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盧思岩彩畫融中日畫風

時間:2017-11-14 03:15:42來源:大公網

  圖:畫展開幕嘉賓(左起)沈平、孫立川、張學玲、朱挺、李和聲、林鳴崗、郭耀名、王昊、盧思   大公報記者湯艾加攝

  【大公報訊】記者湯艾加報道:旅日青年岩彩畫家盧思舉辦首個香港個展「心語——旅日畫家盧思岩彩畫展」近日於香港榮寶齋舉行,展期至十一月十五日。是次展覽展出了她逾五十件作品,其中包括兩幅曾入選日本美術院秋展的作品《五月交響曲》、《水無月重奏曲》,以及後來創作的《我與女兒》系列、《吟遊詩人》系列等,向香港觀眾展現了她的作畫軌跡。

  色彩清麗 祥和安穩

  盧思將傳統中國花鳥畫的元素融入到日本的岩彩畫之中,形成了融合中日兩國畫法的獨特畫風。她的作品,線條流暢自然,賦色濃淡有致,構圖動靜相宜,既有中國傳統繪畫的飄逸空靈,又有日本畫的華麗和厚重,畫面溫馨和諧,色彩清麗,整體上予人安穩、祥和、寧靜的藝術感受。

  盧思的溫柔嫻靜是當下女子中少見的,更難得的是她一直以來始終保持創作的初心。盧思出身京劇世家,外祖父是京劇大師張君秋。她在展場接受《大公報》記者訪問時說,因為外祖父熱愛書畫藝術,常帶年幼的她前往不同的筆會與畫友們交流,繪畫的種子便靜靜地種在了盧思的心裏。她自九歲起隨外祖父的好友、著名畫家婁師白習花鳥畫,後旅居日本學習岩彩畫創作。

  對於為何選擇岩彩畫,盧思說:「曾記得在中央美術學院(央美)求學時,有一次老師用植物顏料在春天創作了鮮綠的牡丹葉面,但至秋日因陽光長期照射而褪色變黃。雖然同學開玩笑說老師的花能感知四季變化,但褪色的畫無法再變回原貌,一幅佳作難以長久保存,這很可惜,也讓她開始關注礦物彩。岩彩畫使用的就是礦物彩,岩彩畫技藝本來源自中國,後傳至日本並得到很好的發展,而在中國境內的大多畫家已不懂得如何使用,所以在央美畢業後前往日本東京藝術大學院繼續攻讀學習岩彩畫創作。」

  創作初心 保持不變

  對於創作,盧思不斷地探索,從早期粗顆粒的岩彩創作到後期用細顆粒岩彩進行創作。因岩彩創作費時較長,一年最多只能創作出二十多幅作品。她喜歡以系列方式作畫,因為這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長軌跡。作品以花鳥主題為主,鳥兒的作品均命名為《吟遊詩人》,盧思說:「鳥兒們都是吟遊的詩人,牠們替我訴說心語。」自女兒出生後,她暗自決定每年為女兒創作一幅作品《我與女兒》記錄女兒成長的某一個溫馨的瞬間。

  除卻畫家身份,盧思還在日本積極的發揚國粹京劇,定期到不同的學校進行京劇演出;在日本她更是家喻戶曉的NHK中國語欄目主持人,以及大學美術系及中國語系的客座講師。

  盧思是首位在香港榮寶齋辦個展的年輕藝術家。香港大唐金融集團主席李和聲是張君秋的老朋友,他高度讚揚盧思:「盧思將來一定會大有作為,為國增光。」榮寶齋(香港)有限公司總經理周伯林讚賞:「盧思的作品有中國畫的底蘊亦有日本畫的鮮明風格。為盧思辦展,一來榮寶齋非常支持現當代年輕藝術家的創作,二來被盧思對藝術純淨的初心打動了。」

  畫展開幕式現場,盧思與母親張學玲分別表演了著名京劇選段《貴妃醉酒》和《打龍袍》。當天出席的主禮嘉賓包括中聯辦宣文部副部長朱挺,香港大唐金融集團主席李和聲,香港油畫研究會主席林鳴崗,香港水彩研究會會長沈平,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總編輯孫立川,《紫荊論壇》雜誌副主編王昊,美利集團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郭耀名以及著名京劇演員、盧思女士的母親張學玲等等。

  畫展由榮寶齋(香港)有限公司主辦,紫荊雜誌社及中國名人書畫院協辦。榮寶齋(香港)位於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2號長江集團中心302室,查詢展覽詳情可電二一八七三○八九。

  圖:榮寶齋提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