼壁宽近2米,正面两侧预留2个火炮眼,“我小时候,这里还可以看到火炮”。

黄明坤介绍,藩垣楼原为3层,1958年,第三层被拆除土墙,目前还住着34户人家,“当时3楼有观察眼,家家有炮眼”。楼的正面为直线分布,背面为半圆形,与土楼前的半圆形池塘形成一个圆。

为什么土楼要建成这样的构造呢?

在藩垣楼身后,还有一座圆形土楼,叫仰星楼。楼内住户黄玉清保留的一门祖传火炮,重约300斤,长约1.5米,3人合力才抬得动。

黄志耀介绍,这门火炮在顺治年间算是比较先进的武器。当时,藩垣楼建好,黄梧看到这里地势较高,可以相互接应,所以又建了仰星楼。为更好地防御外敌,就在这两座楼中间又建了炮台,安放火炮。“仰星楼建好以后,就在这里安排了四门火炮,主要防止郑经来攻楼。”而藩垣楼之所以建成半圆形,直线部分直面漳州来客方向,黄志耀认为,就是为了便于瞭望,将炮眼对着大路,易守难攻。

据《霄岭黄氏族谱》记载,康熙十四年(1675年),郑经围困漳州城不破,便派3000多兵将到平和小溪扎营,要消灭黄梧宗亲。宗亲惊悉后全部躲入藩垣楼中,闭门抵抗近2个月,直到援兵到来才解困。“当时仰星楼四门火炮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但很可惜,这些火炮在1958年‘大跃进’时,有三门被炼成钢铁,只剩下这门小一些的火炮。”

  • 责任编辑:陈颖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